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西江黄金水道_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_西江黄金水道_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_西江黄金水道_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_西江黄金水道_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第20卷第4期2010年8月

No.4Vol.20

Aug.2010梧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姚磊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开发利用,西江流域成为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带。滨水休闲是西江经济带开发利用的新亮点。简介了西江水体功能的利用,在明确西江发展滨水休闲面临多重机遇的前提下,讨论了发展西江滨水休闲产业的构想。

[关键词]休闲产业;水上休闲;西江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35(2010)04-0001-06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Industry

Alongside the Golden Waterway of the Xijiang River

Yao Lei

(Wuzhou University,Wuzhou543002,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olden Waterway of the Xijiang River,the Xijiang River valley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economic belt in the South China.Leisure industry alongside the waterway is a high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Xi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tilize the Xijiang River's water function and analyzes how to develop the leisure industry alongside the Xijiang River on the basis of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n industry in the Xijiang River valley.

Key words:leisure industry;pastimes on water;the Xijiang River

一、西江黄金水道滨江水体功能及其利用

千里西江,发端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东去直通粤港澳,至广东省思贤滘,沿途流经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西江干流河道总长2074.8公里(佛山市三水区思贤滘以上),流域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占珠江全流域的78%,径流总量则占珠江全流域72%。西江流域内有34个地级市、4个省会城市、200个县区、1000多个城镇、34个少数民族。全流域有1万亿元以上的GDP,也是中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第一大江。

(一)经济功能

西江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支流众多而且分布面积广,通江达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南、华南的“黄金水道”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是中国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自梧州向上,汽船溯桂江可达桂林,溯红水河可达来宾和云贵,溯柳江可达柳州和贵州,溯郁江可达贵港、南宁,再往上可达右江的百色和云贵、左江的龙州,甚至越南。随着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现代综合交通的发展,加上通道能力不足、管理分散等原因,西江的航运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不过,近年来西江航运快速发展起来了。2008年10月,

收稿日期:2010-06-20

1

··

姚磊:“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计划投入215亿元以上改善内河基础设施,使其总吞吐能力达到10627万吨以上,将其打造成广西内河连通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和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个重要出海口。梧州位于“两广”交界、三江交汇处,素来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上门户,曾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西江梧州河段是广西内河运输最繁忙河段,拥有西江黄金水道141公里。2009年,梧州市政府抓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政策机遇,依托其地处西江“黄金水道”核心的区位优势,致力于争创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扭转曾因水运萧条导致的没落局面,最终达到“以港兴城”的战略目的。

日益发达的航运显然是西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成为我国南部最有活力的产业经济带。为了挖掘西江丰富的水力资源,沿江分别建起了长洲岛、天生桥、岩滩、龙滩等水电站,为珠江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资源。西江广阔、清澈的水源为养殖水产品提供了便利,沿江有多个水产品养殖基地,如广东中山西江水产品养殖基地,年产各类水产品百余吨,各类鱼苗、鳖苗、虾苗2000多万尾,销售收入可达600多万元。这些水产品生产的发展又间接地带动了相关加工业的发展。

(二)保护生态环境

一是调蓄、防洪、排泄和防污方面,西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大,西江巨大的蓄水能力决定了其具有拦蓄洪水和防洪的功能。雨季时,西江是自然汇水区域,减少河水补给量,削弱河流洪水峰值,减轻洪水灾害威胁。西江梧州段是三江交汇处,每年雨季时汇集的洪水峰值高,曾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大洪涝灾害。2003年梧州建成防洪大堤,提高了西江的蓄水、防洪功能。西江作为集水区,可接受来自周围地区的过量营养物,并发挥其净化水体、缓解水流的自然特性,使营养物与沉积物同时沉降于江底或附于植物体上。营养物被水生植物吸收,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污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水体得以自净。可见,西江是沿岸城乡污水处理站。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江河湿地是野生动植物、鸟类中转停歇或栖息繁殖的理想场所,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目前,在我国已建立的700多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中,湿地保护区有300多处。三是水体可以控制水源、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进而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所以西江流域地区,极温天气很少,全年气候温润。

(三)休闲功能

水是风景区灵气和活力的源泉,因而有了滇池、洱海、西湖等著名风景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又使湿地资源的旅游价值得到了重视,湿地景观融观光、休闲、生态教育于一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滨水区的再开发,水上休闲游憩的发展日益突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均将河流的休闲功能纳入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滨水地带进行合理开发建设,一方面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全面建设节约、和谐型小康社会的步伐。”[1]目前,西江休闲开发做得较好的是桂林漓江段,其他地段多停留于游泳、垂钓、游艇等浅层休闲活动。一方面,西江滨水休闲价值还没有引起相关社会阶层的重视;另一方面,当前关于“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开发的理论研究较少,西江滨水休闲产业开发缺少政策支持和理论指导。然而,发挥西江滨水休闲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如观光、休憩、消闲、度假、疗养、水浴、垂钓、水上悠波球、水底探险、沙滩排球等,这些水上休闲活动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能够满足不

