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宽带放大器前级放大电路

宽带放大器前级放大电路

宽带放大器前级放大电路
宽带放大器前级放大电路

宽带放大器(A题)

摘要

本作品主要由增益放大器OPA820ID和功率放大芯片THS3091D,分别实现增益信号的调节和末级功率的放大,在20HZ到5MHZ带宽范围之间的小信号进行有效的放大,实现增益0dB到100dB之间连续可调,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不小于10V,利用DC—DC变换器TPS61087DRC为末级放大电路供电。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前级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供电电路,本设计在放大电路中设计了相位补偿电路和防止产生自激振荡电路,由于电路限用单电源供电,所以在电路设计时加入了合适的偏置。

关键词:宽带增益放大器 OPA820ID TPS61087DRC THS3091D

一方案选择与论证:

分析设计题目的各项要求,放大器的增益调节是重点,而功率放大是本题的难点,因此有以下的方案选择与论证。

1增益放大电路部分

方案一:采用TI公司提供的OPA820ID芯片,采用反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简单,但容易产生自激振荡,电路稳定性差,不选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多级放大器的级联实现增益放大,通过模拟开关选择信号的级联放大,每一级实现不同的增益放大,最终实现的增益等于各级增益之和。此方案原理简单,但需较多模拟开关和较多运放的级联,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不稳定性,而且调试难度较大,增加了本身的不稳定性。故放弃此方案。

方案三:采用TI公司提供的OPA820ID芯片,采用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简单,且能有效避免自激,稳定性好。采取此方案。

2功率放大部分

方案:由于题目要求采用THS3091ID,所以放弃使用分立元件实现的方

案,而使用集成高速功率放大器THS3091D,驱动负载能力较大,低噪声,采用并联三个THS3091D高速宽带放大器,电路简单,增益可调,而且方便调试,为防止自激,我们采用输入电压从反相输入端输入,由于THS3091D为单电源供电,所以在其同相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电路,以使同相输入电压为Vcc/2.其原理图见下。总放大增益为16 dB。而其在输出端能实现大电流输出,完全满足题目要求,实现起来简便易行,易于调试,且噪音小。故采用此方案。

二理论分析计算:

1 增益分配:

(1)前级放大电路以OPA820ID为核心,其频率上下限控制在10HZ-10MHZ,其电压增益不小于40db。前级放大电路有两级OPA820ID构成,为实现输入阻抗匹配,系统第一级为缓冲级,为扩展通频带,输入缓冲级增加一补偿电路。第一级放大倍数为16dB,在其同向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第二级放大倍数为16 dB。题目要求放大电路不失真时输出电压峰峰值大于10V。频率下限不大于20HZ,上限不小于5MH,而本电路对输入输出电压及频率都有限制,所以,必须合理分配各级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第一级电路由OPA820ID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在其同向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电路以使其同相输入端电压稳定在Vpp/2,即2.5V。为展宽电路通频带,在其电路反向输入负载并联30pf可调电容。使并联后总的阻抗减小,频率增大,使高频顺利通过。起补偿作用。在此电路中,在OPA820ID电源端加入去耦电容和瓷珠。以稳定输出电压及起滤波作用。两级放大电路通过隔直电容级联。

末级放大电路以THS3091D为核心,其电压增益为16dB采用并联三个THS3091D高速宽带放大器,为防止自激,我们采用输入电压从反相输入端输入,由于THS3091为单电源供电,所以在其同相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电路,以使同相输入电压为Vcc/2.其原理图见下。总放大增益为16dB。而其在输出端能实现

大电流输出,完全满足题目要求,实现起来简便易行,易于调试,且噪音小。

2:放大器带宽增益积

(1)带宽增益积(GBP )是衡量放大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电压反馈型运放带宽和增益存在一定关系:从对应波特图可看出:直流到由反馈回路决定得主极点Fc之间,带宽增益积恒定,在该频率以上,如果频率升高一倍增益就会降低一半,运算放大器的3db 宽频率就是Fc 放大器带宽增益积BW*Au=C 常数,所以设计电路时进行折衷选择。题目要求通频带范围为20HZ-5MHZ,增益大于等于40db ,即Gain>=100V .故其GBP=500 故考虑多级放大器级联。

(2)假设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用下面单极点函数表示:

A(jw )=m A /(1+jw /h w ); (2--1)

式中m A 为放大器的中频增益,w 为角频率,h w 为上限角频率,当引入正反馈并假设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与频率无关的实数B 时,则有:

A

(jw )=A(jw )/[1+BA(jw )]; (2--2)

将式(2--1)代入式(2--2)中得

()jw A f =

[]

H

m B

A m

w B A jw

A

m )1(11+

+

+

(2--3) 由此可知,反馈中频增益为Am=Am/(1+AmB),上限角频率为W hf=Wh(1+AmB) 这说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扩展了扩展程度与反馈深度F 有关。对本系统直流放大器,放大器下限角频率为零赫兹,所以无馈时放大器通频带为BW=h f 接入正反馈后,放大器通频带为

B Wf =Hf f =(1+m A B) B w (2--4) 式(2—4)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通频带扩展到无反馈时的(1+AmB )倍。而且带宽增益积为一常数。

改善系统幅频特性不仅考虑带宽增益积就足够,还有其他因素的考虑,如运放的摆率,驱动负载的能力小信号的放大后输出信号的质量等。

3:抑制直流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指输入信号为零时,由于受温度影响、电源电压不稳定等因素影响,是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逐放大和传输,导致电路输出端偏离原固定值而漂移。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除了精选元件、选用高稳定度电源以及稳定静态工作点之外,还可用设计差动输入级来抑制零漂。在实际电路中,我们常采用补偿的办法来抑制。补偿是指用另外一个元器件来抵消放大电路的漂移,使零点漂移降到最低。本题我们在前级放大电路均设计了直流偏置电路,使零漂降到较低限度。

