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什么是空中交通管理?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左右,由于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空中交通呈现出繁忙、无序的状态,因此就出现了“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它是空中交通管理的雏形,而后空中交通管理还经历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演变阶段。

根据文献[2],空中交通管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如下图所示。这三个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功能都不同,各尽其职,从而有效地维护和增强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空域管理(ASM):主要内容包括空域划分与空域规划。空域划分即飞行高度层规定和各种空中交通服务区域的划分;空域规划是指,对某一给定空域,通过对未来空中交通流量需求的预测,根据空中交通流的流向、大小与分布,对其按高度方向和区域范围进行设计和规划,并加以实施和修正的全过程。

空中交通服务(ATS)[3]:主要内容包括飞行情报服务(FLS)、空中交通管制(ATC)和告警服务(AL)。其中空中交通管制是核心内容,它包括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及在机动区内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维护和加快空中交通的有序流动。飞行情报服务的任务是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告警服务的任务是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并根据需要协助该组织或协调该项工作的进行。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是指,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中交通管制可用能力时,预先或适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空中交通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尽可能提高机场、空域可用容量的利用率。其中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分为先期流量管理(或战略流量管理)、飞行前流量管理(或战术流量管理)和实时流量管理(或动态流量管理)。



空域及管理

航空器飞行的空间称空域。空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我国民航将全国空域划分为9个飞行情报区,26个高空管制区,37个中低空管制区及3个进近管制区和100多个机场飞行指挥区。国务院、中央军委拟改革全国空中交通管制体制。第一步已完成京穗深和京沪航路移交民航管制指挥的试点;第二步在总结京穗深等航路管制指挥移交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划分空域,分期分批将全国航路(线)交由民航管制指挥;第三步实现空中交通由国家统一管制的目标,同时建立较完善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

为防止和纠正在航路、机场区域内出现航空器过度集中超过规定限额的现象出现,必须对

航空器的运行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它分为三种控制:(1)先期流量控制,指在制定航班班期时刻表时和飞行前一日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安排时进行的限制和调整;(2)飞行前流量控制,是在航空器起飞前,采用临时调整航空器起飞时间的办法,使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的飞行间隔符合管制规定;(3)实时流量控制,是指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采取要求飞机在某地盘旋等待,改变飞行航线和飞行高度,调整飞行速度等措施,使航空器之间的横向、侧向和高度间隔符合规定标准,从而安全、有秩序地运行。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ATEM)

ATFM—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System的主要作用是监视一定范围的空中交通状况,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控制,防止特定航线、区域或扇区的流量过分集中,谋求增大整个航空管制区的处理容量。建设中国民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对于适应飞行量的不断增长、减少延误、充分利用空域和地面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

空中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业务、飞行情报和告警业务。它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管制方法有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大中小型飞机在空中的活动范围

天上飞的航空器和马路上跑的汽车一样,也有自己的“交通规则”。机型不同,其航行高度也不同。3 000米以下,一般是小型飞机的活动范围;3 000米以上则是大中型飞机的活动范围。所谓的“超低空飞行”是指距离地面或水面5~100米;“低空飞行”是指距离地面或水面100~1 000米;以此类推,“中空飞行”指1 000~7 000米;“高空飞行”指7 000~12 000米;“平流层飞行”指12 000米以上。飞机彼此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垂直间隔,我国民航现行规定6 000米以上高空飞行,垂直间隔为600米,以确保飞行安全和交通畅通。


飞行高度层

为有序组织飞行,为航空器飞行划设的相对于海平面的飞行高度横面。根据我国航行规则,航线飞行的高度层配备: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由600米至6 000米,每隔300米为

一个高度层;6 000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从900米至5 7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高度层;7 000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

、管制区、航路、空中走廊、禁区、限制区、危险区

管制区: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领水、领土上空(不含外层空间)之一定空域。在管制区内设区域管制中心。

航路

:为保障航空运输飞行而划设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空中通道。它以连接地面导航设施之间的连线为中间线,宽度一般为中间线两侧各10公里。

空中走廊:在机场密集的城市地区空域而划设的宽度一般为8至10公里的空中通道。

禁区:有规定范围的、禁止军民用航空器飞行的空域。

限制区:限制航空器只能在规定条件下飞行的空域。

危险区:在某一时间内对航空器飞行有危险的空域。


进近管制区是指在飞行活动量大的机场上空建立的、为按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行规则进离

场(下降和爬升)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区域。在进近管制区设进近管制中心。场管制区是指通常以机场基准点为中心,水平半径50公里,垂直高度7 000米(不含)以下的空间。设空中走廊或进出点的机场,还包括空中走廊及进出点以内的部分。台管制区是指一般包括起落航线、仪表进近程序、第一等待高度层及其以下的空间和机场活动区。
空中交通雷达管制作用

雷达管制员根据雷达显示,可以了解本管制空域雷达波覆盖范围内所有航空器的精确位置,因此能够大大减少航空器之间的间隔。目前在民航管制室使用的雷达种类为一次监视雷达和

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发射的一小部分无线电脉冲被目标反射回来并由该雷达收回加以处理和显示,在显示器上只显示一个亮点,无其他数据。二次监视雷达是一种把已测到的目标与一种以应答机形式相配合设备协调起来的雷达系统,能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标牌、符号、编号、航班号、高度和运行轨迹等以及特殊编号。
未来空中航行系统(FANS)

FANS——Future Air Navigation System,于1992年得到ICAO第29届大会批准,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进入实施阶段。该系统被称为“国际民航组织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ICAO CNS/ATM)系统”,或简称“新航行体系”。民航总局批准颁布了《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CNS/ATM)实施方案》。我国计划用15~20年的时间,建成新一代航行系统。实施新航行系统已成为我国空域建设的必然趋势。
并行跑道各自的进近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