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植物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植物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植物激素调节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导学案

学习目标:1、阐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阐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3、评价实验设计、再次体会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运用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1、重点: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判断如图情境下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感光部位:;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胚芽鞘尖端在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生长素()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3)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与能量的供应有关()

(4)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分()

总结归纳:

化学本质:

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和

生长素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

(成熟组织中,韧皮部)

分布: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的部分考向1生长素的发现及相关拓展实验

1.(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1.有关生长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的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6)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7)生长素的产生是否需要光——不需要。

(8)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两看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

注:尖端下部伸长区相当于生长素作用的“靶细胞”部位。

(2018·黑龙江实验中学模拟)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考向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2018·河南郑州模拟)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A段)还是发生在尖端下面一段(B段),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b均向光源弯曲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B.若a、b均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B段

C.若a向光源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

D.若b向光源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则表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

【典例分析】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 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CD段属于抑制生长范围,所以根不再生长

B.b侧的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

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C.如果使单侧光导致图中的根向左偏,单侧光应该

照射b侧,因为根具有背光生长性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

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曲线解读:

(1)AB段:;

(2)B点:;

(3)BC段(不含C点):;

(4)C点:;

(5)CD段(不含C点):。

归纳:

既能,也能;

1、生理作用既能,也能;

既能,也能;

2、生长素作用的特性——。

(1)实例:。(2)不同器官的敏感程度:。(3)不同成熟情况细胞的敏感性:。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曲线解读

学习任务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性

(1)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同,表现为两重性。

①A 、B 、C 、D 四点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②描述AB 段、BC 段、CD 段的含义。

(2)图乙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______________。

(3)图丙表示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______________。

答案:(1)A 点:较低浓度促进生长,B 点:促进作用最强,C 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 点: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a.AB 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

b .BC 段(不包括C 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c .CD 段(不包括C 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2)根>芽>茎

(3)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强

(2016·高考四川卷)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 .在0~20 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 .乙的浓度大于20 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 .据图推测,用30 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NAA )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①随机选取五枝富贵竹枝条,编号A 、B 、C 、D 、E 五组;②将五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处理1天后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③一段时间后,观察

(1)该实验方案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2)以上实验结果是否表现出NAA作用的两重性?

(3)根据以上结果能否确定NAA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

2、另一小组为探索“萘乙酸(NAA)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在正式实验之前进

枝条A组B组C组D组

溶液浓度(mol/L)清水10﹣1210﹣810﹣4

平均生根数量(条)10 24 24 2

(1)以上实验结果是否表现出NAA作用的两重性?

(2)B组和C组平均生根数量相同,是否是实验操作错误导致?

(3)能否确定最适浓度的范围?

【针对训练】(2017年江苏,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课时训练:

1、如图所示,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的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ppm之间C.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农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2、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正确的是

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B.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C.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茎向上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g、c点表示

3、如图是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两条反应曲线,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1)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

后,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茎远地

侧的是。

(2)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

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

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①此人所作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置一组对照组,将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从而抑制了根(近地侧/远地侧)的生长。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表中几个方面,填写横线处内容。

项目植物激素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

__________

作用

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________运输、非极

性运输和______运输

随血液循环

(体液)运输

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固醇类、

氨基酸衍生物等

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其他植物激素[连一连]

2.[高分进阶]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下图为种子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2)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3)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③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4)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实质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调节基因组的表达。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

①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②缺点:使用不当会影响产品品质。

(2)植物激素及其对应的生长调节剂

考向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相关作用

1.(2018·马鞍山二十二中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D.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2.(2018·安徽六安模拟)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

果实与激素???促进果实“发育”——生长素、赤霉素

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促进果实“脱落”——脱落酸

考向2 结合农业生产,考查植物激素的应

用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解析:选B 。A 项,棉花适时打顶,可以解除棉株的顶端优势,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棉株侧枝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棉花产量。B 项,存在于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固氮,通过种豆科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中氮元素含量,达到肥田的目的,这是作物轮作的优势之一,仅与作物种类有关,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C 项,此句是对再生稻的描述,再生稻即种一茬收两季的水稻,再生时利用其根、茎,重新发苗,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有多种植物激素起作用。D 项,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成熟木瓜可释放乙烯,促进红柿果实成熟。

