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VDF转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VDF转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VDF转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VDF转膜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蛋白质转膜实验注意事项(用于N端测序)

转膜实验操作要点

1、SDS-PAGE电泳:按常规条件进行(CAPS系统:用于>=20KD蛋白;Tris-Tricine 系统:用于低分子量蛋白,也可用于高分子量蛋白);

2、甲醇浓度:CAPS电印迹缓冲液中甲醇浓度范围是0-20%(甲醇浓度高,用于低分子量蛋白转印;甲醇浓度低甚至不含甲醇的用于高分子量蛋白的转印);

3、PVDF膜处理:取出PVDF膜,用甲醇浸泡数秒钟,然后放入CAPS电印迹缓冲液中。(注:此后的操作须防止PVDF膜干涸。如果膜变干,须重复本步骤的操作);

4、凝胶处理:取出电泳凝胶,在CAPS缓冲液中浸泡5-10分钟。(注:转移某些强碱性蛋白pI>9.0时,可省略本步骤);

5、安装转印槽子:将滤纸和海绵放入电印迹缓冲液中浸泡一下,然后按海绵、滤纸、PVDF 膜、凝胶、滤纸、海绵的次序将电印迹夹层装好,并放入小型电转槽中;

6、转印条件:在50V恒压条件下(100-170mA)于室温下进行电印迹转移,转移时间为0.5-2小时。(注:务必排尽凝胶和PVDF膜之间的气泡。例如对70kD以上的蛋白质须延长转移时间);

7、PVDF膜染色前处理:取出PVDF膜并用去离子水略为漂洗,用甲醇浸泡数秒钟,然后进行染色;

8、膜染色:考马斯亮蓝染色(将0.1%考马斯亮蓝R-250溶于40%甲醇/1%乙酸中)30-50秒(切勿超过1分钟),50%甲醇脱色(勤换脱色液),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然后晾干即可;

转膜实验注意事项

1)电泳胶要求:尽可能使用厚胶,以保证膜上高载量;

2)预电泳处理:低电流跑空胶2~2.5小时,防止胶内杂质污染;

3)转印缓冲液:不能使用Tris-甘氨酸缓冲液,推荐使用CAPS缓冲液;

4)转印膜选择:不能用NC膜,务必使用PVDF膜;

5)染料选择:不能使用考马斯亮蓝G250,推荐使用丽春红,或者考马斯亮蓝R250;6)转印效果:避免条带拖尾,用于测序的PVDF膜上条带应狭窄清晰;

7)脱色过程:乙醇可增加到40-60%,背景颜色很快脱掉后,纯净水漂洗,滤纸上晾干;8)膜保存:膜请夹在滤纸间装于自封袋中,冰箱内可以放置3~6个月;

9)10×CAPS(100mmol/L)缓冲液配制,方法如下:

CAPS,22.13g;加去离子水至900ml;用2mol/L NaOH (约20ml)将pH值调至11.0,然后定容至1L,贮存于4oC。

CAPS电印迹缓冲液(含10%甲醇的1×CAPS)配制,方法如下:

10×CAPS 200ml;加入甲醇200ml;加入去离子水1600ml即可。

膜结构建筑

膜结构在中国的应用 80年代末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国际上膜结构的发展;1994年,我国 第一个膜结构专业公司成立,此后,膜结构在我国迅速应用起来;1995年,在北京顺义建成的北京顺义武警招待所游泳馆充气膜结构是目前我国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充气膜结构;1997年建造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是由64榀径向悬挑桁架和环向次桁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作为骨架,屋面共有57个由8根拉索和一根立柱覆以膜材组成的伞状单体,膜的覆盖面积2.89万平方米。 虽然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是由太阳工业集团建造的,但这是我国首次将膜结构大面积应用到永 久建筑上。膜结构在中国的发展随着膜结构的广泛应用,在膜结构工程中膜屋盖和膜体破裂、膜面污迹严重、皱泽褶明显、节点严重锈蚀、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基于以上背景,2001年,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膜结构 技术规程。2002年12月,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膜结构专业委员会成立,至此,我 国的膜结构行业步入规范、有序的管理状态。2004年8月1日《膜结构技术规程》正式颁布 实施。至今,在我国建成的膜结构工程已近200余项,膜结构企业也发展到近百家。新素材 为膜结构添彩膜材的基层基本是由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组成,面层大多用聚**乙烯、特**隆、硅铜构成。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把光触媒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应用到膜材料上。据北京太阳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果儿介绍,当紫外线照射到二氧化钛光触媒的涂层时,附 着在膜材表面上的有机物将被氧化分解,其具有的超亲水性极易被雨水冲刷,从而发挥出光 触媒涂层膜材料的自洁性能和不易污染的特性。除此外,光触媒涂层的膜材料还能起到净化 发生在膜表面上的有害物质的作用。| 膜结构停车棚是依靠膜自身的张拉应力与支撑杆和拉索共同构成机构体系。在阳光的照射下,由膜覆盖的建筑物内部充满自然漫射光,无强反差的 著光面与阴影的区分,室内的空间视觉环境开阔和谐。夜晚,建筑物内的灯光透过屋盖的膜 照亮夜空,建筑物的体型显现出梦幻般的效果。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重 要组成部分变的越来越重要。膜结构轻巧、别致的造型在停车场及候车厅的建设中担当了重 要角色除了满足防风雨、防日晒等基本功能外并有较好的标识招揽效果展现了人们个性化的 一面。膜结构车棚特点:车棚材料选用了进口结构建筑材料。车棚骨架,表面处理采用进口 船用底漆,炳烯酸聚氨酯面漆。 1. 耐用:由于高强度的膜材出现,再加上张拉技术的应用, 使膜结构车棚抵御风雨的能力是一般雨蓬之类不可比拟的。有的车棚采用永久性膜材,可使 用三、四十年。特别是遇到剧烈的暴风雨天气,膜结构建筑巍然不动,毫发不损。 2. 艺术性:除了一般雨蓬不可比拟的实用、耐用、遮风挡雨的功能外,膜结构雨蓬更是一座雕塑,一件 艺术品,给人美的视觉享受。其柔美,其曲线,其刚柔并济,其丰富造型,其洁白无瑕,让 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 3. 经济性:研究表明,长期露天停放的车辆,性能损耗速度比车棚 内停放车辆快一倍。而采用膜结构雨蓬更能真正呵护您的爱车减缓您爱车的老化速度。从经 济角度来说,投入不多却大大延长您座骑的寿命。 4.透光性:透光性能好(透光率20%)。在阳 光下曝晒不会产生黄变、雾化、透光不佳。 5.耐候性:表面有防紫外线的共挤层,可防止太阳 紫外线引起的树脂疲劳变黄。表面共挤层具有化学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可见光。对植物光合 作用有良好的稳定效果(极适合保护各类车、贵重艺术品及展品,使其不受紫外线破坏)。 6. 抗冲击性:建筑膜才的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的250-300倍,是亚克力的板材的20-30倍,是钢 化玻璃的2倍,几乎没有断裂的危险性,有"不破玻璃"和"响钢"之美称。 7.阻燃性:据国家 GB8624-97测试属阻燃B1级,无火滴,无毒气。 8.耐温性:在摄氏族-40.C至+120.C温度范围内不会引起变形等品质劣化。 9.轻便性:重量轻,绝对保证棚下人和物的安全。 10.隔音性:隔 音效果佳。膜结构车棚作用:具有遮阳、挡雨、实用、美观的作用。膜结构车棚适用范围:社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11

