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阴阳术数构系是打开人类神秘大脑的万能钥匙

古典阴阳术数的法则

老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我们传统的贡献非常之大,其中一个贡献是他提出了古典阴阳术数的另一条运算法则,这条法则是:"阴阳不以数推以象。"老子定出的法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在中医里是存在运算的,如果没有运算,就不能预测了。

李阳波说,我所讲的五运六气,就是教会大家运算,讲一些运算法则,阴阳术数运算法则跟数理逻辑体系的运算法则不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怎样运算的,为什么"一"、"二"、"三",三就到了万?"

我们先看看中国古文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看来很简单,如果我们一直追踪下去,真是很深的问题,这要涉及到古文字学,尤其是甲骨文字学,中国的基本数文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很多人在解释这个古文字的产生时,都碰到一些难题,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当然是由简单到复杂,"一"、"二"、"三"是越来越复杂,画数增加了,可是"四"呢?它为什么不是四画?在"一"到"十"的数字里面,笔划最多的是五画,"四"字是五画,而"五''字又偏偏不是五画,是四画,到了"六"呢?"六"还是四画,下去的"七"、"八"、"九"、"十"就马上减成二画,很多专家对此都感到它是研究的难关。

李阳波解释"四"字时说,我对四字解释是从《老予》中得到的启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我们已经知道"道"是天体运动的轨迹,或者就是天体运动,或者就是天体运动产生的一种力量。

那么"道"在天体运动的过程中是怎样产生四季变化的呢?一月、二月、三月,这一、二、三就形成了春,下去就是四月、五月、六月就形成了夏,七月、八月、九月就成了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成了冬。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节都是以三为基本单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说道产生了一月以后就产生了二月,二月以后又产生了三月,三个月就形成了一个季,而万物的生长变化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东西适宜于春天生长,有些东西适宜于夏天生长,是季节决定万物生长,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到了四怎么办?古人认为"天制气,地制形",所谓地制形,即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地是方的,它所装载的形类,是万物生长的形类,而这万物的形类总起来不过两个类型:一个是喜欢在阳增加的节令生长,一个是喜欢在阴增加的节令里生长。也就是说喜欢在冷天生长的和热天生长的两种。

我们看到"四"的造字,首先"四"是方的,可以表征地,而方的两画,左边的一画可以表征万物形类的属阳部分,右边的一画可以表征万物形类的属阴部分,而且"四''这个数字的本身又可以表示一年的四季,所以"四"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怎么表示,不好表示,"三"下去就是"万物"所以用"四"。"一"、"二"、"三"、"四"就是这么来的,而且还可以还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能够回归到"天制气,地制形"能够回归到"天圆地方",能够回归到"寒暑往来"。

阴阳术数构系很重要,它的变化是无穷的,我国古代的"勾股原理图"是属于阴阳术数的东西,比"毕达哥拉斯原理"强得多,因为后者是属于数理逻辑体系的东西,勾股图,勾图原理记载在《周髀算经》这部书里,书的开头就指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我们是怎样了解到数出于圆方的呢?我们怎么样看见"一"这个单位的呢?

我们只要看到太阳自绕了一圈,就知道是一年,我们看到月亮自绕一周,就是一月,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降,就是一日夜,数字就是根据观察天地的运动而得来的,所以我们说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

那么圆怎么出于方呢?怎么知道圆的运动,怎么知道天体的运动呢?我们是从地平线上来观测曰月星辰的出入方位,从而确定其运动周期,所以说"圆出于方"。而方是有广长的,矩就是广长,所以说:"方出于矩。"这是古人对数字来源的基本论述。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有一次他参加国际会议,会议作了一项如何跟外星人联系的议题,华罗

庚提议把我国的勾股原理图带到飞船上去,跟外星人联系。华罗庚说:"只要外星人看到我们这张图,他们就会了解我们地球文明是怎么一回事"。从这个故事,说明了我国的勾股原理是世界文明的象徵,说明了我国古典数学要比西方高明得多。"

阴阳术数构系与象数

河图,洛书都是与阴阳术数构系相关的重要图像,河图是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图,更是象与数的基本关系图。

河图产生的年代非常古老,按孔子"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观点,河图应该是伏羲时代的作品,李阳波说,我们只有用"数法阴阳"和数法日月星辰的学说和观点,只有用《周髀算经》"数之法,出于圆方"的法则,才能揭开这个图的含义,才能用这个图进行很复杂的、很有意义的演变。

河图的文字表述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根据《周髀算经》的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我们可以看到数是与"方",有关系的,"方"就是方位,所以数与方位有关系。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是表征北方这个方位内的数与阴阳的关系,北方为水,为寒,其数一、六。"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这是表征南方这个方位内的阴阳术数关系,南方为火,为热,其数二、七。"天生三木,地八成之",这是表征东方这个方位内的阴阳术数关系,东方为木,为风,其数三、八。"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这是表征西方这个方位内的阴阳术数关系,两方为金,为燥,其数四、九。"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是表征中央方位内的阴阳术数关系,中央为士,为湿,其数五、十。"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地数,"风寒湿燥火"为天之阴阳,"木、火、土、金、水为地之阴阳。

