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仿真试验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试验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试验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试验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名称:声速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掌握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

设沿x 方向入射波的方程为:

沿x 负方向反射波方程为:

两波相遇干涉时,在空间某点的合振动方程为(驻波方程):

12cos 2()cos 2()

x x

y y y A ft A ft ππλλ

=+=-++(2cos 2)cos 2x

A ft π

πλ

=

当2/λn x =;(n =1,2,…)位置时,声振动振幅最大,为2A ,称为波腹,当

4/)12(λ-=n x ,(n =1,2,…)位置上声振动振幅为零,这些点称为波节。其余各点的

振幅在零和最大值之间。两相邻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为λ/2即半波长。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 2,所以在同一时刻S 1与S 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其中λ是波长,x 为S 1和S 2之间距离)。因为x 改变一个

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π。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仪器用具:

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

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超声声速测定仪

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3.函数信号发生器

1cos 2()

x

y A ft πλ

=-2

cos 2()x y A ft πλ=+

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4.示波器

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

空气中的声速。

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注意事项

1.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2.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f

保持一致。

实验数据:

1、表1 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定声速

环境温度t1= 13.2℃t2= 13.2℃

测量次数

共振法直线斜

相位法

f(KHz) L i(mm) f(KHz) L i(mm)

1 35.939 4.6

2 + 35.94

3 4.70

2 35.938 9.4

3 - 35.94

4 9.44

3 35.938 14.27 + 35.94

4 14.17

4 35.938 18.96 - 35.944 18.87

5 35.939 23.71 + 35.944 23.58

6 35.939 28.35 - 35.944 28.32

7 35.940 33.20 + 35.944 33.05

8 35.941 37.93 - 35.945 37.80

9 35.940 42.69 + 35.945 42.63

10 35.941

47.46 - 35.944

47.31

2、表2 驻波法测定声速 λ的逐差处理 序号i

1

2

3

4

5

5

1

1()5i i mm λλ==∑

52()5

i i i L L λ+=-

9.49 9.51 9.46 9.49 9.50 9.49(mm )

i λλ-

0 0.02 -0.03 0 0.01

S λ=0.008(mm

)

S λ=

mm ) A U S λ==0.008(mm )

B U ?=

=

=0.006(mm )

合成不确定度U λ=mm )

3、表3 驻波法测定声速 f 的数据处理 序号i

1

2

3

4

5

6

7

8

9

10

()f KHz

i f

35.939 35.938 35.938 35.938 35.939 35.939 35.940 35.941 35.940 35.941 35.939

i f f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2

f S =0.001

f S =

KHz) A f U S ==0.001(KHz )

)B U ?=

=

均匀分布=0.003(KHz )

合成不确定度f U ==0.003(KHz ) λ=9.49(mm ) ()f Hz =35939(Hz ) u f λ= =341.1m/s 由u f λ=

得,u u u = m/s 得()341.10.4u u u U SI m/s =±=±

标准状态下,干燥空气中声速为0331.5/u m s = 当t 平均= 13.2℃

时/u u s =理=339.4 m/s 声速的相对误差

100%u u u -?理理

=0.59%

4、表4 相位比较法测定声速 λ的逐差处理 序号i

1

2

3

4

5

5

1

1()5i i mm λλ==∑

52()5

i i i L L λ+=-

9.45 9.44 9.45 9.50 9.49

9.47(mm )

i λλ-

-0.02 -0.03 -0.02 0.03 0.02

0.012()S mm λ=

S λ=

=0.012(mm )

A U S λ

==0.012(mm )

B U ?=

=

=0.006(mm )

合成不确定度0.01()U mm λ== 5、表5 相位比较法测定声速 f 的数据处理 序号i

1

2

3

4

5

6

7

8

9

10

()f KHz

i f

35.943 35.944 35.944 35.944 35.944 35.944 35.944 35.945 35.945 35.944 35.944

i f -

-0.001

0.001

0.001

f

S

=0.0002

f S =

KHz) A f U S ==0.0002(KHz)

)B U ?=

=

均匀分布=0.003(KHz )

