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A利用IDC分析加密代码

IDA利用IDC分析加密代码

IDA利用IDC分析加密代码
IDA利用IDC分析加密代码

使用IDC分析加密代码

这个小教程演示了如何在分析过程中,使用IDC解密程序中的一部分代码,示例程序是Ripper病毒的一部分。

第一步:

病毒的二进制映像被装载到IDA中,从程序的入口点开始:

很明显,在调用函数call命令里的地址,没什么意义,但它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它是加密代码的所在。

第二步:

我们生成一个IDC程序来模仿解密代码:

static decrypt(from, size, key ) {

auto i, x; // we define the variables//定义变量 for ( i=0; i < size; i=i+1 ) {

x = Byte(from); // fetch the byte//取原始代码

x = (x^key); // decrypt it//解密

PatchByte(from,x); // put it back//放回解密代码

from = from + 1; // next byte//下一字节

}

}

我们保存它,并使用快捷键F2来装载它。

我们使用shift+F2来执行这段IDC程序,注意输入相应参数,注意其中的起始点地址。

现在代码已经解密了。

在解密代码的起始未知,我们使用快捷键C,将其翻译为汇编代码。

风暴译2007-09-21 QQ:719110750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数据中心涉及的专业很多,研究者往往只从本专业出发,而没有考虑与其他专业的配合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节能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目前主要使用的节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冷热通道隔离技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证明,在一个设计不合理的数据中心内,60%的空调机冷送风由于气流组织的不合理而被浪费了。传统的开放式热通道结构数据中心面临着两大气流管理难题: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和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这两种现象大大降低了空调制冷的效率。其中,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指的是由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和空调机的冷送风相混合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进风温度;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则指的是从空调机的冷送风并未进入设备,并对设备冷却而直接回流到空调机的现象。冷热空气混合现象也是导致数据中心温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现象也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空调的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如何解决这两种现象,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机柜面对面摆放形成冷风通道,背靠背摆放形成热风通道,这样会有效的降低冷热空气混流,减低空调使用效率。如下图所示: 冷热通道完全隔离 隔离冷通道或者隔离热通道哪种方式更好呢?这两种方式都将空调的冷送风和热回风隔离开来,并使空调机回风温度提高以此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区别主要是可扩展性,散热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适宜性。 隔离冷通道的可扩展性主要是受地板下送风和如何将地板下冷风送入多个隔离冷通道的制约。很多人认为只要当空调机的出风量能满足设备的散热风量即可,但是他们忽略了高架地板下冷送风对于多个隔离通道的压力降和空间的限制。相反的隔离热通道则是使用整个数据中心作为冷风区域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扩大冷通道的空间。隔离热通道相比于隔离冷通道有着更多空调冗余性能,多出的热通道空间将会在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多出几分钟的宝贵维修时间。而且随着服务器设备的散热能力的提高,服务器所需的散热风量将会大大的减少。现在很多服务器的热风的出风温度可到达到55℃。隔离冷通道的未被隔离部分空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

