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文言文(3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8分)

1.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然后加以改正。(2分)

无瑕顾及温文尔雅专心至志偷机取巧以强凌弱与日俱增

改正:

2.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2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友谊如,我们,。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错误的“×”。(2分)

(1)在生活中常常需要对某个问题表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摆出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这种主张和看法称为论点;这证明论点的材料称为论证。()

(2)《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讲话》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的历程和基本经验,论述“三个代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和纲领性论著。()

4.(2分)请用大写数字写出8539.50元表示的内容:

(二)文言文(22分)

1.(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微斯人,吾谁与归沙鸥翔集

2.(5分)根据原文填空:

(1)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右手秉遗穗,。

(4)人不寐,。

3.(3分)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

(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4.(2分)找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塞下/秋来/风景/异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5、(2分)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8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文出自时家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写出对文中画线两句话大意的理解。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一)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

联结起来。

①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②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二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18分)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在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举例说明。(4分)

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举游泳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3分)

4.选段最后一句话中“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中的“道理”能不能算真正的道理?为什么?(3分)

5.结合本段的中心论点,请给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6.选文中句①④的句式特点是

,其表达作用是

。(3分)

7.选文A、B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1分)

(二)三峡工程是个“四美具”的特大工程。四美具: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建设三峡工程最大的目的是防洪。天有不测风云,如果1860、1870年洪水再现,江汉平原工农业生产基地损失之大,就可能比建设一个三峡工程的费用还要多得多。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次,发电。三峡电站装机容量17680兆瓦,年发电量为840亿千瓦小时(等于发电用煤4000万吨)。按预计,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16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ll位,淹地是第9位,移民数是第5位,应该说是经济合理的。其三,三峡工程建成,长江600公里水面被抬高,原来江中险滩绝大部分淹没在水下,急流成为平湖,利于航行;而下游因有水库调节,枯水期流量增加,也有利于航运。所以上游航运和下游航运(A)得其利。据有关部门测算,届时可降低航运成本30%左右。最后是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到历经干旱的华北平原,是这个地区人民的心愿。目前西北各地于旱,均在引黄灌溉,因而黄河东流之水可能日渐减少。从三峡南水北调,效益不可估量。(12分)

1.文中(A)处应填的词语是(各、全、均)。(1分)

2.最能概括长江三峡工程特点的词语是;由下文可以理角“四美具”的意思是。(2分)

3.文中加点的“可能”一词不能删去,理由是:

4.说三峡发电“经济合理”,是因为

5.说三峡建成后“利于通航”的依据是。

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分)

(三)让灵魂始终微笑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真实与否无从考证,但主人公的微笑如灯,当我陷入困境时给我以信念和力量。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毁的劫难。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声“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

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手臂做出表示胜利(victory)的“V”字形。她相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所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没有一点痛苦失望的表情,反而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状。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着眼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一下子老了许多。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①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却永远夺不去在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

②如果不能在形体上与死神较量,那就在灵魂上与它较劲。③自信自强,让灵魂始终微笑,并且高举那面叫自信的胜利之旗。(10分)

1.写出这篇文章记叙的要素(3分)

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下面这句话应放在结尾哪个地方?(2分)

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困难甚至绝境是免不了的,最要紧的是我们要坦然面对。

放在和之间。(只填序号)

3.十四岁的女孩的可贵之处是(2分)

4.救援的人员为什么没有营救出小女孩?(1分)

5.你喜欢文中哪句话,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分)

三、写作(40分)

美德,是至善、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人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待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规,探索创新;善待自然,呵护草木……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请你以“美德”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l、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2.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目的是强调既要观察,还要有行动,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想,空想是

学不会游泳的。

4.不算真正的道理,因为想出来的首道理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

行得通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5.略

(二)、1、各

2.四具美防洪、发电、通航、南水北调

3.这是推理,是一种预测,所以不能删去。

4.三峡每千瓦的建设费用,与全国16个大型水、火电站比较,它是第

ll位,淹地是第9位,移民数是第五位,应该说经济合理的。

5.水面抬高,险滩被淹没,急流成平湖。

6.列数字、作比较

(三)、l·时间:火山爆发后

地点:非洲的一个小村庄

人物:14岁的小女孩

起因:泥石流已上升到小姑娘的颈部,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经过:小姑娘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着,始终没叫一声“疼”字

结果: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有救出小姑娘,她最终被泥石流淹没2.②句③句之间

3.不向命运低头,在死神降临之际,依然从容面对

4。因为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使救援人员无从下手

5.略(可以从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谈,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三、写作能力(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