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中药治疗脱发与日常习惯个人经验总结

中医中药治疗脱发与日常习惯个人经验总结

中医中药治疗脱发与日常习惯个人经验总结
中医中药治疗脱发与日常习惯个人经验总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发了。看着头发一把一把的往下掉,心里那个着急啊!怎么办呢?因为我本人之前也有一段时间严重脱发,所以我比较关注治疗脱发的方法,尤其是中医中药,现在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治疗脱发的知识,希望脱发的朋友能耐心把它看完,相信会对您有很大帮助!

中医认为,脱发最根本的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肝养肾为主——

补好肝肾让脱发远离您

周仲瑛著名中医专家介绍:脱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是指头发正常的脱落;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典型案例:2001年,周老曾接诊过一位女性脱发患者,37岁,有脱发史。1993年产后脱发加重,早晨起床梳头时一抓一大把,后来成片脱落。就诊时,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头皮有几块指甲大小的光滑皮肤,伴有身体消瘦、头昏、腰酸、怕冷、舌质黯淡、舌苔薄白等症状。经诊断,周老认为是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能上荣所致,治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具体方法是:取首乌、制黄精、生黄芪各12克,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骨碎补、当归、防风各10 克,侧柏叶15克,羌活、红花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连服14剂后,脱发症状减轻,头发不再涩滞。复诊时,周老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金狗脊、桑叶、黑芝麻各10克,患者连服20多剂,脱发不仅控制住了,还有细而柔软的新发长出来。继续服用2个多月,新发全部长出,而且面色红润,头昏、腰酸、怕冷等症状消除,于是让其停药,后来再也没有脱发。

温馨提示:关于脱发,多数医生建议综合治疗,即在服药的同时,配合食疗或外治法,以加强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以飨读者。

胡桃猪脑汤:胡桃仁、何首乌各30克,猪脑适量。将何首乌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胡桃仁、猪脑共煮,待熟时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胡桃仁、猪脑,每日1剂或隔日1剂,至生出新发。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菊花茶:白菊花(最好是杭白菊)、生地各30克,旱莲草18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生发果菜汁:莴苣250克,胡萝卜、苹果各100克,柠檬适量。用榨汁机榨成果汁。坚持每日或隔日饮用1次。此果汁营养丰富,可促进头发的再生。

姜片擦头方:取生姜、高粱酒各适量。将生姜切片,浸泡于高粱酒中,2~3日后用姜片涂擦患处,每日4~5次,宜长期使用。姜片擦头主要是靠辛辣之性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生发的目的。

此外,脱发患者平时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的食物;黑豆、黄豆、黑芝麻、瘦肉、土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宜常吃;忌食辛辣、温燥、油腻食物;不宜饮浓茶、咖啡等;适当减少洗头的次数。

中医推荐20个治脱发的偏方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现象,这里指的是头发不正常脱落。怎么治疗头发非正常脱落?中医推荐了20个治疗脱发的偏方,希望能够帮助容易脱发的朋友。

[方一]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方二]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此方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方三]

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方四]

猪苦胆1个。将猪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每日1次。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五]

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将药研末,以麻油浸渍半月,用时先以生姜片涂擦患处,后用药油涂之,每日1次,连用3个月,脱落眉发即生。

[方六]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方七]

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方八]

蓖麻子2500克。将蓖麻子加入榨汁瓶贮,每取其汁半酒杯人米煮粥,频食之,发落自生。

[方九]

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该药醋外涂患处,每日2--3次。

[方十]

垂柳叶500克,生姜汁100毫升。将垂柳叶阴于为末,加姜汁于铁器内捣匀,取药液摩擦患处。本方除适用于脱发外,亦有用治脱眉的,《圣惠方》认为其生眉效果颇佳。

[方十一]

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方十二]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人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方十三]

活蜈蚣3条。将活蜈蚣用菜油浸3--4日,先取生木片汤洗发,洗后,以蜈蚣油涂头至愈止。

[方十四]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五]

生铁100克,腊猪脂500克。将生铁人猪脂内煮3沸,先以醋洗净患处,布揩气热,然后油涂。

[方十六]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方十七]

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方十八]

莴苣子、猢狲姜各100克。上药为末,先以竹刀刮损不生发的疮疤,后以此药擦之,以生发为度。

[方十九]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补各250克。将药研粗末,以白酒浸渍7日后,外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生发为止。

[方二十]

石灰、白酒各1500克。将石灰以水拌炒焦,用白酒浸之,半月后去渣,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1次,久之则新发更生。