2··

梧州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20卷第4期

同群体人的休闲需求。毋容置疑,发展滨水休闲产业是西江黄金水道综合利用的一个新亮点。

二、发展西江滨水休闲面临的机遇

(一)全民休闲大环境的驱动

近十几年来,随着闲暇时间的充足供给,尤其是“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推进,我国正向“有闲”社会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是消费结构巨变期,即从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旅游、娱乐、教育、信息等休闲消费领域。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为居民休闲消费提供了经济条件,休闲消费群体也因之形成。中年高收人群体、年轻白领、青年学生、老年群体等,具有较强的休闲消费能力,也具有较强的休闲消费欲望,他们是休闲消费的主力军。随着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和休闲生活的大众化,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部分,工作之外即是休闲,社会步入了全民休闲时代。具体到梧州来说,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久远的历史,培育了当地人自得其乐、小富即安的心理,人们生活节奏慢,乐于享受闲暇。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居民都对休闲生活予以认可并接受,60%以上的人都愿意选择西江及其江岸作为自己的休闲场所,江中游泳、江堤漫步、江上垂钓等成了他们休闲生活的主题。这些为发展西江滨水休闲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环境。

(二)休闲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时代机遇

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而休闲产业正处于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而具有广阔的增长和增值空间。近年来,除旅游外,出现了如沐浴、体育、康体美容、探险、修学等大量新型休闲方式,休闲消费逐步被市场认可,休闲从一种生活状态变为现代服务性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综合性的能打破行业壁垒、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休闲企业,因而市场竞争结构有利于休闲产业的发展。另外,休闲服务供给滞后于市场变化,这种供给不足意味着休闲市场增值空间很大,一旦突破供给瓶颈,巨大的市场容量得以释放,则带来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广阔的盈利空间。这种产业起步发展阶段的社会大环境,赋予了梧州发展休闲产业良好的历史机遇。梧州水上休闲还处于起步阶段,增速、盈利的空间更广阔。在西江“黄金水道”上发展休闲产业,因其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强,有利于水上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利共赢,实现西江的综合开发。

(三)休闲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广阔

当前,人们看演出、运动健身、旅游等成为平常事,休闲已从偶然性消费发展为经常性的日常消费。与此同时,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休闲方式与现代休闲消费叠加涌现,显示出休闲消费强劲的需求态势。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休闲度假开始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流行,即“穷人旅游、富人度假”。“为了摆脱现代‘城市病’的困扰,都市人已经学会了用休闲来修复疲惫的身心。”[2]滨江休闲度假可以调节情绪、缓释压力、亲和自然,因此迅速成为都市休闲时尚。然而,有效休闲供给不能满足休闲消费需求。即使人们有休闲消费欲望,也因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作罢。这是我国发展到今天遗留下来的尚未系统开发的一个需求旺盛的消费市场。如梧州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是其内生的休闲消费市场;受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经济辐射,来梧州考察、投资、休闲度假等客商会逐渐增多,又紧邻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随着梧州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的完善,这些地区是亟待开发的潜力无限的后备休闲消费市场。

(四)水上休闲度假发展快速,前景无限

滨海、江河、湖泊等湿地,一般具有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益健康、交通便利等特点,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随着我国

3

··

经济的高速发展,水上休闲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水上休闲活动日益多元化,如水上摩托艇、帆板冲浪、浮潜、帆伞运动、海底漫步、香蕉船、潜水艇游览、水上悠波球、垂钓、水上游轮等。“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提出“积极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引导新业态;大力发展度假休闲产品”,在更多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中国休闲产业将由形成期快速地步入成长期,直至成熟期,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滨海等水上休闲将成为市场追捧的新宠。随着世界文明的推进,滨海等水上休闲度假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国也融入了这一世界热潮,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前景看好。目前,我国水上休闲以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点,基本形成S形态势,由北向南形成4大旅游带、10大旅游区,如大连、青岛、北戴河、北海银滩等。2009年海南因其“椰风海韵”的资源优势而作为国际旅游岛予以开发,将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最具开发潜力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此外,其他江海滨水城市也积极拟建水上运动游乐和休闲度假区。目前,西江水域水上休闲产业以桂林漓江休闲旅游为龙头发展起来,有些河段如梧州段还是水上休闲未开发的“处女地”。随着综合开发“西江黄金水道”政策的提出,发展西江水上休闲产业将会前景无限。近年来,西江梧州段建设的江滨游泳馆、江滨餐饮、江上游艇等休闲项目深受欢迎,但因其不具规模且不上档次,满足不了人们多层次的休闲需求。利用横跨西江的区位、江心岛、“鸳鸯江”、长洲水利枢纽等的比较优势,全面开发江上观光、江滨漫步、江上垂钓、养殖、水上游轮、摩托艇、帆板冲浪、浮潜、江上茶楼餐饮、渔家晚唱、江滨攀岩、沙滩健身等水上休闲项目,无论是专业休闲馆、休闲游憩区,还是高档休闲中心,都因其是西江综合开发的新宠,将会受到惊人的成效。可见,开发西江梧州段水上休闲,“胜似闲庭信步”。

(五)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因势利导

日益旺盛和多元化的休闲需求,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大到大型娱乐场所的建设,小到街头茶馆的开张,日趋高涨的休闲消费需求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军休闲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予以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2009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国民休闲计划”,既引导了休闲旅游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方向,又是对发展休闲产业的提振。广西自治区旅游局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性休闲中心,打造华南地区休闲度假目的地,逐渐形成“北有桂林、南有北部湾、中有西江”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江滨城市梧州市政府根据自治区旅游局的构思,积极与广东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建立起以梧州为中心的西江旅游、休闲示范区,形成旅游合作联盟,推动区域旅游快速发展。