4:放大器稳定性理论分析

本作品主要通过采取抗干扰措施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系统全部采用印制板,减小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采用铜板大面积接地,减小地回路。级间采用同轴电缆相连,避免级间干扰和高频自激。

三:系统电路设计:

1前级放大电路:

前级放大电路有两级OPA820ID构成,此芯片为单电源15V供电。第一级放大倍数为5倍,在其同向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两极反相输入端对地电阻并接一30pf的可调电容,一方面起补偿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其阻抗的变化进而影响频率来展宽通频带,使高频顺利通过。电路如图所示:

(前级放大电路如下)

2 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以集成高速功率放大器THS3091ID为核心,驱动负载能力较大,低噪声,采用并联三个THS3091D高速宽带放大器,电路简单,增益可调,而且方便调试,为防止自激,我们采用输入电压从反相输入端输入,由于THS3091ID为单电源供电,所以在其同相输入端加入直流偏置电路,以使同相输入电压为Vcc/2.其原理图见下。总放大倍数为4倍。而其在输出端能实现大电流输出,实现起来简便易行,易于调试,且噪音小。

四抗干扰措施

(1)将增益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分别装在屏蔽盒中,通过同轴电缆相连,避免极间干扰和高频自激。

(2)系统全部采用印制板,元器件尽量排布紧凑,连线尽量短,设置合理线宽实现阻抗匹配,元器件尽量采用表贴封装。

(3)在电路板下面采用铜板接地,增大系统的接地面积,减小地线上的噪声。五测试条件与测试数据及表格

2数据测试方案、测试结果及分析

(1)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测量

输入端加设置输入信号频率为1MHZ正弦波,调节电压和增益测得不失真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

输入有效值:100mv

预置增益:40db

输出有效值:10.2v

(2)输出噪声电压测量

增益调节到40dB,将输入端短路,输出电压有效值:0.07v

(3)频率特性测试

增益预置为40dB,输入峰峰值为100mV的正弦波,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示波器测量不同频率时输出的有效值。

(4)高增益测试

200mV的正弦信号,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计算出实际增益。

(5)测试结果分析

系统能够满足所有要求,并有一定提高。其中误差主要来源于控制电压与增益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度。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本次实际符合所有要求。

六总结

系统能够满足题目所有要求,并作了一定的扩展。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制作成本和功耗,在各放大档设计尽量使用电阻分压形式来减少运放个数,系统以低耗的三种芯片作为核心,采用低功耗模式,尽可能提高电源利用效率。

附录

(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图)

(供电电路如下图)

R2J1

504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设计题目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 ****年* 月* 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概述 (1) 2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的原理 (2) 2.1噪声系数 (2) 2.2低噪声放大器的功率增益以及分配电压增益 (2) 2.3端口驻波比 (3) 2.4工作带宽与增益平坦度 (3) 2.5动态范围以及压缩点 (3) 2.6三阶截断点 (4) 2.7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 (4) 3器件的选择 (4) 3.1放大器的选择 (5) 3.2放大器的介绍 (5) 3.3电源的供电 (5) 3.4选用器件的介绍 (5) 4模拟电路设计 (5) 4.1方案选择 (6) 4.2模拟电路设计 (6) 4.3电源电路 (6) 5电路的调试 (8) 5.1调试过程 (8) 5.2测试结果 (8) 5.3系统的改进措施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专业: 指导老师:职称: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个15V单电源供电的低噪声放大器设计,设计采用三级级联的方式。该系统主要是宽带低噪声放大器,为了满足要求,采用了高速运算放大器μa741作为前两级放大,末级用CA3140作为功率放大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放大倍数为100倍,带宽有1MHz。 关键词:μa741;放大器;带宽;噪声系数 The design of the low noise amplifier with broadband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single 15V power supply and low noise amplifier. The system has three amplifier consisted ofμa741 and CA3140, 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roadband and low nois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a amplifier with bandwidth 1MHz is 100 times. Keywords: μa741;amplifier;Bandwidth;noise figure 1概述 我们知道低噪声放大器是射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有源滤波器等电子电路当中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射频微波电路当中,放大器也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射频微波电路的功能的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制做低噪声放大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它的各项指标是否能够达标。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宽因此各种通信设备在宽频带上的工作要求不再是以前的一个或者几个频点。由于我国对放大器设计的技术相对来说还不算很先进,所以更需要后起之秀对放大器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其中包括要使工作频率更高、工作频率更宽以及噪声系数更小,这已经成为各项科学技术设备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方法。本设计利用具有低噪声,高速运算的放大器μa741,以及DC-DC交换器TPS61087DCR作为此宽带的噪声放大器

如何看懂放大电路图

能够把微弱的信号放大的电路叫做放大电路或放大器。例如助听器里的关键部件就是一个放大器。 放大电路的用途和组成 放大器有交流放大器和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又可按频率分为低频、中源和高频;接输出信号强弱分成电压放大、功率放大等。此外还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特殊晶体管作器件的放大器。它是电子电路中最复杂多变的电路。但初学者经常遇到的也只是少数几种较为典型的放大电路。 读放大电路图时也还是按照“逐级分解、抓住关键、细致分析、全面综合”的原则和步骤进行。首先把整个放大电路按输入、输出逐级分开,然后逐级抓住关键进行分析弄通原理。放大电路有它本身的特点:一是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工作状态,所以有时往往要画出它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才能进行分析;二是电路往往加有负反馈,这种反馈有时在本级内,有时是从后级反馈到前级,所以在分析这一级时还要能“瞻前顾后”。在弄通每一级的原理之后就可以把整个电路串通起来进行全面综合。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放大电路: 低频电压放大器 低频电压放大器是指工作频率在20 赫~20 千赫之间、输出要求有一定电压值而不要求很强的电流的放大器。 (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1 (a )是共发射极放大电路。C1 是输入电容,C2 是输出电容,三极管VT 就是起放大作用的器件,RB 是基极偏置电阻,RC 是集电极负载电阻。1 、3 端是输入,2 、3 端是输出。3 端是公共点,通常是接地的,也称“地”端。静态时的直流通路见图1 (b ),动态时交流通路见图1 (c )。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从十几到一百多,输出电压的相位和输入电压是相反的,性能不够稳定,可用于一般场合。 (2 )分压式偏置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2 比图1 多用3 个元件。基极电压是由RB1 和RB2 分压取得的,所以称为分压

