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方式的教学评价系统—项目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15.00 KB
- 文档页数:23
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开发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成为了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
这种学习平台通过结合智能化科技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开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挑战。
一、智能学习平台的定义智能学习平台,是一种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结合教育资源和一系列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服务的一种教育系统。
它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为其定制化教育,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工具,从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效果。
二、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的特点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智能学习认知平台,其主要特点如下:1、可定制性强。
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科任务的不同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2、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适合不同学科的教学环境、模拟实验、语音翻译等互动学习体验。
3、即时反馈。
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学习进度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三、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开发的关键技术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的研发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数据管理技术。
Web平台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教育材料数据、在线测试数据、学习行为数据和用户评价数据等。
数据来源于多方渠道,数据格式、结构不同,如何实现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将是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研发的关键之一。
2、多媒体处理技术。
引入多媒体元素是基于 Web 的智能学习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何在满足效率、质量、稳定性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处理,打造真正适合在线学习的多媒体素材,将是基于Web智能学习平台研发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
基于Web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革,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教学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Web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系统需求分析1.1 系统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系统应用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中。
本系统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解决方案,使得教师、学生和管理员都能够轻松地管理和维护实践教学工作。
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教师端:1)发布实践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发布实践任务,并设置任务的基本信息,包括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任务成果等;2)查看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包括任务完成进度、任务成果及成果质量等;4)实践教学资料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该功能上传和管理实践教学所需的资料和文献,包括实践报告、实验数据、参考文献等。
学生端:2)提交任务成果:学生可以通过该功能上传自己完成的实践任务成果,包括实践报告、实验数据、作品等;3)查看成果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该功能查看教师对自己实践成果的评价结果。
管理员端:1)添加与修改用户信息: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功能添加和修改系统用户的信息,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信息;2)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功能为系统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包括教师权限、学生权限、管理员权限等;3)日志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功能查看系统用户的操作日志,以便发现系统异常和操作记录。
二、设计思路本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Vue.js框架开发前端,采用Spring Boot框架开发后端。
2.2 数据库设计本系统采用MySQL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数据。
数据库包括以下几张表:1)用户表:用于存储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姓名、年龄、性别、邮箱等;3)任务成果表:用于存储学生提交的实践任务成果信息,包括任务名称、任务成果、提交时间等;4)成果评价表:用于存储教师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信息,包括成果名称、成果质量、技能掌握情况、工作态度等。
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借助互联网来进行教育和培训。
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是一种将传统的面授教育逐渐转向网络教育的方式。
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并且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这种教育模式具有自由、灵活、交互性强等特点。
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而且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因此,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视和青睐。
设计一个基于Web的在线教育系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户管理在网络教育系统中,用户管理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登录、认证、授权等功能。
管理员需要对机构内的用户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角色的用户,为他们分配不同的权限,使之能够实现不同的操作。
在该系统中,学生可以听课、做题、提交作业,并对教师提出疑问。
教师可以在系统中上传教学资源、批改作业、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按照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课程管理在网络教育系统中,课程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系统需要提供课程发布、课程管理、学习计划制定等功能。
管理员可以在系统中发布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开课时间、课程介绍等。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上传教学相应资源、布置作业、考试等。
学生在系统中可以浏览课程信息、学习计划制定、在线学习等功能。
3.学习管理在线学习是网络教育系统的核心,学习管理需要提供在线学习、学习进度查看、作业提交等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
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批改作业、回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在系统中可以通过提交作业、在线互动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
第 1 页 共 23 页 基于WEB方式的教学评价系统—项目教学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公正、发展、高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评价侧重甄别。传统的教学评价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学习优秀,而大多数学生都属中等。为此,评价就要把优异的成绩给予极少数学生,其余的只能获得较低成绩。这样,评价无形之中变为一种甄别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成为上述假设的殉葬品。忽视被评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新一轮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不足与局限,因此,深具前瞻性和现实性,对于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为此,有价值的学习被认为是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为基础,强调认知活动中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迁移,强调教学方式中的过程与体验,强调教学互动中主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指标的重要影响等.与此同时,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与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相应地,新的评价理念应运而生. 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效率,是学习的劲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建立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三、实验研究的意义 1、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第 2 页 共 23 页
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评价主题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学习成果展示、公开答辩等。 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性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 4、评价手段网络化。利用开发基于WEB方式的教学评价系统,让学生在系统中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其他同学对该成果进行评价,采用网络投票方式,产生鼓励性的结果,使评价网络化、直观化、提高评价效能。 四、项目教学评价系统的实现 1、网络项目互评系统的功能: 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全体同学对该成果进行评价,从而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的成就感,促使学生进一步的进行学习。 2、网络项目互评系统的实施过程: (1)、教师清理以前项目评价残留的信息。 (2)、教师拟定本次项目开展的主题,及划分分组数,否则学生不能上传作品。 (3)、相应组别学生完成作品后,在本系统内注册用户(注意组别),以注册用户登录后,把完成的作品上传至系统(系统会自动分派相应文件夹) (4)教师在学生制作作品及上传作品时,可随时检查学生作品上传情况,在全部分组完成作品并上传后,再开放互评入口(若有个别分组无法完成作品,可强制开放项目评价入口)。 (5)各分组的学生派出代表通过该系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要的介绍。展示的作品由系统根据学生的分组数及上传的文件动态生成,未上传作品的分组不能展示。 (6)各分组展示完毕后,所有学生通过该系统对各作品进行评价。可针对某一组评价,也可对全体分组统一评价,评价功能由系统根据学生的分组数及上传的文件动态生成,未上传作品的分组不能评价。 (7)教师展示所有学生的投票结果,并对相关作品进行点评。 (1)、要求各分组的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以指定的文件名及上交到指定的文件夹内。 第 3 页 共 23 页
(2)、各分组的学生派出代表通过该系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3)、各分组展示完毕后,所有学生通过该系统对各作品进行评价。 (4)、教师展示所有学生的投票结果,并对相关作品进行点评。 3、网络项目互评系统的实现原理: 通过网页制作工具及ASP编程,结合ACCESS制作而成的。具体分为 一、后台服务功能区: (1)教师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细分为管理员登录子模块、上传文件清理子模块、项目主题分组数设置子模块、项目作品上传检查子模块、开放项目评价子模块(项目作品全部完成)、强制开放项目评价子模块(项目作品个别无法完成)。 管理员登录子模块:
项目主题分组数设置子模块 具体代码: 第 4 页 共 23 页
<%
if session("teacherName")="" then
Response.Redirect "fzszcheck.asp"
end if
dim sql,xmzt,fzs
dim rs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select * from zytj where xmzt<>''"
rs.open sql,studdb,1,3
if not rs.eof then
xmzt=rs("xmzt")
fzs=rs("Fzsu")
else
xmzt=""
fzs=5
end if
%>
设置项目主题及分组个数
项目主题
选择分组数 <%
for i=1 to 15
if fzs=i then
%> <%=fzs%> <%
else
%> <%=i%> <% end if
next
%>
【返回】
项目作品上传检查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