三、发展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的设想

(一)推广滨水休闲理念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休闲方式广泛,如娱乐、观景、运动、竞技、旅游、修学等。当中国人在盘算“走马观花”的旅游价值时,西方人已在极其简约地体验着生活本身的意义。[3]由于中国休闲理念的贫乏,休闲活动多受商人功利主义的牵制或误导,以致无法体现休闲“以人为本”的本真理念。具体到梧州来说,尽管当地居民具有较高的休闲意识和亲水性,但水上休闲理念淡化,其水上休闲方式仅为游泳、堤岸散步、漫游等。当地的专业休闲企业缺乏,水上休闲经营严重缺位,高档水上休闲游乐区还是空白。因此,运用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亲水意识,正确引导水上休闲消费力和经营行为。

(二)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西江“黄金水道”处于综合开发的先期状态,多方插手西江经济带的建设,进行产业规划尤为重要。梧州市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姚磊:“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4

··

梧州学院学报2010年8月第20卷第4期

中提出,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码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导西江黄金水道科学合理开发,促进产业沿江集聚,重点布局内河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推进全市50%的人口、70%的产业向西江沿线集聚,实现城镇与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西江经济带形成。针对水上休闲因起步阶段的不成熟和多方争办的局面,各种水上休闲开发项目和休闲游憩区的建设更要重视先期的科学论证,制定科学的西江滨水休闲开发规划,避免急功近利,以期永续发展。执行规划时,采用科学的环境预测方法,对环保的点、面、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景区超载情况的有效调控等问题进行宏观管理,尽可能减少因随意性和盲目性带来的破坏。[4]目前,西江水上休闲设施严重缺乏,通达性也较差,因此要加强休闲设施建设,如建设水上通道,江边休闲游乐馆、水上游轮、游泳馆等。随着西江经济带的蓬勃发展,梧州将成为两广周边城市3小时半径圈的旅游中心,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通达性,以拓展粤港澳、北部湾、东盟自贸区的客源市场。

(三)发挥地方优势,开发特色滨水休闲产品

西江及其支流不少河段流经地质风貌优美独特的地方,山水相依,美仑美奂。西江支流桂江,几乎全部流经石灰岩地区,具有“山峰秀,岩洞奇,石头美,江水清”的特色,尤其是桂江的上游漓江段,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美誉。当桂江在梧州流入西江的时候,一清一浊,经久不混,故有“鸳鸯江”之美称,苏东坡曾以诗赞道“吾爱清流频击楫,鸳江秀水世无双”。西江沿途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洁净,如梧州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正是人们休闲度假处所的最佳选择。又因为人类自古以来泽水而居,江河多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西江流域哺育了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历史文化久远。因此,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和滨江城市旅游资源,塑造集绿色走廊、人文景观和水文化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休闲中心,是西江经济带建设的一个新亮点。体闲产品的策划和营销要体现轻松概念,让游客充分体验参与的趣味性和环境的亲和力,体现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关怀。同时提倡休闲产品的创意设计,打造特色休闲品牌。在游船、江心岛或休闲游憩区开发体现地方独特民俗文化内容的节庆、婚恋、服饰、饮食、居住、礼仪、娱乐、宗教等民俗文化旅游。在江面上开展观光、戏水、泛舟、水上摩托、冲浪、采摘、赛龙舟、游艇、划艇、皮划艇、悠波球、游泳、垂钓等休闲活动。目前,西江梧州段正在打造长洲水利枢纽库区高档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了西江百里画廊观光、休闲农家乐。我们可以藉此为龙头,遵循文化创意理念,拓展水上休闲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即以座拥2100年古城的历史文化、代表岭南建筑的骑楼文化、融合佛教和道教的多元宗教文化、富载特色饮食、节庆、曲艺的民俗文化等为资源,建设一个展示梧州地域文化的江滨主题休闲中心,开发亲水系列品牌的休闲项目。

(四)完善水上休闲产业体系,延长休闲产业链

开发和经营水上休闲产品时,要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充分考虑休闲产品的功能分类,体验、观光、度假、商务兼顾,使普及型大众产品与升华型精致产品并存,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休闲消费者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5]集合西江水域的要素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休闲、休闲旅游,以拓展休闲领域,增强休闲产品竞争力,这样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除旅游和餐饮消费外,文化、商务、娱乐等休闲享受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休闲服务企业适时建设配套设施,

5

··

完善休闲服务体系。因此,在休闲服务产品设计、休闲服务设施建设、休闲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水上休闲产业体系。以此为指导,梧州发展西江水上休闲产业要着眼于以下方面:一是在休闲产品设计上,既要建设高档水上休闲服务区,开发高档水上休闲产品,满足高消费群体的休闲需求,又要开发普及型的水上休闲产品,以满足大众化的休闲消费。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一批具有梧州地方特色和水文化价值的水上休闲纪念品和商品。三是高起点地培养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休闲从业人员。四要加强与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衔接,形成休闲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还要与西江经济带中其他产业关联发展,形成不同产业间的良性互动,以延长滨水休闲产业链。

(五)健全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

发展水上休闲,需要良好的水质和优美的环境;而水上休闲开发不当又会对江水造成污染,有必要对水环境加强保护,以实现水上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而滨水休闲环境保护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来说,涉及面更广,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通过强调守法来保护滨水休闲旅游环境,设立西江旅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系,有效执法,以减少或避免西江滨水休闲产业开发伴生的环境问题。对西江上的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限期拆迁或转产,对江滨城乡居民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严格把关。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厉惩处乱挖滥建项目,将滨水休闲活动对西江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又因为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脆弱性,开发与经营要考虑应对各类危机的必要性,如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市场风险等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抗击能力和处理能力。[6]

参考文献:

[1]刘沛林,刘春腊,徐美.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建设研究—以

衡阳市湘江生态风光带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6-71。

[2]梁保尔.我国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科学,

2006(3):43-46.