合成不确定度f U ==0.003(KHz ) λ=9.47(mm ) ()f Hz =35944(KHz ) u f λ= =340.4 m/s 由u f λ= 得,u u u = m/s 得()340.40.4(/)u u u U SI m s =±=±

标准状态下,干燥空气中声速为0331.5/u m s = 当t 平均= 13.2℃ 时u =理339.4 m/s 声速的相对误差

100%u u u -?理理

=0.29%

思考

1.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

答:不可行。换能器有一个固有频率,发射信号的频率与之相等时产生共振,幅

度最大,若发射信号的频率偏离其固有频率,幅度衰减很快直至幅度为零,不利于观测。

2.各种气体中的声速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一样,声音是一种波,受空气的阻力而衰减,气体的密度不同衰减当然不一样了,所以传播速度不一样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实验原理】

对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和定容比热容C v之关系由下式表示:

C p—C v=R (1)

(1)式中,R为气体普适常数。气体的比热容比r值为:

r= C p/C v (2)

气体的比热容比现称为气体的绝热系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r 值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测量r 值的仪器如图〈一〉所示。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P 0、室温θ0的空气从活塞C 1,处把空气送入贮气瓶B 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 1,待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I (P 0,θ0,V 1),V 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到达状态II (P 1,θ0,V 1)后,迅速关闭活塞C 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是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方程:

'

20'11V P V P = (3)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θ0时,原状态为I (P 1,θ0,V 1)体系改变为状态 III (P 2,θ0,V 2),应满足:

2011V P V P = (4)

由(3)式和(4)式可得到:

10101212

ln ln ln()ln ln ln()P P P P P P P P γ-=

=

- (5) 利用(5)式可以通过测量P 0、P 1和P 2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r 值。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1.按图〈一〉接好仪器的电路,AD590的正负极请勿接错。用Forton 式气压计测

定大气压强P 0,用水银温度计测环境室温θ0。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2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把三位半数字电压表表示值调到0。 2.把活塞C 2关闭,活塞C 1打开,用打气球把空气稳定地徐徐进入贮气瓶B 内。用

压力传感器和AD590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的压强和温度,记录瓶内压强均匀稳定时,压强P 1和温度θ0值(室温为θ0)。 3.突然打开活塞C 2,当贮气瓶的空气压强降低至环境大气压强P 0时(这时放气声

消失),迅速关闭活塞C 2。 4.当贮气瓶内空气的温度上升至室温θ0时,记下贮气瓶内气体的压强P 2。 5.用公式(5)进行计算,求得空气比热容比值。

【实验数据处理】

10101212

ln ln ln()ln ln ln()P P P P P P P P γ-=

=-

(200mv读数相当于1.000±104Pa)

r=1.399,理论值r=1.402,所以:

E

21

.0

%

r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U 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R =,如测得U 和I 则可计算出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I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1 只,0-5V 电压表1 只,0~50mA 电流表1 只,0~10V 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1 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 章中的第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 值和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U =U max ×1.5% ,得到?U 1 = 0.15V,?U2 = 0.075V ; (2) 由?I = I max ×1.5% ,得到?I 1 = 0.075mA,?I 2 = 0.75mA; (3) 再由u= R ( ?U )2 + ( ?I ) 2 ,求得u= 9 ×101?, u= 1?; R 3V 3I R1 R2 (4) 结果表示R1 = (2.92 ± 0.09) ×10光栅衍射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R 2 = (44 ±1)?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法原理

单片机实验报告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 自动化学院(院、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44班组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课学号201421714406姓名黄国盛实验日期2016年11月05日教师评定 实验一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练习 一、实验目的 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IBM PC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按照Keil C51软件的使用说明进行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和使用练习,然后按照以下内容建立并编译产生HEX文件。 ORG0000H LJMP Main ORG00F0H Main: MOV R7,#0 Loop: MOV R6,#0 DJNZ R6,$ DJNZ R6,$ DJNZ R6,$ DJNZ R6,$ DJNZ R7,Loop;延时 CPL P1.0;P1.0取反 CPL P1.1;P1.1取反 CPL P1.2;P1.2取反 CPL P1.3;P1.3取反 CPL P1.4;P1.4取反

