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国家认监委于2007年4月18日发布的2007年第9号公告《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明确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

于2007年8月6日发布的国家认监委2007年第21号公告《关于部分电子电器产品发布新版实施规则的公告》,其中包括了《CNCA-01C-010;200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该实施规则对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于2007年7月20日发布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实施CCC认证的原则和程序》明确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认证原则及申请、受理、资料等要求。

因此,本文针对已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关键环节-保护问题,进行进一步较深入的讨论,以期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保认证产品的性能安全可靠。

2.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主回路构成

一般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主回路的典型构成,如下图所式

体积小.其缺点是对电网存在污染,易损坏, 过载能力低,成本高,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此种投切方式适用于负载变化大,功率因数变化快,控制精度高的场所.

这种投切方式是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产品,其构成就是把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复合在一起,以求把这两种投切方式的优点进行组合,抑制缺点. 其结构就是将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并联在一起,进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先将晶闸管投入运行,待电流稳定后,在投入机电开关,然后晶闸管撤除工作,完成投入.断开时,先将晶闸管投入工作,机电开关停止工作,晶闸管在停止工作,完成切除.这种将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的复合投切方式,可以说,尽可能的利用各自的优点,降低缺点.

目前,此种投切方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量还是比较大的.但一些固有的缺

点仍然存在,例如对电网的污染问题.

此外, 电力电子开关方式和复合式开关方式的制造商,还在其制造的产品上,增加了一些辅助和保护功能.还须视各产品分别看待.

现在的补偿方式,由于使用的负载是以感性负载为主,因此,主要是针对感性负载进行补偿.通常采用的都是交流电力系统用的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目前,使用的电容器绝大部分为干式电力电容器,油浸式电容器已经很少采用.

电容器一般可分为三相、单相结构。连接方式有“△”和“Y”型连接。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控制器,基本都是电子式产品.主要工作原理是从电网上检测到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然后给出投切命令,使投切开关工作。反之,也是,当功率因数达到要求值时,停止投切。发生过补偿时,也会自动发出切出命令,使投切开关停止工作。完成补偿控制。其投切均为按一定顺序进行投切,过补偿就切除,欠补偿就投上.所以,一般不能更精细的控制.

控制器一般采用如下物理量进行控制

此外,还有的制造商开发了一种叫模糊控制的控制器.其原理是配备大小不一容量的电容器,控制器根据计算出需要投入的电容器的大小.来控制投切某一个电容器,而不是顺序投入或切除电容器.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做到较比精确的控制功率因数.

目前还有的产品中增加了谐波抑制环节,这需要根据具体生产条件和需要来确定.也有的在投切开关中加入了谐波抑制功能等等附加功能.这些都需要视具体要求施加.整齐划一的填加,不一定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综观目前市场上生产和销售使用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产品中使用的保护装置,不外乎如下几种.

这是目前绝大多数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都采用的一种保护方式.其主要功能是能实现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一般均遵照反时限特性而设计,也有的产品加入了短路保护特性.其动作灵敏度常常受到制约,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保护,但其价格较便宜,安装简单.

这种保护其工作原理与热继电器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将机械式机构改为电子元件,也同样遵循反时限特性,有的产品也有短路保护.这种产品灵敏度,精度都很高,切动作较快.但对工作环境有要求,过载能力,使用寿命都有一定的差距.性能往往不稳定.

这也是以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现在有的产品也在采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有着很大的优点.其以分断能力高,产品使用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但其缺点是精度低,上下级保护配合不容易匹配,参数离散,体积较大.

这是近几年用于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新兴起的一种保护方式.小型断路器一般具有过载保护,且使用简单,安装容易,维护方便,体积小。也有的产品具有短路保护功能。但其分断能力都比较低。尤其分断短路电流,风险较大。

现在许多生产制造商生产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也有的采用多重保护的方式.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其经济性,功能性和适用性还未有定论.主要的方式有如下

几种.

对于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安全可靠运行往

往是用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只有在可靠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性能等其他问题.总结许多用户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的各种各样的故障,轻微的停止工作、主母排烧断,严重的发生爆炸.究其原因,可能有许多种,如使用不当,高次谐波,未定期维护和更换到寿命的电容器等等.但无功功率补偿装

置的保护功能是否真正的起到了作用,这是很值的讨论的问题.

此外,随意拆除、更换、调整整定值等改变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出厂参数的做法,都是不准许的。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一个特殊的电器产品,其自身就是一个较完整的系统.

其工作负载基本是一个较比恒定的负载,既电力电容器本身.如果电容器投上了,

就应该工作在满负载的状态下(电容器的漏电流不做考虑).这种负载不象电动机、变压器等其他负载,是随着所带动的负载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可见其过载保护的功能对于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来说,其作用就是不是很大,只是在电容器损坏前(介

质损耗大,漏电流大等)可能产生的过电流而产生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电容器的电容量是与工作电压和频率有关.特别是频率,对电容器的正常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各种中、高频和各种调频等设备的使用,电网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特别是高次谐波,对电容器来说的危害更是十分

严重,当达到一定程度,对电容器来说相当于短路状态,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受到

严重的损坏.

