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纺织工艺课程设计

织部工艺

1、织物规格及技术条件

1.1织物名称及用途

指定或自选,解释是服装用、装饰用或产业用

例: C/C J59.5×J59.5 160×95 47” 1/1府绸

由于府绸是高经密,低纬密,布面经浮点呈颗粒状,织物外观细密。

适合夏季服用织物。(查<<织物结构与设计>> P212 )

1.2 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

1.3 边组织

布边是织物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防止边经的松散脱落,增加织物边部对外力的抵抗能力。在织造过程中,布边要能承受伸幅器的作用,阻止织物过分收缩,以使织物保持一定的幅宽。在印染、整理过程中,布边能承受刺针、钳口等作用,以防止织物被撕裂或损坏。因此,一般要求布边平整、牢固、光洁、硬挺。在织造工艺设计中,布边结构及其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说明书中说明边组织的作用及如何选择(织物布身组织、用途及织造方式等)。小边组织采用绞边沙罗组织,或平纹、经纬重平。大边组织根据经纬纱的线密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等因素不同,分别采用下列组织:平纹、2/2或3/3等经重平、纬重平、方平等组织。

例:布边:1/1平纹(为了减少纱的断头,府绸边组织一般采用平纹。)对于一般织物采用方平组织较好。

1.4 布长(匹长)

织物的匹长,主要根据织物的用途,重量,厚度和织机的卷装容量等因素而定。

织物的匹长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公称匹长是指工艺设计的标准长度,规定匹长的长度等于“公称匹长”加“加放长度”,各种织物由于卷装方法、地区气候、组织规格、储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自然缩率,这样就会使织物的匹长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因而必须加放一定的长度。在工厂里规定匹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与织物的千米用纱量有关。

织物成匹的长度直接与使用有密切关系,过长或过短都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零料而造成浪费。织机卷装容量的条件是制定成匹长度的依据之一,因为过长时,机械设备不相适应,过短时,会影响生产效率。织物长度的计量单位,以公制米来表示,直接出口的仍用码作计量单位。

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实际生产中为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时大都采用联匹落布,以充分利用木棍的卷装容量,有两联匹、三联匹或四联匹。

一般织物的匹长在27-40m 之间,厚织物采用2-3联匹,中厚织物采用3-4联匹,薄织物采用4-6联匹。

例:每匹50米,4联匹。

1.5幅宽

幅宽——梭织或针织面料纬向的有效宽度,有英制和公制两种表示方法。英制用符号“"”表示,公制用厘米(cm )表示,(1英寸=2.54厘米)。传统有梭布机生产的布一般不超过70寸,新型布机如箭杆、喷气等无梭织机面料可达120多寸。36寸、44寸、56-60寸,分别称作窄幅、中幅与宽幅,高于60寸的面料为特宽幅,一般常叫做宽幅布,当今我国特宽面料的幅宽可以达到360厘米。幅宽一般标记在密度后面。

幅宽一般根据织物用途及要货部门要求而定。织物幅宽用公称幅宽表示,公称幅宽是指工艺设计的织物标准幅宽,以厘米为单位,商业贸易上以英寸为单位。计算时公英制均标出。

例: 幅宽 英制:47英寸 公制:W f =47×2.54=119.4cm (1英寸=2.54cm )

1.6 经纱号数、纬纱号数: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

纬纱 英制:N e =59.5 公制:N t =C/N e =583.1/59.5=9.8tex

(注:C 值583.1查自《纺织材料学》P208。如果是混纺纱,则C 值的计算要根据混纺比算出)。

1.7经纱密度、纬纱密度:公英制均标出。

例:经纱密度 英制:160(根/英寸) 公制:P T =160/2.54×10=630(根/10cm )

纬纱密度 英制:95(根/英寸) 公制:P w =95/2.54×10=374(根/10cm )

1.8 边纱根数

根据织物组织、幅宽、纱号等,一般在8-48根。

例:9.8tex ,幅宽为119.4cm 的府绸,边纱根数选用32×2(查《棉织手册》第三版 P1266)

1.9 总经根数

总经根数根据经纱密度、织物幅宽、边纱根数来进行计算。其中的边纱根数应视经纱张力、每筘穿人根数、边组织等因素而定,合适的边纱根数有利于织造顺利进行。边纱根数仅在计算总经根数时使用,不作标准规定。总经根数的计算如下: 总经根数=标准幅宽(cm )×

10

10/)

经密(根cm +边纱根数×(1-边组织每筘穿入数地组织每筘穿入数)

在计算总经根数时,应计算至一位小数,然后四舍五入取整数。如穿筘穿不尽,还应增加至总经根数等于每筘穿入根数的整数倍。例如,尾数单根的,在一筘穿人2根时加1根经纱。尾数是2根或3根,而每筘是穿4根,则应加2根或1根,总经根数在设计时,一经确定,一般不能随意更改。

(1)地组织每筘穿入数的确定:一般应使每筘穿入经纱的根数为一个组织循环经纱数的倍数或约数,且以每筘穿人2-4根最为普遍。但当经密很高时,若采用高密筘号,其筘片间的缝隙减小,纱线摩擦加大,经纱断头将随之增加。反之较低的筘号,每筘的穿人数必须增加,这样会使布面产生筘痕。每筘穿入数的影响因素:a 经纱的线密度:经纱的线密度增大,每筘穿入数减少。b 经纱密度:经纱密度大,每筘穿入数增加。c 组织结构:每筘穿入数一般等于织物组织循环经纱数或是其约数(或倍数)。透孔组织每筘穿入数为一束经纱数。重经素质、双层组织、毛巾组织、起绒组织的每筘穿入数一般为经纱排列比之和或为其倍数,当经纱排列比之和数值较大时可为其约数。d 花式穿筘:利用每筘穿入数的变化可设计出别致新颖的条形织物,如在同一筘幅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每筘穿入数,或者空出若干筘齿,使织物经密发生变化,形成新颖的众条纹组织。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