脱发重在防教你五招预防脱发

1、防止脱发,梳发时间、方式很重要

早晚梳发:每天早晚各梳发百次,能刺激头皮改善头发间的通风。由于头皮是容易出汗弄脏的地方,勤于梳发可能有助于防止秃头和头皮屑的发生。我们最好能费一点心思在自己的头发上,使头发保持光润的状态。

更换梳发方向:梳发的方向如果保持不变,头发缝儿分开的地方,由于常常被阳光照射的关系,将会呈现特别的干燥或变薄。如果分开的地方开始变薄,应该在搽发乳或头油后,加以按摩,使已经干燥的头皮得到滋润。有时不妨将分开的方向改变,不但能够享受发型的乐趣,且能够避免分开处干燥,而导致秃头之麻烦。

2、按摩头皮可防脱发

按摩能使头发柔软,改善头皮营养,调节皮脂分泌,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头发的发育。

方法:以手指揉搓或拉紧头发即可,每日睡觉前和次日起床后,将双手十指插入发内,从前额经头顶到后脑揉搓头皮,每次2分钟至4分钟。按摩前,在头皮上搽发油,更能提高效果。此外,使用毛刷制成的刷子,每天以直角轻拍头皮也可以奏效。

3、注意补充营养,多吃防脱发食物

多吃一些含铁、钙、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B、C以及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鱼类、大豆、鸡蛋、瘦肉等;含有丰富铁质的食品,瘦肉、鸡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以及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海藻类、贝类;富含维生素B2、B6的菠菜、芦笋、香蕉、猪肝等,都对保护头发、延缓老化有好处,保持大便通畅则有利于头发的正常生长。

注意:摄取过多的糖分及盐分或动物性脂肪,有害于血液的循环;吸烟会使头皮毛细管收缩,从而影响头发的发育生长;热白酒会使头皮产生湿气,引起脱发。

4、保持头发清洁,烫发吹风要慎重

选用对头皮和头发无刺激性的洗发剂,洗头时可在水中滴几滴醋或放少许盐,洗头的水不宜太热或太冷?洗头的间隔最好是2~5天,洗发的同时需边搓边按摩。

吹风机吹出的温度高会破坏毛发组织,损伤头皮,因此要避免吹热风。烫发液对头发的影响较大,要减少烫发次数。

5、缓解精神压力

精神压抑,状态不稳定,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男性生活越是紧张,工作越忙碌,脱发的机会越高。

因此,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驰体操等,可消除精神疲劳。进入秋季后,每天都

应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这样不仅精力充沛,也有利于头发的养护。

防脱发的饮食宜忌要知道

一、防脱发应该吃什么?

1、补充铁质

经常脱发的人体内常缺铁。铁质丰富的食物有黄豆、黑豆、蛋类、带鱼、虾、熟花生、菠菜、鲤鱼、香蕉、胡萝卜、马铃薯等。

2、补充植物蛋白

头发干枯,发梢裂开,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3、补充碘质

头发的光泽与甲状腺的作用有关,补碘能增强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有利于头发健美。可多吃海带、紫菜、牡蛎等食品。

4、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可抵抗毛发衰老,促进细胞分裂,使毛发生长。可多吃鲜莴苣、卷心菜、黑芝麻等。

5、多吃含碱性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脱发及头发变黄的因素之一是由于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体力和精神过度疲劳,长期过食纯糖类和脂肪类食物,使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毒素。肝类、肉类、洋葱等食品中的酸性物质容易引起血中酸毒素过多,所以要少吃。

二、防脱发不该吃什么?

1、避免太多的维生素A

2、使用激素来使肌肉发达也会加速脱发。

3、辛辣食物会暂时性地增加脱发。

4、使用荷尔蒙会加速脱发。

5、不要大量喝酒。

结语:以上内容均是我患病期间在网上搜集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试过也有一定的效果,也希望能帮助到您,掉头发实在太影响自己的形象了,我之前是溢脂性脱发,也可能有点遗传因素吧,后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济芝堂买了三个疗程的中药茶,是一家老中药店,我坚持每天喝,结果喝到快两个疗程的时候就完全告别了脱发的痛苦,所以我现在特别相信中医的神奇力量,也特别感谢那个老中医,朋友们也可以在掏宝网上搜索到,希望大家和我一样能早日摆脱脱发带来的烦恼

