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

行政法

行政法
行政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哪一特定的行政机关行使()。

A. 公安机关

B. 法院

C. 政府

D. 环境保护机关

2. 下列何项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效力()。

A. 确定力

B. 拘束力

C. 执行力

D. 裁量力

3. 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受到损失的相对方()。

A. 应当得到补偿

B. 应当为公共利益忍受损失

C. 只能得到赔礼道歉

D. 不能得到法律救济

4. 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

A. 认定

B. 证明

C. 鉴证

D. 勘验

5. 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则应()。

A. 附条件生效

B. 告知生效

C. 受领生效

D. 即时生效

6. 行政裁决是指()。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B. 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裁决

C. 人民法院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D. 法庭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7. 以下关于行政法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以制定一部完整、统一等行政法法典

B. 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C. 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 行政法中程序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8. 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D. 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9. 行政主体向行政相对方收取水资源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A. 行政确认

B. 行政处罚

C. 行政征收

D. 行政征用

10.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设定

A. 法律

B. 行政法规和法律

C. 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D.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1. 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

A. 制定规章

B. 征收资源费

C. 租用办公楼

D. 确认房产证

12.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国务院组成部门

13. 下列()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A. 行为对象具有不特定性

B. 效力反复适用性

C. 行政性

D. 行为对象具有特定性

14. 行政合同是一种()。

A. 单方行政行为

B. 双方行政行为

C. 抽象行政行为

D. 行政执法行为

15.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

()。

A. 单行条例

B. 地方政府规章

C. 行政法规

D. 部门规章

16. 下列不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是()。

A. 宪法

B. 法律

C. 判例法

D. 行政法规

17. 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 行政法规

B. 部门规章

C. 政府规章

D. 自治条例

18. 行政主体准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属于()。

A. 行政许可

B. 行政确认

C. 行政裁决

D. 行政给付

19.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

A. 须征得相对人的同意

B. 受国家强制力保障

C. 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确认

D. 只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

20. 关于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的正确说法是()。

A. 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的对象都是行政纠纷

B. 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都具有强制力

C. 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都是具体行政行为

D. 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都具有可诉性

21. 不具有地方行政立法权的是()。

A. 直辖市人民政府

B.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C. 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D. 省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22. 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不正确表述是()。

A.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B.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C.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

D. 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23. 某国有企业为本单位在施工中伤残的职工发放抚恤金的行为是()。

A. 行政给付

B. 行政奖励

C. 行政补偿

D. 非行政行为

24. 下列哪种权力不属于行政职权?()

A. 行政处罚权

B. 行政复议权

C. 行政裁决权

D. 行政审判权

25. 在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A. 乡人民政府

B. 公安派出所

C. 公安局法制科

D. 街道办事处

26.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的正确说法是()。

A. 行政许可行为由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出

B. 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均可设定行政许可

C.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

D. 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27. 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行政相对人()。

A. 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权益

B. 职务上的权益

C. 物质利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

D. 一定数额的金钱

28. 下列行政机关中,不属于地方政府派出机关的是()。

A. 行政公署

B. 乡政府

C. 街道办事处

D. 区公所

29.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裁决的是()。

A. 人民法院对民事纠纷的裁决

B. 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C. 人民法院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D. 行政机关对特定民事纠纷的裁决

30. 行政机关对下列哪个事项的审批,不属于行政许可行为()。

A.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有关请示、报告事项的审批

B. 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的审批

C. 对某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批

D. 对某企业设立问题的审批

31. 在下列行政处罚形式中,规章有权设定的是()。

A. 警告

B. 行政拘留

C. 责令停产停业

D. 没收非法财物

32. 因行政征用而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相对人可以要求()

A. 行政赔偿

B. 民事赔偿

C. 国家赔偿

D. 行政补偿

33. 下列组织中,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 村民委员会

B. 居民委员会

C. 治安联防队

D. 街道办事处

34. 某乡人民政府接受县林业局的委托,对本乡农民发放采伐许可证,其法律后果由

()承担。

A. 县林业局和乡政府共同承担

B. 乡人民政府

C. 县林业局

D. 县人民政府

35. 国务院发布行行政法规由()签署。

A. 总理

B. 主管部长

C. 秘书长

D. 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36. .行政合同是一种()

A. 单方行政行为

B. 双方行政行为

C. 抽象行政行为

D. 行政执法行为

37. 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

()权利。

A. 职位保障

B. 依法执行公务

C. 享有报酬、福利

D. 申诉控告

38. 下列行政强制措施中,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是()。

A. 查封、扣押

B. 强制检疫

C. 冻结、划拨

D. 执行罚

39. 以下行政处罚形式属于行为罚的是()。

A. 行政拘留

B. 责令停产停业

C. 劳动教养

D. 因违章驾驶被罚款

40. 依行政立法的内容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

A. 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B. 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 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D. 法规性立法和规章性立法