(2)边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组织为提高经纱强力,本例中府绸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6。

(3)总经根数的计算:总经根数=119.4×10630

+64×(641 )=7544(根)

经修正,总经根数为7560根。

1.10 紧度

经向紧度E T =0.037×tex ×P T 纬向紧度E W =0.037×tex ×P W 总紧度E=E T +E W -E T ×E W /100

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247,本例府绸E T 范围64.1~77.1,E W 范围33.2~44.9 例:E T =0.037×8.9×630=73.0%

E W =0.037×8.9×374=43.3%

E=73.0+43.3-73.0×43.3÷100=84.7%

1.11 断裂强度

织物的断裂强度是衡量织物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经纬纱的纤维成分和线密度、织物密度、纺纱方法等均与织物的断裂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织物的断裂强度是以“5cm ×20cm ”布条的断裂强度来表示。通常以单纱、股线一等品的断裂强度为计算数值,一般都会超过国家标准。其计算式公式如下: 经向的断裂强度Q j =Pj ×Mj ×K ×Ttj/(2×100) 纬向的断裂强度Qw=Pw ×Mj ×K ×Ttw/(2×100)

强度Q 的单位,N/(5cm ×20cm) Pj 、Pw —经、纬密度,根/10cm;

Mj 、Mw —经、纬纱一等品单纱、股线的断裂强度,Cn/tex;(查棉纺手册) Ttj 、Ttw —经、纬纱的密度,tex;

K —纯棉纱线在织物中的强度利用系数。(查棉织计算P49) 例:Qj=630×16×1.2×9.8/(2×100)=592.7[N/(5cm ×20cm)]

Qw=374×16×1.16×9.8/(2×100)=340.1[N/(5cm ×20cm)]

1.12 缩率

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的含义为经(纬)纱通过织造成织物后其长度缩短量占原长度的百分率。织物中经(纬)纱织缩率的大小对织物的强力、厚度、外观丰满程度、成布后的回缩、原料消耗、产品成本及印染后整理伸长等均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工艺设计时必须合理把握。计算公式如下:

经纱织缩率(%)=(浆纱墨印长度-规定匹长)/浆纱墨印长度×100% 纬纱织缩率(%)=(筘幅-成包幅宽)/筘幅×100%

经、纬纱织缩率可通过经验公式来估算得到,也可查阅《棉织手册》第三版P1257。 例:纱府绸经纱织缩率范围为7.5%~16.5%,纬纱织缩率范围为1.5%~5.0%

首先设纬纱织缩率=3% 公制筘号=

地经纱每筘穿入数

经密(根数cm 10/×(1-纬纱缩率)

=630/4×(1-3%)=152.8≈153(筘齿数/10cm ) 公制筘号的小数取舍规定为:

公制筘号0.3及以下舍去,0.31~0.69取0.5,0.7及以上取1,相互间隔为0.5。

筘幅(cm )=

10-1-???公制筘号

地组织每筘穿入数)

边组织每筘穿入经纱数

地组织每筘穿入经纱数

(边纱根数总经根数(取两位小数)

=

10153

464

-1647560???-)

(=123.2(cm ) 修正:纬纱织缩率(%)=(123.2-119.4)/123.2×100%=3.1% 取经向缩率(%)=12%

1.13用纱量计算

用纱量以生产百米织物所耗用经纬纱的千克数来表示(千克/百米)。 经纱用纱量=

经纱回丝率)

(经纱伸长率)(经纱缩率)()

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总经根数特数-11-1100010001100?+???+???

纬纱用纱量=

纬纱回丝率)

(纬纱伸长率)(纬纱缩率)()

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幅宽纬密特数-11-110100010001100?+????+????

总用纱量=经纱用纱量+纬纱用纱量

规定:(1)经纱伸长率:单纱1%,股线0.1%,回丝率:包括整经回丝,筒脚,浆回丝,白回丝及织机上了机回丝,接头回丝等,一般在0.3%~0.8%间选用;如前道采用自动络筒和双浆槽浆纱机,则在0.8%~1.2%间选用。

(2)纬纱伸长率:忽略不计。回丝率:我们采用的是无梭织机,因有废边,回丝率略高于有梭织机,片梭取0.7%左右,剑杆取2.5%~3.5%,喷气取1.5%~3%。

(3)自然缩率及放码损失率:1.456%。

例:经纱用纱量=)

()()()

(%1-1%11%12-110001000%456.1175608.9100?+???+???=8.54(千克/百米)

纬纱用纱量=)

()()()

(%2.2-101%1.3-11010001000%456.114.1193748.9100?+????+????=4.69(千克/百米)

总用纱量=8.54+4.69=13.23(千克/百米)

2.络筒工序工艺

2.1 机器型号:普通络筒或自动络筒。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67-182

例:GA014型普通络筒机(如图2-1-1)

2.2 槽筒轴直径与转速:(查《棉纺织计算》第三版P269)

转速n 1(r/min)=1440×

2

1

D D D1—电动机胶带轮直径,mm; D2—槽筒轴胶带轮直径,mm 。

例:本例的槽筒选用钢板槽筒,所以D 2选105mm ,槽筒轴直径D=79.4mm

n 1=1440×105210

=2880(r/min)

图2-1-1

2.3 络纱线速度v(查《棉纺织计算》第三版P270)

V(m/min)=

1000

1n 22

(S D +)πη 式中:S —槽筒平均螺距,mm;

η—滑溜系数,一般取0.96左右。

当槽筒直径取79.4mm ,平均螺距为62mm 时,电动机胶带轮直径与槽筒转速(采用

例:V=712(m/min )

2.4 清纱器类型:根据情况选择并说明。(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67-182)