[清一清]

易错点1 误认为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吲哚乙酸

[点拨] 植物激素的种类不同,其化学本质不同,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易错点2 抑制生长≠不生长

[点拨] 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者可谓生长受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者可谓“促进生长”,如在相同时间内加蒸馏水处理组生长状况为2 cm →4 cm ,“抑制”组别生长状况为2 cm →3 cm ,“促进”组别生长状况为2 cm →6 cm ,由此可见,抑制生长并非不生长,只是生长慢于对照组。

易错点3 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果实“成熟”

[点拨] 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为乙烯。 易错点4 误将高于最适浓度的浓度都当做“抑制浓度”

[点拨] 曲线中HC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的

浓度,不是抑制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才是“抑制浓度”。

易错点5误认为植物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点拔]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1)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2)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3)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判一判]

(1)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大量的生长素()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4)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5)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6)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7)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2015·全国Ⅰ,2D)()

(8)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海南,8A)()

(9)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海南)()

(10)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其中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脱落()

(11)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2)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13)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14)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2017·高考全国卷Ⅰ)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2015·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015·高考安徽卷)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2017·高考全国卷Ⅲ)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

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2015·高考全国卷Ⅱ)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_______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35天时采摘A 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_______组。

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2.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 3.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向光性的原因: 单侧光照使胚芽鞘,顶芽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背光侧生长快),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胚芽鞘的分析: 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弯曲部位(即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尖端以下的部位 5.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生长素——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向下运输---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6.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生长素的原料:色氨酸。 7生长素的分布部位: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8 生长素的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在胚芽鞘的尖端可以发生横行运输(如受到单侧光刺激时)。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作为调节代谢的信息,在适宜浓度内促进细胞生长。 2.作用特点——两重性(既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①低浓度范围:促进细胞生长、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②高浓度范围:抑制细胞生长、扦插枝条生根,疏花疏果。 3.体现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

2020高中生物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3.3 其他植物激素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3.3 其他植物激素 1.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主要作用 赤霉素未成熟的 ________、幼根和 _______ 促进________,引起植株 ________;促进种子________和 ________ 脱落酸 ________、萎蔫的 叶片等抑制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__和脱落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________ 促进细胞________ 乙烯植物体________ 促进________ 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表现: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例:(如图所示,以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为实验材料)。 (3)激素作用的实质:对_________________进行调节。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含义:______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容易________、________广泛、________稳定。 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具体应用(连线) ①乙烯利a.处理大麦,简化酿酒工艺 ②赤霉素溶液b.催熟未成熟果实 ③青鲜素c.抑制大蒜发芽 6.(1)在农业生产中,要综合考虑________、药物效果、药物毒性、________、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2)还要考虑施用时间、________、施用方式、______________和施用次数等问题。 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应用实例 ①用__________催熟凤梨 ②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课前小测】 1.判断正误:脱落酸主要存在于根尖中。 2.判断正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发育、成熟的作用。 3.判断正误:在即将发芽的马铃薯中,赤霉素含量较高。 4.判断正误:乙烯、乙烯利、生长素、2,4-D、萘乙酸都是植物激素。 5.判断正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6.判断正误:为使西瓜提前上市,瓜农常喷洒乙烯利。 1.种子幼芽细胞伸长增高萌发果实发育根冠细胞分裂衰老根尖分裂各个部位果实成熟 2.(1)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低乙烯抑制 (3)基因组的表达 3.人工合成调节 4.合成原料效果 5.①— b ②—a ③—c 6.(1)施用目的药物残留 (2)处理部位适宜的浓度 7.①乙烯利②赤霉素 【课前小测】 1.×提示: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根尖中,脱落酸主要存在于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2.×提示:乙烯只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没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促进果实发育的是生 长素和赤霉素。 3.√提示: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在即将发芽的马钤薯中,含量较高。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板书〗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它在植物的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叶绿素、蛋白质、RNA等的含量降低, 叶片变黄,趋于衰老。如果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就能使上述三种物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变慢。可见,细胞分裂素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在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 乙烯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特别在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一箱水果中,只要有一个成熟的水果,就能加速全箱水果的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用乙烯处理瓜类植物(如黄瓜)的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此外,乙烯还有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作用。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许多器官中,如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它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于大麦、小麦种子萌

