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临床本科八版神经功能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精神、神经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一)神经病学概论1.运动系统(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3)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4)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2.感觉系统(1)浅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深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3.脑神经第Ⅱ、Ⅲ、Ⅴ、Ⅵ、Ⅶ、Ⅸ、X、Ⅻ对脑神经的解剖生理和临床表现(二)周围神经病1.面神经炎新东.方医学(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2.三叉神经痛(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痛(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三)脊髓病变1.脊髓压迫症(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2.急性脊髓炎(1)病因新东方医.学(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四)颅脑损伤1.头皮损伤(1)解剖(2)分类(3)诊断(4)治疗2.颅骨骨折(1)分类(2)诊断(3)治疗3.脑震荡(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4.脑挫裂伤(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5.脑干损伤(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6.颅内血肿(1)形成机制(2)临床表现(3)影像学检查(4)诊断(5)手术适应证(五)脑血管疾病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剐诊断(4)治疗八、精神神经系统2.脑血栓形成(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急性期治疗与预防3.脑栓塞(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4.脑出血(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急性期治疗(5)手术适应证5.蛛网膜下腔出血(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十三)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疾病1.重症肌无力(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2.周期性麻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十四)精神障碍1.概述(1)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2)精神障碍的病因学(3)精神障碍的分类(4)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2.症状学(1)认知障碍(2)情感障碍(3)意志行为障碍(4)智能障碍(5)自知力(6)常见的综合征八、精神神经(十五)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概述(2)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精神症状(3)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精神症状(十六)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1)概念(2)临床表现系统(3)治疗原则(十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概述1.药物依赖(1)分类(2)临床表现(3)治疗原则2.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临床表现(2)治疗原则(十八)精神分裂症(1)病因和发病机制(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十九)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概述1.抑郁症(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2.双相障碍(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八、精3.恶劣心境(1)临床表现(2)治疗神神经系统(二十)神经症性及分离(转换)性障碍1.概念(1)临床特点(2)分类(3)治疗原则2.恐惧症(1)诊断(2)治疗3.惊恐障碍(1)诊断(2)治疗4.广泛性焦虑症(1)诊断(2)治疗5.强迫障碍(1)诊断(2)治疗6.分离(转换)性障碍(1)诊断(2)治疗(二十一)应激相关障碍概述1.急性应激障碍(1)诊断(2)治疗2.创伤后应激障碍(1)诊断(2)治疗3.适应障碍(1)诊断(2)治疗(二十二)心理生理障碍概述1.进食障碍(1)概述(2)诊断(3)治疗2.睡眠障碍概述3.失眠症(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
引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神经病学知识和技能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并结合导师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概述:正文: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传递的生物化学基础;神经电活动的产生与传导;神经调节与递质的作用机制。
2.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方法与标准;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脑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分类与特点;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3.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典型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疾病的局部与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疾病的急性与慢性表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病例讨论。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操作技巧;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与影像学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护理。
5.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神经系统疾病的生活环境与健康教育;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与社会支持;神经系统疾病的公共卫生与法律政策。
总结: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编制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等。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还强调了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期望这份神经病学教学大纲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准确、系统和实用的神经病学教育,培养优秀的神经科医学人才。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教学大纲【目的要求】掌握轴浆运输、突触、突触传递、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可塑性、强直后增强、习惯化、敏感化、长时程增强与长时程压抑、神经递质、递质共存、中枢延搁、后发放、牵涉痛、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脊休克、去大脑僵直、小脑共济失调等概念。
掌握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特点,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机制,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躯体感觉的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层体表第一感觉代表区的投射规律;内脏痛的特点;骨骼肌牵张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基底神经节直接与间接通路对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学习与记忆的形式、分类。
熟悉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突触可塑性的类型与机制;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小脑对运动的调控,小脑不同部位受损的临床表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睡眠的两种状态及生理意义;人类的记忆过程与遗忘;大脑皮层语言功能的一侧优势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等。
【教学内容】学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对躯体与内脏感觉的分析;各级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脑电活动、睡眠与觉醒;脑的高级功能等。
知识点10.1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10.2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0.3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10.4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10.5 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10.6 脑的高级功能10.1 突触传递与突触可塑性课件(视频、PPT)10.1突触传递与突触可塑性测试题与答案。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背景介绍神经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涉及到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医学院和医学相关专业中开设的神经病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用于规划和指导学生学习神经病学知识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3. 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2. 神经系统生理学- 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 神经传导的生理过程。
3.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代谢性神经病:糖尿病神经病变、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等。
4. 神经系统检查与诊断- 临床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病史采集、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
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抗癫痫药、镇痛药、抗帕金森药等;- 物理治疗:理疗、康复训练等;- 手术治疗:脑外科手术、神经内科手术等。
四、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2.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神经病学科进行实地观摩和实习;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病例分析等学习活动。
五、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形式;2.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满意度调查:收集学生对神经病学教学的反馈意见;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估。
七、结语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神经病学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神经病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神经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病理、病变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神经病学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个领域,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神经病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基础,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了解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
4、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5、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基础: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和突触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2、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病理机制:包括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脑炎等疾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