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节能方案 对于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通常按照其满负载,高室外温度的最恶劣情况进行设计。当数据中心负载较少且室外凉爽时,系统必须降低功率以减少向数据中心供冷。然而,制冷机组的各种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相当不充分并且工作效率极低。为了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效率,制冷装置经过改进,配置了变频调速驱动、分级控制或者其他功能。但是,仍然非常耗能。于是,工程师开始利用他们的知识与智慧,想法设法降低数据中心电力消耗,由此节能冷却模式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对数据中心的几种节能冷却模式进行一下总结。 做过数据中心的暖通工程师在听到节能冷却模式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风侧节能冷却”和“水侧节能冷却”,这两个术语常被用来形容包含节能制冷模式的制冷系统。本期重点讨论风侧节能冷却模式。 1.直接风侧节能冷却模式 当室外空气条件在设定值范围内时,直接风侧节能冷却模式利用风机和百叶从室外经过过滤器抽取冷风直接送入数据中心。百叶和风阀可以控制热风排到室外的风量以及与数据中心送风的混合风量以保持环境设定温度。在与蒸发辅助一起使用时,室外空气在进入数据中心前需要先穿过潮湿的网状介质,在一些干燥地区,蒸发辅助可以使温度降低高达十几摄氏度,充分延长节能冷却模式的可用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节能冷却模式在结合蒸发辅助使用时会增加数据中心的湿度,因为直接送入数据中心的新风会先经过蒸发环节。所以蒸发辅助在干燥气候环境下优势最大。如果是较为潮湿的天气环境,则应结合投资回报率评估是否使用蒸发辅助,因此所额外消耗掉的能源可能会抵消节能冷却模式所节能的能源,得不偿失。另外,此种的节能模式尽管送风已经经过过滤,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微粒,比如防止烟雾和化学气体,进入数据中心。 2.间接风侧节能冷却模式 当室外空气条件在设定值范围内时,间接风侧节能冷却模式利用室外空气间接为数据中心制冷。板换热交换器、热轮换热器和热管是三种常见的隔离技术,可隔离室外湿度的影响并防止室外污染物进入IT 空间。在这三种技术中,板换热交换器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最为普遍。 基于空气热交换器的间接节能冷却方法使用风机将室外冷风吹到一组板换或盘管上面,冷却穿过板换或盘管的数据中心内的热空气,将数据中心内的空气与室外空气完全隔离。这种类型的节能冷却模式也可以与蒸发辅助结合使用,向板换或盘管的外表面喷水以便进一步降低室外空气的温度,从而冷却数据中心内的热回风。与直接新风节能冷却模式不同,蒸发辅助不会增加IT 空间内的湿度,但需要补充少量新风。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总7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数据中心涉及的专业很多,研究者往往只从本专业出发,而没有考虑与其他专业的配合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节能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目前主要使用的节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冷热通道隔离技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证明,在一个设计不合理的数据中心内,60%的空调机冷送风由于气流组织的不合理而被浪费了。传统的开放式热通道结构数据中心面临着两大气流管理难题: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和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这两种现象大大降低了空调制冷的效率。其中,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指的是由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和空调机的冷送风相混合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进风温度;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则指的是从空调机的冷送风并未进入设备,并对设备冷却而直接回流到空调机的现象。冷热空气混合现象也是导致数据中心温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并且这种现象也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空调的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如何解决这两种现象,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机柜面对面摆放形成冷风通道,背靠背摆放形成热风通道,这样会有效的降低冷热空气混流,减低空调使用效率。如下图所示: 冷热通道完全隔离隔离冷通道或者隔离热通道哪种方式更好呢?这两种方式都将空调的冷送风和热回风隔离开来,并使空调机回风温度提高以此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区别主要是可扩展性,散热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适宜性。隔离冷通道的可扩展性主要是受地板下送风和如何将地板下冷风送入多个隔离冷通道的制约。很多人认为只要当空调机的出风量能满足设备的散热风量即可,但是他们忽略了高架地板下冷送风对于多个隔离通道的压力降和空间的限制。相反的隔离热通道则是使用整个数据中心作为冷风区域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扩大冷通道的空间。隔离热通道相比于隔离冷通道有着更多空调冗余性能,多出的热通道空间将会在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多出几分钟的宝贵维修时间。而且随着服务器设备的散热能力的提高,服务器所需的散热风量将会大大的减少。现在很多服务器的热风的出风温度可到达到55℃。隔离冷通道的未被隔离部分空间的温度将会比传统数据中心大大的提高,这将增加了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和减少数据中心其他设备的使用寿命。

电力能耗监测系统,能耗管控系统软件

高速生产时代,企业工厂都面临着电能消耗高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节能不重视,在运营中电力浪费严重,特别是高耗能企业中,水电费已成为主要的成本。而使用电力能耗监测系统对水电能耗进行监测分析,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源中瑞电能能耗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展示不同时间段的用电情况,远程抄表,远程设备停启,耗电情况等138.2311.8291非常方便管理者掌握电能成本,实时集中管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能源细化管理,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能耗节能系统包含: 1、数据接入到传输平台:国家节点与省节点的数据接入的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能耗监测端设备上传的能耗在线监测数据。 2、应用软件系统:提供能耗监测端设备应用软件配置的地区划、能源品种、行业、生产工序编码等标准数据。 3、能耗监测端设备管理平台:能耗监测端设备管理平台负责能耗监测端设备的新增和管理,并可对能耗监测端设备的远程检测功能。设备损坏、停工提示。 4、数据传输:节能系统采用安全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布网方便,对环境破坏小,系统通讯网络构建:完成所有监测计量仪表、仪表与网络通讯层设备、通讯层与系统管理层的通讯,实现末端计量仪表与能耗监测平台软件

系统的数据通讯功能。 电力能耗监测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需要找微ruiecjo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备及系统组成。 1、数据采集系统: 即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仪表组成,主要有:计量设备:电表、水表等;数据采集设备:集中器、采集器。 2、数据传输系统: 能耗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传输网络的选择、数据传输通信协议、数据加密。 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系统的“大脑”,数据采集接收、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并以报表、图形、声音等方式展示给用户。 应用软件:能耗监测系统。 客户端设备:计算机或手机设备,联网登录系统可随时查看能耗数据。 源中瑞能源电力消耗监测与分析系统功能: 为企业提供用户权限管理、用电设备统计、监测区域管理以及电子地图等功能; 对企业的各厂区电力系统进行分监测,区域实时监测,实时显示电能质量、电能消耗等数据; 对企业的大功率设备、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显示电力