[整理]op07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op07的功能介绍: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特点: 超低偏移:150μV最大。 低输入偏置电流:1.8nA 。 低失调电压漂移:0.5μV/℃。 超稳定,时间:2μV/month最大 高电源电压范围:±3V至±22V

图1 OP07外型图片 图2 OP07 管脚图 OP07芯片引脚功能说明: 1和8为偏置平衡(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地,5空脚6为输出,7接电源+

图3 OP07内部电路图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最大额定值 Sy mb ol 符Parameter参数 Value 数值 Unit 单位

号 VC C Supply Voltage 电源电压±22 V Vid Differential Input Voltage差分输入电 压±30 V Vi Input Voltage 输入电压 ±22 V Top 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工作温度 -40 to +105 ℃ Tst g Storage T emperature 贮藏温度 -65 to +150 ℃ 电气特性 虚拟通道连接= ± 15V ,Tamb = 25 ℃(除非另有说明) Sy mb ol 符号Parameter 参数及测试条件最小 典 型 最 大 Uni t 单 位 Vio Input Offset Voltage 输入失调电压0℃- 61μV

宽带放大器设计报告

宽带放大器设计报告 ―-武汉大学电子设计基地设计组第1组:许可崔振威谢超 摘要:本系统利用可变增益放大器AD600作为核心,通过模拟开关选通不同的控制电压的方式来达到增益步进6dB,总增益从0dB到30dB的目的,其控制电压均由2.5v电压基准MAX873经过精密电阻分压得到,有效的保证了控制电压的稳定度,获得良好的波形。前置放大采用由AD844构成的正向放大器,可以有效的提高输入电阻,使输入电阻达到兆欧级别。后级放大采用增益固定为10dB的同向放大器,从而使整个电路的增益能从10dB变化到40dB,该放大器由高精度宽带运放MAX477构成,在保证良好输出波形的同时,可以使输出电压有效值大于3V。前置放大和后级放大的输出均采用峰值检测电路检测出正半周最大电压值,用于有效值的计算,采用AD603构成的AGC电路,在输入信号在0.05V~1.00V内变化时,能将输出有效值稳定在2.05~2.6 V。整个系统的通频带为1K~14.6MHz。由12位A/D 转换器MAX197对输出信号的峰值进行测量,分辨率达到1mV 。AT89S52和CycloneFPGA构成的单片机小系统板可以通过键盘,人为预置增益值来获取相应的放大倍数,同时实时显示实际增益值、输出有效值和当前增益误差。整个系统采用中文显示,界面友好美观,控制方便。

一、方案论证与选择 1.增益控制部分: 方案一 采用普通宽带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同时由分立元件构成的AGC控制电路,通过包络检波再反馈回放大器的方法来控制放大倍数,这种方法构成电路简单,但是反馈控制比较困难,难以实现步进,精度也很低。 方案二 采用集成可变增益放大器AD600作为增益控制。AD600是一款低噪声、精密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温度稳定性高,最大增益误差为0.5dB,满足题目要求的精度,其增益(dB)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方便的采用控制电压的方式来控制放大器的增益.采用D/A变换装置输出电压控制高速压控放大器AD600来实现增益的步进,采用此种方法可以获得很小的步进。但是由这种方法得到的控制电压有一定的纹波,而芯片AD600对控制电压非常敏感,微小的电压波动就能造成输出波形上下起伏,波形不佳。 方案三 主控芯片采用AD600,利用电压基准源通过精密电阻分压得到各个增益值对应得控制电压,在用模拟开关CD4051来选则不同的控制电压来达到控制增益的目的。电压基准源采用MAXIM公司2.5 V基准MAX873。 经过比较,选用方案三。 2.有效值测量部分 方案一 采用检波二极管构成的峰值检测电路,然后用A/D转换器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读数。峰值检测的原理是当输入电压正半周通过时,检波管导通,对电容C充电,适当选择电容值,使得电容放电速度大于充电速度,这样,电容两端的电压可以保持在最大电压处,该电压通过一个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射极跟随器输出电压峰值。采用这种电路优点是频带响应宽,频率越高检测反而越准确,且电路简单。但是由于检波二极管存在一定的导通压降,且为非线性,测量精度低,小信号时尤其明显。同时电容值的选取也使得电路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选取太大,放电时间过长,会改善输出电压发纹波,但是会导致该电路响应速度慢;如果电容选的太小,放电时间过短,能改善电路的响应时间,但也会导致低频时输出电压纹波较大。 方案二 采用集成电路AD637作为有效值运算,它测量有效值的范围为0-7V,精度优于0.5%,且外围元件少,频带宽,对于一个有效值为1V的信号,它的3dB带宽为8MHz,并且可对输入信号的电平以dB形式表示。该方案精度高,直接输出有效值,但电路稍复杂,且不适合高频信号。 经过比较,方案二中AD637对小信号测量具有很大优势,而方案一中在频带方面满足要求,考虑到题目的频带范围和制作成本的因素,采用方案一。 3.自动增益控制部分(AGC) 方案一 AGC电路实际上是一个根据输出电压的动态的调整放大倍数,从而使输出稳定在预定范围的反馈型电路。根据该特点可以引入CPU、A/D和D/A转换器通过程序对放大倍数进行控制,即数字式AGC,此种AGC电路的输出范围完全由人为设定,可以很容易满足题目要求,