此外,电容器在运行中电压、电流、温度和散热等等情况,都会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用户又不能经常的检测到电容器的质量情况,也会造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损坏。

第三,很多用户并不知道,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使用的电容器是有寿命要求的,应该严格按要求对电容器进行检修和更换。可由于经济因素等原因,往往用户都没能按电容器的使用要求进行更换。也为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损坏埋下了重大隐患。

总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保护功能,主要是要解决好短路保护。而其重点故障的产生,主要是来自电容器。因此,解决好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短路保护,就可以极大的解决好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问题。

国家标准GB/T 15576—1995《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中的相关要求.

装置不适用于过大谐波的场所,如:电压波动和谐波作用的结果,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

装置应设有短路保护,短路保护应能将故障支路有效隔离,而不影响无故障支路的正常运行。

国家标准GB/T 15576—××××《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报批稿中的相关要求.

: 装置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任何一个输出支路发生短路时,安装在该故障支路中器件应将故障电路断开,而不影响其它支路正常工作,以确保保护系统的选择性。

由此可见,在国家标准中,对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短路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就是说,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必须有短路保护,而且短路保护应只是切除故障支路,而不影响其他支路的正常工作.同时,当采取三相补偿时,某相断掉之后,本支路也应随之切除.不应发生缺相运行的情况.

但是,现在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都没有对短路

保护给予足够的关注.从以上我们的分析来看,对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保护重点应放在短路保护的解决上,如何解决好短路保护,是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前提。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保护功能,重点应放在短路保护的解决上。而笔者认为最好采用熔断器做主要保护。尽管熔断器保护存在一些缺点,使得我们国家许多产品在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都抛弃了熔断器,转而采取其他的一些保护。这样一来,许多产品的短路保护功能,并不能真正实现保护,而导致整机产品出现问题。综观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电器产品,仍然还在采用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方式或短路后被保护,就证明了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熔断器保护由于其自身的固有的特性,使得在使用中不太尽人意,但相信,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广大产品设计者更加细致和科学的工作,一定能够使熔断器作为一种经济、实惠、简单、可靠、价格低廉的保护装置,获得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顺便指出,熔断器作为短路保护器件,不仅仅适用于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同时也适用所有的电器产品做保护之用。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第三章 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广东省唯美建筑陶瓷有限公司 刘建川 3.1 负荷曲线与计算负荷 负荷曲线(load curve )是指用于表达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函数曲线。在直角坐标糸中,纵坐标表示负荷(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横坐标表示对应的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 日负荷曲线 年负荷曲线 年每日最大负荷曲线 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3.1.2 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其物理量含义是计算负荷所产生的恒定温升等于实际变化负荷所产生的最高温升。通常将以半小时平均负荷依据所绘制的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称为计算负荷,并把它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 3.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确定 3.2.1 用电设备的一作方式 (1)连续工作方式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连续运行,设备任何部份温升不超过最高允许值,负荷比较稳定。 (2)短时运行工作制 (3)断续工作制 用电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进行工作,其工作时间与停歇时间相互交替。取一个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与工作周期的百分比值,称为暂载率,即 *100%%100%0 t t T t t ε==+ 暂载率亦称为负荷持续率或接电率。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重复短暂负荷下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周期为10min 。吊车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为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为50%、65%、75%、100%,其中草药100%为自动焊机的暂载率。 3.2.2 用电设备额定容量的计算 (1)长期工作和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 等于其铭牌一的额定功率,在实际的计算中,少量的短时工作制负荷可忽略不计。 (2)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 ○ 1吊车机组用电动机的设备容量统一换算到暂载率为ε=25%时的额定功 率,若不等于25%,要进行换算,公式为:2Pe Pn ==Pe 为换算到ε=25%时的电动机的设备容量 εN 为铭牌暂载率

无功补偿及电能计算

北极星主页 | 旧版 | 电力运营 | 电信运营 | 工业控制 | 电子技术 | 仪器仪表 | 大学院校 | 科研院所 | 协会学会新闻中心| 技术天地| 企业搜索| 产品中心| 商务信息| 人才招聘| 期刊媒体| 行业展会| 热点专题| 论坛| 博客| 高级搜索 帐号 密码 个人用户注册企业免费注册 能源工程 ENERGY ENGINEERING 2003年第1卷第1期 工矿企业无功补偿技术及其管理要求 方云翔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湖州 313000)

摘要:分析了工矿企业采用无功补偿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无功补偿方式的确定及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论述了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管理;工矿企业 1 前言 供电部门在向用电单位(以下简称用户)输送的三相交流功率中,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部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热能、光能等那一部分功率叫有功功率,用户应按期向供电部门交纳所用有功电度的电费;无功功率为建立磁场而存在并未做功,所以供电部门不能向用户收取无功电度电费,但无功功率在输变电过程中要造成大量线路损耗和电压损失,占用输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因此,供电部门对输送给用户的无功功率实行限制,制订了功率因数标准,采用经济手段———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对用户进行考核。用户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正值,用户除了交纳正常电费之外,还要增加支付调整电费(功率因数罚款);用户功率因数高于考核标准,调整电费是负值,用户可以从正常电费中减去调整电费(功率因数奖励)。 用电设备如变压器、交流电动机、荧光灯电感式镇流器等均是电感性负荷,绝大多数用户的自然功率因数低于考核标准,都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无功补偿来提高功率因数。安装移相电力电容器是广大用户无功补偿的首选方案。 2 无功补偿的经济意义 2.1 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利用率 有功功率