41. 行政机关依法通知银行划拨是()。

A. 执行罚

B. 直接强制措施

C. 行政处罚

D. 代履行

42. 下列选项中的正确表述是()。

A. 乡、镇人民政府不能作出抽象行政行为

B. 执行性立法可以创设新的法律规范

C. 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D. 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

43. 公务员对所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奖惩.任免决定不服的,可以()。

A. 不执行

B. 申请行政复议

C. 提出申诉

D. 提起行政诉讼

44. 某公安机关的下列哪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A. 没收非法财物的行为

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

D. 分配内部用车的行为

45.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A. 都是追究违法者行政责任的形式

B. 都是对行政工作人员实施的

C. 都可以处以罚款.没收.拘留等

D. 被处罚、处分的人都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46. 对受处罚人无故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依法予以()。

A. 执行罚

B. 行政处分

C. 代执行

D. 适当减免

47.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属于国务院的()。

A. 职能机构

B. 直属机构

C. 归口管理机构

D. 办事机构

48. 行政执法的效力表现在()。

A. 行政执法行为生效后,只有法院可以改变或者撤销

B. 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C. 只约束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D. 行政机关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其行政决定

49. 公安机关对酗酒闹事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的行为,生效规则是()。

A. 附条件生效

B. 告知生效

C. 受领生效

D. 即时生效

50.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 李某因公伤所得到的抚恤金

B. 刘某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C. 史某从保险公司领取的理赔款

D. 张某因重大科技发明而从国家获得的奖金

51.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行政奖励的是()。

A. 因执行公务伤残所得到的抚恤金

B. 因失业而领取的失业保险金

C. 从保险公司领取的理赔款

D. 因重大科技发明而从国家获得的奖金

52. 下列选项中,不具有行政立法权的是()。

A.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 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C. 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

53. 某工商管理机关的下列哪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A. 吊销营业执照的行为

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

D. 分配内部用车的行为

54. 下列合同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 行政机关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 行政机关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 行政机关委托某银行代收罚款的委托合同

D. 行政机关为配置办公用品与家具公司签订的购货合同

55. 不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的是()。

A. 居民委员会

B. 街道办事处

C. 区公所

D. 行政公署

56. 在国有土地使用合同中,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国家支付()。

A. 管理费

B. 租金

C. 所得税

D.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二、多选题

57. 行政机关颁发营业许可证的行为属于()。

A. 具体行政行为

B. 授益性行政行为

C. 依申请行政行为

D. 要式行政行为

58. 有权撤销或改变县人民政府所作违法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

A. 县人大常委会

B. 县人民法院

C. 县委常委会

D. 县人民政府

59.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的范围是()。

A. 责令停产停业

B. 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 较大数额罚款

D. 行政拘留

60.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

A. 主体合法

B. 内容合法

C. 程序合法

D. 形式合法

61. 我国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有()。

A. 街道办事处

B. 居民委员会

C. 区公所

D. 行政公署

62.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A. 行政性

B. 可以反复适用

C. 具有普遍约束力

D. 单方性

63. 行政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依法立法原则

C. 民主立法原则

D. 及时原则

64.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措施的有()。

A. 强行划拨

B. 罚款

C. 强制拘留

D. 执行罚

65. 行政主体包括()。

A. 公务员

B. 行政机关

C. 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D. 被委托组织

66. 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 村民委员会

B. 街道办事处

C. 居民委员会

D. 区政府

67.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设定的正确表述是()。

A. 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如果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可以不设行

政许可

B. 国务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C.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省级政府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

行政许可

D. 国务院部门规章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68. 我国行政处罚的原则有:()。

A. 处罚法定原则

B. 处罚公正原则

C. 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 处罚公开原则

69.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 重庆市人民政府

B. 北京税务分局

C. 国家林业局

D. 县卫生局

70. 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正确表述是()。

A.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会

B. 听证会由本案的调查人员主持

C. 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参加听证

D. 听证一般公开进行

71. 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相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A. 国家强制性

B. 等价有偿性

C. 单方意志性

D. 效力先定性

72. 行政立法主体有()。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 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 省级人民政府

73. 行政行为的生效方式有()。

A. 即时生效

B. 送达生效

C. 告知生效

D. 附条件生效

74. 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表现在()。

A. 行政执法行为生效后,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改变、撤销

B. 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C. 只约束行政相对人的行为

D. 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都有约束力

75. 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A. 效力一次性

B. 效力反复适用性

C. 行为对象不特定性

D. 行为对象特定性

76. 某工商机关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企业作出罚款5千元的处罚,这一行政行为属于

()。

A. 具体行政行为

B. 依职权行为

C. 单方行为

D. 要式行为

77. ()有权撤销行政机关所作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

A. 人民检察院

B. 人民法院

C.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

D. 该行政机关

78. 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一般要件包括:()

A. 行为的主体合法

B. 行为的内容合法

C. 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和形式

D. 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的权限之内

79. 下列行为哪些属于行政给付()。

A. 民政局发给烈士家属生活补助费

B. 街道办事处发给贫困户生活救济款

C. 劳动保障部门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D. 保险公司发给被保险人的理赔款

80.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 行政行为必须公正

B. 行政行为应符合行政目的

C.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D. 行政行为必须适当

81.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和颁布规章的机关是()。

A. 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B. 国务院

C. 国务院各部委

D. 省级人民政府

82. 下列表述中,哪些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在含义?()

A. 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律

B. 行政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

C. 行政行为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

D. 违法实施行政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83.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 规章制定权