简单的前级多级音频放大器

如图是一个由晶体三极管VT1~VT3组成的多级音频放大器。VT1与外围阻容元件组成了典型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担任前置音频电压放大;VT2、VT3组成了两级直接耦合式功率放大电路,其中:VT3接成发射极输出形式,它的输出阻抗较低,以便与8Ω低阻耳塞式耳机相匹配。 驻极体话筒B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输出相应的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经电容器C1耦合到VT1的基极进行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其集电极输出,再经C2耦合到VT2进行第二级放大,最后信号由VT3发射极输出,并通过插孔XS送至耳塞机放音。 电路中,C4为旁路电容器,其主要作用

是旁路掉输出信号中形成噪音的各种谐波成份,以改善耳塞机的音质。C3为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池G的交流内阻(实际上为整机音频电流提供良好通路),可有效防止电池快报废时电路产生的自激振荡,并使耳塞机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元器件选择 VT1、VT2选用9014或3DG8型硅NPN 小功率、低噪声三极管,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100;VT3宜选用3AX31型等锗PNP小功率三极管,要求穿透电流Iceo尽可能小些,β≥30即可。 B选用CM-18W型(φ10mm×6.5mm)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它的灵敏度划分成五个挡,分别用色点表示:红色为-66dB,小黄为-62dB,大黄为-58dB,兰色为-54dB,白色>-52dB。本制作中应选用白色点产品,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B也可用蓝色点、高

灵敏度的CRZ2-113F型驻极体话筒来直接代替。 XS选用CKX2-3.5型(φ3.5mm口径)耳塞式耳机常用的两芯插孔,买来后要稍作改制方能使用。改制方法参见图2所示,用镊子夹住插孔的内簧片向下略加弯折,将内、外两簧片由原来的常闭状态改成常开状态就可以了。改制好的插孔,要求插入耳机插头后,内、外两簧片能够可靠接通,拔出插头后又能够可靠分开,以便兼作电源开关使用。耳机采用带有CSX2-3.5型(φ3.5mm)两芯插头的8Ω低阻耳塞机。 R1~R5均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C1~C3均用CD11-10V型电解电容器,C4用CT1型瓷介电容器。G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而成,电压3V。

一种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一种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射频宽带放大器是各类电子仪器与仪表里很常用、很重要的一个單元电路。为此,论述了一款增益可控的射频宽带放大器的设计选型的过程,给出了参数的计算过程和选型是要考虑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因此结论对模拟放大电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射频;宽带放大器;参数计算;选型要求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0c5548987.html,ki.16723198.2017.09.088 1理论计算 1.1设计要求 根据用户对高频、大信号的放大要求,课题研究小组进过分析和研究,得出下列的具体设计参数: (1)被设计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52dB,增益可控52dB,输入信号电压的有效值Vi≤5mV,其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均为50欧姆,负载电阻50欧姆,且输出电压有效值V o≥2V,波形无明显失真; (2)在50MHz~160MHz频率范围内增益波动不大于2dB; (3)-3dB的通频带不窄于40MHz~200MHz,即fL≤40MHz和fH≥200MHz; (4)电压增益A V≥52dB,当输入信号频率f≤20MHz或输入信号频率f≥270MHz时,实测电压增益A V均不大于20dB; (5)放大器采用+12V单电源供电,所需其它电源电压自行转换。 通过对上述设计要求的分析可知,此课题对宽带放大器的参数选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诸如:压摆率、增益带宽积、最大输出功率、高频高输出摆幅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只有做到科学计算,才能为正确的集成放大器选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设计提供科学保障。 1.2放大器的参数计算 (1)最小增益需要达到52dB(400倍),带宽200MHz,系统增益带宽积高达8*109MHz(*此处应注意多级放大和增益分配*); (2)输入电压有效值最大5mv,需要做小信号低噪声放大;

2.4G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2.4G 射频双向功放的设计与实现 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时,无线局域网的低功率与高频率限制了其覆盖范围,为了扩大覆盖范围,可以引入蜂窝或者微蜂窝的网络结构或者通过增大发射功率扩大覆盖半径等措施来实现。前者实现成本较高,而后者则相对较便宜,且容易实现。现有的产品基本上通信距离都比较小,而且实现双向收发的比较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距离扩展射频前端的方案与硬件的实现,通过增大发射信号功率、放大接收信号提高灵敏度以及选择增益较大的天线来实现,同时实现了双向收发,最终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与IEEE802.11b/g兼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双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双向功率放大器设计指标: 工作频率:2400MHz~2483MHz 最大输出功率:+30dBm(1W) 发射增益:≥27dB 接收增益:≥14dB 接收端噪声系数:< 3.5dB 频率响应:<±1dB 输入端最小输入功率门限:

功率放大器原理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袁蒁膃蚇腿肀肃功率放大器原理功率放大器原理 图 芃蚆葿艿袂薇蒆要说功率放大器的原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是各种无线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射机的前级电路中,调制振荡电路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功率很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放大一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末级功率放大级,获得足够的射频功率以后,才能馈送到天线上辐射出去。为了获得足够大的射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发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射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输出功率与效率。除此之外,输出中的谐波分量还应该尽可能地小,以避免对其他频道产生干扰。 螆肇葿蚄蚆芈羁功率放大器原理 衿蚈膂袆袆膁螁高频功率放大器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作用是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送功率的要求,然后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空间,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满意的信号电平,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两种,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以具有选频滤波作用的选频电路作为输出回路,故又称为调谐功率放大器或谐振功率放大器;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则是传输线变压器或其他宽带匹配电路,因此又称为非调谐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在“低频电子线路” 课程中已知,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导通角的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甲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为360o,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放大。乙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约等于180o;丙类放大器电流的流通角则小于180o。乙类和丙类都适用于大功率工作。丙类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者。 高频功率放大器大多工作于丙类。但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太大,因而不能用于低频功率放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放大。由于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极近于正弦波形,失真很小。除了以上几种按电流流通角来分类的工作状态外,又有使电子器件工作于开关状态的丁类放大和戊类放大。丁类放大器的效率比丙类放大器的还高,理论上可达100%,但它的最高工作频率受到开关转换瞬间所产生的器件功耗(集电极耗散功率或阳极耗散功率)的限制。如果在电路上加以改进,使电子器件在通断转换瞬间的功耗尽量减小,则工作频率可以提高。这就是戊类放大器。 我们已经知道,在低频放大电路中为了获得足够大的低频输出功率,必须采用低频功率放大器,而且低频功率放大器也是一种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交流输出的能量转换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特点都是输出功率大和效率高,但二者的工作频率和相对频带宽度却相差很大,决定了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低,但相对频带宽度却很宽。例如,自20至20000 Hz,高低频率之比达1000倍。因此它们都是采用无调谐负载,如电阻、变压器等。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由几百kHz一直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MHz),但相对频带很窄。例如,调幅广播电台(535-1605 kHz的频段范围)的频带宽度为10 kHz,如中心频率取为1000 kHz,则相对频宽只相当于中心频率的百分之一。中心频率越高,则相对频宽越小。因此,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由于这后一特点,使得这两种放大器所选用的工作状态不同:低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于甲类、甲乙类或乙类(限于推挽电路)状态;高频功率放大器则一般都工作于丙类(某些特殊情况可工作于乙类)。 近年来,宽频带发射机的各中间级还广泛采用一种新型的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它不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而是以频率

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实用电路

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瞭乱,是模拟电路中学习的重点。在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时倘没有抓住核心,往往令人头大。为此本人特搜罗天下运放电路之应用,来个“庖丁解牛”,希望各位从事电路板维修的同行,看完后有所斩获。 遍观所有模拟电子技朮的书籍和课程,在介绍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时候,无非是先给电路来个定性,比如这是一个同向放大器,然后去推导它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然后得出Vo=(1+Rf)Vi,那是一个反向放大器,然后得出Vo=-Rf*Vi……最后学生往往得出这样一个印象:记住公式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将电路稍稍变换一下,他们就找不着北了!偶曾经面试过至少100个以上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电子专业应聘者,结果能将我给出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得一点不错的没有超过10个人!其它专业毕业的更是可想而知了。 今天,芯片级维修教各位战无不胜的两招,这两招在所有运放电路的教材里都写得明白,就是“虚短”和“虚断”,不过要把它运用得出神入化,就要有较深厚的功底了。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由于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都在80 dB以上。而运放的输出电压是有限的,一般在 10 V~14 V。因此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不足1 mV,两输入端近似等电位,相当于“短路”。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越大,两输入端的电位越接近相等。 “虚短”是指在分析运算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时,可把两输入端视为等电位,这一特性称为虚假短路,简称虚短。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短路。 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都在1MΩ以上。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电路的电流。故通常可把运放的两输入端视为开路,且输入电阻越大,两输入端越接近开路。“虚断”是指在分析运放处于线性状态时,可以把两输入端视为等效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假开路,简称虚断。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断路。 在分析运放电路工作原理时,首先请各位暂时忘掉什么同向放大、反向放大,什么加法器、减法器,什么差动输入……暂时忘掉那些输入输出关系的公式……这些东东只会干扰你,让你更糊涂﹔也请各位暂时不要理会输入偏置电流、共模抑制比、失调电压等电路参数,这是设计者要考虑的事情。我们理解的就是理想放大器(其实在维修中和大多数设计过程中,把实际放大器当做理想放大器来分析也不会有问题)。 好了,让我们抓过两把“板斧”------“虚短”和“虚断”,开始“庖丁解牛”了。 (原文件名:1.jpg)

宽带放大器设计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文):宽带放大器 (英文): Wide-band Amplifier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0年 5月 23日

怀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关键字.............................................................................................. I Abstract ............................................................................................. I Key words ......................................................................................... II 1 前言 .. (1) 1.1运算放大器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1) 1.2宽带放大器简介 (2) 1.3课题研究的意义 (3)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3) 2.1设计任务 (3) 2.2设计要求 (3) 2.2.1 基本要求 (3) 2.2.2 发挥部分 (4) 3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4) 3.1宽带放大器的总体设计方案 (4) 3.1.1 增益控制电路设计方案 (6) 3.1.2 功率输出部分设计方案 (7) 3.1.3 有效值测量电路设计方案 (7) 3.1.4 自动增益控制(AGC)设计方案 (7) 4 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 (8) 4.1带宽增益积 (8) 4.2电压控制增益的原理 (8) 4.3自动增益控制介绍 (11) 4.4正弦电压有效值的计算 (12) 5 系统各模块的电路设计 (12) 5.1直流稳压电源部分 (12) 5.2输入缓冲和增益控制部分 (12) 5.3增益控制部分 (13)

宽带放大器(王正齐)