为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在络筒工序中应有效地清除一些必须除去的有害纱疵,这项工作称清纱,生产中可以使用机械清纱器或电子清纱器。

机械式清纱器性能比较(d:棉纱直径)

注:电子式清纱器性能比较见(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84-190)

电子清纱器不仅具有非接触工作方式、清除效率高等优点,而且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和后工序的要求,综合纱疵长度和截面积两个因素,灵活地设定清纱范围。清除必须要除去的有害纱疵,保留对质量和后加工无影响或影响很小的无害纱疵。分为光电式和电容式两种,光电式电子清纱器是将纱疵形状的几何量(直径和长度),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来进行检测,与人视觉检测纱疵比较相似。

例:本例选机械板式清纱器。(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70)

隔距取1.75d=1.75×0.115=0.2(mm)。

2.5 张力器类型:根据情况选择并说明。(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91-192)

络筒张力大小要适当。如张力过大,虽然筒子成形好,但纱线受的损伤大,会增加后道工序的断头率;如张力过小,则筒子成形不良,纱层不分明,相互嵌入,容易乱纱,退绕困难。适当的络筒张力由织物要求和原纱性质而定。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垫圈式张力装置和弹簧式张力装置,他们采用了累加法和倍积法兼容的工作原理。还有的络筒机上使用梳形张力装置,它采用倍积法工作原理,通过调节张力弹簧来改变纱线对梳齿的包围角,从而控制络丝张力。自动络筒机上采用气动或电磁力无柱芯张力装置,这种装置采用累加法工作原理,气动或电磁力加压,把张力盘上的动态附加张力减小到最低限度,对减少络筒张力波动十分有利。

例:选圆盘式张力器。张力盘重7.4g(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192)

圆盘式张力器,张力盘重有18.2g、7.4g和3.7g三种,GA012型、GA013型、GA014型、

GA015型络筒机与1332型相同。圆盘张力器以重力加压,运转时会跳动,可能造成张力不匀。

2.6 打结类型

络筒过程中,清除纱疵、处理纱线断头和换管等都需要对纱线进行接头。在少数普通络筒机上,接头工作有手工或手工辅助打结器完成打结工作,进行接头;在自动络筒机上,上下吸嘴之间的纱线接头工作由捻结器自动完成,实现无结接头,加工的纱线称为无结纱。纱线打结之后形成了结头,对应于不同纤维材料的加工,结头有多种形式。接捻方法有空气捻结法、机械捻结法、静电捻结法、包缠法、粘合法、熔接法等。常用的有空气捻结法、机械捻结法。

空气捻结法适用于不同特数的棉纱、毛纱、合纤纱、混纺纱、股线及弹力包芯纱。用于不同品种的纱线时,工业调整乃至空气捻结器更换都较方便。

机械捻结法适用范围较窄,主要是棉纱。机械捻结法的粘结质量好,明显优于空气捻结,捻结处纱线条干均匀、光滑、强力高。

例:本例中用机械捻结法,选GU-102型织布结打结器。

3.整经工序工艺

3.1 机器型号

分批整经或分条整经。查《棉织手册》第三版 P220-234

例:1452A-140型系列整经机

3.2 列出所选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筒子架形式

分为V形筒子架和矩形筒子架(矩-V形亦属矩形)。V形筒子架上纱线离开张力装置后被直接引到整经机伸缩筘,为换筒和断头处理带来方便,有利于片纱张力均匀,由于纱线所受的导纱摩擦作用较弱,因此特适合低张力的高速整经。但其占地面积较大。矩形筒子架与V形筒子架特点相反。

本例中选择矩-V形筒子架。

3.2.2整经线速度V

整经速度可在整经机的速度范围内任意选择,一般情况下,随着整经速度的提高,纱线断头将会增加,影响经纱效率。若断头率过高,整经机的高速就失去了意义。高速整经条件下,整经断头率与纱线的纤维种类、原纱线密度、原纱质量、筒子卷装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在纱线品质优良和筒子卷绕成形良好和无结纱时,才能充分发挥高速整经的效率。

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220-243可查出整经线速度V

例:1452A-140型系列整经机整经线速度V:300 m/min~350 m/min

取V=325m/min

3.2.3 滚筒转速:可查《棉织手册》等资料进行计算。

转速n=

D

V

π1000(V :整经线速度;D :滚筒直径) 例:1452A-140型系列整经机 滚筒直径D :509.6mm 。

所以转速n=6

.50914.3325

1000??=203(r/min )

3.2.4 整经轴经纱根数配置

整经根数的确定以尽可能多头少轴为原则,根据织物总经根数和筒子架最大容量,计算出一批经轴的最少只数,然后再分配每只轴的整经根数。为便于管理,各轴整经根数要尽量相等或接近相等。根据经轴盘片间距、总经根数等确定。

整经轴盘片间距为1384mm 时,棉纱的整经根数如下表。其他纤维的整经根数可参考此表。

一次并轴的轴数n=

Z

M

各轴整经根数的平均值织物总经根数

例:9.8tex 的府绸,取每轴经纱根数为460根。

n=4607560=16.4

修正:n=16 Z=n M =167560=472.5≈473(根) 所以选8只整经根数为472 4只整经根数为473

3.2.5 卷绕密度

经轴卷绕密度的大小影响到原纱的弹性、经轴的最大绕纱长度和后道工序的退绕顺畅。经轴卷绕密度可由对经轴表面施压的压辊的加压大小来调节,同时还受纱线线密度、纱线张力、卷绕速度的影响。卷绕密度的大小应根据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等合理选择。

例:取9.8tex 的府绸的卷绕密度为0.48

3.2.6 整经长度

整经长度的设定依据是经轴的最大容纱量,即经纱的最大绕纱长度。经轴最大绕纱长度可由经轴最大卷绕体积、卷绕密度、纱线线密度和整经根数求得。整经长度应略小于经轴的最大绕纱长度,并为织轴上经纱长度的整数倍,同时还要计及浆纱的回丝长度以及浆纱伸长率。