SVG静止无功补偿器

无功功率补偿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MSN ? 1 定义 ? 2 产生和影响 ? 3 作用 ? 4 装置 无功功率指的是交流电路中,电压U与电流I存在一相角差时,电流流过容性电抗(X C)或感性电抗(X L)时所形成的功率分量(分别为)。这种功率在电网中会造成电压降落(感性电抗时)或电压升高(容性电抗时)和焦耳(电阻发热)损失,却不能做出有效的功。因而需要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包括在什么地点、用多大容量和采用何种型式)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运行中,合理使用无功补偿容量,控制无功功率的流动是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交流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在发有功功率的同时也发无功功率,它是主要的无功功率电源;运行中的输电线路,由于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电容效应也产生部分无功功率,称为线路的充电功率,它和电压的高低、线路的长短以及线路的结构等因素有关。电能的用户(负荷)在需要有功功率 (P)的同时还需要无功功率(Q),其大小和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中流动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ΔP)和无功功率损耗(ΔQ),也会产生电压降落(ΔU)。 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中发电机所发的无功功率和输电线的充电功率不足以满足负荷的无功需求和系统中无功的损耗,并且为了减少有功损失和电压降落,不希望大量的无功功率在网络中流动,所以在负荷中心需要加装无功功率电源,以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供应、分区平衡的原则。 无功补偿可以收到下列的效益:①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从而提高电工设备的利用率;②减少电力网络的有功损耗;③合理地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流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抗干扰能力;④在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上,配置适当的调节器,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输电线的输送能力和稳定性;⑤装设静止无功补偿器(SV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几种方式 国家认监委于2007年4月18日发布的2007年第9号公告《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明确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 于2007年8月6日发布的国家认监委2007年第21号公告《关于部分电子电器产品发布新版实施规则的公告》,其中包括了《CNCA-01C-010;200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该实施规则对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于2007年7月20日发布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实施CCC认证的原则和程序》明确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认证原则及申请、受理、资料等要求。 因此,本文针对已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关键环节-保护问题,进行进一步较深入的讨论,以期使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功能和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确保认证产品的性能安全可靠。 2.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主回路构成 一般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主回路的典型构成,如下图所式 体积小.其缺点是对电网存在污染,易损坏, 过载能力低,成本高,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此种投切方式适用于负载变化大,功率因数变化快,控制精度高的场所. 这种投切方式是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产品,其构成就是把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复合在一起,以求把这两种投切方式的优点进行组合,抑制缺点. 其结构就是将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并联在一起,进行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先将晶闸管投入运行,待电流稳定后,在投入机电开关,然后晶闸管撤除工作,完成投入.断开时,先将晶闸管投入工作,机电开关停止工作,晶闸管在停止工作,完成切除.这种将机电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的复合投切方式,可以说,尽可能的利用各自的优点,降低缺点. 目前,此种投切方式在目前的市场上,使用量还是比较大的.但一些固有的缺 点仍然存在,例如对电网的污染问题. 此外, 电力电子开关方式和复合式开关方式的制造商,还在其制造的产品上,增加了一些辅助和保护功能.还须视各产品分别看待.

无功补偿装置几种常见类型比较

无功补偿装置几种常见类型比较 常见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有四种: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相控式(T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 动态无功发生器。 ① 调压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调压式动态补偿装置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前面增加一台电压调节器,利用电压调节器来改变电容器端部输出电压。根据 Q=2πfCU2改变电容器端电压来调节无功输出,从而改变无功输出容量来调节系统功率因数,目前生产的装置大多可分九级输出。该装置为分级补偿方式,容易产生过补、欠补。由于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开关为机械动作过程,响应时间慢(约3~4s),虽能及时跟踪系统无功变化和电压闪变,但跟踪和补偿效果稍差。但比常规的电容器组的补偿效果要好的多;在调压过程中,电容器频繁充、放电,极大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有载调压变压器的阻抗,使得滤波效果差。虽然价格便宜, 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一般年损耗在0.2%以下。 ② 磁控式(MCR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磁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上并联一套磁控电抗器。磁控电抗器采用直流助磁原理,利用附加直流励磁磁化铁心,改变铁心磁导率,实现电抗值的连续可调,从而调节电抗器的输出容量,利用电抗器的容量和电容器的容量相互抵消,可实现无功功率的柔性补偿。 能够实现快速平滑调节,响应时间为100-300ms,补偿效果满足风场工况要求。

磁控电抗器采用低压晶闸管控制,其端电压仅为系统电压的1%~2%,无需串、并联,不容易被击穿,安全可靠。设备自身谐波含量少,不会对系统产生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小,安装布置方便。装置投运后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可消除电压波动及闪变,三相平衡符合国际标准。免维护,损耗较小,年损耗一般在0.8%左右。 ③相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CR) 相控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CR)原理是:在普通的电容器组上并联一套相控电抗器(相控电抗器一般由可控硅、平衡电抗器、控制设备及相应的辅助设备组成)。相控式原理的可控电抗器的调节原理见下图 所示。 通过对可控硅导通时间进行控制,控制角(相位角)为α,电流基波分量随控制角α的增大而减小,控制角α可在0°~90°范围内变化。控制角α的变化,会导致流过相控电抗器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抗器输出的感性无功的容量。 普通的电容器组提供固定的容性无功,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相抵消,从而实现总的输出无功的连续可调。 i 相控式原理图 优点: 响应速度快,≤40ms。适合于冶金行业。 一般年损耗在0.5%以下。缺点:晶闸管要长期运行在高电压和大电流工况下,容易被

