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崭新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尊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早在二十年代,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就创作了十三部儿童歌舞剧。其中《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月明之夜》以及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比较著名,剧目语言生动、明快,词曲通俗易懂、采用民歌音调,深受少年儿童喜欢,多少年来影响、教育了几代人。这一综合艺术形式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开创,我们的国家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具有丰富的人类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能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一代新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新的音乐教材,新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无疑是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全过程。”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音乐教学在学习和贯彻《音乐课程标准》中,实验

把“儿童音乐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成效明显。去年6月根据海淀区艺术教研室的部署,在全区成功举办了“首届儿童音乐剧比赛”。这次比赛共创作、演出剧目近40个,有22个剧目参加了决赛。其中太平路小学的《小跳跳找朋友》、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白雪公主》、立新小学的《小蜻蜓》、地质小学的《金斧头和银斧头》、红英小学的《小马过河》、金典小学的《孔雀与乌鸦》、翠微小学的《三只小猫》获得了一等奖。儿童音乐剧是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上好形式。是综合艺术体验的较好方法。将儿童音乐剧“小型化”,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将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我们把这一尝试叫做“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

一年多的艺术教育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革课堂音乐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

“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目的

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参与、兴趣寡然。

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涉及音乐(声乐、器乐、音效)、舞蹈(中、外、民族、现代)、美术(图画、布景、道具、服装、化妆、制作)、戏剧(表演、道白、情节、矛盾、冲突)、文学(剧本、语言、朗诵)、曲艺、笑话、……等学科领域。

以音乐为主线的这一综合艺术实践课,它的实验目的就是要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有效地完善、突出了“教学评价”的作用。实际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课的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班级“儿童音乐剧”调演活动。

从录象、VCD、电视、演出中观摩、学习中外传统儿童歌舞剧、音乐剧、儿童剧;

从童话、故事、典故、笑话、传说、课本、寓言中搜集素材,创作剧本;从中外音乐宝库和音乐课本中收集音乐资料,从中外民间儿童歌舞中吸取舞蹈语汇,试演“儿童音乐剧”;

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组织“儿童音乐剧”的观摩、汇演、比赛。(含课外兴趣小组排练活动)

这一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校领导、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和广大师生、家长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资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社会效应。

第二阶段:将“儿童音乐剧”小形化,(演出时间以3至8分钟为宜)变成具有“人文主题”的综合艺术实践课。

与教材有机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要以教材课题为中心,以音乐为主线,围绕音乐形象、艺术形象师生共同进行综合艺术体验。做法是:

选择具有故事性、童话性,有哲理、具有“人文主题”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儿童音乐剧”的剧本素材。如:《彼得与狼》、《龟兔赛跑》、《三个和尚》、《小青蛙找家》、《小红帽》、《乌鸦与狐狸》、《小马过河》等,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编演儿童音乐剧。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亲自创作、编导、演出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注意课堂“生成过程”、“创作过程”,要突出“教学评价”。

课堂“儿童音乐剧”的生成过程依次是“创设故事、编辑剧本、搜集素材、分组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综合评价。”

操作要求是: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如:第一场《一天清晨》、第二场《池塘边上》、第三场

《与狼争斗》、第四场《欢庆胜利》。

任务分组: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

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严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提倡教师同台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当场打扮、化妆,注意安全学习,勿伤学生皮肤。

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要有效配合,演出、道白要面向观众。学生情感要真实、投入,不要笑场、不要太随意;提醒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不要语言粗俗、漫骂,浅薄、低级,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音乐课堂的新变化

“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导向,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新尝试。学校领导们感到“音乐课变样了,不象老传统,活跃多了!”老师们感到学生“听话了!”、“好教了!”、“同学们兴趣可大了!”教研员们感到“这才是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新音乐课!”现在听到学生的声音是“老师,我们喜欢您这样给我们上课,下节课您还这么上!”,经常围着老师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您下次叫我演小乌龟!”,“老师,叫我演大灰狼!”,“老师,我演的比他好!”……。

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首先是看学生们的感觉,兴趣大增!教学手段、评价都发生了变化;音乐学习课堂充满生机、一派活力!学生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展现;知识、技能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形体、语言、通过小组式、开放式、探究式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能力充分施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鲜明的“人文主题”、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示。知识技能、道德素养、创造能力、信心勇气、团结合作、诸方发展、相得益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会,反映热烈、意义深远!

让“儿童音乐剧形式综合艺术实践课”,为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锦上添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