河图充分体现了数法阴阳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数与阴阳的关系。数与阴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呢?《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我们先来看水,一年里,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雨水,什么时候能见到明显的水,是农历一月、一月冰河解冻,绵绵春雨应时而下,而且二十四节气中,一月的一个节气就叫做雨水。

因此,水是这个时候生的,这是天一生水,说明一与水有那么一种密切的关系。到了六月,雨量增多,洪水往往好发于此期,因而是水的成熟期。六月过后雨量减少,更难看到洪水的出现。这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说明水与一、六的关系。

再来看火,在远古的时候,在钻木取火以前的年代,我们首先用的火是雷击取火,靠打雷击燃一些东西,然后把火种留下来。那么一年之中,是什么时候开始打雷呢?

正常的时间部在二月,二月惊蛰,雷出于地,气候转温,温暖仍是火的一种象征,这是生火时候。那么,是什么时候火最"成熟"呢?是七月,七月天道虽已偏西,可是"大火西流",七月是处暑当令的时节,所谓处暑,即暑热所属之处,因此,最炎热的时候,未必就是夏日,而往往在七月。七月以后,天气转凉,这就是盛极而衰。二、七与火热这种关系,河图用"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来表示。

其他的"金"、"木"、"土"与数的关系亦是如此,总之,我们首先应该牢固地树立"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数法天地"的见解。我们在运用一个数字的时候。应该将它放到数字相关的系统里面去考虑,更具体地说,就必须赋予数字的相关的"象"。

所以在属于自然科学的体系里面、科学里面,是不允许抽象的,虽然我们运算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但在运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它的"象",不能抽象。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抽象是哲学的公敌",抽象也是传统文化的公敌。

洛书有四个对数:1+5+9=15;8+5+2=15;3+5+7=15;4+5+6:15。也就是说洛书的每条对线上的数都是15。15这个数,是一个节气的数,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正好是三百六十天,洛书的数,之所以纵横交错都是15,就是说明气的变化是以15天为一节的。

我们再看图,5放在中央,为什么昵,因为比气更小的一个时间单位是候,一候正是5天,一年正好72候,而气是由候组成的,所以将5置于中央。由于候的变化,导致了节气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植物的生长收藏变化,因此,我们习惯上所称"物候","气候"两个词,就说明了"气"与"物"的变化部与"候"有密切关系,每5天天气有一个小变化,为是一个候,3个5天就是一个中等的变动,

是为一气,6个气为一时,4个时就构成一年,就构成春夏秋冬的循环。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由于数的变动,带来了时间、方位的变动,而由时间、方位的变动,带来了阴阳的变动,由阴阳的变动,又带来了气候的变动,真是触一发而动万机,许多复杂的变化因素,都在洛书这样一个构造系统里统一起来了。

李阳波认为,在产生《周易》、《老子》、《内经》的时代,中国圣人已经具备并完善了以象为基础,以易、道、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为特定模式的唯象思维。天体日、月、星辰的运转出没,大地万物的生长变化是象概念产生的基础。对于象的观察、体验、思考、探索是中国圣人唯象思维的来源。八卦模式,是对象的空时区域分布研究的结果。

所以《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又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五行模式,是对象的变化运动状态研究的结果。

所以《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为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又说"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史记、五帝本记》载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指出了在象基础上产生了数与数的运算。《周髀算经》说:"数出于圆,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李阳波说,对这段话我们的理解是:数是出于日月星辰的圆周运转周期的计量,日月星辰的圆周运转周期的计量,出于日月星辰对大地方位的出没,大地的方位是出于矩尺的测定,河图模式是对象的运动变化状态与数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洛书模式是对象的空时区域分布与数的关系研究结果。

李阳波在1986年3月16目给其弟子刘方的信中,概述了他们师徒四人的研究成果和提出一步的研究战略目标。李阳波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描绘了一幅经典的,令人兴奋的图景。这幅图景包括了我们对传统文化三大代表著作:《周易》、《老子》、《内经》的全新的正统的解释,这幅图景的设计思想是"宇宙生物观"。

在这幅图景里,贯穿着时相与时相相关的概念,提出了我们对一批重大概念如:道、太极、河图、洛书、阴阳、五行、术数、气立、神机、司天、在泉、客气、主气、病机、病候、四门神功等等解释。它们体现了古人的天才光辉,也体现了我们的艰辛劳动结晶。

在这幅图景里:出现了我们所提到的命图、病图、药图、神子、虚子、太极工作原理等等新的概念,这些概念显示了我们的才干,也显示了传统科学文化在新的科学时代里所具有的延伸能力。而今后的战略目标是:从传统文化里提出重大的观念并与现代科学的重大观念结合,由此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建立一门全新的学问。此后不久即产生了阴阳术数构系这一科学概念。