电网无功功率计算.docx

电网中的许多用电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无功功率。电力系统中,不但有功功率平衡,无功功率也要平衡。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式中 S——视在功率,kVA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φ角为功率因数角,它的余弦(cosφ)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φ=P/S称作功率因数。 由功率三角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电企业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如果无功功率不是由电容器提供,则必须由输电系统供给,为满足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需增大。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国家供用电规则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无功倒送。还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供电部门可以拒绝供电。因此,无论对供电部门还是用电部门,对无功功率进行自动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防止无功倒送,从而节约电能,提高运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这种方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自身损耗小。 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 1、提高功率因数 如图2所示图中

P——有功功率 S1——补偿前的视在功率 S2——补偿后的视在功率 Q1——补偿前的无功功率 Q2——补偿后的无功功率 φ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 φ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 由图示可以看出,在有功功率P一定的前提下,无功功率补偿以后(补偿量Qc=Q1-Q2),功率因数角由φ1减小到φ2,则cosφ2>cosφ1提高了功率因数。 2、降低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 三相电路中,功率损耗ΔP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P——有功功率,kW; U——额定电压,kV; R——线路总电阻,Ω。 由此可见,当功率因数cosφ提高以后,线路中功率损耗大大下降。 由于进行了无功补偿,可使补偿点以前的线路中通过的无功电流减小,从而使线路的供电能力增加,减小损耗。 例:某县电力公司某配电所,2005年1月~2月份按实际供售电量情况进行分析。该站1~2月份,有功供电量152.6万kW·h,无功供电量168.42万kvar·h,售电量133.29万kW·h,功率因数0.67,损耗电量19.31万kW·h,线损率12.654%。装设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后,如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67提高到0.95 时, (1)可降低的线路损耗

无功功率补偿器设计.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无功功率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无功功率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无功补偿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SVG的基础理论 (4) 2.1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定义 (4) 2.1.1正弦电路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4) 2.1.2 非正弦电路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4) 2.2 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原理 (5) 2.3阻抗补偿方案 (6) 2.3.1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6) 2.3.2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7) 2.3.3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SC (8) 2.4 电压源变流器型补偿方案 (8) 2.4.1 无功功率发生器 (9) 2.4.2 开关型串联基波电压补偿器 (10) 3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设计 (11) 3.1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主电路 (11) 3.2 无功电流检测电路 (14) 3.3 无功控制电路 (15) 4系统仿真及分析 (17) 4.1 系统仿真模型 (17)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19) 小结与体会 (23) 参考文献 (24)

工厂无功功率因数的补偿

工厂无功功率因数的补 偿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许多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配电室里二次侧的千伏母线上集中安装一些电容器柜,对变配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的供电能力,节约变配电损耗都有积极作用。可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电动机大都通过低压导线连接,即在供配电线路的未端,分散在各个生产车间里面,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网络,其结果造成大量的无功电流仍然在企业内部的输配电线路中流动,所造成很大的损耗。由此,企业尽可能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外,还必须采取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等措施,来提高功率因数,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二、现状 在二十五家企业中,抽查了他们的变压器和总共119条输配电线路运行情况,绝大多数企业能将自己变电系统中的功率因数补偿到以上的规定指标,以免被罚款。这就是说在功率因数的补偿工作中,他们的集中补偿做的不错,但仍有部分企业的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做的就差些了,或根本就没做,补偿好的单位,其主变压器的二次端至各车间的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基本上在以上,而补偿差些的单位其输配电线路大部分功率因数在以下,如温州某皮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抽查七条输配电线路,有五条在以下的,而温州某钢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的一条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只有。综合这些单位被抽查的输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在以上的约占52%,在~之间的约占27%,在以下的约占21%。 可见分组补偿和就地补偿做得远远不够,这主要是企业对功率因数认识不足引起的,如B公司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内有二级变压从35KV变 10KV,到车间再变至380V,有企业变电站,中心控制室,全电脑控制显示,其设施和环境可谓一流,但检查发现其补偿就有问题,将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控制器及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无功补偿装置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分为固定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SVC和SVG。下面介绍下各种补偿装置的特点。 1)固定电容器组。其特点是价格便宜,运行方式简单,投切间隔时间长。但它对于补偿变化的无功功率效果不好,因为它只能选择全部无功补偿投入或全部无功补偿切出,从而可能造成从补偿不足直接补偿到过补偿,且投切间隔时间长无法满足对电压稳定的要求。而由于光照强度是不停变化的,利用光伏发电的光伏场发出的电能也跟着光伏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固定电容器组不适应光伏场的要求,不建议光伏项目中的无功补偿选用固定电容器组。 2)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将电容器组分为几组,在需要时逐组投入或切出电容器。但它仍然存在投切间隔时间长的问题,且分的组数较少,一般为2~3组(分的组数多了,投资和占地太大),仍有过补偿的可能。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较坚强、对相应速度要求较低的场所。 3)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在电容器组前加上了一台有载调压主变。根据公式Q=2πfCU2可知,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和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故调节电容器组端电压可以调节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的投切间隔时间大大缩短,由原来的几分钟缩短为几秒钟。且有载调压主变档位较多,一般为8~10档,每档的补偿无功功率不大,过补偿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对光伏场要求一般的场所。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研究课程设计