[3]异域风情丛书—美国〔M〕.李凤平,译.2版.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04.

[4]胡茉,骆乐.我国滨海休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

市问题,2008(2):16-19.

[5]宋立.城市水休闲产业与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J].商

业时代,2008(18).

[6]任学慧.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敞应急救援系统设计

[J].地理科学进展,2005(4):123-128.

[作者简介]姚磊(1976-),女,安徽桐城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俗学、民俗旅游、休闲产业。

(责任编辑:覃华巧)

姚磊:“西江黄金水道”滨水休闲产业发展研究6

··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设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 数字创新基地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四章项目主要建设工程 第五章项目招商范围 第六章项目功能 第七章项目经营管理 第八章项目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章项目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GDP的12%;英国GDP的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已超过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为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陆、台湾两地联手合作,发挥台湾文化创意、研发创新、高科技、国际金融、资本运作、运营管理和人才技术等产业精英的优势以及中原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联合在郑州市建设“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 一、战略发展定位 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定位是通过运 用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成果,创造财富和就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为基本运作思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建立起以市场为龙

头,依托广告、高新技术研发设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书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培训、体育以及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影视艺术、模特艺术、网络技术、动漫游戏、有机生态农业、媒体媒介传播技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两岸文化创意研发企业的区域集聚区,文化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最具创新氛围、最具投资吸引力、最具企业发展空间、最具人文活力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新兴文化旅游中心和人们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 二、基地发展目标 总目标是:力争在2015年前引入、孵化2000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5000家,年交易额超200亿元;全

20192020年度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2019-2020年度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名单 注:排名不分先后,前20家为市级示范园区序号园区名称申请单位 1 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 2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 3 上海8号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八号桥房屋租赁有限公司 4 德必易园上海德必易园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5 800秀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6 上海天地软件园上海天地软件创业园有限公司 7 M50艺术产业园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8 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上海花园坊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9 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上海紫竹数字创意港有限公司 10 中广国际中广国际广告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11 南翔智地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上海金山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发展有限公司 13 创异工房上海佳利特实业有限公司 14 中国梦谷—— 上海西虹桥文化创意产业园 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 15 越界·田林坊上海锦与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6 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上海睿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7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上海昇禾水润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8 智慧湾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9 海阔东岸文化创意园上海林泉高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 术界创e园上海术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基地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2 上海证大喜玛拉雅艺术中心上海证大喜玛拉雅有限公司 23 张江创星园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24 波特营文化创意园区上海圣博锦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5 上海双创产业园上海双创产业园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26 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商务有限公司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启示 一、台湾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台湾省文化创意产业溯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它改变了过去生产制造的概念,整个产业链可以没有任何实体。就世界范围来说,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早在1975年5月,英国为振兴经济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很大影响,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随后也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起源于“文建会”的社区营造。1994年“文建会”引进日本造村运动的经验,从建人民关怀乡土的生活价值观着手,进一步借由小区艺文活动的推展,凝聚小区意识,改造小区环境,提升地方文化产业,建立小区文化特色,大力推动小区总体营造。而1995年的台湾省“文化产业研讨会”则是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台湾全岛,台湾省的文化产业步入发展初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台湾省社区总体营造的重要内容,但此时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型、乡村型的初级产业上。 (二)“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营造发展环境 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渐渐消失,特别是在世界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全球资金、人才、资源的流动以及快速工业化与都市化的趋势影响下,台湾的地方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每况愈下。为了发挥台湾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创造新商机,振兴经济,维系世世代代居民的生存与福祉,2002年5月31日,台湾省“行政院”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为“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的子计划,透过行政力量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共分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组织”、“培育艺术、设计及创意人才”、“整备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创意设计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部分,由“经济部”、“教育部”、“新闻局”和“文建会”负责执行“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实施完毕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组织总数增至50667家,较2002年增长了13.32%,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由2002年4352.6亿新台币增至2007年的6329.4亿新台币。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后续推动计划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实施跨度为2002年到2007年,该计划的实施对台湾省经济转型与民众生活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大提高。但该计划结束并非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行政计划推动的结束,实际上,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为促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部”、“新闻局”、“文建会”等“部会”均开始通过执行相关专案计划的方式开展后续推动,实施时间范围为2008年到2011年。其中“经济部”则策划了“设计产业翱翔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协助产业建立设计合作体系、跨领域合作机制及设计创新管理制度,提供全球设计信息及协助产业国际设计运筹等,以协助台湾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加强拓展设计的市场,扩大设计应用领域与国际市场需求;加强台湾设计人员的设计与行销管理能力,并协助产业引进国际设计师资源;整合台湾省设计相关资源,加强台湾省优良设计与国际接轨。“新闻局”则制定了“振兴流行文化产业方案”,以培育台湾影视、图文出版、流行音乐人才,重整台湾省流行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台湾省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形塑台湾省流行文化品牌。“文建会”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二期计划”,该计划将重点集中在文艺产业的扶植及创新育成,强化交流平台及地方推动能量、扶植青年艺术家,建置数字创意银行,并结合产官学界相关资源,串连相关业者、地方政府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启示 引言:今年两会期间,“创客”一次闯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文创产业再一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厦门,拥有现代和包容城市特质,距对岸的宝岛台湾也只有一海之隔,这些特质十分有利于吸引创新、创意和创业人才,有利于以创新创意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两岸文创产业相互促进学习。 一: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据估算,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速约为12%,增加值约为27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8%,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支柱性产业的地位初步确立,并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海峡龙山文创园,以及国家级闽台文化产业试验园核心区二期(湖里老工业厂房文创园区)是新型文创基地的新尝试。龙山文创园共投资约3亿元,改造厂房17栋,入驻企业约260家,园区总产值约6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90%。湖里老工业厂房文创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0公顷,建立了园区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园区管理办法和招商优惠政策,委托上海的专业机构进行了园区概念性规划方案和详细规划,编制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并启动了一批建设项目。 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发源于英国,1975年5月,英国为振兴经济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1998年,该小组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这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世界性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他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话题转到台湾,1994年,“文建会”的社区的营造,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始的雏形,从日本造村运动中引进的人文关怀,乡土生活等社区新理念、新价值观推动了小区新文化的营造。文化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社区的改造中,人们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凝聚力和亲切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人力成本的提高,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渐渐消失,世界各国纷纷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台湾的地方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每况愈下,岛内资源日益匮乏;知识型人才需求量增大;失业率上升;人民福祉受到牵连,也迫使台湾不得不朝新的方向改变。 因为这个契机,2002年5月31日,台湾省“行政院”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为“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的子计划,透过行政力量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共分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组织”、“培育艺术、设计及创意人才”、“整备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创意设计重点产业发展”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部分,由“经济部”、“教育部”、“新闻局”和“文建会”负责执行“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实施完毕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组织总数增至50667家,较2002年增长了13.32%,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由2002年4352.6亿新台币增至2007年的6329.4亿新台币。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文创产业园概念 (一)国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Hilary Anne 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 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

