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_进展与挑战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_进展与挑战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_进展与挑战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_进展与挑战

第32卷第5期2010年5月

2010,32(5):797-803

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5May ,2010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5-0797-07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

甄霖1,刘雪林1,李芬1,魏云洁1,2

,Hannes Koenig 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德国莱布尼兹农业景观研究中心,柏林慕钦堡15374)

摘要: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对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产

生了深刻影响。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响应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其中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保护生态系统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的目的是结合脆弱生态区的研究结果,对近年学术界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补偿研究领域实质性进展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向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效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发展;生态补偿研究在补偿标准厘定方面有了重要进展,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补偿主客体界定更具科学性。但是,应当充分重视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满足人类福祉需求提供保障。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生态补偿;消费效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生态足迹

1前言

人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人类又试图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或生态付费(PES )机制,来避免或者减缓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生态系统朝着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方向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成为当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根据MA 公布的结果,全球60%生态系统正在或已经退化,其中人类活动是主要诱因之一[1]。目前人们滥用生态系统服务的现象极为普遍,突出表现为不合理的和过渡的消费,如果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方式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话,生态系统所受到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强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1]。作为人类的响应措施之一,生态补偿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围绕补给谁、补多少、如何补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探讨[2-5],研究正在趋向制定一个

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机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尝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补偿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为人类更合理和理性地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

2.1概念与研究范畴的探讨

从人类消费的角度出发,De Groot 等[6]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扩展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当中获得的各种惠益”,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例如食物)与服务(例如同化废弃物)。在此基础上,甄霖等[7](2008)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

收稿日期:2010-03-10;修订日期:2010-03-3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编号:2009CB421106);科技部中-欧科技合作专项“中国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与可持续性决策系统研发”(编号:08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技术开发(编号:2006BAC18B01);“国家生态恢复重建的综合检测评估关键技术研发”(2006BAC08B06)。作者简介:甄霖,女,甘肃天水市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

E-mail:zhenl@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耗、利用和占用,认为人类消费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生态服务消费表现为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两种基本模式,依此将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直接消费型与间接消费型。但是,这种划分受消费群体及其对生态系统直接与间接产品的选择性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性,比如,是对原位性服务(供给和消费过程只能在相同地点完成,如大部分的调节、支持和文化景观愉悦服务等)的消费,还是对流动性服务(供给与消费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能够转移消费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大部分的供给服务等)的消费。原位性和流动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具有绝对固定或流动的意义,其界定受时空变化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界定[8]。对于直接与间接消费的研究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的研究则是振奋人心的。例如,对水分调节、净化水质、土壤形成等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则可以转化为与之相关联的物质的消费,通过计量与之相关联的物质的消费量间接计量对这些无形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量[9]。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不断开辟人工生态系统来满足自身的多种需要,如农田,提供食物之外,还有景观愉悦作用;再如一些城市建立的供人们休憩的天然氧吧,因为可以提供负离子,满足健康需要而得到了青睐。这些意识上和消费方式上的拓展,无疑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例如,在后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通过估算建立天然氧吧的费用,来研究人类对天然森林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消费。

2.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行为和方式研究

经典的消费经济学认为,消费者行为是指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等的购买、使用及消费的一系列行为,一般包括购物消费行为、住宅

消费行为与服务消费行为等[10,11]

,受消费者空间选择模型、时间地理学、以及消费者属性等的影响。消费行为可以分解为5W1H [12],即:谁在消费(Who )、何时消费(When )、消费什么(What )、何处消费(Where )、为什么消费(Why )、怎样进行消费行为(How )(图1)。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模式是指一定时期消费的主要特征,包括消费内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的其他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中,选择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一方面要与自身条件相联系,同时要考虑当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在蒙古高原的研究发现,牧民更多地依赖于草地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表现为对动物产品及其制品的消费(表1);与蒙古国相比,我国内蒙古牧民消费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消费的蔬菜和用于燃料的秸秆明显高于蒙古,因为他们逐渐从游牧转为定居,一方面可以从事农业种植活动,另一方面,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能够购买一些蔬菜进行消费,而蒙古国牧民则基本保留传统的游牧生活,更多地依赖于游牧过程中产自草地的食物,如肉类和奶及其制品,他们的购买能力相对较弱,当地草原生态系统仍然是其获取生存资料的主要来源[13]。

2.3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效用研究

图1人类社会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消费的基本范畴

Fig.1Domain of human's consump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表1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类型与方式

Table 1Annual 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Mongolia and Inner Mongolia

