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造瘘护理

胃造瘘护理

胃造瘘护理
胃造瘘护理

护理

(1)术前护理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CT、心电图等。抗凝药物停药至少一周。备皮如同外科手术,腹部皮肤(左上腹)应进行清洁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了预防PEG后局部造成瘘口周围皮肤感染。评估患者病情,对清醒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之术中可能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术前禁食8~12h,神志清者给予镇静剂地西泮。取下活动性假牙,对口腔、牙齿、咽部进行清洁。

术中护理给予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气道通畅,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术后护理患者取半卧位休息,安慰患者,告之手术已经成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现象,伤口有无渗血情况,每天给予造瘘局部消毒、更换敷料,直至造瘘口形成,并保持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抑酸药物。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造瘘口护理前一到两周每日用络合碘(或安尔碘)常规消毒周围皮肤2次,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等,并观察置管深度,病人有无剧烈疼痛。将两块无菌大纱布剪一豁口(气管切开纱布的形式),下面一层口朝下,上面一层口朝上,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术后一到两周伤口如无红肿、分泌物等,可每天换药一次。待伤口完全长好,形成瘘道后可减少换药次数每周换药两到三次。每周应活动造瘘管2-3次,以免造瘘管长死。如出现以下状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红肿、岀血、肿胀、伤口剧烈疼痛等。

饮食护理(1)术后当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造瘘后24h禁食,术后24h开始经造瘘管内给予流质饮食,可使用滴入法或推入法,开始一日量不宜超过300ml/日,以后可根据胃排空情况递增,一般一天的量为1500-2000ml。(2)条件许可,使用营养均衡的能全力、瑞素等肠内营养液滴入,滴入速度不可过快,一般500ml溶液4~6h滴完,冬天应用加温器,防止溶液过冷引起腹痛腹泻。经济条件较差者,可使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磨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3)每日4~6次,每次200~250ml,温度为38℃~40℃,每次注入食物速度不能过快,量不宜过多。(4)管饲时输注量及速度应严格按照胃排空的情况确定。每次管饲前要回抽胃残留量,假如大于100ml应该考虑不耐受。(5)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定期检查血生化。(6)口服药物可溶于30~50ml清水中注入。管饲时或管饲后30-60min应保持半坐位以防误吸,卧床者应抬高30度。吸痰病人,应在管饲前或管饲后一小时吸痰,管饲时如出现咳嗽或喷嚏应暂停,待恢复后继续,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7)每次注入食物前后均用20~30ml温开水冲洗造瘘管,保持造瘘管的清洁通畅。(8)如病人经口进食量不足时,可根据经口进食量来调整管饲的量,并应在经口进食后1-2小时后管饲。(9)如病人出现腹泻应检查食物或器具是否不洁、食物是否温度过凉,食物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并在冰箱内保存使用前加热。管饲时如意识不清患者出现烦躁,可能是食物过热。

造瘘管的护理术后注意造瘘管的固定,每日换药时观察造瘘管的深度,避免造瘘管过松或过紧,固定过紧,会引起疼痛易造成胃壁腹壁缺血坏死,导致内垫综合征;过松,营养液因胃内压增大时反溢于皮肤,长期的刺激皮肤易引起感染糜烂不愈及瘘道形成。对于躁动、不清醒的病人,应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必要是给予约束双手,以防止拔管。

院外指导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特别在沐浴后,应消毒造瘘管周围皮肤,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指导家属和患者喂食及喂食的注意事项、换药的方法。告知应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瘘管的深度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无异常半年到两年应更换瘘管一次。

PEG 术后护理

常规护理患者取半卧位休息,安慰患者,告之手术已经成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现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26 饮食护理术后当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造瘘后24h禁食,之后根据患者需要可持续性注入或分次集中喂饲。

27

28 输注量及速度应严格按照胃排空的情况确定。持续性注入鼻饲时,滴入速度不可过快,一般500ml溶液4~6h滴完,口服药物可溶于30~50ml清水中注入,冬天应用加温器,防止溶液过冷引起腹痛腹泻。分次集中喂饲每日4~6次,每次200~250ml,温度为38℃~40℃,每次注入食物速度不能过快,量不宜过多。

29

30 饮食配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耐受程度及全身疾病状况的具体情况而定。条件许可,使用营养均衡的能全力、瑞素等肠内营养液滴入,经济条件较差者,可使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磨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

31

32 每次管饲前要回抽胃残留量,假如大于100ml应该考虑不耐受。

33 每次管饲前后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30ml冲洗导管,保证导管畅通

34 每次时抬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坐位,管饲完毕后保持此姿势30~60min,以减少食物反流的发生。

35

36 造瘘管周围皮肤护理:定时观察造瘘口的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以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伤口渗血,应局部压迫止血,出血较多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行外科结扎止血。换药时可以将外盘片松开,用碘伏擦拭消毒,而后自然风干,造口周围皮肤无需固定敷料,避免导管固定不牢,同时为防止内盘片嵌入胃壁,每次换药时需要转动导管一周,重新固定,无菌纱布遮盖胶布固定

37

38 造瘘管的护理导管是通过内垫和外垫固定的。每次换药时要观察导管固定处的刻度,防止移位和扭折。瘘管固定不宜过紧及过松。一般在PEG术后2d内固定较紧,以压迫胃壁,防止出血及渗透引起的炎症不适。以后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感觉,将外垫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固定过紧,会引起疼瘢易造成胃壁腹壁缺血坏死,导致内垫综合征;过松,营养液因胃内压增大时反溢于皮肤,长期的刺激皮肤易引起感染糜烂不愈及瘘道形成。造瘘管保持清洁,每次鼻饲流质前后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防止注入的营养物存积导管引起阻塞或腐败。长期置管出现老化或渗漏者,一般半年至2年需要从原位更换造瘘管对于躁动、不清醒的病人,应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必要是给予约束双手,以防止拔管。