消费的集中。 (二) 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1]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的 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由 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较晚,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 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 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 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 体; 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 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类型的划分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类型进行划分。 1、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创意基地,艺术聚落:营造心灵艺术社区

营造心灵艺术社区:创意基地,艺术聚落 台艺大文化创意产学园区成立于2007年,创办人黄光男。占地2.7公顷,为原台北纸厂的一部分,规划为二十六家厂商进驻,进行产学合作。另有驻校艺术家组成台艺弦乐四重奏乐团、十间艺术家工作室,九位驻园艺术家;并设有台艺大画廊及艺文沙龙空间。配合教育部教学卓越计划,培育工艺设计人才。 2009年获教育部核准成立“文创处”,现任处长为赵庆河副教授,下设企划、行销两组,统筹文创园的管理和发展计划。未来将以“艺术产学”形态经营,打造为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学园区。 随着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副校长张浣芸积极收回校地,希望拓展台艺大校园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着手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期盼在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当下,台艺大也能协助学生落实“学以致用”的目标,不只是创作艺术,也能以自己的技能,拓充艺术的应用范围,成为以实际行动实践生活美学的艺术人。 “台艺大文化创意园区”坐落于板桥市大观路台北纸厂的旧址中,是废弃建物再利用的成功例子。原本纸厂占地三点九公顷,目前由政府将之区分为三个用途:一、出借大观路的用地给板桥市政府作为简易公园;二、北面用地借给台北县政府作共用停车场之用;三、其余二点七公顷用地无偿出借给台艺大成立文创园区。 制定计划,逐步完成 据参与筹划的台艺大前副校长林泊佑表示,“建构一个文创园区实属不易,除了校务基金提供了很大部分的支出,我们也积极申请各种经费,其中经济部以及文建会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来源,园区则以辅导文创厂商的方式作为回馈。目前已经有二十多家厂商进驻,以传统工艺、玻璃工艺及金属工艺为主。” 事实上,截止2010年,进驻的厂商已有二十六家,工坊四家,并有九位艺术家驻校,另有吴兴国先生领导的“当代传奇”剧团进驻,并成立一个弦乐四重奏乐团。 政府提供辅导金来帮助建立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在寻找有文化创意潜力的个