3、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包括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检查方法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5、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示教等方式,传授学生神经病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神经病学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
3、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的临床实践和治疗原则。
4、病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自习和作业:通过学生的自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神经病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考核方式1、理论考试:通过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神经病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一、总体构思(一)主要参考书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GAGGAGAGGAFFFFAFAF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 (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2应该要掌握的 (should know)3最好要掌握的 (nice to know)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
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GAGGAGAGGAFFFFAFAF2.疾病谱的变化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三)主要变化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GAGGAGAGGAFFFFAFAF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神经病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是指在神经病学教学中所要涵盖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总结和规划。
本文将探讨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
首先,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大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范围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
此外,教学大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形成系统的学习框架。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大纲可以作为教学的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教学的全面性和深度。
那么,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神经病学教学大纲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首先,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列出学习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神经病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和症状的学习内容,如中风、癫痫、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是神经病学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神经病学的实践技能的学习内容,如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解读等。
这些实践技能对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内容的安排,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估的设计。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评估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考试、小组讨论、实践技能考核等方式。
这样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最后,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大纲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神经病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临床学院课程中文名称:神经病学课程英文名称:Neurology课程编码: 021010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分: 2.0 ;总学时: 30 ;理论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 4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教材:书名:《神经病学》,编者:贾建平、陈生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13.03,版次:第7版参考资料:【1】书名:《神经病学》,编者:吴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05.08,版次:第2版【2】书名,《临床神经病学定位(第5版)(神经科医生案头书系列)》,作者:(美国)Paul W.Brazis ,译者:王维冶王化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09.01,版次:第1版【3】/professionals/index.cfm【4】/AANLIB/home.html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神经病学是内科学的派生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学科。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外伤、肿瘤、中毒、变态反应、变性、遗传、代谢障碍和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原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遗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
神经病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是掌握采集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法;学习神经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学习方法应重点复习神经解剖、生理、病理等有关基础知识,并联系临床实际,以达到融会贯通。
本教学大纲是《神经病学》授课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增减。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Neurology(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
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床学科密切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本科专业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及一般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讲授26学时,见习4学时。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病例分析等。
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和课后作业评定。
教学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病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
2、熟悉神经病学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与各临床学科的关系、发展方向,熟悉神经病学的目标、特征、实践和发展。
3、了解如何学习神经病学。
教学内容1、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2、神经病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
教案授课内容:{以下为教师的教案主体内容(讲稿、教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细胞又被称为神经元(neuron),是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1011个神经元。
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是多种多样的,结构大致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由胞体发出,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
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轴突一般只有一条,在轴突发起的部位,胞体常有一锥形隆起,称为轴丘。
轴突自轴丘发出后,开始的一段没有髓鞘包裹,称为始段。
轴突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与另一神经元接触而形成突触。
神经元的胞体是神经代谢和营养中心,胞体能合成蛋白质和酶,对神经递质和神经分泌物的形成以及接受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胞体和树突是接受信息的主要部位,轴突始段是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主要是由于始段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最大,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最低,即兴奋性最高。
轴突是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轴突末梢是引起递质释放的部位。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脑是由神经元构成的,2. 神经纤维及其功能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在其离开细胞体若干距离后始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成为神经冲动。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其结构和功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②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但多条纤维同时传导兴奋时基本上互不干扰,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使局部电流主要在一条神经纤维上构成回路;③双向性:用电刺激某一神经,神经纤维引发的冲动可以沿双向传导;④相对不疲劳性:在适宜条件下,连续电刺激神经,神经纤维仍能长时间保持其传导兴奋能力。
神经系统的功能大纲
总学时数:16学时(神经10学时+感官6学时)
基本内容: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突触传递,神经递质和受体,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觉概述,躯体和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平衡感觉,嗅觉和味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运动的中枢调控功能概述,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控,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小脑对运动的调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脑电活动以及睡眠与觉醒:脑电活动,睡眠与觉醒;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
重点: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及其分类,突触传递的特征;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儿茶酚胺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丘脑的感觉核团,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功能;痛觉。
视网膜的结构与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其代谢,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视锥系统的感光换能机制,色觉与三原色学说。
人耳的听阈与听域的概念;中耳的功能;基底膜振动与行波学说;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脊休克,脊髓对姿势的调节——牵张反射(腱反射与肌紧张);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小脑的功能。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特征;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第一信号和第一信号系统;脑电图基本波形;睡眠与觉醒,睡眠两种时相的表现和意义。
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
难点:记忆的形式;人类记忆过程,遗忘,学习和记忆机制;去大脑僵直,α僵直和γ僵直;行为觉醒和脑电觉醒的概念及机理。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前庭反应和眼震颤;视杆细胞外段的微细结构和光-电转换过程。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视锥细胞和颜色色觉。
新知识点:突触囊泡递质释放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