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水产养殖》2014年第11期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苏学强1,2

(1.赣榆县渔海水产药物中心,江苏赣榆222100;2.赣榆华海水产技术服务站,江苏赣榆222100)

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近年来,泥鳅有着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并且需求年年攀升,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苗种又多来于自然,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一般条件下都能成功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集约规模化、园区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也随之增多,相关的疾病问题日渐突现,养殖过程中水质恶化,细菌性疾病、病毒、病虫害等因素,导致养殖过程中多病减产,影响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泥鳅养殖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病症,如一点红(脑部炎症)、痉挛(病俗称“发烧病”)、曲骨病等,还有常见的脱黏败血病、水霉病、水肿病、打印病、涨气病、肠炎烂鳃病、白鳍红鳍病等。这些病症导致泥鳅死亡率很高,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泥鳅病害诊疗经验,现将以上各种病害的防治技术作一总结。

1一点红病,也称“爆头病”

1.1症状

发病泥鳅当头顶部中间形成脓状红白点,红褐色圆斑印记,后期头盖骨溃烂形成空洞,发病前期。个别泥鳅狂游翻滚转圈,不能自主定向游动,捞起目视,明显头顶中间一红点,人们形象地称为“一点红”,不及时治疗会大批死亡,从苗到成鱼期均会患此病,多发于6—9月份高温季节,感染后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可导致肝细泡病变形成腹水等综合征。

1.2发病原因

该病是由于高温季节,水质恶化,爱德华氏菌感染,继发寄生虫和病毒引起的混合病症,一般在池塘水温过高时,塘口偶遭暴雨或过量注入地下

水,引起泥鳅应激性“感冒发烧”,未能及时治疗,诱发该病。

1.3预防及治疗方法

加强水质调控,注意水温变化,进入高温季节,要半月一次用“检科1号”0.1×10-6~0.3×10-6或“惠金碘”0.1×10-6~0.3×10-6、“超醛”0.2×10-6~0.5×10-6等消毒剂交换消毒,每天泼洒一次,连续用1~2d。暴雨后、添换水后都要及时泼洒“应激解毒安”0.5×10-6~1×10-6或“多力安”0.5×10-6~1×10-6。每周喂2~3天的“肝速宁”1000g饲料添加3~5g+氨基酸电解多维3~5g,按1天一餐喂,发现疑似病症的泥鳅,及时捞出隔离处理。

发病后,在治疗前1天,先用“惠底安”0.2×10-6~0.5×10-6或“惠立解”0.2×10-6~0.5×10-6改底,进行分解底质以增加池底溶氧,泼洒“应激解毒安”0.5×10-6~1×10-6或“多力安”0.5×10-6~1×10-6。

第2天上午,全池泼洒20%氟苯尼考0.1×10-6~0.33×10-6、下午泼三黄鱼常泰0.5×10-6~1×10-6,用开水冲开或用锅熬开,冷却半小时后加水连渣加汤全池泼洒。

在泼洒治疗的同时,内服k3粉1000g饲料添加2~5g+肝速宁2~5g,连用3d。

第3天早上,观察1~2h,若发现池塘较安静,鱼的状态有好转,活力增强,食欲增加,再按照上述治疗方案连续泼洒加内服3~5d加以巩固,并将池塘水加深10~20cm。若观察泥鳅没有好转,重新调整治疗方案,泥鳅对氟苯尼考等有抗药性原因,将氟苯尼考换成“头孢鱼康”0.2×10-6~0.5×10-6,或换“克瘟灵”0.2×10-6~0.5×10-6、同时配合上述药物连泼加喂,连续治疗一周后,再施药一周,一般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病害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4.11.016

《水产养殖》2014年第11期

2痉挛病,俗称“发烧病”

2.1症状

泥鳅游塘,捞在手中明显感觉泥鳅全身痉挛发

抖,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2~3天后泥鳅开始脱

皮,像开水烫过了的感觉,死亡率很高。

2.2发病原因

该病多为清塘不彻底、常期池塘亚硝酸盐超

标、水过瘦或过肥、过量用消毒剂、暴雨后冲刷农药

中毒、气候突然变冷或升高和超量增加地下水等造

成。

2.3预防及治疗方法

2.3.1优选优质苗种购买活力好,苗种运输时间

短,最好是本地系的苗种,放养后适应快,生长好。

苗种进池前,最好用“惠金碘”0.2×10-6~0.5×10-6进

行消毒药浴,放苗后要连续泼洒一周的应激类的药

品,如“应激解毒安”0.5×10-6~1×10-6、“多力安”0.5×

10-6~1×10-6,并注意水温及水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特别要注意亚硝酸盐含量否超标,及时捞出病死鱼

苗并作处理。

2.3.2治疗第1天上午,用“惠金碘”0.2×10-6~

0.5×10-6全池泼洒。下午用“三黄鱼常泰”0.5×10-6~

1×10-6或“普利宁”0.5×10-6~1×10-6,开水冲泡或用锅

熬,连渣一起对水全池泼洒,或下午用“菌毒快克”

