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顽危犯论文

顽危犯论文

顽危犯论文
顽危犯论文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

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

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

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外围摸底

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

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见到聂犯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工作关系今晚到这里看见你,顺便问问。”……“当时你的表现还不错啊,怎么在这严管呢!”切入谈话后只字不提他的服刑改造情况,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谈话的当时聂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啊!”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笔者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监狱警察,是改造人的人,为

每一名罪犯谋出路是职责所在,这里几千多号人啊,不仅仅是你!”这种谈话摸底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即聂犯给了笔者一个直观的初步判断:1、与监区给出的结论一致——聂犯暴力倾向轻微;2、聂犯算是个明白人(至少是未患精神病的),也是个斤斤计较的人;3、教育转化聂犯机率不小。

(三)顽危原因分析

通过外围摸底、谈话摸底,对聂犯的顽危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一是从聂犯的社会阅历分析,聂犯从吉林随父母辗转至青海,做过工人,因不满足于现状又从青海来到广西的北部湾北海市淘金,从事过多种自由职业,至犯罪时已36岁,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极力表现自己是个不甘示弱的人,争强好胜心理明显;二是从聂犯在青海工作遭遇下岗的情况分析,聂犯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千里迢迢的南方淘金,也有社会改革转型期,难以对社会个体面面俱到的原因,因而一定程度造成其心怀对社会的诸多不满,同时也造成了其心理上更加倾向于强烈的绝对公平意识;三是从其成长史分析,聂犯成长于一个几近为移民的家庭,从小父母管束不多,以致于自身行为自控力差,集聚了较为散漫的不良习气,其长期在社会上无正当职业,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狗肉朋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诸多不良习气的影响;四是从其案件情况分析,聂犯由于实施多次盗窃被判刑,可看出其外出谋生并不是真正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的,而是一种懒惰习气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监狱服刑时,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又想获得较高奖励分,以致于形成与直接管理警察的对抗。另外,聂犯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其致人死亡的原因是受害人先拿刀动手砍他,只是其夺刀后出手不慎致受害人死亡,主观上并无暴力杀人的故意,且其暴力犯罪并无前科。从聂犯对本次故意伤害犯罪的认识分析,其暴力痕迹也不明显,这也从《COPA_PI测评报告》的攻击性结果可看出。因此,其作为危险犯,暴力倾向轻微结论是有一定根据的。五是从聂犯的婚姻家庭分析,聂犯下岗后离异,生活、婚姻不如人意,父母年迈,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业,入监服刑后家庭关注不多,自认为是亲情的冷漠,又是判处无期徒刑,因此,该犯对服刑改造早日出监信心不足,加上监狱对罪犯改造的严格考核,该犯时有破罐破摔的念头,以致于不断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经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如下转化方案:1、信任关系的建立,由笔者负责实施;2、运用激励改造措施,由监区长负责实施;3、帮助该犯确立改造目标,由分监区指导员负责实施;4、改造成绩等信息的反馈,由管教股长负责落实;5、坚决摒弃强硬的处罚措施,由直接管理警察落实;6、预测、追踪,由转化小组分析研究决定;7、对教育转化过程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交换意见,调整转化措施。

(五)实施方案情况

1、信任关系的建立。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笔者了解到狱政管理科在2天后即将聂犯解除严管措施,并将其调至另一监区改造的情况,这是绝好建立信任关系的良机。于是,笔者利用晚下监的机会找聂犯谈话,利用该犯渴望解除严管回到监区的强烈愿望,“承诺”可以说服监狱尽早解除(其实这是早就决定的事实),

同时要求聂犯对笔者做出的努力给以回报――以良好的改造精神面貌作为回报,“君子协议”达成!此时,不错过机会,利用法律法规、制度说人、说事、说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经与狱政管理科长交流信息情况,2天后聂犯按期解除严管调到了监区改造。从这取得了聂犯对笔者的信任,也为教育转化聂犯工作跨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聂犯在严管期间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让其感觉到警察确实可以信赖,一定程度上消除该犯的诸多偏见,使其隐隐感觉到在监狱服刑改造有希望。但是,自调回监区服刑后的一次谈话中得知其头脑仍在胡思乱想,主要是“三无人员”身份,使其潜意识觉得在监狱服刑低人一等,对此情况未能正确对待,聂犯在此次谈话中曾试探性的提出“×××,能否给个火机我用用”。这是在试探笔者的态度啊,当时笔者没等其说完话就递过去给他,从其神情看出非常的感激,其实这一行为确实打动了聂犯,谈话中留给了笔者联系其弟弟聂×、姐姐聂×的联系电话,托笔者以管理警察的名义给家庭成员做点正面工作,笔者也以此信息与上述两人进行了沟通,促成了聂犯年迈的母亲和远在吉林的姐姐于2007年10月11日到监狱探视。在亲属会见之前,聂犯通过监区警察传话,要求笔者到亲情会见现场见一见其家人,笔者用“你家人千里迢迢到来一次,时间不多,你们好好聊聊吧!”为其着想,不占用其宝贵的时间,给其以宽松的会见氛围。农历的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其实笔者当天确实是没有想起到监区去问候一下聂犯过节的情况,到了第二天晚上值班专门找其谈话,并说出了实情,从该犯神情可看出是感激不尽的。至此,与教育转化对象的信任关系基本建立起来了。