B. 侦查权

C. 征税权

D. 起诉权

84.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听证的正确表述是()。

A. 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依职权举行听证

B. 行政许可听证可以依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举行

C. 依职权所举行的听证应当事先向社会公告

D.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适当费用

85. 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等形式。

A. 发放安置费

B.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

C. 发放抚恤金

D. 发放救灾扶贫款

86. 行政合法性原则中的“法”包括()。

A. 实体法

B. 程序法

C. 形式上的法

D. 实质上的法

87.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处罚种类有()。

A. 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

B.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

C. 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

D. 一定数额罚款的处罚

88. 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

A. 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 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多样

C. 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D. 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89.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原则的是()。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B. 效率优先原则

C. 民主集中制原则

D. 行政合理性原则

90.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表述是()。

A. 行政征收具有强制性

B. 行政征用不具有强制性

C. 行政征用是有偿的

D. 税收征收是为了满足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

91. 下列费用的征收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

A. 工商管理费

B. 行政诉讼费

C. 机场建设费

D. 公路养路费

92. 在行政处罚中,没收的对象包括()。

A. 违法所得

B. 违禁物品

C. 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

D. 财产

93.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合法性原则

B. 合理性原则

C. 应急性原则

D. 效率原则

94.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有()`

A. 北京市人民政府

B. 北京税务分局

C. 国家烟草局

D. 某行政公署

95. 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有()。

A. 即时生效

B. 受领生效

C. 告知生效

D. 附条件生效

96. 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可以撤销。

A. 人民检察院

B. 人民法院

C. 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

D. 上级行政机关

97. 有权撤销或改变县人民政府所作出的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

A. 县人大常委会

B. 县人民法院

C. 县政法委

D. 县人民政府

98. 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有()。

A. 主体合法

B. 内容合法适当

C. 程序合法

D. 形式合法

99. ()等费用的征收属行政征收的范围。

A. 排污费

B. 行政诉讼费

C. 建设资金

D. 强制金

100. 在行政合同的缔结、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权利。

A. 选择合同相对方的

B. 单方变更或解除合同的

C. 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与指挥的

D. 对相对方进行制裁的

101. 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形式。

A. 查封、扣押

B. 执行罚

C. 冻结、划拨

D. 代执行

102. 行政确认是()的行政行为。

A. 要式

B. 自由裁量

C. 默示

D. 羁束103. 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有()。

A. 记过

B. 降级

C. 开除

D. 撤职104. 下列()是行政立法主体。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 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 省级人民政府

105. 下列属于声誉罚的有()。

A. 警告

B. 记过

C. 通报批评

D. 公布开除106. 我国行政裁决主要适用于解决()。

A. 权属纠纷

B. 侵权纠纷

C. 行政纠纷

D. 劳动纠纷107. 下列有关行政合同的正确说法是()。

A. 行政合同是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B. 行政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

C. 行政合同依行政主体单方面意志即可成立

D.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

108.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行政给付?()

A. 民政局给烈士家属发放生活补助费

B. 街道办事处给困难户发放救济款

C. 税务局给举报偷税企业的公民发奖金

D. 保险公司给投保人的理赔款

109.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和颁布规章的机关有()。

A. 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B. 国务院

C. 国务院各部委

D. 省级人民政府

110.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结合,肯定式与否定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第12条的排除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

A. 国家行为

B. 抽象行政行为

C. 内部行政行为

D. 行政终局裁决行为

111. 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正确说法是()。

A. 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

B. 接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C. 行政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行政法上的同一概念

D. 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一、单选题

1. A

2. D

3. A

4. D

5. D

6. B

7. B

8. D

9. C 10. A 11. C 12. C

13. D 14. B 15. B 16. C

17. B 18. A 19. B 20. C

21. D 22. D 23. D 24. D

25. C 26. D 27. C 28. B

29. D 30. A 31. A 32. D

33. D 34. C 35. A 36. B

37. A 38. D 39. B 40. C

41. B 42. D 43. C 44. A

45. A 46. A 47. D 48. B

49. D 50. A 51. D 52. D

53. A 54. C 55. A 56. D

二、多选题

57. A B C D 58. A D 59. A B C 60. A B C D

61. A C D 62. B C 63. B C 64. A C D

65. B C 66. B D 67. A B C D 68. A B C D

69. A B C D 70. A C D 71. A C D 72. C D

73. A B C D 74. A B D 75. B C 76. A B C D

77. B C D 78. A B C D 79. A B C 80. A B C D

81. A C D 82. A B C D 83. A C 84. A B C

85. A B C D 86. A B C D 87. C D 88. B C D

89. A D 90. A C D 91. A C D 92. A B C

93. A B 94. A B C D 95. A B C D 96. B C D

97. A D 98. A B C D 99. A C 100. A B C D

101. A C 102. A D 103. A B C D 104. C D 105. A C 106. A B 107. A B D 108. A B 109. A C D 110. A B C D 111. A D

谈我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一)