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241可得

卷绕密度γ=V

G

式中:V-经轴容纱体积(cm 3),V=4

π

?W (D 2-d 2);

G-经轴容纱重量(g ),G=1000

/3)

经纱密度(经纱体积cm g V ?;

W-经轴上盘片间的距离(cm );

D-经轴上满轴直径(cm );D=整经轴边盘直径D 0-30(mm ) d-经轴上空轴直径(cm )。

经纱长度L=

经轴上经纱根数

)经轴上经纱线密度(经纱重量???tex G 1000

1000

例:本例中D 0为600~700mm ,取D 0=650.d=260mm V=4

4.13814.3? ×(622-262)=385577.556cm 3

G=0.5×385577.556/1000=192.79Kg

L=192.79×1000×1000/(9.8×473)=41590.8m

3.2.7 张力盘克重分布:

在1452型整经筒子架上,采取了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圈重量的措施。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圈重量的原则是:前排重于后排,中间层重于上下层。具体应视筒子架长度和产品类别等情况而定。(参照《棉织手册》第三版P245) 例:(单位:g )

4.浆纱工序工艺

4.1浆液配方

根据产品及生产情况选择(参照《棉织手册》第三版P318-319、P467,《机织学》P89、90)

浆料组份的选择即粘着剂和助剂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为避免织造时浆膜脱落,所选用的粘着剂大分子应对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如在棉、麻、粘胶纤维上浆时,显然可采用淀粉、完全醇解PVA、CMC等粘着剂。以淀粉作为主粘着剂使用时,浆液中要加入适量的分解剂(对天然淀粉)、柔软剂和防腐剂,当气候干燥和上浆率高时,还可加入少量吸湿剂。麻纱的表面毛羽耸立,使用以被覆为主的交联淀粉或CMC、PVA、淀粉组合的混合浆料。涤棉纱的上浆浆料一般以混合浆料。

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如细特纱上浆的重点是浸透为主,粗特纱以被覆为主,捻度较大的纱线由于吸浆能力较差,浆料配方中可加入适量的浸透剂,股线一般不需上浆。

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如在车间相对湿度较低时,应加入适量吸湿剂,需特殊后处理的,在不影响浆液性能的前提下,其经纱上浆使用的浆料配方中可直接加入整理助剂。

4.2浆液浓度、粘度、温度和酸碱度

根据产品自定(与上浆率等有关)。参照《棉织手册》第三版P460-P471

4.2.1浆液浓度

通过调整淀粉的浓度来控制浆液中无水淀粉的含量。

4.2.2浆液粘度

浆液粘度是浆液质量指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是描述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的物理量。粘度大小影响上浆率和浆液对纱线的浸透与披覆程度。粘度越大,浆液越粘稠,流动性就越差。这时,浆液被覆能力加强,浸透力削弱。在整个上浆过程中浆液的粘度要稳定,它对稳定上浆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浆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有浆液流动时间、浆液的温度、黏着剂相对分子质量及黏着剂分子结构。在CGS制中它的单位是泊(P),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为帕·秒(Pa·S),两者都是绝对粘度单位。

例:本例中取粘度为10 Pa·S

4.2.3浆液温度

浆液温度是调浆和上浆时应严格控制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上浆过程中浆液温度会影响浆液的流动性能,使浆液粘度改变,浆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浆液粘度下降,渗透增强;温度降低,则易出现表面上浆。对于纤维表面附有油脂、蜡质、胶质、油剂等拒水物质的纱线而言,浆液温度会影响这些纱线的吸浆性能和对浆液的亲和力。例如棉纱用淀粉浆一般上浆温度在950C以上,有时,过高的浆液温度会使某些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如毛纱和粘胶纤维纱不宜高温上浆(一般以55~650C为宜)。

例:9.8tex的府绸取温度为980C

4.2.4浆液酸碱度

浆液酸碱度对浆液粘度,粘附力以及上浆的经纱都有较大的影响。棉纱的浆液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毛纱则适宜于微酸性或中性浆液,人造丝宜用中性浆,合成纤维不应使用碱性较强的浆液。

例:9.8tex的府绸取PH=7

4.3浆纱机型号

根据产品自定。参照《棉织手册》第三版P320-P450

本例中选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如下图4-3-1)

4.4卷绕线速度V:根据产品自定。

V(m/min)=πdn

式中:d—浆轴直径(mm)

n—浆轴转速(r/min)

例:(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327)

本例中n=289r/min

V=3.14×0.11×289=99.8(m/min)

4.5浸压形式:根据产品自定。

纱线在浆槽中经受反复的浸浆和压浆作用,浸压的次数根据不同纤维、不同的后加工要求而有所不同。纱线上浆一般采用单浸单压、单浸双压、双浸双压、双浸四压。具体参

例:取双浸双压

图4-3-1

4.6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

4.6.1 上浆率

上浆率是反应经纱上浆量的指标,经纱上浆率为浆纱干重与原纱干重之比,以百分

数表示。生产中,经纱上浆率的测定方法有计算法和退浆法。退浆法的退浆率测定时间

较长,操作也较复杂,但结果较准确。计算法虽速度快、测定方便,但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1)上浆率J 的计算 J=

)

(-kg kg kg 经纱干重)

经纱干重()浆纱干重(×100%

(2) 上浆率的确定 ①按织物组织确定上浆率

③按织机种类确定上浆率

(3)上浆率的掌握与调节

①上浆率一般以检验退浆结果和按工艺设计允许范围掌握并考核其合格率。

②上浆率的调节,一般通过改变浆液浓度和粘度来调节。加压辊加压重量的改变也小幅度调节上浆率,但加压重量的过大改变将造成浸透和被覆的不恰当分配,故不宜采用。 本例中纱府绸要求上浆率高一点,注重浸透,所以相对上浆率取100%,上浆率18±2%。