阴阳术数构系与干支及运气

在阴阳术数构系里面,提出了三阴三阳,提出了神机、气立,提出了方位系列等重要概念以后,《内经》作者是怎样将这个庞大而严密的运气体系建立起来的呢?这个建立过程牵涉到一个核心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气的运动规律,如何确定三阴三阳的运行规律。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古人同样利用了经验及理性方面的知识,从而将这个复杂而核心的技术问题结合到了历法的干支纪年,使上述问题得到圆满满的解决。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运气与干支是怎样结合的,干支纪年如何说明运气的运行变化:

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表五运,支表六气。五运的代表足木、火、土、金、水,但其中又分为太过与不及。六气的代表是三阴三阳,是风、寒、暑、湿、燥、火。天干表五运是: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王化木,戊癸化火。其中十天干的阳干,即甲、丙、戊、庆、壬表太过;十天中于的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不及。

十二地支表六气是: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阳湿土,寅甲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地支六气,主要是表六气司天的因素,司天,在泉是六气的两个特有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

那么,司天确定了,在泉怎么确定呢?首先,司天与在泉是阴阳对立的关系,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在少阳、阳明,太阳这三阳中,《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其中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在厥阴、少阴,太阴这三阴中,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而司天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在泉,以此类推,李阳波由此提出1986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就是厥阴风木在泉。

李阳波为了便于记忆与书写,用数字来取代上述复杂名相,他们先从十二地支入手,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与一年的十二月相配,但这个配法有些特别,它不是子配一月,而是寅配一月,然后依次是: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

现把月份抽去,把数字改成阿拉伯数,便成为:"寅1、卯2、辰3、巳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丑12。接下来,再结合十二支配六气,便可以完全用数字来代替运气的书写。

我国古代的历法是干支纪年,俗称农历或阴历,现在我们采用公历的阿拉伯数字纪年,实际上天干地支计算法要比阳历计算法高明,所以在我们的挂历里,阴历也标出来,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都惯用农历,惯看二十四节气。

李阳波认为,爱因斯坦对科学的划时代的伟大贡献是广义相对论。而运气学说理论深度的内涵性,普适度的包容性都远远超出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

钱学森在谈到思维科学的时候,提到这么几个问题,根据牛顿的运动体系来看世界,这是宏观,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研究世界,是宇观。现在认为宇宙是经过大爆炸的过程,钱学森说:"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涨观。"研究原子里面的微细结构,又叫作微观;那么原子里面又有更细的粒子,特别是夸克理论或超弦理论,钱学森又说:"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渺观,"

所以世界认识论上存在着五观,最大最大的叫涨观,其次宇观,其次是宏观,其次是微观,再其次是渺观。这观,那观,在我们这里看来只有一观,就是气观,那么"气"我们怎么来观呢?我们可以通过象来观,所以也叫"象观"。

钱学森高明就高明在这里,通过他的理性思维,他感觉特异功能气功这些现象很难研究,很难用现代科学说清楚,那么,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搞一个,"唯象气功"在气功里面先研究气功的象,至于它的理论怎么样,以后再说,李阳波说,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钱老似乎没有考虑到阴阳术数构系,与逻辑数理体系的关系,这是我的猜测,如果他考虑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那么严密的阴阳术数构系的话,恐怕他还要在这个观点上更进一步。

阴阳术数构系与概念时代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撰搞人丹尼尔·平克在其新著《全新的思想》中提出:"信息时代正在让位于概念时代,富有创造力和同情心的人将大行其道。"平克用人类大脑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他认为,左脑负责的逻辑推理工作一度是中上等阶层的有效入场券。

未来属于艺术家、发明家、设计师、说书者、保健员和远景思想家,即迄今尚未授获资本主义最杰出奖励的平民百姓。在平克看来,未来的经济成就需要左半脑的逻辑思维与右半脑的创造力合二为一。

李阳波说,从左右脑的功能分析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原因,及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发达的原因,从这里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左脑的自发极限的到来,它必须更高度的依靠右脑的创新。这样,西方的技术发展就必须依靠东方文明的指导。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祖先十一代人的影象。

我们要开发大脑,大脑的活动是高级的活动,大脑是物质,唯物唯心是阴阳,没有唯物。就没有唯心,没有唯心就没有唯物。人的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唯象思维,右脑比左脑要发达100倍。阴阳术数构系是开发人类右脑唯象思维的,它是一把开发右脑创造力的万能钥匙。阴阳术数构系是完整的,统一的。构系越简单越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科学。

在讲到气的问题时,李阳波说:"宇宙生物物质是气。生物分成48个物质,最小小到质子、夸克。我们中国讲的是气,包括了48种。李阳波说宇宙生物观,其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气。他说世界上的任何一切都是三阴(厥阴、少阴、太阴)三阳(少阳、阳明、太阳)的生物。

我们讲三阴三阳是气,人也是气,人的气是有数的。当这个人过世就是这个人的气数尽了。所以用气的时候要讲气,比如煤气缸里的气,它是有定量的,用的多了气就少了。

李阳波在讲解"形态发生场"时说:"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解释天地万物和人在其中地位的科学。他在讲述五运六气时,主要强调了我们古人在天地人之间,怎样考察天地对人的影响。这种最高的智慧活动,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完备了。而西方这方面的思想活动在近一、二十年才显得相当激烈。美国提出要用10年开发人的右脑,日本提出要用20年开发人的右脑,而我们的古人在2400年前就已经开发得很好,研究得相当严谨了。