消费类型谷类a 蔬菜肉类奶及其制品燃料薪材干草秸秆干粪

蒙古(N =150)年人均(kg)183.386.81184.23786.19b

434.9053.868.392705.54

内蒙古(N =102)年人均(kg)136.6427.85110.19100.78c

416.7349.23138.461411.54

显著性水平(t-test)0.369<0.0010.017<0.001

0.3110.276<0.001<0.001

注:①a 包括小麦、燕麦、水稻;b 包括牛奶、羊奶、黄油;c 包括牛奶、羊奶;②数据来源于蒙古高原半结构式牧民问卷调查(2006年)。

798

2010年5月

甄霖等: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效用一开始提出是用来测度人的福利或者个人快乐程度的指标[14]。效用的概念被提出后,消费的最终目的被认为是获取效用,追求最大消费效用(UF )的消费理念始终贯穿于人类的消费行为(见图1)。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中,消费效用用于表示消费行为与偏好,如消费选择及选择限制[7]

。以消费三类生态系统服务为例,效用函数表达式的一

般形式为:

式中X 1、X 2、X 3分别为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量;a 、b 、c 分别为表征农户对三类服务偏好的正

数。以泾河流域农户对粮食、蔬菜和水果、肉蛋奶三类食物的消费为例,消费效用的图形表达见图2。

消费效用存在空间差异性。泾河流域的案例研究表明,水资源占有量的差异导致上、下游水资源消费效用的空间差异,上游水资源盈余地区水资源消费效用较低,而经济相对发达的水资源亏缺区消费效用高(图3);流域薪柴消费效用不平衡。泾河干流河流阶地和平原地区土地主要用于农业和建设用途,薪柴消费效用较高,河流两侧的山区和丘陵沟壑地带,人均薪柴产量大,薪柴消费效用较低(图4)。

泾河流域村落尺度实证研究表明(表2):实际效用(AUF )

与最大效用(MUF )的偏差与消费支出关系密切,消费水平越高的农户,节约空间越大。在维持既定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实现节约食物资源和消费支出的目的。

3生态补偿研究

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是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理论明确了其研究主要是回答4个方面的问题: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途径[2]。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的,并在研究的方法和深度以及研究结果的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图2泾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效用切片

Fig.2Slice of UF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Jinghe Watershed

表2不同消费水平实际效用与效用最大化消费比较

Table 2Relations between AUF and MUF in difference consumption patterns

消费水平人均效用人均消费粮食(kg/年)蔬菜和水果(kg/年)肉蛋奶(kg/年)消费支出(元/年)

1(≤500元/年)

60

162308.4393

化消费151276.4353

2((500~1000)元/年)

78

2009517.9726化消费1847617.6639

3((1000~1500)元/年)

125

22119437.21216

化消费22117732.71127

4(>1500元/年)

179

27530946.91727

化消费24628343.21573

数据来源:泾河流域结构式农户调查(2008年)。

799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3.1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在补偿主客体确定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分析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中的主要角色或相关方,评价他们相应的经济利益或兴趣,以获取对系统了解的一种方法和过程”。当应用到生态补偿研究时,则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问题:①为什么要关注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Why );②谁是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Who );③利益相关者有哪些利益要求(What );④怎么样实现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How )。作为实际应用的案例,在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中,基于关键人物访谈法,对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主动性,决定性,以及利益需求的重要性三个维度进行评分(1~10分),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农户、研究机构、企业)、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即:投资机构、环保NGOs 、社区)、边缘利益相关者(即:公众、媒体)(表3)。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确定使得补偿主客体的界定和研究更加有针对性。随后的研究均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展开,如,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观点,以及补偿标准、方式和途径等等[15]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核心利益相关者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例如,地方政府认为维持生态平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科研单位认为是调蓄洪水功能,到了农户尺度,则认为提供渔产品和林产品是最为重要的服务。

3.2补偿标准厘定方法的实践探讨

补偿标准是利益相关者进行生态补偿博弈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补偿标准一般是根据核算法或者协商法[2]。前者多是依据生态环境治理成

表3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析矩阵

Table 3Matrix of stakeholder analysis on eco-compensation

主动性

决定性

利益需求重要性

[1,4]

企业公众

媒体公众

公众媒体

[4,6]投资机构媒体社区

农户投资机构环保NGO 社区

投资机构环保NGO 科研机构

[6,10]政府农户环保NGO 研究机构

政府企业研究机构

政府农户企业社区

数据来源:鄱阳湖区关键人物访谈(2009年)。

图4泾河流域薪柴供给生态服务消费效用空间分异

Fig .4Spatial difference of fuelwood consumption UF

图3泾河流域水资源供给生态服务消费效用空间分异

Fig.3Spatial difference of water consumption UF

800

2010年5月

甄霖等: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本,或者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来核算,后者则以利益相关者就一定生态补偿范围协商同意而确定补偿标准。目前国内外实施较为普遍的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中,利益受损方的补偿。因为其利益受损的程度易于量化,同时,他们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和管理者,需要得到直接补偿以维持基本生存。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中发现,现有的补贴标准远低于农户维持基本生活所需,因此,补偿依据综合考虑了当地农户的切身利益和意愿,如维持基本生活标准、退田还湖造成的损失以及受偿意愿等。

