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推荐】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精品推荐】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精品推荐】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小编希望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本文概述:增稠剂在我们工业生产中和食品加工中都有一定的应用,那么,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食品中添加增稠剂安全吗?小编为我们大家调查一下。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使食品粘滑适口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也可起乳化、稳定作用。

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酪蛋白酸钠,阿拉伯胶,罗望子多糖胶,田菁胶,琼脂,海藻酸钠(褐藻酸钠、藻胶),卡拉胶,果胶,黄原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淀粉磷酸酯钠(磷酸淀粉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淀粉和藻酸丙二醇酯(PGA)。在食品中需要添加的食品增稠剂其量甚微,通常为干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又经济地改善食品体系的稳定性。其化学成分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卫生物(除明胶是由氨基酸构成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增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小编介绍,在食品中增稠剂的使用要注意用量标准,只有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才是安全的,在使用增稠剂前须用冷水浸泡数小时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 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 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 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 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 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 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 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 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 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 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 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 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1.1.3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 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 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 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 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 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 度约为3EO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版)

3.丙酸盐:抑制微生物合成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 4.对羟甲苯钾酸酯类: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使用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应注意什么问题? 1.山梨酸较易挥发,应尽量避免加热; 2.山梨酸能够严重刺激眼睛,切勿溅入; 3.应避免在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中使用。因为酶可以使山梨酸分解成1,3—戊二烯,失去防腐能力,同 时还会产生不良气体; 4.不可与乙醇共存,否则产生异味; 5.贮存时防潮、放热(<38℃),防氧化包装完整。 天然防腐剂有何利弊? 利: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还有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达到互补或协同增效作用,也值得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 1、了解所用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的性质; 2、严格按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3、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2)确定合理的添加时机; (3)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 (4)与热处理并用; (5)溶解与分散; (6)几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答: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有三种: (1)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第二类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3)第三类抗氧化剂是以通过破坏、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简述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作用机理:油溶性抗氧化剂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提供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抗氧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答: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食品抗氧化剂和水溶性食品抗氧化剂。油溶性抗氧化剂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4、抗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 (2)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 (3)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的复配使用; (4)选择合适的添加量: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0.02%;水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相对较高,一般不超过0.1% (5)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光、热、氧气、金属离子及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 (6)使用时必须使之十分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题目:综述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AAS 类型 特点代表性产品应用 阴离 子 去污能力强,主要用于清洁 洗涤 脂肪酸皂(肥皂)、 十二烷基硫酸钠 清洁洗涤产品 阳离 子 较好的杀菌性与抗静电性, 应用于柔软去静电 高碳烷基的伯仲叔 季盐 洗发水、护发素 两性良好的洗涤作用,很温和,常与 阴或阳离子AAS搭配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 碱、咪唑啉 洗发水、洁面品 非离 子 安全温和,无刺激性,具有 良好的乳化、增溶等作用 失水山梨醇脂肪酸 酯(Span)和其环氧乙 烷加成物(Tween) 应用最广,常用于膏 霜、乳液中阴离子AAS 名称简 称 用途安全性 N-酰胺基及其盐香波、皮肤清洁剂、口腔制品、 含药化妆品、香皂和添加剂等… 没有刺激性,非常安全 羧酸(酯)盐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 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 和膏霜基体。 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 感觉 硫酸(酯)盐 烷基硫酸酯盐A S 很广泛,O/W型乳化剂、润湿剂 和悬浮剂,常在香波和皮肤清洁制 品使用。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 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 皮肤的脱脂能力。 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 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 的 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 酯盐 A ES 香波的主要表面活性剂,也用 于皮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用作 乳化剂。一般与其它AAS(阴、两性、 非离子)复配 与AS相近,但刺激性 略低于AS 磺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L AS-Na 去污力太强,因此在化妆品中 应用不广泛,主要用于洗衣粉 对皮肤中等刺激,容易 脱脂而变得干燥粗糙,用三 乙醇胺盐复配可降低刺激

