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_戴方喜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_戴方喜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_戴方喜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_戴方喜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

戴方喜,许文年,陈芳清

(三峡大学,湖北宜昌)

[关键词]消落区;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三峡水库

[摘 要]三峡水库蓄水后,逆反自然洪枯规律的水库运行使原有消落带生态系统被破坏,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治理,将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在明确消落区的影响范围后,通过对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特点分析,预测了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确立了消落区该具备的生态功能和构建其积极生态功能应考虑的因素,指出了消落区生态系统构建和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X.;T V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三峡水库消落区概况

三峡水库消落区由水库消落带和消落带缓冲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消落带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按——m水位方案运行时所形成的水位涨落区,约k m;而消落带缓冲带则是影响和保护消落带生态功能的非淹没区,即m高程以上约m宽的带状范围。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三峡水库消落区,并且以其对长江水体运行的响应直接影响长江水体质量。

三峡水库消落区主要为长江干支流河谷岸坡以及冲积平坝、阶地和河滩等,局部地段为峡谷。其绝大部分是陆域,是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复合的生态系统。三峡水库的消落区面积和水位涨落幅度均创国内已建水库之最,不少移民新城紧邻消落区,有的城市组团被消落区分割环绕,消落区对移民生存与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在消落带里,水位以冬水夏陆交替出现的形式呈反复周期性涨落,与自然洪枯规律逆反。消落带原有的陆生生态系统消失,能适应新生境的动植物将逐渐生存与繁衍,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但过程将是漫长的。在消落区中支流、陡峭峡谷消落区分布最广,危及库岸稳定和城镇安全的地质灾害发育,同时消落区也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和强烈的地区,因此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最多、最为集中突出。

 消落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峡水库m蓄水运行后,消落区全面形成,原陆生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将可能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和危害三峡水库生态与环境安全、三峡库区及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整体生态景观与旅游环境、库区特别是库岸带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健康、水陆生物栖息繁殖生境、消落区水土生物和岸线景观资源持续利用,事关移民安居乐业和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与声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由于消落带水位涨落逆反自然洪枯规律,成陆时气候炎热潮湿,暴雨多并常有伏旱,所以大多数原有陆生动植物因难以适应生境而消亡、迁移或变异。在自然状态下,消落区生态系统的重建和再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类型减少,结构和功能趋向简单化。

()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在短期内增多。水位的大幅度涨落,将在水库蓄水的头几年里,使陡坡土层流失,特别是未采取加固措施的废弃矿山(采石场)、农田、堤坝河渠等,可能在水流或涌浪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水库诱发的地质灾害也不可避免。

()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面源污染影响水库水质安全。在消落区范围内,影响水库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蓄水前清库不彻底,残留污染物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蓄水时溶出,导致水库水质下降;二是水库运行后,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处理不及时、不彻底,对库水产生污染,在支流回水区还可能因营养物质丰富导致局部水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还会出现“水华”;三是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和残留的化肥、农药、农作物残体进入水库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四是水产养殖业形成的水体二次污染。

()可能成为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产生的温床。三峡库区是多种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地方病高发区。由于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将改变消落区及库岸带的生态与环境,消落带污染物滞留累积有可能成为细菌、病毒、蚊蝇的衍生源,如果污染加重,可能给自然疾病、虫媒与介水传染病的传染源扩散及病媒生物孳生创造条件,容易诱发原有疾病产生。

()生态景观发生变化,旅游资源面临重组。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消落带植被日渐稀疏,呈现似“荒漠化”现象,原有的为世人所称奇的三峡景观廊道受到影响,结构缺损的消落带与陆域和水库形成明显反差。旅游景区的重新分布和特色变化,也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新的挑战。

·

·中国水土保持S WC C 年第期:./.....

 消落区应该具备的生态功能及其作用

水库消落带是介于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受水陆系统共同作用[]。三峡水库消落带作为典型的内陆淡水河流湿地,将包含季节性淹水、草甸、沼泽、开阔水体等类型。它应该体现的积极生态功能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消落带作为水库水质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能拦蓄陆岸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泥沙和非点源污染物质,减少水库淤积与污染;②以消落带植被为主体的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能分解、吸收库区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库区的富营养化水平;③消落区组成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为生物创造了多样的生境,巨大的食物链支撑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公园”和“生物走廊”;④消落区植被能起固定堤岸的作用,可防止堤岸因河水的冲刷而崩垮;⑤消落区是长江流域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库区水体和峡谷为主题的旅游开发项目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⑥消落区是库区移民生产与生活,以及库区两岸城镇、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可起到构建和谐社会、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消落区生态系统修复的难点与核心问题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的难点是: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②地质与土壤结构的复杂性;③植被生长环境的恶劣性;④生态功能需求的多重性;⑤适宜物种的稀少性;⑥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矛盾性。