2、激励改造措施的运用。聂犯调回监区的当晚,正值监区召开罪犯大会,监区长利用此时机向罪犯传出了这样的信息:“只要你积极改造,拿出你的实际行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其实这也是专门向聂犯说的,只是没有明指其罢了。事后,监区长对聂犯谈话时其还重复了这句话,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对聂犯的劳动工种安排还是采取了“冷处理”措施,没有及时对应其表态,而是观察了五天后才正式安排工种,但不忽视深入的跟踪了解。如得知该犯的减刑要求情况后,刺激其情绪的活跃:“减刑嘛,这是对罪犯改造表现的认可,能否获得减刑奖励还是看你自己啊”,同时抓住其斤斤计较的弱点,算了一笔刑期长短的明细帐,以此激发聂犯对自由的渴望,提高积极改造情绪。在谈话中,也大力宣传监狱改造罪犯的理念,“奖励公平、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对等”等等,经过几次交谈,激励措施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聂犯确立改造目标。就监狱、监区的考核奖励具体情况,分监区指导员对该犯作了细致的分析,说话不转弯、不打折,直截了当针对其目前的劳动改造情况而言,“清洁工种是获得奖励分较低的”,“鉴于目前的情况还是先安下心做好这个岗位的事情,获得大家的认可,无期减为有期后,信心就更加足了,这样做起工心情也舒畅”。这给聂犯觉得是实话实说的。

三、取得的初步效果

自从调回监区服刑后,聂犯每月能获得2分以上的奖励分。首先在监区劳动工场从事清洁劳动,工作上较为主动,内务卫生检查良好,经调整到车逢工后,表现较为稳定,性格比之前开朗,消极情绪明显好转,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2008

年3月经监狱研究,认定聂犯得到了有效的转化。因确有悔改表现,2008年8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至今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四、下一步预测及工作措施

经过对聂犯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其个人的成长史、犯罪史、改造史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和行为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一是对警察的管理教育认同感存在选择性;二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服刑思想;三是该犯对自身过分的奖励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可能会用过去极端的行为相要挟;四是该犯的无期减刑裁定后可能出现消极的行为。通过对聂犯的预测分析,我们在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层包夹和耳目监控的工作,将其出现不良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继续落实由管教经验丰富、能与该犯拉近谈话距离的科室、监区领导、分监区领导、承包警察负责谈话教育。

(二)对聂犯可能出现“讨价还价”的服刑思想情况,采取迂回措施,向监区领导、承包警察通报情况,由他们以柔性的办法予以解决。对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出现相要胁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在争辩的环境中头脑发热,产生激烈对抗,应采取“冷处理、软着陆”的办法,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合法地将其逐步软化,斗理斗法斗智不斗气地加以处置。

(三)对其因无期减刑后可能出现行为反复的情况,通过警察的真诚帮助和耐心教育,使之在人性化的改造环境影响下自动放弃消极改造的错误认识。

五、教育转化顽危犯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长刑期犯的管理问题。我监狱目前在押犯91.40%在有期徒刑10年以上, 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尽量避免强硬态势,当然也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执法妥协”。试想一个刑期漫长的罪犯在服刑过程中难免没有一点违规的行为,客观的说,要真正认真的按照《监狱罪犯行为规范》的条文执行,照搬条文办事,这既不客观,也不现实。首先,在管理实践上要多采取柔性的管理模式,“条文是死的,人是活的”,灵活多变,防止矛盾对立的扩大化。其次,充分运用法律,合情、合理、合法的运用强制措施,甚至采取强制措施处罚罪犯的时候,给其看清条文是如此规定的,或者让其背诵条文认错即可,以此让部分触犯纪律的罪犯有个台阶,瓦解部分罪犯的对立。笔者也以此处理了相应的罪犯实例,效果较为理想。实践中,有些行为采取“无为而治”其实是谨防出现强硬对抗的良方,当然这不是数学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再是,长刑期罪犯不宜片面强调关押、打击,“严打整治”在某些阶段是必要的,但那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罪犯终究还是在本监狱、本监区服刑,不从“打心眼服你”着眼,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以情动人,以行动感人,使罪犯认识到警官才是他服刑的依靠,这样才能为我们教育罪犯、矫治罪犯打牢基础,否则,我们的监管改造工作会增加更大的压力,而且我们的工作始终还是要回归到“促进罪犯重返社会”目标上来。

