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

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

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

关系的基本表达。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看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

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

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中国

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

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走上了专门化道路。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

确定。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万,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著作获得深刻说明。尽管柏拉图

排斥诗人的合法地位,但他的思想确实始终富有?纯洁的诗思?,而且,历史生活实践也在不断证明着这

种思想的原创性和独特的生命活力。由于思想和情感分属不同领域,确有根本性区别,因而,纯粹的哲学

史,往往给予人异样的错觉,仿佛哲学家都超越了人的情感。从他们的非哲学性叙述中,不仅能够获得哲

学性体悟,而且能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格精神、生存勇气和文化气度。

亚里士多德彻底抛弃了思想与科学中的?诗性因素?,使哲学表述获得了自身的思想逻辑,从而形成

了纯粹的对话形式。思想获得这种逻辑形式,虽变得确定,但这种思想的理解与接受,也因此变得困难。

思想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背离了诗性的智慧,这实际上让情感的领地由文学家独占了。一部分哲学家既然

热衷于?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就只能双向思维了,即在作纯粹逻辑思考时,就以?诗性智慧?作

些调节,而在进行诗性思考与表达时,又不得不赶紧回到纯粹逻辑思考的领地,因此,内心的冲突,在这

种智慧表达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从中可以看出,散文与哲学之间,具有亲密而紧张的关系。一方面?诗

性?使?哲思?充满魅力,另一万面又阻止哲学变成?纯粹的思?,扼杀了枯燥的概念的强权。相对而言,

对人类思想产生广泛影响的,仍是那些葆有诗性智慧的思想家。

(摘编自李咏吟《创作解释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未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更看重散文的诗

学和美学意义。

B.散文话语表达的主调必须是情感表达,散文要求情感和思想的关系是自由和谐的,真正的散文不应是有思想而无情感的。

C.在表达散文思想的时候,庄子会发挥借助形象、寓意间关联的特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表达的过

程中完全脱离了概念。

D.孟子在说理时并不回避人性的善良、崇高等情感因素,若是存表达思想时抒情性再强些,就会使《孟

子》更具感染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诗人的合法地位受到柏拉图的排斥,但“纯洁的诗思”却使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原创性和生命

活力,并从未离开他的思想。

B.在纯粹的哲学性叙述中,我们常常会产生哲学家都超越了情感的错觉,并不能真正冻得他们的人格

精神、生存勇气和文化气度。

C.纯粹的对话形式摆脱了情感因素对思想表达的影响,使思想变得明确而肯定,但也使对话形式自身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

D.所有热衷于“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哲学家,在作纯粹逻辑思考或者进行诗性思考与表达时,

都不免会有内心的冲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中有哲理,哲学中也有散文,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有着内在性,并通过思想与情感之间最本

原的生命亲近表现出来。

B.诗歌和散文对中国古代思想一直发挥着涵养的作用,所以最终思想虽然与诗性分离,但仍葆有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

C.亚里士多德彻底抛弃了思想与科学中的“诗性因素”,使思想走上了科学的专门化的道路,是西方

文化史中的文化英雄。

D.虽然思想最终背离了诗性智慧,但有些思想家仍然可以借助“诗性”使“哲思”充满魅力,对人类

思想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

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

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

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

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

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

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

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

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

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

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

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

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

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

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

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

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

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

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

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

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

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利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

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

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

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判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

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

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

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

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6.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布袋

老韩和老丁是好朋友。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爱唱上党梆子。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两

人唱《吴家坡》,唱《闯幽州》……唱到趣处,老丁一声长喊:?儿呀,此语差矣,转来!?老韩马上背

着枪转来:?爹爹,此事你有所不知。?……

老韩的小女儿叫嫣红,老丁的小女儿叫胭脂。两人常在一起割草。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又到河

边割草。天快黑了,嫣红将一只布袋拾回了家。嫣红的娘,啪地扇了嫣红一巴掌:?拾啥不成,拾布袋,

拾布袋是气。?

打开布袋,却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晚饭时候,老韩从

地里收工回来,老韩老婆将布袋和大洋让老韩看。老韩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张张嘴,说不出

话;再张张嘴,还是说不出话。老韩平日挺能说,面对意外之财,不知从何说起。两口子一夜没睡,盘算

大洋的用途,或臵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说着说着,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

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昨天拾布袋的事,你就忘了吧。?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开门见山:?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

老韩知道昨天嫣红和胭脂在一起,便说:?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又叹息:?老话说,拾布袋是气,不知应到哪一宗。?