消落区植被管理与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是:①消落区现有植被的管理与利用对策;②消落带植被对未来水分节律的响应;③消落带植被重建原理;④先锋植物种类的遴选与配置;⑤河岸土壤基质巩固;⑥消落带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工程技术体系。

 消落区生态系统建设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峡水库消落区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产生,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积极行动起来,把消落区治理好,使它与长江水域、两岸陆域共同组合成为环境良好、风景秀丽、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景观长廊。而建设好消落区,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功能因素。三峡水库消落区由城镇及工矿企业、农村及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个子系统构成一个自然与经济社会相复合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该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在保证水库水质的同时,兼顾库区流域的生产、生活、旅游、生物繁衍等人类与自然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环境。特别是长江,作为中国黄金旅游区域,要在水流的轴向景观、对岸景观、水上景观、俯瞰景观等方面多方位满足游客的感官愉悦需要。

()立地条件。消落区由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作为缓冲带的陆生生态系统组成。一般来说,缓冲带是一个原生态系统,立地环境相对成熟和稳定,且纳入消落区治理的主要工作是强化其保护消落带的能力;但消落带的原生态受损严重,周期性破坏频繁,需要采用必要的稳定植被基质的工程措施。

()影响范围。结合水库运行特点,消落区重点治理的梯度应在位于m至m高程的冲积平坝、阶地和河滩,重点保护的对象包括治理的消落带和其m缓冲带。确定m宽的缓冲带,考虑了水体的敏感度、水文地质情况、功能目标及岸线植被特征[]。因为只有在这一区间实施的相关行为才具有可行性、经济性和必要性。

()经济价值。从宏观层面来看,保持长江水质和三峡工程运行的安全,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我们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还应当兼顾库区流域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巩固移民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因此,消落区生态系统建设在规划、设计和实施时都必须通过功能分析,在服从生态效益的同时,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当然,消落区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控制也应予以高度重视,以防止在治理的过程中出现圈钱等腐败现象。

()资源要素。在消落区生态建设中,最为关键的资源要素是植物的遴选配置。我们反复强调的三峡水库运行的特殊性,使植物种群设计变得异常复杂。过去的长江消落带的植物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还应充分研究和论证。即使我们试验确定了一些先锋植物品种,也还必须考虑植物群落种类、结构对环境的响应与作用以及植物群落中的种间相互关系[]。

()技术基础。技术是否可行,是整个方案是否可行的基本前提。这几年,我国不少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就消落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方案研讨和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完全可以与传统的人工湿地构造技术相结合,为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作出贡献。

 消落区生态系统修复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消落区的修复工作中,应该多角度与多层次相结合,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阶段治理与长期维护相结合,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与组织下,集合相关专业的单位和人员,融合水工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尽可能少用工程措施,以生物措施为主开展工作。基本原则是:

()整体性原则。一是三峡水库消落区包括了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和缓冲带陆生生态系统,应把“两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整体优化;二是把库区治理与保护和整个长江流域利用与补偿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长效机制;三是把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体现利益和责任对等。

()重点性原则。治理的重点范围是三峡工程坝首库区、城镇周边、农业生产集中地和旅游景点周边,防范的重点对象是工矿业污染物排放、农村面源污染和支流的水质污染,要达到的重点目标是水库水质和景观生态的保证。

()持续性原则。由于相关技术、投资规模和效益显现的渐进性,三峡水库消落区的治理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尽快达到期望的目标,各项工作必须在人水和谐的环境下持续跟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证各项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

·

戴方喜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与其生态修复的思考

绒山羊产业对北方草原生态的影响及对策

王德良,朱文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关键词]绒山羊产业;草原;生态影响;对策

[摘 要]绒山羊产业是近年迅猛发展的产业,由于缺乏有效调控、需求过旺,导致内蒙古等北方牧场严重超载,并随之带来了急需解决的生态学问题。分析了我国北方中国绒山羊畜牧业的生产格局及其对北方脆弱草原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山羊的遗传改良、变放牧饲养为舍饲半舍饲、控制草场载畜量等对策。