(二)关于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信念问题。重刑罪犯是罪大恶极不错,在监狱服刑还要在监狱与我们警察“对着干”,这也是存在的事实,但我们绝不能违反法律惩罚他,而是去改造他,这种认识本身就是“爱心”的体现。事实上,杀人恶魔也有其柔弱的一面,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管你是否说出来,在内心里具有爱心,这就是获得罪犯尊重你本人的基础的基础,如果在某一场合获得罪犯的尊重,实际上就证明了该犯对警察的信赖,此时你与之沟通、说教才能得到罪犯的接受,否则说了多少或许就是“耳边风”!没有得到罪犯真正认可的说教,是谈不上改变罪犯的,教育转化罪犯也只是一句空话。

(三)关于顽危犯转化的激励机制认识问题。众所周知,彻底改造一名顽危犯确实是一项费时费力费神,且是“吃力不讨好”(担风险)的综合工程。为此,监狱专门设立转化该类罪犯奖励金1500元/人.年,年终转化考核依据为监狱的有关考核记录,这是切实有效的措施。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名警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这又不失为客观现实的选择办法。其实应当将奖励金额度适当加以提高也是可行的,这是对改造人的劳动的合理回报。但从另一角度看,绝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浪子回头金不换”,获得的整体社会效益岂是区区几千元所能比拟的,作为一名监狱警察,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绝不差这千儿八百的,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成就感、社会认同感,缺乏这种价值理念就等于这辈子白干一回监狱警察了。

(四)教育改造罪犯与“四防”责任风险的认识问题。事实上,我们现在有些人一听到某某犯是顽危犯的第一反应是如何监控好,不出问题,因而在教育改造这类罪犯时、调整这类罪犯劳动岗位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个“怕”字,在目前严厉的“四防”事故责任面前,怕出事担责任。诚然,切实防范“四防”事故的发生是监狱工作必然的要求,但依然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在对罪犯充分调查、谈话摸底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一定程度上可判断出其危险性程度,再加上“内紧外松”策略的周密部署,可大胆的调整劳动岗位以实施改造罪犯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改造罪犯的治本功能,能够在“怕”字的基础上切实转化一名顽危犯,一定程度上给监管安全工作消除了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从这一改造理念出发,结合本次我们评估聂犯的暴力倾向轻微!因而在监区大胆的予以调整其劳动岗位,通过缓解劳动改造的对立实施教育改造转化罪犯的目的。

(五)关于转化顽危犯个案的具体方式方法问题。一是谈话前的外围摸底了解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从本个案而言,没有调查的基础工作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即使去谈话了也等于是“放空炮”。二是首次谈话的切入问题。“话不投机半句多”,一成不变的说教,一开始就是“你家庭的情况、如何积极改造,要不就……”,只能是弄砸事情,造成罪犯对警察的简单认识。三是谈话的时机选择问题。按现在监狱的实际,罪犯在监狱服刑的宽松时间也不是太多,根据警察个人的下监时间安排去随意找罪犯谈话可以说是事倍功半的。如本个案,如错过了解除严管前的时机,恐怕效果就差多了,又如调动后不及时谈话,那将前功尽弃,而平时无意义的谈话多了,罪犯似乎又觉得你老是在哄他呢。四是持之以恒、跟踪教育的问题。教育转化罪犯不一定要固定时间面对面找罪犯谈话,与同事工作谈论、与其他的罪犯交流、处理管教业

务、劳动管理现场,甚至是对该犯的行为观察都能侧面了解到对象的一些改造变化,有的放矢的跟踪教育或许收效更佳。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美术欣赏论文:浅谈中国美术欣赏 【摘要】中国画具有七千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儒、道、释等哲学文化思想以及民间艺术、外来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特有的形式体现着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必然影响到对中国美术的欣赏。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关键词】美术欣赏;中国画;写意;主体精神;意境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大师为我们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美术作品及理论著述,为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学习、欣赏、研究中国美术,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欣赏中国美术是从中国画入手,并以中国画的特点作为欣赏的标准来介绍中国美术欣赏的要领。 1.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86年,陈望衡、张涵在其著作《艺术美》中提出,艺术欣赏实质上艺术美的欣赏,是一种美感活动,艺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是娱乐性、主客观辩证统一性、与创造过程的紧

密联系性等。1995年,尹少淳在其著作《美术及教育》中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1998年,张道一在其主编的《美术鉴赏》中提出,美术鉴赏对于鉴赏者来说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与艺术的创造一样,同是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等过程的系统组合。21世纪伊始,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近一步深入。2000年,王大根在《美术教学论》中提到,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是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2001年,王向峰其著作《美的艺术显形》中指出,艺术欣赏的主要特征有:艺术品相对与欣赏者的外在性、艺术欣赏的过程性、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2002年,陈新汉在其著作《审美认识机制论》中提出,艺术欣赏是纯粹化、集中化的审美活动,是客观化审美活动的主观化,它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是欣赏者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去间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总之,美术的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2.写意