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总体设计 1.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主电路 ASVG 分为采用电压型桥式电路和电流型桥式电路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是直流侧分别采用的是电容和电感这两者不同储能元件,对电压型桥式电路,还需要串联上电抗器才能并上电网;对电流型桥式电路,还需要并联上电容器才能并上电网。实际上,由于运行效率的原因,实际应用的ASVG 大多采用的是电压型桥式电路。因此ASVG 专指采用自换相的电压型桥式电路作为动态无功补偿的装置。ASVG 的基本结构如图1-1。它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电压支撑电容,其作用是为装置提供一个电压支撑;由大功率电力电子开关器件(IGBT 或GTO )组成的电压源逆变器(VSC ),通过脉宽调制(PWM )技术控制电力电子开关的通断,将电容器上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具有一定频率和幅值的交流电压;耦合变压器或电抗器,一方面通过它将大功率变流装置与电力系统耦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它将逆变器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滤除,使ASVG 的输出电压接近正弦波。 图1-1 电压型补偿器结构图 上图为电压型的补偿器,如果将直流侧的电容器用电抗器代替,交流侧的串联电感用并联电容代替,则为电流型的补偿器。交流侧所接的电感L 和电容C 的作用分别为阻止高次谐波进入电网和吸收换相时产生的过电压。无论是电压型,还是电流型的SVG 其动态补偿的机理是相同的。当送到逆变器的脉宽恒定时,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与系统电压之间的夹角δ就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和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Uc ,同时调节夹角δ和逆变器脉宽,即可以在保持Uc 恒定的情况下, 发出或吸收所需的无功功率。SVG 装置的核心部分是逆变电路,它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逆变以产生-个频率与系统相同的交流电压,并且这个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都可调,然后通过电抗器把这个电压并到电网上去,从而产生所需的交流无功功率。利用IGBT 智能模块后,逆变器电路无论是在体积、性能、稳定性上还是控制方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本文中所介绍到的静止无功发生器是电压型的SVG ,它具有主电路的拓扑结构简单,且逆变装置所用的电压型器件IGBT 易于控制,灵活方便。 1.2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工作原理 系统线 路 整流器..系统线路 V dc 电压源逆变器耦合变压器 系统电压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论文: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一、概述 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都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不正常的运行情况,因为它们会破坏对用户的供电和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从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看,这些故障多数是由短路引起的,因此除了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有一较深刻的认识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有标么值法和有名值法等。采用标么值法计算时,需要把不同电压等级中元件的阻抗,根据同一基准值进行换算,继而得出短路回路总的等值阻抗,再计算短路电流等。这种计算方法虽结果比较精确,但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且公式多、难记忆、易出差错。下面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对短路电流的计算,介绍一种比较简便实用的计算方法。 二、供电系统各种元件电抗的计算 通常我们在计算短路电流时,首先要求出短路点前各供电元件的相对电抗值,为此先要绘出供电系统简图,并假设有关的短路点。供电系统中供电元件通常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抗器及架空线路(包括电缆线路)等。目前,一般用户都不直接由发电机供电,而是接自电力系统, 因此也常把电力系统当作一个“元件”来看待。 假定的短路点往往取在母线上或相当于母线的地方。图1便是一个供电系统简图,其中短路点出前的元件有容量为无穷大的电力系统,70km 的110kV架空线路及3台15MVA的变压器,短路点d2前则除上述各元 件外,还有6kV, 0.3kA,相对额定电抗(XDK%)为4的电抗器一台。

下面以图1为例,说明各供电元件相对电抗(以下“相对”二字均略)的计算方法。 1、系统电抗的计算 系统电抗,百兆为1,容量增减,电抗反比。本句话的意思是当系统短路容量为100MVA时,系统电抗数值为1;当系统短路容量不为100MVA,而是更大或更小时,电抗数值应反比而变。例如当系统短路容量为200MVA时,电抗便是0.5(100/200=0.5);当系统短路容量为50MVA时,电抗便是2(100/50=2),图1中的系统容量为“』,则100/oo=0,所以其电抗为0。图1供电系统图 本计算依据一般计算短路电流书中所介绍的,均换算到100MVA基准容量条件下的相对电抗公式而编出的(以下均同),即X*xt=习z/Sxt (1) 式中:Sjz为基准容量取100MVA. Sxt为系统容量(MVA)O 2、变压器电抗的计算 若变压器高压侧为35kV,则电抗值为7除变压器容量(单位MVA, 以下同);若变压器高压侧为110kV,则电抗值为10.5除变压器容量;若变压器高压侧为10(6)kV,则电抗值为4?5除变压器容量,如图1中每台变压器的电抗值应为10.5/15=0.7,又如一台高压侧35kV, 5000kVA 及一台高压侧6kV, 2000kVA的变压器,其电抗值分别为7/5=1.4, 4.5/2=2.25 本计算依据公式为:X*b=(ud%/100).⑸z/Seb) (2) 式中ud%为变压器短路电压百分数,Seb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MVA) 该公式中ud%由变压器产品而定,产品变化,ud%也略有变化。计算方法中按10⑹kV、35kV、110kV电压分别取ud%为4.5、7、10.5。