[中图分类号]S.;S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我国山羊数居世界首位,并拥有世界上个体产绒量最高(如辽宁绒山羊)和绒质最好(内蒙古白绒山羊)的名贵绒山羊品种。中国绒用山羊约占山羊总数的%,产绒量居世界首位,贸易量占世界羊绒贸易量的%。尤其在世纪年代后,绒纺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山羊绒加工业的大力发展。随着对羊绒需求的不断增加,绒山羊存栏量急剧增长,绒山羊对草原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面对世界市场对中国羊绒的垂青和中国西部开发保护生态的呼声,中国绒山羊的生存与发展已处于必须重新决策的阶段。

 中国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其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 绒山羊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产绒山羊是我国家山羊(C a p r ah i r c u s d e m e s t i c a)中的产绒类型。目前列入《中国羊品种志》的绒用山羊品种有个: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河西绒山羊。可以产绒的山羊品种有个:西藏山羊、新疆山羊、太行山羊、中卫山羊。同时,列入品种志但经过选育的地方系列及近几年新培育的绒山羊品种有沂蒙黑山羊、乌珠穆沁绒山羊等十几个品种[,]。

绒山羊性情活泼好动,行为敏捷,登高和跳跃能力强,陡坡和悬崖均可行走自如。同时,山羊具有灵活的上唇、连拱的切齿和双足站立觅食的能力,能利用大家畜和绵羊等不能利用的牧草。山羊对各种牧草、灌木枝叶、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均可采食,甚至喜食其他反刍动物弃用的含有大量单宁的灌木植物;消化纤维的能力强,对劣质粗饲料中粗纤维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家畜。荒漠地区的山羊对低蛋白饲粮有很高的利用率。这些使得山羊相对于其他家畜来说有更广泛的食性[,]。因此,在环境恶劣和管理粗放的生态条件下及天然牧场饲草极度匮乏时,绒山羊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其他

()多样性原则。一是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倡导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工程措施支持生物措施的综合技术应用,达到低成本创造高效益的最佳投入产出目标;二是应用物种的多样性,包括引进多种先锋物种和努力培育本地物种,结合分子生物学修饰技术,丰富植物品种;三是在生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做好文章,实现功能互补。

()个别性原则。库区景物背景的多样性、功能展示的独立性、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消落区的治理与保护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采用适宜的技术和措施,针对功能需求,争取实现一地一景,景景相连,重新绘制美丽的长江画廊。

 结 语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及社会各个层面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统筹规划、个性设计、政策推动、分步实施、强化管理,一定能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三峡工程这一世纪伟业,在世人面前展现长江———中国生命之河生机盎然、长流不息的风貌。

[参考文献]

[]吕宪国,刘红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戴方喜,许文年,刘德富,等.对构建三峡库区消落带梯度生态修复模式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

[]孙书存,包维楷.恢复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简介]戴方喜(-),男,湖北松滋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生态恢复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 徐素霞)

·

·中国水土保持S WC C 年第期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

河道生态修复基础知识 一、概况 河道生态修复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基础上,使用综合方法,改善水文条件和河道地貌学特征,修复受损伤的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要求,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改变因城市化和传统水利工程所造成的河道的非自然面貌,消除因此带来的生态胁迫,为河道内及滨河的生物重新构建栖息场所,使得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从而恢复城市河道各种功能,保持河道健康。 二、世界河流生态修复进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河道重返自然的生态修复。从上世纪70 年代起开始,发达国家针对人类活动干扰对河道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开发了河道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在河道整治工程和堤防工程设计、施工规范中增加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内容,或颁布了专门的河道生态工程设计导则。 目前,国外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根据“给河道以空间”的洪水管理理念,建设分洪道、降低河漫滩高程;恢复河道连续性和蜿蜒性;河道岸坡生态防护;重建深槽和浅滩序列;恢复洪泛区湿地;创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结构;建设亲水设施;应用多孔和透水护岸材料和结构等。同时,利用生态学理论,采用生态技术修复受污染河水,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河道直接净化技术、氧化塘处理系统、植物——土壤处理系统、水生植物处理系统、生物操纵技术等 1)德国的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 德国的Selferr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它是指能够在完成传统河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经济并保持景观美的一种治理方案1。20 世纪50 年代,德国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70 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称之为“重新自然化”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了被砼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道恢复到接近自然的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浅议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理念和措施