对此问题的开发研究,我们已断层了2400多年,李阳波提出阴阳术数构系,至今也有19年了。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相关研究机关,我们的专家学者和爱国志士仁人,应当运用李阳波阴阳术数构系研究古代的观点,去挖掘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研究老子、孔子、研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经济商品,而是文化思想。这种文化思想是符合道的,符合于人的,符合于阴阳术数构系的思想。

李阳波说,过去我们总把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当作中国的三大发明,我看这只能当作三小发明,中国文化真正的贡献是《易经》的象辞系统,是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这些基本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整套非数理逻辑体系,这些东西不但在过去对古代文化产生过非常大的贡献,而且还将在未来显示它的巨大价值。

老子提出了"道",孔子根据"道"提出了"仁","仁"在人类社会是符合道的,只有符合道、符合人才能够生长和发展,要毁灭一切是违反道的,我们党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是符合"道"符合人民利益的,对于世界上出现的恐怖暴力,我们如果一味用暴力去制止恐怖,其效果是不好的。

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仁"是排在第一位的。2l世纪是中国大发展,大崛起的世纪,我们的祖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科学发展,也应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入门知识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入门知识 奇门遁甲入门知识(一)、三奇六仪 奇门遁甲中,三奇指的是:乙、丙、丁。其中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 六仪指的是:戊、己、庚、辛、壬、癸。六仪中分别遁藏了六甲旬首, 分别为:甲子隐于戊下,甲戌隐于己下,甲申隐于庚下,甲午隐于辛下,甲辰隐于壬下,甲寅隐于癸下。 即通常可表示为: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 甲寅癸 (二)、三奇六仪排列顺序 在奇门遁甲中,三奇六仪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顺序排列: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是一种永远不变的排列顺序。不论阴遁还是阳遁。都必须按此顺序布列六仪三奇。 (三)、九星 奇门遁甲中的九星,指的是天蓬星、天芮星、天冲星、天

辅星、天禽星、天心星、天柱星、天任星、天英星。该九星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固定本位。其中天蓬星在坎一宫,天芮星在坤二宫,天冲星在震三宫,天辅星在巽四宫,天禽星在中五宫,天心星在乾六宫,天柱星在兑七宫,天任星在艮八宫,天英星在离九宫。如图: (巽四) 天辅星 (离九) 天英星 (坤二) 天芮星 (震三) 天冲星 (中五) 天禽星

(兑七)天柱星 天任星(艮八) 天蓬星(坎一) 天心星(乾六)

(四)、八门 八门指的是休门、死门、伤门、杜门、开门、惊门、生门、景门。该八门在后天八卦洛书九宫中有其固定本位。其中休门在坎一宫,死门在坤二宫,伤门在震三宫,杜门在巽四宫,开门在乾六宫,惊门在兑七宫,生门在艮八宫,景门在离九宫,中五宫无门。如图:杜门 巽四 景门 离九 死门 坤二 伤门 震三 中五

惊门兑七 生门艮八 休门坎一 开门乾六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 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风水术数基础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术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什么叫“堪舆”呢?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中国传统的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规划、布局,注重四方、区位,四合院、中轴线都体现了“中者,天之正道”。 2.人与建筑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建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人们置身于其中,生活、生产、工作均有方便、舒适、安全之感。美丽而富于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使人们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3.选址要求及其影响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要素。重浊的气属阴,轻清的气属阳,阴阳结合则形成宇宙万物。

古代文化知识集锦

古代文化知识集锦 古代文化知识范围相当广泛。大致说来,举凡天文地理、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诸多方面,都是。就某一门类说,也有相当复杂的内容,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内容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演变,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复杂性。现在我们只能就中学课文中常遇到的,扼要地说明。 一、称谓 1、对人的称谓 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也多如此,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第二种情况是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以上称字。“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是称号。称谥号的,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史可法为史忠烈公。自称多有称斋的,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第三种是称官名、爵名。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颜太师、称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 第四种情况是称籍贯。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几项兼称。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列都督肇基等皆死”,“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等等。这种称谓,一般说来,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此外,由于人们的身分、关系不同,尚有谦称、敬称及其它称谓。谦称类:寡人、孤(王侯自称)、臣(臣自称)、仆、不才、不佞、愚(一般人对人自称),妾(女子自称)。敬称类:陛下、大王、皇上、(称君),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之类。子、夫子、师、先生(称师),公、君、足下、丈、大人(称朋友或尊长者)。尔、汝为上称下或平辈之间不客气时,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者。 2、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因而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分。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表明职业是厨师,“丁”是人名。其他如《师说》中的“师(乐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师(乐师)旷”;《柳敬亭传》中“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