上海创意文化产业园总汇

上海创意产业园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田子坊:卢湾区,泰康路/思南路 ?8号桥:卢湾区,建国中路/重庆南路 ?创意仓库:苏州河畔区,光复路/乌镇路 ?天山软件园(上海慧谷白猫科技园):长宁区,天山路/芙蓉江路?时尚产业园:长宁区,天山路/遵义路 ?传媒文化园:静安区,昌平路/延平路 ?乐山软件园:徐汇区,乐山路/秀山路 ?静安现代产业园:静安区,昌平路/昌化路 ?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黄浦区,河南南路/人民路 ?虹桥软件园(慧谷创业):徐汇区,乐山路/宜山路 ?周家桥(创意产业之门):长宁区,万航渡路/娄山关路 ?设计工厂:徐汇区,虹漕南路/漕宝路 ?M50:苏州河畔区,莫干山路/西苏州路 ?同乐坊:静安区,余姚路/海防路 ?卓维700:卢湾区,黄陂南路/合肥路 ?昂立设计创意园:虹口区,赤峰路/四平路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海上LOFT(海上海) :杨浦区,大连路/飞虹路 ?上海创意产业联盟:杨浦区,平凉路/兰州路 ?2577创意大院:徐汇区,龙华路/华容路 ?X2创意空间:徐汇区,茶陵北路/斜土路 ?创邑·车博汇:浦东区,张杨路/苗圃路 ?63号设计创意工场:杨浦区,赤峰路/密云路 ?天地园:普陀区,中江路/怒江北路 ?慧谷智慧桥创意产业园:虹口区,广灵四路/新市路 ?尚街LOFT:徐汇区,建国西路/嘉善路 ?合金工厂:闸北区,灵石路/共和新路 ?通利园:虹口区,周家嘴路/保定路 ?空间188:虹口区,东江湾路/花园路 ?逸飞创意街:浦东区,锦严路/锦康路 ?东纺谷:杨浦区,平凉路/兰州路 ?尚建园:徐汇区,宜山路/凯旋路 ?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厦:黄浦区,傅家街/昼锦路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邑·源:长宁区,凯旋路/武夷路 ?JD制造:闸北区,大宁路/广延路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产业讲解

创意文化产业及休闲生活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产业 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过程,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创新为主的体验经济及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兼具文化及创意的产业几乎成为各先进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台湾位处世界重要的枢纽,如何在这一波知识经济体的主流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成为政府政策重要的一环。 台湾长期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及大型制造业为主,有关文化艺术、非营利事业、艺文生态发展极少被政府视为产业,而有完整性的发展策略。文化创意产业的目的,即在整合地方智慧与文化艺术生命力,将其应用于产业发展以因应全球化的挑战。 台湾经济成长,从传统农业生产、制造加工,发展至今已进入三级的服务产业,文化、休闲、设计、观光等产业取而代之,这些产业基础建立在地方魅力与地方活力上,从个人、小区、县市,整合空间与经济的概念,发展出以文化创意为主流的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是社群生活的产物,也是一种经济的力量,文化建设委员会在一九九五年办理「文化产业研讨会」,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概念,以小区总体营造为核心概化成为台湾「文化产业」的主轴,但「小区总体营造」理念毕竟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有所差异。在2002年行政院提出「挑战二○○八-国家发展重点计划(002-2007)」,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的概念形态,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的价值,开拓创意领域结合人文与经济以发展兼顾文化积累与经济效益的产业,以在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丰富的创造力,运用创意的概念来思考优质化的生活。 在知识经济领域中,以创意为核心之研发、设计与营销领域,其特质在于多样性、小型化、分散化,对于受全球化影响之环境与生活质量之提升有正面帮助。透过对于地方文化、环境资源与特色之寻求,建立扎根于地方土壤、地方经验之产业,来开展地方经济。 三、何谓创意文化产业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认为,「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适用于,那些以无形、文化为本质的内容,经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结合的产业。而创意是人类文化定位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被不同形式表现。亦即,文化产业会对内容进行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都)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成都)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锦江 2011-02-25 04:47:00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刚刚开年,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便再添新星!昨日,香格里拉大酒店,锦江区与乡林集团、台湾数位光迅科技集团等组成的联合投资公司在这里签约协议,根据协议,联合投资公司将在规划的“成都东村”锦江区区域内建设“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据悉,根据规划,“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打造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 锦江区区委书记周思源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落户,是被“成都东村”这座独具成都文化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新城所吸引,更是在“1+4”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之下,锦江区几年如一日,对创意产业发展孜孜以求的结果。 解谜“产业园” 味、视、感、听、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据悉,拟建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成都市东部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区域,主要承载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围绕“创意”核心,结合台湾产业发展的优势,着力引进行业内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台湾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农业科技研发企业及各类服务业企业总部等。通过文创设计与销售,当代艺术展演、文创主题生活馆和酒店、文创办公及文创住宅等形式打造一个聚集文博艺术、影音娱乐、动漫游戏和传媒等为一体的味、视、感、听、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未来的“产业园”是什么样,它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根据规划,“产业园”将建立未来产业研发及生产中心、人才培育及媒合机制中心等。 ·未来产业研发及生产中心:建立文创产业情报网;推动文创产业跨界整合研发;植入文化元素,推动跨界整合…… ·产业集聚效应整合文创营销中心:“产业园”建立后,对内,群聚产业园区各公司相辅相成,协调人力或技术互补,工作者及工作室、公司可互相支持,激荡创意,整合资源;对外,群聚效应不仅可以塑造、提升参与业者在该产业领域的专业形象,更因技术整合的全方位,相对其同行更具产业竞争优势。 ·具有文化气质绿建筑居住空间:绿建筑以永续经营为基础,以节能减碳为目标。未来“产业园”将依托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等四大指标为方向,在建筑生命周期(生产、规划、施工、使用、管理过程)中,提倡一种兼顾健康、环保的新生活哲学,不论在室内环境、住宅格局、建材选购、管道建设、植栽绿化、建物节能、水资源利用等等,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在最低环境负荷下,提供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台湾美食文化、声光数字、动漫世界、时尚品牌、游艺购物商城:文创深度的展现,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在“产业园”,透过台湾美食文化(料理、茶文化及烹饪),与延伸体验的声光数字、动漫世界、时尚品牌及游艺购物等活动,创造不同面向的体验及优质美好生活,休闲、娱乐的探索与学习,以欣赏、感受的方式重新诠释美好生活。 ·兼具会议、展览艺术、会展旅馆中心、休闲度假、会议、展览艺术、会展旅馆中心:以文化产业为核心,配合文创产业的特性,从休闲度假、当代艺术、视听表演、文创会所,到无边际展览,透过不同类型的活动设施与节目的安排,提供不同面向与内容的文创活动,展开文化创意在创造与交流部分的多元能量,设置兼具休闲会议、展览艺术、会展旅馆中心,吸引游客体验,了解成都文化的涵义。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不断朝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园区旅游发展的角度,对园区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成功案例的经验,最后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对文化进行利用提出建议。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2011年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其中工业设计和动漫产业等园区产业的贡献最大。但是,上海市的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园区的文化层面上挖掘旅游的吸引点,通过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园区的全面发展。 一、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方面有三个名词“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8号桥就在2005年4月28日,挂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2月授牌为“创意产业园区”,2011年12月授牌为“文化产业园区”。 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不向游客开放,园区专注于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第二类为向游客开放的产业型园区,即区内注重的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种辅助行为。第三类则是体验型园区,