0.5×10-6~1×10-6熬开后泼洒,一般连用3d能得到

好转,再按以上方法连用3~5d可治愈。可同时内服

“脱黏散”:1000g饲料加2g,或加海王精典1号

2~5g,连喂3~5d。巩固期最好再泼洒3天的复合

V B0.5×10-6~1×10-6,以增加营养,增强泥鳅的免疫

力,以防复发。若没有好转,死亡率又比较高,要及

时挑出病鱼,再调整为其他方案治疗。

3曲骨病,俗称(泥鳅麻痹症)

3.1症状

泥鳅呈瘦小弯曲状。

3.2引起原因

人工苗种孵化时水温过低变化过大、营养不良

导致的维生素缺乏,池塘鱼苗密度放过高、,水质指

标磷酸盐常期偏低、水体及饲料钙质缺乏、亚硝酸

盐指标长期偏高等均能诱发该病发生。

3.3预防及治疗方法

育苗期保持苗种的正常发育,水质、温度、营

养、密度要掌握均衡,选择优质亲鱼做苗种。放苗前

要进行优选,把病、差苗,活力不好的苗,老头苗(瘦

”+“多力

安”,能预防此病发生。

治疗:第1天上午,用“生物彻底”0.5×10-6~2×

10-6进行底质改良,下午用“优钙”0.5×10-6~1×10-6,

同时内服“保肝宁”1000g饲料添加3~5g+“泥鳅

多维”2g,连用5~7d。

治疗7d后,泼洒EM原露10×10-6~20×10-6,连

续泼3~5d,内服“营养快线”2~5g/kg饲料或氨基

酸电解多维2~5g,一般在治疗2周后,泥鳅可明显

好转,活力增强,体色发亮。

4脱黏败血病

4.1症状

泥鳅表皮干瘪发白无光,体表黏液局部脱落,

泥鳅解剖后内脏无血色,肝胆萎缩,特别是越冬后

的泥鳅中带籽的亲鱼多见此病。

4.2发病原因

越冬时间过长、消毒剂使用频繁过量、农药中

毒等因素均能引起该病,该病传染速度快,1~2周内

发病数量明显增多,大部分泥鳅死亡附带败血症,

并引起鳃霉弧菌、嗜水气单细胞菌等,一但感染很

难存活。从发病到完全控制病情需2~3周时间。

4.3预防及治疗方法

及时定期调整池塘水质,保持塘内藻像相对平

衡,最好地下水能与河库水搭配使用。泥鳅越冬要

提前2周投喂“越冬保”:1000g饲料添加2~5g,

把池底水质调到最佳状态以增强泥鳅的免疫力,泥

鳅池塘围网外四周水域,要定期2周一次用二氧化

氯或强氯精0.5×10-6~1×10-6泼洒消毒,以阻断来自

塘外的细菌病毒侵袭。

治疗该病时,处理要得当,脱黏败血病,它的前

期多因为病虫害引起,如车轮虫、指环虫导致鳃部

的感染烂鳃,特别冬季宜致鳃霉病,因为鳃霉病与

细菌性败血症并发时,属于真菌交叉感染,要先杀

真菌,在确定真菌完全杀灭之后,再处理细菌性疾

病,即先治鳃霉病,后治脱黏败血病,如果先处理细

菌性病症,则真菌短期内会大量繁殖,因为抗生素

消毒剂容易抑制细菌繁殖,使鳃组织遭受损失,致

其他细菌性继发感染引起批量死亡,所以在治疗过

程中,药物剂量适当,将真菌杀灭后,再进行细菌处

理。

第1天上午,全池泼洒“检科1号”0.5×10-6~1×

10-6,下午泼洒“败血宁”0.5×10-6~2×10-6(五倍子),同

时内服“脱黏散”1000g添加2~5g+“保肝宁”2g。连

用2~3d。第4天,全池泼洒食盐2×10-6~5×10-6+小苏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2014年第11期

打1×10-6~3×10-6。第5天,上午泼洒“惠金典”0.3×10-6~0.5×10-6,下午每667m2泼洒“三黄鱼常泰”

0.5×10-6~1×10-6或“普利宁”0.5×10-6~1×10-6(热水烫或熬开)连用3~5d,好转后再巩固2d。辅助内服“脱黏散”1000g饲料添加2~5g+“肝速宁”+k3粉各2~5g。

由于发病源于鳃部感染,要选用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平常发病初期,一般要用一些氟苯尼考0.2×10-6~0.5×10-6,头孢类泼洒0.2×10-6~0.5×10-6进行抑制。泥鳅好转后,再进行杀灭寄生虫,注意要晴天使用杀虫剂,先杀车轮虫,泼洒“特轮灭”0.2×10-6~0.5×10-6,连泼2d。隔2d后,杀指环虫,择晴天泼洒指环特杀(按包装说明),连用2d。

5水霉病,又名白毛病

5.1症状

泥鳅水霉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初期在病灶四周出现浑浊小白斑,而后菌丝向外伸展,呈灰白色,柔软的棉苔状,严重泥鳅全身霉毛,肉眼可以识别,死亡率很高。5.2发病原因