浅谈中国古代术数

浅谈中国古代术数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仰望星空,并被那绚烂的景色所陶醉,产生无数的联想。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做过相同的事情,创立了一门对整个中华文明都有重要影响的学科——术数。在中国古代,术数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一种方式,而且与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也是相联系的。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古代的术数在思想史上的作用曾有一个总的评价:“术数本身是以迷信为基础的,但是也往往是科学的起源。术数与科学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以积极的态度解释自然。通过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术数在放弃了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试图只用自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了科学。这些自然力是什么,其概念在最初可能很简单,很粗糙,可是在这些概念中却有科学的开端。”。 中国术数,其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大至宇宙天地,小至一草一木,上至治国安邦,下至百姓生活,都有中国术数的用武之地。那么术数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数对对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必然会对哲学思想产生影响,术数也不例外。其一,术数启发和深化了古代中国人的哲学思维。从史料记载来看,从周朝到春秋时期,通过以《易经》占筮来决定军国大事,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其中也不排除经常地出现一些巧合。这无疑会启发后人对《易经》中所蕴藏的“道理”进行研究,于是才有了《易传》。其二,从卜筮向术数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天”的认识的转变。周朝以前,人们把“天”作为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因此,商代的统治者除了以大量的祭祀之物供奉“天”和祖先之外,在从事社会活动时,还要通过灼龟甲等卜筮的活动以了解“天”的意志和想法。但是,商朝统治者在这方面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却仍然没有能够避免自身覆灭的命运。这样,在周代替商以后,人们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时,就提出了“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思想,认为“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的庇佑。然而,在阶级社会激烈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中,统治者事实上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保民”,也不可能真正去“敬德”。残酷的阶级矛盾和现实斗争,迫使人们去寻找祭祀、“敬德保民”之外的方法以获取胜利,这就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规律,从而掌握自身命运。这就出现了把“天”从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回复到“自然之天”,并企图通过对“自然之天”的分析研究来掌握其运行规律,进而掌握社会的政治、军事变化的努力。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有两个意思,一是天与人本为一体,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人间的道德来源于天,来源于自然规律。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核心是三纲五常,如

古典术数文献研究 课程作业 MG1108038 欧阳予倩 (早期思想与前沿科学的接轨)

早期思想与前沿科学的接轨 我不知道将这个时代称之为“迷信科学”的时代是否合适,不过由于近百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人都拜倒在了科技文明的脚下。凡是科学的都是真理的,凡是通识科学难以解释的都是落后、愚昧、原始的,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和武断,但的确这已潜移默化地成了我们不自觉的思维方式。然而大家都忘记了科学创造的出发点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 神秘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在我国文化形态上主要表现为鬼神信仰、万物有灵。随着科技的宏观和微观的发展,前沿的科学家发现了许多难以置信的现象,这些现象让人在新的领域窥见熟悉的影子,比如在近年物理学的探索中,发现了一些与万物之源“道”的相合现象,正如美国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P292)中所说:“对我来说,有一种体验已成为乐趣和灵感的不竭源泉,就是,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宇宙观与东方神秘主义的观点有内在的一致性,并且完全互相协调。”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也认为:“我们今天在物理上的发现, 只是古代智慧的一个例证, 是古代智慧的一种精细化的产物。”海森堡也指出过:“东方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哲学本质之间有着某种确定的联系。” “术数”是与宇宙或天地有关的古代知识体系,其“既包括研究世界天象历数的天文历算之学,也包括用各种神秘方法因象求义、见数推理的占卜之术。”(《中国方术考》p35)古代术数系统较为复杂,

在《汉志·术数略》把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可以大致反映术数的范围。 在术数的思想史上,前辈学者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结合前沿科学理论,来阐释其中一些思想的科学性。为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中国古代的占卜大体有三个系统:“一个系统是与天文历算有关的星占、式占等术,一个系统是与‘动物之灵’或‘植物之灵’崇拜有关的龟卜、筮占,一个系统是与人体生理、心理、疾病、鬼怪有关的占梦、厌劾、祠禳等术。三个系统皆有古老渊源,可以反映原始思维所能涉及到的各个主要方面:天地——动植物——人体、灵魂、疾病和鬼怪。”(《中国方术考》P88) 下文从两个小点为切入口,从现代前沿科学的成果中重新审视那些神秘的思想。 一、万物一体——宇宙是个全息照片 庄子的《齐物论》中說:“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佛家的教义也多次提出,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法华经玄义》卷四(下),《华严经疏》卷三十七、卷四十五;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一)“众生”有多种解释,其中最为广博的解释,并不是单独指人,而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万物,包括动植矿物等。(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云(大正25·286c):“但五众和合故强名为众生。”《大乘同性经》卷上云(大正16·642b):“众生者,众缘和合名曰众生。所谓地、水、火、风、空、识、名色、六入因缘生。”) 从现代科学的微观角度看,物质都由一些基本微粒组成的,(科学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古典文献名词解释复习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 1、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 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71) 2、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P76)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略) 4、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P80) 5、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因此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P84) 6、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7、官修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自从西汉末年成、哀之时,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编成的《七略》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过这类目录,其中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P90) 8、史志目录:即所谓“史家着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有些朝代的“国史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P92—97) 9、补史志: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P92) 10、私人藏书目录: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