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TSC型) 技 术 报 告 山东科技大学 2009年4月9日

按照山东科技大学与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可控硅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TSC 型)》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山东科技大学项目组负责该项目装置中控制器部分的设计,并配合益和电气的产品设计、项目最终产品的型式试验工作。项目组在整个开发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新产品开发程序,在技术问题上及时与益和电气联系,确保达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性指标。现就该项目整个开发过程的有关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章 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设计 1.1控制器的控制策略 本设计的无功补偿控制器分为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在手动模式下直接按照手动的设置投切即可,在自动模式下控制器根据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自动运行。本无功补偿控制器控制策略采用以电网电压、无功功率作为控制量的复合控制策略,控制算法采用的是传统的比较判断算法,实行三相共补与分补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在以往的控制器设计中,多采用单纯的功率因数做为判据,在并联电容器投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投切振荡,会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次设计统筹考虑了无功及无功功率这两个因素,综合分析控制电容器组的投切,本控制器控制电容器组分为两方面内容: 1、什么情况下对电容器组进行投切 控制器首先检测电网中的无功功率,判断是进行三相共补还是各相分补,然后计算当前状态下按照刚才的判断进行控制后对电网电压造成的影响,如果超过了所设定的电压门限,并且投切间隔时间未到,则不发出控制信号,否则,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策略分区如图1.1所示,对应控制策略如表1.1所示。能共不分220+_10%+18V 过压回差。投门限1.2Qc ,切0.1Qc 。 Q U U 上限 U 下限 Q 上限 Q 下限

无功补偿常用计算方法

按照不同的补偿对象,无功补偿容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按照功率因数的提高计算 对需要补偿的负载,补偿前后的电压、负载从电网取用的电流矢量关系图如图3.7所示: I 2r I 1 补偿前功率因数1cos ?,补偿后功率因数2cos ?,补偿前后的平均有功功率为 P ,则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 )t a n (t a n 21? ?-=P Q 补偿 (3.1) 由于负载功率因数的增加,会使电网给负载供电的线路上的损耗下降, 线损的下降率 %100)cos (3)cos (3)cos ( 3%21 122 2211?-= ?R I R I R I P a a a ???线损 %100)c o s c o s (1221??? ? ???-=?? (3.2) 式中R 为负载侧等值系统阻抗的电阻值。 (2)按母线运行电压的提高计算 ①高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直接在高压侧母线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8所示: 图3.7 电流矢量图

P+jQ 补偿 图中, S U、U分别是系统电压和负载侧电压;jX R+是系统等值阻抗(不 含主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阻抗);jQ P+是负载功率, 补偿 jQ是高压侧无功补偿容 量; 1 U、 2 U分别是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的母线电压。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系统电压、母线电压的量值存在如下关系: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 1 1U QX PR U U S + + ≈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后 2 2 ) ( U X Q Q PR U U S 补偿 - + + ≈ 所以 2 1 2U X Q U U补偿 ≈ -(3.3) 所以母线高压侧无功补偿容量 ) ( 1 2 2U U X U Q- = 补偿 (3.4) ②主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9所示: P+jQ 补偿 图3.8 系统等值示意图

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方法的

第04期2011年2月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No.04FEB.2011 1引言 无功功率补偿是当今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网中无功功率不平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供电部门传送的电力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用户的电气性能不够好。这两方面的综合原因导致无功功率的不均匀分布和各种问题的产生。显然,这些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如果都要由发电端产生和提供并经过长距离传输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大量需要无功功率的地方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进行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 2SVC 补偿原理 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SVC)是对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进行快速动态补偿,不仅可以实现对动态无功功率因数的修正、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使系统能够抵御的大的故障诸如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短路和三相短路,还可以减少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 图2-1a)所示为系统、负载和补偿器的单相等效电路图。其中,U 代表电路的电压,R 和X 分别代表电路的电阻和电抗。设负载变化很小,故有,则当时,表示电路电压与无功功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如图2-1b)中所示,由于电路电压变化率较小,其横 坐标也可以换为无功功率的电流。由此可以得出,该特性曲线 是向下倾斜的,即随着系统供给的无功功率Q 的不断增加,系统电压逐渐逐级下降。 3TCR 型无功补偿装置3.1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TCR 是SVC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单相基本结构是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与一个电抗器相串联。如图3-1所示,串联的晶闸管要求同时触发导通。这样的电路并联到电网上, 相当于电感负载的交流调压电路的结构。IEEE 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定义为一种并联型晶闸管控制电抗器,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进而可以使其有效电抗连续变化。反并联的两个晶闸管就像一个双向开关,晶闸管阀T1在电压的正半周期导通,而晶闸管阀T2在电压的负半周期导通。 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α,可以 改变电抗器电流的大小,即可以达到连续调节电抗器的基波无功功率的目的。由于电感的存在,在TCR 触发角α<90°时触 发的晶闸管中包含直流分量,且不对称;因此,TCR 型晶闸管的触发角的有效范围在90°-180°。当α=90°时,晶闸管完全导通,相当于与晶闸管串联的电抗直接接到了电力网络中,这时其吸收的无功功率最大。当触发角在90°-180°之间时, 配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方法的研究 李学勤 作者简介:李学勤,河北电力设备厂,河北,邯郸,056004) 装置的电路图 无功补偿原理 图2-1无功功率动态补偿原理 图3-1TCR 的基本结构 127 ··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及方法分析