在低温阴雨天气,鳅卵孵化过程中处理不当,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造成鳅体受伤也及易感染。水温在18℃以下,水质较瘦,泥鳅越冬时间长,密度过厚,池塘漏水严重并生成大量青苔也容易诱发该病。

5.3预防及治疗方法

进入低温季节,掌握池塘水体肥度,水中藻相要相对平衡,平常要经常取水样做镜检,检查藻相密度是否平衡,水质若瘦要进行低温肥水,晴天泼洒“肥水素”+“氨基酸肥水露”,隔1~2d再泼洒1次,或用“肥水膏”泼洒,把水质调好。

治疗:第1天用0.04%食盐和0.02%小苏打混合液全泼洒,下午用“惠底安”2×10-6改底,晚上泼洒“多力安”1×10-6。第2天,上午用“水霉净”或“检科1号”0.5×10-6~1×10-6,下午用五倍子0.5×10-6~1×10-6,开水烫或锅熬后,全池泼洒。连泼2~3d。泥鳅好转后,连续泼洒2~3d的EM原露10×10-6~20×10-6或复合V B0.5×10-6~1×10-6,培养水体的有益菌,确保水霉病不再复发。

6水肿病,俗称“玻璃鳅”

6.1症状

鳅体浮肿,体表脱黏,肌肉败血发硬发脆,有的发病泥鳅像玻璃棒一样,形象为“玻璃鱼”,解剖体

腔发现肝胆萎缩病变。

6.2发病原因

水质严重恶化、连续暴雨、闷热天造成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严重超标、超期服用抗生素、出血病延误治疗等均能引起水肿病,该病在8—9月份为高发期。

6.3预防及治疗方法

保持良好的水质,每周用“惠底安”0.5×10-6~1×10-6或“解毒底改”0.5×10-6~1×10-6全池洒1次,放苗前2个月每天内服“肝胆宁”:1000g饲料添加2~5g或“胆康素”2~5g。

治疗:第1天上午,用“头孢鱼康”0.2×10-6~0.5×10-6全池泼洒,下午用“普利宁”0.5×10-6~1×10-6,开水烫或熬煮后,全池泼洒。同时内服“胆康素”+k3粉1000g饲料添加3~5g,连续使用2d。第3天上午,观察泥鳅是否好转,若泥鳅的活力增强,用“惠金碘”按0.2×10-6~0.5×10-6,全池泼洒2天。同时还按以上药物内服,一般可以治愈。若治疗效果不明显,再调整其他治疗方案。

7打印病

7.1症状

泥鳅体表呈现红色印记,部位一般在尾部或鱼体两侧,似盖上印章。

7.2发病原因

打印病多为嗜水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7—9月份为流行季节,有的病鳅会出现体表浮肿,印记椭圆或圆形。

7.3预防及治疗方法

调好水质,先用“超醛”0.2×10-60.5×10-6,全池泼洒2d,同时内服k3粉1000g饲料添加3~5g+“五黄散”1000g饲料添加3~5g,连用3~5d。也可以用“惠金碘”0.2×10-6~0.5×10-6或“检科1号”0.2×10-6~0.5×10-6泼洒2~3d,内服“保肝宁”+k3粉1000g饲料添加3~5g,一般治愈后不再复发。

8涨气病

8.1症状

泥鳅在池塘中腹部朝上浮游于水面,泥鳅腹部鼓起表现出发涨症状,有的泥鳅腹部涨的发红感觉腹部很薄,有时拌有肠炎发生,解剖肝胆有病变,病情严重时会批量死亡。

8.2发病原因

泥鳅除了靠鳃、皮肤呼吸外,还可以用肠道呼吸,

病害防治

《水产养殖》2014年第11期

担了呼吸功能,据研究,泥鳅肠呼吸可占其呼吸量的1/3,投饵时,肠呼吸次数增加,容易引起积气,若下雨天或池塘水氮磷钾偏高时,更容易刺激肠黏膜导致积气。

8.3预防及治疗方法

定期检测池水的氮磷钾是否超标,半月1次用“生物底改”2×10-6~5×10-6外加EM原露10×10-6~20×10-6晴天泼洒,保证池塘的藻相平衡,投喂优质饵料,一般选择蛋白含量30%左右的全价配合饲料,满足泥鳅的生长发育需求,平常可内服乳酸菌或光合细菌,发现涨气要及时治疗。

水温对泥鳅的影响:泥鳅适应水温14~28℃,最适水温23~26℃,此温度段为活跃期,摄食多、长的快,也是涨气病的高发期。

治疗:第1天用“池底安”或“惠立解”1×10-6~2×10-6全池干洒,下午用“多力安”或“应激解毒安”

0.5×10-6~1×10-6全池泼洒,第2天,全池泼洒食盐5~6kg/667m2;内服“四味穿心莲”每1000g饲料添加3~5g或“整肠舒”3~5g,喂5~7d,也可用(每100kg饲料添加大蒜素200g+食盐200g),连喂5~7d可治愈。

