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

钱学森同志谈科普——摘自《光明日报》

编者按:1996年6月17日,钱学森同志在家里会见一位从事科普创作的同志时,谈了他对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些看法。钱老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指出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着重说明,科普工作的要害是要让人喜欢看,听得懂,钱学森同志精神很好,兴致勃勃地谈了一个多小时。本报今天发表的就是钱老这次谈话的要点。

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这么重要,但你怎么让人家了解你的工作,支持你的工作?这就需要科普,需要科技人员做科普工作。像江总书记这样的领导同志,他本来是学科学的,很多事他一听就懂。但还有很多领导干部不是学科学的,你的科普要他们听懂才行!这是要害。中央也很重视科普工作,去年还作了一个决议,但报纸上一些科技方面的文章总是干巴巴的,一般人恐怕不爱看,看不懂.我从前说过科学小说的事,科学小说不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可以任作家想象、而科学小说要有科学依据。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个好形式,因为它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人物和故事,变得使人们容易懂,喜欢看。

做好科普工作并不那么简单,科技人员要把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向外行人讲清楚并不容易,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知道他们那里没有这个本事不行。美国的科研人员要争取基金会的经费支持,就要参加董事会的会议,向董事们做10到15分钟的讲解,在限定的时间内把他要报告的事情讲清楚,要不他就得不到经费。这就是一个社会要求,也是一种压力。在美国,中学里就有辨论会,培养人的口才。

我回国后发现中国的科技人员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往往是讲了十几分钟还没到正题,扯得老远,有些简直就让人听不懂,不会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好专业科学知识。从前我问过一些听科学报告的党政干部,他们就常常说没听懂,他们欢迎我去讲,说听我讲能懂得差不多。要求科技工作者对不在行、不懂行的人介绍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是很需要的。但是许多很有学问的人为什么做不好呢?一般说是口才问题,实际上是不会用非本行人的思维逻辑和通俗易懂的比喻,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你要说的科技问题.我始终认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子是不行的,我们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缺少这方面的压力。我们国家重视出成果是对的,但还要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三言两语讲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这样的人。我一直在宣传这个观点,还曾给西北工业大学提过一个具体建议:对学位论文,不管是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所有的论文都要加一个副篇,这个副篇就是要对一个不在行的人讲清楚你的题目,可惜我的建议没被采纳。今天情况不同了,现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还像计划经济时代那个老样子,坐等科技拨款。科学工作要争取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科技人员具备这方面的才干。

这件事跟记者也有关系,有些问题恐怕写文章的记者自己就没搞懂,这就不好办了。我知道在美国有名的科学记者都有一套本事,他们是比较专业化的,认得一些科学家,写出来的东西比较准确,又能让您懂得差不多。早些时候电台每天早晨有个15分钟的《科学知识》节目,后来改叫《科技与社会》,我是天天听这个节目的。1984年在人民大会堂开茶话会,纪念这个节目开办35周年,我去参加了。当时我说要在15分钟以内使听众有所收获才算成功,不要让他听了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没起到作用。你刚才说到卢嘉锡副委员长,他就有这个本事,他是分子结构的专家,他讲科学技术方面的事就能讲得很好。以江泽民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一直在抓科学技术,最近不是请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给领导作报告吗?

我给你一份材料,上面有李国豪院士的文章。我认为他讲得很好,说科普分三个层次,一个是给非本行的专家们讲科普,专家要了解他不熟悉的知识,就得有人给他们讲,第二个层次是向中学文化水平的人介绍他们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第三个层次是向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讲的,比如给农民讲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等等,这也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我讲了这么多,其实道理很简单:科学技术很重要,要大家都懂,都重视,就需要科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