顽危犯论文

内容摘要:监狱工作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通过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有效实现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育改造罪犯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在现阶段,特别是被认定为顽危犯的罪犯,部分监区直接管理警察,对个案教育转化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一些方法难以凑效。故本文意在通过对顽危犯教育转化个案的分析,思考教育转化个案的问题,为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服务。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教育改造个案分析工作思考 一、顽危犯个案基本情况 聂犯,男,汉族,1966年6月生,吉林省镇来县人,因故意伤害、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3年12月入监。经入监教育后,聂犯分在另一监区服刑,2005年10月因殴打他犯被禁闭处罚,同年12月又因使用剪刀行凶未果被禁闭处罚。此后几乎不断给监区管教工作制造诸多麻烦,2007年4月又因多次违规被监狱确定为严管对象。鉴于聂犯自入监服刑改造以来出现诸多的违规违纪行为,监狱遂于2007年6月将其确定为监狱级顽危犯。 二、实施教育转化过程 聂犯不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致使监狱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威胁。对此,监狱领导高度重视,指定成立教育转化攻坚小组。笔者接受任务后,主持攻坚小组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外围摸底 首先,从监区领导、管教股长、分监区长、直接管理警察等不同层次了解列入顽危犯的具体细节情况,以便较为客观的对聂犯作出相应的评价;其次,深入该犯周围的罪犯并对其日常行为模式调查,以掌握聂犯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等;三是调阅聂犯的正、副档,通过正档切实掌握其犯罪事实、经过、案件审理及判决情况,通过副档材料初步掌握其顽危的性质、恶劣程度以及入监改造过程全貌;四是通过服刑指导中心调取聂犯的《COPA-PI测评报告》、《COPA-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测试报告》。通过外围摸底,确定首次谈话的切入点及内容。 (二)谈话摸底 外围摸底了解到聂犯曾是笔者在该监区时的管理对象,相互认识并且无冲突,于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当时聂还不是顽危犯!),专程到严管分监区找其谈话,但“专门找其谈话”的语言只字不提,也没透露那样的意思。见到聂犯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因工作关系今晚到这里看见你,顺便问问。”……“当时你的表现还不错啊,怎么在这严管呢!”切入谈话后只字不提他的服刑改造情况,而是装作仔细的“听”其“倾诉”,以避开改造与被改造之间的矛盾。谈话的当时聂犯很是诧异,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啊!”这让我们之间的谈话距离拉近了许多,此时,笔者借机表明自己的态度:“作为监狱警察,是改造人的人,为

雅思作文写作常见错误

作文写作十大类常见错误 一、句子不完整 ?1. 一个简单句有2个基本成分:主语和谓语动词,两者缺一不可。 ?错误: ?In china h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subscribers to cable television. ?正确: ?China h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subscribers to cable television. ?错误: ?One of the many benefits of travelling overseas learning how to cope with the unexpected. ?正确: ?One of the many benefits of travelling overseas is learning how to cope with the unexpected. ?2. 如果一个句子有从句,也必须保证从句的完整。 ?错误: ?Those who overweight or indulge in unhealthy diets are candidates for heart attacks. ?正确: ?Those who are overweight or indulge in unhealthy diets are candidates for heart attacks. ?3.介词后面一定要加名词、代词或从句做宾语。 ?错误: ?A marked character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hat personal success only springs from. ?正确: ?A marked character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hat personal success only springs from group success. ?4. 大多数情况下,比较级后面一般要加than,并且清楚指明所比较的对象。 ?错误: ?Divorce is more common. ?正确: ?Divorce is more common than it was one generation ago. 二、句子成分多余 ?1. 一个简单句通常只有一个主语,如果主语超过一个,要使用连词构成并列主语。 ?错误: ?Smoking, drinking are banned in many places of work. ?正确: ?Smoking and drinking are banned in many places of work. ?2.如果一个句子中出现多个谓语动词,要使用连词连接结,构成并列动词,或在一些句子中使用关系代词构成复合句。 ?错误:

中国学生写作常犯错误分析

中国学生写作常犯错误分析(1) 1.基础性文法错误 一、拼写,标点以及第三人称单数 在下面的两篇学生写的文字当中,均存在着拼写、标点以及第三人称单数方面的错误,请认真检查并予以纠正: (1) Saying “No” Why someone don’t say “no” when they ought to say “no”? I think he do not refuse other’s suggestion or advise. Because they are good friends. He has to obey his friends application. If he say “no”, his friends will be badness. Even his friend will turn angry. But I must say that it is harmless for you that you don’t say “no”. For example, your friend ask you to help him to do steel something. At this time, if you don’t say “no”, you will break the law and be arrested by police. How foolish you have done. Above all, I must say “no” when I should say “no”. I must be an honest man. I can’t break the role of society. And I will tell him the reason why I say “no”. (2) Saying “No” At present, there is a strange sense in our society. One should saying no, but he or she did not say. Why?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is shame. Sometimes our classmates or friends want our helpness and their requests are out of our ability. In that case, we should say “no”, but a few of people often think that it is a bad thing for their friends, and even influence their friendship and so on. In fact, it is nothing difficult to say “no”. When you refuse your friends. He or she will not get angry with you. Oppositely, he or she will thought you are true person and trust you. On the other hand, saying “no” in the propery occasion will reduce lots of problems. So saying “no” when you want to say. 二、自造词语与不区分词的细妙含义 有的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喜欢即兴发挥,在还不很了解英语构词的基础上就开始自己依据有限的词汇知识创造词语或者是词语的用法,结果往往使人哭笑不得。 比如: (1)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ke commodity? The answer is very simple: the men who make them can earn a lot of money. But they may have not thought about the disutility to others. (2) Above all, I think reading books ought to select. Because our time is unenough. 许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喜欢将意义相关或者相近的单词一起记,却不仔细区分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和用法上的不同。 比如: (1) I think they should believe in their own ability rather than the luck number. Today we live in a scientific period, we should not believe mystery and lucky number. (与era混用)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年级环114 姓名甘露 学号 110605092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指导教师张银川 2012年 6 月 20日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不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由简单的几何纹装饰。荣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组合的雏形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 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的主要装饰题材已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比较普遍。青铜器上

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 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形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的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到西周早期,青铜器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四、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习俗所致。

英语作文写作中常见的9种句法错误

英语作文写作中常见的9种句法错误 一、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错用为动词,形容词错用为副词,名词错用为动词等。 例:They eam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independence.他们挣钱是为了自立。 解析:independence是名词,句中误用为动词。 改为:They eam some money so that they can be independent. 二、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放在句子中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引起句子含义的变化。这一点常被同学们所忽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例: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l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而且我将对校园外的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解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改为: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l will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better. 三、句子不完整 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等来理解对方的意思,不完整的句子也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学生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情况下。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on.了解社会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解析:本段后半部分“For example,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for example,by TV,radio,and newspaper. 四、主谓不一致 英语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必须与主语保持一致。由于受汉语的影响,许多同学在写作时经常忽略句子的主谓一致关系,从而造成错误。 例:Once one have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do.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解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 改为:Once one has money,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五、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例l: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解析:读完上面这一句话,读者无法明确地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如果我们把容易引起误解的代词加以明确,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改为: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作文,那可就惨了。 几个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 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应多加练习。 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那么学作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 不少学生反映,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两节课时间都过去了,还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下面这篇文章对这些同学或许会有帮助。 我是去年9月份进入中学大门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写作文,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几乎没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我们这儿升中学不考试,假如要考试的话,我想就凭写作文这一条,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 上了中学以后,我仍然不会写作文,是语文老师给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作文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我的情况与这位同学太相似了,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呢?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我决定缩短周期,也先从写一句话练起,然后写两句、三句……过了一段时间,我的作文已经逐渐成“篇”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样子。 记得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起我要学习写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这句话的后头加了一句话:“我相信我能写好。”说来也怪,似乎每次写都有一句话,后来就不再只多写一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汉字书法早期发展 谢安 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班 20120915010 内容摘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之一,却也是唯一能够经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透过这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光辉历程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中洞悉到其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强悍生命力的源泉,也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三大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中华文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了它原有的兼容性,海纳百川,最终能够薪火相传至今。其中,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更是经过中华民族的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不仅为国人所骄傲,更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从书籍、网络、书法作品等方面去探讨汉字最初的起源、书法艺术的由来及人文价值、早期书法家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为更好的总结和发展汉字书法艺术、以及更规范的书写汉字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价值。 序言 汉字作为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大瑰宝,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而书法艺术作为汉字的传承方式和表达艺术,更是深得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书法的考古价值不单纯从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标判,而且还应用它的艺术价值去深入探讨。而着眼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我们不仅在艺术造诣上与前人相去甚