谈我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一) 一、关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的思考 有关我国行政法起源的问题,长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主张我国行政法自古就有(指国家形成以后),只是性质和特征与近代行政法不同,认为“行政法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或主张古代只有行政法律规范,没有行政法。或主张古代没有行政法,认为行政法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控制行政权力,监督官员的法,而封建社会却不具有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一种观点显然十分重视行政法与国家的关系,但它却忽视了产生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种观点虽未点明古代中国有无行政法,但实际上是肯定了古代的行政法,因为行政法是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有行政法律规范必有作为其总和的行政法存在.第三种观点虽有见地,然未涉及古代中国大量存在的典章制度,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难以让人折服。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作深入的研究,剖析其性质与作用,从而探讨我国古代社会是否具备产生行政法的必要条件,进而论证我国行政法的起源问题。 众所周知,中华古国历史悠久,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专门制定警戒、惩罚各级官吏的制度,如《尚书·商书》记载,汤“制官刑、傲于有位。”至西周时期,这种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周礼》中就有规定国家机构设置及其活动的《六官》、《六典》之篇。进入封建社会后,便更趋详密,如唐代的《唐六典》、明代的《大明会典》、《正德会典》、《万历会典》,清代的《清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和《光绪会典》等均是。细察这些典章制度的内容和体制,不难发现,其一般包括国家机构的设置,官员的编制、;品级、职责权限以及官吏的选拔、任用、考锉、奖惩、傣禄等规定;同时其基本坚持以官职为纲目,先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六部分,然后再根据当时官职分卷,并附有许多例则,洋洋大观,颇具规模。然其与近代意义的行政法却相去甚远,既不以“政府守法”为原则,又无甚公民权利可以保障,充其量不过是古代国家机构组织的法规大全。 近代行政法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使宪法在政府与公民关系问题上得以具体化,从而成为宪法的延续和补充.而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虽有关于行政组织与行政作用的规定,但均是由历代君主或官吏处理行政事务和惯例汇集而成,以达人治和吏治的目的;而非为根本大法之延长,更非出于民意机关之手,以达民主与法治的目的。其中固然不乏精粹的规定,在法律文化上具有相当价值且亦有限制官吏专横的成份,但因其非建立在民主、法治及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即非为实行民主法治和保障公民权利而制定),故与近代行政法貌似神离。将二者混为一谈,确有牵强附会之嫌。也许有人会提出近代英国也没有“成文”宪法,而近代英国却有行政法,从而推论古代中国的典章制度也应视为行政法。固然,近代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乃不争之事实,但近代英国却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政国家,它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从而使封建时代的特权为普遏的公民权所取代,至高无上的王权为权力的分立所代之。在这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这种尊严不但反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孙之上,更表现在“政府守法”原则之中,其目的在于确保宪法上的公民权利免遭侵害。而将“政府守法”的宪法原则变为实施细则的便是行政法了。因此,没有行政法,宪法上的“政府守法”原则以及各种关于公民权利保障的规定将成为一纸空文;而没有宪法,行政法也就无从产生。由此足见,行政法与宪法关系之密切非其他部门法可比拟。如西方国家封建社会里尽管不曾有过宪法,却仍可以有刑法、民法及诉讼法等法律规范存在,但却不可能有行政法存在。同样古代中国也不曾有过宪法,且从来就不是一个宪政国家,它采用的是集权方式,实行的是专制统治,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所有的法律都不过是皇权的延伸和表现,是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而非来自人民的确认,因而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公民权利”以及维护“公民权利”的法律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以实施宪法关于“政府守法”和“保障公民权利”规定为宗旨的行政法了。 其次,古代中国并无独立的行政部门,也没有纯摔的行政活动,国家职能棍在一起,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中央及地方的层层官府都得绝对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不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是各类行政法律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行政机关B.法人 C.其他组织D.’公民 2.我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这属于( )。 A.委员会制B.合议制 C.集体负责制D.首长负责制 3.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B.退休 C.升职D.委任 4.以下法律规范中,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 A.法律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D.省政府规章 5.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 )。 A.五人B.三人 C.两人D.四人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审查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B.具体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C.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法D.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适当 7.下列行为中,不能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罚款B.国防行为 C.没收财物D.强行摊派 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9.下列哪项中,不属于我国录用公务员的法定条件的是(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十八周岁 C.具有良好的品行D.具有良好的相貌 10.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 A.三个月B.六个月 C.一年D.二年.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裁违法B.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C.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D.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417 12.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 A.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如果思维尚迷离于对事物支离破碎的、局部的、有限的认识而不求突破,不求对事物本质把握的诚挚努力,事物本身就不可能充分地、全面地向我们展开。因此,当我们利用“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这一范畴以图寻求对行政法现象基本的真理性认识时,就必须首先建立思维的起点,即承认以下这个命题: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现实矛盾关系及其在法律上表现的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法永恒关怀的主题。我们的思维一旦肇始于对这一基本关系的解剖、分析,纵然我们因为局限于时代、客观环境以及自身思维能力所设置的林总障碍而无法达致真理性认识,我们亦可以自信地宣称:我们正在接近真理,而不是盲然地离它或近或远。三年前,罗豪才先生等在《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提出了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抓住了行政法理论的根本症结。笔者有幸得罗先生细心指导,对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权利义务关系主题作了一些初浅的研究,希以本文将部分心得呈世,求教于同仁。 一、“管理”与“控权”:历史的回声 回溯历史,行政法是在人类社会首次倡行普遍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的思想、高扬人性和人格尊严的时期孕育而出的,是在国有权力结构形态上发生分离和制约以后的产物。然而,行政法主题是在历史存在的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及人类对此关系的思考的深层次背景下