(工艺技术)制模工艺解析

制模工艺解析 1、1、对照样品:原形是否有与样品不相符的地方,测量样品和原形的高度,按收缩比例计算是否相符, 比例如白云土5%,半瓷土10%; 2、2、切附件:仔细检查判断是否有附件,可以不切下的或有的仅仅只有一点点卡模,是不是修一点就 可少分一片,说明:少切附件或尽可能的少分一片,并非偷懒,因为这小小的动作就会给注浆、修整减少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比如,注浆少脱一片模,修整就少刮一条模线,注浆少灌一个附件,修整就少接一个附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效率,所以切附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3、3、附件归类:要把空心的和实心的分开来分,这样有利于操作; 4、4、原形表面处理:表面用细水砂纸打光滑,纹路刻深,记号、编号写清楚; 5、5、分片:分片前先画线,以确保模线走向的准确度,然后就可以填泥巴,倒石膏浆,待石膏浆发热 后,用风枪或借用其它工具,比如木锤、橡胶锤把它从原形上取下来修好,便可开始第二片,周而复始,截止分完; 6、 6 、烤模试灌: 是为了在做KS前能有效的把问题控制,不至于以后工作中出现漏洞,使做出的KS模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或报废的一种检查手段,待试灌确认没问题后便可进入KS工作;7、7、做KS: 做KS前要把模子反处理,然后缩夹心,以0。3MM为准,做KS用KS石膏,比例为1: 2.6 水与石膏; 8、8、修KS: 修KS 时也要对照样品,包括每一条纹路,都要仔细的对照,要把每一片模具的利角修出来,修好后涂上一层洋干漆,让其形成一层硬化膜; 9、9、保养与烤KS: 目的是为了把KS里面的水份烤干,以免敲模时模具石膏发热会把KS里面的水份蒸发使模具出现真空; 10、敲模: 敲模前要对KS,保养1 —2个小时,止KS光滑发亮时,方可灌石膏浆,石膏浆的比例为平台1:0。 75,高压1 : 0。乙石膏与水(单位KG); KS保养好后敲的第一模具拿去试产,保证大货能顺利生产,试产通过后方可大量敲模; 11、主要以手工制作, 但不免也要在生产中借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或化学制剂来协肋完成, 比 如:我们所使用的打浆机,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搅拌石膏与水配比后的搅拌作用, 同时又给提供一个真空环境, 把石膏里的空气全部抽空, 增加模具的脱模次数, 刮板的作用是在我们把石膏浆倒入KS后,过上约5分钟左右,石膏浆初凝时,用刮板刮去多余的石膏, 使模具形成一个平面, 第一, 增加模具美感与可观度, 第二, 能使模具摆放平稳, 木锤用来协助脱模, 待石膏终凝后用木锤敲打模具, 使其振动至松动, 最终达到脱模目的; 化学剂:有钾肥皂,也称脱模剂,在脱模前要用调好的加钾肥皂涂抹数次,使表面形成 油层来防止KS吸水,调制钾肥皂与水的参考值为 1 : 5; 注浆工艺解析 所谓注浆, 也就是产品成形的一个过程。它主要由石膏模具和泥浆两者结合而达到的一个效果。 、石膏模具对注浆的影响 1、1、模具的硬度如何将影响到它的吸水性 a.a.模具硬度大,则吸水性差;b.b.模具硬度适中则吸水性比较好 2、2、造型的复杂与否直接影响到注浆的操作。

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简析

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简析 贾骏 吕捷 王众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邮电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据中心机房的主要能耗分布情况,并从数据设备、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机房气流组织几个方面介绍了机房降耗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数据中心 UPS 气流组织 1、数据中心机房概述 数据中心是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数据中心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资源出租、系统维护、管理服务,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本文所提到的数据中心机房,是指承载数据中心业务的基础设施,一般由核心业务机房、UPS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柴油发电机房等构成。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速,根据赛迪顾问年度报告,2010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02.2亿元。我国2005年以来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IDC市场发展趋势 2、数据中心机房能耗分布 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资源投入占总投入将近30%,维护成本占总投入近15%。[1]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2010年中国IDC公司最高运营成本分析 数据中心机房能耗主要分为服务器/网络设备能耗、制冷能耗、供电系统能耗、照明和其他能耗。根据EYP Mission Critical Facilities所提供的数据,50%的数据中心用电量是被服务器/网络设备所消耗。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内第二大能耗系统,其耗电量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37%。供电系统占10%,照明和其他占3%。[2] 3、数据设备降耗 数据设备是承载数据中心的业务核心设备,同时也是耗电量所占比例最大的设备。根据亚马逊JamesHamilton的研究,数据中心服务器硬件所消耗的电力的费用约占57%。针对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该费用比例是不同的。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2010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最为常见的设备。使用高效低能耗的服务器是数据设备降耗的关键所在。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SPEC) 是一个全球性的、权威的第三方应用性能测试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来评定服务器应用性能。可以根据SPEC的测试值评定服务器的效能/能耗,以此作为选购服务器的参考。另一个评定标准是能源之星的服务器标准,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服务器要比旧式服务器多出30%的能源效率。 对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TEEER值以及ECR/EER性能能耗比评估法进行节能分析。 4、电源系统降耗