性。 烷基磺酸盐S AS 低成本,稳定性好,刺激性低, 去污能力好,很有前途的AAS 对皮肤无致敏作用 N-酰胺基及其盐 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子AAS。 用途: 香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 皮肤清洁剂:治疗面部粉刺,可与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而不影响其活性; 口腔制品:口腔清洗剂,抑制己糖激酶的生长,防止牙齿腐烂; 含药化妆品:去屑香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香皂和添加剂等… 安全性: 已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应用几十年,非常温和,对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和刺激,安全性非常高。 羧酸(酯)盐 一般指单价羧酸(酯)盐型。 用途: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 安全性: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用途:O/W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是香波和皮肤清洁使用较广泛的AAS之一。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皮肤的脱脂能力。 安全性: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 三、稠度稳定性 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能直接将清水增稠,自来水、井水、河水都行。 2、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不能清水增稠,必须与盐与AES复配才能增稠。 七、使用量比较 1、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即溶全透明增稠粉使用量都差不多,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2、全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8,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3、半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7---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4、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视水溶液中活性物的多少决定他们的用量,活性物越多稠度增倍剂的用量越少,反之亦然。常规用量为1—2% 5、658-8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8---1,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6、四合一增稠剂,独立增稠用量为4%,与活性物复配增稠用量为0.5--4%加,原有洗涤剂溶液中活性物含量越高,则高效增稠剂的使用量则越少,反之亦然。所以使用比例不是固定的,准确比例需要自己的配方试验后确定。 八、使用方法: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需要在酸性水质中溶解,所以要先将活性剂溶于水中后,加磺酸将水的PH值调至3--5,增稠完成后加碱将水的PH值调至7。 2、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易溶于酸性和中性水质,在碱性水质中溶解较慢,配方中属碱性的产品在生产顺序上需要排在最后放。稠度在碱性情况下稠度更高。 3、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658-8透明增稠粉、三维增稠剂、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都是在生产中最后才放。 九、对皮肤头发的亲和性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和658-8透明增稠粉,为高分子聚合物。对皮肤头发的没有亲和

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综述

题目:综述化妆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AAS

名称简称用途安全性 N-酰胺基及其盐香波、皮肤清洁剂、口腔制 品、含药化妆品、香皂和添 加剂等…没有刺激性,非常安全 羧酸(酯)盐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 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 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烷基硫酸酯盐AS很广泛,O/W型乳化剂、润 湿剂和悬浮剂,常在香波和 皮肤清洁制品使用。一般与 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 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 皮肤的脱脂能力。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N-酰胺基及其盐 由α-氨基酸的氨基酰化后制得。氨基酸属于两性,但酰化后变成阴离子AAS。

用途: 香波:增泡和稳泡,头发亲合性强,改善梳理性,减少静电; 皮肤清洁剂:治疗面部粉刺,可与水杨酸和过氧化苯甲酰等匹配而不影响其活性; 口腔制品:口腔清洗剂,抑制己糖激酶的生长,防止牙齿腐烂; 含药化妆品:去屑香波、治疗粉刺膏霜等。 香皂和添加剂等… 安全性: 已在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应用几十年,非常温和,对皮肤不会产生过敏和刺激,安全性非常高。 羧酸(酯)盐