无功功率补偿原理及方法分析 摘要:无功功率补偿是保障电力系统能源质量的有效方法,其在降低电能消耗以及能源节约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其在长距离电能运输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保障电网系统运行的效益,我国加大了对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研究的力度,本文通过对电网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一下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补偿原理补偿方法 无功功率补偿是当今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电力系统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网中无功功率不平衡主要有以下两个为一面的原因:一为一面是供电部门传送的电力质量不高;另一为一面是用户的电气性能不够好,这两为一面的综合原因导致无功功率的不均匀分布和各种问题的产生。显然,这此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如果都要由发电端产生和提供并经过长距离传输是不可能的,最有效的为一法是在大量需要无功功率的地为一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进行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 1 无功补偿的原理 电流在电感元件中做功时,电流滞后于电压90o;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o。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o。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安装一定的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做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图1和图2分别为感性阻抗和容性阻抗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波形变化规则。在第一个四分之一周期内,电流由零逐渐增大,此时,电感吸收功率,转化为磁场能量,而电容放出储存在电场中的能量;第二个四分之一周期,电感放出磁场能量,电容吸收功率,以后的四分之一周期重复上述循环。 从图3可以看出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原理。将并联电容器C与供电设备(如变压器)或负荷(如电动机)并联,则供电设备或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以全部或部分由并联电容器供给,即并联电容器发出的容性无功,可以补偿负荷所消耗的感性无功。

TSC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1.性能描述: 九洲电气PowerSolver TM系列高压动态无功补偿SVC装置是综合应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电能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而研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是一种能够为电力系统快速而连续地提供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其中PowerSolver TM-TSC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实用的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的方式,实现分组、分级进行补偿,即TSC的分组、分级的典型结构,能准确迅速地跟踪电网或负荷的波动,通过TSC支路的快速投切,对变化的无功功率进行动态补偿,装置控制响应时间不低于20~50ms,实现功率因数补偿至0.92以上。 我公司生产的PowerSolver TM系列TSC+HVC装置具有动态调节无功功率补偿和谐波抑制的双重功能,技术先进、性能卓越、运行可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城市建设、煤炭、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真正起到1)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能;2)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减少电网的配变容量;3)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减小电压波动及电压闪变;4)抑制谐波的作用,可以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PowerSolver TM-TSC型 SVC的技术特点及优势 具有全数字化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DSP数字处理器,由微机实时监测、智能调节;实时跟踪负荷变化,响应时间小于20~50ms,具有过流速断、限时过流、过载、过压、欠压及不平衡等保护; 采用晶闸管串联组成高压交流无触点开关,对电容器组的快速过零投切,实现无触点、无涌流、无过渡投切; 实现电流过零投切,通过过零触发系统对TSC支路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并经过零触发控制器实时计算,结合收到的投入指令对电容器实现过零投切,投切过程中无涌流冲击、无操作过电压、无电弧重燃现象,使用寿命长; 阀控系统设有动态保护电路,对阀组开关元件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并通过液晶屏幕显示阀组工作电压、电流、阀组温度,具有阀组过压、过流、欠压、超温等保护。一旦过零触发器检测出故障,保护电路立刻封锁触发脉冲,使三相阀组停止导通,并发出报警信号,实现对阀组开关元件的保护。 可多路TSC与TSC之间结合,实现有级差的无功调节功能。 高品质的电抗器设计,主回路电抗器采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工艺,抑制谐波,保护设备安全运行。

无功补偿怎么计算

没目标数值怎么计算? 若以有功负载1KW,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无功补偿电容量: 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 总功率为1KW,视在功率: S=P/cosφ=1/0.7≈1.4(KVA) cosφ1=0.7 sinφ1=0.71(查函数表得) cosφ2=0.95 sinφ2=0.32(查函数表得) tanφ=0.35(查函数表得) Qc=S(sinφ1-cosφ1×tanφ)=1.4×(0.71-0.7×0.35)≈0.65(千乏)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 计算示例 例如:某配电的一台1000KVA/400V的变压器,当前变压器满负荷运行时的功率因数cosφ =0.75, 现在需要安装动补装置,要求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那么补偿装置的容量值多大?在负荷不变的前提下安装动补装置后的增容量为多少?若电网传输及负载压降按5%计算,其每小时的节电量为多少? 补偿前补偿装置容量= [sin〔1/cos0.75〕-sin〔1/cos0.95〕]×1000=350〔KVAR〕安装动补装置前的视在电流= 1000/〔0.4×√3〕=1443〔A〕 安装动补装置前的有功电流= 1443×0.75=1082〔A〕 安装动补装置后视在电流降低=1443-1082/0.92=304 〔A〕 安装动补装置后的增容量= 304×√3×0.4=211〔KVA〕 增容比= 211/1000×100%=21% 每小时的节电量〔304 ×400 ×5% ×√3 ×1 〕 /1000=11 (度) 每小时的节电量(度)

