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

(一)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记录方法:

(1)总云量:全天无云,记为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记为1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记为10-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云占全天2/10 ,总云量记2,依次类推

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

(2)低云量全天无低云云,记为0.完全被低云云遮蔽,记为10 完全被低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或上层云时,记为10-.低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类推之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低云量记0

(二)1.水银的特点:

(1)在气压表管内的液体柱的高度是与该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由于水银的密度比较大(13.596g/cm3),当它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时候,所需水银柱的高度就比较小,便于制造和观测。

(2)当温度不超过60℃时,水银蒸气压很小,因此在气压表管内的水银蒸气压,对于水银气压表的示度,在观测的精确度范围内不会有影响。

(3)水银不沾湿玻璃,管中水银面成凸起的弯月面,易于正确地判定它的位置。

(4)水银的性能很稳定,不易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水银经过洗涤蒸馏等方法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十分纯净的合乎水银气压表观测精确度要求的水银。

(三)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观测读数:

①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

④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

(四)水银气压表读数须顺序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订正才是本站气压。

(五)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与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却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六)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中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七)气温测量中防止辐射误差的途径有哪些呢?

(1)屏蔽,使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不能直接照射到测温元件上。

(2)增加元件的反射率,使到达元件表面的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反射掉。

(3)人工通风,促进元件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减小两者之间的温差。

(4)采用极细的金属丝元件,减小元件的热容量,有利于热交换强。

(八)量杯:

为一特制的有刻度的专用量杯,。杯上的刻度一般从0.05mm到10.5mm,每一小格代表

0.1mm降水量,每一大格为1.0mm降水量。

(九)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测量原理:

1承雨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雨水积到一定量时,由于水本身重力作用使上

翻斗翻转,水进入汇集漏斗。

2降水从汇集漏斗的节流管注入计量翻斗时,就把不同强度的自然降水,调节为比较均匀的降水强度,以减少由于降水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测量误差。

3当计量翻斗承受的降水量为0.1mm时(也有的为0.5mm或1mm翻斗),计量翻斗把降水倾倒到计数翻斗,使计数翻斗翻转一次。

4计数翻斗在翻转时,与它相关的磁钢对干簧管扫描一次。干簧管因磁化而瞬间闭合一次。这样,降水量每次达到0.1mm时,就送出去一个开关信号,采集器就自动采集存储0.1mm 降水量。

(十)仪器安装:

在观测场内的安装地点竖一圆柱,柱顶安一圈架,将蒸发器安放其中。蒸发器口缘保持水平,距地面高度为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的安装同雨量器。每天20时进行观测,测量前一天20时注入的20mm清水(即今日原量)经24小时蒸发剩余的水量,然后倒掉余量,重新量取20mm(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须量取30mm)清水注入蒸发器内,并记入次日原量栏。(十一)蒸发量计算公式: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风向测量误差:

1)启动误差2)动态偏角3)惯性误差4)转换误差5)零位误差

风速测量误差:

1)启动误差2) 滞后误差3)惯性误差4)安装导致的误差等

(十二)风向传感器:

传送和指示风向标所在方位的方法很多,有机械传送、电接式传送、电位计式传送、光电转换即格雷码盘等。最常用的是格雷码盘。

(十三)常规测风仪器的安装

(1)安装高度:根据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为了观测和维护的方便,同时不受地形地物的影响,测风仪器的安装高度最好在10~12米之间。

(2)安装地点:测风仪器安装的地点要求尽量开阔空旷,远离障碍物,使之不受气流涡旋的影响。因为建筑物、凹地、山谷等地形作用会使气流产生涡流、辐合、辐散,使风的资料只有小气候方面的意义,而缺少代表性。

(3)安装要求:测风仪器必须垂直安装;安装测风仪器的杆不能太粗,否则会改变气流的自然状况;仪器应安装在杆的顶端,如果需要安装在杆的中间,则应使用一定长度的横臂,以使风速仪器远离杆柱。

(十四)什么是积雪?

测站四周能见面积被雪(包括米雪、霰、冰粒)覆盖超过一半时称为积雪。

观测项目?

雪深从积雪的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单位为厘米,取整数。工具:量雪尺、普通米尺

雪压单位面积上的积雪重量,单位为:克/平方厘米,取一位小数。工具:体积量雪器、称雪器

(十五)观测地点如何选择?