3.3.4出院指导经皮胃镜下胃造瘘管可带入家中。指导换者及家属如何护理:应教会患者或家属记住导管固定处的刻度,防止移位和扭折。①定时更换造瘘管;②保持管腔通畅及卫生,保持造瘘管周围皮肤卫生,预防感染。③指导除定时定量的喂饲外还应注意观察其并发症,若患者一旦有呛咳、发热局部皮肤感染等不适就应立即就诊,以免造成重不良后果。

16

三腔喂养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脱出,对躁动患者进行适当约束 .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测量

鼻腔外的管道长度并做好标记。嘱患者在咳嗽、打喷嚏,翻身时需用手固定导管,防止扭曲、受压、滑脱。

2保持喂养管的通畅,防止导管阻塞。

A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均用生理盐水或温水30~50 mL冲洗管道,持续滴注时至少每8 h 冲洗一次,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 .

? B药品要碾碎,并充分溶解,必要时用纱布过滤药渣。当药液和营养液同时管饲时,中间需用温水50ml冲洗管腔,以防形成凝结块堵塞管腔。若持续滴注,营养液,应每隔4小时用温水30-50ml冲管一次

? 营养液输注前要充分摇匀

使用肠内营养专用泵管,匀速泵入鼻饲,滴注时遵行浓度从低到高,液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起始速度20~30ml/小时,若无不适。可适当加快,但不宜超过120ml/小时,以免速度过快造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5掌握好三度:A浓度正确。B正确调节速度。C营养制剂的温度要适宜。一般在3941度。

6鼻饲是注意抬高床头,防止反流及误吸。

7每日更换输液器,输注过程中保持清洁,防止污染

堵管后的处理本身空肠管径较细,冲管是是稍感阻力的。感阻力特别大时,往冲洗腔注气或注水,,可能因为胃肠减压,负压过大吸住胃壁。变换体位。用温水反复冲洗,冲洗后管道。

造瘘病人的护理常规

造瘘病人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造瘘病人的护理 造瘘术目前常见: 活瓣管式胃造瘘术,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回肠双口式造瘘术,回肠单口式造瘘术,盲肠造瘘术,横结肠造瘘术,肾盂造瘘术和肾造瘘术,胆囊造瘘术,空肠造瘘术。 护理评估: 评估患者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对造瘘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诊断: 1.焦虑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的恐惧、焦虑程度减轻。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造成机体消耗量增大、摄入量减少有关 预期目标:营养失调有所预防或改善,保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3.自我形象紊乱与形体突然改变有关 预期目标:能正确认识并接受形体改变的现实 4.知识缺乏与对造瘘知识缺少了解有关 预期目标:了解造瘘术后护理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5.潜在并发症:包括造口狭窄、造口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预期目标:及早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 护理措施:

1.心里护理:造口术后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里问题。医护 人员应在术后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学会造口的护理方法,促进使其心理康复,勇敢地正视现实,振作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护理:胃肠功能恢复后,才能开始进食。初起应为流食、半流 质饮食,继而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建议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成形,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自我形象紊乱护理:造瘘术前给患者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术后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其自信心。 4.知识缺乏护理:造瘘口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是为了改善疾病 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向患者讲解一系列知识及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5.造瘘口的护理:①根据患者造口情况、个人喜好、经济状况选择不 同类型造口袋;②观察造口有无异常,造口开放前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坏死等现象;③保持造口清洁,用生理盐水、碘伏溶液等清洁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④造口扩张: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戴上手套缓慢插入造口2~3指,在造口内停留3~5分钟,开始时每日1次,7~10天后改为隔日1次;⑤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前能完全自我处理造口;⑥根据有无渗漏和造口周围皮肤情况更换造口袋,一般4~7天一次,当袋内超过三分之一左右可倾倒。

胃造瘘护理

护理 (1)术前护理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CT、心电图等。抗凝药物停药至少一周。备皮如同外科手术,腹部皮肤(左上腹)应进行清洁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了预防PEG后局部造成瘘口周围皮肤感染。评估患者病情,对清醒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告之术中可能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术前禁食8~12h,神志清者给予镇静剂地西泮。取下活动性假牙,对口腔、牙齿、咽部进行清洁。 术中护理给予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气道通畅,随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术后护理患者取半卧位休息,安慰患者,告之手术已经成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现象,伤口有无渗血情况,每天给予造瘘局部消毒、更换敷料,直至造瘘口形成,并保持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抑酸药物。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造瘘口护理前一到两周每日用络合碘(或安尔碘)常规消毒周围皮肤2次,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等,并观察置管深度,病人有无剧烈疼痛。将两块无菌大纱布剪一豁口(气管切开纱布的形式),下面一层口朝下,上面一层口朝上,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术后一到两周伤口如无红肿、分泌物等,可每天换药一次。待伤口完全长好,形成瘘道后可减少换药次数每周换药两到三次。每周应活动造瘘管2-3次,以免造瘘管长死。如出现以下状况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分泌物增多、有异味、红肿、岀血、肿胀、伤口剧烈疼痛等。 饮食护理(1)术后当天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造瘘后24h禁食,术后24h开始经造瘘管内给予流质饮食,可使用滴入法或推入法,开始一日量不宜超过300ml/日,以后可根据胃排空情况递增,一般一天的量为1500-2000ml。(2)条件许可,使用营养均衡的能全力、瑞素等肠内营养液滴入,滴入速度不可过快,一般500ml溶液4~6h滴完,冬天应用加温器,防止溶液过冷引起腹痛腹泻。经济条件较差者,可使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磨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食物。(3)每日4~6次,每次200~250ml,温度为38℃~40℃,每次注入食物速度不能过快,量不宜过多。(4)管饲时输注量及速度应严格按照胃排空的情况确定。每次管饲前要回抽胃残留量,假如大于100ml应该考虑不耐受。(5)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可定期检查血生化。(6)口服药物可溶于30~50ml清水中注入。管饲时或管饲后30-60min应保持半坐位以防误吸,卧床者应抬高30度。吸痰病人,应在管饲前或管饲后一小时吸痰,管饲时如出现咳嗽或喷嚏应暂停,待恢复后继续,以免造成吸入性肺炎。(7)每次注入食物前后均用20~30ml温开水冲洗造瘘管,保持造瘘管的清洁通畅。(8)如病人经口进食量不足时,可根据经口进食量来调整管饲的量,并应在经口进食后1-2小时后管饲。(9)如病人出现腹泻应检查食物或器具是否不洁、食物是否温度过凉,食物打开后应在24小时内用完,并在冰箱内保存使用前加热。管饲时如意识不清患者出现烦躁,可能是食物过热。 造瘘管的护理术后注意造瘘管的固定,每日换药时观察造瘘管的深度,避免造瘘管过松或过紧,固定过紧,会引起疼痛易造成胃壁腹壁缺血坏死,导致内垫综合征;过松,营养液因胃内压增大时反溢于皮肤,长期的刺激皮肤易引起感染糜烂不愈及瘘道形成。对于躁动、不清醒的病人,应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必要是给予约束双手,以防止拔管。 院外指导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沐浴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避免晃动、牵拉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特别在沐浴后,应消毒造瘘管周围皮肤,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指导家属和患者喂食及喂食的注意事项、换药的方法。告知应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瘘管的深度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无异常半年到两年应更换瘘管一次。 PEG 术后护理