理论上讲,受偿意愿高于实际的损失,因此,在制定补偿标准时,仅仅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不够客观,还应给受偿意愿赋予一个系数,即“补偿系数”,表述为农户的损失估计与家庭总收入比率。因此补偿标准估算公式为:

(1)

式中E s 为补偿标准;C i 为补偿标准系数;WTA 为农户的受偿意愿。

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户的损失估计与户均种植收入显著相关,可以得出农户的损失估计是基于户均种植收入;农户的受偿意愿是基于户均种植收入、非土地性收入及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可以通过以下的公式估算:

(2)

式中AgricIn 为农业收入;In 为家庭总收入;offlandIn 为非土地性收入;BasicIn 为维持基本生活支出费用。

根据结果(表4),鄱阳湖区域农户的年平均补偿标准为589元/户,单退和双退的补偿标准分别为502元/户和843元/户,全区域理论补偿资金应为每年(9.2~15.3)亿元。无论是从农户的受偿意愿,还是地方政府的支付意愿来看,都远离所计算的理论值。一方面反映出利益相关者关注点的不同,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制定兼顾各个利益相关方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或者上限标准。同时应当考虑到影响补偿标准的各种因素,例如,在农户尺度,受偿意愿与退耕地面积、养羊数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16]。

生态补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跨区域空间补偿问题。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分异性为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制定区域间补偿标准

的依据,是一种新方法的探索[17]。研究主要根据区域间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使的消费水平差异和不平衡,通过对消费的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如果某区域是生态盈余,说明该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给本区域消费是富余的,其剩余的部分提供给了其他区域,所以该地区应该得到补偿;反之,则应该支付生态补偿费。具体的生态补偿标准判断公式为[17]:

(3)

式中I ec 为i 地区支付/得到补偿的标准;EF i 为i 地区的总生态足迹(hm 2);A i 为i 地区经济产量均衡因子调整后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总面积(hm 2)。

若Iec >0,则该地区为支付方;Iec <0,则该地区为受偿方;Iec =0,则该地区不支付也不获得生态补偿。通过补偿标准的分析可以确定某地区应该

支付/获得生态补偿,具体的补偿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4)

式中EC i 为i 国家或地区的支付/获得的生态补偿量(元/年);EF i 为i 地区的总生态足迹(hm 2);A i 为i 地区经济产量均衡因子调整后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总面积(hm 2);ES i 为i 地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年);R i 为补偿系数,R i =e ε×GDP i /(e ε+1)GDP ,e 为

自然对数的底数,ε为恩格尔系数。

研究显示了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供给

的“空间异位”[17],支付生态补偿量的区域为东部

(439.50×108元/年)>中部(482.98×108元/年)>西部(158.56×108元/年)。

4进一步研究面临的挑战

(1)如何把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结合起来,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

表4不同利益相关者确定的生态补偿标准

Table 4Compensation standards based on

stakeholder ’s surveys

利益相关者生态系统农户科研单位政府机构依据

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受偿意愿土地机会成本支付意愿

金额(亿元/年)433.857.0~64.59.2~15.322.5~31.0

数据来源:鄱阳湖区域半结构式农户调查(2008年)、机构调查

(2009年)。

801

第32卷第5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无意识的,被动的。如支持、净化、水源涵养、景观愉悦,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有些可以提供消费(如景观愉悦),有些仅仅是维持本身的功能(如支持功能);②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主动索取和生态系统被动服务,是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如:现代社会人们喜欢森林,因为供给氧气,增加负离子。但是,森林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认识到它的功能,需要时才会消费。有些服务不能被人类直接消费,需要一定的转化,如:将泉水(溪水)进行转化使用;③功能和消费不总是一致的。有些功能人类需要加强,但反过来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就带来了适度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应该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融入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

(2)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机制与效用研究。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如何作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并引起人类所得福利的变化;如何描述和反映消费者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品组合的偏好,从而揭示消费者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品组合选择的顺序和原因;生态系统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是在当地层次上觉察到,如何深入挖掘生态系统服务所蕴含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研究价值,是未来研究应该注重的方向之一。同时,人们消费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用,满足需求。消费效用的研究无疑将成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的重点。

(3)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地域性和生态补偿研究。需要进行实地研究,从生态系统的管理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大量生态服务消费调查,揭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及其消费的意愿和态度,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与利用和消耗之间的关系。描述和分析生态服务消费的扩张过程、政策对生态服务产品消费的刺激作用和抑制作用,以及政府保障生态服务基本消费的路径,为确定生态服务的消费量、消费程度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程度、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第一手实证资料和数据。

(4)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宗旨是通过一定阶段的补偿,扶助建立有持续收入和发展的制度体系。对构建这样一种机制的研究,需要在当前利益相关者经济补偿的基础上,分析发展机会和形成产业的

可能性和资金需求,用一定比例的补偿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构建长期发展和持续产出的经济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Synthesis [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05.