浅议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对河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渐渐的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但是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传统的方法对生态破坏较大。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能恢复已受破坏的河流生态环境。通过分析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在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现金理念和技术。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传统治理生态修复目标技术措施植物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对河流的过度开发利用而不加以保护。传统的河流治理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而很少考虑河流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河流治理中大量的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使自然水体形态渠道化或水池化,水岸混凝土化,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使得河流无法自净;隔断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联系,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锐减,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天然,提倡和谐发展、简历生态型社会等并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河流环境,修复和构建生态型河流已是势在必行了。河流石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能使物质通过其界面区的速度和形式保持适当,从而使陆地加强了“水土保持”,水体防止了“富营养化”的出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的开发,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正是为了重建受到破坏的河岸生态系统,恢复水文、地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目前国内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护坡上,而往往忽视了对河流功能恢复,对其河流生态治理整体上认识不足。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探讨河流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和措施。 一、传统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 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的和河流争夺空间和资源,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更加重了对河流的索取,然而传统的河流治理技术中,特别是对城市河流,为了争夺有限的土地和控制河势、确保河流的防洪安全,人们着力于运用石块、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片面强调防洪、排涝或兴利输水,不考虑对水生态、水环境的影响,牺牲了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损伤了河流的健康,破坏了生态系统,污染了水环境,缩短了河流的生命,退化了河流应有的功能。而且在各种的设计规范,未明确提出河流的生态治理的要求,致使不少地方的河流,被人为渠化及对河岸的强行硬化,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主要有: 与河流争夺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河流水面不断的被人为侵占或缩窄,导致城市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严重萎缩,家中了内涝发生的几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多争一块土地,许多城市盲目填河,将河流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将软排水改为硬排水,城市排水管网与城市河流不配套,排水系统不协调。防汛排水时,市区内河水满为患,泵站被迫停机的事时有发生,致使城市排水的矛盾十分突出。 河道两岸水渠化、硬化,导致城市景观河水环境的破坏 国内河流治理片面追求统一化、直线化、河槽渠化,河岸硬化,边界整齐,走向笔直,河流两岸被强行硬化覆盖,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河岸衬砌硬化之后,原始河岸面目全非,土体与水体的关系相割裂,隔断了河流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并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摘要: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国内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受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以及修复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受损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并发生了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当外来干扰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岩石流、雷击、火烧、人类建造大型工程、排放有毒物质、人为引入或消灭某些生物等)超过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本身无法缓解胁迫,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系统难以回到原初的生态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生态平衡失调。此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形成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 1、生态系统的受损类型 主要包括: (1)、突发性受损;特点为时间短、速度快,局部受损严重。例:泥石流、火山爆发。 (2)、跃变式受损;特点为生态系统受到持续干扰,最初不表现明显损伤,破坏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剧烈变化的一种形式。 (3)、渐变式受损;特点为在强度均衡的干扰下,缓慢的、不断加重的受损。例如: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退化。 (4)、间断式受损生态系统;其为因周期性的干扰而受到损害的一种形式。(5)、复合式受损:生态系统在受损过程中,经历了两种以上的受损形式。 2、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受损生态系统首先是其组成和结构发生了退化,导致其功能受损和生态学过程

的弱化,引起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减弱且不稳定。但系统成分与其结构的改变,是系统受损的外在表现,功能衰退才是受损的本质。基本特征,如下:(1)、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系统结构简单化;(3)、食物网破裂;(4)、能量流动效率降低;(5)、物质循环不畅或受阻;(6)、生产力下降(;7)、其他服务功能减弱;(8)、系统稳定性降低。 3、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对于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的基本规律,首先要考虑对生态系统最基本功能的修复,然后再进一步完善物种组成及结构。因此,“优先性”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是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人类可以根据生态学原理,有目的地采取摹写措施,是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和完善,实现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系统趋于稳定的目的,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1)、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虫害、干旱、洪涝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导致系统受损,其变化的特点通常都是生产力减低,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育土壤、贮存营养元素能力等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目前,对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封山育林、林分改造、透光抚育或遮光抚育、林业生态工程等措施等。 (2)、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世界草地资源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8%。我国有392万km2 的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1%。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原因主要归结为人类干扰。人类干扰的原因中,主要是过度放牧、垦殖和污染。另一方面,我国草原区所处的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冬季严寒,自然灾害频繁,这是造成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所以,造成草地生态系统受损和退化,应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结合。受 植被的密度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这种结构的改变还导致了群落的矮化。土壤退化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工作自查 报告 根据xxx市林业局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我处就市林业局下达的整治任务为基准,结合xx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 为做好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辖区环境综合治理,我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xxx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xx整治点领导小组”,管理处主任xxx担任组长,副主任xxx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同时我处以市林业局规划的整治工作为基准,结合我处实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详细的任务分解表,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全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做好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x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整治工作 xx负责实施的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xxx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涉及对象多,工作难度大,其中空六师是国防要害部门,留世酒庄是xxx葡萄酒行业龙头企业。对此,我处针对工作实际,采取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法,