人教版《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1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例 福建省福州一中生物组张气 教学构思: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材内容较多且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但若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学生还是较容易接受的,但这就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便是引入了生长素的发现史,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也将是本节课教学需要达到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本节课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教材内容则在第二课时完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科学发现过程。因此,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采用探究式教学,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研究生长素的发现,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最终验证假设的综合实验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这节课应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暗线则是实验思路,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结论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学的是旧教材的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几乎是空白的,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就是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虽然在之前的教学中有涉及实验设计,但学生仍没有很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实验能力很欠缺,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将难点分散,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同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3.3其他植物激素习题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C.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解析: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在果实将要脱落的阶段含量最高;根据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原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答案:B 2.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解析: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变黄的作用,而不是促进叶片衰老。 答案:A 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直观地看出,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且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故B项正确,D项错误。当生长素浓度为10-6 mol/L时,图中茎段生长量最大,但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并未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如生长素浓度为10-5 mol/L时仍促进该植物茎段的生长,A项错误。当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时,生长素的含量在降低,说明乙烯含量的增加不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C项错误。 答案:B 4.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在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与乙烯5类植物激素都是有规律地参加到代谢反应中 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解析: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5类植物激素之间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效应,其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脱落酸、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由题图可知,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答案:D 5.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是( )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笔记)

植物的激素调节 1、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思考】: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思考】: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3个试验结论小结】: 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③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三看法) ①一看有无生长素:如果没有生长素,则不能生长; ②二看能否向下运输:如果不能向下运输,则不能生长; ③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如果均匀向下运输:则直立生长; 如果运输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由色氨酸(合成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生长素作用部位:尖端下段(即伸长区),机理为促进细胞伸长 5、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②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 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例题分析】 6、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分布规律】 (1)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2)生长旺盛部位>衰老组织,如幼根>老根 7.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注意】: 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②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③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

其他植物激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其他植物激素 大理州民族中学 茶绍珍 本节为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的内容,属教学内容较松散、能力训练较难体现的章节。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按新课标要求,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针对学生实际,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学生将科学探究作为自己的常用学习方式,在课堂中自主产生和构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STS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习惯。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能终生受益。 2、理论依据 其一,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指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其二、STS教育的基本精神。 3、设计特色 (1)针对本节内容相对松散、简单的特点,增设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提升了能力要求。本节课“赤霉素的发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方法与课堂教育有机的结合,为学生铺设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思维轨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较好的关注了学生主体,符合学生实际。 (2)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问题引导式教学”等新理念,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结构。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挖掘。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启发引导、组织讨论中进行教学。 (3)教学安排上突出了STS教育的内涵,即安排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内容,也安排有学生搜集、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负面影响的内容。摒弃了传统课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等不适应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理念与方法。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一节,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内生性),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可 移动性),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统称为植物激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生长素)注意: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无光都产生),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感 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 2、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 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 产生:主要在幼芽、嫩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成熟叶片、根尖等处产生量极少。 2 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 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可以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 向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极性运输,又进行横向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两重性: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甚至杀死植物;既可 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 3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2)顶端优势

《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植物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2014级生物集备组崔永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植物激素的调节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内容却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几部分是能够较好考察学生能力的知识载体,因而受到各级考试包括高考的重视。特别是在生长素的发现中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教材内容:“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3、新旧知识的联系: “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相联系。胚芽鞘的“生长”联系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是在第二章《细胞》中的“细胞膜的功能”中学习过。“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联系。“其它植物激素”的内容与第五章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第一章的细胞分裂相联系。 二、教学理念和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即从现实生活中植物的向光生长和根的向重力生长确定探究主题——植物的向性运动,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四个具体的探究环节: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部位;感光部位和弯曲部位是否有关;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方法进行验证,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植物向性的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生物意识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的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强,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曾学过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但是对此了解得很浅,没有深入到植物向性运动原因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启发指导,使植物向性运动及其原因等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植物的向性运动; ⑵生长素的发现

