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试验记录汇总表

土壤试验记录汇总表

土壤试验记录汇总表
土壤试验记录汇总表

土壤试验记录汇总表汇总表TJ2.4.5

提示

1.土壤试验主要是指对回填土和人工地基的密实度实验。其试验方法有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等。

2.采用环刀法取样时,取样数量为:基坑回填20—50立方米取一组(每个基坑不少于一组);基槽或管道沟回填每层按长度20—50米取样一组;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取样一组;场地平整回填每层按400—900㎡取样一组。灌砂或灌水法的取样数量可较环刀法适当减少。

土壤压实度(管沟类)试验记录

土壤压实度(管沟类)试验记录 试验表30 取样桩号及井号 Y104— Y105 0+ 780 取样深度 30 cm 取样位置 路面下30 — 60 cm 土 样种类 粉砂土 湿 密 度 环刀号 H1 H2 H3 环刀+ 土质里 (g ) 147.5 150.3 149.4 环刀质里 (g ) 51.2 51.2 51.2 土质里 (g ) 96.3 99.1 98.2 环刀容积 (cm 3) 60.38 60.38 60.38 湿密度 (g/cm 3) 1.59 1.64 1.63 干 密 度 铝盒号码 01 02 03 04 05 06 铝盒+湿土质量 (g ) 116.4 118.2 118.5 铝盒+干土质量 (g ) 106.9 108.2 109.0 水质量 (g ) 9.5 10.0 9.5 铝盒质量 (g ) 20.1 19.1 20.3 干土质量 (g ) 86.8 89.1 88.7 含水量 (% 10.9 11.2 10.7 平均含水量 (% 干密度 (g/cm 3) 1.43 1.47 1.47 3 最大干密度 (g/cm ) 1.48 1.48 1.48 压实度 (% 96.6 99.3 99.3 备 注 本试验经二次平行测定后,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取其算术平均值 施工单位: XX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管、沟断面尺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击实种类: 12t 压路机 审核: ______________ X XX 试验: ____________ XXX 工程名称: XX 市XX 路排水工程 代表部位:Y104— Y105 DN800管顶土 试验日期: XX 年11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标准表格.docx

初中物理实验记录表格

一、要求得出实验规律的探究实验表格设计 1、“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象 激光在不现 同介质中 烟雾中 在透明牛 奶中 在玻璃中 在不均匀 的糖水中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的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123 次数 入射 角 / 反射 角 /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蜡烛到平像到平面像与物能否用次数面镜的距镜的距离大小比光屏承离/cm/cm较接1 2 3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cm 物体到凸透镜像到凸透镜像的大小(放大像的正倒像的虚实的距离 u的距离 v或缩小) 总结分析表格: 成像的条件成像性质应用 物体到凸透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凸透镜 镜的距离(u)的距离(v) u>2f U=2f F

数I A /A I B/A I C/A 1 2 3 6、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实验次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数U AB /V U BC /V U AC /V 1 2 3 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表面粗糙阻力大小车运动的程度小距离s/m 毛巾表面 木板表面 玻璃表面小车运动时间 t/s 绝对光滑 表面 8、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次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示摩擦数压 /N材料数 F 拉 /N力 f/N 1F1木块和 木板 2F2木块和 木板 3F3木块和 木板 4F1木块和 毛巾 5F1木块和 棉布 或 次数压力 F接触面弹簧测力计摩擦力 压/N材料示数 F 拉 /N f/N 1F1木块和 木板2F2木块和 木板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表汇总表(20200529174618)

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记录1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检查检查结果 1.1 施工承包合同规范、清晰。所承担的施工项目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1.2 项目经理与投标文件相一致,已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如有变动,已经建设单位确认。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其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能满足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并具有相应资格及上岗证书。各类特殊操作工种(人员)的资格证书符合规定 1.3 现场各类工程试验室(或合同检测单位)资质证书与试验项目相符,试验员持证上岗 1.4 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运行有效,能体现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各环节的持续改进过程: 1.4.1 (1)项目部已编制《项目管理实施 规划》;已建立项目与本工程相适应 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并 实施有效;质量问题台账完整、清晰、规范,管理闭环 1.4.2 (2)验收项目范围划分表的编制准确、完整,已经监理审核,总监签认。验评结论、统计方法和签证手续正 确、规范。 1.4.3 (3)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和适应本工程的计量管理措施,并已切实执行。 1.4.4 (4)规范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1.5 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贯彻执行: 1.5.1 (1)施工组织总设计已编制完成并经审批。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或已制订编制计划。施工组织设计能切实贯彻实施。

1.5.2 (2)施工技术措施或作业指导书内 容充实,可操作性强,审批手续完备。技术交底制度健全并认真实施,交底 和被交底各方签字记录规范 1.6 施工图会检记录齐全、签证有效,实施过程闭环 1.7 设计变更、技术洽商等管理制度健全,签证及时、齐全,实施过程闭环 1.8 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到位工作。 1.9 物资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实施: 1.9.1 (1)合格供货商名录和合格分承包商名录齐全; 1.9.2 (2)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采购、保管、复试、发放制度健全,主要材料跟踪管理台账规范。 1.10 工程项目的分包制度完善,无违法分包或转包行为。分包单位资质符合规定要求。 2.技术文件和资料监督检查 序号核查内容检查结果2.1 主要施工技术资料 2.1.1 反映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的资料 2.1.2 反映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资料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编号:8s-1-12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进行实验与记录、收集证据 各组可以自由选择3-4样来进行实验。在做每一个实验时,全组成员要全员参与,组内一个同学(可轮流)使某个物体发出声音,其它同学要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及不发声时看到的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最后得出结论。仔细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听:有没有声音;观察:看、摸一摸等)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编号:8s-2-14 声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 声音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1. 2. 实验步骤: 1、两个桌子分开,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2、两个桌子紧紧并在一起,一个人在其中一个桌子上轻轻敲一下,另外一个人耳朵贴在另一个桌子上听。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桌子分开时,声音,桌子并一起的时候。 实验结论:声音通过以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实验结论:。 编号:8s-3-21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编号:8s-4-39 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报告 班级:实验人:组次: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中考)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