胃造瘘管的护理

胃造瘘管 胃造瘘管作为引流管道,引流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同时避免了鼻胃管对咽部的刺激,使病人感觉舒适。胃造瘘管作为输入管道,应用要素饮食及匀浆饮食提供营养,较之空肠造瘘管其灌注容量大,配置简便,费用低。 (一)适应证 1.需长期行胃肠减压者,如胰腺炎、肠梗阻的病人。 2.胃肠功能良好、不能经口进食、需要行肠内营养支持者。 (二)置管方法 行胃造瘘术后留置造瘘管,有三种方式: 胃造瘘术 在胃前壁作一戳口,置入一花瓣或蘑菇头导管,在导管周围作荷包缝合固定,自腹壁切口旁另戳口将导管引出体外,固定于前腹壁。 胃造瘘术 在胃前壁作一戳口,置入导管后以荷包缝线固定,然后沿导管作浆肌层缝合,使其埋入浆膜形成的瘘道,然后再自腹壁戳口引出。 3.胃黏膜管行胃造瘘术 将胃前壁或胃大弯切开一部分,缝合成一管状胃瘘道,将此瘘道自腹壁引出,内放置引流管。 (三)护理 胃造瘘管作为引流管道时,其护理同胃肠减压管,下面仅介绍作为营养管道的护理

1.预防误吸 ①半卧位可防止反流及误吸;②每隔4小时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服用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③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2.保持瘘口周围黏膜及皮肤的干燥、清洁。 3.减少胃肠道不适 ①选择分次推注或分次输注,每次推注量100~300ml,10~20min完成;每次输注量300~500ml,2~3小时完成,每次间隔2~3小时;②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胃痉挛、腹痛或腹泻; ③营养液应现配现用,调配容器应清洁、无菌。自制的营养液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4.保持营养管的稳固、通畅 (1)妥善固定营养管:胃或空肠造瘘时,应用缝线将之固定于腹壁;若病人突然出现腹痛、胃造瘘管周围有营养液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营养液时,应考虑到造瘘管移位、营养液进入腹腔。应立即停止输入并清除渗漏的营养液,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 (2)避免营养管扭曲、折叠、受压。 (3)推注或输注营养液前后、特殊用药前后,都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不要与营养液一起注入。 5.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机械性并发症:①置管失败或导管脱出:应熟练掌握操作程序;②导管堵塞:

胃造瘘术后常见的失误有

胃造瘘术后常见的失误有: (一)胃造瘘口渗漏 这种失误多发生于老年人及营养低下的病人,虽然造瘘口处已与腹壁固定,然后由于愈合不良常可造成胃内容自导管插入口周围漏入腹腔,引起腹腔内感染。管型粘膜性胃造瘘也可因愈合不良而漏入腹腔。 (二)术后近期导管滑脱 由于导管滑脱,使胃内容漏入腹腔内,尤其是发生在术后1~2日内。 (三)胃造瘘口处胃壁出血 这主要是胃壁戳口处荷包缝线未达到彻底止血,或在管型粘膜型胃造瘘切开的胃壁血管未很好地结扎造成出血。出血的影响主要看失血量大小而定。轻微出血者可沿导管自腹壁戳口流出,污染敷料;较大血管出血除自戳口流出血液外,尚档有血液流入腹腔。大出血的情况极罕见。