9肠炎烂鳃病

9.1症状

患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黑,病鱼鳃丝严重腐烂,呈“白鳃”症状,腹部出现红斑,解剖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

9.2发病原因

一般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或不洁饵料中大肠杆菌超标所致。

9.3预防及治疗方法

第1天;用“惠金碘”0.2×10-6~0.5×10-6或“超醛”0.2×10-6~0.5×10-6(按说明剂量使用)全池泼洒,下午泼洒“三黄鱼常泰”0.5×10-6~1×10-6或“普利宁”0.5×10-6~1×10-6,同时内服“红体弧菌”消1000g 饲料添加2~5g,或“泰必克”1000g饲料添加2~5 g,连续泼洒2d,内服5~7d。

治疗过程后,用生石灰10kg/667m2化浆全池泼洒,石灰渣撒在池塘四周。

10白鳍红鳍病

10.1症状

泥鳅背鳍水肿发白,传染很快,严重时鳍条脱落,鱼体两侧浮肿,不及时治疗形成红鳍,造成死

亡。

10.2发病原因

突降暴雨、池塘换水量大、连夜添加地下水造成应激反应,消毒剂使用不当造成刺激反应,均能引起该病发生。

10.3预防及治疗方法

不要对池水进行大换大排,消毒剂使用要得当,避免造成应激反应,每次换水、暴雨后,最好泼洒1次的“应激解毒安”0.5×10-6~1×10-6或“多力安”

0.5×10-6~1×10-6。

发病泥鳅治疗:上午泼洒“降碱灵”0.3×10-6~0.5×10-6或“多力安”0.3×10-6~0.5×10-6,下午泼洒“三黄鱼常泰”0.5×10-6~1×10-6或“普利宁”0.5×10-6~1×10-6,连泼洒2~3d可治愈。

泥鳅若转化成红鳍,治疗方法:上午泼洒“惠金碘”0.2×10-6~0.5×10-6或“超醛”0.2×10-6~0.5×10-6,下午泼洒“菌毒快克”1×10-6~3×10-6(锅熬),连泼2d。同时内服“红体康”1000g饲料添加2~5g+K3粉,喂5~7d,一般可治愈。

11病虫害(车轮虫、指环虫)等

11.1症状

泥鳅鳃丝寄生车轮虫,有的并发多种寄生虫病,离群游离,造成缺氧浮头死亡,泥鳅鳃盖明显白点状,鳃丝脱黏缺损,镜检明显有各种虫体。

11.2发病原因

一般在低于20℃左右易发生车轮虫病,25℃左右发生指环虫病,有的是鱼苗自身就携带寄生虫。

11.3预防及治疗方法

放苗3周后,可作镜检,针对性进行杀虫。杀

车轮虫:用“特轮灭”或“车轮净”(按说明剂量)晴天连杀2d。杀指环虫:用“指环速灭”或“甲本咪唑”(按说明剂量)晴天连用2d。

总之,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养殖过程中广大养殖户都积累了大量的预防和治疗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养殖情况,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保好水才能养好鱼,生态、健康、科学的喂养才能增产增收。

(收稿日期:2014-05-23)

技术与经验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随着泥鳅养殖规模的扩大,其病害亦随之多发,下面介绍几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公斤/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白尾病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①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10E-6;②将1公斤干乌桕叶(合4公斤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10E-6;③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E-6。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10E-6,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赤皮病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10E-6,每3天1次。 泥鳅打印病病因:泥鳅打印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而致。 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防治:1、用1ppm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 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3、每立方米水用1g漂白粉或2-4g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4、或用漂白粉和苦参交替治疗法:第一天,每立方米水泼洒1.5g漂白粉,第二天,每立方米水用5g苦参熬成的溶液,全池拨洒,连续3次交替使用,用药6天。 5、对患病成鳅还可用2%浓度的石炭酸或漂白粉直接涂于患处。 泥鳅疾病防治 泥鳅在饲养过程中发病很少,泥鳅发病多是因为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一是泥鳅的饲养环境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进行。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不能作为泥鳅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泥鳅高效养殖措施

泥鳅高效养殖措施 泥鳅肉质细腻鲜嫩、营养丰富,养殖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较高。现将其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饲养池的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池,面积以场地大小而定。池子用砖砌,内壁用水泥浆抹光,池底用混凝土夯实。在距池底30厘米的地方留好出水口,以便换水。池深一般在60~80厘米,池底铺30厘米厚的有机河泥土,水深保持在10~15厘米,留30厘米以上的空墙,以防泥鳅外逃。池中种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藻等,以便增氧、降温及遮阳。 二、鱼苗的繁育 泥鳅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6月份。当公鳅长至10厘米左右,母鳅长至11厘米左右时即为性成熟期,可按雌雄比为5∶1的比例投入专池中让其自然产卵繁殖。当水温达18~25℃时,母泥鳅即可产卵,