宽带放大器 作者:王正齐陈华奇邓如岑(华中科技大学)编号:1-16 赛前辅导老师:尹仕文稿整理辅导老师:肖看 本设计利用可变增益宽带放大器AD603来提高增益和扩大AGC控制范围,通过软件补偿减小增益调节的步进间隔和提高准确度。输入部分采用高速电压反馈型运放OPA642作跟随器提高输入阻抗,并且在不影响性能的条件下给输入部分加了保护电路。使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以减少噪声并抑制高频自激。功率输出部分采用分立元件制作。整个系统通频带为1kHz~20MHz,最小增益0dB,最大增益80dB。增益步进1dB,60dB以下预置增益与实际增益误差小于0.2dB。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达9.5V,输出4.5V-5.5V时AGC控制范围为66dB。 方案论证与比较 1 增益控制部分 方案一: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场效应管工作在可变电阻区,输出信号取自电阻与场效应管与对'V的分压。采用场效应管作AGC控制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和很低的噪声,但温度、电源等的漂移将会引起分压比的变化,用这种方案很难实现增益的精确控制和长时间稳定。 方案二:采用可编程放大器的思想,将输入的交流信号作为高速D/A的基准电压,这时的D/A作为一个程控衰减器。理论上讲,只要D/A的速度够快、精度够高可以实现很宽范围的精密增益调节。但是控制的数字量和最后的增益(dB)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成指数关系,造成增益调节不均匀,精度下降。 2所示,使用控制电压与增益成线性关系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图1 方案一示意图

PGA ,用控制电压和增益(dB )成线性关系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来实现增益控制。用电压控制增益,便于单片机控制,同时可以减少噪声和干扰。 综上所述,选用方案三,采用集成可变增益放大器AD603作增益控制。AD603是一款低噪声、精密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温度稳定性高,最大增益误差为0.5dB ,满足题目要求的精度,其增益(dB )与控制电压(V )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D/A 输出电压控制放大器的增益。 2 功率输出部分 根据赛题要求,放大器通频带从10kHz 到6MHz ,单纯的用音频或射频放大的方法来完成功率输出,要做到6V 有效值输出难度较大,而用高电压输出的运放来做又很不现实,因为市面上很难买到宽带功率运放。这时候采用分立元件就能显示出优势来了。 3 测量有效值部分 方案一:利用高速ADC 对电压进行采样,将一周期内的数据输入单片机并计算其均方根值,即可得出电压有效值: ∑== n i i U N U 1 21 此方案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设计灵活、精度高等优点,但调试困难,高频时采样困难而且计算量大,增加了软件难度。 方案二:对信号进行精密整流并积分,得到正弦电压的平均值,再进行ADC 采样,利用平均值和有效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计算出有效值显示。只用了简单的整流滤波电路和单片机就可以完成交流信号有效值的测量。但此方法对非正弦波的测量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方案三:采用集成真有效值变换芯片,直接输出被测信号的真有效值。这 图2 方案三示意图 输入缓冲

音频前级放大器

音频前级三段均衡放大器 电路原理图 AR1_A AR1_B C9 AR1_C AR1_D 123J1IN R8 GND R9_A GND GND R2 R17 123J2OUT R1_A C10 C1 C2 R33 C3 R27 GND GND R18 R28 GND R19 R10 R3 R34 R20 R11_A C4 GND GND R21 R24 R12 C8 R9 R4 R26 R13_A R7 GND AR2_A GND AR2_B R13_B AR2_C R32 AR2_D R16 R14 R9_B R11_B GND R25 R5 R6 R22R15 R1_B GND C5 R31 C6 R23 C7 R30

元件参数表 R1 R2 R3 R4 R5 R6 50k 10k 10k 10k 10k 10k R7 R8 R9 R10 R11 R12 10k 10k 100k 电位器 10k 100k 电位器 10k R13 R14 R15 R16 R17 R18 100k 电位器 10k 10k 10k 10k 330k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10k 330k 10k 10k 330k 10k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330k 10k 2.2k 2.2k 2.2k 2.2k R31 R32 R33 R34 C1 C2 2.2k 2.2k 10k 33k 473涤纶电容 682涤纶电容 C3 C4 C5 C6 C7 C8 472涤纶电容 152涤纶电容 473涤纶电容 682涤纶电容 472涤纶电容 152涤纶电容 C9 C10 AR1 AR2 J1 J2 475薄膜电容 475薄膜电容 TL084 TL084 3P 2.54mm 3P 2.54mm 供电部分电路 C5 C8 GND GND 1 23 4 D1 BRIDGE T1 + C6 7812 IC1 + C3 7912 IC2+C2 + C1 C7 C4 +12 -12 ~220V 元件参数表 T1 D1 C1 C2 C3 C4 12V 10W+10W 2W10 25V2200μF 25VV2200μF 16V470μF 104纸介电容 C5 C6 C7 C8 IC1 IC2 104纸介电容 16V470μF 104纸介电容 104纸介电容 7812 7912 + - +12 -12 连接典例

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资料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 年 6 月 24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 2.1 功率放大电路 (2) 2.2放大器原理 (2) 2.3方案设计 (3) 2.3.1 前置放大极 (4) 2.3.3 三极管性能的简单测试 (4) 2.3.3 电路形式的选择 (4) 2.3.4 电路原理 (5) 第三章仿真及电路焊接及调试 (6) 3.1 Protues 简介 (6) 3.2 原理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6) 3.3 电路板的制作 (9) 3.4 电路焊接 (9) 3.5 元器件安装与调试 (10) 第四章元器件介绍 (11) 4.1 LM386 (11) 4.2 9013晶体管 (12) 4.3电容 (13) 4.4 扬声器 (13) 4.5驻极体 (14) 第五章总结 (15) 致谢 (16) 附录 (17)