[2]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

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

Johst K.,Drechster M.,Watzold F.An ecological economic

modeling procedure to design compensation payments for the efficient

spatial-temporal

allocation

of

species

protection

measures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1(1):37-49.[4]甄霖,闵庆文,李文华,等.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初探[J].资源科学,2006,28(6):10-19.[5]李芬,甄霖,黄河清,等.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经济补偿机制研

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勤盟为例[A].环境经济与政策[C].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6]De Groot R.S.,Hein L.Concept and valuation of landscape

functions at different scales[A].Multifunctional Land Use:Meeting Future Demand for landscape Goods and Services[C].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07,15-36.[7]甄霖,刘雪林,魏云洁.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计量及其管理框架构建[J].资源科学,2008,30(1):100-106.

[8]

刘雪林.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以泾河流域供给服务和景观

愉悦服务消费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9]Postel S.L.,Thompson B.H.Watershed protection:Capturing the

benefits of nature ’s water supply services [J].Natural Resources

Forum,2005,29:98-108.

[10]柴彦威,王茂军.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学

报,2004,59(10):167-174.

[11]Rushton G.Analysis of spatial behavior by revealed space

preference[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69,59(2):391-401.

[12]沈满洪.生态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3]

Zhen L.,Ochirbat B.,Lv Y.,et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paring patterns of

ecosystem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perceptions of range management between ethnic herders in Inner Mongolia and Mongolia[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0,doi:10.1088/

1748-9326/5/1/015001.

[14]哈尔·R.范里安.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5]李芬,甄霖,黄河清,等.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可持

续性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4):580-589.[16]刘雪林,甄霖.社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和受偿意愿研究[J].资源科学,2007,29(4):103-108.

[17]

陈源泉,高旺盛.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4):165-170.

802

2010年5月

甄霖等: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C onsumption of E cosy stemServ ices and E co-C ompensation M echanismin E cological Sensitiv e R egions:

Progress and C hallenges

ZHEN Lin 1,LIU Xuelin 1,LI Fen 1,WEI Yunjie 1,2

,Hannes Koenig 3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Leibniz-Centre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ZALF,Muncheberg,Germany)

Abstract:Human ’s increasing demand and consump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status and sustainable provisioning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Human consumes ecosystem services in a different way,which primarily includes direct and indirect consumption.Direct consumption is comprised of provisioning goods and services,and indirect consumption contains services in supporting human,regulating the natural ecosystems and in culture as well as recreation.For instance,human consumes indirectly soil formulation services,as it is a fundamental basis for food and other biomass production.Therefore,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 by humans has been affecting many aspects of natural ecosystems.In response to such a situation and in order to mitigat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human ’s intensive activities,several initiatives have been made,among which eco-compensation or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was adopted and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and useful approach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recent progress made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the field of ecosystem service consumption and eco-compensation,and point out the challenges ahead.It is stated that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domain of ecosystem service consumption,increasingly more attentions are being paid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behavior,consumption approach and utility function gained from the consumption.Human ’s consumption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5W1H,i.e.,who,when,what,where,why,and how.Models in regard to 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refer to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umption in certain period of time,including consumption contents,levels,structure,approaches,trend and other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consumption.In terms of research on eco-compensation,major progress is represented by determination of payment standards,which is a core for eco-compensation study.On the other hand,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stakeholders ’analysis are universally accepted as a very useful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receivers and providers of eco-compensation.In terms of this method,the stakeholders a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levancy for eco-compensation,they are named as:primary stakeholders,secondary stakeholders and marginal stakeholders.There are a range of challenges for future studies,which are,but not inclusive of all,how to combine human ’s 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with the nature of natural ecosystems,the mechanism and utility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consumption,location specifics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relevant compensation approaches,and how to make the best of the payment funds to promote a long-term development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 region of interest.