SC高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TSC高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TK牌高压TSC是一种动态跟踪的新型电容补偿装置,产品采用全数字智能控制 系统,国外进口的高电压、大功率晶闸管串 连组成高压交流无触点开关,实现电容器组的快速投切,响应时间小于20ms。产品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解决了传统补偿装置 控制开关易受冲击、使用寿命短、相应速度慢等缺点,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效果好, 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压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广泛应用于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系统和冶金、 煤炭、港口门机、电气化铁路、重型机械制造等工业、交通冲击性负荷配电网 中。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冲击性负荷、时变负荷能够实时监测、动态补偿,实现 功率因数补偿至0.9以上,稳定系统电压,减少供电系统的网络损耗,提高电 能质量等显著特点,可以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压TSC的应用领域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设备和非线性负荷的大量应用,使电网供电质量受到严重 影响,尤其是各种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大量应用和负载的频繁波动是最主要的干 扰源,对电网的稳定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功率因数低,增加电网损耗,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产生的无功冲击引起电网电压降低,电压波动及闪变,严重时导致传动装 置及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停产; ★导致电网三相不平衡,产生负序电流使电机转子发生振动。 ★电容器组谐振及谐波电流放大,使电容过负荷或过电压,甚至烧毁; ★增加变压器损耗,引起变压器发热; ★导致电力设备发热,电机力矩不稳甚至损坏; ★加速电力设备绝缘老化,易击穿;

针对以上电网污染,应用我公司生产的高压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实现了电容投切无过渡、无涌流抑制高次谐波,稳定系统电压。高压TSC装置应用领域如下: 1、远距离电力输送 电力系统目前正在趋向于大功率电网,长距离输电,高能量消耗,迫使输配电 系统不得不更加有效。高压TSC可以明显提高电力系统输配电性能,即在不同的电网条件下,为保持一个平衡的电压时,可以在电网的一处和多处适当的位置安装高压TSC,以达到以下的目的: ★稳定系统电压 ★减少传输损耗 ★增加电网输电能力,使现有电网发挥最大效率 ★提高瞬变稳态极限 2、轧机 轧机的无功冲击负荷会对电网造成以下影响: ★使功率因数下降 ★引起电压波动及电压降,严重时使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降低生产效率★负载的传动装置中会产生有害高次谐波,主要以5、7、11、13次为代表的奇次谐波及旁频,会使电网电压严重畸变 高压TSC阀组和高压FC滤波器或抑制谐波型电容装置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减少钢厂轧机等负荷对供电系统的电压波动,滤除或抑制轧机产生的谐波,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3、提升机 ★提升机在工作中会对电网产生如下影响: ★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及电压降 ★使功率因数较低 ★增加了设备及输电线路的损耗 高压TSC装置可以减少提升机对供电系统的电压波动,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4、城市二级变电站

无功补偿计算公式

1、无功补偿需求量计算公式: 补偿前:有功功率:P 1= S 1 *COS 1 ? 有功功率:Q 1= S 1 *SIN 1 ? 补偿后:有功功率不变,功率因数提升至COS 2 ?, 则补偿后视在功率为:S 2= P 1 /COS 2 ?= S 1 *COS 1 ?/COS 2 ? 补偿后的无功功率为:Q 2= S 2 *SIN 2 ? = S 1 *COS 1 ?*SIN 2 ?/COS 2 ? 补偿前后的无功差值即为补偿容量,则需求的补偿容量为: Q=Q 1- Q 2 = S 1*( SIN 1 ?-COS 1 ?*SIN 2 ?/COS 2 ?) = S 1*COS 1 ?*(1 1 1 2 - ? COS —1 1 2 2 - ? COS ) 其中:S 1-----补偿前视在功率;P 1 -----补偿前有功功率 Q 1-----补偿前无功功率;COS 1 ?-----补偿前功率因数 S 2-----补偿后视在功率;P 2 -----补偿后有功功率 Q 2-----补偿后无功功率;COS 2 ?-----补偿后功率因数

2、据此公式计算,如果需要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9,在30%无功补偿情况下,起始功率因数为: Q=S*COS 1?*(1112-?COS —112 2-?COS ) 其中Q=S*30%,则: 0.3= COS 1?* (111 2-?COS —19.012-) COS 1?=0.749 即:当起始功率因数为0.749时,在补偿量为30%的情况下,可以将功率因数正好提升至0.9。 3、据此公式计算,如果需要将功率因数提升至0.9,在40%无功补偿情况下,起始功率因数为: Q=S*COS 1?*(1112-?COS —112 2-?COS ) 其中Q=S*40%,则: 0.4= COS 1?* (111 2-?COS —19.012-) COS 1?=0.683 即:当起始功率因数为0.683时,在补偿量为40%的情况下,可以将功率因数正好提升至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