物理教学法实验报告集(2011 目录前言………………………………………………………………………………02 实验一应用电火花计时器的力学实验研究……………………………………………………………………………… 05 实验二探究性小实验……………………………………………………………………………… 08 实验三单摆和倾斜摆实验的探究……………………………………………………………………………… 11 实验四测量金属电阻率及电容器电容量的实验研究……………………………………………………………………………… 13 实验五测量介质折射率的实验研

究……………………………………………………………………………… 15 实验六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研究……………………………………………………………………………… 20 实验七微机辅助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21 第 1 页共30 页前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是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教育理论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对高师物理专业学生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该课程通过对中学物理实验一般理论地讲授,对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对一些重要的、难度较大的中学物理实验进行练习和研究,从而使高师生了解中学物理实验的地位、作用及要求,熟悉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设备,掌握中学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具备演示实验教学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技能,以及设计实验方案和研制实验仪器的初步本领。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三部分:一、实验技能训练中学基本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在此前的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实验中已经了解。二、演示实验训练及研究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配合教学而进行的表演、示范性实验。演示实验的技能和能力是物理教师的基本功。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训练:1、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准备与调整,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操作的程序规范、方法、技能技巧及注意事项,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简单仪器的维修等。2、实验教学技能: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配合讲解——介绍实验的目的、装置、原理,实验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如何根据实验记录推导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一. 原理: 本实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水溶液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与红细胞 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有密切关系,表面积大而体积小者对低渗盐水抵抗力较大(脆 性减低);反之,则抵抗力较小(脆性增加) .球形细胞表面积 /体积比值减少 , 脆 性显著增加 . 二.试剂: 171mmol/LNaCl 溶液 (10g/L): 取经 100 度烘干的分析纯氯化钠 1.000g置 100ml 容量瓶中 ,加少量双蒸溜水溶 解后 ,再加双蒸溜水至刻度 三.操作: 1.分别取 10g/LNaCl 液和蒸溜水 ,按表加入小试管中 试管号123456789101112 10g/LNaCl 1.7 1.6 1.5 1.4 1.3 1.2 1.1 1.00.90.80.70.6 (ml) 蒸溜水0.8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ml) NaCl 6.8 6.4 6.0 5.6 5.2 4.8 4.4 4.0 3.6 3.2 2.8 2.4 (g/L) NaCl116.3109.4102.695.888.982.175.268.461.654.747.941.0 (mmol/L) 2.将试管架带至病人面前 ,用配备 6 号针头的干燥灭菌注射器取静脉血1~1.5ml, 立即滴于各管中 ,每管 1滴(贫血病人可加 2滴),轻轻摇匀 ,室温静置 . 3.每次试验均应同时作正常对照 . 结果判断 静置室温 2 小时 ,观察结果 ,从高浓度管开始观察 ,上层溶液开始出现透明红色 且管底有红细胞者为开始溶血管 ;溶液透明红色 ,管底完全无红细胞者为完全溶血 管.