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入冬前,应将选定的地段平整好,清除杂草,并作上标记。

观测标准?出现积雪时就要观测雪深;且在规定的日子当雪深达到或超过5cm时要观测雪压。

雪压①每月5、10、15、20、25日和月末最后一天,若雪深已达到5cm或以上时,在雪深观测(或补测)后,应在观测雪深的地点附近进行雪压观测。

(十六)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

冻土器:由外管和内管组成。

电线积冰是指雨淞、雾淞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

(十七)辐射传感器:原理:当辐射表对准辐射源(如太阳),感应面黑体吸收辐射能而增热时,使下部的热电堆点两端形成温度差,热电堆产生电动势。当辐照度E越强,热电堆两端的温差就越大,输出的电动势V也就越大。

V=K·E(K为灵敏度)

若已知K,测量辐射表输出电压大小,就可确定辐照度的强弱。

(十八)辐射的观测:

一级站:进行散射辐射、直接辐射、总辐射、净全辐射、反射辐射的观测

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净全辐射的观测

三级站:只进行总辐射的观测

(十九)气象站用总辐射表:1)结构

感应件:由涂黑感应面(圆形或方形)和热电堆组成(康铜和康铜镀铜)。

玻璃罩:半球形双层石英玻璃,既防风又能透过短波辐射。

附件:机体、干燥器、白色挡板、底座、水准器、接线柱、金属盖、调整螺旋等

(二十)净全辐射表:在一定高度水平面上,测量来自上下两方面的全辐射差额。由感应件、薄膜罩、附件组成。

感应件:由涂黑感应面与热电堆组成。

薄膜罩:半球形专用聚乙烯薄膜罩。薄膜罩上放置橡皮密封圈,然后用压圈旋紧,使得薄膜罩牢牢固定住。

附件:有表杆、干燥器、底板、上下水准器与调节螺旋、接线柱和橡皮球等

(二十一)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

日照时数:在一给定时间,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米-2(W·m-2)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日照时数也称实照时数。

(二十二)暗筒式(乔唐式)日照计

仪器构造:

由金属圆筒(底端密闭,筒口带盖,两侧各有一进光小孔,筒内附有压纸夹)、隔光板、纬度盘和支架底座等构成。

测量原理:

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阳光透过仪器上的小孔射入筒内,使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上留下感光

痕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的。

(二十三)聚焦式(康培司托克式)日照计

仪器构造:

由固定在弧型支架两端的实心玻璃球、金属槽(安装自记纸用)、纬度刻度尺和底座等构成。测量原理:

它是利用太阳经玻璃球聚焦后烧灼日照纸(卡片)留下的焦痕,来记录日照时数的。我国高纬度地区使用这种仪器。

(二十四)自动气象站的主要功能要求:

(1)自动采集各类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经处理后发送至终端设备。

(2)按照规定公式自动计算海平面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以及所需的各种统计数据。

(3)按照业务需要,编发各类气象报文,编制各类气象报表(数据文件)和发送实时观测数据

自动气象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包括测量要素及其测量范围,数据采样率,数据处理方法,准确度,数据存储能力,数据传输方式等。

(二十五)气温、湿度、气压、地温、辐射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6次,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余下的4次采样值求算术平均。1分钟平均值为瞬时值。

风向、风速的采样速率为每秒钟1次,求3秒钟、2分钟、10分钟的滑动平均值。3秒钟的平均值为瞬时值。

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时数的采样速率为每分钟1次。

(二十六)GTS1型数字探空仪由传感器、智能转换器、发射机三部分构成。

温度传感器:采用棒状热敏电阻,阻体长10mm,直径1mm左右,表面有高反射率涂层,短波反射率优于93%,长波吸收率超过90%。热敏电阻在出厂时,已焊接在探空仪纸盒盒盖内的白色塑料支架上。

湿度传感器:采用高分子湿敏电阻,外观黑色,感应材料是裸露的。

高分子聚合物湿度电阻率变化

气压传感器:采用硅阻固态压力传感器,其在工作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重复性。安装在智能转换器的印刷电路板上。

(二十七)二次雷达:

是指所跟踪的目标物是有源的。这个有源的目标物就是具有发生能力的“无线电回答器”。回答器受雷达发射的“询问”脉冲所触发,同时它以和雷达相同的工作频率,从空中发回“回答”脉冲(探空信号)。这种一问一答的工作状态就构成了二次雷达的基本特点。

优点: 探测高度、距离提高,能同时用于测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测量,采样快、操作方便等。

超声蒸发传感器测量原理:

根据超声波测距原理,选用高精度超声波探头,对E601B型蒸发器内水面高度变化进行检测。

H=Cw×t/2

CW水中声速、t超声波脉冲往返于水面高度H经历的时间,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并配置温度校正部分,以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的测量精度。它的测量范围为0-100mm,分辨率0.1mm ,测量准确度±1.5%,在气温0~+50℃范围使用。