远,在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程度上,与前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人们用笔书写汉字的机会被急速削减,这也造成了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迟缓的问题,尤其是当代的中小学生在文化启蒙阶段的汉字书写问题。各种“火星文”、错别字等层出不穷。在和平年代出现文化传承的问题,实属我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耻辱。 一、汉字及书法艺术起源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由是种种。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华文明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汉字考古的不断深入,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顽危犯教育转化事迹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多样、复杂的变化,同样罪犯的构成和改造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等暴力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增多,罪犯顽危抗改、不服管教增多,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监狱广大民警认真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信念,坚持用耐心、爱心、恒心在教育挽救一个个失落的灵魂,不达目的不罢休。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干警,我多次负责教育转化顽危犯的攻坚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教育转化顽危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里我将对教育转化顽危犯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向领导和同志们进行汇报,请予批评。 罪犯张某某,初中文化,因抢劫罪被判刑11年。刚下队,该犯就与他犯关系不融洽,一言不合就动手,不服管教,和干警唱反调。在劳动改造中,一贯偷懒耍滑、软磨硬泡,组长安排任务时对组长指指点点,说话含沙射影,组长向干警正常汇报工作,该犯就对别的犯人说组长打小报告,陷害他,弄得干警看见就烦,组长不敢管,其他罪犯不敢惹。干警与他谈话是一谈好几天,一天不谈就出事。为此,该犯多次受到监区的批评和处分,但该犯依然如故,不知悔改。面对这样一名破罐子破摔的顽危分子,我感到如果不处理好张某的抗改抗劳问题,将会对分监区的教育改

造工作带来极恶劣的影响。 一、搜集犯情材料,探究抗改缘由。 我认真研究,了解该犯的犯罪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个性心理特征、抗改历史和改造表现等档案资料,认真做好对张某的个案分析,寻找张某的抗改原由,并寻找适当的交谈突破口。通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该犯刚与其家人接见后的一天晚上,我找其进行了2个小时的促膝长谈,初步弄清了形成目前这种改造现状的原因:家庭条件差,改造信心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犯人不理睬,家人不理睬;心理不健全,心态失衡,行为偏执等等,这为展开工作走出了第一步。 二、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分析了解到张某的改造现状、心理态势后,我从对张犯加大从严管理的力度入手,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及日常活动中,都对其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同时认真落实对其的包夹控制措施,并定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伏的不良思想苗头,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大量的个别教育谈话。为了促使张犯思想转变,坚持每周固定与张犯谈话一次,利用调查接触、算账对比、批评劝诫、启迪引导、表扬鼓励、角色换位等方法加大教育力度和深度,从而消除了该犯与干警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打破了张犯长期以来反抗的心理定势,有了想改造的心理趋向。 三、利用亲情的力量感化罪犯。 顽危犯的教育需要多种教育形式,强化亲情感召氛围,可以

作文常犯语法错误

关于写作的一些common problems (1)段落连接 英文作为在学术界最常用的语言,其最大特点就是严谨的逻辑性。中国学生无论是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往往缺乏内在的条理,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其实英文学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有一个固定的套路的(当然要写的非常好另一个境界),除了本身阅读范文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以外,了解语句、段落之间的关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文里所说的“前呼后应”“承上启下”,在英文的写作中是非常关键的。除了写作者本身文字水平以外,如果自身写作水平一般的,那么可以依靠一些“外力”来加强文章的紧密连接。 1.Reference and topic introduction(关于引用和介绍主题的引导词) 很多时候,中文做报告里有一句,“关于…的问题”来引出一个新的话题或者引述别人讲过的内容,老外其实也很喜欢用,主要短语有以下几个: regarding…(加句子) as regard…(加句子) as whether to…(加句子) in terms of…(加短语) in respect of…(加短语) with respect to…(加短语) 具体用法,随便据个例子,比如让你谈谈中日关系。你可能介绍中日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两方面。首先你谈了中日政治关系,然后你笔锋一转,要说到中国和日本的economy关系,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上述词汇,来介绍,承接两者,这样显得你的文章就连贯了。In economic terms, China and Japan…/In terms of economic relationship, China and Japan… 注意:少用about,about是非常口语化的用法,在口试的时候可以用。 2.强调或附加 比如让你介绍一个东东的优点,中文是“xx有A优点,B优点,还有C优点”,英语中常常用besides this,moreover,furthermore来引导。 注意:少用as for/as to/besides。这三个词第一很口语化;第二,这三个词通常含有“我讲了ABCD,随便附加一个不是很重要的E东东”的意思,有点像by the way引导出来的内容,不适合用在书面作文里。 3.Ways of making a specific reference(举例子) 1) namely 通常指很具体的例子 e.g. The ma in towns involved, namely Manchester and Liverpool … 2)in particular/particularly 强调前面提到的内容中某一个非常特定的,可以用在句首 e.g. The books on this subject, in particular/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ng to he early period…