则其性质更多的是面向广大游客的一个观赏区,为创作者和游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包括创意思想的交流、创意产品的交流,让游客体验文化,并且消费文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园区文旅融合现状 (一)园区文旅融合可借鉴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文化,因此,若是要发展园区旅游,需要的就是园区对其文化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文化表现,使游客看到并体验到园区的文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园区文化融合到景区的旅游开发当中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田子坊旅游开发的成功便是文旅合理融合的结果。 田子坊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得很好,首先体现在创意氛围上。田子坊在开发中,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再结合创意产业,引入商业模式开发。从1998年起,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陆续入驻田子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不仅能从建筑和民居上感受到上海的老弄堂文化气息,又能体验到创意在园区的碰撞,还能欣赏到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 其次,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从制作到成品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元素。 另外,2004年设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积极配合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引导园区的发展。在2008年发起了“创意之旅”,加强了各园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园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互助学习和宣传的效果,为园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园区文旅融合的不足之处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讲解

中国台湾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 第四章项目主要建设工程 第五章项目招商范围 第六章项目功能 第七章项目经营管理 第八章项目建设资金筹集与经济效益预算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章项目结论和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 220亿美元并以 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 GDP 的 12%;英国 GDP 的 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 20%、 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 7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逆势上升。 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已超过 4万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为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陆、台湾两地联手合作 , 发挥台湾文化创意、研发创新、高科技、国际金融、资本运作、运营管理和人才技

术等产业精英的优势以及中原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联合在郑州市建设“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 。 一、战略发展定位 中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定位是通过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成果,创造财富和就业,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为基本运作思路,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建立起以市场为龙 头,依托广告、高新技术研发设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书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培训、体育以及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生产制作、创业孵化、金融保险、贸易物流、信息交流、展览展示、影视艺术、模特艺术、网络技术、动漫游戏、有机生态农业、媒体媒介传播技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数字创新基地,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 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力争经过 3-5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两岸文化创意研发企业的区域集聚区,文化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最具创新氛围、最具投资吸引力、最具企业发展空间、最具人文活力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新兴文化旅游中心和人们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 二、基地发展目标 总目标是:力争在 2015年前引入、孵化 2000家以上入园企业;引入经销户超5000家,年交易额超 200亿元;全 部就业人员超 10万人,坚持以低碳、有机、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为重要着力点,争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闻名的大型区域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和上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以台湾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为研究个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研究价值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对象 (4) 三、研究意义 (8) 第二节、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9) 一、研究理论 (9) 二、研究方法 (11) 第三节、选题框架、选题创新与不足 (12) 一、选题框架 (12) 二、选题创新与不足 (12) 第二章文献综述 (13) 一、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研究现状 (13) 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及园区研究现状 (14) 第三章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启示录 (16) 第一节、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 (16) 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16) 二、台湾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 (20) 第二节、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 (22) 一、华山1914的概况与发展历程 (22) 二、文化因子在华山1914发展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24) 第三节、台北华山1914启示录 (26) 一、官方力量影响 (26) 二、经营模式多样化 (27)

三、创意人才与民众参与 (30) 第四章大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 (34) 一、大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现状 (34) 二、大陆文化创意园区发展问题 (36) 第五章品牌化传播与大陆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 (38) 第一节、品牌效应与品牌塑造 (38) 一、品牌效应与品牌塑造 (38) 二、文化品牌的传播路径 (39) 第二节、品牌塑造与文化创意园区 (41) 一、文化创意园区中的品牌效应与塑造 (41) 二、文化品牌传播在我国文化创意园区中的作用 (43) 第三节、如何塑造文化创意园区的品牌 (43) 一、文化创意园区品牌规划 (43) 二、文化创意园区品牌传播 (45) 三、文化创意园区品牌提升 (46) 第六章在地文化与大陆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 (47) 第一节、在地文化催生创意城市 (47) 一、在地文化 (47) 二、创意城市 (48) 第二节、在地文化与文化创意园区 (50) 一、在地文化特色活动 (50) 二、在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开发 (51) 三、在地文化引领价值导向 (51) 第三节、文化创意园区在地文化传播路径 (52) 一、城市资源整合 (52) 二、城市老旧工业遗留的保护与再利用 (53) 第七章文化与经济的博弈与大陆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 (55)