Key words: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Eco-compensation;Utility function;Ecological footprint;Stakeholder analysis

80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 摘要: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吞吐性河成湖,被称为长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鄱阳湖湿地效益类型丰富多样。主要的生态功能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释放O2、控制侵蚀、保护土壤、参与营养循环,作为生物栖息地。主要直接的产品用途有储水、供水,生产湿地植物产品,生产湿地动物产品,能源生产,水运,休闲/旅游,作为研究与教育用地。鄱阳湖湿地属性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社会文化重要性。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1 鄱阳湖湿地的特点 1. 1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鄱阳湖湿地是永久性淡水湖泊,它季节性涨水,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鄱阳湖湿地枯水期面积129 000 hm2,平水期面积279 700 hm2,丰水期面积390 000 hm2。 鄱阳湖是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来水与下泄长江的水量吞吐平衡中积水成湖、水落滩出。5大河汇入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入长江。因此,鄱阳湖被称为是“吞吐型河成湖”,它上承五水,下通长江,湖区水位主要受控于五河及长江的双重影响。每当洪水季节,五河洪水入湖,水位高涨、湖面宽阔、一望无际。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洲滩出露,湖水归槽,水面缩小,蜿蜒一线。最大洪枯水位面积相差10 多倍。由于鄱阳湖水位季节性变化极大的特点,鄱阳湖湿地包括水域、洲滩、岛屿、内湖、汊港。 鄱阳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水温18. 3 ℃,年平均降雨量为1 474. 2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003. 7 mm。鄱阳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4个带:湿生植物带、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鄱阳湖有鱼类138种,贝类87 种,虾蟹类2 4 种;鸟类310 种,隶属17 目5 5 科;兽类47种;两栖类30种。 1. 2 鄱阳湖湿地生态断面结构 鄱阳湖湿地周期性地被水淹没或显露,淹没或显露的日期、范围和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水位变幅、地面高程。这种周期性的水位变化和地面的干湿交替,直接影响到植被的演替以及土壤的发育,进而影响其栖息的动物,那么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相应地有变化,因此根据湿地的高程可以划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 根据鄱阳湖的水位高程和相应的生态系统结构做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断面划分,具体如下[1 ]:18~16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305. 5~271. 5天。地貌类型为天然堤或高河漫滩的中部和上部。土壤类型为草甸土。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短,退水早,连续显露时间长,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茂密,主要的植物群落是荻芦苇—菊叶委陵菜,是草食性和草、昆虫杂食性候鸟的觅食场所,优势候鸟有白额雁、大鸨、麦鸡、云雀等。16~14. 2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271. 5~169. 5天。地貌类型为天然堤高漫滩的中下部。土壤类型为草甸沼泽土。这一断面淹没时间稍长。主要的植物群落为苔草。由于苔草生长茂密,生物量很高,可以达到1 716g/ m2。这里也是植食性和杂食性候鸟的栖息、觅食场所,主要的水禽有白鹤、白枕鹤、白鹳、白头鹳、灰鹤、黑鹤、苍鹭、鹬类、白琵鹭和野鸭等。这而一地带涨水后也是一些经济鱼类,如鲤鱼的产卵场。14. 2~13. 8 m ,每年的显露天数为169. 5~50天。地貌类型为天然堤侧缘坡的低漫滩部位。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地表面时常被薄层积水所覆盖。这一断面在枯水期是水位波动带。优势植物种是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带。主要的水禽有鹤类、鹳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全球)