如何快速准确发现稿件或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https://www.doczj.com/doc/0c576659.html,/docview-4375.html 如何快速准确发现稿件或论文中的统计学错误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学咨询中心胡良平刘惠刚 稿件或论文中统计学应用的质量如何,是科研工作者或临床医生撰写论文时,以及杂志编辑或审稿专家审阅论文时,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一提起统计学,很多人都感到很棘手,认为统计学内容涉及面很宽,应用起来又十分灵活,掌握起来就更困难了,非统计学工作者怎能看出稿件或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呢!其实不然,只要你具备一些起码的统计学知识,再加上大胆发挥“常识”的作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错误。本文将教你一些这方面的技巧,请在审阅稿件或论文的统计学错误时试用一下,其效果会让你大为惊喜! (一)检查有无过失误差 很多人在稿件或论文中出现了一些“过失错误”。例如,数据抄写错误或仪器未校准或试剂过期等造成数据不准;同一张表内同一个指标的小数位不一致;统计图中坐标轴上的刻度值违反数学原则(两轴交汇处不是坐标原点、等长的间隔代表不等的数量、横轴上左大右小、纵轴上上小下大);各分项数据之合计与文中所写的合计值不等;正文中所描述的数据与统计表中所列的数据不一致。 例1:原文作者研究非脱垂子宫切除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略)。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根据原作者在文字叙述部分的介绍可知,CISH组总病例数应为228例,其中子宫>8孕周病例数应为208例,而表1中将总病例数写成208例,将子宫>8孕周病例数写成188例;将TAH写成TAHP,且该组中子宫>8孕周病例数应为182例,而表1中却写成112例。如此多的过失误差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是不应该的。 (二)检查统计学部分的写法 关于文中所用的统计学的交代应非常清楚,不应含糊其词。例如一项研究描述了以下内容:(1)运用SAS(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定量资料;(3)用χ2检验处理定性资料;(4)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5)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从(1)的写法只能得知原作者采用了什么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没有交代清楚软件的版本和序列号,更没有交代文中的资料究竟是采用了哪些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的。 从(2)的写法只能得知原作者处理定量资料用了两类参数检验方法,即t 检验和方差分析,至于这些统计分析方法选用得是否正确则不得而知。因为通常情况下,比较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会用到的t检验有3种、方差分析有10种之多,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上。讲t检验时,应注明是“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还是“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讲方差分析时,应注明是“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拉丁方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交叉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x因素析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具有x个重复测量的x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等。况且,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属于参数检验方法,资料是否满足检验的前提条件,也没有考察。若不满足,即使实验设计类型碰巧对了,计算方法也是错误的。应该选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找不到相应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中国美术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作业 201413031420 李岩

第一编大事记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旧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1·【旧石器时代初期】 在四川巫山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多系形状不规则的刮削器,砍砸器及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石器的原始形状及初步的类型分化。 2·【旧石器时代中期】 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家窑人遗址里发现的大约一千五百个石球,其光滑规则的造型体现出相当的造型能力。这显示出一种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但也体现出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3·【旧石器时代晚期】 晚期智人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时期的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画艺术品 1·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灵武水洞沟遗址发现以鸵鸟蛋壳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一颗钻孔石珠。在这些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2·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一枚精致的骨针,证明当时任以缝纫兽皮作为御寒保暖的服饰。 3·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意见尺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应该以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华北地区的河北徐水南庄遗址,华南地区的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均出土粗陶片;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禽骨骼;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农业于本期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陶雕,石雕,玉器开始出现。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a·本期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 为独立的部门。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血缘纽带还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

教育转化监狱顽危罪犯的几点思考 做好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维护狱良好的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整体改造质量,切实落实“首要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顽危犯在狱押犯中所占比例虽小,但对监管场所安全稳定潜在的危害之大,在犯群中的负面影响之深,却绝不可小视。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扎实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掌握教育改造工作的主动权,从而在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刻认识监狱形势,健全机制是前提 直面监狱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准原因,是确保监狱安全稳定,进一步做好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一是罪犯脱逃、挟持人质等影响监狱安全的潜在危险性依然存在。当前,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凸现、刑事案件持续上升、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的形势,给监管安全和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形成了新的压力。有的罪犯企图采取袭警、挟持人质等手段强行脱逃,有的较深地稳藏了罪恶本性,骗取干警任,伺机报复社会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狱一刻也没有停息。有些是因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防,使其没有了滋长的温床,更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有些是因为经过有效地打击和管制后,未造成后果。诸如此类,更加有力地证明改造与反改造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二是罪犯自杀,影响监管改造秩序的良好运行。特别

是罪犯自杀后,其亲属到监狱无理取闹,向监狱提出不合理要求,达不到目的,就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缠访,并向不明真相的群众散布谣言,诋毁监狱,有的甚至冲击监狱,大造声势,故意扩大事态。一些别有用心的罪犯也借机以保护罪犯的生存权为幌子,散布反改造言论,在犯群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成为引发各种矛盾的诱因,维护监管安全稳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三是罪犯行凶斗殴现象屡禁不止。监狱是关押改造罪犯的场所,若大的一个特殊群体,相互之间发生摩擦,产生矛盾,进而拳脚相加,实属难免。但如果打架斗殴频发,且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就必然会极危及监狱的安全稳定。在斗殴中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罪犯亲属会以监狱的监管不力,干警不作为为由,向监狱施压,引发派生各种矛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这也是监狱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四是监管改造任务艰巨,狱反改造倾向呈日益突出的趋势。有的罪 犯在犯群中散布反改造言论,蛊惑人心;有的维权意识过度膨胀,乃至于无理取闹;有的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便顶撞、甚至辱骂干警,扬言要制造事端或以自杀相要挟,严重影响了监狱的监管秩序,干扰了监狱的正常执法。 监狱目前面临的上述四个突出问题,既是监管工作必须重点应对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造工作亟须解决的中心课题。我们要直面当前监狱工作中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犯情狱情的复杂性、艰巨性,加深对顽危犯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此项工作夯实强有力的基础。“凡事预则立,