数据中心能耗分析范文

数据中心能耗实例分析 前言: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数据中心能耗的因素,从数据中心的空调、UPS、运维等方面对其能耗进行了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数据中心能耗的关键因素是空调系统,并以2个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为例,结合作者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中的经验,提出了数据中心节能的建议。 一、数据中心节能的必要性 近年国内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金融、通信、石化、电力等大型国企、政府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概念的推出,大批资金投资到商业IDC的建设中。数据中心对电力供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高耗能的产业。在北京数据中心较集中的几个地区,其电力供应都出现饱和的问题,已无法再支撑新的数据中心。目前某些数据中心移至西北等煤炭基地,利用当地电力供应充足、电价低的优势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随着数据中心的不断变大,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已经由概念走向实际。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在建设时将PUE值列为一个关键指标,追求更低的PUE值,建设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例如,微软公司建在都柏林的数据中心其PUE值为1.25。据最新报道Google公司现在已经有部分数据中心的PUE降低到1.11。而我们国内的PUE平均值基本在1.8~2.0,中小规模机房的PUE值更高,大都在2.5以上。我们在数据中心绿色节能设计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其设计思想及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根据对国内数据中心的调查统计,对于未采用显著节能措施的数据中心,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机房,其每年的用电量基本都在500多万kWH左右。因此对于新建的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从各大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来看,数据中心已经成为重要的高耗能产业而非“无烟工业”,建设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急需从概念走向实际。 二、影响数据中心能耗的因素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主要因素当然是空调制冷系统,但UPS、机房装修、照明等因素同样影响着数据中心的能耗,甚至变压器、母线等选型也影响着能耗。例如,对UPS而言,根据IT设备的实际负荷选择合理的UPS 容量,避免因UPS效率过低而产生较大的自身损耗。同时,选择更加节能的高频UPS、优化UPS拓扑结构都可起到节能的效果。 1、UPS对数据中心能耗的影响 UPS主机的自身损耗是影响数据中心能耗的一项重要因素。提高UPS的工作

(完整版)数据机房专用空调能耗评估与分析

数据中心能耗指标 1. PUE PUE (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能利用效率)是国内外数据中心普遍接受和采用的一 种衡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能效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PUE = P Total / P IT 其中,P Total 为数据中心总耗电,P IT 为数据中心中IT 设备耗电。 PUE 的实际含义,指的是计算在提供给数据中心的总电能中,有多少电能是真正应用到 IT 设备上。数据中心机房的PUE 值越大,则表示制冷和供电等数据中心配套基础设施所消耗的电能越大。2. pPUE pPUE(Partial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局部PUE)是数据中心PUE概念的延伸,用于对数据中心的局部区域或设备的能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在采用pPUE 指标进行数据中心能效评测时,首先根据需要从数据中心中划分出不同的分区。其计算公式为: pPUE1= (N1+I1) / I1 其中, N1+I1 为1 区的总能耗, I1 为1 区的IT 设备能耗。 局部PUE 用于反映数据中心的部分设备或区域的能效情况,其数值可能大于或小于整体 PUE,要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一般要首先提升pPUE值较大的部分区域的能效。 3. CLF/PLF CLF( Cooling Load Factor)称为制冷负载系数,PLF( Power Load Factor)称为供电负载系数)。CLF 定义为数据中心中制冷设备耗电与IT 设备耗电的比值;PLF 定义为数据中心中供配电系统耗电与IT 设备耗电的比值。 CLF 和PLF 是PUE 的补充和深化,通过分别计算这两个指标,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制冷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能源效率。 4. RER RER( Renewable Energy Ratio,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是用于衡量数据中心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以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无碳排放或极少碳排放的能源利用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 RER 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的能源, 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专用空调系统能耗评估与分析 冷源的效率 能耗分析: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 分析

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数据中心涉及的专业很多,研究者往往只从本专业出发,而没有考虑与其它专业的配合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节能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提高,当前主要使用的节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冷热通道隔离技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证明,在一个设计不合理的数据中心内,60%的空调机冷送风由于气流组织的不合理而被浪费了。传统的开放式热通道结构数据中心面临着两大气流管理难题: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和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这两种现象大大降低了空调制冷的效率。其中,冷热空气相混合现象指的是由设备产生的热空气和空调机的冷送风相混合从而提高了设备的进风温度;空调冷送风的浪费现象则指的是从空调机的冷送风并未进入设备,并对设备冷却而直接回流到空调机的现象。冷热空气混合现象也是导致数据中心温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现象也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空调的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如何解决这两种现象,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机柜面对面摆放形成冷风通道,背靠背摆