古典文献重点总结分类简单版

古典文献分类重点总结 一、刘向、刘歆父子主要贡献 1、中国文献学开创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后人用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开创的学问。 “校讎学”是指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 2、刘向:《五经通义》;《别录》,我国目录学之祖,开创了叙录体目录的范例;《新序》 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说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西汉末年,刘向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中记录纵横家的写本,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按照国别体编订《战国策》。 3、刘歆:刘向之子。《三统历谱》,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计算的圆周率是3.1457, 世称“刘歆率” 4、刘歆、刘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综 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其学术源流,类别含义,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5、《别录》,《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二、合称作品总结 1、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 3、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4、北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5、南三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均指古代《四库全书》的藏书地) 6、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7、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 8、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9、五常:仁,义,礼,智,信(均出自《春秋繁露》一书) 10、《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术数略》《兵书略》《方技略》 11、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四朝高僧传》:南朝梁僧人慧皎《高僧传》;梁代以后,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 宋代赞宁等撰《宋高僧传》;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传》。 13、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为嵇康创作的音乐。 14、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为蔡邕创作的音乐 15、九弄:即“嵇康四弄”与“蔡氏五弄”和在一起。 16、三都: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为“三都”(西晋左思《三都赋》曾 造成“洛阳纸贵”)。 17、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8、五代: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五十四年 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19、十国:在上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 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20、《二程遗书》:朱熹合编,宋?程颢《明道先生集》、程颐《伊川集》命名。 21、四书: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加以注解,加上《孟

中国古代术数文化

《中国古代术数文化》期末课业 测绘学院 2013301650014 姚文平 一用春秋古筮法筮占一卦并分析凶吉(30分) 春秋筮占法取自《系辞传》,具体占卜方式:“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笔者就自己《中国古代术数文化》期末考试成绩情况起卦进行凶吉预测(笔者以得分80+为吉,80分以下为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取一副标准54张扑克牌,去掉四张牌选取剩余的50张牌取出一张横在前方,实际用的只有四十九张。将四十九张扑克牌任意一分为二,将左手边的一部分取出一张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然后用右手先将右边的部分四张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为1,2,3,4,不能为0,将余数取出,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再将左手边的一部分按四张一组进行分组,余数也夹在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第二步:将夹在手指间的扑克牌放在一边,用余下的扑克牌,按照第一步的做法操作。完成之后,再将夹在指间的扑克牌放在一边。 第三步:再用剩下的扑克牌按照第一步的方法操作,完成之后,将夹在指间的扑克牌放在一边。 第四步:完成以上三步之后,剩余的扑克牌无非就是四种情况:余24张,余28张,余32张,余36张,将剩余的稻草数除以4,得出6(老阴),7(少阳),8(少阴),9(老阳)四种结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照结果记录下阳爻“一”或阴爻“——”,并将剩余稻草除以4之后得出的数字或6或7或8或9也记录在旁。如此以来便得出了每卦六爻中的第一爻。 按照上面的步骤,用四十九根稻草再重新操作五遍,又得出五爻,按照自下而上的画卦顺寻,画出一卦。这样卦的本卦就卜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求其之卦了,即“老阳老阴变,少阳少阴不变”,把6(老阴)变成阳爻,把9(老阳)变成阴爻,得出之卦。

《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

古典文献名词解释复习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 1、目录: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 或篇名) 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 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P71) 2、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 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P76) 3、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略) 4、叙录:叙录( 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 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 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 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P80) 5、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 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因此实际上 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P84) 6、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 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7、 官修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是封建社会由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 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自从西汉末年成、哀之时,刘向、刘歆父子等人编成的《七 略》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由政府组织人力编修过这类目录,其中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是这类目录书中最突出的代表作。(P90) 8、史志目录:即所谓“史家著录”,是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它包括历代“正史”中 的或有些正史中原来没有而由后人补修的“艺文志”( 或称“经籍志”) ,有些朝代的“国史 经籍志”,某些政书、专史中的目录书等。(P92—97) 9、补史志: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 撰与补注,王重民先生在其《普通目录学》中称已“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我们称这些补撰或补注正史的目录为“补史志”,或简称“补志”。(P92) 10、私人藏书目录: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或说起自南朝宋 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 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P93/94/96 ) 11、丛书目录:丛书是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它的特点是仍然保留所汇各书 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 如《四库全书》) ,一同抄刻或印行。这种形式很 便于利用。(P96/97 ) 12、禁毁书目录:古代统治者因为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类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禁书目录” 。(P98)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篇