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及分析

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及分析 根据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文章要切题、表达意思正确,无重大语言错误。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不切题;二、语言表达的错误。 (一)不切题 英汉不同的语篇思维模式是造成不切题的直接原因。一些外国人认为东方人写作善用迂回法,也就是总绕着主题的外围转,而不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 汉语语篇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人们认为这种方式含蓄、委婉,容易使人接受,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的叙述主题;所以我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不能紧扣主题进行写作,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观点不够鲜明。我们来看一篇以"Trees"为题目的作文: Trees are man's friends. We can see trees everywhere. We plant trees every year. We can make tables with trees. Trees also give us fruits to eat. I like to eat fruits very much. 该段的主题句是Trees are man's friends, 写作中心应围绕"friends ",也就是树的用途展开。但学生没有从friends入手阐明主题,而是绕圈子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第一、二、五展开句偏离了树的用途这个主题,而是说我们到处可以看见树木;每年都种树;喜欢吃水果等;而且段落框架松散,这样就属于主题句抓不住,中心思想不明确,而且句型单调。 再来看改写后的段落: Trees are man's friends. They provide man with timber, fruits and seeds. With timber, man can build houses and make furniture. Fruits are the food, which is necessary to us every day. As for seeds, they can be used to extract oil. 这样就克服了前面所犯错误,紧紧围绕了主题句来展开,算是一篇好的作文了。 (二)语言表达错误 英语写作中,所谓重大语言错误,通常是指语法和词汇错误,我们可以把学生易犯的语言错误归纳为:词汇问题、语法错误、中文式英语。这里我们重点讲述的是前两方面的问题: 1、词汇问题 词汇是英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果把语法比作写作的框架,那么词汇就是写作的砖瓦。由于我国的中学、大学的英语测试形式主要倾向于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与纠正

医学论文常见统计学错误与纠正 一、设计与实施 1.对象合格标准不明确 ●只报告来源和时间段,总体不清晰:大杂烩,得不到科学结论; ●事前未规定合格标准和排除标准,事后排除; ●不报告按照合格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对象的过程。 2.结局指标多而杂--是事先规定的最重要的结局指标,通常以此为准来计算样本量。 常见错误:终点指标过多, 大海捞针 临床试验时,不知道哪个指标在组与组间有差异;“确定某个指标后,万一组间没有差异,岂不被动?!” 生理、生化、组织学、基因,都做;“内容丰富,显得水平高?!” 许多仪器一下子可以做许多项目;“许多项目一一分析,哪个有意义,就报告哪个指标?!” 哪些指标可能有组间差异,必须心中有数。 假说:预计将要得到的结论——假说是科研的灵魂心中无数,不要“先上马再说” ●指标多,实验工作量大。大海捞针——碰运气,不是科研! ●指标多,翻来覆去分析,制造假阳性! Nature杂志统计学指南: ?常见错误之一。仅分析1个指标时,P(假阳性)=0.05,P(1次分析不犯错误)=0.95 ,同时分析2个指标时,P(2次分析均不犯错误) = [P(1 次分析不犯错误)] 2 P(假 阳性)=1 - 0.952 ≈ 0.10, 同时分析 3 个指标时, P(假阳性)=1 - 0.953 ≈ 0.14 同时分析 10个指标时,P(假阳性)=1 - 0.9510 ≈ 0. 40 ?常见错误之一(Nature) ----多重比较不校正 多重比较: 对一组数据作多项比较时,必须说明如何校正α水平,以避免增大第一类错误的机会---- Bonfferoni校正(α/k来校正,k为两两比较次数) 3 不重视对照 为何必需对照? ●消除非研究因素的混杂实验组和对照组受非研究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相同,使两组 的差异主要反映研究因素的效应。 ●鉴别研究因素的效应和自然发展结果。例如,研究某药物对口腔溃疡模型兔的疗效, 口腔溃疡有自愈的倾向,必须有对照扣除自愈效应。 常见错误 ?没有对照!千方百计省去对照组,以减少一半工作量!? 自身前后对照/历史对照/文献对照/ “标准”对照 ?对照不当对照太弱:安慰剂对照/对照过强:西药+加中药~西药/对照剂量有争议:试验药,大剂量~对照药,中小剂量 /对照基线不可比:试验组年轻、病轻 ~ 对 照组年老、病重 应当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