鳅卵粘附在池中的水草上,约2~3天后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用煮熟的鸡蛋黄打碎加水调成糊状泼洒饲喂。一个月后将泥鳅苗移入饲养池中饲养,每平方米的放养密度为80尾左右。 三、饲养管理 放鱼苗前饲养池泼洒石灰水消毒,10小时后排干池水,注入新水,3~4天后即可放苗。每天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浆、麸皮、豆饼等粗饲料和蚯蚓、蛆等精料,用量以第二天投喂时不剩料为准。隔5~6天换一次水。夏季搭棚遮阴,冬季可留2~5厘米深的水或将池水排干,上面覆盖草帘等物防止土壤冻结,保持土壤湿润,如有条件冬季搭暖棚饲养更佳。切忌农药、化肥等污染鳅池。如将泥鳅和黄鳝、河蚌等混合饲养,其经济效益更高。 四、捕获 可将带饵料的竹笼或网每天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起网,捕大留小。也可在冬季下池翻土捕捉,翻土时千万要小心,不要弄伤泥鳅,捕捉后及时注水保温以防冻伤。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赤皮病、曲骨病、水霉病、寄生虫病、气泡病和敌害生物等,下面分 别介绍这些病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 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泥鳅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泥鳅曲骨病的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泥鳅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泥鳅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泥鳅气泡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敌害生物的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揭秘泥鳅养殖中高利润包回收等四种常见骗术

揭秘泥鳅养殖中高利润包回收等四种常见骗术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但是也成为很多公司或者人炒作骗钱伎俩,今天就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这些泥鳅养殖常见的骗局吧! 泥鳅养殖骗局之利润神话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比较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

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 泥鳅养殖骗局之模式神话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 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泥鳅养殖骗局之苗种神话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死亡,成活率不高,是不太理想的养殖方法,市场上的所谓优良品种更是无稽之谈。不顾这个也只是针对大陆的普通泥鳅来说,这两年养殖热度升高的台湾泥鳅,都是人工繁育的苗种。 泥鳅养殖骗局之高价回收神话 这个陷阱一般和品种神话陷阱一起实施,给客户提供优良品种,然后给客户承诺用高价回收这样优良品种养成的商品鳅,前面介绍了泥鳅目前尚无人工改良的优良品种,况且现在泥鳅在市场供不应求,养殖者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当然要卖高价也是不可能的,产品只能够随行就市,高价回收是炒作公司的陷阱,当你真有商品找他高价回收时,估计早已人去楼空,悔恨不已。

泥鳅养殖技术详解与收益预算分析讲解

泥鳅养殖的技术详解与收益预算分析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30 %。全长5 一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养殖骗局揭秘

泥鳅养殖骗局揭秘 泥鳅作为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泥鳅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热潮也持续升温,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但是也成为很多公司或者人炒作骗钱伎俩,今天就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这些泥鳅养殖常见的骗局吧! 泥鳅养殖骗局之利润神话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最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 泥鳅养殖骗局之模式神话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 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泥鳅养殖骗局之苗种神话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

台湾泥鳅的病害防控

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防控及常见问题处方法 本文由益农康达农业科技提供咨询 泥鳅具有成功率高、风险小、收益稳定,近几年在国养殖风头比较高,特别在区域,据说有很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在养第一造南美白对虾不成功的情况下转而养泥鳅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今天跟大家讲讲泥鳅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大的问题:介绍泥鳅的生态习性、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日常管理常见的问题,实际上是水质、饲料和病害预防的问题。 1、生态习性 外部形态: 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全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并非很细小,最大的泥鳅据说现在可以达到700g,作为良种用的泥鳅有时候可以达到800-900g。 生活习性: ①底栖性: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或在杂草多的地方活动。 ②喜温性:适宜水温:15-30℃,最适水温:25-27℃,水温超过30℃、低于10℃摄食明显下降。 ③耐低氧: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鳃、皮肤、肠道(特别是小肠)都能进行呼吸,池塘精养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 ④善逃逸:善于逃跑。当池水涨满或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 ⑤食性: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泥鳅特别贪食。 泥鳅是淡水所林森庄先生(号称“泥鳅之父”)引进到大陆,目前还未完全审定,它的原本产于大陆的大鳞副泥鳅,所以跟普通泥鳅的习性一样。 2、泥鳅的常见疾病的防治 规模化养殖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所谓的规模化,像目前华中地区、地区泥鳅一般条件差的、养殖水产低的亩产也在3000斤以上,条件好的、养殖水平高的亩产可达到6000斤以上,那么这个就叫做规模化养殖。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最新)

泥鳅网箱养殖技术资料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场地选择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 二、网箱设置 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ocm,网高视养殖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 三、鳅种放养 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一般每m2放养5一6cm 的鳅种900--1200尾。 四、饲养管理

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 晚三次投喂。 五、日常管理 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此外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侵袭。 六、病害防治 平时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及时清除食台上残饵,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漂白粉挂袋方法:用二层纱布包裹modi白粉于食台周围,一 次挂袋2--3只,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泥鳅 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深受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在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 径。 一、池塘条件: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