CPL P1.5;P1.5取反 CPL P1.6;P1.6取反 CPL P1.7;P1.7取反 SJMP Main END 四、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工程建立、编辑与编译功能。 五、实验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Keil C51软件的使用说明。 六、实验思考题 试写一条把片内RAM50H~59H单元清零的程序。 实现程序如下: ORG0000h LJMP Main ORG0100H Main:MOV R0,#50H;立即数50H(内部RAM地址)传送到R0中 MOV R1,#10;立即数10(循环次数为10次)传送到R1中 MOV A,#0;立即数0传送到A,中将累加器A的值清0 LOOP:MOV@R0,A;将R0内容所指向的单元清0 INC R0;R0内容加1,修改地址指针 DJNZ R1,LOOP;减1不为0判断,若为真跳回循环,否,则运行下一语句 END;结束 七、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熟悉80C51指令系统,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工程建立、编辑与编译功能。加深对内部存储器读写的认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仿写句子

1、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________鼓励_________:“试一试吧!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对出生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小熊一直在我身旁。 我对那个售货员没有一点印象,只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去拜访刺猬,可是他的洞口仍然被乱草封着,估计这个懒家伙还在睡觉呢! 我去______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管自由式,还是狗刨式,只要游在前面就是冠军。 不管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 _______虽然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只要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实验日期: 实验人: 1. 实验目的: 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2. 实验仪器和使用: 实验仪器:主要有气轨、气源、滑块、挡光片、光电门、游标卡尺、米尺和光电计时装置等。 1.气垫导轨是以空气作为润滑剂,近似无摩擦的力学实验装置。导轨由优质三角铝合金管制成,长约 2m ,斜面宽度约7cm ,管腔约18.25cm ,一端密封,一端通入压缩空气。铝管向上的两个外表面钻有许多喷气小孔,压缩空气进入管腔后,从小孔喷出。导轨的一端装有滑轮,导轨的二端装有缓冲弹簧,整个导轨安装在工字梁上,梁下有三个支脚,调节支脚螺丝使气垫保持水平。 2.光电计时系统由光电门和数字毫秒计或电脑计时器构成。光电门安装在气轨上,时间由数字毫秒计或电脑计时器测量。 3.气源是向气垫导轨管腔内输送压缩空气的设备。要求气源有气流量大、供气稳定、噪音小、能连续工作的特点,一般实验室采用小型气源,气垫导轨的进气口用橡皮管和气源相连,进入导轨内的压缩空气,由导轨表面上的小孔喷出,从而托浮起滑块,托起的高度一般在0.1mm 以上。 3.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i i v m ∑=恒量 (1)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 1、m 2的滑块来碰撞(图4.1.2-1),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 2211202101v m v m v m v m +=+ (2)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式(2)中矢量v 可改成标量 , 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

物理实验教程 3.2 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3.5 固体的导热系数的测定 3.8 惠更斯电桥 3.14 示波器的使用 3.15 霍尔效应的应用 3.17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19 等厚干涉的应用 407宿舍