一般指单价羧酸(酯)盐型。 用途:很广泛,用于制备O/W型膏霜或乳液。主要用作皂基、各种乳液和膏霜基体。 安全性:呈碱性,稍微有刺激的感觉。 硫酸(酯)盐 用途:O/W型乳化剂、润湿剂和悬浮剂,是香波和皮肤清洁使用较广泛的AAS之一。一般与其它AAS复配来增加泡沫的稳定性和粘度,并降低对皮肤的脱脂能力。 安全性:高浓度时有刺激性。但在化妆品的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 用途:香波的主要表面活性剂,也用于皮肤清洁和沐浴制品,较少用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MSDS-增稠剂ASE6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增稠剂11# 第一部分产品与公司辨识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亚乐顺(TM)流变改性剂 企业名称罗门哈斯国际贸易 ( 上海 ) 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张衡路 1077 号 , 张江高科技园区 , 浦东新区 , 201203 电话号码: (86-21) 3862 8888 企业应急电话 中国021-6921-1032 亚太地区+800-2537-8747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该产品是化学混合物。 本产品不含有对健康或环境有害的成分。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根据法规的标准未被列为有害品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转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用水和肥皂洗涤,作为预防性措施。如果皮肤刺激持续,请就医。眼睛接触:用大量水淋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请就医。 食入:喝 1 或 2 杯水,如有必要,请教医生。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使用适用于火灾现场的灭火材料。 救火时的特殊危险性:温度超过 100℃/212F 时,此物质可能产生喷溅。产 品干燥后可燃烧。 消防人员的特殊保护设备: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器和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的预防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使人员远离和逆风于溢出 / 泄露的地区。环境预防措施:切勿让溢出物和清洁废物流入市政下水道和开放水体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保持容器紧闭。 切勿呼吸蒸汽、雾气或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避免冰冻-产品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使用前搅匀。 贮存温度:1 - 49 ℃ 其他理化性质:处理作业中,材料加热时,会产生单体蒸汽。请参阅第 8 节,了解所需通风类型。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暴露极限:如果有暴露极限,则列在下面。 眼睛防护:有边罩的安全眼镜 手防护:氯丁橡胶手套可提供防渗透保护。用其它耐化学材料制成的手套,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保护。 呼吸防护:在呼吸风险无法避免,或因整体防护技术水平的限制,或受到工作组织方法、措施、程序的限制时,使用符合欧州( 89/656/EEC、 89/686/EEC )或等效的被认证的呼吸保护设备。 保护措施:存放或使用这一材料的设施,应该装有洗眼装置。 工程控制:只能在有充分的排风条件下使用。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 20.1 概述 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这些羟基常以钙、镁或钾盐的形式存在,而不以自由羟基的形式存在。阿拉伯胶、黄原胶均属于此类增稠剂。 (4)由动物性原料制取的增稠剂这类增稠剂是从动物的皮、骨、筋、乳等提取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品种有明胶、酪蛋白等。 (5)以纤维素、淀粉等天然物质制成的糖类衍生物这类增稠剂按其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两类:以纤维素、淀粉等为原料,在酸、碱、盐等化学原料作用下经过水解、缩合、化学修饰等工艺制得。其代表的品种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变性淀粉、藻酸丙二醇酯等。 20.2 海藻胶 由于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胶凝性、保形性、薄膜成形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使之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产销量最大的增稠剂之一。本节重点介绍海藻酸及其盐、琼脂、卡拉胶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0.2.1海藻酸钠(Sodium Algimate ) 别名:褐藻酸钠、藻胶。化学结构:海藻酸和海藻酸盐是直链糖醛酸聚糖。由两种分子

化妆品中常用提取物功效

常用植物提取物功效 芦荟提取物: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还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伤痕的作用,不仅能防止小皱纹、眼袋、皮肤松弛,还能保持皮肤湿润、娇嫩,同时,还可以治疗皮肤炎症,对粉刺、雀斑、痤疮以及烫伤、刀伤、虫咬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对头发也同样有效,能使头发保持湿润光滑,预防脱发。 龙胆根提取物:富含多重草本精华可以减少痘痘产生,深层深入修护痘后肌肤,舒缓痘印还原肌肤亮丽之美。 迷迭香提取物:具有保护皮肤、活血、强化皮肤、促进皮肤机能等作用,特别适合干性至油性皮肤。 葡萄籽提取物:是迄今发现的植物来源最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试验表明,其抗氧化效果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30~50倍。 牛油果树果酯:可以作为皮肤调理剂和增稠剂。作为一种皮肤调理剂,它具有双重功效。首先,它可以帮助保持水分,在皮肤表面形成防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其次,它还可以减少皮肤的粗糙程度和干燥。许多人喜欢这种保湿成分是因为它含有非皂化的脂肪,这意味着,与其他脂肪油不同的是,如果有其他强碱存在的话,它不会形成皂基,从而保持它的保湿能力。 人参提取物:祛斑、减少皱纹、活化皮肤细胞、增强皮肤弹性。在洗发剂中能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脱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 乳香提取物:可改善皮肤光老化、皮肤皱纹、色素异常,抑制因炎症引起的皮肤损伤等。 没药提取物:减少牙龈炎症,可作漱口液、牙粉。 丹参提取物:延缓皮肤衰老、改善微循环、缓解痤疮、美白防晒。丹参配羊脂适量,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延迟皮肤衰老。丹参色红,可作为着色剂。 红花提取物:具有美白祛斑作用,并且可以染色用于口红、胭脂等化妆品。 益母草提取物:益母草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Fe、Mn、Zn和Rb含量较高,为皮肤健美不可缺少的物质,其能起到消除黑面、面斑和养颜美容功效也可用于面部痤疮治疗。 当归提取物:当归根部挥发油具有护发、美白、防晒等作用。当归提取物具有抗紫外光,改善面部肌肤的色素斑,延缓衰老作用。 红景天提取物:在化妆品中使用具有美白、保湿及抗皱的效果。 沙棘果油:可保护皮肤在光、热和辐射条件下不被氧化,防止变态、发皱及脂褐质的堆积,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上皮细胞的衰老,营养皮肤,减少角质化及皮肤粗糙。 紫草根提取物:抗氧化、改善皮肤粗糙,缓解粉刺、毛囊炎、皮肤湿痒等。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类是蒙脱土和水辉石。 其增稠机理是无机高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其中的金属离子从晶片往外扩散,随着水合作用的进行,它发生溶胀,到最后片晶完全分离,其结果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片晶和金属离子的透明胶体悬浮液。在这种情况下,片晶带有表面负电荷,它的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 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 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 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