其中,云的特点,视程障碍现象,电线积冰简单了解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摘要: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及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探 测并使用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大气探测所获取的气象记录、资料是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 气象科学研究和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国际气象探测 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本文在此阐述了以下几种探测技术。. 关键词: 大气探测技术气象探测. 大气探测又称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陆面)、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大气探测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气象科学的重要分支,它将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立学科,处于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源动力。发展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 大气探测主要包括: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特种观测和遥感探测等。 1、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是对近地层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进行观察和测定,大气探测主要观测的项目有:气温(离地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气温)、地温、湿度、气压、风(包括风向风速)、云、天气现象、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 2、高空气象探测一般是用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器升空进行,可测得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并以无线电信号发送回地面。利用地面的雷达系统跟踪探空仪的位移还可测得不同高度的风(风向、风速)。 3、特种观测主要包括大气本底观测、酸雨观测、臭氧观测、紫外线观测等。遥感气象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气象要素探测。 下面介绍三种具体的大气探测技术: 一、利用微波折射率仪探测 探测对流层中大气时,折射率仪是众多测试手段中的唯一一种直接测量大气折射率的设备。它的研制可上溯到40年代。历史上有以谐振腔为传感器和以电容为传感器的两类折射率仪。后者虽重量轻,但其精度相对较低。目前常用的是前一种。以谐振腔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谐振腔内空气折射率变化δN引起的谐振频率f的变化量盯来得到空气折射率N。δN=-δf/f。典型的仪器是3公分微波折射率仪,这种仪器的特点是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其测量精度一般都达到IN单位,采样速度可在100次/秒以上。仪器稳定度可达士10-7/℃。采样腔的开口部分使折射率仪能够瞬间响应空气的折射率变化。它在雷达定位等系统的工作中是大气结构精确测定的必需设备。目前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都拥有微波折射率仪,并且在评价大气对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影响中,一直进行机载测量。

大气探测

(一)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记录方法: (1)总云量:全天无云,记为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记为10.天空完全被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记为10-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云占全天2/10 ,总云量记2,依次类推 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总云量记0 (2)低云量全天无低云云,记为0.完全被低云云遮蔽,记为10 完全被低云遮蔽但从缝隙可见青天或上层云时,记为10-.低云占全天的1/10记为1;类推之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零点五时,低云量记0 (二)1.水银的特点: (1)在气压表管内的液体柱的高度是与该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由于水银的密度比较大(13.596g/cm3),当它与大气压力相平衡的时候,所需水银柱的高度就比较小,便于制造和观测。 (2)当温度不超过60℃时,水银蒸气压很小,因此在气压表管内的水银蒸气压,对于水银气压表的示度,在观测的精确度范围内不会有影响。 (3)水银不沾湿玻璃,管中水银面成凸起的弯月面,易于正确地判定它的位置。 (4)水银的性能很稳定,不易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水银经过洗涤蒸馏等方法的处理,就可以得到十分纯净的合乎水银气压表观测精确度要求的水银。 (三)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观测读数: ①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 ④读数复验后,降下水银面 (四)水银气压表读数须顺序经过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三步订正才是本站气压。 (五)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与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却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 (六)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中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 (七)气温测量中防止辐射误差的途径有哪些呢? (1)屏蔽,使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不能直接照射到测温元件上。 (2)增加元件的反射率,使到达元件表面的短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反射掉。 (3)人工通风,促进元件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减小两者之间的温差。 (4)采用极细的金属丝元件,减小元件的热容量,有利于热交换强。 (八)量杯: 为一特制的有刻度的专用量杯,。杯上的刻度一般从0.05mm到10.5mm,每一小格代表 0.1mm降水量,每一大格为1.0mm降水量。 (九)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测量原理: 1承雨器收集的降水通过漏斗进入上翻斗,当雨水积到一定量时,由于水本身重力作用使上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法 2009-4-1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1-19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2007-8-1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2007-8-1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008-1-1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008-3-1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008-3-1 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8-3-1 HJ/T 174-2005 降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75-2005 降雨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5-5-8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006-1-1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 93-200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2003-7-1 HJ/T 62-2001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方法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2001-8-1 HJ/T 63.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3.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2-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4.3-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01-11-1 HJ/T 66-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7-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2001-11-1 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001-11-1 HJ/T 69-2001 燃煤锅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方法—物料衡算法(试行)2001-11-1 HJ/T 77-2001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率毛细 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2002-1-1 HJ/T 54-2000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2000-9-1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001-3-1 HJ/T 56-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2001-3-1 HJ/T 57-200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2001-3-1 GB/T 12301-1999 船舱内非危险货物产生有害气体的检测方法2000-8-1 HJ/T 27-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8-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29-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1-1 HJ/T 32-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2000-1-1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大气探测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大气探测作业参考答案(1-12章)资料