演绎发展的,若人为地忽略前行政法的历史,对行政法主题历时性的要义变迁就难以准确把握。需要说明的是,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分权、法律分类和学科专业化,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更多地由国家哲学、宪法学、政治学等予以关注,而行政法研究的焦点则集中于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关系上。因此,我们在探索历史脉络时虽然不可避免地行文涉及对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讨论,但仍将坚持本文选题的主导性。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以中国为典例的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法律关系问题上经历了迥然殊异的过程。从远古时代起,我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及其庞大、发达的官僚行政机构,并在历史延续中日益成就和巩固。在“家国一体”的传统理念统治下,任何个人与国家最高主人--帝王的关系都是臣子和君父的关系,因而,作为帝王治理国家的手臂延伸,行政机构与其相对一方在权利义务方面倾向于“命令--服从”的关系模式。法律传统承认前者更多的权力,给予后者更多的义务性限制。虽然简单的、严格的理论规则难以概括复杂而又活生生的现实,但出于分析的需要,我们称这种法律传统为“管理法”类型。与之相适应的则是以服从权力为基本格调的“管理论”。与我国不同,西方社会在同一主题上的法律传统表现出无法简略尽述的复杂性。古代希腊城邦政制从王政、贵族政治、僭主政体到平民政体的递嬗史,古罗马由王政向共和制、君主制的演变和盛衰史,欧洲多元分治的封建社会推演至中央集权的发展史,都是我们需要详加考察的对象,在此不能一一道来。我们只抽出几个历史片断进行分析和说明。(1)在古希腊人眼里,公民是除奴隶、农奴、边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行政法: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特点:A属于国内公法B内容庞大,没有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法典C程序法与实体法经常合在一起,程序法占有重要地位D行政法目的在于控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3、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同点:A性质不同: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的不同B范围不同:行政法不能调整所有的行政关系C与行政法联系不同D时间先后不同:行政关系存在在先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A在多数情况下,其变化(形成、变更、消灭)具有单方意志性,主要由行政主体决定B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C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对等性、不可自由处分性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A含义: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B 意义:落实法治原则,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弥补现行行政法律规范的漏洞;方便学习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属性C:特点:全过程、约束主体的多方性、特殊情况下司法适用的的可行性D原则:一、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活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应受宪法的直接约束;行政应受一般法律原则(民主、效率、公正、公平)的约束;行政应受法律约束;违反的法律行为应当接受审查并承担不利后果;行政法原则具有层次性;遵守法律,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有冲突时,法律优先二、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的启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无法律即无行政三、职权法定及不得越权原则四、比例原则对行政的裁量权的限制,是行政权行使的内在界限(1适当性原则:行政行为方式必须要符合行政及法律授权的目的2必要性原则:行政行为不超越实现目的之必要限度,采取对相对人影响最轻微的手段3衡量性原则: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即任何干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应低于达成目的的所获得的利益才合算。即衡量成本与收益)五、诚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指现代法治国家中,基于保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考虑,行政主体对其在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可预测的行为、承诺、规则、惯例、状态等因素,必须遵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变更时也必须作出相应补救措施。 1、行政主体:指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分类:A内部、外部行政主体B职权性行政主体:凡事行政职权随组织的依法成立而自然取得,无法经专门法律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授权性行政主体:行政职权的取得并不伴随组织的成立而是来自于有权机关的授予(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公署B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所C市辖区、不得设区的市设立的的街道办事处 4、法律法规授权的形态:A行政机构一、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委员会)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三、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B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群众性组织) 1、行政行为:A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B特征:一、公共服务性即行政管理是服务,应当无偿提供,不得与民争利二、从属法律性即依据法律进行,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的规定三、裁量性四、单方意志性即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的作出不需要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者征得其同意五,效力先定性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后,就事先假定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向对方以及其他国家

中国行政法发展三阶段

中国行政法发展三阶段 同在众多大陆法系国家一样,行政法在当代中国被看作是有别于民法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然而,权力不分、行政权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政治、法制传统不利于这种带有控权特征的部门法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在古代中国,县令既是行政官又是法官,承担着税收、治安、邮政、教育、公共工程、灾民救济和司法等多项职能。如今,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作用下,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体系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过去的30年间,作为部门法,中国行政法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服务于法律规则国家、法律国家和法治国家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法律规则国家时期的“以法行政”(1978-1989) 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法律应当是其行为的工具还是活动的准绳?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学者今天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行政机关虽然负责实施法律,但其行为应当受法律的约束,应当与法律规定相一致。然而,30年前,面对同一提问,人们很难做出同样的回答。 1978年,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以邓小平为首的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意识到政治官员、行政官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人治”与“法治”的大讨论。十年浩劫给人们留下的巨大创伤使这次讨论在痛定思痛、以史为鉴的认识下深入进行。最终,“法治”战胜了“人治”。中国从此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路。 这一时期,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行政组织法律、法规,如1979年7月1日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82年10月10日的《国务院组织法》等。在行政活动领域,1986年9月5日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用显著。 从党的政策到国家法律,行政活动依据的政治色彩被逐步淡化。但是这一时期的行政法律规范,由于主要规定行政相对人的义务而鲜有提及行政机关的职责,而往往被看作是实现行政管理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管理社会事务、管理行政相对人。 与文革期间的法律虚无主义相比,“以法行政”无疑代表着一种进步。因为,运用法律治理社会暗含着对行政恣意的否定和抵制。然而,在希望行政机关同公民一样遵守法律的呼声日渐强大的社会背景下,仅具有这样的行政法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89年4月4日的《行政诉讼法》揭开了中国接受依法行政理念、践行行政法治的序幕。 二、法律国家目标下的控权法(1989-2000) 受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启发,一部分行政法学者提出了“行政法平衡理论”,认为行政法不应当只是行政机关的特权法,而应当同时是行政机关的义务法。虽然单方规则制定权、命令权和行政决定效力先定等特权,使得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阶段处于优