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 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 (Pseudoplastics)的效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 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 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 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

化妆品乳化剂的选择方法 乳状化妆品是化妆品中最广的一种剂型,从稀薄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因此,乳状化妆品的乳化剂的选用对于化妆品的研究与生产以及保存和使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个不相混溶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例如,将菜籽油和水放在烧杯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止后菜籽油和水很快就会分离。但是,如果将烧杯里加一点洗洁精,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液体,而且这种乳状液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而制备稳定的乳状液(乳状化妆品)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乳化剂,使产品(化妆品)符合要求,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制备乳状液时,通常乳状液的一相是水,另一相是极性小的有机液体,习惯上统称为“油”。根据内相外相的性质,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简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 表示;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简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 表示。这里要指出的是,上述的油、水两相不一定是单一的组分,经常是每一相都可能包含有多种成分。除了上述两种基本乳状液外,还有两种复合乳状液,其分散相本身就是乳状液,如将一个O/W 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油相中,形成一种复合(O/W)/O 型的乳状液;或者将一个W/O 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形成一种复合的(W/O)/W 的乳状液。 在油相、水相的性质确定后,制备较稳定(比如放置三年)的乳状液最重要的条件是乳化剂的选择。在诸多类型的乳化剂中,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最为广泛。

一、乳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 因油、水相成分的诸多变化性(如赋予不同功效诉求),以及要求形成乳状液的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如是透明啫喱型(油水两相折光率相同时)还是白色乳霜型,是油包水型还是水包油型等],实际上不可能找到一种通用的“万能”乳化剂。因此,只能在指定油相、水相组成与性质及所要求的乳状液类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选择相对最优良的乳化剂。具体选择原则如下: (1)界面张力越大,两种液体越 不相溶,所以乳化剂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 (2)乳化剂分子或与其他添加物 在界面上能形成紧密排列的凝聚膜,在这种膜中分子有强烈的定向吸附性。(3)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与其和油 相或水相的亲合能力有关。亲油性越强的乳化剂越易得到W/O 型乳状液,亲水性越强的乳化剂越易得到O/W 型乳状液。亲油性强的乳化剂和亲水性强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时可以达到更佳的乳化效果。与此相应,油相极性越大,要求乳化剂的亲水性越大;油相极性越小,要求乳化剂的疏水性越强。 (4)适当的外相粘度以减小液滴 的聚集速度。V=2r2(ρ1 -ρ2)g/9η这里v 为液滴的沉降速度,r 为分散相液滴的半径,ρ1 、ρ2 为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连续相)的密度,η 为分散介质(连续相)的粘度。由此公式可以得出,乳状液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连续相)的粘度越大,则分散相液滴运动的速度愈慢,这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因此往往在连续相中加入增稠剂(一般常以能溶于分散介质的高分子物质),以此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报告编号:7.01E 概况 水性涂料都采用增稠剂,为系统提供理想的流变性能。除了传统的增稠剂,如高分子量纤维素醚、多糖和无机增稠剂以外,人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聚氨酯增稠剂。PUR增稠剂具有极强的牛顿流动特性,其流平性能、一次刷涂厚度和耐擦洗性都是最佳的。PUR增稠剂的增稠作用机理为分子里内含的疏水和亲水成分。 1.介绍 水稀释涂料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了。50年以前,乳胶漆在涂料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将乳胶漆用于各种广泛的应用,如替代含有机溶剂的醇酸树脂涂料,这个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水性涂料更环保。作为高光泽、易于施工、具有良好流平性能的醇酸树脂涂料的替代品,这种水性涂料会出现大量问题,如润湿性能、泡沫的形成、干燥性能、流平差、刷涂性、成膜性能,等等。最后3个性能受流变性的影响尤其明显。通常,通过纤维素增稠剂的辅助作用,来调节常规乳胶漆的流变性。这种涂料的流变性能与传统醇酸树脂涂料不同。 该乳胶漆的粘度曲线(流变性)表现出粘度与剪切速率的一种非线性相关关系。剪切速率的增加将引起粘度(结构粘度)的减少。至于醇酸树脂涂料,当粘度出现少量减少时,涂料的结构粘度即降低。