老丁笑了:?俺胭腊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还不知是哪个买卖铺子的生意人,不小心丢在了路边;没敢动,等着人家

来认呢。?

老丁:?要是没人认呢??

老韩有些不高兴:?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哈说法??

老丁:?这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

老韩急了:?布袋现在我家,咋是你闺女捡的??

老丁:?我听胭脂说,她俩一块跑到布袋跟前;嫣红比胭脂大一岁,欺负了胭脂。?

老韩拍了一下大腿:?老丁,你想咋样吧??

老丁:?一人一半。别说是两人一块捡的,就当是嫣红捡的,胭脂在旁边看见了,俗话说得好,见了

面,分一半。?

老韩:?老丁,你这不是耍浑吗??

老丁:?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要是没商量,又得有个说法。?

老韩:?啥说法??

老丁:?就得经官。?

老韩心想了,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两人一块唱戏,好了二十来年,没发现老丁

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嘴比唱戏还利索呢?

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不是

我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老韩也赌上了气:?你想往哪儿告,你就往哪儿告吧。?

老丁也不示弱,转身走了:?正好,我今天要去县里进盐。?

但事情没等经官,布袋的主人找上门来。布袋的主人,是襄垣县温家庄给东家老温家赶大车的老曹。

八月十五头前,老曹拉了一车黄豆,到霍州去粜。粜完黄豆,结了账,空着车往回走,身上乏了,在车上

半睡半醒。路过沁源县牛家庄村头,一过沟坎,车一颠,装钱的布袋滑落到地上。等车进了襄垣界,才发

现布袋丢了。急忙顺着原路回头找,问了百十个村落,没有问出布袋。本想没了指望,到了牛家庄,照例

一问,纯粹为了心安,没想到牛家庄大人小孩,都知道老韩家拾了布袋。老韩见瞒哄不住,一边恨老丁无

端寻衅,破坏人家好事,一边只好将布袋拿了出来。老曹一见布袋,一屁股瘫坐到地上,将布袋里的银元

倒出来数了数,分文不少。老曹站起身,向老韩作了个揖:?大哥,没想到能找着布袋。?

又说:?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又说:?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我赔不起东家。?

又端详老韩:?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块大洋,没往心里去,

大哥,你不是一般人。?

说得老韩倒有些惶恐。老韩平时嘴挺能说,现在一句话说不出来。老曹又说?今天不是小事。如不嫌

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

因为一只布袋,老曹和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事后老韩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一只

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1分)A.文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段来刻画老韩这一形豫,人物非常有生活气息,既鲜活生动又真实接地气。

B.老韩老婆埋怨嫣红乱拾东西时说“拾布袋是气”,这是真的担心捡来的布袋沾了晦气,而后文老韩

对老丁说这句话时则是言不由衷,包藏私心。

C.老韩与老丁在如何处理捡来的布袋这一点上,都强调要说理,两人说的虽是同一个理,却因为情绪激动而生出误会,最终伤了和气。

D.文中的老曹从老韩那找回布袋时,先是查验银元的数目对不对,这一举动将老曹自私多疑的性格特

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E.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叙写了百姓生活的琐碎庸常状态,将百姓的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韵味无穷。

语言不事雕琢,文笔细腻从容。

8.文章结尾划线内容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句含意的理解。(4分)

9.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

文臵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

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臵狱,一夕皆死,

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

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楙、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

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

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

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

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

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臵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

(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

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

相之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

谕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

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

因此士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灭、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

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

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2)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

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

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扁”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

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

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1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旨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这是因为它??。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仍然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的战乱场景,却不忍回

顾?,?的场景。

(3)2016年4月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梅葆玖先生逝世,《北京青年报》以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为题,刊登了回忆梅先生教授青年演员传承京剧艺术的文章。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人们都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却总是无法容忍他人的错误,正是这样的态度令犯错的

人往往选择文过饰非

....。

B.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当时米珠薪桂

....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工作,生活将会愈发地艰难。

C.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

...,就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D.因为央行出台了限制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各种政策,所以支付宝决定自己开一个网商银行,对此,