放形成热风通道,这样会有效的降低冷热空气混流,减低空调使用效率。如下图所示: 冷热通道完全隔离 隔离冷通道或者隔离热通道哪种方式更好呢?这两种方式都将空调的冷送风和热回风隔离开来,并使空调机回风温度提高以此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区别主要是可扩展性,散热管理和工作环境的适宜性。 隔离冷通道的可扩展性主要是受地板下送风和如何将地板下冷风送入多个隔离冷通道的制约。很多人认为只要当空调机的出风量能满足设备的散热风量即可,可是她们忽略了高架地板下冷送风对于多个隔离通道的压力降和空间的限制。相反的隔离热通道则是使用整个数据中心作为冷风区域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扩大冷通道的空间。隔离热通道相比于隔离冷通道有着更多空调冗余性能,多出的热通道空间将会在空调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多出几分钟的宝贵维修时间。而且随着服务器设备的散热能力的提高,服务器所需的散热风量将会大大的减少。现在很多服务器的热风的出风温度可到达到55℃。隔离冷通道的未被隔离部分空间的温度将会比传统数据中心大大的提高,这将增加了数据中心工

基于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分析

基于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9T15:21:54.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6期作者:刘宝新 [导读] 摘要:绿色数据中心是指运用虚拟化、云计算、节能等新技术,实现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满足数据中心安全标准,并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智能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应具备可视、可控、可管理的特征,能实现数据中心故障的快速恢复和数据动态迁移。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进行了探析。 北京国信网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5 摘要:绿色数据中心是指运用虚拟化、云计算、节能等新技术,实现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满足数据中心安全标准,并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智能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应具备可视、可控、可管理的特征,能实现数据中心故障的快速恢复和数据动态迁移。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 1绿色数据中心节能指标分析 目前,衡量数据中心是否绿色的主要量化指标是采用绿色网格组织(GreenGrid)制定的能效比指标,又称为PUE(PowerUsageEfficiency)。 PUE=[TotalFacilityοfPower(设备总能耗)ITEquipmentPower(IT设备总能耗)×100%]=1+[空调能耗IT设备能耗]+[通风能耗IT设备能耗]+[配电能耗IT设备能耗]+[UPS能耗IT设备能耗]+[照明能耗IT设备能耗]+…… PUE反映了数据中心总能耗和计算、存储、网络等IT设备能耗的比值。PUE值大于1,其数值越小,说明能源利用率越高。目前,国外先进的数据中心的PUE值能达到1.5~1.8,而我国的数据中心的PUE值为2~3,说明仅有33%~50%的电能用在了IT设备运行上,50%~66%的电能消耗在空调、配电等设备上。 2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应遵循的原则 2.1突出绿色环保,科学拟制方案: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要结合数据存储使用需求,根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分发的具体使用需求,以及IT设备的具体特点,围绕绿色环保对数据中心的供电方式、UPS电源容量、制冷方式、照明、风路、水路、电路、管网、主要IT设备的选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逐项细化,寻求最高效益。 2.2突出节能高效,合理配置资源:首先要突出保障重点。根据实际和存放数据的重要程度,可将数据中心划分为高密区、中密区和低密区,重点对高密区的电源、通风、制冷设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制订多种配置应用方案。其次要便于系统扩容。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点,基础设施需求会呈现非线性爆炸性增长趋势,所以在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选址合理、系统容量易于扩展。 2.3突出稳定可靠,提高重组能力:不能稳定可靠运行的数据中心是无用的数据中心,因此设计数据中心一定要在提高其重组再生能力方面下功夫。硬件设施方面,在电源引接上,要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路由线路;在UPS配置上,要采取多组互联方式,保证每个PDU单元、每个机柜的接电排、每个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上,都有两路以上独立UPS电源引接;在风机、制冷及配线上要进行N+1备份,对重要的保障区域要实现1+1备份。软件配置方面,运用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将故障的网络、计算、存储等设备的应用随时自动平滑迁移到其他网络、计算、存储设备上,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提高系统重组能力。 2.4突出安全智能,提高管控水平:在外围监控上,要设立安全隔离区,建立由电子围栏、红外探测、夜视监控、自动报警、门禁系统等组织的综合外围监控系统,以提高安保等级。在区域设置上,区分维护区、设备区、控制区,将数据中心规划为不同的安全防护等级,采取多种身份认证措施和不同的防护手段,对核心控制区要设置以生物特征识别为基础的身份认证系统,严格人员进出管理;对核心设备区要设置气体消防,保证设备安全。在防电磁泄露上,对电源线、信号线等要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接地,对核心设备区要加装电磁屏蔽设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在智能管理上,对数据中心的周边安全、内部温(湿)度等环境参数,对风、机、电、水相关配套系统运行指标,对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负载运行状态,要能做到实时感知、直观呈现、智能处理,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3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应关注的问题 3.1减少IT设备能耗:根据能耗结构和能耗路径图,IT设备每减少能耗1W,数据中心将整体减少能耗2.84W。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降低IT设备的能耗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从实现技术上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高效低耗的核心部件。受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不同供应商提供的CPU等核心处理器在能耗上存在20%~40%的差异,要尽量采用节能产品。二是采用工作效率较高的新型服务器,如用刀片式服务器取代机架式或塔式服务器,设备可节能20%~30%。 3.2采用虚拟化技术:采用虚拟化技术对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进行整合,在不增加硬件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将所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成一个公用的资源池,统一灵活调配,提供服务,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减少物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数量,减少电力、制冷和场地成本。在服务器方面,传统服务器平均CPU利用率一般为7%~15%,经虚拟化整合后,CPU利用率能提高到60%~70%,还能实现虚拟服务自动迁移、数据存储整体读写速率、系统鲁棒性和高可用性的提高。 4.3提高制冷效率:机房空调对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起保障作用,空调耗电量在数据中心的总耗能中约占50%,已经超过了IT设备本身的耗电成本。提高制冷效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使用精密空调替代普通空调。同功率的普通空调和精密空调产生同样的制冷量,前者耗电量是后者的两倍。②规划好机房内冷热气流通道,避免交叉。传统的机房空调直接对机柜吹风或采用下送风方式,送(回)风路径不合理,应采用冷热气流通道隔离技术,科学设计机房各要素布局,缩短冷气流的运行距离,实现精确定点的冷能量投送,以减小能量消耗,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3.4减少供电模式转换:交流直流转换过程中的热损耗是数据中心隐性耗电的“大户”,能耗高达20%~30%。在传统供电方式下,为UPS 充电,要将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为电池充电;使用UPS电源时,要将UPS电池直流转换为交流,为IT设备电源模块供电;IT设备工作时,由于CPU等耗电设备是直流供电,IT设备电源模块要将外部交流转换为直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直流供电的服务器,通过直流电源供电方式,减少交流和直流电源逆变的次数,以提高电能应用效率。 3.5加强运维管理:通过精确智能的运维管理工具,实时监控和分析各种IT设备负载情况,及时发现、处理、维修、停用异常的IT设