行政法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配置、规范行政权和确认保障公民等一方权益为核心来规定各方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征:(1)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2)领域广泛、内容丰富 2.行政法的渊源 正式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和协定(8)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9)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其他组织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渊源:(1)行政惯例(2)典型案例(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规范对一定社会关系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的总称。 特征:(一)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是特定的组织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地位不能互换 (4)与相对人发生行政法律关系的只能是特定的行政主体 (二)意志的单方性 (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国家权力的不可处分性 (五)个体权利行使的有限性 (六)行政法律关系设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4.行政法律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5.公务员概念: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予以协助的义务。 (3)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7.行政行为效力 公定力概念: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一般都被推定为是合法有效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予以尊重和服从。 确定力概念:也称不可变更力,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其内容具有确定性,非法定主体不可随意变更和撤销。 8.行政行为无效和可撤销的条件

最新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0,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11,听证制度: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述和质证的一种程序制度。 12,行政处罚:具有法定管辖职权的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13,监督行政:即对行政的监督,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民主党派、公民等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14,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使而实施的,不以设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为目的,且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15,行政赔偿: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16,行政裁决: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简答

浅析中国现代行政法(一)

浅析中国现代行政法(一) 摘要:因经济、政治的重大变迁引发了中国现代行政法所面临的行政合法性危机、多元利益主体组织化和个人福利的保障等许多新问题,需要以适当扩权推进治理、以规制缓和实现善治以及发展多元行政模式等作出理论与实务上的回应。而以正当法律程序调控行政过程、通过私法方式实现行政目的和扩展法院的司法审查范围则作为实现中国现代行政法新任务的手段,可以缓解我们今天行政法所遇到的新问题。 关键词:现代行政法、福利国家、地方自治、正当法律程序、司法审查 一、引言 “现代行政法”在中国语境中可以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行政法。但是,我们今天教科书中所讨论的中国现代行政法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因为我们认可的中国行政法历史仅发端于上个世纪的中叶,至今大约50余年。在这50余年中的前30年,中国现代行政法历史是极其简陋的,其中1967年至1978年间行政法历史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的。1]改革开放后因社会治理的需要,行政法(学)开始受到法学界的关注,但一时也难以发展起来。《行政法概要》的出版,“只想给初学者提供一个社会主义行政法学科在理论体系方面的简单轮廓,而这个轮廓,在我国又完全是属于摸索阶段的。”2]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行政法才渐渐被公认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虽然它不太成熟但有“显学”之趋势。尽管如此,21世纪的今天现代中国行政法仍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变迁中行政法的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的路径是什么? 二、当下现代行政法面临的新问题 虽然在20世纪100年的历史中,中国现代行政法历史是短暂的,但是西方国家以及1949年延续了大陆行政法的台湾地区行政法学在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催生了中国现代行政法快速又有点畸形地长大。面对急剧转型的中国社会,先天不足的中国现代行政法常常显得不知所措。尽管如此,它仍然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有:(一)行政合法性危机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政府产生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依法行政”原则下实施行政行为,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因为依“法”而获得了它的合法性。这里的“法”除了人民代表大会所立的法律、地方性法规外,还有依宪法、法律规定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这些代表民意的法律规范构成了约束政府行政行为的规则,使民意得以通过政府的行政行为充分以予体现,旨在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原则。 通过民意机关的立法约束政府的行政活动,是构成自近代以来西方法治国家基本宪政框架的法治理念。从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到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先辈和我们也都以此思想构建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但是,近一个世纪的法治实践使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这种“传送带”理论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已突现其重重危机。“传送带理论最大的缺点也就在于它这种‘法律形式主义'.仅强调是否有通往国会的’传送带',并不能恰当地描绘或解释现代管制国家中行政权行使的实况。当今行政权实态,往往在法律上很难找到坚实的传送带,或仅能勉强找到丝缕关联。在牵涉浓厚科技基础的管制领域固然如此,即令在传统的管制领域,任何政策执行点上,行政权都会有立法者无法控制的政策回旋空间存在,包括执行工具的选择、标准的订定、甚至是政策价值间的优先设定与选择等等。在此时,传送带理论用国会控制行政权以建立行政权正当性的说法,就显得薄弱而缺乏解释力了。”3]在代议制度极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中,议会传向政府的民意之路已经出现断层与短路,更何况在代议制并不成熟的当下中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人民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选举程序的不科学产生了大量不能真正代表民意的“人民代表”和“委员”,民意无法通过正常的管道如实地到达政府。有相当比例的法律尤其是地方性法规都是政府或者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起草的。这种浓缩了政府部门利益的法律草案往往是在人民没有实质性参与讨论的情况下,由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 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中国行政法与新中国同龄。50年代曾产生了一大批行政法。据统计,1949年至1956年,颁布的行政法规范总数达870件。但1957年以后,这个数字直线下降。1958年为147件,1960年为50件,1966年仅6件。此后的20年间,行政法几乎是空白。50年代行政法的发展,曾一度引起对行政法学的研究。当时北京的法律院校曾开设苏维埃行政法课程,一批苏联行政法著作被介绍过来,对中国行政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这一进程至50年代末就中断了。 二 (一)中国行政法的迅速发展,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迫切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1978年以后,行政立法迅速增加。就内容而言,一方面仍以经济行政法为重点,同时也注意到法制的总体平衡,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机构、民政、司法、公安、军事、民族、财政、税务、外资、海关、农林、水利、土地、城建、环保、交通、邮政、劳动人事、商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统计等领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另一方面,还将相当的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关系到全局的行政法律制度。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对今后行政法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法院起诉,遵循民事诉讼程序;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1957年旧条例规定对治安处罚不得起诉改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治安处罚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是政府内最有权威的机构;治安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使民事诉讼程序难以适应,所有这些都为行政法中最重要的立法——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二)从1978年到1989年,与行政法发展相适应,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1.1983年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的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该书以总结和概括中国的行政法制实践为基础,同时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力图创建中国的行政法学。尽管这部著作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它所体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新建立起来的体系以及其中的某些章节,对其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新的行政法学教材和著作不断出版,国外著作也陆续得到介绍。 2.在此期间,各高等法律院校纷纷开设行政法课程。1986年行政法研究会在江苏常州市正式成立,从此行政法学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同年,在已故著名法学家陶希晋的倡导下,组织在京的行政法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组,专事起草行政方面的基本法,开创了立法机关组织专家起草法律草案的先河,为行政法学者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组织保证。三 1989年以后,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研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作为行政法基本法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和行政处罚法(1997年)相继颁行。 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局面,是中国行政法发展的里程碑。 1.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使公民权益在受到行政权的侵害时能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本位”意识增强的必然反映。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做出维持、撤销、履行