各大国有银行一筹莫展

....。

E.纵然每个人死后都会魂飞魄散

....、归为尘土,但生命依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如果能享受它的美好,

生命就拥有了意义。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年龄增长、事务繁冗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如果你是一个特别容易健忘的人,那么有想做的事应该

立即去做,或者先记下来,稍后再做。

B.中国队1:0战胜韩国队,这是中韩足球对抗30多年来国足第一次在本土战胜韩国队,这场胜利也将球迷重新燃起了对国足的希望。

C.对比问题频发的国产食品,进口食品一直破认为是放心食品,从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督抽检数据上看,

进口食品的合格率确实更高一些。

D.直播的魅力主要在于互动,通过与主播的交流,可以让观看者消磨掉不少无聊时光,主播也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双方也算是各取所需。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弃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

围棋的价值,。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A.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B.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C.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D.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20.某中学将于2017年5月27日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

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17年5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厂场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

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

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

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7年5月16日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1)改为(2)改为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改为(4)改为(5)改为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建议将费时耗力的英语学科从高考必考学科改为选考学科。随后,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直百?取消英语考试这个建议有点仓促,甚至比较鲁莽?。

一时间,该提案成了全国热议的话题。3月5日,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1400名访问者中,有41%的人反对废除高考英语,指责?提案是闭关锁国?,而36.7%的人则表示?应试英语教育毫无意义?。

对于高考取消英语科目,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简明连贯,字数

不超过10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来,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先后霸异且好评如潮。它们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读信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时光和记忆的《见字如面》以及明星人物或普通

人用朗读分享心得和故事的《朗读者》。

有人说这些文化综艺节目在满屏娱乐类综艺节目的?泥石流?中异军突起,给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添了

一些温情与感动;也有人说文化节目相继涌现是一种价值的回归,是时代的必然。

当然人们也在思考:在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综艺节目的热播,能缓解国人的文化焦虑吗?

能引导人们走出阅读贫困吗?

你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热播有何思考,请根据材料,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D肯否失当。“若是在表达思想时抒情性再强些”错,原文表述为“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说明了孟子的说理已经有很强的抒情性。

2.C 指代有误。原文表述为“这种思想的理解与接受,也因此变得困难”,论述对象是“这种思想”而不

是“对话形式”。

3.B 范围有误。“仍然葆有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错,“仍然葆有”的应是中国“古老的思想”,

而不是“与诗性分离”、有了历史转变之后的“思想”,扩大了适用的范围。

4.C (解析:A项材料三并没有提到关于经济的问题。B项主要的原因归纳有误,文章只是探讨“萨德”

问题,并没有归纳原因。况且文章中“更没有顾及,,大局”等表述也说明主要原因归纳片面。D项材料并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5.A D(解析:B项新闻报道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C项材料三的感情倾向于政治立场并没有不同。E项“更为恰当”有误,不同的文章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要求。)

6

经济倒退。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

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从区分不同的角度,同一角度不重复给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给5分,两个角度4分。)

7.BE(A文中没有对老韩的外貌描写。C老韩与老丁讲的并非同一个理,也不是因为情绪激动而伤了和气。

D“自私多疑”概括不准确。布袋对老曹意义重大,他查验银元也是人之常情。)

8.(1)“丢了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与老丁二十多年的友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1分)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很难辨识。(答人性的自私亦可)(1分)

(2)“得到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内心的欣慰(喜悦)。(1分)

(3)“得”与“失”之间,表现了老韩对人生无常的感慨。(1分)

9.(1)有线索。文章以“布袋”为枢纽连接人物,展开情节。

(2)有波折。文章情节多次翻转,起伏不定。

(3)结尾出人意料。丢了布袋的老曹与想独吞布袋的老韩居然成了一辈子的朋友,结尾出人意料。(每点2分)

10.B(译文:“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

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

11.D(文中“檄”为声讨之意)

12.A.(“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13.(1)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

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

(2)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BC(B本词表现“孤寂之心,忧愤之情”C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高

兴看到春景。)

15.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2分),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

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3分)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1分)

16.(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化作春泥更护花

17.CE(A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B米珠薪桂:米和柴的价格像珍珠和桂木一样,形容物价贵得出奇。C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此处不合语境。D一筹莫展:一点儿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儿办法也想