收稿日期:2001-06-30;修订日期:2001-08-2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 199804080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项目和“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 10G-C00-01)资助。 作者简介:谢高地(1962~),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基地研究员,从事自然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自然资源、农业与环境方面的论文30余篇,出版环境研究专著1部。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愈来愈深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采用各种方法对自然资本的边际服务价值进行估计。评估的方法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个人偿付意愿进行计量。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代表是基于全球静态总平衡输入输出模型的评估和基于全球静态部分平衡模型的评估,中国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进行了初步估算。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性、价值的多重认识、市场失效及价格空缺、实证的困难与自然资本总价值的无限性至今还制约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发展,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及发展趋势是:(1)不同生态类型的各种服务价值研究; (2)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研究;(3)包含非线性及阈值的动态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4)改变帐户系统和 制订相应政策;(5)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项目评估;(6)大规模的小幅度变化和小规模的大幅度变化边际研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自然资本;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G 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588(2001)06-0005-05  PR OGRESS IN EVA L UATING THE G LOBA L ECOSYSTEM SERVICES XIE G ao 2di ,LU Chun 2xia ,CHE NG Sheng 2kui (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 AS ,Beijing ,100101,China ) Abstract :S ince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fun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t has a significance to assess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M 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the margin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y various approaches ,in which great progress have been made.M ost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ies are ba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n assessing individua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cosystem services.T o evaluate the global ecosystem services ,the input 2output m odel of static general equilibrium and partial equi 2librium are em ployed ;then the value of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primarily assessed in China.H owever ,the further studies on ecosystem services are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com pl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functions ,different value judgements ,im perfection of market ,difficulties for positive studies ,and so on.The in 2depth studies are suggested to be focused on :(1)values of different eco 2system services ;(2)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system services ;(3)dynam ic regional and global m odels concerning non 2linearity and threshold ;(4)changing fiscal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polices ;(5)evaluation on projects considering the expens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6)marginal effects of m inor change at large 2scale and great change at small 2scale. 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Natural capital ;Evaluation 许多环境经济学家视环境与生态系统为一种自然资本,其中有些自然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或无价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使自然环境资产不因时间流逝而 损坏,为保护自然资产,应该在人类的活动中实行绝对的克制;设定安全最低标准,并且把某些种类的发展判为禁区。如果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本减少,则应计算成 23卷第6期2001年11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23,N o.6N ov.,2001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第26卷第1期2006年1月 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1Jan.,200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观点杨光梅 1,2 ,李文华1,闵庆文 13 (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230090)收稿日期:2005205217;修订日期:2005211229 作者简介:杨光梅(1978~),女,博士生,山东诸诚人,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gmyangj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致谢:甄霖副研究员协助修改本文,在此谨表谢意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 2mail :minqw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Found 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 (N o.30230090)R eceived d ate :2005205217;Accepted d ate :2005211229 Biography :Y ANG G uang 2M ei ,Ph.D.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ecological economics.E 2mail :yanggm.04b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gmyangj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和存在较多争议的领域之一。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的观点,特别是引起诸多争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各项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本身就缺乏严格的标准,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复杂的尺度转换问题,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容易出现重复计算;二是由于经济学方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和评估目标往往需要选取不同的评估方法,每一种生态系统服务通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选择的不同方法,从而使得到的结果间缺乏可比性;三是由于生态系统不同于经济系统,有时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时往往很难反映出自然系统的价值,特别是当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随着时间和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应当着力于上述困难的解决,以便使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可信,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管理;经济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120205208 中图分类号:Q147,Q149 文献标识码:A R evie w of foreign opinions on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Y ANG G uang 2Mei 1,2 ,LI Wen 2Hua 1,MI N Qing 2Wen 13  (1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Beijing ,100101, China ;21Graduated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1):205~212. Abstract :S ince the early 1960s ,especial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C ostanza ’s fam ous article in Nature in 1997,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and m ost debated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conom ics.Different opinions were expressed regarding the necessity and validity of evaluation using econom ic methods.The main difficulties for econom ic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Firstly ,the com plexity of ecosystem ,including interdependence and transition of spatial 2tem poral scaling of various ecological functions lead to repeated calculation and difficult in extrapolating evaluation results.Secondly ,the econom ic methods have their own lim itation and weakness.F or instance ,different methods have been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evaluation objects and purpose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rely very much on the methods selected.These cause non 2com parability between the 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stly ,econom ic methods could not always reflect real valu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when preferences of human to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with time and appearance of new in forma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above issues so as to ensure an objectiv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result ,and provide a strong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 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im proving ecosystem management.K ey w ords :ecosystem services ;evaluation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nom ic methods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壹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壹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于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于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于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壹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仍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均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