中医中药治疗脱发与日常习惯个人经验总结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脱发了。看着头发一把一把的往下掉,心里那个着急啊!怎么办呢?因为我本人之前也有一段时间严重脱发,所以我比较关注治疗脱发的方法,尤其是中医中药,现在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治疗脱发的知识,希望脱发的朋友能耐心把它看完,相信会对您有很大帮助! 中医认为,脱发最根本的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肝养肾为主—— 补好肝肾让脱发远离您 周仲瑛著名中医专家介绍:脱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是指头发正常的脱落;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典型案例:2001年,周老曾接诊过一位女性脱发患者,37岁,有脱发史。1993年产后脱发加重,早晨起床梳头时一抓一大把,后来成片脱落。就诊时,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头皮有几块指甲大小的光滑皮肤,伴有身体消瘦、头昏、腰酸、怕冷、舌质黯淡、舌苔薄白等症状。经诊断,周老认为是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能上荣所致,治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具体方法是:取首乌、制黄精、生黄芪各12克,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骨碎补、当归、防风各10 克,侧柏叶15克,羌活、红花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连服14剂后,脱发症状减轻,头发不再涩滞。复诊时,周老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金狗脊、桑叶、黑芝麻各10克,患者连服20多剂,脱发不仅控制住了,还有细而柔软的新发长出来。继续服用2个多月,新发全部长出,而且面色红润,头昏、腰酸、怕冷等症状消除,于是让其停药,后来再也没有脱发。 温馨提示:关于脱发,多数医生建议综合治疗,即在服药的同时,配合食疗或外治法,以加强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以飨读者。 胡桃猪脑汤:胡桃仁、何首乌各30克,猪脑适量。将何首乌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胡桃仁、猪脑共煮,待熟时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喝汤吃胡桃仁、猪脑,每日1剂或隔日1剂,至生出新发。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菊花茶:白菊花(最好是杭白菊)、生地各30克,旱莲草18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生发果菜汁:莴苣250克,胡萝卜、苹果各100克,柠檬适量。用榨汁机榨成果汁。坚持每日或隔日饮用1次。此果汁营养丰富,可促进头发的再生。

各种脱发治愈案例

中药治疗脱发,各种脱发治愈案例 案例有记录的约200个,部分未曾记录。因为时间和精力原因在此只举5个例子共大家参考。 案例1 张某,女,23岁,未婚,教师。 自述1年前头皮瘙痒,继则脱发。起初早晨梳头发现脱发,之后睡觉时也有大量脱发,用手稍加抚摸,脱发更多。四处求医,曾服补肝益肾及养血药均无效,而来求医。 现在症状:头发稀疏,毛发枯燥,头晕,纳呆,胸闷,口渴不欲饮,四肢无力,周身倦怠。舌质红,舌苔稍腻,脉弦而滑。脉症合参,诊断为脾胃湿热,外感风邪,湿热之邪羁留中宫,阻止清阳,清阳不升,导致血性不畅,发失血濡,故发脱落。故用清热渗湿,祛风活血之法医治。 服药药6剂后,饮食增加,头晕、胸闷均愈,头皮瘙痒悉除。诊其脉和缓,知湿热已解,遂改药量,继服20剂后,脱发全部再生。半年后新发色黑,光泽如常,追访数年未复发。 案例2 李某,男,38岁。 此脱发患者嗜食辛辣好酗酒,湿热内生,舌苔腻,舌质红。湿热蒸腾,腐蚀发根,引起脱发,病历半年,观此患者右鬓角处脱发,面积约6平方厘米。中医辨证诊断为:肝胆湿热。应清热利湿。遂为其开清热利湿方。

服药6剂,舌苔转为薄黄而滑,继而增减药方,20天后,脱发处已见黑发。 案例3 郝某,女,36岁,公务员。 患者自述半年前开始脱发,以后逐渐增加,尤其近日来脱发迅速,迄今已全部脱光,同时眉毛也变得稀疏脱落。虽然经过多处诊治,可是均无效果,于是来求诊。 症状为:自觉头皮奇痒难忍,且烦躁易怒,有时难以自制,又觉双目干涩,头闷头昏,夜卧不宁,胸腕胀闷,纳食无味,大便不爽,外阴瘙痒,小便黄赤,灼热不畅。其自述脱发前曾因工作关系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发病后又十分恐慌,精神更加郁闷,饮食长期好食辛辣食物。我观其头,头皮热气蒸腾,长发全部脱落,仅存稀疏而短的茸毛毳毛。头皮潮红发热,用手摸烫热。头出汗,头很油,面部也有油脂溢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中医辨证诊断为:湿热脱发(脂溢性脱发)。 病因机理:湿热火毒炽盛,精血耗伤不足。前者使毛发受到熏蒸腐蚀,后者使毛发失养,所以脱发殆尽。 治疗方法:清肝泻火利湿,同时凉血解毒。 开药月余后5月8日来复诊,烦躁易怒和阴痒现象消失,头皮斑疹色转淡红,小便灼热减轻,舌苔薄黄,脉滑数,其他症状如前,尤其头痒异常,治疗方法转入清热利湿祛风,兼以凉血解毒。6月29日再诊,头痒减轻,小便清利,大便通畅,斑疹消失,头皮不甚潮红,胸腹已不胀闷,只觉得胃中有寒凉感,就口鼻出气也觉寒凉,此为清