《综合气象观测》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1.何为大气探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 答: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地球大气各个高度上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和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进行观察和测定。地面气象观测是利用气象仪器测定近地层的气象要素值,以及用目力对自由大气中的一些现象如云、光、电等进行观测。高空探测是用气球、雷达、火箭、卫星等手段对自由大气进行探测。 2.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 答:气象观测资料的“三性”是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观测资料的代表性是建立在准确性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准确性也就谈不上代表性;然而,只有准确性而没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也是难以使用的。同时,观测资料的比较性,也必须以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前提,因为如果观测资料既无代表性,又无准确性,也就没有了时空比较的意义。所以观测资料质量的好坏,均以观测资料的“三性”衡量。 3.简述气象观测的时制、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标准时之间的 关系如何? 答:时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时间单位,并以一定的起始瞬时计量时间的系统。气象观测的时制有真太阳时、地方时、北京时等。气象观测的日界: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

动观测日照采用地平时24时为日界,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真太阳时=地平时+时差;地平时=标准时+(本站经度-120)×4分钟/每经度。 第二章云的观测 8.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云的观测主要内容是: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9. 我国现行规范对云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10.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 答: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而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形成云的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要有水汽凝结核;②要有水汽过饱和。二者缺一不可,大气一般不缺凝结核,因此,水汽过饱和是关键。而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方式有两种:在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降温冷却;在空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汽含量。对于云的形成来说,降温冷却过程是主要过程。降温冷却的主要过程有:1、绝热上升冷却(包括局地对流上升,大范围斜升、波动上升)2、混合冷却;3、辐射冷却。 11. 简述云量和云高的观测方法? 答: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全凭目测来估计。估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T55-2000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O78—1996;16171—1996;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定义 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 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 按照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在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 根据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4.3采样频次的要求 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实行连续1小时的采样,或者实行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安排的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 4.4对于低矮有组织排放源造成影响的处理 依照上述规定设置监控点所测得的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并非都是由无组织排放所造成,事实上某

最新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大气探测学复习题 1、大气探测按照探测方法分:目测(云、能、天)、直接探测(探测仪 器与被测大气直接接触,如玻璃液体温度表测量气温的方法。目前直接探测正向遥测方向发展,如自动站的温度传感器)和遥感(又称间接探测,指仪器与被测大气不直接接触进行的探测,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三种。 2、大气探测按照探测范围分: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两种。按 照探测平台分:地基探测、空基探测和天基探测。按照探测时间分: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WMO又把定时观测分为基本天气观测和辅助天气观测,两者均参与全球气象资料的交换。 3、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大气探测系统,包括探测平台(基础)、探测 仪器(核心)、通讯系统(纽带)、资料处理系统(不可或缺)。 4、大气探测学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大气探测系统的建立原则和方法, 以便获得有代表性的全球三维空间分布的气象资料;制定大气探测技术规范来统一各种观测技术和方法,使其标准化,确保气象资料具有可比较性;研制探测仪器标准计量设备,制定计量校准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校准是确定测量数据有效性的第一步。校准是 一组操作,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建立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指示值雨相应的被测量(即需要测量的量)的已知值之间的关系。主要确定传感器或测量系统的偏差或平均偏差、随机误差、是否存在任何阈值或非线性响应区域、分辨率和滞差。 6、校准结果有时可以用一个校准系数或一序列校准系数表示,也可以 采用校准表或校准曲线表示。 7、随机误差是不可重复的,也是不可消除的,但是它能够通过在校准 时采用足够次数的重复测量和统计方法加以确定。 8、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标准器可分基准、二级标准、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作标准、传递标准、移运式标准等。基准设置在重要的国际机构或国家机构中。二级标准通常设置在主要的校准实验室中。工作标准通常是经过用二级标准校准的实验室仪器。工作标准可以再野外场地作为传递标准使用。传递标准既可用于实验室也可在野外场地使用。

