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搭建数字城管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郑州市在学习借鉴全国第一批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经验基础上,综合运用GIS、遥感、计算机、宽带网络、多媒体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系统投入试运行以来,逐步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郑州数字城管建设基本情况

为适应郑州市都市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2006年2月,郑州市被国家建设部列入全国第二批17个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底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于2009年正式运行使用。该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市区两级系统平台、终端建设、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建设、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地理编码、无线数据采集、综合评价等系统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涵盖县(市)数字城管分系统建设、地下管网、防灾减灾应急系统等

拓展系统建设。

(一)建立了“一个平台、两个轴心、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该系统覆盖市、区、街道和各个专业管理部门的多级多类城市管理应用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划分单元网格、开展城管综合信息普查、开发应用系统、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以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为原则,建立了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设置了隶属于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隶属于城市管理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两个运转轴心,有效地保证了工作中的监管分离。

(二)实施了事件部件管理法。郑州市数字城管系统中的部件种类,在建设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进行了拓展,包括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其他设施,共6大类、98小类、200多万个。管理对象中的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5大类,54小类。

(三)建成了一流的数据平台。完成了650平方公里全彩色航片拍摄、600平方公里黑白航片拍摄、350平方公里数字化城市管理底图数据库、正射影像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部件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以及1:500基础空间数据库等,为郑

州市基础框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核心数据。

(四)建立了强大的系统平台。建立了连接市政府、各区(管委会)指挥中心、各相关专业部门的高速宽带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构建了中心机房、服务器、交换机、终端设备,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平台,满足了各项应用的需要,并在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安全和应急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拓展。

(五)建设了一流的监督、指挥中心大厅。严格按照建设部标准,建成了监督中心大厅、指挥中心大厅、应急会议室、培训大厅等,主体部分总面积超过2800平方米,功能齐全,美观实用,被建设部专家称为全国一流的数字化管理中心。

(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二级平台。完成了市内五区及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火车站管委会等九个区级平台,区级平台共接入区级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终端93个,同时,市级平台与15个市直职能部门和6家专业部门的网络终端全部连通。

二、数字城管建设的主要做法

郑州市在规划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时,注重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既严格按照规范实施,又与郑州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富有郑州特色、科学可行的新路子。

(一)科学论证,试点先行,不走弯路。按照建设目标要求,

郑州市在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时,坚持科学规划、一流设计、循序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启动前,首先进行了试点区建设和模拟运行,论证项目建设运行的可行性,在取得成功后在全区域推广应用,为建设覆盖全市域的数字城管系统奠定了基础。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完善,把握每一个细节,力图达到精益求精,避免因前期工作不充分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二)依托政府网络资源,立足大城管,建设大平台。为建立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大网络,我们充分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内网,建立了市、市直部门、区、街道办事处多级网络。以市级监督中心、市级指挥中心两个中心为轴心,同时设立区级指挥分中心。市级集中行使监督职能,市、区实现分级指挥,明确市有关部门、区(管委会)政府、街道办事处三个层面的责任,从而在管理上实现全区域、全方位、分层、分级管理,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大平台,形成了城市管理大城管格局。

(三)全市域覆盖,分阶段实施,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区域。郑州数字城管是多层次、多部门、市辖区管理结构的综合城市管理系统,在建设中,郑州规划了一个平台、两个轴心、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管理体系,管理范围实现了全市域覆盖。一期工程市内各区(管委会)同步建设,全面启动。下一步的二期工程将完

成市辖五市一县及上街区的分系统建设以及郑州市建成区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建设,最终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市域覆盖。

(四)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建立交互式数字可视系统。为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网络系统的功能,我们建立了“交互式数字视频会议系统”(IDB),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构建了多媒体双向办公系统。该系统将各种资源等有机整合、统一管理、集中使用,软硬件资源共享。目前,市委、市政府、市直各相关委局办,已配备了IDB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与市数字化系统进行了初步对接。另外,这套系统还是一个小型的指挥平台,为一些接入单位节约了资金和办公空间,各单位间的互联互通也更加方便和快捷。

(五)以数字城管试点建设促进投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投资共建方式。部分工程建设内容由网通、移动等单位定向投资、建成租赁使用,减少了政府一次性投入量。比如在城管通的租用上,在系统基站的投资建设上都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立了市场化的信息采集模式。自2009年郑州市数字化城管运行开始,围绕数字化城管最基础的信息采集工作,积极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由中标公司负责全市的信息采集工作。另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监

督中心、指挥中心的设立,在管理权限、管理职能、人员配置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监督和执行适度分离、监督有力、指挥顺畅的运行机制。同时,指挥中心实现了责任单位派员进驻,问题处理、指挥、派遣实现了一站式、快捷化,提高了管理效能。