脱发的中药药方

中医治疗脱发的二十五条偏方秘方 [方一]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方二] 白矾郁金各等分将白矾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三]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此法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方四]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方五] 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方六] 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该药醋外涂患处每日2--3次[方七] 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方八] 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

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方九]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人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方十]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一] 猪苦胆1个将猪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每日1次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二] 活蜈蚣3条将活蜈蚣用菜油浸3--4日先取生木片汤洗发洗后以蜈蚣油涂头至愈止 [方十三]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方十四] 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将枸杞子大米洗净放砂锅中煮成粥食用 [方十五] 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方十六] 野蔷薇嫩枝100克猢狲姜50克将药水煎百沸取汁刷头本方尤适用于病后脱发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认识这学期自上课以来,老师根据自己积累多年的知识阅历和丰富扎实的临床经验,辛辛苦苦而又细致入微的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传统文与中医的精髓与要点,虽然我在课堂上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与中医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防护和治疗的措施,扫清了很多自己心中的误区与盲点,也纠正了以前从社会上听说的对中医不合理的评价。跟着老师,学到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和中医的基础知识,也从老师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术研究中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受益匪浅。现在总结如下: 一、对上课内容的回顾与体会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真正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需先能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核心思想。曾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提出了中国传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何为“道”,同学们的回答内容各有特点但却都没有击中要害,不过到给课堂渲染了一种搞笑轻松的氛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才是最正确的解释,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之后,我当时的理解和反应是“阴阳相互抗衡而又相互依持,其运作的结果便构成了事物本身,事物都是有阴阳两方面组成的”。这也是“八卦”的主要内涵,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对于中医,老师重点给大家传授了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治病”的原则和中医入门的口诀: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吸,并向大家一一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身体的示范动作,很有趣味性。此外,这学期内跟着老师学到了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强身健体的方法——站桩。这种方法经过很多中医老前辈多年的潜心研究而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很有效的捷径,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通过站桩也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韧性,能长期坚持站桩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希望自己以后能坚持这种新的锻炼方法。 课上,老师举出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临床实例来说明所讲解的话题,直接的证实了中医在一些方面相对与西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每次上课的最后,老师给同学们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咨询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和问题,而且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给同学们详细地指导,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双赢的机会。我虽没有询问过问题,但也从他人的询问中学到了很多自我保护和自我治疗的方法,受益很多。 此外,对老师的求学经历也颇有感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蚕蛹羽化成蝶之前经历了长期的煎熬与等待,一棵小树苗只有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打的洗礼方可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优秀者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多数人所没有经历过的辛酸与挫折,付出了鲜有人知的青春与汗水。老师在课上讲了自己求学经历,求学之路辛辛苦苦、曲曲折折,然而终成正果,这是努力进取者应有的收获。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体会与认识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跨越了数千年,经过无数前辈的潜心研究和继承发展,留下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体系和医学理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最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精品收藏)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

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

辨证分型治疗脱发1 85例

辨证分型治疗脱发1 85例 我们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185例脱发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16例,女69例;年龄25岁以上28例,25~40岁47例,41~55岁52例,55岁以上58例,平均年龄41.5岁。发病季节:春季22例,夏季10例,秋季81例,冬季72例。辨证为血虚风燥49例,肾阴虚58例,肝气郁结43例,湿热上蒸35例。本组病例均依据中医外科学进行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血虚风燥型头发稀疏脱落,发质枯槁,细软无力,头发干燥,白屑,伴面色发白,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治以祛风润燥,养血生发。方用蜈蚣发囊液:蜈蚣、当归、何首乌、侧柏叶、补骨脂、地肤子各209。用法用量:取本品适量用棉签涂于患处1日6—8次。4周观察疗效,同时嘱患者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蜈蚣发囊液让每一颗毛囊黑色素细胞都有萌生新黑色素的动力。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面、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阴平阳秘。 肾阴虚型平素头发焦黄或兼花白,头发成片脱落,反复不愈,伴有面色萎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补肾填精,养阴生发。方用六昧地黄汤加减:生地309,何首乌209,山萸肉、丹皮、泽泻、菟丝子、沙苑子、炙甘草各109,黄精、桑椹子、