大气探测的历史

大气探测的历史 从古代起直到17世纪,大气科学方面几乎毫无进展。古代的哲学兼科学家们尽管意识到了云、风暴、闪电、极光、虹等现象,但对它们既没有理解,也没有系统地进行观测。并在其后的若干世纪中,他们的后继者也未能再做点什么。 物理学的基础是在17世纪奠定的,在这个时期大气科学的历史开始了。几种仪器的发明使得在大气中进行定量测定成为可能。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温度表(源自伽利略!607年发明的不完善的仪器)、托里诉利气压表(1643)、虎克风速表(1667)。吉尔帕特(1600)向世界展示了第一个地球磁场的模型。现已知道地磁是在高层大气物理中起重要作用的现象。伽利略、牛顿、波义耳、巴斯克和惠更斯这些科学巨人着手建立形成大气科学基础结协的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光学和波传播学说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基础是由牛顿(1687)发表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奠定的。他还预报说大气应有潮汐运动。大气压强现象则是由伽利略、托里诉利、巴斯噶和牛顿所阐明的。一些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对当地天气现象作了详尽的记录。 18世纪大气科学和物理学及化学继续发展。温度表和气压表的改进、新仪器如毛发湿度表(戴·沙书尔。1783)的发明慢慢地推动了气象科学前进。对大气垂直温度分布的试验性探测最早用风筝(1749)而后则用气球(1784)进行。科学家们(特别是天文学家)以及一些非专业人员担负起进行气象记录这一工作,而这种记录注定为下一世纪初建立天气学提供基本资料。作为大气热力学基础的气体热力学基本原理是由查理、盖-吕萨克和道尔顿建立的。1752年,电学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开始,富兰克林就在雷暴云中进行了危险的风筝试验而开创了大气电学。 化学上的进展对大气科学也同样重要。梅奥认为空气是由两种成分(一是情性气体,一是活性气体)组成的,这个假说由罗瑟福(1772)分离出氮以及谢勒(1773)和普里斯特刮(1774)发现氧而得到证实,而拉弗锡(1774)揭示了大气中氧对燃烧和生命的作用。大气中微量气体的存在也在18世纪为人们所认识,如布莱克(1775)鉴别出二氧化碳和卡文迪许(1785)发现氩即为证明。 动力气象学的开端可从十八世纪末诸如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一书)所提出的大气潮汐学说等成就中看出端倪。甚至更早一些哈德莱(1735)在关于信风的解释中已确认地球自转对于风的动力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19世纪,大气科学开始作为一门以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并具有本身的技术进步的独立学科发展起来了。霍华德1803提出的云分类方法标志描述气象学的问世。天气学、气象要素和移动天气系统的空间分布的基本概念最先由富兰克林确切阐明,在19世纪初由拉马克、拉普拉斯、拉弗锡加以发展了。这些基本概念后为布兰德斯(1820)用于绘制第一张历史天气图。1840年电报的发明促使许多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建立气象台站网和全国性的气象服务机构。(目前各国天气服务机构之间的国际协作是通过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WMO)来实现的。)天气预报那时已成为各国政府向其公民所提供的服务中公认的一部分。天气系统的结构,特别是风暴的结构,已成为使用船舶站和陆地合站观测资料进行艰苦探索的课题。温带风暴以及飓风的涡动特征开始出现在这些研究中。 理解风暴及地球上总的风系的动力学成为19世纪动力气象学的主要目的和推动力。科里奥利(1844)关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概念被人公认为大气动力学的基石,并被引进白贝罗(1860)的风压关系的原理中以及费雷尔(1889)的大气环流学说中。在赫姆霍兹(1888)的著作中出现了用于流体波动状态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概念,预示着三十年后问世的气旋波动理论。 19世纪大气结构的垂直探测随着携带自记气象仪(赫米特和贝赞肯,1893)的

