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一、概述

为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我国于1999年起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2001年高校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8年高校招生人数创新高。在高校扩招政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还提高了民族地区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二者间的不协调将会导致一些问题。各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等不同,综合评估各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本文利用1998年和2012年这两个时间点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高校扩招政策前后八个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二、选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处的高等教育特指普通高等教育,反映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三大块,高等教育规模(学校数、在校本专科生数)、教师投入(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生师比)和资金投入(生均公用经费、生均教育事业费)。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三大块,经济规模(各地区的GDP、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财政收支(各地区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和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三、实证分析

(一)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要检查进行因子分析数据的适当性,即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

(二)相关矩阵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与综合得分

1998年和2012年都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大于0.5为原则来提取

因子,使用最大方差法旋转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1998年高等教育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和经济发展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2.143%和96.902%;从表4可见,2012年高等教育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和经济发展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4.791%和95.583%。

四、结论与思考

(一)基本结论

第一,扩招政策实施以来,8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与经济都有所发展,部分地区二者间的协调程度虽相对增强,但仍存在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

1.由不协调转向协调。其一,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前,云南的高等教育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强不协调水平;但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云南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在2012年处于高水平协调。其二,新疆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低水平协调。其三,贵州、西藏在高等教育扩招前以及刚实施不久时,其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二者处于不协调;由于2008年高校扩招政策有所调整,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放缓扩招幅度,2012年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协调。

2.由协调转向不协调。其一,广西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前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高水平协调,但在高校扩招后,2012年为不协调,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其二,内蒙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前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协调。但是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内蒙高等教育发展却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其三,青海在扩招政策调整后,即放缓扩招开始,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四,宁夏在扩招政策实施前,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扩招政策实施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二者一直处于不协调状态。第二,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会存在差异。各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有的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有的甚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利于二者的协调发展。

(二)相关思考

第一,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不仅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选择,还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规模的扩大,使

得高等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产生矛盾,高等教育与经济稳定发展的旧格局被打破。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扩招政策实施后,由于2007年起政策有所调整,扩招幅度开始放缓,2012年没有强不协调的地区。就算是协调也大多处于中低水平,这是因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都不充分。第二,扩招政策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出台配套政策,努力使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实现高水平协调。民族地区在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间的不协调,会带来一些问题。若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过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可能使得民族地区产生就业矛盾、经济发展缺乏物质资源等问题;若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那么可能会使民族地区人才匮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智力支持等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制约,经济发展也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与适度倾斜,用政策弥补区位条件带来的地区差异。对于高等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民族地区,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鼓励高校培养符合民族地区需求的人才。对于高等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民族地区,政府应淘汰不适应民族地区需求、办学水平低的高校,重视高校质量,而不是数量。而针对二者发展均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经济上,政府应鼓励优势产业的发展,并给予物质支持和政策扶持;教育上,政府应积极引进教学和管理人才,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