(四)切口裂开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病人全身营养状态低下,在施行胃造瘘术时未能很好保护切口以致发生污染,手术后在愈合不佳的基础上,或是由于剧烈咳嗽,或是由于切口感染而导致切口裂开。 四、预防与处理 胃造瘘术所可能发生的失误,均是可以事先加以预防的。首先是不要轻视胃造口术这一所谓的“小”手术,因为即使是小手术,只要某一操作未能很好地加以注意,也会造成大祸。临床上确有在老年病人施行简单的胃造瘘术时,术后1~2日因造口处渗漏导致腹膜炎,因未及早发现,终因病情恶化而死亡。 为防止胃造瘘口漏,主要应看选择何种胃造口术式。一般来说,Witzel胃造瘘术比较安全,较少发生瘘口漏。在施行Stamm胃造瘘术时,应注意所作荷包缝合应较严密,务将胃壁戳口四周全部包埋在缝合内,这不仅可防止瘘口漏,而且有助于预防胃壁出血。在施行胃粘膜管型胃造瘘术时,切开的胃壁及胃壁管形瓣均应严密地配合,同样既可防止漏,也可防止出血。 胃造瘘术完成后的内置导管应适宜地固定于胃壁及腹壁上,由于常采用花瓣导管,一般不易滑脱。但在术后应通过此导管施行胃减压(吸引)2~3日,等胃壁与前腹壁已形成粘连后,再考虑用以饲食。 防止切口裂开主要在于术前及术后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术中注意防止污染,术后防止肺部并发症,尤其在年迈体弱者。 一旦发生胃造瘘口漏,应视所致局部炎症情况决定是否应迅速再次开腹探查。通常发生造瘘口漏时,多会引起明显腹膜炎;为安全起见,宜再次开腹。开腹后不仅应再次固定好造口处之导管,更重要的是要彻底吸除腹内渗液,尤其是位于左膈下位置的液体,然后分别在腹内置管引流。术后应通过导管充分吸引,防止胃内容再次漏出。 如果在胃造瘘术后1~2日内导管脱落,此时可能有胃内容漏入腹腔,或有酸性胃内容经瘘口直接外溢导致皮肤炎性反应或糜烂。如系前一情况,则应视引起的腹膜炎程度而决定所采取的处理。如导管脱落时间较短且尚无腹膜炎征象,可采用一金属探针向瘘孔内探入,若能顺利探入,则可利用探针再度插入导管,这在Stamm胃造瘘术后较易实现。如果腹膜炎较重、且较广泛,则应再次开腹重新插管及进行腹腔引流。如果导管滑脱后胃内容溢出腐蚀皮肤而病人没有腹膜炎,则可以重新插管即可,同时采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关于胃壁出血的处理,主要视出血大小。少量渗血一般可以自止,无需特殊处理。如系胃壁较大出血且无自止趋势,则应迅速开腹缝扎出血点并清除腹内积血。 对发生切口裂开者,主要看裂开的诱因,如切口无感染,因咳嗽或其他增高腹压的因素所致时,应迅速在麻醉下重新缝合。如因切口感染所致者,往往腹内脏器多与切口粘连,此

胃造瘘一般护理常规

胃造瘘肠内营养一般护理常规 胃造瘘是指: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为肠营养支持,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术。 (1)、观察造瘘管有否阻塞、滑脱、移位,伤口无菌纱是否脱落,伤口周围外露。伤口情况:出血、流液、红肿、硬块、过敏反应等。 (2)、术后第1天予半卧位,以防胃液渗入腹腔,同时予输液,营养支持,辅助抗牛素及止血药。 (3)、饮食护理:术后可12—24 h后可经造门给予要素饮食。原则是:先全流质后半流质。首先用盐水或温开水冲洗以判断造瘘管是否通畅,冲洗水位20—50ml,4 h 后在注入50 ml,如果患者无出现不适症状可予营养要素液注入,由50—100 ml逐渐至150—250ml,温度38℃一40℃,每天3次。注入食物浓度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快慢适宜。灌注时清醒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坐卧位,如瘫痪患者应将床头抬高30度,以防止食物返流、误吸、吸人性肺炎及出现呕吐。灌注量最多为250 ml为宜,以防出现急性胃扩张,而造成返流及肺炎。一般为4—6 h一次,每次结束后用温开水冲洗。灌注时应观察PEG管上厘米刻度有否在外垫顶部、腹部体征,询问病人有无腹痛、腹胀,使用胃瘘口灌注药物及流质后,观察和询问患者每天的排便情况,有无腹泻,恶心呕吐,排黑便等情况(患者如出现冷汗、腹绞痛、虚脱、心跳加速等症状,应停止管饲)。PEG术后可采用造口管滴入法和推入法子营养要素溶液、牛奶、豆浆、果汁等,逐渐过渡到用搅拌机磨碎素菜和肉类等半流饮食,以满足机体需要。 (4)PEG导管的护理:固定妥善,严防脱落、移位,每天灌注食物,应注意观察造瘘情况:当管脱意外脱落,切勿惊慌,安顿好病人,收好PEG管,并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当管道堵塞,用50ml注射器抽取盐水灌注通道,但不能用其它液体冲洗PEG 管,试通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反应,询问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动作要轻柔。不可用猛力,以免压力过大,造成患者不适及管道中断,若管道再不通应告知病人需重新行PEG术。如发生PEG管周围漏夜,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PEG管周围皮肤护理,每天观察造瘘周同情况,如有无红肿、充血、渗液。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感染,病原菌多数来源于口腔及上消化道。轻者表现为皮肤红肿痛,重症者可形成脓肿。预防要点: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溃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时协助医生给予伤口消毒、换药等。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护理常规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一、常规护理评估 1. 病程与诊治经过、发病诱因。 2. 既往病史、过敏史及家族史等。 3. 生活习惯:平时饮食、睡眠、排泄、日常活动与自理程度、嗜好,近期有无改变。 4. 健康意识、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 二、专科评估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情绪。 2.评估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 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4.查阅专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肝功能、CT等。 5.评估患者手术前的皮肤粘膜情况,手术后的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情况 6.评估患者造瘘管的情况及患者胃残留量。 7.评估患者对造瘘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常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造瘘口漏、胃胀痛、咽喉部疼痛或异物感 2.活动无耐力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5. 焦虑