台湾泥鳅养殖技术

台湾泥鳅 养殖技术资料 内参资料

目录 一.水池泥鳅养殖----------------------------3 1.选址要领----------------------------3 2.种苗投放-------------------------------4 3.日常管理-------------------------------4-10 二.稻田泥鳅养殖----------------------------11 1.稻田选地-------------------------------11 2.种苗投放-------------------------------11 3.日常管理-------------------------------12 三.莲藕泥鳅套养-----------------------------13 1.莲藕选址选种-------------------------------13 2.种苗投放-------------------------------13 3.日常管理-------------------------------14 -15 四.茭白泥鳅套养------------------------------15 1.茭白选址选种-------------------------------15 2.种苗投放-------------------------------16-17 3.日常管理-------------------------------18 五.黄鳝泥鳅套养------------------------------19 1.黄鳝泥鳅喂养要领-------------------------------19 2.种苗投放-------------------------------20 3.日常管理-------------------------------21

泥鳅的成功养殖技术经验分享

泥鳅的成功养殖技术经验分享 苗种选择 泥鳅养殖毕竟不同于常规水产品种的养殖,相对投入的成本也要高些。它需要有比较系统的水产养殖常识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备,保证稳定性的苗种来源。 池塘周边设置围网,可以防止水鸟、青蛙、黄鳝等敌害,也可以防止泥鳅逃跑,还可以防止泥鳅到池梗冬眠。池塘中放水葫芦、水花生覆盖池塘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以让泥鳅遮阴,也可以降低水温。池塘放一定数量的白鲢(40~50尾/亩),可以起到消化残渣、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有起到缺肥、低氧预警的效果。 泥鳅养殖品种的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是人工繁殖的泥鳅养殖品种或附近天然水域中能获得稳定苗源的养殖品种。泥鳅苗进池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期的管理了!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发病率。要充分把握饲料的投喂。饲料在养殖中占很大的比例,把握的准确到位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应用率。 注意发展自己的销售渠道,把握价格行情的波动。有自己的渠道就可以赚到这个季节的差价,泥鳅的价格一般11~18元/斤,腊月泥鳅价格可以到15~18元/斤。 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 搞好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

养水,水清则无鱼,所以泥鳅养殖中要注意水的培育,先期用猪粪牛粪垫底,以后用真正的生物鱼肥提高肥分,避免经常的添加农家肥引入病菌。水色淡绿,透明度20cm。晚上用电筒贴近水面照射有大量的浮游生物聚集为好,那些都是泥鳅的活性饵料。 充分把握饲料投喂节。饲料在养殖成本中占很大的比例,合理科学的把握饲料的投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应用率。可用EM菌产品浸泡后投喂,可提高饲料应用率促进消化改善泥鳅肠道,好的EM菌(百露汇、保水旺)可以节约10~15%的饲料。好的促长剂添加效果也是明显的,同等饲料用量的情况下,经常添加促长剂的明显的规格要大15~20天的生长时间。 要清楚自己池塘有大概多少尾泥鳅,这样才能做到饲料不浪费,而且对自己池塘泥鳅有多少斤随时掌控。投喂的饲料量大,大量的排泄物会造成水质的恶化为了保证水体富有营养又不恶化,所以要利用好微生物对水体的控制。 饲料投喂要根据大小、水温、气候和季节的不同来做调整,避免浪费饲料,影响水质。种苗刚进池需要7~10天的诱食训食,一般局部挑点的投喂。 进食正常后,3~8cm的小苗按6%投喂,8~12cm的种苗按4%投喂,12cm以上的大苗按2~3%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下午最好在傍晚时投喂,泥鳅本身就有夜间觅食的习惯,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2/3。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要等到晚上水温低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

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 〈1〉常用器具 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 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 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日期:2008-05-12 作者: 来源: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一、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

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接下来,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宽不要超过80米,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所以啊,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水质较差,换水时,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外面的大套管,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有一圈缝隙,用来排出底层水,这一圈缝隙都很小,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放水的时候,将它抽出来,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不放水的时候,就将它放下去,堵住排水的缝隙,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还要加一层筛网,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泥鳅的人工繁育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养殖环境与管理

泥鳅养殖技术问答——养殖环境与管理 26 对泥鳅养殖场所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为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养殖场所环境的总体要求:水源充足、有进排水系统、电路通畅;养殖区周边3~5千米内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源;水质、底质应符合相关标准,环境条件满足养殖对象生产要求。2001年农业部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适应泥鳅健康养殖工程的不断推进,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这是保证商品鳅质量安全的根本。因此,泥鳅健康养殖的关键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加强管理。 27 泥鳅健康养殖对环境有哪些要求? 泥鳅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考虑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水体环境的化学污染,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有可能对商品鳅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土壤的性质能够影响池塘的水质,水的酸碱度等因素与土质也有关。泥鳅虽然适应性强,但酸性土壤易降低水的pH值,并有可能使土壤中的部分金属析出,这会影响泥鳅养殖效果。池塘也能通过邻近的农田、水域或其它途径而受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商品鳅含有过量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养殖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池塘开挖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以确定该土壤是否适合于泥鳅养殖。 优质的水产品来源于良好的环境,无公害商品鳅产地环境的优化选择是健康养鳅生产的前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包括无公害水产品渔业用水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及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等要求。 1.水体环境一定的水体环境是泥鳅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鳅的产量和质量。泥鳅对水体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天旱水干或遇不利条件我爱