冶金工业时代的轧钢工艺技术分析

冶金工业时代的轧钢工艺技术分析 摘要:在目前工业产业结构中,冶金轧钢生产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及组成部分, 在整个工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冶金轧钢生产过程中,为能够使生产效率及生 产质量得以有效提升,需要对相关新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促使冶金轧钢生产能够 更好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就冶金轧钢生产新技术进行分析,从而为更好进行冶金 轧钢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实现冶金轧钢生产产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冶金轧钢;生产技术;新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等所需钢铁行业的兴旺,给冶金轧钢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矿石原材料。冶炼成本费用的提高却 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困难。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当前乃至今后轧钢生产要以 围绕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高轧钢质量,保证产量,开发新产品所进行的 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为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和使用,可以提 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冶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重点分析了以节能降耗.提 高产品性能质量、生产自动化连续化为目标的冶金轧钢生产新技术。虽然我国的 粗钢产量位居世界榜首,但是精钢生产技术和产量仍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很多钢铁 企业仍停留在重产量轻质量的发展瓶颈上,中国冶金轧钢业要振兴,路仍然艰辛漫长,必须要走精细化道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我国钢铁企 业的一些问题,高成本、高耗能、污染、附加值,严重制约了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因此,开发探究轧钢新技术、新工艺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唯一,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提高质量、提高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方法。 1冶金工业时代的冷轧轧钢工艺技术分析 冷轧轧钢工艺是坯材在初步经过热轧轧钢工艺加工之后,对钢材使用条件有 特殊要求,需要进一步对钢材进行加工的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首 先进行冷轧工艺的润滑加工;其次进行冷轧工艺的退火处理,最后进行冷轧工艺氧 化膜处理。 1.1 冷轧工艺的润滑加工分析 加入润滑剂的加工工序,我们可以称之为润滑加工。该工序在冷轧轧钢工艺 中极为重要,润滑加工成功或者是失败,直接影响冷轧轧钢工艺钢材成晶质量是否 达标。首先需要在润滑工序进行时控制好钢材上润滑剂的油性,确保轧锟与钢材之 间具有良好润滑的效果。其次就是确保润滑剂具有优秀的冷却能力,冷却能力优 秀说明其散热效果好。可以把轧锟与钢材之间多余的热量散发掉,使钢材可以冷 轧轧钢工处于一个理想的温度环境。并且润滑剂自身具有的过滤性还可以去除掉 润滑剂中的其他杂质,防止多余杂质吸附到钢材表面,另外在冷轧轧钢工艺中使用 的润滑剂除过滤性外还需要具有一定清洁性,该工序有利于对钢材进行进一步退 火处理。 1.2冷轧工艺的退火处理分析 退火处理包括在冷轧轧钢工艺中,该工艺是冷轧轧钢工艺中重要的加工工序之一。退火处理其实质是对坯材不采用脱脂处理,直接进行退火的工艺。在普通情 况下,如果退火处理前润滑加工工序中润滑剂使用不当,就会导致钢材表面生成 大量斑点。所以进行退火处理前就要确保高品质润滑剂使用,这样可以使退火处 理工艺效果达到最佳,高品质润滑剂使用能够减少经过退火处理后钢材表面形成 的斑点数量。