代表部位 K1+250 取样深度 土壤压实度试验记录 试验表29 K1+220--K1+280北侧快车道 击实种类: 12t 压路机碾压 试验日期:XX 年 4 取样桩号及井号 土路基下0 — 30 cm 工程名称: XX 市XX 路道路工程 施工单位: XX 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取样位置 铝盒号码 H 01 H 02 H 03 环刀+ 土质里 (g ) 167.5 169.2 170.3 环刀质量 (g ) 51.2 51.2 51.2 土质量 (g ) 116.3 118.0 119.1 3 环刀容积 (cm ) 60.38 60.38 60.38 湿密度 (g/cm 3 ) 1.93 1.95 1.97 铝盒号码 NO 01 NO 02 NO 03 NO 04 NO 05 NO 06 铝盒+湿土质量 (g ) 133.4 137.2 139.3 铝盒+干土质量 (g ) 110.0 115.1 116.8 水质量 (g ) 23.4 22.1 22.5 铝盒质量 (g ) 17.1 19.2 20.2 干土质量 (g ) 92.9 95.9 96.6 含水量 (% 25.2 23.0 23.3 平均含水量 (% 干密度 (g/cm 3 ) 1.54 1.59 1.60 最大干密度 (g/cm ) 1.61 1.61 1.61 压实度 (% 95.7 98.8 99.4 土样种类 粉砂土 湿 密 度 干 密 度

审核: _____________ XXX 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30CM2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干净,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2)利用齿钉将定向筒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 (3)用落锤将环刀打入土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若用落锤打入仍有困难时,宜另换地方再行锤击。(4)去掉击锤(或手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5)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削去环刀两端余土,将其修平。(6)擦净环刀外壁,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土与环刀等量的砝码,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1.0G。 (7)自环刀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含水量。(一)所挖坑中的土的质量/所取坑的体积=湿土的密度;

湿土的密度/(1+0.01W)=现场所取的土的干密度;W-为现场烧得的湿土的含水量(酒精燃烧法); 压实度(%)=实测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焖料。含水量为2%、4%、6%、8%、10%的土;2、测定击实桶的质量以及其体积。(质量为6600克,击实桶的体积为2.77立方厘米); 3、装料。分三层装入,每层击实98次,共4.5千克;4、绘图。按照2%、4%、6%、8%、10%的含水量的土去做此试验并分别再次测得含水量(实际与理论有差别)在以土的含水量为横坐标,土的干密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以一定的含水量所对应的干密度为坐标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就可构成一个光滑的曲线图形,最大的干密度所对应的就是最佳含水量。 挖坑灌砂法测压实度试验的步骤 ①试验地点选一块平坦的表面,并将其清扫干净,其面积不得小于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WORD. 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 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 288相等 377相等 2. 实验结论 (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 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 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u1。 (4)找出 2 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 2 倍焦距以内且大于 1 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2.记录数据: 物距 u 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 (蜡烛 )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 倍焦距大于 1 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组成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两只小灯泡、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 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连接用电器,组成并联电路,画出电路图。 3.检查线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S 和S 1S 2,再观察开关S 和S 1、S 2控制电路的情况。 4.整理器材,填写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①L 2、、②L 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 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 (①L 1和L 2、、②L 1、、③L 2)。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流表(量程:0.6A 、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3.将电流表接入A 点测出A 点的电流。 4.将电流表接入B 点测出B 点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C 点测出C 点的电流。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结论:串联电路中 。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作者: ————————————————————————————————日期:

路基土压实度实验步骤 (1)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30CM2的一块地面铲平。如检查填土压实密度时,应将表面未压实土层清除干净,并将压实土层铲去一部分(其深度视需要而定),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规定的取土深度。 (2)利用齿钉将定向筒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 (3)用落锤将环刀打入土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若用落锤打入仍有困难时,宜另换地方再行锤击。(4)去掉击锤(或手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及试样挖出。(5)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削去环刀两端余土,将其修平。(6)擦净环刀外壁,在天平放砝码一端放土与环刀等量的砝码,直接称出湿土质量,准确至1.0G。 (7)自环刀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含水量。 (一)所挖坑中的土的质量/所取坑的体积=湿土的密度; 湿土的密度/(1+0.01W)=现场所取的土的干密度;W-为现场烧得的湿土的含水量(酒精燃烧法); 压实度(%)=实测干密度/最大干密度; (二)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1、焖料。含水量为2%、4%、6%、8%、10%的土; 2、测定击实桶的质量以及其体积。(质量为6600克,击实桶的体积为2.77立方厘米); 3、装料。分三层装入,每层击实98次,共4.5千克; 4、绘图。按照2%、4%、6%、8%、10%的含水量的土去做此试验并分别再次测得含水量(实际与理论有差别) 在以土的含水量为横坐标,土的干密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分别以一定的含水量所对应的干密度为坐标用光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