3.2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方法 2.掌握光杠杆放大法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1.1 调整杨氏模量测定仪 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的底脚调整螺钉,使立柱铅直。调节平台的上下位置,使随钢丝伸长的夹具B 上端与沟槽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什么?)。加1Kg 砝码在砝码托盘上,将钢丝拉直,检查夹具B 是否能在平台的孔中上下自由地滑动,钢丝是否被上下夹子夹紧. 1.2 调整光杠杆镜尺组 光杠杆后两足置于沟槽内,前足置于夹具B 上,让平面镜竖直,镜尺组安放在光杠杆正前方约1.2m 处,并尽量使望远镜水平并与光杠杆镜面同高,标尺竖直。 调节望远镜(移动或转动望远镜支架)使得从望远镜上方沿镜筒轴线方向在平面镜中能看到标尺的像,调节望远镜的目镜,看清镜筒内的十字叉丝,调节望远镜的调焦旋钮,使标尺的像清晰并无视差。 仔细调节光杠杆,使与望远镜同高的标尺刻度像与十字叉丝的横叉丝重合。(为什么?) 1.3 测量n ? 轻轻的依次将1Kg 的砝码加到砝码托盘上(砝码托自重不计),记录不同力作用下望远镜中标尺读数'i n (共6次),然后将砝码再依次轻轻取下,再记录不同力作用下标尺读数" i n ,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不同力作用下标尺的读数i n ,用逐差法求n ? 注意:测量时应随时注意检查和判断测量数据的合理性;加砝码时勿使砝码托摆动,并将砝码缺口交叉放置,以免倒落。 1.4 测L 、D 用钢卷尺测量光杠杆镜面到标尺的距离D 和上下夹具之间钢丝的长度L 。 1.5 测 b 用印迹法(即将光杠杆拿下放在纸上压出三个脚尖的迹点)测出光杠杆前足到后两足连线的垂直距离b 。 1.6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丝的直径d,选择上中下三处,每处都要在互相垂直方向上各测一次,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 一.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一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 (1)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 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 二.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 要求. 三.自拟实验步骤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 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 四.自拟试验步骤用单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数据 摆线长+小球直径L=91.50cm

D(平均)=(1.750+1.752+1.744+1.740+1.749+1.748)÷6=1.7 47m R=D/2=0.850cm l=L-R=91.05cm t=95.91s,周期数n=50,周期T=1.92s 所以g=9.751 2ΔT/t=0.0022,ΔL/l=0.0005,所以Δg/g=0.27%,Δg=0.026 所以: g=(9.751±0.026) 实验结论与误差分析: 结论:g=(9.751±0.026),Δg/g=0.27%<1%,所以达到设计要求。 误差分析: 1.若θ>5°(即角度过大)因为T 与θ相关,当θ越大时T也越大,所以θ偏大,测量 值比值偏小。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京晓庄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 姓名:森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级:14级 学号:05 2016年12 月1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 1 单片机仿真软件的使用 2 单片机I/O接口应用实验——流水灯 3 外部中断实验——工业顺序控制模拟 4 定时/计数器实验——矩形波 5 定时/计数器实验——计数器 6 综合实验 7 8 9 10 注: 1、实验箱端口为com6。 2、芯片选择切换到51 3、停止运行使用实验箱上的复位按钮

实验室号:___ 实验时间:成绩: 实验一仿真软件的使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Keil C51软件界面,以及编辑、编译、运行程序的步骤; 2)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使用和调试的方法。 2.实验原理 Keil C51软件使用 在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建立一个工程并编辑源程序,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各种菜单、命令的使用。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安装有Keil C51软件的PC机1台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Keil C51软件使用 (1)建立用户文件夹 (2)建立工程 (3)建立文件并编码。输入以下源程序,并保存在项目所在的目录中 (4)把文件加入工程中 (5)编译工程。编译时观察在界面下方的“Build”页中的到编译错误信息和使用的系统资源情况等。 (6)调试。利用常用调试命令,如复位、运行、暂停、单步、单步跳过、执行完当前子程序、运行到当前行、下一状态、打开跟踪、观察跟踪、反汇编窗口、观察窗口、代码作用范围分析、1#串行窗口、内存窗口、性能分析、工具按钮等命令进行调试,观察并分析调试结果。 (7)目标代码文件的生成。运行生成相应的.HEX文件。 5.实验内容及程序 1)从DATA区地址起始地址为40H的连续10个内存单元的内容传送到XDATA区起始地址为2000H的10个内存单元中。 注意:DATA区地址起始地址为40H的连续10个内存单元必须先赋初值。 P83-5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xdata unsigned char buffer1[10]_at_ 0x2000; //在xdata区定义数组变量BUF1,首地址为2000H data unsigned char buffer2[10]_at_ 0x40; //在data区定义数组变量BUF2,首地址为40H void main(void)