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对于陵区内大夏宾馆、风情园等的整治工作,由xxx市土储局牵头,我处全力配合,经过多次协商沟通后,拆迁工作得以开展。对于空六师的整治工作,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锐先后多次带队赴北京、兰州等地协调空六师搬迁事宜,经过充分协商,获得空军部队的大力支持,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于留世酒庄的整治工作,多次沟通协商未能解决,根据xxx 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20xx年·6次)要求,启动法律程序,确保完成整治工作。 三、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1、实验区山嘴庙沟口北侧整治点 此环境整治点主要涉及空军部队旧营区的环境整治工作。空军部队老营区位于xx保护区和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平方公里,该区域分布有西夏7、8、9号帝陵,一处西夏建筑遗址和18座陪葬墓。20xx年12月25日,正式启动拆迁工作,经过近40天努力,完成全部拆迁工作量近9万平方米。20xx年3月6日,老营区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的拆迁和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基本恢复了该区域的原始地貌,达到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清理整治的要求,并顺利通过验收。 为配合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推进,我处按照要求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外的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包括陵区内

第十二章 生态恢复与重建

第十二章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特点 ?注重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小气候变化研究,相对忽视动物、土壤生物研究 ?生态恢复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多,生态恢复重建生态功能和结构综合评价少?新技术应用有待提高,定性和半定量多,缺少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定量研究 未来恢复生态学研究趋势 生态恢复理论研究 三大理论基础与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都要求对生态系统进行程度不同的调控,目的是为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恢复基本理论问题 生态恢复原理及相关理论基础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生物多样性原理

?斑块-廊道-基底理论 限制因子原理 ?生态因子概念?a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态因子一般特征?a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a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有时会出现多个因子起限制作用。 ?生物恢复工程与限制因子原理?a生态恢复工程是从多方面进行设计与改造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但必须找出该系统的关键因子,才能进行恢复工作。 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 ?生态系统结构?a物种结构(种群数、量)、时空结构(空间层次、发展演替)、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a生物环境相互适应、系统综合功能、高效物流能流; ?结构理论在恢复生态工程中的应用?a恢复工程应采用多种生物物种结合,实现物种之间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 生态适宜性原理和生态位理论 ?生态适宜性原理?a生物由于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作进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其生长发育对环境产生了要求。如植物中有喜光、喜阴、喜湿植物等。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原生演替 ?次生演替 ?生态恢复工程?a在群落演替理论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维持状态。 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层次;

退化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概述

退化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概述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712班 左薇薇2007250036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河流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愈来愈严重。从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大部分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致过程。2000年,我国11.4万km河流水质评价统计结果显示.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8.7%,10年过去了,这一数字仍在大幅度下降。 说到这里大家就有疑问,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退化生态系统?我一一个大家做出解释。 在大气科学和应用气象学中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由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分解者(腐生微生物)4部分组成。 在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中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昆虫和昆虫生态学中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形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在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我们主要采用第四个定义来解释生态系统。