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于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于价值等,且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壹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壹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注释专栏3.4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于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壹系列方法分别对每壹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 班级:09生物教育姓名:李虎学号:09124097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前言:Holdern和Ehrlich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学界就给予很大的重视尤其是Daliy主编的《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依赖性》一书为标志,一个研究生态系统服务的热潮正在兴起,各国领导人、科学家和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些年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生活质量、能源、生态产品、休闲娱乐、气候调节、生物防治等等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都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 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知道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畜牧、木材。水产、粮食等等,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各种多样化,不同的生态系统给人类不同的服务,那么生态系统服务就是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生态系统的许多功能是无法在市场上买卖而又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种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一般是指生命支持功能(如净化、循环、再生等),而不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例如: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用做食品、燃料、原料及建筑材料等,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另一项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有机废物的生物降解,如垃圾、废水。有些生态系统服务以间接的方式影响着人类。新的食品、纤维和药品都是由现存的、可用的品种和基因开发而来。人类能够从一个生物体向另一个生物体转移基因,却仍难以制造新的基因来满足新的要求。等等一些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这些仅仅是生态系统服务项目的一部分,还有大多数的服务项目为人类的生活、生存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具体的服务项目是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的。 生态系统又有那些功能呢,下面简单的介绍其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些方面。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生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基本功能,生态系统通过第一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合成与生产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有机质及其产品。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使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人类开发新的食品、药品和品种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缓冲和保险,可使生态系统受灾后的损失减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人类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调节气候,植物每年大约向大气释放的氧气有27×1021t。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森林能够防风,植物蒸腾可保持空气的湿度,从而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森林对有林地区的气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使昼夜温度不致骤升骤降,夏季减轻干热,秋冬减轻霜冻。绿色植物尤其是高大林木所具有的防风、增湿,调温等改善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也是有利的。四、减缓灾害,生态系统复杂的组成与结构能涵养水分,减缓旱涝灾害。每年地球上总降水量约1.19×1012t,在降雨过程中覆盖于植被树冠与地表的枯枝落叶能减缓地表径流。植物生长有深广多层的根系,这些根系和死亡的植物组织维系和固着土壤,并且吸收和保持一部分水。雨季过后,植被与土壤中保持的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反馈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出制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三大瓶颈,分别是:①数据的可靠性低、评估方法统一性差;②研究结果的实用性落后;③研究的深入性不够。最后,对该方面研究进行展望:①亟需提出可靠的理论框架,明确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使得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具有广泛一致性和可比性;②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的互馈机制研究,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深入研究。③加强与3S技术的结合应用,提高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程度。 1 背景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形成的及所维持的能够支持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逐渐加深,众多研究者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人类福祉的相关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其中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越发受到学者的青睐[4-16]。 由于人类等活动引起土地利用变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然后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影响人类福扯。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反馈调节机制,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领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服务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反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作用[18-19]。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发重视且已经收获众多关于多种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

厦门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述

厦门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述 陈志鸿陈鹏 湿地的定义,国际公认的是《关于专门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拉姆萨湿地公约)中的广义定义:“不咨询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淌,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滨海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类型,也是海岸带重要的地理单元,在海洋资源与环境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专门高的综合价值,开发前景宽敞。第一,滨海湿地是海岸带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之一;其次,滨海湿地作为一种空间区域,可供海水养殖、围垦造地、盐业生产等多种用途的利用;再者,滨海湿地以专门的景观和美学价值,而成为旅行观光和娱乐活动的场所,滨海湿地对经济、社会进展有其庞大而长远的意义。 厦门滨海湿地类型 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长达234km。作为典型的海湾型都市,其自然环境特性发育有良好的湿地类型与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厦门湿地的要紧类型及其分类的依据如下表。 表厦门湿地类型分类 湿地分类Wetland types 界定标准 自然湿地浅海水域Shallow sea 低潮线至水深6m 滩涂Silt beach 潮间带 河口水域Estuary 淡、咸水交汇,潮流界至河口口门河流River 潮流界以上淡水水域 沙滩Sand beach 滨海沙滩 基岩海岸Rock coast 岩石海岸 人工湿地 红树林*Mangrove 残存和人工种植的红树林群落养殖区Breed 多分布于滨海滩涂 水库坑塘Pond & Reservoir 人工水工设施或坑塘盐田Brine pan 多分布于滨海滩涂

*注:将红树林列入人工湿地的范畴,是因为厦门原生的红树林差不多无存 厦门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坚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不仅包括物质的,而且还包括功能性的。1997年美国生态学家Costanza等将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17项:大气调剂、气候调剂、干扰调剂、水调剂、水供给、腐蚀操纵和沉积物保持、土壤发育、营养循环、废物处理、授粉、生物操纵、庇护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并就这17项服务,对地球上要紧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价值评估,初步得出全球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33.2万亿$/a,其中海洋为20.9万亿$/a,占总价值的63%,而这部分价值要紧来自海岸带生态系统;陆地为12.3万亿$/a;湿地为4.879万亿$/a,占总价值的14.7%。 厦门滨海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要紧包括重要物种栖息地、污染净化、湿地产品、消浪促淤护岸以及旅行、教育科研等方面。 1、重要物种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育、迁徙、越冬场所的功能。厦门市大面积的滩涂、河口水域和浅海水域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厦门滨海湿地是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育、迁徙和越冬的场所,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等。据厦门环保科研所和厦门大学1999-2000年对厦门滨海湿地12个样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调查的结果,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9科52种,其中白鹭、环颈鸻、苍鹭、一般鸬鹚和红嘴鸥为数量优势种,反映出厦门滨海湿地要紧作为水鸟的越冬栖息场所,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杏林湾水库和筼筜湖两个样区较高。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由中华白海豚爱护区、大屿-鸡屿白鹭自然爱护区和文昌鱼自然爱护区组成。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普遍定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避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不经济行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最终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著名的权威定义: 1 Robert Costanza,"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60 Article)一文中的定义: 其中其所指的17项内容如下:

展,2000,22 (5)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与存在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因其功能类型不同而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1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它包括食品、医药及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景观娱乐等带来的直接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2 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与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保护土壤肥力,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间接利用价值的评估常常需要根据生态系统功能的类型来确定,通常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替代市场法等。 3 选择价值:选择价值是人们为了将来能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惫愿。例如,人们为将来能利用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以及游憩娱乐等功能的支付意愿。人们常把选择价值喻为保险公司,即人们为自己确保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效益而愿意支付的一笔保险金。选择价值又可分为3 类:即自己将来利用:子孙后代将来利用,又称之为遗产价值;及别人将来利用,也称之为替代消费。 4 存在价值:存在价值亦称内在价值,是人们为确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惫愿。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是一种与人类利用无关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即使人类不存在,存在价值仍然有,如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与涵养水源能力等。存在价值是介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之间的一种过渡性价值,它可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二是模拟市场技术(又称假设市场技术),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其评价方法只有一种,即条件价值法。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条件价值法、费用支出法与市场价值法。 1 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评估,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它能评价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观念、信仰和偏好,是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支付意愿是“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器”,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二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惫愿支付意愿又由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两个部分组成,, 对于商品,由于商品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其支付意愿的两个部分都可以求出。实际支出的本质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根据商品的价格资料用公式求出。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于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其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于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此,支付意原的两个部分(实际支出和消费者剩余)都不能求出,公共商品的价值也因此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估计。目前,西方经济学发展了假设市场方法,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惫愿,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固定二氧化碳(Woodwell G. M.,Mackenzie F. T., 1995; Anderson D., 1990)稳定大气(Woodwell G.M., 1993)、调节气候(Meher-Homji V.M., 1992)、对干扰的缓冲、水文调节、水资源供应(Bruijnzeel L. A., 1990; Sfeir-Younis A., 1986)、水土保持、土壤熟化、营养元素循环(Ehrlich P. R.,Ehrlich A. H., 1992)、废弃物处理、传授花粉(Buchmann S. L.,Nabhan G. P., 1996; Nabhan G. P.,Buchmann S. L., 1997)、生物控制(Woodwell G. M., 1995; DeBach P., 1974; Naylor R,Ehrlich P., 1997)、提供生境(de Groot R., 1993)、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Vitousek P. et al., 1986)、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Kulshreshtha S. N.,Gillies J. A., 1993)等。从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来看,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益.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换,某一经济主体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其效益被有利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如林业部门栽树水利部门受益,旅游业旺服务业受益:其影响无利而有害者称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公害。森林生态系统能给社会带来多种服务,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游憩、保护野生生物等,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目前,得到国际广泛承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系统是由MA工作组提出的分类方法(MAG,2002)。MA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将主要服务功能类型归纳为提供产品、调节、文化和支持四个大的功能组(图1)。产品提供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或提供的产品;调节功能是指调节人类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化功能是指人们通过精神感受、知识获取、主观映象、消遣娱乐和美学体验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利益;支持功能:保证其它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所必需的基础功能。区别于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对人类的影响是间接的或者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发生,而其它类型的服务则是相对直接的和短期影响于人类。一些服务,如侵蚀控制,根据其时间尺度和影响的直接程度,可以分别归类于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地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地主要方法有(表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价值评价方法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_概念_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_曹智

自然资源学报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第30卷第1期2015年1月V ol.30No.1 Jan.,2015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曹智1,2,闵庆文1*,刘某承1,白艳莹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 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 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 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SECC )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 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 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 “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 红河县为例对ESECC 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云南省红河县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5)01-0001-11DOI :10.11849/zrzyxb.2015.01.001 承载力研究起源于1798年的Malthus 人口论[1]。Malthus 在《人口原理》(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中将粮食作为人口增长的限制因素,讨论了人口增长的极限问题,奠定了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2]。20世纪早期,承载力研究关注点集中在增长变量的变化规律上,生物学家利用实验室或野外条件下的动物、微生物种群数据对Lo-gistic 方程进行拟合研究[3-4],验证种群数量极限的存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回归到Malthus 人口论的研究框架,将限制因素增加为粮食、资源和环境。《增长的极限》著作的发表引起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承载力研究也得到了推动。承载力被引入到了土地、水、矿产、环境等不同领域,发展了针对性更强的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概念。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环境要素都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限制因素,针对单一要素的承载力研究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学者提出生态承载力这一综合概念,用系统的思想试图解决人类活动受各种限制因素制约的问题。近几年来,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不断完 收稿日期:2013-11-22;修订日期:2014-03-3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0376)。 第一作者简介:曹智(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E-mail:caoz.11s@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通信作者简介:闵庆文(1963-),男,江苏徐州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E-mail:minqw@https://www.doczj.com/doc/0d15054308.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