6.有反流误吸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病后无法正常进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对生活缺乏信心,情绪悲观,当知道PEG能解决饮食问题,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但缺乏相应的知识,会出现恐惧心理,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PEG的术前术后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有一定了解,消除不良情绪。 (2)病人准备:术前12 h嘱咐病人进食清淡流质饮食,禁食、禁饮8 h。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CT。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建立静脉通道。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位,安慰患者,告之手术已经成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等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定期监测血生化、肝功能,开始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禁水24 h。从第25 h起,经PEG管注入100 mL 温开水,确定病人无不适后,开始给予营养液或清淡流质注食,注食方法与鼻胃管大致相同。注入食物先从菜汤、米汤开始,逐渐过渡到牛奶、豆浆、肉汤、要素膳以及磨碎的饭、蔬菜流质等,注意各种营养要分量适当,相互搭配。(3)造瘘口的护理:定时观察造瘘管的长度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敷料有无渗液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日进行造瘘口皮肤护理1~2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无渗液,以防止局部皮肤感染;造瘘管固定松紧适宜,防止牵拉或折叠;保

胃空肠造瘘的护理措施

胃空肠造瘘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长期置造瘘的病人对造瘘有很大的心理反应,因此现评估病人对造瘘的接受情况、对造瘘后相关功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自我表现形象改变接受程度,向病人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及作用,因人而异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接受显示,配合治疗。 2.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因病人床上活动时造瘘管牵拉周围皮肤引起的疼痛和脱出。 3.保持管导通畅,灌食前要用温开水冲洗,确定管子是否通畅,灌食后清除食物附着在管壁上,防止残渣堵塞管腔,防止细菌繁殖而引起胃肠道感染。 4.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合理配置高热量流食或要素饮食,入肝硬变病人给予低蛋白饮食。营养液硬现用现配,避免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避免渣滓堵塞管路,滴入速度不宜过快,匀速滴入,并保持适当温度,以防肠道反应。 5.开始滴注营养适应体浓度、小剂量,以后逐渐增加,避免出现腹泻。若出现腹泻可经造瘘口注入止泻药物。灌注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又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 6.准确记录灌入的食品种类、量及时间,每日计算摄入的总热量,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保证机体代谢所需热量。 7.灌食前可以先让病人闻食物或咀嚼食物,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助于口腔卫生,咀嚼过的食物要让病人吐处。

8.每日评估造瘘口皮肤情况,并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疼痛等胃肠液浸润现象,除清洁皮肤外,还需再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并可以使用人造皮货保护膜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 9.滴注瓶及配制器材应每天更换,消毒,防止胃肠道感染。 10.严重代谢应激,高度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病人应慎用空肠造瘘营养支持。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人,在实行空肠造口营养支持之前,应献给予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以改善肠酶及细胞代谢。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一) 王婷婷孙甲君蒋杰郭志强惠夏译一项有关PEG的适应证, 植入条件, 处置及护理的实用综述摘要 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或消失, 而消化功能良好的病人, 通过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进行喂养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喂养方式。除了退行性神经肌肉疾病之外, PEG 已经应用到其他很多疾病的肠内营养支持当中, 越来越多的循证依据显示出了PEG在肿瘤病人及儿童患者的优越性。 PEG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与营养不良及器官功能障碍相关的急慢性疾病状态。适宜于PEG置管病人的选择要个体化以实现获益最大、风险最小。有关抗栓病人PEG的安全性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否减少瘘口周围感染,现已有相关研究。证据表明PEG置管后早期喂养是安全的且花费更低。PEG 操作相关并发症很少见且大多数可通过妥善的护理进行预防。最佳的医疗护理实践将为理想的PEG操作顺利的喂养提供保障, 从而进一步使医疗专业人员、病人、看护者广泛接受PEG 并很好应用。本综述旨在通过更新PEG适应证、置管、管理、护理相关的知识,以强化PEG置管喂养是吞咽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良好病人的最有价值的喂养途径。PEG自1980年首次提出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因某些疾病不能咽下固体或液体食物而胃肠吸收运动功能良好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在这些病人中,PEG置管喂养已经逐渐替代了人工肠外营养,尤其是鼻胃管喂

养,因为将食物直接注入胃中被认为是最适宜和最符合生理的喂养选择途径。 背景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是一种临时或永久性在腹壁和胃腔之间造瘘,通过瘘口将喂养管置入胃腔的内镜技术,从而可将食物直接注入到病人的消化道中。尽管PEG置管喂养尚未被广泛证实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及降低长期死亡率,在几组病人的研究中,与鼻胃管喂养相比也未能改善体重维持方面的预后,但被一致认为是一种可降低插管失败率的喂养方式,内镜胃造瘘置管喂养远比鼻胃管置入喂养更有效、更安全。 自从Ponsky 等人1980年首次介绍了这一技术以来,PEG已经取代其他的外科和放射胃造瘘技术,成为胃肠功能良好而不能充分摄取营养病人长期喂养的主要方法。由于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及很多的设备,因此,在敬老院、退伍军人疗养院中,当患者预期喂养期限超过4周以及预期寿命超过2个月时,PEG 被认为是提供肠内营养最有价值的喂养途径。PEG因其简易性、实用性、安全性、易于操作和成本低廉而受到青睐。 本文回顾了现有的有关不同环境及各种疾病状态下PEG置管的适应证、优越性的证据,对置管技术、PEG置管流程、风险以及潜在的并发症也做了详细描述。最后提供了特殊的护理评价。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常规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常规 一、造瘘管的护理 (一)向患者解释应用肠内营养液的种类、输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及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及时处理肠内营养过程中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 1、妥善固定空肠造痿管,避免牵拉、扭曲和脱出。 2、保持造瘘管通畅,防止堵塞,每次注入前用20- 30ml温开水冲洗管道,注意禁止通过管道注入颗粒性药物,以防止管道堵塞。造瘘口堵塞时,应先查明原因,排除导管本身的因素后用温开水加压冲洗和负压抽吸交替方法能有效疏通导管。 3、空肠造瘘管腹壁外端敷料每隔2天更换1次。 4、每日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2次,观察造瘘口周围有无红肿,热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5、采用多头腹带保护腹部切口,减少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和防止腹部切口裂开促进伤口愈合。 (二)做好口腔护理以防真菌感染,每日2-3次,检查口腔有无破溃,防止口炎性腹泻或感染。 (三)注入营养液时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 - 45°,注入完后 30min保持此体位。注营养液期根据病人病情应鼓励病人多活动,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血流量,有利于营养液的吸收和能量的转换及储存,促进肠道功能的