中国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精华篇 1、、“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2、“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双手双脚;五谷指稻、黍、稷、麦、豆。 6、佩服得五体投地:五体指四肢加头。 7、中国古代学校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8、《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9、汉字的六种构字方式: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0、“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11、“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12、《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名:在婴儿出生后由父母或尊长取名,供长辈叫唤。人在成年后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只用于传记、自称或所厌恶的人。 14、字:男20岁、女15岁也由父母等尊长取字,称别人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不是每个人都有字,只有有地位、有权势的人才有。 15、号:由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16、谥号:从西周开始,朝廷对皇帝、皇后、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追加的称号。谥号有褒扬、同情、批贬几类。如隋炀帝中的“炀”就是个批贬的谥号;个别的有民间赠予的谥号,比如陶渊明民间赠他为“靖节”。 17、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18、称籍贯:如柳宗元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19、称郡望:郡望表示某一地域的名门大族。比如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世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20、称官名:如孙权被称为“孙讨虏”,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王羲之称王右军;王维称王右丞;杜甫称杜拾遗、杜工部。 21、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称刘豫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22、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始龀(chè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垂髫:指3-9岁的儿童阶段。 (5)总角:指10-14岁的少年阶段,男女均可。 (6)豆蔻:只指女子十三四岁。 (7)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古代六大奇书,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古代六大奇书,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形式上采用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岐伯是谁?有人说岐伯是黄帝的臣子,有的说岐伯是世外高人,住在岐山下,黄帝曾经拜访他。后人将医术称作岐黄之术,可见岐伯是最主要的角色。拥有多项发明的黄帝在这里只是个求知者、提问者。 据说《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七篇著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黄帝内经》了。《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合为162篇。从整体上看,其理论的来源不外乎“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两大基本内容。天地浑然一体,顿分阴阳两极,又化生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实际上就是用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来取类比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则、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一大壮举。《黄帝内经》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应用和良好的诠释,其中的哲学思想令世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部医学著作在很多其他方

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黄帝内经选读: 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2、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3、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周易》 周易起源于上古八卦,后来演变成六十四卦。相传上古伏羲氏老爷子,最早画出八卦。后来周文王扩展到64卦,孔子做《十翼》,最终发展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 《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易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秘笈》(1~10 卷)

中国古代术数理论:《奇门遁甲秘笈》·(1~10 卷) 《奇门遁甲秘笈》·(1~10)《奇门遁甲秘笈》是中国古代汉族术数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被称为道家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最高预测学,其本质是一门高等的天文物理学,揭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和地球磁场的作用情况。"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开、休、生、伤、杜、景、死、惊、"。遁甲则指六甲旬首遁入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奇门遁甲秘笈》又称"奇门"、"奇门遁"、"遁甲",其预测准确度很高,有古语为证: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当下奇门遁甲的应用主要是预测和化解、运筹,当代奇门遁甲有所改进,让奇门遁甲爱好者快速理解奇门遁甲运作方式方式。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黄帝、姜太公、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在当代,有李锦泉、曾宪冬、叶洪生等。古代奇门遁甲应用于战争,四两拨千斤,百点百战无往不利。 全书收录了多个体系的秘本善本,包括奇门源流、烟波钓叟歌、起例、占断要诀,八门九星克应、奇门选择、分类占法、法术奇门等等,保留了许多失传的古代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奇门遁甲总序窃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梦天神授符,而命风后演就奇门,此遁甲

所由始也。帝尧命大禹治水,得玄女传文,而因洛龟画敍九畴,此遁甲所由着也。汉子房总局十八而成决胜之功,蜀孔明分列三奇而创艰难之业。先排九宫于掌上,而坎居一、坤居二、震居三、巽居四、中央五、干六、兑七、艮八、离九,而造化见矣。次分八卦于盘中,而离位于南,坎位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干西北,而方隅定矣。 纵横十五,错敍三元,以八卦分八节,而节令以全。以一节统三气,而气候以备。逢甲己为符头,须闰奇而补局,符速节迟,看甲己临于何处?而用超神之法。节先符后,验日辰甲己何居?而行节气之方。子午东部为冬至后阳遁,历坎、艮、震、巽,仪顺行而奇逆布,由直符而顺飞于九宫也。子午西部为夏至后阴遁,历离、坤、兑、干,奇顺布而仪逆行,由直符而逆飞于八卦也。 认九宫安九星为直符,而吉凶以分。如坎宫认天蓬为符,则天芮二、天冲三、天辅四、天禽五、天心六、天柱七、天任八、天英九也。配八卦立八门为直使,而休咎以判。如干宫配开为使,则休门坎、生门艮、伤门震、杜门巽、景门离、死门坤、惊门兑也。移直符于时干,而时干住处,直符之起首寓矣。寻直使于时支,而时支住处,直使之方向存矣。天盘九星共奇仪,而一时一易,象天之旋转。地盘九星与奇仪,而五日方移,法地道之贞静也。天盘临地,审吉凶之消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 一、写出书名或作者(15个,15分) 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陈梦雷、蒋廷锡等编《古今图书集成》、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王溥《唐会要》、阮元《宛委别藏》、黄丕烈《士礼居丛书》、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卢文弨《抱经堂丛书》、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朱彝尊《经义考》、鲁迅《古小说钩沉》、张心澂《伪书通考》、章学诚《校雠通义》、荀勖《中经新簿》、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阮孝绪《七录》、王俭《七志》、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二、名词解释:(6分,5个) 1.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2.正始石经(三体石经)、 3.银雀山汉简、 4.郭店楚简、 5. 马王堆帛书、 6. 石鼓文、 7. 旋风装、 8. 蝴蝶装、 9. 卷轴装、10. 百衲本、11. 监本、12. 错简、13. 《永乐大典》、14.《四库全书》、15. 辑佚、16. 辨伪、17. 甲骨四堂百纳本百纳即补缀很多的衣服,利用零散不全的版本全成一部完整的书,称为百纳本。清初人宋犖汇集宋元三种版本印成百衲本《史记》,近代又有百衲本《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其中,商务印书馆于1930-1937年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最为著名。 监本历朝国子监刻印的图书。主要是各种儒家经典、文史名著。据文献记载,从五代开始,国子监刻印有九经,北宋承其遗制,继续刻印经史,南宋时,旧版不存,遂征调地方版片至京师国子监印书,称旧版为“旧监本”,新版为“新监本”。明朝在南京和北京均设国子监,都刻印了二十一史,因而又有“南监本”和“北监本”的区别。 错简:指由于篇章简策错乱,或一篇错入他篇,或一篇之内段落文字互错致使古籍失其原貌。 辑佚辑佚,就是将散见於有关典籍中的某部失传书的篇章段落或零星短句搜集到一起,重新编排,以求尽量恢复原书面貌的工作. 辑佚古书,起源很早.中国古代常用“钩沉”一 词指代辑佚工作。辑佚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辨伪:考证古籍书名、作者和内容真伪及著作年代的研究工作。伪书的出现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作伪的程度也各有不同;有的伪题作者和书名,有的时代混淆,有的在内容上真假杂糅等等。 《四库全书》清乾隆间敕编。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分类。其中经部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部分类下分属,如礼类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六属,小学类分训诂、字书、韵书三属等,凡四十四类、六十六属。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 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