《大气探测学》课后答案

《大气探测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 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 大气探测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个别或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研究范围是近地层大气、高空大气以及一些特殊区域的大气(如大气边界层,城市热岛环流,峡谷风场,海陆风场等)。大气探测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近几十年来,作为主动遥感的各种气象雷达探测和作为被动遥感的气象卫星探测,以及地面微波辐射探测等获得较多信息的大气探测方法,正在逐步进入常规大气探测领域。这些现代大气探测技术应用于大气科学的研究领域,极大的丰富了大气探测的内容。 2.大气探测的发展主要有那几个时期? ①创始时期。这是在16世纪末发明第一批大气探测仪器以前的漫长时期,这期间发明了相风鸟、雨量器和风压板等,不能对大气现象进行连续记录。 ②地面气象观测开始发展时期。16世纪末,随着气象仪器的发明,开始了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③高空大气探测的开始发展时期。这时期陆续有人采用系留气球、飞机及火箭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大气探测。 ④高空大气探测迅速发展时期。这时期,前苏联、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都开始研制无线电探空仪,以及其他高空探测技术,为高空大气探测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⑤大气探测的遥感时期。1945年美国首次将雷达应用于气象观测,后来发射了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把探测高度延伸到了500千米。 ⑥大气探测的卫星遥感时期。这个时期,大气探测不仅从根本上扩大了探测范围,也提高了对大气探测的连续性。 3.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那几种方法? ①直接探测。将探测元件直接放入大气介质中,测量大气要素。应用元件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大气作用而产生反应作用的原理。 ②遥感探测。根据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过程中信号的变化,反演出大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③施放示踪物质。向大气施放具有光学或金属性质的示踪物质,利用光学方法或雷达观测其随气流传播和演变规律,由此计算大气的流动状况。 ④模拟实验。有风洞模拟和水槽模拟。风洞模拟大气层边界层风、温及区域流场状况。水槽模拟大气层环流、洋流、建筑物周围环境流场特征。可调控温度场,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 4.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那几个? ①精确度。即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又包括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精密度考察的是连续测量值彼此相互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考察的是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探测仪器的精确度取决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和惯性。 ②灵敏度。即单位待测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指示仪表输出的变化。 ③惯性(滞后性)。即仪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具有两重性,大小由观测任务所决定。 ④分辨率。即最小环境改变量在测量仪器上的显示单位。 ⑤量程。即仪器对要素测量的最大范围。取决于所测要素的变化范围。 5.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代表性分为空间代表性和时间代表性。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原则上要确定台站地形具有典型性。站址的选择、观测站的建立要防止局地地形地物造成大气要素不规则变化。一般说来,平原地区的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好,山区、城市台站资料代表性较差。要保证时间代表性,则要保证大气要素观测的同时性。 要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可比性,则要求观测时间、观测方法、仪器类型、观测规范、站台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条件等的一致性。 第2章云的观测

大气探测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大气探测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大气探测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大气探测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大气探测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大气探测Word版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探测?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 2.简述大气探测的目的是什么? 3.地面气象观测场的要求有哪些? 4.简述大气探测有哪几种方法? 5.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包括哪几个? 6.如何保证大气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7.气象探测环境? *大气探测 ....,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对大气层和近地层的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等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量。是对表征大气状况的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大气探测资料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气象预报、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等的准确性。大气探测可划分为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探测,特种探测,遥感探测 *.大气探测的科技手段 .........:机械方法:风向标等。光学方法:经纬仪光谱仪等。热学方法:蒸发器等。电磁方法:雷达卫星信息传输等 * 大气探测的空间范围, ..........从海平面往上到几百公里甚至一千多公里 范围不断扩大! * 大气边界层, ......大气与地面之间充分湍流化的气层,厚度约为1km,大气要素变化剧烈并随时间和地表条件变化,是地面气象观测和大气边界层探测的主要大气层,该层对局地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近地面层(常通量层,表面层),直接与地表接触、受地面强烈影响, 地面气象观测在此高度内。 *影响大气边界层探测的物理过程,...............辐射传输过程:短波辐射,长波 辐射。热力传输过程:显热,潜热。动力作用:平流,垂直运动,局 地环流。湍流运动:无规则,分类(机械、热力),特征,尺度谱, 串级传递能量过程,湍流输送过程。 *.大气探测学研究目的 .........,.1.大气探测是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科研的基 础。为天气、气候诊断分析、预报及环境保护部门、国家及全球气象 资料网络系统等提供大气观测资料。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 测的要素量和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大气探测分为近地面层大气探测、 高空大气层探测和专业性大气探测。3.. 是推动大气科学进步的重要 力量大气科学重大理论的提出和完善得益于大气探测(虽然数值模拟 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探测原理和观测平台促进大气科学 的前进(如GPS水汽探测、卫星平台) *大气探测 ...,业务需求,社会需求,科研需求。....同时满足 ....3.种需求 *地面气象观测场, ........观测场四周空旷平坦,所取得的资料应具有较好 的代表性;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m)刻在石 碑上,埋设在场内;观测场为25mX25m的平整场地,保持均匀草坪, 草高不超过20cm,不准种植作物;设 1.2m高稀疏围栏,内设 0.3m-0.5m宽小路,且只准在小路上行走,小路下建线缆沟或埋设 线缆管。 *气象探测环境 ......,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护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2019版)-11页文档资料

大气探测学复习思考题(2011版)一、写出下列云状的国际简写或由国际简写写出云状学名 浓积云 Cu cong 碎积云 Fc 淡积云 Cu hum 秃积雨云 Cb calv 鬃积雨云 Cb cap 荚状层积云 Sc lent 堡状层积云 Sc cast 透光层积云 Sc tra 积云性层积云 Sc cug 蔽光层积云 Sc op 层云 St 碎层云 Fs 雨层云 Ns 碎雨云 Fn 透光高层云 As tra 蔽光高层云 As op 透光高积云 Ac tra 蔽光高积云 Ac op 堡状高积云 Ac cast 第 1 页