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着。 二、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四、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五、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六、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养泥鳅,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泥鳅属于鱼类。养泥鳅,应该和养鱼一样,从水花苗养起。鱼类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养鱼都是从水花苗养起;有谁专买野生鱼苗养呢?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家鱼”养殖,从水花苗开始养殖,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 同理,泥鳅养殖,也必须从水花苗开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养泥鳅;才能获得养殖环节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常遗憾的是,国内泥鳅养殖行业被少数人引上了歧途。部分专业炒作、贩卖野生泥鳅苗的公司、或个人,为谋取暴额利润,利用电视、网络大肆宣传、广告,把野生泥鳅苗包装成高产苗、国外引进苗、名牌苗,对泥鳅养殖户进行诱引、误导;同时,大肆污蔑说泥鳅水花苗养不活。泥鳅养殖户们,由于刚刚涉入这一行,辨别真假能力不强,中招上当者不计其数。 野生泥鳅苗不光成活率低,长的慢,因为经过一番包装炒作,价格还特别的高。养殖户买回去养殖,能赚钱的人很少。 野生泥鳅苗大多是电瓶击打捕捞,经过大小收购商层层收购,层层运输,反复筛选、冲洗、淘汰、过秤,直到养殖户买回去放养,不知经过多少个环节、多少次折腾。特别是少数炒苗公司和个人,为了迷惑买苗者,把大量收购来的野生苗,投放到自己的“暂养”塘里,进行高密度暂养,冒充人工培育的苗。在这样的“暂养”塘里,由于泥鳅太多,水塘底层水质浑浊、恶化、缺氧;各种病菌、病毒滋生。每条泥鳅都可能感染病毒病菌。养殖户买了这种苗回去养,等苗子下了塘,各种病菌病毒爆发,药无可救。大量死亡泥鳅沉在水底,再次严重污染恶化水质,造成苗子大量死亡。注意:泥鳅死亡少量漂在水面,大量的是不漂在水面的,都沉在水底。养殖户发现不了死泥鳅,每天还在按买进泥鳅苗的总量在投放饲料。投了那么多饲料,只有少量活的泥鳅吃,又进一步恶化水质,仅剩的少量活泥鳅还会进一步死亡。 很多泥鳅养殖户反映:投放1000斤泥鳅苗,饲料喂了好几吨,养了几个月,收获时,还收不到1000斤,养殖户们搞不清什么原因。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那样。 养泥鳅水花苗,首期投入资金少。投入资金少,就意味着投入风险小。水花苗养大了,苗子部分所占的资金少,利润空间大得多。 当然,养殖泥鳅水花苗,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必须选择好厂家、好苗、好技术。如果你选择的供苗厂家虽然有水花苗卖,但是水花苗培育育苗技术很不成熟,你买了这种厂家的苗回去养,他没有可靠成熟的水花苗培育技术传授给你,你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如果光靠养殖户们自己慢慢摸索,可能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有技术成熟的厂家传授给你,是养殖泥鳅水花苗成功的捷径。 目前,国内大量泥鳅养殖户,总是沉迷养野生泥鳅苗;即使失败,即使效益不彰;总是觉得是自己的技术还不过关,从没想过是野生泥鳅苗惹的祸。 所以说,这类养殖户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对这个错误,如果不能清醒认识,泥鳅养殖永远只能在一条死胡同中打转转。 如果这类人能认识错误,改弦更张,学会从泥鳅水花苗养起,虚心学习泥鳅水花苗培育技术;当技术掌握之时,他们的泥鳅养殖事业,必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泥鳅

水产养殖泥鳅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现就泥鳅的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病害防治以及捕捞、运输等技术要点作一简单的介绍。 1苗种培育 1.1池塘条件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 为宜,池深40~60cm,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cm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 1.2清塘培水 鳅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 带水清塘消毒。消毒后施300~400kg/667 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cm后,即可投放鳅苗。 1.3苗种放养 鳅苗出膜第2天便开口进食,饲养3~5d,体长7mm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此时可下池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鳅苗的放养密度以800~1000尾/ 为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1.4饲养管理 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鳅苗体长达到1cm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麸、玉米粉、麦粉等植物性饲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投喂,每日3~4次。同时,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cm左右的食台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8%~10%。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施鸡、鸭粪等有机肥,用编织袋装入浸于水中,每次用量约0.5kg/ ;还可追施化肥,水温较低时可施硝酸铵2g/ ,水温较高时可施尿素2.5g/ 。平