不出。E魂飞魄散:形容非常惊恐。此处望文生义。)

18.C(A成分赘余,“健忘”即容易忘事,应删掉“特别容易”。B结构混乱,可改为“这场胜利也让球

迷重新燃起了对国足的希望”。D介词湮没主语,应删掉“通过”。)

19.B(B项“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是“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和体会围棋的价

值”的进一步阐释,语意上紧承线前句,并且主语与划线句前一句的主语“人们”保持一致。A项话题主体变成“围棋”,与上文衔接不紧密。C项和D项“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语意上未能紧承线

前句。)

20.词语运用不够简明的两处是:

(1)实属是改为删去“实属”或删去“是”(重复)

(2)抽出时间拨冗改为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重复)

词语运用不够得体的三处是:

(3)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您)

(4)惠赠改为敬赠

(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21.

示例一:高考应该取消英语科目。对大多学生而言,英语只是高考的“敲门砖”,适用于考试而不适用于

生活,但英语学习却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高考取消英语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利于学生学习更有

价值的东西。

示例二:英语考试在高考中不可缺席。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在一个日益开放

的世界里,学习英语是必要的。把英语列为高考科目,才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

(观点鲜明1分,理由充分,有条理2分,语言流畅2分)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

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

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

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

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

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

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

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楙、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

人们认为是种荣耀。

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

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

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

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

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

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

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喝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

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孝宗接受禅让,曾几又上疏几千字。皇帝将要召见他,他屡次请求告老,于是迁任通奉大夫,退休。

乾道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清。

高三模拟考试(二模)生物试卷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二模)生物试卷分析 一、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9年的《考试大纲》及安徽省的《考试说明》,借鉴近两年新课改实验区的高考试卷,本着有利于检测高三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高三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的原则,命制一套在省内具有较高检测质量,能反映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的模拟检测卷,以发挥安庆市模考应有的检测与反馈、激励与鞭策、预测与导向的功能。 (二)试题设计原则 1.科学与规范的原则:试题要杜绝科学性错误,题干、选项、材料的表述要规范、准确,测试目标明确。 2.新颖与原创的原则:要求试题立意新颖,杜绝照搬各地高考题和模拟题,避免繁、偏、旧的试题,避免过难的试题。要求原创题不少于50%,其余为组合改编题。试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 3.检测与导向原则:通过本次测试检测当前的教与学,并对后期的复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并起到激励与鞭策的作用。 (三)试卷结构 1.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第1~6题)和非选择题(第29、30、31题)。其中选择题按必修①到③顺序编排。 2.分值:选择题每题6分,计36分,非选择题计54分,生物单科合计90分,占理综总分的30%。 3.各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能力要求及难度设计(表一) 预计生物试题总难度在0.5-0.6之间。

1.试卷体现了预期的目标效度 内容覆盖五大模块,突出考查了高考所要求的四大能力。 2.题型多样,图表信息丰富 试题中有柱形图、模式图、实验装置图、系谱图、示意图、表格曲线等,各题型配置合理,充分发挥了不同题型应有的考查功能,为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业水平提供了依据。 3.试题科学规范、新颖灵活、难度适宜,符合当下高三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 4.全卷贯彻新课程理念,约60%左右试题出自原创 全卷注重情境创设,贴近社会生活,具备相应的检测与导向功能,对2009年安徽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命题过程中我们反复斟酌,数次修改,打造成卷,最终的定稿为第八稿。由于我们对命制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模拟试卷经验不足,加上自身对新的《生物课程标准》、2009年《考试说明》的研究不够透彻,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例如第30题第II小题涉及到果皮的遗传是否超纲?选修模块内容如何进行能力立意等等,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二、考试情况分析 (一)数据统计 说明:以下所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市属八县的抽样数据(以下简称县区),二是从市区119个考场中随机抽取12个考场的抽样数据(以下简称市区)。 1.各小题答题情况抽样统计表(表三)