三、不断提升系统运行能力,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一)逐步建立完善了规章制度,保障数字城管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数字城管是城市管理新体制、新模式的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作用,保证运行规范、数据客观、考核公平、公正,在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中,监督中心从内、外两个方面积极研究探索,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在内部管理层面,相继制定出台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月度考评实施办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管理办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网站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考核办法》、《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简明手册》等26项规章制度。在外部保障层面,借助2010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大会”召开的东风,以市政府名义颁布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对数字城管的建设管理运行等工作进行了明确;以市城市管理考

核办公室名义出台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和《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这些标准、办法、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数字城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依据,为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提供了支撑。

(二)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一是案件的立案率、派遣率、处置率稳步提升。两年多来,随着管理体制的不断理顺、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在促进城市管理上水平中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采集监督员在责任网格内全时段的巡查,使发现问题的数量和时效显著提高,另外,通过系统平台,快捷交办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使案件按时限及时处理,达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理的效果。仅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245253件;符合标准立案235614件,立案率96.07%,派遣235614件,派遣率达到100%,区级平台案件的处置率达到95%以上,市级终端单位案件的处置率也达到85%以上。12319热线电话受理50012件,立案18774件,结案18698件,结案率99.60%,反馈率100%。其中,12319热线成功协调处理媒体转报的疑难案件256 件;成功协调市级专业部门以及各区指挥中心难点案件处理结案8745件。二是建立了日统计、周汇总排名、月评优评查的考核机制。

每周将各终端单位的考核结果报市政府,并在《郑州晚报》公布。同时,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办公室将数字城管的考核结果作为主要依据之一,实施对相关单位的奖惩。三是组织编印《郑州数字城管》周报、月报、年报等,根据数字城管采集的数据及案件处置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及时上报市政府,为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谋。四是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员和系统的作用,配合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城市管理的专项普查。今年以来,为配合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数字化城管中心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市占道麻将摊点、城市道路路名牌、道路人行道设施破损、沿街门匾霓虹灯、道路两侧垃圾积存、道路掘动施工、占道书报亭、沿街小广告等多项专项调查,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为营造郑州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人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后,通过统一建立的数字城管监督中心平台和“12319”建设事业服务热线,通过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各区指挥中心、办事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互动、联动,通过定期处理问题的数字化考评,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以往无人关注的一些城市问题有了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往一些经常扯皮的城市问题有部门牵头参与解决了,城市管理的一些疑难杂症有人负责整治了。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及区城市管理工作的优劣有了科学的评判标准、评价办法。另外,郑州数字城管的运行,一定程度上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给了老百姓,真正把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使群众身边的小事变成了政府案头的大事,解决了许多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政府的服务。数字城管为市民创造和谐、优美、清洁的城市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面运行,市各区、各职能部门传统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冲击和提升,培育了各区、各职能部门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和快速反应机制。

目前,各区(管委会)指挥中心与市监督指挥中心间的协作力度在不断加大加强,各区对市级平台派遣的各类城市问题处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各职能部门与市监督指挥中心的配合也在持续加强,问题处置率稳定在85%以上。极大的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了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向重管理、重服务的转变。

其次,通过数字城管的逐步规范深入,其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也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各部门间的协同关系进一步强化。同时,城市管理公共资源的部分共享,也有效节约了公共管理成本。考评工作的量化精细化,使专业部门的责任心和作风都有明显的改进,促进了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的建设,为推进城市管理考评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几点体会

(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数字城管建设进展顺利的重要前提。郑州市委、市政府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我市成立了“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在项目建设期间和系统投入运行后,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亲临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在体制理顺、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扶持。有力的推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式的实施是对传统城市管理方式的一次突破和创新。郑州市实施数字城管以前,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是多部门管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而城市管理的问题有时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处置,容易产生扯皮推诿现象,造成问题迟

迟不能解决,市民不满意,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数字城管系统实施以来,由数字化城市管理部门牵头,将全市城市管理行业的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纳入到整个系统中,接入终端接受案件派遣,整合城市管理资源,统一协调处理疑难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处置效率,减少了扯皮推诿现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问题处置过程和处置效率进行统计考核排名,定期在媒体公布并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对市民来说,投诉问题的渠道集中了、畅通了,反映问题的结果有了反馈,市民的满意度提高了;对政府来说,增添了新的了监督手段,提高了问题处置效率,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各责任单位来说,由于有了总体的牵头部门和明确的处置客体,处置过程更加正规、顺畅了,极大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体制机制建设是保证数字城管顺利运行的基础。由于数字城管涉及部门广,纳入单位多,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触及到一些部门利益,实行起来有时会遇到阻力和困难。特别是涉及到考评排名等,工作中容易受到干扰,客观上要求实行高位监督,以保证案件的正常派遣和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郑州市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从体制上保证了高位监督,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城管的独立公正性和权威性,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的作用。

目前,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取得的效果仅仅是初步的。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创新管理手段,磨合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