索膜结构规范

索膜结构规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在膜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根据我公司多 年来设计、施工经验及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二、本规程适用于一般永久性、临时性民用建筑屋盖及构筑物,除开合式和充气膜结构之 外的膜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 三、对超过本规程规定的建筑膜结构参照使用本规程时,除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规范、规 程或标准的规定。对超过本规程规定的膜材、配件等应参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试验。四、设计膜结构时,必须根据设计条件进行计算分析,严禁盲目套用其他膜结构的设计或 计算结果。 五、膜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第二章术语和符号 第一节术语 一、膜材membranematerial 由高强度的织物基材和聚合物涂层构成的复合材料。涂层对基材起保护作用,并形成 膜材料的密封性能。 二、膜片membranesheet 膜材的裁剪片。 三、膜体membranefield 由膜片连接加工而成的膜区域。 四、膜面membranesurface 张拉并安装就位于支承结构上的膜体。 五、膜结构membranestructure 由膜面和支承结构共同组成的属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一部分或整个结构称为膜结构。 六、充气膜结构air-supportedmembranestructure 利用充气方式使膜面内外产生压力差,从而保持稳定的膜面形态的膜结构。 七、开合式膜结构retractablemembranestructure 利用机械方式使膜在开启和闭合的膜结构。 八、张力膜结构tensilemembranestructure 由膜面与索通过施加预张力形成具有一定刚度的稳定曲面,从而能够承受一定外荷载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案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教案 实验目的:学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器材:①注射器或滴管 ②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 ③量筒④盛有清水的浅盘 ⑤ 痱子粉⑥玻璃板⑦坐标纸 实验原理:如果分子直径为d ,油滴体积是V ,油膜面积为S ,则d=V /S ,测出一滴油酸酒 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测出油膜的面积S ,估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实验步骤 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如1mL )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然后再按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 2.往边长约为30—40cm 的浅盘里倒入约2cm 深的水,待水稳定后,将适量痱子粉均匀地洒在水面上。 3.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事先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 上一滴,形成如图1—1所示的形状,待油酸薄膜的性状稳定后,将 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注意玻璃板不能与油膜接触)然后将 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在玻璃板上。 4.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正确的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 的面积S ,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cn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 出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5.根据纯油酸的体积V 和油酸的面积S 可计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S V l ,即油酸分子的大小。 注意事项 1.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以小于l‰为宜。 2.油酸酒精溶液的液滴要适当多一些。 3.每次实验时要让浅盘中的水稳定后再做。 4.痱子粉不宜撒得过厚,器具用后要清洗好。 实验纪录

课堂练习 1.油酸是一种脂肪酸,它的分子和水分子有很强的能力,当它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时,薄膜中只有一层分子,这样的一层油酸薄膜简称。如果油酸分子可以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分子的直径。事先测出一滴油酸的体积V,再测出油膜的面积S,就可计算出油膜分子的直径d=。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m。 2.用注射器或滴管将老师事先配制好的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如1mL)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然后再按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计算出一滴溶液中的体积V。 能力测试: 1.实验中为什么要待容器中的水稳定后再进行实验? 2.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在10-10m,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远大于这个数量级,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3.根据你的体会,试述做好本实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或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4.已知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为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中扩展的油膜面积约为186cm2,1Ml油酸溶液约有66滴。试确定油酸分子的大小。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附:“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指导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是要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该实验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要做好这个实验,需注意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浓度配制 教材中要求老师事先配制好一定浓度的酒精油酸溶液,并无明确指明要配多大的浓度、而这一浓度大小的选择正是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通过多次试验,我们认为浓度选取1‰较合适。配制浓度为l‰的油酸溶液可经两次配制。第一次配制,在100ml量筒中准确地放人96ml无水乙醇,再用5ml量简量入4ml油酸,充分搅拌后,得到4%浓度的油酸溶液。第二次配制,取97.5ml的无水乙醇放入另一个100ml量筒中,用5ml量筒准确量入第一次配好的浓度为4%的油酸溶液2.5ml,充分搅拌,便得到l‰的油酸溶液。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1.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2.hemolysis(溶血现象):渗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水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胀破;即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象。 3.i sotonic solution(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4.Hypertonic solution(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 5.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6.semipermeable(半透性):膜或膜状结构只允许溶剂(通常是水)或部分溶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他溶质(一般为大分子物质)透过的特性。 7.osmosis(渗透作用):膜两侧溶液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化学势能差,在势能差的驱动下,溶剂穿过对溶质不透膜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及作用: 150 mmol/L NaCl , 蒸馏水,5 mmol/L NaCl,65 mmol/L NaCl,0.8 mol/L 甲醇,0.8 mol/L乙醇,0.8 mol/L丙醇,0.8 mol/L乙二醇,0.8 mol/L丙三醇,2%Triton X-100,氯仿(三氯甲烷)。 1.NaCl的作用: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血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时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时完全溶血. 2.甲醇:小分子、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甲醇为低渗溶液,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并迅速透过,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3.乙醇: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红细胞外有相对高浓度的乙醇,大量乙醇分子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外渗透压,水通道开放,大量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发生溶血。 4.丙醇,丙二醇,丙三醇的作用与甲醇,乙醇的作用相似,都是脂溶性分子,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增大,溶血时间增加。