女贞子各159。 肝气郁结型头发突然发生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斑片状脱发区,局部无炎症现象,平滑光亮,伴心情抑郁难解,胁下胀满,或心情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治以行气活血,养发生发。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郁金、JI J芎、炙甘草各lOg,当归、赤芍、丹参、枸杞子、炙黄芪各159,何首乌、生地各209。 湿热上蒸型头部脱发从前额两侧开始,渐向头顶部延伸,或仅侵犯顶部,头皮脂溢如涂油脂,头发油腻,鳞屑粘腻,头皮痒如虫行,伴有胸脘痞闷,小便黄短,苔白腻,脉濡数。治以健脾燥湿,和中生发。方用健脾除湿汤加减:薏苡仁、生扁豆、芡实各lOg,山药、枳壳、黄芩、白术、茯苓各159,何首乌、生地各209。以上各方水煎服,ldl剂,早晚各服1次。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毛发完全长出;显效:患者毛发生长70%以上;有效:患者毛发生长30%以上;无效:脱发区无毛发生长。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血虚风燥型:痊愈3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5例;肾阴虚型:痊愈3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9例;肝气郁结型: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湿热上蒸型: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治愈率63.78%,总有效率85.41%。 讨论脱发患者40岁以上者较多,这一年龄段的人,家庭、社会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医治疗脱发的辨证思想01

脱发,中医治疗脱发的辨证思想中医和西医区别很大,西医只要研制出一种药就可以大批量的运用于临床治疗,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患了那种病就用那种药。用法和用量基本是一样的。而中医则不是这样的,中医是辨证治疗,每个病人都要诊断了才能开药。有时病情看似相同开的药或许差别较大。每个病人都要一一诊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限制了中医进行大批量的运用于临床治疗。 脱发是一种很难治的皮肤病,很多医院及著名医生都束手无策。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医在治疗脱发尤其是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激素性脱发)上尚无令人满意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但是这两种药只能控制和延缓脱发,并不能根治,一旦停药就会复发。而且米诺地尔相对来说比较贵。这种西医的治疗方法的副作用也极其令人担忧。具体可以到网上查询“非那雄胺”便一目了然。 既然西医在治疗脱发上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脱发患者成为光头,那只能通过想其他的途径来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脱发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是很遗憾目前会用中药治疗脱发的医生不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医生丧失了医德,为了钱不惜虚夸,不惜欺骗,不惜为了钱给患者乱开药。只要是能得到钱他们就什么事都肯做。他们不想怎么钻研医术治病救人而是想怎么骗患者到医院来,之后怎么掏空患者的血汗钱。这样的结果就是患者既花了很多钱又没有治好病,搞得患者身心憔悴痛苦不堪。故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不能说与此无关。 治疗脂溢性脱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治疗感冒那样简单。所以脱发的患者,你想几天或几个星期就长出头发这个是不可能的,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头发有它的生长周期,头发的生长期是平均是2---6年,退化期是3周左右,休止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辨治

脂溢性脱发的中医辨治 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脱发、雄性激素性脱发、弥散性脱发,是青春期后头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脱发,多见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屑多、毛发干枯或油腻、瘙痒等症状。中医称为“蛀发癣”或“虫蛀脱发”,男性多见。该病治疗比较困难,见效慢,一般要用药2~6个月后,才能改善脱发的状况。该病中医治疗优于西医。 病因病机】 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一种雄性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雄激素、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皮脂分泌过多、糠秕孢子菌、精神因素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医常从三个方面考虑。 1.血热风燥素体血热,复感风邪,郁久化燥,进而耗血伤阴,毛发失养干涸而脱落。 2.脾胃湿热脾虚或过食肥甘、辛辣等,脾胃运化失常,湿聚化热,上蒸于头,侵蚀发根而致脱发。 3.肝肾不足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日久则精血亏虚,毛发失养而脱落。 【辨证论治】 (一)血热风燥证 症候:头发干枯、白屑、自觉头部烘热、瘙痒;口干咽燥,尿黄;舌红苔微黄或干,脉数。 治则:宜凉血清热、祛风润燥。 治法: 1.内治法 (1)药物 汤药: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菊花、当归、白蒺藜、白藓皮各15g,荆芥、防风、蝉脱、苦参、甘草各10g。头油多者,加桑叶10g、丹参30g,以疏风活血而控油。 成药:养血生发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每次4粒,每日三次。 (2)膳食 ①建议患者经常食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燕麦、花生、玉米、核桃和豆制品等。 ②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有助生发的作用,包括:马铃薯、豆类、菠菜、萝卜、蛋类、虾、香蕉、禽类等。 ③多食含碘高的食物助头发快速生长,如海带、苔菜、发菜、海蜇、海参、紫菜、柿子。 ④水果和蔬菜都是碱性食物,是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多有益于身体健康。 ⑤维生素也是头发营养所需的主要成分,患者宜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黑芝麻、芥菜、菠菜等。 2.外治法 ①苦参30g,侧柏30g,黄精20g,甘草20g,紫草20 g,煎水洗头,每周1~3次。 ②生姜100g,松针100g,丹参100g,米酒1000ml浸泡1周后涂擦脱发处,每天1~2次。 ③1%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周1~2次。 ④除湿止痒洗液洗头,每周2~3次。 (二)脾胃湿热证 症候:脱发伴头面部油光发亮潮红,头屑明显,瘙痒,口干苦,烦燥易怒,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宜清热祛湿。 1.内治法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令狐采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