2017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英语二模卷(含听力文本和答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高三模拟考英语试卷2017.4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He knows who is knocking. B. He is eager to know who it is. C. He doesn’t want to open the door. D. He is ready to open the door. 2. A. By plane. B. By bus. C. By taxi. D. By train. 3.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4. A. She went to cinema. B. She went to an exhibition. C. She stayed at home. D. She stayed with her classmates. 5. A. In a doctor’s office. B. In a professor’s office. C. In an operating room. D. In an emergency ward. 6. A. The man paid the tuition for learning physics. B. The man got a lot of money for his hard work. C. His hard work was not rewarding at all. D. His work before the test led to a good result. 7. A. A furnished house. B. A recent book. C. A further study. D. A new record. 8. A. They will go swimming. B. They will climb mountains. C. They will buy some clothes. D. They will forecast the weather conditions. 9. A. He has another lecture to attend. B. He has no interest in the lecture. C. He’s attended the same lecture given by Professor Wilson before. D. He might miss the lecture, if the woman didn’t remind him. 10.A. She fully agrees with the man. B. They are uncertain about the weather. C. She disagrees with the man. D. She thought the man was always late. Section B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several longer conversation(s) and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passage(s).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be a craftsman. B. Learning woodworking is not as hard as you think. C. Learning woodworking will help you know more people. D. Taking a class in woodworking will be very helpful. 12. A. Because I am a talent in this art and want to share it with others. B. Because I am interested in it and want to show it to others. C. Because I wonder how to pick materials and how to do it well. 1 / 16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1卷试题分析新乡市一中语文组(2018年6月15日)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从文本题材上看,今年节选的是杨国荣的《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属文化、哲学范畴,仍旧是千字左右,选文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化内涵深厚。 2.从命题形式上看,本大题依然设置3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两道选择错误项,一道选择正确项,总分值没有变化,依然是9分。 3.考查内容上,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从2017年开始出现的重大变化依然延续,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4.从考查难度上,整体难度不大,设置陷阱依然是七大类型,因此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总是停留在找寻原句的阶段,应该特别注意训练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归纳、整合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 文章从体裁上看,本次所选择的小说与传记类文本有相似之处,在小说的形式下融入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资料。 2. 从对试题的解析来看,4、5两题较为简单,从文中可直接获得有效信息,题型也较为常见。第6题难度较大,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在小说中并不普遍,学生可能在练习中所见并不多,但是因为本篇小说阅读理解难度不

大,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还是能做出来的。这道题告诉我们,小说阅读做题固然重要,但不能机械,切实提高阅读能力才是根本。 3.从命题规律来看,文学类阅读改成必做以来,小说文本阅读难度有所降低,主题较为明显,2017年的《天嚣》与2018年的《赵一曼女士》理解起来都不太难。另外从主题来看,对正面人物、英雄、正能量的歌颂呈延续状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从文本选材上看,材料围绕“量子通信”,由三则材料组成,就材料选取而言,理科学生在对量子通信发展的理解上更占优势,与论述类文本选取的诸子之学,一文一理,遥相呼应,毫无偏颇。 2.从命题规律上来看,与2017年相比,试题形式变双选为单选,即两道单选题和一道主观题,总分值不变,且该题并未加入图表的考查形式。在考查内容方面,强化了考生对作者行文立场、思维过程的认知,例如第9题,让考生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这实质是让考生站在一个国际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明确不同媒体有着不同定位和出发点,从而体会在国际的舞台上,中国所占的位置,同时通过试题,也向考生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领先性和前沿性,彰显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创造,打文化自信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17哈三中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月亮圆缺的时间规律,感受到月亮盈亏的变化对自然物候与人生命节律的影响。因此以月亮的变化作为记时的历法依据,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太阴历的历法体系。有关太阴历的影响无须多说,只要大家看看传统社会初一、十五的朔望祭祀活动,就十分清楚。应该说望日的确定,早于朔日,朔日需要推算,望日却一目了然,因此望日作为时间的起点,是挺自然的事。在太阴历中新年大概在望日。道教的?三元?节以三个望日为节期,虽然它表述的是道教的时间体系,但并不是任意的杜撰,它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时间体系的改造与借鉴。由于人们观察能力的进步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太阳历在中国上古时期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太阴历因为与农事关系的疏离,逐渐退居次要位置,但朔望月一直成为后世历法的基础。中国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使用阴阳历,阴阳历将回归年与朔望月两个不同的时间周期加以协调,使人们的时间生活既符合月度变化,又合乎四季流转的节律。在阴阳历中朔日成为岁月时间的起点,望日地位下降。但望日曾为岁首的民俗影响依然存在。 正月望日地位的凸现是在汉代中期以后,汉武帝太初历的颁行为元宵、元夕节地位的奠定提供了契机。太初历是阴阳合历的历法,它采用夏历建寅的方式,将正月定为一年之首月,正月一日为元正,正月十五日晚上升起的自然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这就是元夕的意义。元夕处在新岁之首,其地位因此超过一般的望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太初历颁行之后,元宵有了发展的契机,但作为一个民俗大节,它的出现还要有适宜的社会历史条件。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我们还应该看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