4.6.2 回潮率

浆纱回潮率是浆纱含水量的质量指标,它反应浆纱烘干程度。浆纱回潮率为浆纱中水分重量与浆纱干重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回潮率W 的计算:W=浆纱干重

浆纱干重

浆纱湿重-×100

(2)回潮率的确定

浆纱回潮率掌握的标准

(3) 回潮率的掌握与调节

① 回潮率的大小取决于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经纬密度、上浆率高低和浆料性能。 ②回潮率要求纵向、横向均匀,波动范围一般掌握在工艺设计规定±0.5%为宜。 ③回潮率的调节有“定速变温”和“定温变速”两种方法,一般通过浆纱机车速和烘房(烘筒)温度来调节,回潮仪自动控制的方法采用“定温变速” 方法,值车工人感控制的方法采用“定速变温” 方法。 本例中回潮率可取6.8%。

4.6.3 伸长率

浆纱伸长率反应了浆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情况。拉伸过大时,纱线弹性损失,断裂伸长下降。因此,伸长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浆纱质量指标。伸长率为浆纱的伸长与原纱长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伸长率的测定方法有计算法和仪器测定法两种。 (1)伸长率的计算(参照《棉织手册》第三版P457) (

(3)伸长率的掌握与确定

①正确选择整经轴排列和退绕方式,避免经纱遭受意外伸长。从各轴张力均匀来考虑,可用单列式上下退绕法;从操作方便、断头易于发现考虑,则用单列式退绕法;从节约占地面积,纱线不易松弛考虑,宜选择双列式退绕法。 ②伸长调节器,传统浆纱机常用三种伸长(张力)调节装置。 本例中选取0.5%

4.7并轴只数

根据总经和整经轴经纱根数决定。(根据你选择的机型参考《棉织手册》第三版P320-P450)

本例中总经根数为7560根,整经轴只数为16只,祖克S型系列浆纱机经轴架型号为ANP型,双层固定式轴架,每4只经轴为一组,上下排放,一层两组。

5.穿结经工序工艺

5.1综丝、经停片和筘

根据产品和织机,可查《机织学》、《棉织手册》等进行选择。

5.1.1综丝(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549-552)

综丝主要有钢丝综和钢片综两种。

有梭织机通常使用钢丝综。无梭织机都使用金属综框和钢片综,以适应高速运转。无梭织机使用的钢片综有单眼式和复眼式两种。钢片综比钢丝综耐用,综眼形状为四角圆滑过渡的长方形,对经纱的磨损较小。

综丝密度:综丝杆上每厘米长度内的综丝根数。棉织综丝密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

本例中使用无梭织机,所以是钢片综。选用种类为C闭式,长度为300mm,综丝密度为13.

5.2.2经停片

经停片是织机经停装置的断经感知件,织机上的每一片经纱都穿入一片经停片。当经纱断头时,经停片依靠自重落下,通过机械或电气装置,使织机迅速停车。经停片有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大批量生产的织物品种一般用闭口式经停片,品种经常翻改的织物采用开口式经停片。

经停片的尺寸、形式和重量与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织机形式、织机车速等因素有关。一般纱线线密度大、车速高、选用较重的经停片。毛织用经停片较重,丝织用经停片较轻。纱线线密度与经停片重量的关系如下表:

例:9.8tex的经纱线密度选择经停片重量1-1.5g。

5.2.3筘

钢筘的作用是确定经纱的分布密度和织物幅宽,打纬时把梭口里的纬纱打向织口。钢筘从外形上看,可分为普通筘和异形筘,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胶合筘和焊接筘。在喷气织机上采用异形钢筘,这种筘还起到减少气流扩散和纬纱通道的作用。(钢筘类型、规格、筘号等可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500-520)

例:本例中采用喷气筘(异性筘),高度H:122mm ,长度L :1600mm(具体查《无梭织机实用手册》P496

5.2每筘穿入数、每综穿入数

根据产品组织等,可查《棉织手册》等资料进行选择。

例:前面已经确定过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4,边组织每筘穿入数为6。地组织每综穿入数1根,边组织每综穿入数2根,地组织采用四列复列式综框,飞穿法,边组织采用飞穿法。

5.3上机图(略)

6.织造工序工艺

6.1机器型号:有梭织机或无梭织机(常用喷气织机或剑杆织机)。

例:选择JAT710型喷气织机,工作筘幅是140mm ~390mm(选150mm)。适用于各种纱线。其主传动方式为电动机、皮带轮、三角皮带、传动轴传动。主电动机功率为2.6~4.5kw,启动方式为主电动机超启动,通过调换电动机皮带轮,变频调速。辅助喷嘴形式有单孔、双孔、气孔。

6.2速度:根据机型、产品等因素选择。

JAT710喷气织机转速n 的计算: n=

η??2

1

D D n 电

式中:n-织机转速,r/min ; n 电-电动机转速,r/min ; D 1-小皮带轮直径,mm ; D 2-大皮带轮直径,mm ; η-皮带传动滑移系数。

可通过更换小皮带轮改变织机转速,具体做法可参考调节说明书。 注:其他类型的织机转速计算公式参照《棉纺织计算》第三版

6.3送经卷取形式: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卷取机构分积极式卷曲机构和消极式卷曲机构,其中积极式有分连续卷取和间歇卷取,在织造过程中又可分为卷曲量恒定和卷曲量可变两种。

送经机构分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电子式调节送经机构,双轴送经机构等。

本例选取电子式积极连续卷取机构和电子式调节送经机构。

6.4纬密确定

机械式:实际纬密=常数×变换牙/标准牙(标准牙×变换牙)