高中生物教案其他植物激素.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对话法 四、教学用具: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思考回答引入 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 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 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 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 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 生长。水稻恶苗病病株的茎秆徒长,就是赤霉素对茎秆伸长 起了促进作用的结果。赤霉素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 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例如,一些矮生性植物(矮生玉米、矮 生豌豆等),它们的株高比一般的株高要矮得多,如果用赤霉 素处理这些植物,它们的株高可以与一般的株高相同。用赤 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加长度。 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 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 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 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 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听讲思考 其异同

其他的植物激素(教案)

第3课时其他的植物激素 [本节聚焦] 1.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激素? 2.各种植物激素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吗?为什么?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 [知识结构] [自主学习] 2.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讲是 的结果。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4.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为。它在生产上应用具有的优点。 [合作探究] 1.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同,相互之间可能是协同作用,也可能是相互拮抗,请举例说明哪些激素相互之间可协同作用、哪些激素相互之间会相互拮抗? 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这些不同调节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怎样?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3.从发现植物激素调节作用开始,到现在植物激素调节的科学道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

请你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规律总结] 1.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的调节作用;同一种激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 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3.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根本上是基因组的 的结果。 [典题讨论] 1.植物激素中,除哪一项外,都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A.生长素类B.赤霉素类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和乙烯2.下列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脱落酸B.吲哚乙酸C.乙烯D.生长激素 3.对于一植物体,哪两种植物激素间的调节作用有增强效应()A.生长素和乙烯B.生长素和赤霉素 C.乙烯和细胞分裂素D.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 4.烟草的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B.赤霉素类似物 C.生长素类似物D.乙烯生成物 [课堂巩固] 1.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A.乙烯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脱落酸 2.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素B.赤霉素 C.乙烯、脱落酸、细胞分裂素D.多种激素 3.(多选)以下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有()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方式只有激素调节一种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独产发挥作用,相互之间没有关系 C.除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外,植物体内还有其他物质调节着生长发育过程 D.植物生长过程中,各种激素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4.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效应、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同时施用时还要考虑、、、和等问题。 [课后检测]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设计章节:必修本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设计理念:渐进探究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理解和掌握新知,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材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及细胞分裂等内容,对理解适应性、物质运动变化规律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对激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激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激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特点缺乏具体理性的认识,因此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突破。 四、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了解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实验设计的方法,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方法的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决方法 (1)利用—定的现代教学传媒,形象、直观地再现历代科学家的实验,化解重点和难点. (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利用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说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加深理解记忆,掌握知识. 六、教法分析 (1)导入新课: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植物的向性运动及其意义。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主要生理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理解:1.实验设计的一般内容和步骤。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方法,学会生命现象观察的方法。 2.理解植物向性运动实验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真实记录现象、有序整理数据、科学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与 环境具有统一性的观点。 2.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 的科学精神。 3.通过顶端优势的介绍,培养学生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的思想观念。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落实方案 1.通过阅读提纲、学生阅读、教师询问、指导、学生总结等环节落实生长素的发现; 2.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向光性生长的植物; 3.多媒体课件演示向光生长的过程及顶端优势现象。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间相互协调完成调节 突破策略 1.借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突破生长素生理作用的

两重性; 2.举例说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既有生长素的作用,也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突破植物激素间信号系统完成调节。 教学设计说明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生命科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前后历时几十年,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并且新课程标准和近年高考试题中一个导向性变化,就是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明确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可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展示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使学生亲自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 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容,宜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每一环节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从中发现规律,并联系实际应用于生产实践,培养STS意识。 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可读性强,实验性强,动态性强,基于上述三强,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课后实验等方法去落实知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导入新课]:孔雀开屏,体操运动员优美的动作,植物幼苗的破土而出,一年四季植 物的花开花落,春花秋实,这些生命活动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引出本章题目: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体所进行的有序的生命活动,与植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如何被调节控制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学目标达成]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师:引入:请同学们观看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 多媒体演播: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 培养皿中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提问: 1.你们看到了哪些现象? 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 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分析后回答。 教师总结: 图1中现象,叫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原因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植物激素调节试题及答案讲解