第一章绪论 现在多用于高校功放课程设计的有两种电路,一种是集成功放 LM386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一种是集成功放TDA2030A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我们此次的课程设计所用的芯片是集成功放LM386。 本次音频功率放大系统的设计,我们采用了LM386音频功率放大器作为核心元件。它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主要应用于低电压消费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应用LM386时,为使外围元件最少,电压增益内置为20。但在1脚和8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阻和电容,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直至 200。输入端以地位参考,同时输出端被自动偏置到电源电压的一半,在6V电源电压下,它的静态功耗仅为24mW,使得LM386特别适用于电池供电的场合。

宽带直流放大器设计方案

宽带直流放大器方案设计 一、方案的选择和论证 分析题目要求,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技术指标:在输入电压有效值Vi≤10 mV 情况下放大器电压增益必须大于60dB,且电压增益为60dB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峰-峰值VONPP≤0.3V。另外,3dB通频带0~10MHz;在0~9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能为50欧姆的负载输出正弦有效值10V的电压。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把整个放大器分为5个板块来设计。前置缓冲级,中间增益可调放大级,后级功率放大电路,电源部分和滤波器。 系统总体框图: 1.前置缓冲级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宽带高精度集成运放。 缓冲级对整个放大电路来说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前级是放大电路的基本保障,故本设计中采用宽带高精度低噪声运算放大器OPA620构成电压增益为6dB的缓冲级。该运放增益宽带乘积为200M赫兹,能很好的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二:采用普通运放。 普通运放虽然价格稍低,但是带宽和精度都十分有限,理论上虽然能用反馈的方式扩宽通频带,但是题目要求的10M赫兹频带太宽,故普通低价的运放很难达到实验要求。 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方案一能更好的完善题要求的指标,方案二虽然成本较低,但是不容易达到题目要求,且前级配置的高低对后级电路影响很大。故选择方案一。 2.中间增益放大级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三极管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若用分立元件构成60dB放大器,则须采用三极管构成的多级放大器。此方案有选材方便和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选择性能合适的三级管比较费时间,选择合适的三极管配对组合更是不容易,并且题目给出的指标较高,三级管构成的多级放大器容易引起更多的干扰,影响放大质量。此外,晶体管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不易实现大范围的增益连续可调,这是相比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又一大缺点。所以,我们对下一种方案进行论证。 方案二:使用集成运放OPA620构成2级放大 单个OPA620的增益可调范围为 -20bB — +20dB ,采用两级相连,则可以实现-40dB-+40dB的可调范围。从厂商的数据手册可以看出,OPA620外围电路简单,容易操控,通频带内增益起伏小于0.05dB,且放大效果较好。但是若要求实现提高部分0-60dB全范围的连续可调,两级OPA620放大则不能达到题目要求。 方案三:使用低噪声增益可控放大器AD603 使用两级AD603构成的增益可调放大电路。 AD603是主要用于RF和IF AGC系统的低噪声可调增益放大器,它具有引脚可编程增益功能,可以使用一个外部电阻设置增益范围内的任何增益子范围,控制接口可以输入差分电压,也可以输入单端的正控制或负控制电压,使用十分方便。单级AD603便可以实现0-40dB的电压放大,且该增益范围内有30MHz的频带宽,性能优异,如果采用两级连放,理论上可以实现0-80dB的增益可调范围,能满足题目要求。其次,AD603构成的增益可控放大电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电位器获取基准电压进行手动控制,通过模拟开关连接电阻器实现增益程控,通过单片机配合DAC模块实现不同精度的增益数控。 所以比较上述两种方案,AD603与OPA620相比,容易实现增益数控,AD603有更高的性价比,我们最终选择方案三。 3.增益控制电路 方案一:单片机和数模转换芯片实现增益可调 使用89C51单片机,选择稳定的基准电压,配合DAC0832输出电压信号控制AD603,从而实现增益数控。 DAC0832是采样频率为8位的D/A转换芯片,集成电路内有两级输入寄存器,D/A转换结果采用电流形式输出,理论精度为1/256,能满足增益步进5dB的要求。该芯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算是较常用的8位DAC芯片。该芯片为电流输出型,若采用该芯片实现AD603的增益可控,则须在输出端加上运算放大器LM324,实现电流到电压的转换,从而稳定实现增益可调。 方案二:单片机、模拟开关和电阻网络实现增益可调 使用89C51单片机,配合模拟开关控制不少于12个串联的电阻,通过取得电阻上的稳定电压控制AD603,从而实现步进为5dB的增益数控。模拟开关控制电阻网络与DAC模块工作原理相似,但是精度就远远不如8位DAC,并且使用模拟开关和电阻网络扩大了控制电路,电路集成度降低,引入更多的干扰因素。再者,从成本上看来,该方案也是不经济的。 方案三:滑动变阻器实现增益手动可调 通过电位器获取与基准电压成一定比例的控制电压输入AD603控制端,实现手动增益可调。 该方案很容易实现增益连续可调,相比以上两种方案成本是最低的,理论控制精度最高,精度仅有电阻器可调精度决定,但是此方案仅适用于固定范围内的手动

宽带放大器设计

宽带放大器设计 一、设计目的 (1) 掌握宽带放大器的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 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 设计一个宽频带放大器,要求带宽大于30MHz,可扩展; (2) 带宽增益积大于300MHz,可扩展; (3) 输出阻抗为600 Q,输出电压》1V。 三、宽带放大器原理 几种常见宽带放大器(参考): 1?二级直接耦合宽带放大器电路 图1是二级直接耦合宽带放大器电路,第二级采用PNP型晶体管,这种电路适合于提 高电源电压的利用率,需要给出较大输出振幅的电路。各级开环增益为20dB,与R1串接 的电位器RP1用于调整晶体管最适宜的偏置。隔直电容C1和C2的参数由低频特性确定, 频率特性上限由所使用的晶体管(特别是VT2 )限制,若使用2SA495晶体管,约有30MHz 的带宽。VT2要求具有高截止频率f H,低输入电容C ob晶体管。直流偏置是降低集电极负载电阻,有较大工作电流。这种电路要采用稳定电源供电,低负载使用时,要在VT2输出增 设1级射随电路。两级宽带放大器构成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 R5 Auf =1 11 R4