常数取决于下机缩率,下机缩率因品种不同而异。

在不同下机缩率下,织物纬密与变换齿轮的关系见有关表格(《棉织手册》等)纬密齿轮的确定:查《棉织手册》第三版P744之后的大表格。

织物纬密是根据标准齿轮Sw和变换齿轮Cw的组合来确定的。

例:本例中织物纬密95根/英寸,确定Sw/Cw=27T/46T

6.5落布匹数:参照前面

本例是4匹。

6.6机上控制布幅:≤实际幅宽0-1cm。

本例机上控制布幅选取149mm。

6.7开口形式:与所选织机型号相对应。(查《棉织手册》等书)

JAT710型喷气织机包括曲柄开口、凸轮开口、多臂开口、提花开口等不同类型开口机构。

本例曲柄开口机构。

6.8 边撑形式:刺环式、刺辊式、刺盘式和全幅边撑等。

采用何种边撑取决于织物的种类、经纬纱密度和纱线的线密度。合适的边撑可以控制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的纬向收缩程度以及横向的缩率。应指出的是,为了有效地握持织物起到撑服的目的,左侧边撑的针刺略倾向于右方,右侧边撑的针刺略倾向于左方。

刺环式边撑的伸幅强度可调范围很大,适用于棉、毛、丝、麻各类织物的加工。

刺辊式边撑的伸幅强度较刺环式差,不适应厚重织物,多用于一般的棉织物加工。

刺盘式边撑伸幅强度最弱,在丝织生产中常见应用。

全幅边撑可减少边撑对织物两侧产生不同程度的刺伤,有些织物要求完全不受刺针影响,如安全气囊、降落伞织物等。

例:本例中选用刺环式边撑。

6.9 经位置线

织机上的经位置线,是指综平时后梁握持点、经停装置的导棒表面、综眼及织口的

一根连线。在实际生产中,前部梭口的位置基本不变,主要是通过后梁的不同高度来改变经位置线,经停架高度应与后梁高度相适应,以符合不同织物的要求。

6.9.1 后梁位置

后梁高度是影响织物组织结构和外观效应的重要参数,位置高表示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大。根据产品和织机,可查《棉织手册》、《织机学》等资料进行选择。有梭织机以胸梁为基准(如高后梁10毫米)。喷气织机以孔的位置表示,如0为中后梁,+1为较高后梁,+2为高后梁等。

后梁座的标准高度见下表:

本例选0。

6.9.2 停经架位置

停经架高低位置的确定,应以不破坏梭口半部经位置线的配置为原则。在确定停经架位置前应先确定后梁位置。以胸梁为基准,自定(如30mm)。

本例中选0。

6.9.3 综眼位置(有梭织机)

走梭板在后死心高度决定综眼位置,影响上下层经纱张力差异和经纱在综眼内摩擦受损,一般以低于47.6为宜。

6.9.4 边撑位置

织口的上下位置是受着边撑盒的控制,起到严格控制织口位置,保证经位置线正确的作用。一般低于胸梁9.5mm。

6.10 开口时间

开口时间是指在开口过程中上下交替的综框在平齐的瞬间位置。在实际生产中,是用当弯轴在上心时,筘到胸梁内侧面的距离大小来表示。开口时间的确定是根据织物的种类、织机的速度、筘副、投梭时间的迟早而定。

在制织平纹织物时,平纹织物要求织物布面丰满匀整、质地厚实,开口时间配置得早,经纱对纬纱抱合角就大,打纬以后,纬纱不易反拨后退,织物比较紧密厚实,且经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有机化学课程设计

《有机化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我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基本合成等,掌握药学专业必需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解释有机化合物性质并学会有机化合物制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药学专业专业课程学习、为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1. 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医药企业工作所需的有机化学知识和实际技能,为获得药士(师、执业药师)或药物生产、营销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提供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确定以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促进实践能力迁移、创造性进行实践从而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高职高专药学、药物制剂技术等多个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设计,注意有机化学与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贯彻到教学实践环节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有机化学物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了解有机化学与其他基础课专业课的联系。 3. 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计课程学习项目,将职业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融入其中,实现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转化,课程教学同时注重学生智慧型技能与操作性技能的开发。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将《有机化学》分为十二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中,有机整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合理设置项目任务。 4.按照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掌握知识,训练实际能力。 《有机化学》课程总课时70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实训20学时。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1、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原料加工、设 备、工艺流程)。 2、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化学矿)。 3、石油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石油中的化合物可 以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大类。 4、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指标,(十六烷值)是衡量柴油自燃性能的指标。 5、硫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SO2的制取和净化)、(SO2氧化成SO3)和SO3的吸收。 6、各族烃类裂解反应的难易顺序为(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7、CO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 8、隔膜法电解食盐水工艺的主要产品是(NaOH和Cl2)。 9、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10、催化剂一般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 11、半水煤气是以空气和水蒸气作气化剂制得的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和N2)。 12、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而言的;选择性是针对(目的产物)而言的;收率等于转化率与选择性之 积。 13、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聚合而得,在其高分子中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相同)。 14、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大步骤。 15、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三苯指苯、甲苯和(二甲苯)。 16、SO2氧化成SO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因此,(降低温度)、(提高压力)有 利于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17、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H2+3N2→2NH3,该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 18、分子发生热裂解反应,反应温度最高的是(乙烷)。 19、硫铁矿焙烧工艺中(硫酸化焙烧)是用来回收中钴、铜、镍等有色金属的。 20、块状原料煤一般用固定床气化炉。加料位置在(上部),气化位置在(中部)。 21、氧氯化最典型的应用是(乙烯制氯乙烯)。 22、煤干馏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 23、煤气化过程中温度最高的是:(氧化层)。 24、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生成尼龙-66,在其高分子中,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不相同)。