恢复。 (四)、配制营养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用物1次,造瘘管末端每日输注完毕后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好防止污染。打开营养液室温下保存不超过6h冰箱一般不超过24h。 二、并发症及护理 1.腹泻:我们应该对腹泻的原因作出评估,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如营养液输注量由少到多,浓度适当稀释,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7-40度减少胃肠不适促进肠内血运的流速,菌群失调时给与双歧因子的药物,均无效时应暂停肠内营养。 2.腹痛:如果出现腹痛应分析原因适当减慢速度或停止滴入,给予热敷,必要时应用解痉剂,腹痛缓解后逐渐恢复滴入。 3.腹胀:应当观察腹胀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听诊肠鸣音情况,适当热敷,变换体位,并请允许鼓励患者多活动,促进肠蠕动。 4.感染:肠内压力升高或滴速过快,可使营养液从造瘘口渗出,引起造瘘管口红肿发炎。我们要经常观察造瘘管敷料及周围皮肤,及时去除原因予更换。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 5.代谢并发症: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进行生化、电解质测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时即使静脉补充。

胃造瘘术后护理

胃造瘘术后护理 什么是胃造廔?消化道因某种因素导致不通或吞咽困难者,藉由手术另建通道,接造管于腹部外,而使用灌食空针灌食,解决病人营养上的问题。 一、适应症: 1.口腔或食道肿瘤,因化疗、电疗产生严 重口腔黏膜溃疡。 2.中枢神经病变,导致吞咽功能异常。 3.食道受化学药剂腐蚀,发炎而狭窄。 4.胃部肿瘤之植入式放射治疗。 5.胃肠道阻塞时,减压的途径。 二、手术过程 1.需空腹8个小时。 2.术前静脉注射止痛药。 3.藉由内视镜视察胃的位置。 4.决定穿刺位置后,即进行皮肤消毐及局部麻醉。 5.在内视镜引导下,由腹壁穿刺胃前壁。 6.放入导线后逐步扩张穿刺路径周围的组织。 7.最后放入胃管,调整位置并固定,全程约30分钟。 三、禁忌症 1.凝血功能异常者。 2.严重左叶肝肿大。 3.高位横结肠。 4.肿瘤严重侵犯胃壁,使胃无法膨胀。 四、并发症 1.空气进入腹膜腔,12-72小时内可自行吸收。 2.内出血腹膜炎发生机率甚低。 3.造口局部感染、胃管移位,良好的术后照顾可避免。 五、胃造廔管灌食方式 1.连续灌食法。 2.间接灌食法。 六、灌食注意事项 1.第一次灌食须注意按医嘱执行,约术后3天才可灌食。 2.每次灌食之前务必回抽,胃内是否有残余食物,如果残余量大于上次摄取量可暂停一次灌食,如果消化不佳的情况持续或恶化,则应向医护人员求助。 3.灌食前后一个小时内应保持头部抬高30o以上。 4.每次灌食后以50cc开水冲洗灌食管。

5.食物不可太热或过冷,一般维持37o~40oC左右。 6.灌食时如感腹胀、恶心或腹部绞痛,则暂时停止灌食。 7.注意是否有呕吐、发烧、腹部绞痛、腹泻等症状,就 需回院就诊。 8.灌食管开口处不使用时应保持关闭。 9.若有食物外漏,请立即停止灌食,并打开盖子,自由 引流后尽快到医院处理。 10.如有需调整灌食时间,种类、份量,可找医师或营养 师协助。 七、胃造瘘口伤口的照顾 1.前七天请每天使用优碘消毐伤口,并用纱布覆盖。 2.伤口若有红肿发热压痛或外漏,请立即告知医师。 3.尽量避免拉扯喂食管。 4.经常检视胃造廔口周围皮肤,每日可以用清水清洁皮肤,必要时可以用人工皮或无痛保护膜喷剂保护皮肤。 5.喂食管若被扯出请立即至医院处理。 6.喂食管若无破损阻塞,不需定期更换。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

C 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 术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的健康宣教 概念: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是在 CT 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 直接予肠内营养支持。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对患 者损伤轻微、操作简便、营养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肠 内营养方法。 优点:1.减少胃食管反流机会;2维持患者仪表与自尊;3减少患者鼻咽不适;4可以在家中管饲 适应症:1长期肠内营养的病人也可用于胃减压术 2神经疾病:吞咽反射损伤(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脑血管意外等) 中枢性麻痹 意识不清(重症监护室病人等) 痴呆 3躯体疾病:耳鼻喉科肿瘤(咽,喉,口腔) 颌面部肿瘤 液体需求增加或严重分解代谢 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或各种良、恶性肿瘤所致食管梗阻者。 严重的胆外瘘,须将胆汁引回胃肠道以助消化者 4营养不良:由治疗(化疗、放疗等)引起的恶病质 全身性疾病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口者