古典阴阳术数的法则

古典阴阳术数的法则 老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我们传统的贡献非常之大,其中一个贡献是他提出了古典阴阳术数的另一条运算法则,这条法则是:“阴阳不以数推以象。”老子定出的法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在中医里是存在运算的,如果没有运算,就不能预测了。李阳波说,我所讲的五运六气,就是教会大家运算,讲一些运算法则,阴阳术数运算法则跟数理逻辑体系的运算法则不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是怎样运算的,为什么“一”、“二”、“三”,三就到了万?”我们先看看中国古文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看来很简单,如果我们一直追踪下去,真是很深的问题,这要涉及到古文字学,尤其是甲骨文字学,中国的基本数文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很多人在解释这个古文字的产生时,都碰到一些难题,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当然是由简单到复杂,“一”、“二”、“三”是越来越复杂,画数增加了,可是“四”呢?它为什么不是四画?在“一”到“十”的数字里面,笔划最多的是五画,“四”字是五画,而“五’’字又偏偏不是五画,是四画,到了“六”呢?“六”还是四画,下去的“七”、“八”、“九”、“十”就马上减成二画,很多专家对此都感到它是研究的难关,李阳波解释“四”字时说,我对四字解释是从《老予》中得到的启发,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我们已经知道“道”是天体运动的轨迹,或者就是天体运动,或者就是天体运动产生的一种力量。那么“道”在天体运动的过程中是怎样产生四季变化的呢?一月、二月、三月,这一、二、三就形成了春,下去就是四月、五月、六月就形成了夏,七月、八月、九月就成了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成了冬。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节都是以三为基本单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说道产生了一月以后就产生了二月,二月以后又产生了三月,三个月就形成了一个季,而万物的生长变化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东西适宜于春天生长,有些东西适宜于夏天生长,是季节决定万物生长,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了四怎么办?古人认为“天制气,地制形”,所谓地制形,即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地是方的,它所装载的形类,是万物生长的形类,而这万物的形类总起来不过两个类型,一个是喜欢在阳增加的节令生长,一个是喜欢在阴增加的节令里生长,也就是说喜欢在冷天生长的和热天生长的两种,我们看到“四”的造字,首先“四”是方的,可以表征地,而方的两画,左边的一画可以表征万物形类的属阳部分,右边的一画可以表征万物形类的属阴部分,而且“四’’这个数字的本身又可以表示一年的四季,所以“四”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怎么表示,不好表示,“三”下去就是“万物”所以用“四”。“一”、“二”、“三”、“四”就是这么来的。而且还可以还原,《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能够回归到“天制气,地制形”能够回归到“天圆地方”,能够回归到“寒暑往来”。 阴阳术数构系很重要,它的变化是无穷的,我国古代的“勾股原理图”是属于阴阳术数的东西,比“毕达哥拉斯原理”强得多,因为后者是属于数理逻辑体系的东西,勾股图,勾图原理记载在《周髀算经》这部书里,书的开头就指出,“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我们是怎样了解到数出于圆方的呢?我们怎么样看见“一”这个单位的呢?我们只要看到太阳自绕了一圈,就知道是一年,我们看到月亮自绕一周,就是一月,我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降,就是一日夜,数字就是根据观察天地的运动而得来的,所以我们说数法阴阳,数法日月星辰。那么圆怎么出于方呢?怎么知道圆的运动,怎么知道天体的运动呢?我们是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