数据中心应用能耗监测系统

数据中心能耗监测系统 1、概述 随着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三大运营商为主体的通信企业和其他交通、银行、证券、保险、大型工矿、连锁企业的机房动力环境综合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企业通信运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数据中心的能源管理和供配电设计已经成为热门问题,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配电系统方案,是提高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低设备能耗的有效方式。 2、参考标准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数据中心能耗检测标准及实施细则 YDB037-2009通信用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YD/T585-2010通信用配电设备 YD/T638.3-1998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YD/T939-2005传输设备用电源分配列柜 YD/T944-2007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1095-2008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DL/T856-2004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3、系统组成 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变配电、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制冷系统、消防、安防、环境动力监控、机房照明等。

数据中心智能监管方案可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内外的动力系统运行环境实时监控、设备维护与控制、电能质量管理、能源成本整体管理,提高监控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成本、增强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中心的监控可以分为配电监测和机房环境综合监控。 1)配电监测系统 结合数据中心机房内外,实现从供电侧到用电侧的全面监测,分别满足数据中心交流和直流应用的监测要求。配电示意图如下:

(工艺技术)工艺美术运功分析【一】

一“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 背景:工业设计以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繁琐装饰两方面同时造成的设计水准急剧下降,导致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家希望能够从传统的设计中和远东的设计风格中吸取某些可以借鉴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设计颓败的趋势。 起因: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因为工业画的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平面设计也在工业化大量出版的前提下面临质量下降的局面,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洗去借鉴,从日本装饰盒设计中找到改革的参考,来重新提高设计的品位,恢复英国传统设计的水准。 意义: 正面---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气之下,遮羞设计先驱们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吸收日本的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来,而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的却是难能可贵的探索。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高潮中,表现出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出世感,也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性,其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都是非常特别殊的。 反面---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具有它对于设计水平,特别是设计风格水平的重视忧点,但是,在他采用的方式来说,则是一个复旧运动,一次不但是退步的,同时也不可能称为现代设计的启迪和开拓型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来看,这个运动是消极的,也绝对不会可能有出路的。因为它是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之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一个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已。但是,由于它的产生,却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所有涉及运动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开端:A.威廉*莫里斯---1864年设计事务所(1896年基本结束); B.1850年前后; 现代设计的先驱——威廉?莫里斯 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威廉·莫里斯(图1),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