二年级上语文专项集训-仿写句子-北师大版

二年级仿写句子练习姓名 1、湖水像一面镜子。 红红的高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满山的枫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 2、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 3、小河上有座石桥。 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 5、我要给树上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要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吗? 7、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吧。 8、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明笑起来。 小明_______ _____笑起来。10、天空飘着白云。 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 小朋友们在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那些小猴子在山上串上串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星星在天空中眨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小朋友在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小雁总是被大雁护在翅膀底下。 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一阵清脆的铃声把睡梦中的小芳惊醒了。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碰撞与动量守恒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碰撞和动量守恒 实验简介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力学中的运动定理和守恒定律最初是冲牛顿定律导出来的,在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中存在很多牛顿定律不适用的情况,例如高速运动物体或微观领域中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等,但是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有效。因此,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了比牛顿定律更为普遍适用的定律。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1)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滑块来碰撞(图),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 (2)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

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式(2)中矢量v可改成标量,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1.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 (3) (4) 由(3)、(4)两式可解得碰撞后的速度为 (5) (6) 如果v20=0,则有 (7) (8) 动量损失率为 (9) 能量损失率为 (1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单片机实验报告书

并行I/O接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单片机并行I/O接口输入和输出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https://www.doczj.com/doc/0c9150072.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延时(0.5-1秒)循环点亮。实验原理图如图3.2-1所示。 图3.2-1单片机并行输出原理图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100H START:MOV R2,#8 MOV A,#0FEH LOOP: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LJMP START DELAY:MOV R5,#20 D1:MOV R6,#20 D2:MOV R7,#248 D3:DJNZ R7,D3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END 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单片机中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初始化方法和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

个人计算机1台,装载了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https://www.doczj.com/doc/0c9150072.html,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平台1台。 三、实验内容 (2)用P1口输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LED1~LED8,实现未中断前8个LED闪烁,响应中断时循环点亮。 实验程序及仿真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03H LJMP INT00 ORG 0010H MAIN: A1:MOV A,#00H MOV P1,A MOV A,#0FFH MOV P1,A SETB EX0 JB P3.2,B1 SETB IT0 SJMP C1 B1:CLR IT0 C1:SETB EA NOP SJMP A1 INT00:PUSH Acc PUSH PSW MOV R2,#8 MOV A,#0FEH LOOP: MOV P1,A LCALL DELAY RL A DJNZ R2,LOOP

新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仿写和造句

填空 许许多多仿写: ()() () 火红火红仿写: ()() () 笑盈盈()()()隐隐约约()() () 闪闪发光()()()半信半疑(ABAC)()() 东张西望(反义词)()() 狐假虎威(寓言故事)()() 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描写冬天的四字词语()() 一()字典一()课一()鱼塘一()嘴巴一()腿一()旅行一()石桥一()帆船一()翠竹一道()一把()一片()一支()一()墙一()办法 一()葡萄()地练习一()小河一()石桥一()鱼塘()地观察()的花朵()地想()地写()的眼睛雪白的()沉着的()高兴地()()的太阳沉着地()有趣的()遥远的()寒冷的()秀丽()()闻名()() ()形()状名()古()()()环绕()()茂盛 ()()好客()()水秀 ()()且过自()自() 无()无()一言()() 甜()蜜()安居()()()()满面令人()()()信()疑()张()望 神气()()()呼()拥 挤挤()()劳()费() ()()败坏呲()咧( )狼()虎()()()之鸟 胆()()鼠()飞()舞