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英语二模试题答案(最新整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英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7.05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 B 2. A 3. A 4. C 5. C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6. B 7. C 8. A 9. B 10. B11. B 12. C 13. A 14. A 15. C 第三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每小题超过一个词不计分;★拼写错误不计分;★16、18、19题首字母不大写扣0.5分。 16. Medicine 17. 627-549 18. Theatre/Theater 19. Half 20. red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 C 22. A23. A24. C25. B26. B 27. A 28. D 29. D 30. C 31. B 32. B33. D 34. C 35. A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 C 37. D 38. B 39. D 40. A41. D42. A 43. B 44. C 45. C 46. B 47. C 48. A 49. D50. B 51. A52. C53. B54. D 55. A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56. C 57. D 58. D 59. A60. D 61. B 62. A 63. B 64. D 65. A 66. C 67. A 68. C 69. C70. B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1. G 72. A73. B 74. C75. D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3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Jim, How is it going?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on my upcoming attendance in the CCTV program The Reader.

2020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情境至上素养为王 ——2020年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 一、总体评价 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I卷和2019年全国I卷相比,题型保持不变。与往年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不同,今年可谓以稳取胜。在考查导向上,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在考查形式上,则以真实、典型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破解模式化、套路化备考上下足了功夫,真正体现了“情境至上、素养为王”的考查意图,对今后的语文教学、高考备考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 模式化、套路化备考正在走向式微!如果说以前长时间、大强度的模式化、套路化备考对高考有效果,那么现在这种备考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高考。只要我们研究一下新课标、新教材,只要我们研究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考学科素养”绝不是一句空话,它已经真切的落实在高考考题中!高考试卷一再启示我们:语文学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经习惯于刷题、习惯于套路化,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它裹挟着在错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殊不知,如果方向错了,用的力越大,受的损害越大!低头拉车,还需抬头看路。所以,如果以前

我们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复习备考,那么今后我们应该缩短备考时间,延长正常教学时间。认认真真搞好语文学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阅读、写作实践探索。学科教学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方法探究,多一些素养养成! 二、试题分析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下面我对全国语文I卷试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材料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章肯定了“孝”的普遍意义,也指出了它的内涵变化,体现了思辨精神,彰显了传统文化。 第1题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C级。 [试题分析]A由文中信息可知社会伦理制度比家庭伦理规范范围更广,但并没有对二者谁更重要进行比较,所以,A项错在无中生有;B“‘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中“特有”二字无中生有;D“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文中说“‘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二者程度不同。其实,B 、D选项表述并不符合常识,如果学生有一定的在逻辑思辨能力,不结合文本也能发现们它在表述上存在的问题。

(完整版)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三语文组二模质量分析 一、关于试卷的总体评价 备受师生重视的xx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4月初如期而至。xx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能及时根据新的《语文考试说明》来命制题目,题型新,赋分科学合理,试卷难度和一模难度相当。此次测试能较好地起到了复习检测和诊断的功能,对以后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导向作用。教师通过考后具体数据,结合自身教学,作细致的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抓住有针对性的薄弱点,抓住高效增长点。 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表达题、作文等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生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是否具备。对我校学生来说,是一次检测、诊断。 二、学生试卷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分析:总体平均分要比一模低xx分,原因有两点。一是作文平均分低。这其中有教师批改的原因,也有学生审题不准的原因。但是,通过这次全市集中批卷,我们也可喜的发现,我校学生的作文在谋篇布局、审题立意、材料运用驾驭上有着突出的优势。这是自08级学生自入校以来梯度引导、强化训练的有效结果。第二个原因是试卷的难度较一模稍高,个别题考察点不突出。

2、各分数段分配 分析:我校在高分段人数上较其他各校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分数段主要集中在xx之间。其中文科高分段人数也很突出。 3、各班平均分统计图:

三、卷面分析 分析:与一模相比诗歌、文言文、诗歌得分较低。究其原因:1、诗歌鉴赏题对思想内

2017届浦东区高三英语二模试卷(含答案)

浦东新区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英语试卷 2017.4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20%) Section A Over the past sixteen years of my life, I have grown to be a very independent person. This can be both good and bad in the sense that I am able to do things (21)________ my own, yet at times struggle with taking advice from others. Sometimes, hearing what other people have to say can be one of the hardest things to do. However, getting advice from (22)________ cares about you can impact your life in great ways. Because of this, I began realizing that my mom’s guidance throughout my life has never steered me wrong. This is why I believe you (23)________ always listen to your mother. This belief has not been easy (24)________ (realize). It has taken endless amounts of time in which I decided to go against what my mom had to say, and later discovered that she was right. I think we can all agree that (25)________ (admit) your mom was right is always a hard thing to do. But what else are you supposed to say (26)________ you are standing outside in the freezing cold, shaking because you did not wear that extra jacket you (27)________ (tell) to wear? When I was twelve years old, I had the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 However, I would have missed out if it hadn’t been for my mom. She had been planning a trip to Turkey for work, (28)________ (offer) to bring my sister and me along with her. When I first heard about this opportunity, I was terrified. Never had I been out of the country before. I thought to (29)________, ―Is she crazy?‖ My mom then began to say, ―(30)________ is known to all, one needs to step out of his c omfort zone and try something new in order to encounter larger-than-life ideas.‖ After going back and forth with my own thoughts, I decided to go on the trip. And boy, she was right. Going to Turkey will forever be one of my greatest memories and I am thankful I got to visit that amazing country. Section B The New York Times has changed a lot in the past 10 years, embracing digital subscriptions and growing into online video and specialty areas like cooking. It has not been enough to prepare the company for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paper’s own 2020 report __31__ on Tuesday. ―While the past two years have been a time of significant innovation, the pace must speed up,‖ the authors wrote in the opening of the report. ―Too often, digital progress has been accomplished through workarounds; now we must tear apart the barriers. We must __32__ between mission and tradition: what we do because it’s essential to our values and what we do because we’ve always done it.‖ The report indicates how far the paper has come in __33__ itself to the digital age while also pointing out what needs to be done. The areas that need __34__ are focused on the newsroom, particularly in the tools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that journalists must deal with to produce their work. Many of the report’s recommendations are __35__ to anyone who closely follows the Times or newspapers in general: A (n) __36__ away from print’s outsized importance on the newsroom’s operations,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完整)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doc

高三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一、成绩 二、题型 三、计划 1、 一、本次考试体现出四大特点: 1、与学情摸底考试、xx 省适应性考试相比进步幅度较大。 2、与往年高三年级相比,潜力生多。 3、文理科相比,文科成绩突出。 4、与往年相比,普通班进入种子选手和潜力生的人数多。 二、下一步教学的三项要求: 1、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 (1)最对本学期教学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评估,看哪些问题是 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以便提高三轮复习针对性和实效 性。 (2)制定好三轮模拟训练的计划。从训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 间、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 (3)抓住四项重点。一是对已经做过的典型题型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 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随时关注近期各种高考模拟试题中 的新题型,连同答案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必要时进行针对性讲评;三是 对照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推测高考方向,审视我 们的不足,及时予以弥补;四是收集高考真题中的客观试题分类进行强化,以达到回归基础的目的。 (4)加强对学生后期复习的指导工作。比如查阅错题本、反思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记 忆相关知识等。 2、提高试卷讲评的效度。 (1)两类问题必讲。一类是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典型题型;一类是学生存在的共性 问题。 (2)试卷讲评的基本原则:即讲答案,注重规范;讲问题,注重纠错;讲知识,注 重强化落实;讲思路,注重培养能力。 (3)两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类问题的讲评方法:着重放在考了什么、怎么考的以及如何做答的三个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或进行必要的 变式训练,以达到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类问题的讲评方法: 第一种方法。首先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种方法。先让存在问题的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然后针对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剖析, 从而澄清错误认识,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思,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总体评价 2011 学年高三语文市二模考试题较规范,没有偏题,试题的结构、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2011 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基本相符,知识点全、覆盖面广,全面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能力。既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要求,也考虑了目前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暴露出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明确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卷抽样调查(以下各题抽样都来源于13个班级学生)