膜结构设计规范

膜结构设计规范 I、膜结构之类别 膜结构之造型类别可分为以下四类: 1.骨架式膜结构:此类膜结构是固定在精致钢材、空间桁架或其他坚固的构架上,称之为骨架式膜结构。 2.张力式膜结构:仅利用简单的支撑系统及膜素材自身的张力特性,构成此类膜结构。3.气充式膜结构:充气在由膜结构所构成之封闭区间内,随着气压升高所产生之力量,可使膜结构支撑在所须之位置,并提供膜结构所须之张力及对抗载重和外力。 4.开启式膜结构:在张力式膜结构和气充式膜结构中,被允许局部或全部是可开启的,此类为可开启式膜结构。 II、材质 1.膜素材材质可分为三大类: (1)类型A:此材质是指以玻璃纤维为其素材,而表面处理为PTFE,且其品质之要求如下: a.玻璃纤维之单位重量应大于150g/m2。 b.表面处理的材质单位重量应介于400g/ m2与1100 g/ m2之间。 c.膜素材之厚度应高于0.5mm。 (2)类型B:此材质是指以玻璃纤维为其素材,而表面处理为PVC,且其品质之要求如下: a.玻璃纤维之单位重量应大于150g/m2。 b.表面处理的材质单位重量应介于400g/ m2与1100 g/ m2之间。 c.膜素材之厚度应高于0.5mm。 d.膜素材应提供防火之处理。 (3)类型C:此材质是指以聚脂树脂、人造纤维…等或其他类似之材质为其素材,而表面处理为PVC或其他类似之原料,且其品质之要求如下: a.玻璃纤维单位重量应大于100g/m2。 b.表面处理的材质单位重量应介于400g/ m2与1100 g/ m2之间。 c.膜素材之厚度应高于0.5mm。 d.膜素材应通过JISA 1322之自然试验第二级。 2.膜素材之张力应满足下列六项条件: (1)其张力应大于20kg/cm,在经向(warp)和纬向(weft)的张力差应低于20%。(2)张力强度之测试应遵照JISL1096的标准,且特别著重于长条测试,且膜测试之样本应超过5件,取其张力测试之平均值。 (3)在张力测试时,其伸长量(破坏实验)应低于35%。 (4)在撕力测试时,其测试宽度为10mm,其撕力大小应高于10kg以及张力之大小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 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09180212 实验日期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 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 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doc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转基因小鼠制备的流程。 3.掌握对转基因小鼠进行筛选的方法。 【实验原理】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转基因动物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转基因技术则是指制备转基因动物所需的一套技术,它涉及外源基因的构建、载体和受体的筛选、基因导人技术、供转基因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系统和宿主动物等许多方面。 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过将SV40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创造了第一只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过生殖系统稳定遗传的小鼠,并且外源基因能在后代中稳定表达。这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即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转基因小鼠。 【实验步骤】 一、显微注射法 1.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次日从输卵管内收集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用显微操作仪将目的基因溶液导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内。 3.受体母鼠的准备 将雄鼠输精管结扎,然后与可育雌鼠交配,刺激雌鼠发生一系列妊娠变化而得到假孕母鼠作为受精卵转基因后的养母。 4.胚胎移植 将已转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从背部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子宫内(视胚胎发育的状况而定),使胚胎在养母体内发育成熟。 5.对幼鼠的鉴定 幼鼠发生断乳后自尾部提取DNA,与目的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幼鼠的染色体上。 二、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1.囊胚期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交配后第四天上午从子宫中冲取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膜结构施工方案