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然观等。第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拿捏打等无不有传统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如“平人不病”、“阴平阳秘”等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理念。第四,中医的一些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脱发药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脱发药方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与五脏六腑的失调有关,五脏六腑失调,导致人体气血不足、阴阳失衡,从而造成气滞、血瘀、食停、痰凝、疳积等,导致肝肾亏虚、气血不和或气滞血瘀,从而导致发失濡养,干枯脱落。 (1)脱发与肾脏的关系 “肾藏精,主生殖,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头发为血液的产物。肾藏精,精生血,说明血的生成,本源于先天之精,化生血液以营养毛发。人的元气根源于肾,乃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为人体生命运化之原动力,能激发和促进毛发的生长。肾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致使心阳独亢,心肾不交,头发就会脱落。肾阳不足,会造成脾失运化,供血失调,导致气血不足脱发。心失肾阳的协同,则心阳不振,没有力推动血液,导致气滞血瘀头发失养脱落。肝失肾阴所养,则肝藏血功能受影响,头发会失去血濡脱落。(2)脱发与肺的关系

肺主毛皮,肺败则皮毛先绝。“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素问经脉别论》)。燥邪伤肺,肺失清润,宣发布散失常,不能输布精血以濡润毛发。燥邪易伤津,津聚为痰,胶结不解,阻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布达于头部而滋养毛发。如此,毛发失其所养,而致脱落。“肺热即令肺叶焦干,外令皮毛及肤弱急相著”(《黄帝内经太素伤寒五脏痿》)。“肺热者,色白而毛败”(《素问痿论》),白为肺之本色,毛为肺之所主。此外,肺为肾之母,今母热而下涸肾水,而至精血不足,故肺热则精、气、血皆不足,毛发失养而败落。 (3)脱发与肝脏的关系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和血液的运行作用。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若肝气郁结不畅,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头皮局部血虚,风邪乘虚而入,从而引起脱发。且肝失疏泄,还可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肝木乘脾土等多种症候,导致掉发。 (4)脱发与脾胃的关系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营养精微物质,对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作用,脾胃功能不好,势必会影响气血运化,造成身体各器官组织气血供应不好,尤其是位于最远端的毛发。“脾旺百病除”,脾气健旺则气血旺盛。若脾气虚弱,则血少,血少则发无以得生。“胃为水谷之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楼宇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医跟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感觉到中医它跟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在这个提纲里面第一句话就讲到中医理论及其实践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根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环境下面形成的、产生的,那么对于中医的了解,其实也可以说能够更好地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一些观念和它的那种思维的方式,那么反过来呢,如果我们对于中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不可能产生一个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如果说中医是一种巫术、一种迷信,是一种不科学的医学,那么实际上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是不科学的,它也是一种巫术。所以这个事情实际上就是对于中医的了解,也是关乎到我们对传统文化怎么样认识的问题,所以我虽然不是专门研究中医的,那么对于中医的很多实践,更谈不上了。所以只是从理论上面来讲,看到了中医的它的一些理论基础完全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关心中医、关怀中医。 那么我认为我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种类型的文化,那么在这样一种文化下面产生的这种医术、医学,它也是不同于西方医学医术的一种类型的医学和医术。所以就不能够简单地用西方的医学和医术来衡量中国的中医的医学和医术,如果这样子来衡量的话,那就是说其实跟我以前讲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样的。中国的文化跟西方的