禁忌证:1严重而无法纠正的出、凝血机制障碍者。 2胃部疾患,如胃底静脉曲张,尤以胃前壁病变影响手术操作者。 3对有腹水、腹腔转移癌、伤口愈合不良以及腹膜炎既往有上消化道手术史的患者。 4肠梗阻无法行肠内营养。 造瘘口皮肤的护理:术后 2 周内,每天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外渗等现象, 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一般隔天给 予换药处理。此后每予温水清洁擦干即可, 2 周后窦道形成 可拆除缝线,每 3-6 个月更换一次造瘘管。 肠内营养护理:造瘘术 12 小时后,给予流食或半流食营养液,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管饲的速度要依患者胃排空的情况而定。肠内营养的配方根据患者能量需求、耐受性及全身状况而定。也可适量增加蔬菜、水果、肉类等自配匀浆饮食。管饲温度约在 39-41 度,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及黏膜损伤。每次管饲前后需用 30ml-50ml 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防止堵塞管腔。管饲前嘱患者半卧位,管饲结束后持续坐位或半卧位30-60min,避免胃内容物返流。 健康指导 1出院后保持切口处清洁干燥,局部勿沾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活动、休息、沐浴时, 注意勿牵拉造瘘管,避免引起局部疼痛不适或脱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于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为患者加强饮食护理以及造瘘管的护理,以及为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置管成功,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并且由于营养充足患者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时细心,多方面注意,做好术前、手术时、术后全方面的准备,有利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患者早日康复,这种全面护理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护理方法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一种将造瘘管借助于内镜下的经皮穿刺而放置的代替肠道内营养鼻饲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外科手术,只是在胃镜室或床边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操作简单,灌饲安全,护理方便,可依据患者的需要做好不同的护理,改善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肠道营养的第一选择[1]。现将笔者对护理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皮内镜下胃造瘘手术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的患者加强饮食护理以及造瘘管的护理,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其中每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42.3±2.1)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术前8 h让患者禁食,并适当适量给予镇静药物;术时,首先患者左侧卧位,将胃镜插入后协助患者平卧并且头偏向左侧,保持放松腿伸直。通过胃镜向胃腔内注气使胃腔呈扩张状态,当胃前壁和腹壁紧密接触时,仔细观察体表左上腹的腹壁透光处,按住此点,在胃镜下就可以看见被按住的地方隆起,此为穿刺点。对穿刺点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此处进行腹膜下局部麻醉,之后刺入套管针,当针入胃内以后拔下针蕊,借助管套送导管入胃钳住导丝,将胃镜与导丝一起退到口腔外,连接导丝与造瘘管,通过在穿刺处牵拉导丝将造瘘管放置胃腔内,再次插入胃镜,观察内部造瘘管放置是端位即头端是否贴于胃黏膜处,检查好后退出胃镜,外部固定好后,在此进行消毒然后覆盖造瘘口处。 1.3?护理方法 1.3.1?手术前护理?做好常规的检查,协助患者手术前禁食禁水准备,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该手术的必要性及意义所在,对患者讲解整个手术的流程以及介绍主治医生等,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信息透漏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恐惧心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治疗的积极配合。 1.3.2?手术时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工作,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各方面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异常现象,及时制止并发症的产生,并且不断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常规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常规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空肠造瘘管的护理常规 一、造瘘管的护理 (一)向患者解释应用肠内营养液的种类、输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及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及时处理肠内营养过程中的不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 1、妥善固定空肠造痿管,避免牵拉、扭曲和脱出。 2、保持造瘘管通畅,防止堵塞,每次注入前用20-30ml温开水冲洗管道,注意禁止通过管道注入颗粒性药物,以防止管道堵塞。造瘘口堵塞时,应先查明原因,排除导管本身的因素后用温开水加压冲洗和负压抽吸交替方法能有效疏通导管。 3、空肠造瘘管腹壁外端敷料每隔2天更换1次。 4、每日清洗造瘘口周围皮肤2次,观察造瘘口周围有无红肿,热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5、采用多头腹带保护腹部切口,减少腹部张力减轻疼痛和防止腹部切口裂开促进伤口愈合。 (二)做好口腔护理以防真菌感染,每日2-3次,检查口腔有无破溃,防止口炎性腹泻或感染。 (三)注入营养液时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45°,注入完后30min保持此体位。注营养液期根据病人病情应鼓励病人多活动,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血流量,有利于营养液的吸收和能量的转换及储存,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四)、配制营养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用物1次,造瘘管末端每日输注完毕后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好防止污染。打开营养液室温下保存不超过6h冰箱一般不超过24h。 二、并发症及护理

1.腹泻:我们应该对腹泻的原因作出评估,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如营养液输注量由少到多,浓度适当稀释,速度由慢到快,温度37-40度减少胃肠不适促进肠内血运的流速,菌群失调时给与双歧因子的药物,均无效时应暂停肠内营养。 2.腹痛:如果出现腹痛应分析原因适当减慢速度或停止滴入,给予热敷,必要时应用解痉剂,腹痛缓解后逐渐恢复滴入。 3.腹胀:应当观察腹胀变化,听取患者主诉,听诊肠鸣音情况,适当热敷,变换体位,并请允许鼓励患者多活动,促进肠蠕动。 4.感染:肠内压力升高或滴速过快,可使营养液从造瘘口渗出,引起造瘘管口红肿发炎。我们要经常观察造瘘管敷料及周围皮肤,及时去除原因予更换。操作中注意无菌技术。 5.代谢并发症: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时进行生化、电解质测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时即使静脉补充。