芷峪澜湾花园商业西入口广场景观膜结构工程 膜结构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批准: 深圳市大兴钢膜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三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及管理……………………………………… 第三章、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计划、施工机械使用计划………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第六章、本工程重点、难点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深化设计方案……………………………………………… 第八章、质量管理……………………………………………………

第九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交通组织 措施、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的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依据招标单位所颁发的招标文件、答疑纪要、设计资料及设计图纸要求。 二.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及施工规范 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J218-2002); 3.《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 7.《网架结构设计及施工规程》(JGJ11-89); 8.《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YB5/T9256-96); 2.9《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8:2004); 1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11.《施工组织设计编写规范》(深圳市标准); 12. 索制作与安装应符合钢丝绳标准(GB/T8918-1996); 13. 螺丝符合相关国家规范(GB/T1229~1231)及(GB/T3632~3633)的规定; 14.沧州市政府“浄、畅、宁”工程文明施工的措施要求。 三.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观澜芷峪澜湾花园商业西入口广场内,建筑面积约为542平方米,膜展开面积229平方米。由4根钢管主立柱及方通结构拼接而成,表面为张拉膜结构。 工程的主要特点是膜结构安装难度大,安全生产将成为本工程的重点,另外本工程钢结构对膜结构安装制约条件高,钢结构的空间尺寸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膜结构的安装效果。所有工作面均为高空作业、平均高度达12米。 2、主要特点 本工程膜结构工程的特点及难点: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 班级:09生科3班学号:200900140157 姓名:俞华军时间:2011/03/17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2. 掌握估测、比较各类物质进入细胞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由于溶质渗入速度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溶血现象可以可用于粗略判定物质穿膜的速度快慢和时间。 影响物质穿膜能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物质脂溶性的大小,因为膜骨架是有脂双层分子构成的,所以脂溶性物质易于穿过细胞膜;二是分子体积大小,较小的分子易穿过细胞膜;三是物质带电状况,因为细胞表面一般带电,不带电的物质易进入细胞。 判定细胞溶血不溶血的方法:溶血的溶液红的程度更高,且溶液发亮,透明度也更高。二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破裂后细胞形态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是膜结构上有一个小口,膜还是有结构的,只不过体积变小了。 需要说明的等渗溶液中细胞也会是破裂的,因为生活状态下膜两侧不断交换物质,代谢产物的积累使细胞渗透压的平衡破坏,同时有些代谢物质对细胞是有毒性的,所以长时间放置会使细胞破裂,所以做等渗实验时间不宜超过1h。三、实验材料 试剂:鸡血,0.85%氯化钠溶液,0.0085%氯化钠溶液,0.8mol/L甲醇,0.8mol/L 丙三醇,6%葡萄糖溶液,2%Triton X-100 用具:显微镜、粗天平、载破片、盖玻片、滴管2支、离心管2支、离心机、9试管、磁力搅拌器。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0.85%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min(RBC 压积量应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量应不少于0.6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氯化钠溶液 (2)0.0085%氯化钠溶液 (3)0.8mol/L甲醇 (4)0.8mol/L丙三醇 (5)6%葡萄糖溶液 (6)2%Triton X-100 4、向上述6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用吸管吸打均匀。观察各管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一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中细胞。