文化它不仅是一个时代上面的差异,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不同类型上面的差异,那么因此它是一个可以从中医的理论和医术来讲,也都是可以跟西方的医学理论和医术相互配合的。 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更多人还意识到这样一点,可能中医理论里面的许多理论可能比西方医学的理论更有它的价值。因为中医理论它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种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下面开展的,所以中医的理论观念跟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间的许多理论概念可以说完全一样的,这也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特点,中国的文化不是说分成一个门类、一个门类的,而是互相都关联在一起的,不管是文史哲也好,政经法也好,农工医也好,甚至于军事也好,它的许多理念都是贯通的,并不是说医学的理论就不能用在文史哲上面,也不是说文史哲上的一些理念不能用在医学上面,而是相互贯通的、相互关联的。所以像中医里面运用的阴阳、五行这样一些观念,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些也都是中国文化里面其他各个部门,特别是哲学里边同样的一种观念。所以我觉得我们了解了中医理论它的合理性的话,我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所以这儿讲的主要是从总体上来讲。中医理论里面的阴阳五行学说实际上都是一种整体观的反映,都是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地体现。 二、中医对于生命的认识 所以我想今天主要是讲这么一些问题,首先我讲讲中医对于生命的认识,这种中医对于生命的认识,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中间对于生命的认识,那么在中国文化中间没有说生命是来源于一个神造或者神赋予的,没有这样一种观念的。虽然也有一些这个神话的传说,好像是女娲造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整体文化包括中医在内都是认为生命来源于天地,是天地之气,

完整word版,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谈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先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入手了解。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认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要顺其自然,适应社会,才能达到身心健康。可见中医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意识。这又与中医的精神相结合,所以说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 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二、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第一,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医的观点与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如天人相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医学理论来源于传统文化。第二,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汲取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中庸、中和观;道家的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祸福相依观;佛家的随缘任运、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空无超

从中医角度探讨脱发病因病机

从中医角度探讨脱发病因病机 【摘要】脱发症是以头发大片脱落或稀疏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也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临床上对本病始终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脱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脱发;病因病机; 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病范围,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可分为斑秃、脂溢性脱发、老年性脱发、化疗性脱发等类型,并以斑秃和脂溢性脱发的发病率最高。西药由于其副作用而不能作为脱发患者的长期用药,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脱发症,具有疗效显著,少或无毒副作用和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因此,开展治疗脱发症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脱发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中医对脱发病因病机的认识 头发是人体健美的重要标志之一。祖国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且论述颇多,有关脱发的记载最早见于Ⅸ内经》,称之为毛拔、发落、发坠。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发为肾之侯”。《诸病源侯论》指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以上皆说明毛发的生长有赖于气、血、精。由于“气行则血行”,“气能生血”,“气不耗,归精于

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由此可见,毛发的生长荣枯与脏腑、气血的关系密切。 有近代医家认为毒邪(风、湿、热)蕴羁,瘀血阻络是脱发的病因病理,解毒通络是其治疗大法。过食肥甘炙、贪饮酒浆,多坐少动,用神太过,劳伤心脾,营血暗耗或气郁化火,热毒内生,损伤肾水是其致病因素,毒瘀损络,毛窍痹阻,发根失荣是其病理变化。 脱发证见多端,但根据脏腑理论,脱发的病因仍以肝肾不足为本,血瘀、血热、湿热为标。然而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证,随着社会发展、工作节奏、生活方式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脱发不仅仅是由虚而致,更是由于精神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的失衡所导致的一种虚实夹杂的脱发病症。治疗脱发应从气、血、肝、肾、心、脾人手,养血生发可贯穿始终,根据证型的不同,或养肝肾之阴,以生阴血;或补后天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另外对于兼症则可随证加减。 2治疗方法 2.1辨证内治 临床上脱发的辨证分型较多,用药也不尽相同,但脱发的辨证始终都围绕“以血为本,五脏相关”展开,基本可归纳为从脏论治和从气血论治。卢君平将160例脱发患者辨证分为四型:①肾气阴虚型,方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②血虚风燥型,方用祛风换肌散加减;③肝郁气滞、气血瘀阻型,方用逍遥散加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 老中医治好了我的脱发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老中医治好了我的脱发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一种脱发类型,它的到来,让很多人从此告别了乌黑浓密的头发,剩下的只有稀疏的头顶和裸露的头皮,再加上油腻性,彰显出脂溢性脱发的狰狞面目,从而致使从身边的人都对你敬而远之。那么脂溢性脱发的治疗? 脂溢性脱发在医学上又称雄性激素性脱发,一种由雄性激素分泌过高引起的一种脱发类型,其诱发脂溢性脱发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性、精神性、压力性以及长期熬夜等方面息息相关。男性脂溢性脱发患者表现的症状为头发油腻,头发开始脱落,头皮发痒、头皮屑多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男性患者逐渐出现头发稀少,头皮外漏的情况,直至头发脱光为止,也就是出现了人们常说的“秃顶”,“秃头”的情况。 脂溢性脱发的治疗?答案是可以的。从目前的科技手段来看,建议患者从两个方面治疗。一方面,患者也可以选择专业的防脱生发产品,其以“高效、安全、简单”等诸多优点深受广大的脱发患者喜爱。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方法达到改善脂溢性脱发的目的和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具体建议和方法如下: 一、脂溢性脱发患者第一个要素就是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止脱生发的同时,也是可以促使我们的身心健康,避免陷入心理问题的漩涡中。 二、使用专业的防脱生发产品,比如植司泉,其口碑和生发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很多脂溢性脱发患者从此从中受益。关于它的更多信息,患者可以自行百度搜索了解,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 三、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矿物质和营养都是头发生长所需的成分,患者可以在洗头后,用茶水冲洗,可以促使头发乌黑柔顺,稳固发根。 四、啤酒作为一种酒类,可以帮助患者防脱头发干枯和断发,补充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具体方法为:先将头发清洗干净,将啤酒均匀的涂抹在头发上,并进行简单的搓揉,使之充分吸收,10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清洗即可。 五、在洗头水中加入些许蛋白,均匀调和,然后洗发,一遍洗一遍按摩,在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用新鲜的鸡蛋黄并加入少量醋,将其涂抹在发丝上,用毛巾包裹一个小时,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 六、选择柚子核25G 用开水浸泡,晒干,将其汁涂抹于发根。每天三次,可以有效治疗脱发、黄发,并促进头发的生长。 七、将圆葱捣碎并用纱布包好,用其轻轻拍打患处,使其汁均匀的敷在头皮上,等待数个小时后,再使用清水清洗干净,针对头皮屑过,脱发等症状效果明显。 以上就是脂溢性脱发的相关信息。男性脂溢性脱发的最大隐患就是秃顶或者秃头,一旦患者发展到秃头的地步,那么解决难度更大,甚至可能是无药可救。因此,建议患者早日采取干预措施,早日摆脱脂溢性脱发的困扰。