台湾泥鳅的病害防控

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防控及常见问题处方法 本文由益农康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咨询电话 台湾泥鳅具有成功率高、风险小、收益稳定,近几年在国内养殖风头比较高,特别在广东区域,据说有很多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在养第一造南美白对虾不成功的情况下转而养台湾泥鳅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今天跟大家讲讲台湾泥鳅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控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大的问题:介绍台湾泥鳅的生态习性、台湾泥鳅常见疾病的防治、日常管理常见的问题,实际上是水质、饲料和病害预防的问题。 1、生态习性 外部形态: 台湾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全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 台湾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并非很细小,最大的台湾泥鳅据说现在可以达到700g,作为良种用的泥鳅有时候可以达到800-900g。 生活习性: ①底栖性: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区域,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或在杂草多的地方活动。 ②喜温性:适宜水温:15-30℃,最适水温:25-27℃,水温超过30℃、低于10℃摄食明显下降。 ③耐低氧: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它养殖鱼类,鳃、皮肤、肠道(特别是小肠)都能进行呼吸,池塘精养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 ④善逃逸:善于逃跑。当池水涨满或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进出水口逃走。 ⑤食性: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蚯蚓、水草以及底泥中的微小生物。泥鳅特别贪食。 台湾泥鳅是台湾淡水所林森庄先生(号称“台湾泥鳅之父”)引进到大陆,目前还未完全审定,它的原本产于大陆的大鳞副泥鳅,所以跟普通泥鳅的习性一样。 2、台湾泥鳅的常见疾病的防治 规模化养殖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所谓的规模化,像目前华中地区、广东地区台湾泥鳅一般条件差的、养殖水产低的亩产也在3000斤以上,条件好的、养殖水平高的亩产可达到6000斤以上,那么这个就叫做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比如亩产3000斤,一旦发病,死亡率10%,每亩造成的损失就是300斤,这个损失量比较大,所以说一旦是使用饲料的规模化养殖塘,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预防的核心: 维护正常的免疫体系;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免疫系统活力。 实际上,治疗大鱼的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压制病症:例如细菌感染类的疾病首先使用抗生素进行压制,压制就是把体内、血液内、器官内的好的细胞、坏的细胞、好的细菌、坏的细菌统统压制在一个很低的生物量。 第二个阶段:依靠体内的免疫体系进行病症的修复,所以说平时维护整个的免疫体系,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刺激免疫系统,继发免疫系统活力这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台风来临时,预测台鳅会在连日阴雨的时间里发生应激,就需要在台风来临前的5-7天时间里,拌料口服酵母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保障在台风来临后的时间段里体质健康。 此外,平时的水质管理、饲料投放的规范管理、增氧机的开启时间、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等提高免疫系统活力的产品等都是作为预防的管理手段。 台湾泥鳅病虫害分类:

泥鳅养殖技术(2)

泥鳅养殖技术(2) 2、抓投放种苗质量。要选择体质强健、游动活泼、体光表滑、 无伤无病、规格一致的泥鳅种苗。投放前要用20~30克/升的食盐 水浸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的病原体。投放要选择晴天上午或 下午投入,刮风、下雨、气压低及天气寒冷不宜投放苗种。 5、水质管理。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25厘米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 2毫克/升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保 持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6.疾病防治。在养殖工作中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半月用漂白粉泼洒杀菌一次,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 灰10~15千克兑水泼洒,调节水质。在夏秋高温生长期间,经常加 注新水、排放老水,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保持水质新鲜肥活,并相对稳定,预防病害,有利生长。 7.捕捉上市。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5月前捕获,采取捕大留小,上市规格在70~90尾/公斤。捕捞方法:拉网为主,地笼网为辅。 最后进行干塘捕捞。 泥鳅鳃霉病是由鳃霉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5~10月份,尤以5~7月为甚,当水质 恶化,特别是水中有机质含量高时,容易发生此病,在几天后可引 起病鳅大量死亡。 预防:平时注意换水,保持塘中水质清新,不要过于富营养化,有机质含量太高易爆发此病。发现池中有死泥鳅,要及时捞出,特 别是高温天气,一定要把死鳅捞出。否则,泥鳅的尸体在池底腐烂 会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大量细菌,腐烂的尸体还会滋生霉菌,所以 要及时消毒和施用底质改良剂。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因此,在成鳅养殖阶段,应采取施肥措施来培育天然饵料。除施肥外,还应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定时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精饲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 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 2%;4~6月,3%~5%;7~8月,10%~15%;9月,4%。 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 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 物性饲料占60%~70%。 泥鳅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潜逃性。由于它体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缝隙,它便能钻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逃得干干净净。因此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这一点,需要特 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1米深的沟,然后把结实的尼龙网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尼龙网布的接口也得连接 紧密。将尼龙网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用挖出的土将尼龙网 布压实,这样尼龙网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尼龙网布的上端,每 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保证尼龙网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它的一端出 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我们希望排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剩余的饲料污染,所以 水质较差。在池塘的出水一端窖一根PVC管,一头在池外。一头在 池内,带有弯头可接插一根高过池内水位40公分的竖管,在管外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