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研人员为研究生长素(IAA)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则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B.②组与③组实验说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 C.①组与②组实验表明单侧光照越强,根尖背光侧生长含量越多 D.若在黑暗中根尖一侧贴含10-6mol·L-1的IAA琼脂块,它会“向贴琼脂块一侧生长” 2.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3.某裸子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萌发率很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2,4-D 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用4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两组种子,实验结果如图。对此实验的评价和分析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的对照设置不全面 B.浓度范围设置合理 C.两线交点对应的是处理种子的最适浓度 D.砸裂种皮导致全部种子失活 4.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甲乙丙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5.留树保鲜是通过延迟采收保持果实品质的一项技术。喷施赤霉素和2,4-D对留树保鲜柑橘的落果率和果实内源脱落酸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喷施赤霉素和2,4-D能有效减少留树保鲜过程中的落果 B.留树保鲜过程中赤霉素与2,4-D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C.喷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缓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脱落酸含量的升高 D.赤霉素、2,4-D与果实内源脱落酸对落果的调控有协同作用 6. 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h 7.甲图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乙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丙图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图乙图丙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在本模块中是相对独立的,应该以植物体是一个生命系统的思路来理解本章教学。 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3节,每节都可用1课时教学。其中第2节含探究实验的组织、准备,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应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及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内容是本节重点。它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过程,品味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和乐趣。 本章内容分为3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问题探究”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向光性入手,对这种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探讨,“引导着人们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秘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的科学现象。 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一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求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家研究的方法。 达尔文的实验具有开创性,教材在介绍他们的有关研究后,还用楷体字总结提升“科学重视实证”这一特点。达尔文之后,多位科学家逐步深入探讨,证明是化学信息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温特提出生长素概念时,并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教材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在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有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教材根据生长素的发现历史,适当总结、提升:人类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逐渐积累起来的。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两部分内容。本节“问题探讨”中的材料,与上一节所学内容似乎有些“矛盾”:上一节的内容显示,植物生长素起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问题探讨”中的材料却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它竟然起抑制作用。由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习本节的兴趣。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绍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这一特点,在详细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等有关,最后再简要介绍有关科学道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内容,主要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该探究活动侧重于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问题探究”选取的材料,既与本节内容有关,有反应了我国古代科技文明成果,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的同时,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教材用以图带文的形式作大致的介绍。之后教材还介绍了植物激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同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这样,就突出了植物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这一主题,而不是仅仅介绍几类植物激素。教材编写时,没有局限于介绍植物激素,而是将植物激素放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背景中去认识。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安排了关于植物体内基因组、激素、环境因子关系的内容作为选学,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着意突出STS教育的内涵,及安排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内容,也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不恰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知识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知识梳理 1.达尔文的实验 01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02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 (2)进行实验 ①取材: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3)实验分析 08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①在a、b对照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07尖端的有无,因变量是□ 09尖端有关。 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 10遮光部位,因变量则是□11胚芽鞘的生长状况。结论: ②在c、d对照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感光部位是□12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的□13伸长区。

15 (4)推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14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变量分析 18有无尖端及琼脂片 自变量:□ 19胚芽鞘生长状况 因变量:□ (3)实验结论 20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 (4)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21没有形成单一变量,无法排除“琼脂片可能导致胚芽鞘生长”的结论。 3.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与现象 实验条件:□22黑暗中。 原因:□23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变量分析 24尖端放置的位置 自变量:□ 25弯曲生长方向 因变量:□ (3)实验结论 26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内生性),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可移动性),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统称为植物激素。 一、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 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 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 的 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 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生长素) 注意: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无光都产生),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 2、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 产生:主要在幼芽、嫩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成熟叶片、根尖等处产生量极少。 2 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 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 运输 (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可以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极性运输,又进行横向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两重性: 1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甚至杀死植物;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