退化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干扰下,导致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 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河流廊道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物种数量減少,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湖泊和湿地面积萎缩,华北等地区地下水位元持续下降等。 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目前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污染問題,这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造成了重大威协; 二是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由于超量用水造成河流干涸和断流,引起河流生态系统退化。 三是除了化学药品和生活垃圾工业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当中,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对于河流的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改造。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大量工程设施,改变了河流的地貌学特征。河流一百年的人工变化超过了数万年的自然演进。有学者估计,至今,全世界有大约60%的河流经过了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自然河道渠道化、裁弯取直等(Brookes,2001)。据统计,全世界坝高超过15米或库容超过300万立方米的大坝有45000座。其中大约40000座大坝是在1950年以后建设的。坝高超过150米或库容超过250亿立方米的大坝有305座。(ICOLD,2000)。建坝最多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前苏联、日本和印度。 一方面,这些工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却极大改变了河流自然演进的方向。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对于河流大规模的改造,造成了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这种退化也降低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来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因此而减少,这样反过来又损害了人类自身的利益。 人类也逐渐意识到河流生态系统对自身的副作用是异常巨大的,也开始寻求方法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维系河流健康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分析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30T11:33:28.1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张宏伟 [导读] 应该与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对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切实有效的开展,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证。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水务局贵州平塘 5583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指向县(市)以下(不含县城城区)的乡镇、村庄、学校、农场、林场等居民区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主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又称农村供水工程或村镇供水工程,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两类。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农村饮水安全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是实现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饮水不愁”目标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脱贫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阶段,在我国,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尚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保护与修复方向,对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采用,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基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对其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 引言 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战略性的资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态水被社会用水挤占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水生态系统开始逐渐面临着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保护以及宜居环境的需求开始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水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生态文明正在初步形成,了解我国水生态系统正在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 我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方向主要以水环境恶化、水生态脆弱、水资源紧缺等为主,将实现江河湖泊水系完整、文化传承、生态多样、水质良好为目标,在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城市、区域、流域、国家等多个方面,并逐渐构建保障有力、管理完善、功能完备、空间均衡的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就能够在重点的水工程有效应用,从而使基本的生态环境需水得以切实满足。如此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以遏制,实施河湖连通、水资源配置、跨流域调水、节水治污等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和恢复水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初步修复已经受损的水生态后,对生态、生产以及生活用水进行合理调配,建立健全的用水保障制度,确保能够能够发挥出正常的生态功能。逐渐将传统的水利工程、注重水质改善、行政推动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局部水生态治理转变成生态友好型水利工程、注重水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理念和标准制约,以此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水平的提升。 2.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主要措施 2.1完善水生态文明体系,实施水生态的红线管理 快速建立完整的水生态文明体系,规划、引导及约束利用、开发水生态和谁资源的各种行为;控制建设项目占领自然岸线,城市规划要保留一定面积的水域;结合我国的功能区划和生态区划,了解水生态的空间分区,划出湖泊、河流的保护管理范围,以及划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限制用水量,逐步开始恢复被占领河流的生态环境用水及过度开发的地下水。 2.2加强流域协调管理,实施山水湖田的综合治理 为了能够实现水生态及水量和水质能够规划统一,需要对科学合理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案进行制定,并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进行加强。促进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协调机制,实施国家重要的湖泊江河划分,创建防污治污的体制。完善健全水生态的补偿机制,调节经济利益和生态环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水体治理,创新江河湖泊额管理模式。 2.3建设友好生态水工程体制,发挥水工程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作用 为了让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更加标准规范,要协调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工程之间的关系,加强水工程的建设实施、操作调度、规划设计等多个环节的生态保护。提倡小影响、仿大自然的水利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的布局应该保持天然性,保持浅滩、河湾、湿地等多种栖息地。闸坝和水库的生态运行将满足河流的生态用水量。为了建设农村的沟渠河塘治理,可以采用河渠连接、清淤疏浚等策略来实现生态河塘,打造一个河岸清澈秀丽的美丽乡村。 2.4建立生态水网的体系,实现河道湖水系统的连通性 实施河道湖水连通是提升水利工程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推进水生态建设文明的一项有效策略。坚持天然连通性和人工连通互相结合,依托天然河湖水系统以及大中型的蓄水工程,重点建设流域生态水网系统,加快河道湖泊的连通建设,增强河流与湖泊的连通性,提高河流和湖泊水环境的容量,复原其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东部地区要尽量加快骨干建设,保持河网通畅,领先建立现代水网系统。东北地区要加快连接工程建设,同时要重视开源节流,加快湖泊和湿地水源的扩增。中部地区要积极开展清淤疏浚,建立人工通道,加强江河湖泊的连通性。在西部地区应科学论证和合理建设水源工程以及水系统的连接。 在对水生态文明城市进行建设的基础之上,对人与水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保护模式进行建立,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构建水清、河畅、景美的人类生活用水和谐生活空间,以此为引导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和区域水生态的提高及完善。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运用“渗、蓄、排、用、净”等策略,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安排水的滞流、收集和利用等。增加凹形绿地、草种沟、人工湿地、透水性路面及砂石地面和天然地基,以及城市的可渗透空间,如停车场和广场,确保充足的空间用于洪水蓄滞。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_以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收稿日期:2008-06-12 作者简介:白丽萍(1981-),女,陕西韩城人,助理规划师。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及其绿色开发探析 以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Analysi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ure Wetland Reserve and Its Green Exploration . Taking Qilihai Nation al N atu re Wetlan d Reserve as Example 白丽萍 李 影 兰 旭 魏彤岳(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01) 摘要 七里海湿地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近几十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借鉴众多湿地保护与开发经验,就七里海湿地生态恢复与绿色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切实保护与管理,通过恢复河流生态补水、翻耕苇地、禁捕鸟类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进而发展湿地绿色产业、开展项目建设环评等绿色开发活动发挥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恢复 城市湿地公园 Abstract Q ilihai W etland,a national natura l r eser ve in China,is o ne of the 3famo us lar gest Palecoast in the w or ld.Ho wever ,ther e a re some eco lo gica l crisis emer ged in Q ilihai recent decades.M aking refer ence of many ex periences o f w et land pro tect ion,r eco ver ing and develo pment,this paper g ives some r atio nal sugg est ions of eco lo gical r esto ration and gr een development in w etland:pro tect ing and manag ing it accor ding to law and r ules of r eser ve firstly;recov er ing natur e functio n of the riv er w hich had compensated fo r eco lo gical water supply,tur ning o ver the reed,banning bird fow ling and so o n to r e habilitating it secondly;further more,develo ping g reen economy of wetland and item enviro 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T hen,it can play an impor tant role in biolog y,eco no my and societ y. Key words Wetl and National Natur al Reserve Wetl and Res torati on City Wetland Park 1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而不可忽视的生态效益,被誉为 自然之肾!。?湿地公约#中定义湿地: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水域。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主要湿地类型的面积总计约6594万hm 2,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世界第四位[1]。但由于人口众多,资源长期过度消耗,出现了泥沙淤积严重使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污染加 剧使水质恶化,危害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 能和效益等问题。因此亟需寻求各类湿地的保护方法,对受损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在不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 2 七里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七里海湿地自然概况 七里海湿地由5000年前渤海退水而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地下卤水资源及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及牡蛎滩和贝壳堤。牡蛎滩和贝壳堤是海陆变迁、地质变化的自然遗迹,对研究古海洋、古生物、古海岸及古黄河、派河的三角洲阶段性向海滩推进造陆的过程等 72 环境保护科学 第35卷 第1期 2009年2月

