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渡段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过渡段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过渡段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过渡段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过渡段级配碎石及B组填料施工工艺性试验方案

—中铁

一、试验段选择

中铁二总队路基管段里程段为927.08~1874+808,为保证过渡段级配碎石及过渡段B级填料填筑的有序顺利进行,我单位根据目前工程进度拟定DK1872+773框架涵过渡段级配碎石及B组填料填筑为工艺性试验段,以取得过渡段施工的相关参数,指导后续过渡段的施工。

二、试验原则

规范要求:(1)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2)过渡段B级填料填筑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35cm。(3)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基于以上原则,我总队按照压实厚度分别进行20cm,25cm,30cm三组填筑试验(根据以往施工经验,试验松铺厚度选用25cm,31cm,38cm),级配碎石和B组填料过渡段同步施工。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进行施工。

三、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段所获得的数据,确定压实的各种指标:

1、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

2、摊铺、平整、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等工艺参数;

3、确定每层松铺厚度;

4、考核K30荷载板、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 V2检测仪、灌砂法容重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的可靠程度,为管段过渡段施工确立有效的检测手段。

四、试验计划

试验段计划开工日期年9月14日,完工日期年9月30日。

五、施工组织方案

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特点,我队选派霍益任试验段负责人,余嘉勤任技术负责人,下设测量组、试验组和一个试验段施工班,具体组织机构图如下。Array

2、主要人员安排

3、主要机械设备和仪器

以上为试验段所需机械设备,其它过渡段施工时根据情况另行增加。

六、料源选择及生产

1、为保证级配碎石及B组填料质量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我总队选定的料源地点为:上连溪隧道右侧500m处的毛坦岭石场。经我方人员及监理单位平行试验的结果来看,该处料的各项试验数据完全满足过渡段级配碎石及B

组填料要求。

2、B组料加工及级配碎石拌合

(1)B组料加工

B组料碎石由颚式破碎机加工而成,经过二次破碎和一次筛分过程。原料石经爆破后用自卸汽车将爆破后的石块及适量黏土运至颚式破碎机加工仓,经破碎机进行第一次破碎,形成第一批粗料经输送第一批粗料;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第二次加工破碎,形成第二批粗料;将第二批粗料经输送带输送至筛分系统,经筛孔直径为45mm的振动筛筛分后,留于筛网以上的粗料石又经输送带输送至立式破碎机进行重新破碎,而通过筛网的混合料即为要使用的B组料碎石。

结合料场料取样试验结果和相关规范要求,B组料工艺性试验选用技术参数:最大粒径控制在60㎜以内,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组成,大于20㎜的颗粒含量控制在25~45%,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控制在15%以内。我总队填料饱水抗压强度66.2MPa、软化指标0.81;不均匀系数Cu=3.95,曲率系数Cc=1.07。

(2)级配碎石拌合

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20~45mm碎石:16~31.5mm碎石:5~16mm 碎石:石屑)25:12:22:41,水泥掺量5%,最佳含水量5%。碎石为上连溪隧道右侧500m处的毛坦岭石场碎石,水泥为湖南玉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级配碎石采用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CB300型稳定土拌合设备进行拌合。

根据规范要求,级配碎石的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

过2%,每2000 m3抽样一次。我总队使用的碎石经检测结果合格,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符合规范规定。

七、施工工艺

过渡段级配碎石及B组填料施工,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基底处理、摊铺施工、机械整平、机械碾压。流程图如下:

1、基底处理

该过渡段位于路堤地段,涵洞基坑采用C15混凝土回填至原地面。过渡段沿线路方向前后侧地基均为CFG桩处理,其褥垫层已施工完毕并经检测合格。(若过渡段前后为原状土,原地面应碾压密实。)

2、摊铺施工

(1)测量放线。在线路中线位置和填筑边线位置钉出边线和级配碎石与B组填料分界线。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宽30㎝。填筑示意图如下:

(2)填料含水量控制

施工时,填料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的误差应控制在±1%范围内。级配碎石在拌合出料时应进行含水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料。

3、松铺厚度控制

为保证压实质量,松铺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在施工时控制好上料数

量,并在涵背左中右位置用红油漆线标示出填筑顶面线、级配碎石与B组填料分界线,在过渡段两侧订设钢筋桩,挂线控制松铺厚度。

4、摊铺

摊铺时,推土机进行粗平,平地机精平,涵背及机械施工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及找平,保证填筑面的平整度和压实的均匀密实。

5、碾压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碾压,遵循“静压-弱振-静压”原则。压路机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重叠压实不小于0.4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相邻两碾压轮痕迹搭接不得小于轮迹宽度的1/2。碾压时行驶速度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遍数根据碾压过程中的土工试验确定,保证填筑压实质量。

八、试验检测

检测指标:B组填料:K30≥150MPa/m、n≤28%、Ev2≥60MPa、Evd≥35MPa;级配碎石:K30≥150MPa/m、n≤28%、Ev2≥80MPa、Evd≥50MPa。

1、检测点的布置

级配碎石:抽样检验孔隙率n 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 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3点,其中1点必须靠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

过渡段两侧及锥体: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 和动态变形模量Evd各3点。

B组填料:沿线路纵向每50米每压实层抽样检验K30、孔隙率n、二次变形模量Ev、动态变形模量Evd(基床底层需检测)各6点。布置方法为左、

右距路肩边缘1米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2、检测顺序

检测按以下顺序进行:先进行K30检测,待其合格后,再进行孔隙率n、Ev2、Evd检测。检测中,严格按照程序标准作业,保证检测质量。

K30和Ev2检测时,场地测试面应整平,并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地段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根据需要可铺设一层标准砂(2~3㎝)。

3、试验数据记录

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和记录的规范,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如下表格进行记录。试验记录表格如下:

过渡段试验段数据记录表格

试验:记录:复核:

路基填筑土工试验记录报表

B.0.1 地基系数K30试验(记录)报告

地基系数K30试验(记录)报告

施工单位:填土层次:报告编号:工程名称:测点位置及标高:试验日期: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

B.0.2 灌砂法记录

路基填土压实试验记录(灌砂法)施工单位: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

B.0.6 填土压实试验报告

路基填土压实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委托编号:

施工里程:试验编号:

B.0.7 E vd路基动态变形模量检测试验报告

E vd检测试验报告施工单位: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委托编号:

施工里程:试验编号:

4、结果分析

试验结束后,对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以某一层试验达到压实标准后,单位土方数量所消耗的压实功率最小时的实验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并提出试验报告。

九、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保证措施:试验段施工首先作好涵洞基坑回填(或原地面处理),并根据施工图及现场调查资料,选定试验段的施工机械,机械要配套,能力和型号满足试验段施工需要。

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准确确定线路中桩、边桩的位置、级配碎石与B组填料分界线、填筑高程。

做好两侧排水涵渠,永久和临时排水相结合,保证排水通畅。

选择好填料料场,通过土工试验,确定填料性质、组类。

施工时,路堤两侧应按规定加宽进行填筑,必要时进行边坡夯实,确保路堤边缘和边坡的压实度。碾压时要静压与振动碾压配套,碾压方法如前所述。

路基宽度及纵横向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基面平整,不积水,路拱明显,坡面平顺。路肩边缘线条清晰顺直,无缺损、坑洼、裂纹。

十、安全目标保证措施

本试验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综合队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

保证措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TB1041.1-2003)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