膜结构工程验收标准样本

膜结构工程验收标准 一、膜结构制作、安装分项工程应按具体情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 按本章的规定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与膜结构制作、安装相关的钢结构分项工程的验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划》GB 50205执行。其它相关分项工程的验收, 应按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一、膜结构制作、安装分项工程应按具体情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 按本章的规定进行工程质量验收。与膜结构制作、安装相关的钢结构分项工程的验收,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划》GB 50205执行。其它相关分项工程的验收, 应按有关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二、膜结构的支承结构和各项连接构造应符合以下标准: 1、保证连接的安全、合理、美观。 2、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应不先于所连接的膜材、拉索或钢构件破坏, 并不产生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变形。连接处的膜材应不先于其它部位的膜材破坏。 3、连接件应传力可靠, 并减少连接处应力集中。 4、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假定。应考虑节点构造偏心对拉索、膜材产生的影响, 施加预张力的方式、结构安装允许偏差, 以及进行二次张拉的可能性。 5、在膜材连接处应保持高度水密性, 应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防止膜材磨损和撕裂。 6、对金属连接件应采用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7、在支承构件与膜材的连接处不得有毛刺、尖角、尖点。 三、膜面外观应全面进行检查。膜面排水坡度、排水槽、天沟、檐口等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无积水坑, 可采用自然或人工淋水试验检查排水是否顺畅。 四、膜面外观应全面进行检查。膜面应无时显污渍、串色现象, 无破损、划伤, 无明量褶皱。 五、工程完工后宜检查膜面的张力值是否符合设计和预张力。 六、膜结构工程验收时, 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记录, 并经检查符合相关规定的质量要求: 1、膜结构( 含钢、索结构) 施工图、竣工图、设计变更文件; 2、技术交底记录、施工组织设计; 3、膜材、钢材、索及其材料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 4、膜单元、钢构件、索和其它部件制作过程的质量检验记录; 5、膜单元安装和施加预张力过程的质量检验记录; 6 专业操作人员上岗证书; 7、其它有关文件和记录。 七、空气支承膜结构在验收前应进行充气系统测试。经测试应确认; 气流损失不大于设计值; 最大静内压不大于最大工作内压设计值; 压力控制系统按设计运行。有条件时, 尚可进行除雪系统和紧急后备系统的测试。 八、空气支承膜结构工程验收时, 除第六条所规定的文件外, 尚应提供下列文件; 设计条件说明; 充气设备的合格证明; 结构在常规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和维护手册。 九、膜结构工程检验批准的施工质量验收, 当符合下列各项规定时, 应判定为合格: 1、有关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 按本规程第一条的规定验收合格; 2、膜结构的支承结构和连接构造符合本规程第二条规定; 3、工程排水、防水功能的检验结果符合本规程第三条的规定; 4、工程观感质量的检验结果符合本规程第四条的规定;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doc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 091802 实验日期 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 E=I2(R2+r)(2)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研究

实验十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原理 将一滴经过乙醇稀释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迅速散开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油膜,此时溶液中的酒精大部分溶于水,其余的就挥发掉了,留在水面上的是一层纯油酸薄膜。实验已经发现这层油膜是一个单分子层,即是一个分子厚度,油酸分子直立在水面上,因此估测油酸分子的最大长度只要估计油膜厚度就可以了。 二实验过程 (1)配制溶液 用10ml量杯配制油酸对溶液比为1:100的稀释溶液,稀释剂用无水酒精。配制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器具必须保持清洁,吸取酒精、油酸、溶液的注射器必须分别专用,以免加大误差。 (2)测油酸体积 用注射器计数1ml稀释溶液的滴数。反复记三次,取平均值作为1ml溶液的滴数。根据所配稀溶液中油酸与溶液之比,1ml溶液的滴数,计算出每一滴溶液所含纯油酸的体积。 (3)测油酸面积 在清洁的浅盘中倒入清水,水深1—2cm。待水面平静后在水面上撒上一层薄而均匀的爽生粉。用注射器在浅盘中央水面上约1cm处,滴一滴稀释的油酸。片刻后,将有机玻璃板轻轻盖到浅盘上,注意不要振动水面。用水彩笔迅