这种流变性的不同说明了乳胶漆和醇酸树脂涂料在流动性能和涂层厚度上的不同。而聚氨酯或PUR增稠剂是流变助剂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成果。 这种缔合型增稠剂用于水性涂料配方,这些涂料的流变性能与醇酸树脂涂料一致。该文将详细说明这种PUR增稠剂系列的性能和用途,并与传统增稠剂相比较。 2.流变学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流动性能的一门科学。 2.1流动行为和流动 液体流动分为层流和湍流。如果人们将平行、无限薄的几个液体层(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液体的组成)相对移动到另一层,没有出现液体层混合,这种液体流动为层流。如果液体层出现混合,这种流动即为扩散流动。当引入的大量能量(用于引起液体流动)消失并且不用于实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 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 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 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 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 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 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 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 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 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 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 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 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Pseudoplastics)的效 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 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具体产品特性:

化妆品用增稠剂精编版

化妆品用增稠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化妆品用增稠剂 刘义,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0 高俊,汽巴精化(中国)有阳公司广州公司,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综述了使用于化妆品的增稠剂: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高分子类和脂肪醇脂肪酸类等共200多种。增稠剂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详细介绍了增稠剂的配伍性能、使用范围、影响因素和增稠机理分类。在产品配方开发过程中根据配方的pH值、稳定性、刺激性、泡沫、配方成本、是否透明、流变形态、外观颜色、电解质稳定性和法规等方面的要求综合进行考虑,才能有效地选用恰当的增稠剂。只有不断在实际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选用增稠剂。 关键词:化妆品;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03(2003)01-0044-05 配方师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通常要考虑配方最终产品的流变形态,适当的流变形态能给产品带来美感,便于使用和生产,对配方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产品的流变形态甚至对产品的使用起很大作用,比如牙膏,要求产品的触变性好,因为在挤出时要求保持较好的形态,在刷牙时要求牙膏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迅速变稀分散开来。流体的流变形态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牛顿流体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流体;非牛顿流体又有假塑性流体、塑性流体和胀流体。假塑性流体和塑性流体都属于剪切变稀的流体,但塑性流体具有屈服值。胀流体属于剪切变稠的流体。要调节产品的流变形态,配方师是在配方中加入增稠剂达到目的。增稠剂简单地说就是提高配方产品黏度或稠度的一类物质,增稠剂加入量不大,但是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配方师在选择增稠剂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配方主体是选择增稠剂的首要考虑因素,什么样的体系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增稠剂;其次是产品形态,产品形态要求不同类型的增稠剂,有些要求牛顿流体,有些要求塑性流体,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增稠剂;在最终产品中增稠剂的比例、配方的成本也是增稠剂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配方的成本让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难于承受,那么这配方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平衡增稠剂的效果及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另外配方的理化指标也是选择增稠剂必须考虑的,比如配方的稳定性、泡沫等,这些都是配方所关注的一些重要指标,有些增稠剂虽然增稠效果理想,但稳定性差或是消泡太厉害也是没有价值的。一般情况下几种增稠剂的协调增稠比用单一增稠剂对产品的最终流变形态有更好的效果。 1 增稠剂分述 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前使用的增稠剂。 低分子增稠剂 1.1.1 无机盐类 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但当电解质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