51CTO下载电子商务网站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1.正文 (1)引言 ①.程序设计的背景 21世纪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自从上个世界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很多人认为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的时代,这是因为互联网正在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经离不开因特网,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与贸易的重要工具。网上购物系统正在成为人们日益信赖的购物平台,其以优越的方便快捷性、实用性、可获得性等特性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网上购物逐渐成为很多人购物的主要途径。另外,随着计算机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数据库安全、数字水印、信息隐藏、入侵检测、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购物的环境越来越安全,大型的合理构建,政府机构完备的法律制度都极大的保证了网上购物的安全性,提高了顾客的信任度,使得网络购物更加普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网络更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加上年轻人乐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心理趋向也让我们对于网上购物有了更多了解并参与其中。基于对网络购物环境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网络购物的体会,本小组成员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基本上实现了简单的基于Java平台的JSP电子商务设计(电脑购物B2C模式的电子商务)。 ②.程序设计的需求分析 本电子商务总体基于Java,利用服务器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SP技术,辅以客户端动态网页开发的Javascript技术,主要设计实现以下功能: 1.前台销售,包括以下内容: 1)用户注册: 显示注册界面,通过Javascript技术判断用户填写的注册信息是否规X,用户名是否已经存在、填写的密码是否一致、Email是否为正确格式等等。用户确认所填注册信息并通过验证后,将注册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的userInfo表中。 2)用户登录 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检验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一

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杠杆”零件的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系 学生姓名:刘立果 学号:200601100072 专业班级:机制自动化(3)班 指导教师:李菲 2009年12月17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先从设计背景方面分析了零件作用和工艺,然后指定设计方案包

括毛坯的制造形式和对加工基面的选择最后实施方案。制定出工艺 路线,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艺尺寸及毛坯尺寸,确定切削用量及 基本工时,最后进行了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作用,工艺,毛坯,基面,路线,加工余量,尺寸,切削用量基本工时,夹具。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4) 1.1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2.工艺规程设计 (5)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2.2基面的选择 (5) 2.3制定工艺路线 (5) 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6) 2.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 3.夹具设计 (10) 4.结果与讨论 (11) 4.1课程设计结果 (11) 4.2课程设计结论 (11) 5.收获与致谢 (11) 6.参考文献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杠杆(见附图1),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是传递扭矩,零件中部有一孔ф20H7,两端分别是通孔和盲孔ф8H7,三孔均要求有较高的配合精度,用于传递较小扭矩。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共有两组加工平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如下: 1.上表面 这一组表面包含两个ф8H7的孔和其倒角;与两孔垂直的平面包括通孔的端面ф16、盲孔的端面ф20和中部孔的端面ф32. 2.下表面 此加工面包括长宽均为68的下表面轮廓还有ф20H7孔及其倒角。 2.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由于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且轮廓尺寸不大,可采用熔模铸造。2.2 基面的选择 加工下表面轮廓是以ф20的端面ф32为粗基准;在以加工好的下表面为基准加工通孔ф8的端面ф16、盲孔ф8的端面ф20和ф20的端面ф32。 2.3 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I 依次粗铣和精铣下底面轮廓1,通孔ф8的端面ф16和孔ф20的端面ф32,盲孔ф8的端面ф20. 工序II 依次钻、粗铰和精铰通孔和盲孔ф8H7并锪倒角0.5×45°;粗铰后精铰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 《化工设计》专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乙醛缩合法制乙酸乙酯 学生姓名胡曦班级、学号化工091017 指导教师姓名任晓乾 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5月12日-2012年6月1日 课程设计成绩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质量,70% 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及设计过程表现,30% 设计最终成绩(五级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一、设计任务3 二、概述4 2.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4 2.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4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5 3.1酯化法5 3.2乙醇脱氢歧化法7 3.3乙醛缩合法7 3.4乙烯、乙酸直接加成法9 3.5各生产方法比较9 3.5确定工艺方案及流程9 四.工艺说明10 4.1. 工艺原理及特点10 4.2 主要工艺操作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工艺流程说明10 4.4 工艺流程图(PFD)错误!未定义书签。4.5物流数据表10 4.6物料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工艺总物料平衡10 4.6.2 公共物料平衡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消耗量19 5.1 原料消耗量19 5.2 催化剂化学品消耗量19 5.3 公共物料及能量消耗21 六. 工艺设备19 6.1工艺设备说明19 6.2 工艺设备表19 6.3主要仪表数据表19 6.4工艺设备数据表19 6.5精馏塔Ⅱ的设计19 6.6最小回流比的估算21 6.7逐板计算23 6.8逐板计算的结果及讨论23 七. 热量衡算24 7.1热力学数据收集24

7.2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26 7.3校正热量计算、水汽消耗、热交换面积(对塔Ⅱ)29 八.管道规格表24 8.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8.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8.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8.4 三废排放说明26 九.卫生安全及环保说明24 9.1 装置中危险物料性质及特殊储运要求24 9.2 主要卫生、安全、环保说明26 9.3 安全泄放系统说明24 9.4 三废排放说明26 表10校正后的热量计算汇总表34 十有关专业文件目录34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车间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产品规格:纯度99.5% 4.年生产能力:折算为100%乙酸乙酯10000吨/年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醋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醋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中;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1)

《化工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空间速度的大小影响甲醇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2. 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 3. 芳烃系列化工产品的生产就是以苯、甲苯和 二甲苯为主要原料生产它们的衍生物。 4. 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5. 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有碱洗法和乙醇胺水溶液吸附法。 6.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其原始活性组分是,需经还原生成才具有活性。 7. 按照对目的产品的不同要求,工业催化重整装置分为生产芳烃为主的化工型,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主的燃料型和包括副产氢气的利用与化工燃料两种产品兼顾的综合型三种。 8. 高含量的烷烃,低含量的烯烃和芳烃是理想的裂解原料。 9. 氨合成工艺包括原料气制备、原料气净化、原料气压缩和合成。