综合控权模式―――对现代行政法的解释005

综合控权模式―――对现代行政法的解释005

综合控权模式―――对现代行政法的解释 一:控权的解释 行政治学中存在一种主张控制行政权力的观念学说,我们一般称之为“控权论”或“控权观念”,在谈到什么是控权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下面几个问题:(一):控权与限权。我们认为两者是不同的,控权的“控”是有一种控制,支配,驾驭,的意思,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而限权则是一种消极的对权力的限制。基于当代行政越来越需要行政效率的时候,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国家。我们认为仅仅是对行政权力的单纯限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极力需要追求一种能使行政权力的运用达到最有效的状态,又能使行政权力的运用不至于偏差,达到一种可控的状态。 (二):可控性标准的确立:我们认为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是防止权力的无限扩大或权力的滥用,为了给政府的权力既不过小以致于办事没有效率,也不至于过大而使行政权力私化――政府为某个团体或个人谋求私利。那么我们要给行政权力确立一个权力的可控性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定性的确立权力的可控性范围。 自律性要求:它是指我们确立的行政权力的大小以及权力的分配状态能达到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也就是能具有一种自净能力。 发现和纠正偏差:它是指权力体制的设置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当行政权力的运用出现偏差时我们能够及时的发现。而且能够有效的把它纠正过来。使行政价值的实现过程能够呈现一种“直线型”的趋势――少走弯路。 (三):控权与保权(保障公民权利):它们两者不可分,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我们知道,行政法的核心是关于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问题,行政法从近代一开始就是一种权利本位的法,而不是权力本位的法,到现在这一原则没有变,只是这种作为“本位”的权利内容发生了变化,即由自由权本位发展到了福利权本位,也就是说政府权能从尽量不干预公民权利发展到为权利提供积极的服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来自两种力量的侵害,一是民间力量,一是国家力量。对前者我们通过法律防范或制裁,对后者进行权力控制。总之控制权力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给“控权”下一个定义:它是指适当确定行政权力的可控范围,使行政主体能够积极支配,驾驭行政权,达到既能保障公民权利,又能使行政权力得到有效运行的状态。 二:控权方法论 对行政权力的控制方法有道德,政纪,法律,舆论等多种渠道,从一般的法理意义上讲,权力控制方法包括规则对权力的控制,权力对权力的控制,权利对权力的控制,程序对权力的控制等等。从不同的行政法律制度来看多种控制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则性控制:包括限制行政权力,规定行政权力行使范围。这是一种最传统的法律作用,反映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规则控制是一种以实体规则为主的控制,所以也是最基本的控权方式。 (2):过程性控制:程序性控制方式注重对行政行为过程的控制,它能弥补规则性控制的不足,同时程序控制把注意力放在权力行为的时间与空间方式上和相对人以参与上,所以能解决权力过程问题的失控问题。 (3):补救性控制:它由法院通过审判权对行政权力进行控制,是权力分工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 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 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关于我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 一 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法,中国行政法与新中国同龄。50年代曾产生了一大批行政法。据统计,1949年至1956年,颁布的行政法规范总数达870件。但1957年以后,这个数字直线下降。1958年为147件,1960年为50件,1966年仅6件。此后的20年间,行政法几乎是空白。 50年代行政法的发展,曾一度引起对行政法学的研究。当时北京的法律院校曾开设苏维埃行政法课程,一批苏联行政法著作被介绍过来,对中国行政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这一进程至50年代末就中断了。 二 (一)中国行政法的迅速发展,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迫切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这构成了我国行政法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1978年以后,行政立法迅速增加。就内容而言,一方面仍以经济行政法为重点,同时也注意到法制的总体平衡,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府机构、民政、司法、公安、军事、民族、财政、税务、外资、海关、农林、水利、土地、城建、环保、交通、邮政、劳动人事、商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统计等领域,都制定了一些法律。另一方面,还将相当的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些重要的、基本的、关系到全局的行政法律制度。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对今后行政法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和1987年1月1日生效的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法院起诉,遵循民事诉讼程序;新修改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将1957年旧条例规定对治安处罚不得起诉改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治安处罚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是政府内最有权威的机构;治安行政诉讼的特殊性使民事诉讼程序难以适应,所有这些都为行政法中最重要的立法-行政诉讼法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二)从1978年到1989年,与行政法发展相适应,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 1.1983年法学教材编辑部组织的行政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问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该书以总结和概括中国的行政法制实践为基础,同时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力图创建中国的行政法学。