名中医治脱发药方

名中医治脱发药方 22.1一麻二至丸 【来源】董建华,《中医杂志》(10)1988年 【组成】黑芝麻30克,女贞子、墨旱莲草、制首乌、侧柏叶、枸杞子各10克,生、熟 地各15克,黄精20克。 【用法】先用适量清水将药物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兑匀、分2次服。 【功用】补肾养血,凉血润燥。 【方解】方中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而不腻,补而不燥,且有凉血润燥作用;首 乌养血乌发,生、熟地补肾填精;枸杞子、黑芝麻、黄精养血滋肝;侧柏叶凉血润燥。诸 药合用,以培根本,既能养血凉血,又能滋补肝肾,毛发得以所养,自无脱落之患矣。 【主治】肾虚精血不足而兼血热引起的斑秃。 【加减】若血虚神疲、头晕、心悸甚者,加当归、白芍、玄参;失眠重者,加生龙骨、 生牡蛎、山栀或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若失眠而苔腻夹痰者,加合欢皮;腰酸重者,加

菟丝子、川断;口干少津者,加石斛、麦冬;头皮红亮且瘙痒甚者,加白蒺藜、地骨皮; 若头皮不甚红亮、瘙痒不甚者,减侧柏叶为半量。 服药同时,可配合外搽药(鲜侧柏叶浸入75%酒精中一周后,备用)外搽脱发部位。 【疗效】屡用效佳。笔者临床验证数例,连服15~30日,均获痊愈。半年后随访,新 发生长如常。 22.2补肾养血丹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熟地60克,当归、杭白芍、川芎、木瓜、菟丝子、桃仁、何首乌、黑芝麻、 桑叶、天麻各30克,羌活、红花各24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日服2次。【功用】滋补肝肾,养血润燥。 【方解】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发之荣枯,全赖血之濡养,肾之充。虽外因风盛 燥血,主为肾气不荣于发所致。方中用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血盛则发 生,以发为血之余也。熟地、菟丝子、何首乌、桑麻丸(桑叶、黑芝麻)滋补肝肾,肝肾气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有何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有何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渗透到中医学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医的发展;中医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中医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医文化深刻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包括:“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厚德载物的阴柔精神,中正和谐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一词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天的运行刚强劲健,永不停息,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要不停地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一词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大地深广而厚实,无私地承载万物,滋养万物,具有宽厚、包容、博大、担当的品德,君子应法大地。《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强厚德以法天地之道,体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正和谐的精神。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宝库,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生命观、生死观、饮食观等或多或少带有中医的印迹;与中医相关的养生术、相面术、房中术、风水术、武术气功等对传统文化的建构与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中医,很难设想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会延续下来,更难设想会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因此中医的发展也促使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中医不单纯是一门医学,它博大精深,广涉旁通,“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明代张介宾《类经·序》),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容涵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中医的基本精神首先是治人,其次才是治病。“治人”,人不仅自身要和谐平衡,包括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寒热表里等;而且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