2.宽带缓冲器电路 宽带缓冲器电路如图 2所示。这种电路用作电流驱动能力较弱的通用宽带运放输出电 路,要求高速动作的无放电电路及 50 Q 负载的线路驱动电路等。 该电路属于简易功率合成器, VT1、VT2、VT3和VT4均工作在射极跟随状态。要求 VT1与VT2 , VT3与VT4参数一致。输入的功率 P IN 在A 点一分为二,经过电流放大后, 在B 点合成。电压放大倍数不超过 2,但接近2。但电流放大倍数较大,因此功率放大倍数 也较大。此电路输入阻抗高,而输出阻抗低,正适合于作驱动级。 输出 loon 输入 O 图2宽带缓冲器电路 电阻Ri 用于防止高频振荡等异常动作。旁路电容 Cl 和C2也很重要,要靠近晶体 管安装。 3.10MHz 以上的宽带放大器电路 图3是采用卩PC4539C 构成的宽带放大器电路。视频放大器常采用差动输入/差动输 出的卩A733,此电路是电流差动型的宽带放大器电路,转换速率高 (60V /卩s), GB 乘积大 (300MHz),高频特性优良,并由 卩PC4539外部设定工作条件。 o-|?V 2SOJ45 2SA733 2SC94> 2SA733 1

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原理

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及原理是什么? 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将电源的功率转换为按照输入信号变化的电流。因为声音是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波,即交流信号电流,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永远是基极电流的β倍,β是三极管的交流放大倍数,应用这一点,若将小信号注入基极,则集电极流过的电流会等于基极电流的β倍,然后将这个信号用隔直电容隔离出来,就得到了电流(或电压)是原先的β倍的大信号,这现象成为三极管的放大作用。经过不断的电流及电压放大,就完成了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很多情况下主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不能胜任带动整个音响系统的任务,这时就要在主机和播放设备之间加装功率放大器来补充所需的功率缺口,而功率放大器在整个音响系统中起到了“组织、协调”的枢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整个系统能否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 一、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向负载提供信号功率的放大器,通常称为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工作时,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幅度都比较大,因此具有许多不同于小信号放大器的特点。 l.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功串放大的实质是通过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把电源提供给放大器的直流功率转换成负载上的交流功率。交流输出功串和直流电源功率息息相关。一个功率放大器的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究竟能有多少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呢?我们当然希望功率放大器最好能把直流功率(PE= EcIc)百分之百转换成交流输出功率(Psc=Uscisc)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因为晶体管自身要有一定的功率消耗,各种电路元件(电阻、变压器等)要消耗一定的功率,这就有个效率问题了。放大器的效率η指输出功率Psc与电源供给的直流动率PE之比,即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η=Psc/PE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η=Psc/PE×100% 效率越高,表示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越好。 晶休管在大信号工作条件下,工作点会上下大幅度摆动。一旦工作点跳出输入或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区,就会出现非线性失真。所以对声频功率放大器来说,输出功率总要和非线性失真联系在一起考虑。一般声频功率放大器都有两个指标棗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不失真输

负反馈放大器电路详解

负反馈放大器电路详解 负反馈放大器 在放大器中采用负反馈电路,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放大器的工作性能,提高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质量。在引入负反馈电路之后,放大器的增益要比没有负反馈时的增益小,但是可以改善放大器的许多性能,主要有四项:减小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扩宽放大器的频带、降低放大器的噪声和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 放大器的信号传输都是从放大器的输入端传输到放大器输出端,但是反馈过程则不同,它是从放大器输出端取出一部分输出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再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原放大器输入信号进行混合,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1.反馈方框图 如图4-1所示是反馈方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输入信号Ui从输入端加到放大器中进行放大,放大后的输出信号Uo其中的一部分加到下一级放大器中,另有一部分信号经过反馈电路作为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i合并,作为净输入信号VI加到放大器中。 图1 反馈方框图

2.反馈种类 反馈电路有两种:正反馈电路和负反馈电路。这两种反馈的结果(指对输出信号的影响)完全相反。 3.正反馈概念 正反馈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吃某种食品,由于它很可可,所以在吃了之后更想吃,这是正反过程。 如图4-2所示正反馈方框图,当反馈信号UF与输入信号Ui是同相位时,?这两个信号混合后是相加的关系,所以净输入放大器的信号UI?比输入信号Ui更大,而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没有变化,这样放大器的输出信号Uo比不加入反馈电路时的大,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图2 正反馈方框图

在加入正反馈之后的放大器,输出信号愈反馈愈大(当然不会无限制地增大,这一点在后面的振荡器电路中介绍),这是正反馈的特点。正反馈电路在放大器电路中通常不用,它只是用于振荡器中。 4.负反馈概念 负反馈也可以举一例说明,一盆开水,当手指不小心接触到热水时,手指很快缩回,而不是继续向里面伸,手指的回缩过程就是负反馈过程。 如图4-3所示是负反馈方框图,当反馈信号UF相位和输入信号Ui的相位相反时,它们混合的结果是相减,结果净输入放大器的信号UI比输入信号Ui要小,?使放大器的输出信号Uo减小,引起放大器电路这种反馈过程的电路称为负反馈电路。 图3 负反馈方框图 5.反馈量 负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放大器的信号变小,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减小,这等效成放大器的增益在加入负反馈电路之后减小了。当负反馈电路造成的净输入信号愈小,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