水生态修复的12个方法

水生态修复的12条方法 水生态修复是一项理论复杂、因素众多、操作困难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学,更要讲究实效。按照水生态系统的理论,结合上海河道、湖泊过去情况的分析,根据现在的实际状况和上海地区的实践经验,对修复水生态系统,创造水边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环境,提出12条操作性措施。 两岸造树林河岸上应尽可能留出空间,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地面则栽上草坪,贴岸的树冠还可以伸向河道上空。其作用之一,可以增强生态功能,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体系。其作用之二,可以发挥景观作用,岸边的林带草坪,与河道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河坡植草坪(或灌木)传统的做法往往忽视生态,把河坡搞成直立式,或用块石和水泥板覆盖河坡并勾缝,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破坏了生物的生长环境。从修复水生态系统出发,有条件的河坡都应植上草坪或灌木。护坡上的草坪和灌木所起的作用很大:一是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同样可以像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二是河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草坪和灌木与土壤的结合,改善了温度、湿度,提供了食物;三是在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时,改变了护坡硬、直、光的形象,给人们以绿色、柔和、多彩的享受。 墙上攀绿藤城市化地区的部分河道,由于整个地区水面积的严重不足,为了确保水安全,提高河道汛期的蓄水量,不得已加高加固了防汛墙。弥补的办法是,在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有条件的地区,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 水边栽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在种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水流多样化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其作用有两条:一是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二是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中建湿地河流、湖泊中的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也可以称土壤生物工程,国内外有些中、小城市甚至用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河道与湖泊的治理中,在基本不影响行洪和槽蓄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一切都要因地制宜。另外,湿地也是水景观中不可多得的重要一笔,它充满了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中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姜森颢1,王庆志1,唐玲1,高鹏2 1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2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90) E-mail:longdance@https://www.doczj.com/doc/0815835467.html, 摘要:我国水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现象。资源的过度利用、水污染、不当的水利工程等问题导致了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本文详述了我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应对措施,以期改善、最终改变这一现状。 关键词:水域生态系统 荒漠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Q178 1.引言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和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1],其中,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2]。近年来,为了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地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特别是脆弱的水域生态系统出现了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的水域生态系统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受损的生态系统,这一问题早已引起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关注,并且已经做了部分有益的工作。近十多年来, 美国政府在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及极大的支持,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果,如:华盛顿湖富营养化水质控制与改善方面取得的明显效果, 此被视为湖泊生态恢复的范例[3]。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问题亦做了很大的努力,如:早在2002年5月,中国水产学会19位专家(其中院士12名)联名致信时任副总理温家宝,提出《尽快制订国家行动计划,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有效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的建议,并得到温总理的批示[4]。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荒漠化水域生态系统责无旁贷。 2.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定义 所谓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即是指水域生态系统的贫瘠化,它是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因素,所引起的水域污染,生物种类、数量的下降,水体生产力的降低,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退化等[5]。 3.中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现状 我国水域生态系统荒漠化现状主要表现在,由于内陆与近海水域的严重污染、过度捕捞、可养殖水域的不当利用导致的主要经济渔业品种资源严重衰退,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增加,濒危程度加剧等。目前,我国日排污水量在1.3亿吨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经处理、或稍加处理的受污水,这些水直接注入了内陆与近海水域,然而,内陆与近海水域正是水生生物的生活场所,受污的生态环境使其繁殖力和存活力下降、死亡率增加致使大量水生生物资源迅速减少。 3.1 海区水域生态系统的荒漠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近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海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