漏()之()()虎添翼 ()鸣()吠()()之马()()得水争()恐() 按要求写句子。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改为感叹句) ------------------------------------------------ 2、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凉棚。(扩句) --------------------------------------------------3、日月潭吸引了中外游客。(改为“被”字句) ------------------------------------------------ 4、我怎么能要你的苹果呢?(变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 5、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一边————————一边——————— 6、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真———————————— 7、例:我把小鸟送回树林。小鸟被我送回树林。他把小鱼扔回大海。 8、例:竹林熊猫在嬉戏。熊猫在竹林嬉戏。 天空雁群在写字。———————————————— 9、例: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10、例: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这么小的雨不用打伞。—————————————— 11、例:天空飘着气球。蓝蓝的天空飘着五彩的气球。 池塘开满荷花。—————————————————— 12、——————天空飘着————————气球。 13、——————池塘开满————————荷花。 14、————————快活地——————————。 15、————是—————,————也是——————。 16、受伤的燕子被妈妈治好了。(改为“把”字句) ———————————————————————— 17.湖水像一面镜子。(用加点的字写一句话)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分析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读书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读数显微镜,钠光灯,入射光调节架。 三、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 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 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 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分别从膜 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 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 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1) 当?满足条件(2)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k = 0,1,2…)(3)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e k2相对于2Re 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 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7) 对给定的装置,R为常数,暗纹半径 (8) 和级数k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2)得 (9) 代入式(5),可以算出(10)由式(8)和(10)可见,只要测出暗纹半径(或明纹半径),数出对应的级数k,即可算出R。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系别数学系年级2010专业信息与计算班级10信计3班姓名张三学号**组别1实验日期2011-4-10 实验项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可用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使汽垫导轨保持水平。静态调平法:将滑块在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 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 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 (数据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和计算公式,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 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 %2.4165 165 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单片机中断实验报告

人的一生要疯狂一次,无论是为一个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个梦想 ------- 屠呦呦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51单片机定时器基本知识; 2、掌握定时器的基本编程方法; 3、学会使用定时器中断。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定时器设计一个秒表,计数范围为0—59,并在数码管实时显示。 三、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单片机实验箱 主要器件:AT89C52、7SEG-BCD、 四、实验步骤 1、使用Proteus设计仿真原理图; 2、使用Keil设计程序; 3、联合调试仿真。 五、实验流程图 六、实验程序与结果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F=P2^1;

void timer1_init() { TMOD=0x10;//将定时器1设置为工作方式1 TH1=(65536-6000)/256;//定时器每加一时间为1/fsoc,定时时间为1/500 //(1/500)s/(1/3000000)s=6000 TL1=(65536-6000)%256;//fsoc=3000000,所以装入16位定时器中值为65536-6000 EA=1; ET1=1; TR1=1; } void main() { timer1_init(); while(1); } void timer1() interrupt 3 { TH1=(65536-6000)/256;//每次进入中断,重装初值TL1=(65536-6000)%256; F=~F;//每次进入中断P1.1口取反 }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F=P2^1; void timer0_init() {TMOD=0x01;//将定时器0设置为工作方式1 TH0=(65536-83)/256;//定时器每加一时间为1/fsoc,定时时间为2Khz,既500us //500us/6us=83.3333 TL0=(65536-83)%256;//fsoc=6000000,所以装入16位定时器中值为65536-83 EA=1; ET0=1; TR0=1; }void main() { timer0_init(); while(1);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 TH0=(65536-83)/256;//每次进入中断,重装初值 TL0=(65536-83)%256; F=~F;//每次进入中断P1.1口取反,表示定时时间到 } #include // 包含51单片机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define seg_data P1 #define seg_data2 P3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1=P2^0; //将D1位定义为P2.0引脚 uint counter=0; unsigned int unit=0,decade=0,avs=0;//time=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仿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仿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一、仿写句子 1、 漂漂亮小红的发卡真漂亮。 独____________ 稻____________ 议____________ 逃____________ 意____________ 勇____________ 补____________ 衬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怎么数得清?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1) 小明怎么能不写作业呢? __________ (2) 你怎么能不讲卫生呢? __________ 3、小明把书包放在教室里了。书包被小明放在教室里了。 (1)我们把公主从城堡里就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 (2)小仙女把我送到了长城脚下。 ________________ 4、葫芦叶子被虫子吃了。虫子把葫芦叶子吃了。 (1)枣被年轻人吞进肚子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 (2)红红被妈妈骂了一顿。 ________________