荚状高积云 Ac lent 积云性高积云 Ac cug 絮状高积云 Ac flo 毛卷云 Ci fil 密卷云 Ci dens 伪卷云 Ci not 钩卷云 Ci unc 匀卷层云 Cs nebu 毛卷层云 Cs fil 卷积云 Cc 二、解释名词 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气象资料的代表性、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气象资料的比较性、云、、云量、天气现象、气象能见度、气象光学距离、气温、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电现象、热滞系数、百叶箱、湿度、露点温度、盖﹒吕萨克尺度、气压、本站气压订正、海平面气压订正、风、阵风、降水量、蒸发量、积雪、太阳常数、直接辐射、雾、环日辐射、散射辐射、全辐射、净辐射、日照时数、高空测风、单经纬仪定点测风、双经纬仪基线测风、一次雷达、二次雷达、测风雷达的测角原理、等信号强度法、自动气象站、遥感、主动式大气遥感探测、被动式大气遥感探测、激光雷达、声雷达、可见光探测、红外辐射探测、微波探测、大气边界层探测、气象塔、对比视感阈 第 2 页

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

浅谈环境监测中大气采样技术 摘要:在环境监测当中大气采样是大气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们采用24 小时连续自动采样的方法来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 因此,采样中在保证固定的点位、适合的采样高度后,采样人员的采样技术至关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大气采样技术,供大 家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气采样;过程分析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atmospheric sampl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atmospheric monitoring, monitoring the 24 hours of continuous automatic sampling to air quality. therefore, the sampling in guaranteeing a fixed point, appropriate height of sampling, sampling techniques sampling personnel is essential. this paper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tmospheric sampling technology,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tmospheric sampling; proces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采样误差分析 采样人员在采样之前,务必进行采样误差分析,并要对采样误差 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控制影响较大的误差. 1.1 采样仪器的校准

关于大气探测技术的研究理论

关于大气探测技术的研究理论 【摘要】当今的探测技术以及探测仪器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今,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单纯地利用单一探测技术已经无法完成整个大气状态参数的测量,为此,我们必需进一步采用多种探测手段综合得出某一区域的大气结构。本文便根据当前国际上对于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雷达的地基遥感以及高层大气对于探测卫星以及对于无线电缆的探测技术的发展,结合反映大气参数的气球、火箭、飞船探测方面对我国近几年间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大气探测地基遥感神舟飞船探测 大气层的延伸很高,根据探测得知,自地球表面向上,一直到几千公里的高空,大气层一直有覆盖延伸。大气作为太阳同地球之间的大系统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存在着。目前大气层,特别是中高层的大气正吸引了无数的大气科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共同关心这一领域。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于大气层的探测不断的加大投入,但是对于中高层大气情况的了解及其作用的研究仍旧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该层作为稀薄的中性大气,探测起来十分困难,因而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探测仪器的研制一直是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便根据当前国际上对于大气探测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近几年在中高层大气探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做出介绍。 1 地基遥感 我们知道,像典型的雷达具有从1到几千米长度的垂直分辨率,至于它对时间上的分辨率则可以从十分钟一直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跨度。其中,中频雷达在用于测量中层和低热层高度在大气风场的应用中集合了电子密度的种种特点。它特别具备了具有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以及运行方便和无人值守等特别突出的优点。我们知道,目前,国际上一共有多达二十多个中频雷达站运转,这些中频雷达运转站主要在北美、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所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它已经成为这个区域风场和电子密度常规观测中所经常用到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中层大气风场参考模式的许多的重要的资料均来自与中频雷达对于数据的统计。我国的武汉中频雷达站最初是早在2000年年底的时候建成并开始成功正常的运转。经过了前后将近半年的运行,武汉中频雷达站获得了在这个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剖面的颇为丰富的资料。由此,武汉的中频雷达的数据已被用于大气角谱、中层顶区域潮汐风、电子密度等的分析和研究。张冬娅等利用武汉中频雷达,日本的中频雷达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纬30度地区上空60—98千米高度的中间层、低热层大气平均风的变化规律。潮汐是中层顶区域典型的大尺度扰动,潮汐、行星波和背景风场构成了中、高层大气的基本风场,并且会对中、小尺度重力波的传播产生显著的影响。张绍东等利用武汉MF雷达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层顶(80——98KM)区域冬季潮汐振荡及其之间通过共振所引发的相互之间的作用。