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 乌环表[2018]31号 乌拉特前旗胜烽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乌拉特前旗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项目(金圣达选厂旧址废料处置点)环评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收悉。经审查,批复如下: 该项目拟建于额尔登布拉格苏木白音温都尔嘎查,项目中心坐标为东经109.01°,北纬40.78°。本项目以金圣达矿业周边铁矿采选企业生产废石为原料经破碎、筛分等工段,年加工碎石50 万吨。 根据《报告表》结论,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从环保角度分析,我局原则同意按照《报告表》中所列的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进行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落实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施工时应将表土层集中堆放并进行临时防护。施工场地四周设置施工屏障,粉状物料进行苫盖;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面(点)和道路洒水抑尘,运输车辆进行苫盖。施工场地建防渗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固废运送到指定地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收集。 2、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生产设施置于全封闭的车间内,粉尘由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粉尘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厂界无组织粉尘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的标准限值要求。 3、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4、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收集后抑尘。 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6、项目的建设、运行不得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产

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2) 1.3问题与建议 (3)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5) 2.2生态修复及治理的必要性 (7) 第三章生态修复工程基础条件分析 (11) 3.1区位与交通条件分析 (11) 3.2自然条件分析 (11) 3.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6) 第四章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16) 4.1依据与原则 (16) 4.2总体方案概述 (17) 4.3工程技术方案 (22) 4.4修复景观设计 (26) 4.5工程建设投资概况 (26) 第五章节能措施 (27) 5.1项目能源消耗种类 (27)

5.2节能措施 (27)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9) 6.1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9) 6.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32) 6.3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对环境的影响 (34) 第七章劳动卫生与安全 (35) 7.1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35) 7.2安全措施 (36)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8) 8.1机构设置 (38) 8.2机构组成及职责 (38) 8.3人力资源配置 (39)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40) 9.1基本内容说明 (40)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0) 9.3项目招投标 (40)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2) 10.1投资估算依据 (42) 10.2投资估算 (42) 10.3投资估算的范围 (42)

10.4项目建设投资估算结果 (43) 10.5资金的筹措 (43) 10.6总投资估算 (43)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44) 11.1社会评价 (45) 11.2风险分析 (48) 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50) 12.1结论 (50) 12.2建议 (50)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_白降丽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5,22(4):464~468 Journal of Zhe jiang Forestry C 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464-05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1,彭道黎1,庾晓红2 (1.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2.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 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退化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 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 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 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 关键技术体系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技术和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参47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伴随着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生境逐渐转变成农业和工业景观,形成了以生物多样性低、功能下降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degraded ec osystem)。这些变化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以及重建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几个相关概念 1.1 退化生态系统 陈灵芝等[1]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是一类病态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或者在二者的共同干扰下,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整体发生的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量变和质变,其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displacement),具体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固有功能的破坏或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系统生产力下降。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受害或受损生态系统(damaged ecosystem)”。 不同的学者对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余作岳等[3]将退化生态系统分为裸地、森林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地、采矿废弃地和垃圾堆放场等类型。章家恩等[2]认为退化生态系统应分为 收稿日期:2004-09-09;修回日期:2005-03-28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10B) 作者简介:白降丽,博士研究生,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E-mail:bjl wtx@s https://www.doczj.com/doc/0815835467.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