胃肠道手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肠道手术后经空肠造瘘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19T15:47:16.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汤玉珍[导读] 胃肠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要求,使用简单,安全,费用低廉汤玉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江门 52903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83-02 【摘要】目的探讨空肠造瘘病人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11例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的同时实施空肠置管造瘘,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留置空肠造瘘管,分析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及临床效果。结论:胃肠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要求,使用简单,安全,费用低廉,肠内营养护理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9年7月,我科经空肠造瘘管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1—74岁,平均42岁。 1.2营养支持方法一般术后3天开始滴注,第一天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从空肠造瘘管内滴入,容量、热量及浓度根据患者耐受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无不良反应,2天后依次给予要素、半要素饮食,以后逐步过渡到米汤、肉汤、牛奶、果汁等自制天然液膳食,在病人开始从口进食后,逐渐减少灌注量或停止肠内营养。输入速度开始为25—50ml/h,如无不适反应,逐渐增加滴速,第2天可增为40—60ml/h,第3天60—80ml/h,最大速度为100—125ml/h。营养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40℃,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痛、腹泻,均因短时间内滴速过快、浓度过高或营养液温度过低所致[1]。输注营养液时应用恒温器加温,即将通电的恒温器夹于输注管边上以便管内的营养液加温,通过恒温器入口的距离来调节温度。输注营养液时抬高床头30°—45°。营养素可使用输液泵持续滴入,也可采用60ml 甘油节间断注入,如无并发症且能进半流即可拔造瘘管。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开始实施肠内营养之前,详细解释肠内营养的意义、重要性、实施的方法,说明留置空肠造瘘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告知病人配合的重点,并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术后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给予安慰、关心及鼓励。 2.2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日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不良症状及有无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2.3造瘘管的护理妥善固定空肠造瘘管,避免牵拉、扭曲和脱出,确保空肠造瘘管只用于营养液的输注,其他药物由外周静脉给予。保持管道通畅,防止堵塞,每次输注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隔4—6小时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次,输注完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营养管外端。空肠造瘘管腹壁外端敷料每隔2天更换1次,输注道管每日更换1次。确保空肠营养液的输注,其他药物均由外周静脉给予。 2.4病人不能经口饮食,要特别注意做好口腔护理,以防真菌感染每日口腔护理3次,以增加舒适。输注营养液期间应鼓励病人多活动 [3],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血流量,有利于营养液的吸收和能量的转换及储存。 2.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由于病人抵抗力低下,使用营养液时应注意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现开现用,冷藏不超过24h, 连续滴注一次用量的悬挂时间不宜大于8小时,避免人为引出肠道污染[2]。配制营养液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每日更换用物1次,造瘘管末端每日输注完毕后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包好防止污染。 3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1例出现轻度腹痛,经控制输注速度后得到缓解。1例出现轻度低钠血症,补充钠盐后纠正,其余未出现水电解质失衡。肠内营养支持有效地解决了胃肠道手术后长时间禁食的营养问题,术后随访无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胃肠动力学认为,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标准应取决于胃肠移动性复合运动波的出现。大部分学者认为,腹部中等强度手术后6小时即可测得复合运动波,故术后(6—24小时)给予肠内营养定义为早期肠内营养[4]。已有研究证明[5],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以及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詹利永,杨兵,陆松春,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0,2(10):650. [2] 郑红帆.52例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2):93. [3] 蒋朱明,于康.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和肠内营养[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0,5(1):54—56. [4] 秦新裕,刘塞.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81. [5] 李忠,巴哈提,李军,等.围手术期部分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29—32.

胃造瘘术的护理

胃造瘘术的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对病人实施营养支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的过程、优点及效果,并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忧虑和心理防御特点,进行个体化有效的心理护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向病人说明术中配合的要点,由于胃镜及造瘘管经口进入,不可避免会产生不适感,以便在术中更好地配合操作。 2.术前准备 紫外线消毒病室、床单元,病人术前常规做胃十二指肠检查,排除胃出口梗阻,常规化验出凝血时间和心电图,取下义齿,禁食8h~12h,术前15min~30min 予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 3.术后护理 (1)造瘘管护理 保持管道通畅,每次注入营养液或药物后用30ml~50ml温开水冲管,药物需充分研碎溶解,如持续滴注,用温开水30ml冲洗,每4h1次。严格无菌操作,营养泵管每天更换,如管道堵塞,则轻轻挤压管道,以便再通;每天检查标记是否移位,以判断造瘘管口有无移位,注意造瘘管的固定,宁松勿紧,避免造瘘管滑入窦道。确保腹壁垫盘用扭锁锁好,一旦脱落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医生作重新置管的处理。 (2)伤口周围皮肤护理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置管后第1周内每日用安尔碘消毒1次,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注意观察造瘘口皮肤有无充血、肿胀,以防止感染。并作好交接班,1周后伤口干洁,可改为每3d换药1次。 (3)肠内营养的护理 术后6h~8h可给予温葡萄糖盐水灌注,若无不适,24h后可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以少量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及浓度,滴注过程中病人尽可能保持30°卧位,用肠内营养泵控制滴速;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若肠内营养不耐受,可减少肠内营养的用量,或调整营养液。老年病人因消化功能减退,尽量避免或减少在夜间输注营养液。 (4)口腔护理 因病人不能由口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或消失,再加上使用抗生素,利于口腔细菌生长和繁殖、细菌移位。因此需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硼砂稀释液口腔护理,每天2次,保持口腔清洁;有真菌感染时用3%~5%碳酸氢钠溶液棉球做口腔护理,口唇干裂涂液状石蜡保护。 (5)监测护理 对接受肠内营养病人必须进行代谢与营养两方面的监测。滴注营养液6h后检查病人胃内残留量,如无异常,每小时增加10mL~20mL,最大速度为100mL/h~130mL/h由间歇输注逐渐过渡到持续输注,每日总量由500mL逐渐增加到1500mL~2000mL。保证全日总热量在6300kJ~8400kJ。每日进行电解质、酸碱度、血糖值、血清蛋白值测定、血气分析,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并维持电解质平衡,能量摄入与消耗量保持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