5、也许明天会下雨。明天也许会下雨。 (1) 小莉昨天发烧了。 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今天早晨早早叫我起床。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的哥哥五天后出差回来。 ________________ 6、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马棚里住着一匹小马。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1)我们班有49名男生。我们班有28名女生。 ________________ 2)小亮爱学习。小亮爱劳动。 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放学回到家。小红开始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 二、给下面的句子排排队 ()过了几天,绿色的小芽从土里钻出来了。 ()秋天,向日葵成熟了,看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小花盆,我们高兴地笑了。()小苗一天天地长高了,绿油油的,真可爱。 ()春天,我和几个同学在教室门前的空地上,种上了向日葵。 ()每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给向日葵浇水、上肥、锄草、捉害虫。 三、仿写句子 1.例: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想寻找一片火红的枫叶。 我在公园里走来走去, 想寻找一朵美丽的鲜花。 我在, 想。 2.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的走回家。 不要给我整理书包, 爸爸,我自己能整理好。 不要, 爷爷,。 3. 例:一路上,影子总是跟着我,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一路上,小鸟总是唱歌不停,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试验日期: 实验者: 班级: 学号: 超声波测声速 一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 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 ( n =0,1,2,3……) 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 ( n =0,1,2,3……) 二实验仪器 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 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超声声速测定仪 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3)函数信号发生器 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4)示波器 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三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波长和声速。 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

*注意事项 1.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 2.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f 0保持一致。 三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基础数据记录 谐振频率=33.5kHz 2. 驻波法测量声速 λ的平均值:==∑=1 6i i λλ 1.0585(cm ) λ的不确定度: ) 1()(6 1 2 --= ∑=i i S i i λλ λ=0.002(cm ) 因为,λi = (1i+6-1i ) /3,Δ仪=0.02mm 所以,=仪?= 3 32λu 0.000544(cm ) =+=22λ λλσu S 0.021(mm ) 计算声速: 50.354==λυf (m/s ) 计算不确定度: (m/s) 3)()((kHz) 2.03 %122=+==?= f f f f λσσσσλυ 实验结果表示:υ=(354±3)m/s ,=0.8% 3.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1)利用f=(D+d)(D-d)/4D 测量凸透镜焦距有什么优点? 答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透镜光心位置的不确定而带来的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误差。 (2)为什么在本实验中利用1/u+1/v=1/f 测焦距时,测量u和v都用毫米刻度的米尺就可以满足要求?设透镜由于色差和非近轴光线引起的误差是1%。 答设物距为20cm,毫米刻度尺带来的最大误差为0.5mm,其相对误差为 0.25%,故没必要用更高精度的仪器。 (3)如果测得多组u,v值,然后以u+v为纵轴,以uv为横轴,作出实验的曲线属于什么类型,如何利用曲线求出透镜的焦距f。 答直线;1/f为直线的斜率。 (4)试证:在位移法中,为什么物屏与像屏的间距D要略大于4f? 由f=(D+d)(D-d)/4D → D2-4Df=d2→ D(D-4f)=d2 因为d>0 and D>0 故D>4f 1.避免测量u、ν的值时,难于找准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2.因为实验中,侧的值u、ν、f都相对较大,为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左右,而误差为1%,即一毫米到几毫米之间,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3.曲线为曲线型曲线。透镜的焦距为基斜率的倒数。 ①当缝宽增加一倍时,衍射光样的光强和条纹宽度将会怎样变化?如缝宽减半,又怎样改变? 答: a增大一倍时, 光强度↑;由a=Lλ/b ,b减小一半 a减小一半时, 光强度↓;由a=Lλ/b ,b增大一倍。 ②激光输出的光强如有变动,对单缝衍射图象和光强分布曲线有无影响?有何影响? 答:由b=Lλ/a.无论光强如何变化,只要缝宽不变,L不变,则衍射图象的光强分布曲线不变 (条纹间距b不变);整体光强度↑或者↓。 ③用实验中所应用的方法是否可测量细丝直径?其原理和方法如何? 答:可以,原理和方法与测单狭缝同。 ④本实验中,λ=632。8nm,缝宽约为5*10^-3㎝,屏距L为50㎝。试验证: 是否满足夫朗和费衍射条件? 答:依题意: Lλ=(50*10^-2)*(632.8*10^-9)=3.164*10^-7 a^2/8=(5*10^-5)^2/8=3.1*10^-10 所以L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