速在有机玻璃上描绘出油酸薄膜的轮廓图。将有机玻璃上的轮廓描到方格纸上,并利用方格纸算出轮廓的面积S 。 三 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1)一滴溶液所含纯油酸的体积 1ml 稀释溶液的滴数分别为176滴、178滴、174滴,三者取平均值,得每一滴稀释溶液体积为1176 ml, 稀释溶液中纯油酸浓度为1:100,综上得每一滴稀释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V 0= 1176 × 1100 =5.6818×10?5 ml (2) 一滴溶液中油酸单层分布时的薄膜面积 S=406cm 2 (3) 油膜厚度(分子大小L )计算 L = V 0S =5.6818×10?5ml 406cm 2=1.399×10?7cm (4) 实验误差分析 公认值L=1.12×10?7 精确度= 1.399×10?7cm ?1.12×10?7cm 1.12×10?7×100%=24.9% 实验结果明显比公认值偏大,导致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从配置油酸溶液到将油酸溶液滴到浅盘水面上经过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没有对溶液进行密封措施,这会使得溶液中酒精大量挥发(酒精较油酸易挥发),导致溶液中的油酸浓度较测量值偏大,进一步影响实验结果,使结果偏大; 2、在计1ml 稀释溶液滴数与将稀释溶液滴入浅盘时前后注射器角度不一样可能导致两次操作中每一滴的体积不同,导致实验结果偏离公认值;3、描又算面积轮廓时视线没有与有机玻璃板面严格垂直,使得描出来的面积与真实面积不符。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沈富毅,潘隽玮,郁嘉伦,余昂,侯晓骏 [摘要]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的揭示,发病机理的探索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常规转基因方法之后,可诱导表达转基因、基因打靶、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基因捕获等技术的出现及其在肿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能较好模拟人体相应肿瘤的动物模型,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找到攻克肿瘤的办法。 [关键词]肿瘤,小鼠模型,转基因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发病机理的揭示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肿瘤动物模型最早源自小鼠自发突变系或经致癌剂诱变而得,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环境致癌物及其代谢活动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自发突变频率在自然状态下通常很低,而诱发模型也因其不可精确控制性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人们对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小鼠生殖系引入可诱导或精细调控突变技术的应用,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常规转基因(transgenic) 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核显微注射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鼠生殖系以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目的基因在合适启动子驱动下表达,可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表型,通过其表型分析可识别研究基因的功能。转基因动物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转基因的肿瘤动物模型,该研究始于1974年,Jaenisch等1用显微注射法将多瘤病毒SV40的DNA导入到小鼠的囊胚(blastocyst)中,在子代小鼠的肝、肾组织中检测到了SV40的DNA。这一结果证明,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细胞中并实现整合是可能的。以后相继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实现了外源基因向小鼠受精卵的转移,并能遗传给后代。在基因转移的方法上相继出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电脉冲法等。1985年,Adams2等用转基因方法首次构建了B淋巴瘤myc癌基因易位的小鼠模型,此后10年,陆续发展了针对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转基因小鼠研究。如今这项技术运用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启动子调控的c-myc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导致早期淋巴瘤的发生3。在LTR/c-myc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利用哺乳类动物肿瘤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驱动c-myc广谱的表达,可造成多种组织形成肿瘤,如睾丸、乳腺和淋巴系。1984年Stewart把小鼠乳腺癌病毒(MMTV)的增强子与myc基因或ras基因连接,形成的MMTV-myc转基因小鼠和MMTV/V-Ha-Ras转基因小鼠都有高的乳腺癌发生率4。近年来,这项技术更多的运用于肿瘤发生机制的探索上。Li等5构建了乳腺癌WAP-Tag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由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启动子和SV40大T抗原构建而成,可用于乳腺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DNA突变及修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研究中,Heisterkamp等6构建的bcr-abl和crkl双转基因小鼠发病潜伏期及存活期均大大缩短,直接证明了crkl参与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作者:————————————————————————————————日期: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是否 溶血 时间结果分析 1,0.85%氯化钠溶液+1滴稀释鸡血否------- 鸟类的是生理 盐水的浓度是 0.85%,故不发 生溶血现象 2,0.0085%的氯化钠溶液是大约50 秒 0.0085%的氯 化钠溶液是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