大气探测期末 南信大

1、大气探测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是什么? 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地面(-1—10m)、近地面(10—3000m)和高空; 2、简述大气探测原理有哪几种方法?直接测量、遥感测量 3、大气探测仪器的性能:惯性、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量程、稳定度 4、云的观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 5、简述云形成的基本过程。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由各种原因达到过饱和而在凝结核的作用下发生凝结或凝华的过程 6、简述云量和云高的观测方法。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将天空分为 10成,纪录整数云量。气球测定云高、云幕灯测定云高、激光测云仪。 7、影响能见度的基本因子:大气透明度(主要因子)、目标物和背景的亮度对比、眼睛的视觉性能 8、何谓气象光学视程、白天能见度和夜间能见度,如何理解其测量准确度? 是指白炽灯发出色温为 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 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是指视力正常(对比视感阈为 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夜间则是能看到和确定出一定强度灯光的最大水平距离。 9、天气现象: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9、试述玻璃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并比较水银与酒精温度表的优缺点。 玻璃液体温度表是利用装在玻璃容器中的测温液体随温度改变引起的体积膨胀,从液柱位置的变化来测定温度的。水银具有更高的沸点,酒精具有更低的凝固点,且水银不易沾湿玻璃。 1、热滞现象:当测温元件从一个环境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温度不同的环境时,温度测量仪表的示度不能立即指示新的环境温度,而是逐渐趋近于新的环境温度,这种现象称为温度表的热滞(或滞后)现象。 10、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气温的测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由于太阳的直接辐射、地面的反射辐射等的影响,会使测温元件的表示度与实际气温存在差异。在白天强日射的情况下,将使元件温度高于气温,导致较大的辐射误差。消除和减小辐射误差,是气温测量中的关键问题;使用防辐射设备:百叶箱、通风干湿表、防辐射罩。 11、防辐射途径:1.屏蔽2.增加元件的反射率3.人工通风,促使元件散热4.采用极细的金属丝元件,细丝具有较大的散热系数 12、最高和最低温度表的测温原理? 最高温度表:升温时,球部水银膨胀,水银膨胀系数大于玻璃热膨胀系数,水银被挤入毛细管内;但降温时毛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通过狭缝退回球内,水银柱在此中断。因此,水银柱顶可指示出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表:升温时,酒精从游标和毛细管之间的狭缝通过,游标不动;温度下降时,液柱顶端表面张力使游标向球部方向移动。因此游标指示的温度只降不升,远离球部的一端将指示出一定时段的最低温度。 13、露点仪的测量原理:若使空气通过一个光洁的金属镜面时等压降温,直到镜面上开始出现露或霜,读取这一瞬间的镜面温度,这就是露点温度。通过露点可以推算出水汽压,相对湿度等参数 14、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观测步骤:1、观测附属温度表,准确至 0.1 ℃。2、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 3、调整游标尺恰好与水银柱顶相切。 4、读数并记录,准确至 0.1 hPa。 5、降低水银面,使它与象牙针尖脱离2—3毫 米,其目的是使象牙针尖不被水银磨秃和脏污。 13、定槽式气压表(不必调整水银面):1、观测附温表2、轻击管壁。3、调整游尺与水银柱相切4、读数、记录并复读。 14、动槽式:制作较容易,因有固定零点,观测手续比较麻烦,使用时间较长后,水银面有氧化物,调零点就不容易准确,常造成观测上的误差。定槽式:在制造上要求较严格,但使用上,较为方便而精确。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原理为:它的主要特点是标尺上有一个固定的零点。每次读数时,须将水银槽的表面调到这个零点处,然后读出水银柱顶的刻度。在读数时,先读温度表,再调水银面与象牙针相切,再调游标尺与水银柱顶相切,最后读数。读数结束后,将象牙针与水银面断开。 定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原理为:它的水银槽是一个固定容积的铁槽,没有皮囊、水银面调节螺钉以及象牙针。当气压变化时,水银柱在玻璃管内上升或下降所增加或减少的水银量,必将引起水银槽内的水银减少或增加,使槽内的水银面向下或向上变动。即整个气压表的基点随水银柱顶的高度变动。

3-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

大气科学专业(大气探测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大气探测、 大气物理、大气环境、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 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利用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本业务、科学研究、理 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 能力。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现代大气探测和遥感技术和分析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主要课程: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物理学、天气学、电路分析基础、天气学分析、气象统计方法、现代大气探测学、气象观测仪器检定与维护、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模拟电子线路、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动力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中尺度气象学、中尺度数值模拟与预报、大气激光探测、专业英语、电磁场理论、嵌入式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与天线。 2)核心课程: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天气学分析、现代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3)特色课程: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气象卫星资料多学科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