能源管理系统与能耗监测的解决方案

能源管理系统与能耗监测的解决方案 1 概述 能源管理系统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并将企业的能源消费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部门车间,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职能: ●能源系统主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 ●能源系统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和参数的设定 ●实现能源系统的综合平衡、合理分配、优化调度。 ●异常、故障和事故处理。 ●基础能源管理。 ●能源运行潮流数据的实时短时归档、数据库归档和即时查询。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与大型公建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的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实现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科瑞(Acrel)公司的Acrel-5000产品以实时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可以从数据采集、联网、能源数据海量存储、统计分析、查询等提供一个EMS的整体解决方案,达到公司调度管理人员在能源管控中心实时对系统的动态平衡进行直接控制和调整,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 系统软件 Acrel-5000能耗监测系统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监测及远程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它可以和检测、控制设备构成任意复杂的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三层:站控管理层、网络通讯层和现场设备层,如图1所示。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技术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技术 发表时间:2019-11-26T14:28:17.66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谢灯钢[导读]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介绍了数据中心运行环境及空调系统的特点,分别从利用自然冷源、优化气流组织、采用新型末端、采用变频设备、智能化群控管理五个方面对数据中心空调节能进行分析,为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从3kW、4kW、6kW,甚至发展到10kW以上,还可能更高,耗电巨大,发热量更加集中,机房局部过热现象增多,机房内单位面积空调冷负荷急剧增加,由此引来的主设备运行故障和能耗逐年上升,甚至成为了制约通信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国内调查数据显示:IT设备能耗约占总能耗的50%,空调能耗约占40%,供电能耗约占 10%。所以空调系统的节能是数据中心的节能核心,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重要途径,是数据中心节能最大潜力所在。 1绿色节能设计在数据中心规划中的应用概述 1.1绿色节能设计在数据中心规划中应用的目标 如何在确保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高度安全和高度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低效和无效投入,打造高效、安全、节能的数据中心,是绿色节能设计在数据中心规划中应用的主要目标。而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有效实现,就需要采用虚拟化的技术来对服务器的架构进行优化,在增加服务器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数量,降低数据中心的设备、系统能耗,使整个数据中心的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节能、高效。当然,除了对服务器进行设计规划以外,还要遵循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对机房空间、电源设备、制冷系统等进行绿色节能的规划考虑,使整个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效益达到最大化。 1.2绿色节能设计在数据中心规划中应用的原则 绿色节能设计在数据中心规划中的应用是一项技术性、过程性和长期性的内容,除了要准确把握应用的目标以外,还要注重应用原则的遵循,以确保数据中心规划的科学性。 2数据中心环境条件 数据中心中IT设备均是处于全年不间断运行中,对于运行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要求非常严格。一般数据中心内温度保持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范围内,洁净度等级要求比较高,《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规定,A级和B级主机房的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大于或者等于0.5μm的尘埃数应少于18000粒。 3数据中心空调的特点 数据中心空调不同于常规的舒适性空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热负荷强度高,设备散热量大,散湿量小。(2)显热比高。(3)大风量,小焓差。(4)恒温恒湿控制。(5)全年供冷运行。(6)可靠性高。 4数据中心的RAS指标 数据中心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和建设相当迅速,全国各地建成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数据机房也不计其数。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于RAS要求非常高———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服务性(Serviceability)。由于IT设备空调制冷系统造成的宕机,会引起服务的局部瘫痪和中断。国外某调研机构曾有一组数字说明不同行业关键业务中断带来的金钱损失:大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宕机1min,平均会使运输业损失15万美元,银行业损失27万美元,通信业损失35万美元,制造业损失42万美元,证券业损失45万美元……这直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解释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数据中心多么的重要。数据中心为了达到RAS的高标准,配备的很多设备和线路(包括空调系统)都设计有冗余,而这不仅带来投资、占地的加大,也造成了技术实施、运行管理的复杂性。 5数据中心的能效指标 5.1能耗分析 目前,数据中心能耗考察指标PUE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根据项目本身特点,有效降低PUE,不同的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措施却是各有千秋。众所周知,数据中心PUE降低的关键在于空调能耗的降低,而如何经济有效地降低其能耗,研究和推广数据中心的绿色空调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数据中心空调的特点:由于数据中心的发热量很大,且要求在特定一个允许的温湿度范围内长期连续运行,因此能适合其使用的空调系统要求可靠性高(一般设计都有N+1或N+2的冗余备机)、制冷量大、小温差和大风量。一般说来,大型数据中心的IT负荷从开始到满载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好几年)。由于受到室外全年气温变化的影响,以及IT负载的能耗和网络访问量或运行状态相关。比如,游戏服务器在早上的负载和能耗都比较低,但在晚上就比较高;视频服务器在遇到重大事件时的负载和能耗就比较高。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发展,使得数据中心IT设备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上的运行发热量都是变化的,因此数据中心的空调设计和运营,必须与之相适应。 5.2空调冷源系统形式 数据中心的常规空调冷源系统形式主要有:(1)风冷型机房空调。较适用于中、小型数据中心,以及严寒或寒冷地区或者缺水地区。(2)水冷型机房空调。较适用于非严寒或寒冷地区的大、中型数据中心,但不大适合缺水地区。(3)风冷/水冷的双冷源型精密空调。结合了水冷制冷效率高以及风冷无需担心结冻的风险,增强了地域的适应性,但也相应增加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4)下送风上回风的IT机房空调气流组织形式;精密空调常规的送风方式有多种,典型的气流组织包括“下送风上回风”和“上送风下回风”。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有几方面明显的优势:下送风方式,可将强、弱电线缆在机架上方分层铺设,地板下不走线,仅作通风用途,既保障了机房防火的安全,又保障了冷风远程传送的顺畅;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不适用于高发热量IDC,相比之下制冷效率较低下。(5)水冷机房空调主机结合开放式冷却塔与板式换热器在过渡季节及冬季供冷。(6)闭式冷却塔供冷(严寒、寒冷地区循环接至采用防冻液)的机房空调系统。后面两种实际是较常见的,利用“水侧免费制冷”的一种方式(冷源系统仅循环水泵耗电)。当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在4℃以下时可以满足完全自然冷却(此时无需额外启动制冷设备高耗能的压缩机),在湿球温度4-10℃之间可是实现部分自然冷却。在北京,一年内平均有5个月左右可以实现完全自然冷却,有2个月左右可以实现部分自然冷却,节能效果会非常明显的。 结语 绿色节能设计应用到数据中心规划之中既是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数据中心数据处理能力科学化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注重成本与效益相匹配的数据中心规划理念的影响下,除了要考虑实际的需要以外,还要从成本节约的方面入手探索更加绿色节能的设计措施,以优化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