2020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对应位置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对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相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 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y didn't the woman wake the man up? A. She thought he had wound the clock. B. She didn't know his exact departure time. C. She has no idea of his schedule. 2. What does the man remind the woman to take? t A.A bathing suit. B.A camera. C.Sunglasses. 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Roommates. B.Brother and sister. C.Customer and house agent. 4.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his job? A.Challenging. B.Encouraging. C.Boring. 5. Where is the second bank the man recommends? A.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B.Opposite the railway station. C.Beside the railway station. 笫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 出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对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B.The woman's husband.

2017届高三英语二模试卷

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考英语二模试卷 第一部分听力 1.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 weather is good for a picnic. B.She'll go out for a picnic. C.She doesn't want to go picnicking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2.Why doesn't the woman answer the question? A.It is not her affair.B.She doesn't know C.She doesn't like Rita.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The man worked hard. B.The man ought to have worked hard. C.The man will never succeed. 4.What does the man mean? A.The woman will overwork if she has another part﹣time job. B.The woman should have a part﹣time job. C.The woman shouldn't sleep when she takes a part﹣time job. 5.What will the man do with this old house? A.Make it an inn.B.Sell it.C.Rent it out. 6.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8题. 6.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Language teaching.B.Radio programs.C.Foreign languages. 7.What other languages besides English do they teach over the radio?A.German,Spanish and French. B.Portuguese,Swedish and French. C.Japanese,French and German. 8.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dialogue? A.Everyone has a radio in China to learn English. B.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Japanese and Swedish over the radio.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英语2017.05 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 3.答题卡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At a cinema. B. At the railway station. C. At the airport. 2. What size of juice does the woman order? A. Small. B. Medium. C. Large. 3.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lassmates. B. Colleagues. C. Father and daughter. 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Easter plans. B. A new movie. C. Weekend activities. 5.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 Excited. B. Surprised. C. Worried.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y did Bonzo get hit? A. He played on the road. B. He ran into the road suddenly. C. A car knocked over the fence. 7. Who is Bonzo? A. The woman’s neighbor. B. The woman’s brother. C. The woman’s do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y is the man upset? A. He got his mom’s phone stolen. B. His own phone went wrong. C. He broke his mom’s phone. 9. What’s the man probably going to do? A. Go back to the store. B. Report to the police. C.Visit the insurance compan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Joking about the man’s fun experiences B.Talking the man into trying something fun C.Giving the man advice on avoiding danger 11. What does the woman prefer to do this weekend? A. Go to the library. B. Go mountain biking. C. Stay at home. 12. 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on his last fishing trip? A. He broke his arm B. He got sunburnt C. He didn’t catch any fis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y does Mr. Marston write the note? A. To give instructions. B. To express thanks. C. To introduce the lab. 14. What is Cathy supposed to do? A.Clean all the worktables B.Wipe all the microscopes C.Put the glass containers on the shelf 15. What is Cathy going to do with the key? A. Leave it to Ms. Edwards. B. Put it in the classroom next door. C. Return it to Mr. Marston tomorrow. 第三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一段对话,完成第16至20五道小题,每小题仅填写一个 ..词。听对话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We’d better go now, ______ we’ll miss the train. A. but B. so C. otherwise D. therefore 22.—I dropped by at 6:00pm yesterday but failed to see you at your house.—I ______ in a gym at that time. A. was exercising B. am exercising C. have exercised D. had exercised 23.—Do you have ______ ready for the spring outing?—No, I still have to buy some fruit. A. every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nothing 24. ______ his love, Chris sent his mom a thank-you note on Mother’s Day. A. Expressing B. Expressed C. To express D. Having expressed 25.The plan for Xiongan New Area _____ officially on April 1,2017. A.announced B.was announced C.announces D.is announced 26. ______ is willing to volunteer in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is welcome to join us. A. Whatever B. Whoever C. Whenever D. Wherever 27. In Australia, many road signs are now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______ it easier for Chinese tourists to travel. A. making B. made C. make D. makes 28. We are living in an age ______ QR codes(二维码)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 A. why B. that C. whose D. when 29. Mary was pleased to see that the seeds she ______ in the garden were grow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