尽管这部著作存在着某些不足,但它所体现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新建立起来的体系以及其中的某些章节,对其后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与此同时,新的行政法学教材和著作不断出版,国外著作也陆续得到介绍。 2.在此期间,各高等法律院校纷纷开设行政法课程。1986年行政法研究会在江苏常州市正式成立,从此行政法学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同年,在已故著名法学家陶希晋的倡导下,组织在京的行政法理论与实际工作者,成立行政立法研究组,专事起草行政方面的基本法,开创了立法机关组织专家起草法律草案的先河,为行政法学者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 1989年以后,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研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作为行政法基本法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和行政处罚法(1997年)相继颁行。

行政法很强大的记忆口诀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行政法部分 一、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 口诀(1):收主权才自治 表面意思:只有收回主权才会真正的自治 对应法条 收: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主权:国家主权的事项 才:即裁,仲裁制度 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口诀(2):他经速审证明几罪 表面意思:他经过很快的审判被证明犯了好几个罪 他:其他必须制定法律的事项 经:基本经济制度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外贸的基本制度 速:即诉,诉讼制度 审:即身,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证:即政,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事项 明:通民,民事基本制度 几:即机,各级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罪:犯罪和刑罚事项 二、无论如何不得授权制定的事项 口诀:正审死罪 对应法条 正:即政,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事项 审:即身,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死:即司,司法制度 罪:犯罪和刑罚 三、行政处罚行为不能成立的情形 口诀:据书辩事理 对应法条 据:未依法告知处罚依据 书:即述,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 辩:拒绝听取当事人申辩 事:未依告知处罚事实 理:未依法告知处罚理由 四、当事人不履行处罚决定行政机关可采取的措施 口诀:划牌三法 表面意思:划分纸牌的三种方法 对应法条 划: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牌:即拍,将查封、扣押的财产拍卖 三:按每日罚款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的机关的行为 口诀:容海安睡会 对应法条 容:即融,金融海:海关安:国家安全机关睡:即税,国税会:即汇,外汇六、赔偿后应当追偿的情形 口诀:务必写重大事宜 对应法条 务:即污,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必:即逼,刑讯逼供或活又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暴力致伤致死 写:即械,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致伤致死 重大事:即重大失,有重大过失的行为 宜:即意,有故意的行为 七、行政机关因人身损害而赔偿的情形 口诀:气流致他尽打哆嗦 对应法条 气:即器,违法使用武器、警械致伤致死 流:即留,违法拘留 致:即制,违法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他:其他违法行为 尽:即禁,非法拘禁 打:以殴打等暴力行为致伤致死 哆:即夺,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 嗦:即唆,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致伤致死 八、行政机关因财产损害而赔偿的情形 口诀:指派他征伐 对应法条 指:即制,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 派:违反规定摊派费用的 他:其他违法行为 征:违反规定征收财物的 伐:即罚,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附(1):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表现:全(权)程管其(期)对象 附(2):违反征收摊派费用的表现:全(权)程正(征)视(事)数据 九、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口诀:究他自个行为 对应法条 究:刑诉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他: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自:因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损 个:工作人员个人行为 行:即刑,刑法规定不负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为:即伪,因公民自己虚伪供述或伪造证据被羁押或判刑的 十、判断是否个人行为的因素 口诀:刚值时令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