华山文化创意园区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 組員:楊郁倫999b0031 林思妤999b0046 柯宜君999b0036 翁鼎權999b0023 指導老師:柯伶玫

目錄 一、基本簡介 介紹 (3) 發展演進 (3) 相關產品與服務…………………………3-4 二、創意元素(文化) (4) 三、行銷策略 (4) 四、公有空間文化再生模式 閒置空間再利用 (5) 4.1.1台中20號倉庫 (6) 4.1.2高雄駁二藝術特區 (6) 4.1.3台中宮原眼科…………………………6-7 五、SWOT分析………………………………………7-8 六、未來發展及建議 結論…………………………………………8-9 建議 (9)

一、基本簡介 介紹(地理位置、交通) 華山文化園區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交通相當便利,公車、捷運都能到達,園區也設有專屬停車場 發展演進 1916年為「芳釀株式會社」造酒廠,以製造米酒出口與再製酒為主要工作,直至1945年,二次大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之後一直到1987年以後便開始沒落,後來整個酒廠閒置了整整10年,1997年各領域之藝文界人士開始推動閒置十年的台北第一酒廠,發展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於是臺灣省政府文化處與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協商,自1999年起,公賣局將舊酒廠委託臺灣省文化處代管,臺灣省文化處再委託中華民國藝文環境改造協會經營。 1999年之後台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區域。「華山」之名來自此區原為日本時代的樺山町,附近有樺山車站;「樺山」之名皆為紀念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而來。 2004年又經過一年封園全面整修之後,結合了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文化園區」,於2005年底重新開園,先行提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2007年11月6日,遠流出版公司、仲觀設計顧問公司與國賓大飯店共同創辦的「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與文建會簽約,取得《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整建營運移轉計畫案》(簡稱《華山園區ROT案》)的整建及營運權。2007年12月6日,台灣文創發展公司正式進駐華山文化園區。 華山文化園區至今已舉辦無數次藝文展演活動,園區內的舊建築物翻新、裝置藝術,吸引民眾前來參觀、拍照,也是台北地區婚紗照的熱門拍攝地點。 相關產品與服務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成立之初主要是將廢棄的舊酒廠做一個妥善的利用,將其改造成為提供各藝術界或文創界做表演與展覽的地點,並且園區內有許多古蹟、歷史建築、閒置空間及設施,文建會將其活化改造並利用,將華山文創園區定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並規劃三個引入民間參與經營的促參案,分別為電影藝術館OT案、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ROT案及文創產業旗艦中心BOT案,之後更引入民間參與投資整建、營運的方式,規劃出「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整建營運移轉計畫案」(簡稱華山ROT案),其

上海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

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出炉” 以南京西路至华山路一线为中轴,宽约0.5公里、长约3公里的区域,依托戏剧大道、商城剧院、美琪剧院、百乐门等剧院资源而打造的一个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等为重点的现代戏剧策划、创作、演出、营销集聚区———静安“现代戏剧谷”,连同上海其他14个园区通过了市委宣传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联合审定,作为上海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今天正式亮相。 这是上海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按照国家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首批15家文化产业园区地域分布广、定位分工清晰,包括位于浦东新区的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中心城区的徐汇电子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徐汇数字娱乐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长宁多媒体产业基地、长宁新十钢视觉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卢湾区田子坊和静安现代戏剧谷;位于郊区的金山中国农民画村、南汇新场民间技艺文化创意基地、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以及普陀天地网络数字内容产业基地、M50艺术品创意基地、杨浦五角场800艺术基地。 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较早地意识到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三者之间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明确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发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以政府推进为主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的策略。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出炉”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策略。

伴随园区建设,探寻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之路 首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申报单位虽然是各园区的管理、经营机构,但要获得申报资格,必须得到园区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的认可和推荐。“这是为了突出每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在促进区、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市级园区所在区、县各项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办公室负责人反复强调这一点。 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继张江提出建设“硅谷”、“药谷”后,打造文化产业“第三极”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2004年,在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支持下,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在张江启动建设。 短短四年间,基地已形成200多家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2008年,文化科技创意企业实现年总产值逾70亿元。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浦东新区坚定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2008年6月,动漫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启动建设。2008年7月,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又落户浦东张江。这两个基地的建立,成为浦东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确立了浦东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者形象。 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是松江区构建大影视产业格局的第一步。十年前,当台胞投资的胜强影视拍摄基地落户松江仓城时,工业污染源与之比邻。十年后,松江区政府“腾笼换鸟”,将土地资源从工业企业手中置换出来,并依托胜强在华语影视圈的影响力集聚资源,加大对影视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目前,松江仓城影视产业基地内已形成创意、拍摄、制作、发行的全过程产业链和循环运营机制。一个以仓城、车墩和佘山影视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大影视区”发展前景已清晰可见。 目前,上海各区、县对发展文化产业有很大的积极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