10.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过程只是物理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得到的轻质燃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11. 变换工段原则流程构成应包括:加入蒸汽和热量回收系统。 12.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 、(H2)2在 2.8~3.1 。 13. 以空气为气化剂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称为空气煤气。 14. 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碳过程中,甲醇富液的再生有闪蒸再生、_ 汽提再生 _、_热再生_三种。 15.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 16. 有机化工原料来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农副产品。 18. 乙烯直接氧化过程的主副反应都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且副反应(深度氧化) 防热量是主反应的十几倍。 19. 第二换热网络是指以_ _为介质将变换、精炼和氨合成三个工序联系起来,以更合理充分利用变换和氨合成反应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 天然气转化制气,一段转化炉中猪尾管的作用是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环氧乙烷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设备的构造及工程设计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工艺的设计任务,并通过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形式正确表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4.2/7.2/ 9.2万吨/年环氧烷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条件 用N2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 12.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Ar 0.00856 mol/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10~15%,可自行调配),产品环氧乙烷中含Ar 0.00631 mol/mol。 年生产7440小时。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对反应器和环氧乙烷精馏塔做详细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并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设计时间进程表 时间:2周(11-12周),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最终版

青岛科技大学 化工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乙醇-正丙醇溶液连续板式精馏塔的设计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35班 日期: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精馏塔设计模拟 (三)塔板工艺尺寸计算 1)塔径 2)溢流装置 3)塔板分布、浮阀数目与排列 (四)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1)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强降2)淹塔 3)雾沫夹带 (五)塔板负荷性能图 1)雾沫夹带线 2)液泛线 3)液相负荷上限 4)漏液线 5)液相负荷上限 (六)塔工艺数据汇总表格 三塔的附属设备的设计 (一)换热器的选择 1)预热器 2)再沸器的换热器 3)冷凝器的换热器 (二)泵的选择 四塔的内部工艺结构 (一)塔顶 (二)进口 ①塔顶回流进口 ②中段回流进口 (三)人孔 (四)塔底 ①塔底空间 ②塔底出口 五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六主体设备图 七附件 (一)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二)主体设备图 八符号表 九讨论 十主要参考资料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设计一板式精馏塔,用以完成乙醇-正丙醇溶液的分离任务 【设计依据】如表一 表一 【设计内容】 1)塔板的选择; 2)流程的选择与叙述; 3)精馏塔塔高、塔径与塔构件设计; 4)预热器、再沸器热负荷及加热蒸汽消耗量,冷凝器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泵的选择; 5)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及主体设备图。 二塔板的工艺设计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的任务是分离乙醇—正丙醇混合液,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运用Aspen软件做出乙醇—正丙醇的T-x-y 相图,如图一:

图一:乙醇—正丙醇的T-x-y相图 由图一可得乙醇—正丙醇的质量分数比为0.5:0.5时,其泡点温度是84.40o C (二)精馏塔设计模拟 1.初步模拟过程 运用Aspen软件精馏塔Columns模块中DSTWU模型进行初步模拟,并不断进行调试,模拟过程及结果如下: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学校 机器人课程设计名称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系 班级10电气3 姓名谢士强 学号107301336 指导教师宋佳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2)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第二章硬件设计 (3) 2.1 结构设计 (3) 2.2电机驱动 (4) 2.3 传感器 (5) 2.3.1光强传感器 (5) 2.3.2光强传感器原理 (6) 2.4硬件搭建 (7) 第三章软件设计 (8) 3.1 步态设计 (8) 3.1.1步态分析: (8) 3.1.2程序逻辑图: (9) 3.2 用NorthStar设计的程序 (10) 第四章总结 (12) 第五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任务背景 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互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六个子系统现在机器人普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汽车制造,医疗领域,如远程协助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军事领域,如单兵机器人,拆弹机器人,小型侦查机器人(也属于无人机吧),美国大狗这样的多用途负重机器人,科研勘探领域,如水下勘探机器人,地震废墟等的用于搜查的机器人,煤矿利用的机器人。如今机器人发展的特点可概括为:横向上,应用面越来越宽。由95%的工业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非工业应用。像做手术、采摘水果、剪枝、巷道掘进、侦查、排雷,还有空间机器人、潜海机器人。机器人应用无限制,只要能想到的,就可以去创造实现;纵向上,机器人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像进入人体的微型机器人,已成为一个新方向,可以小到像一个米粒般大小;机器人智能化得到加强,机器人会更加聪明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设计一个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可以是轮式、足式、车型、人型,也可 以是仿其他生物的,但该机器人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能够灵活行进,能感知光源、转向光源并跟踪光源;另外还应具备一项其他功能,该功能可自选(如亮灯、按钮启动、红外接近停止等)。 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功能要求进行机械构型设计,并用实训套件搭建实物。 2、基于实训套件选定满足功能要求的传感器; 3、设计追光策略及运动步态; 4、用NorthStar设计完整的机器人追光程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 专业班级:制药071班 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 学生姓名:晏金华 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 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说明 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 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 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 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 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 1.设计说明书内容 (1)总论 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 ;且具备 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 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 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 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 (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 (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4)物料衡算 ①根据生产规模及其特点确定年生产时间(h)、单位时间产量及计算基准; ②物料衡算:选定计算方法,对车间所有有变化的过程及设备(或系统),按一定顺序和计算步骤,逐个进行物料衡算,确定每股进、出料的组分、流量及百分比含量。要求及时整理计算结果,对每个过程设备列物料平衡表。 (5)列表: ①工艺条件一览表; ②生产控制一览表; 2. 图纸内容及张数:反应工段工艺流程图,1张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 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2.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各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简介 化学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 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化工工艺学题库

第一章合成氨 1、简述天然气为原料进行蒸汽转化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有哪些?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抑制副反应? 2、甲烷蒸汽转化过程工艺条件该如何选择,为什么? 3、蒸汽转化过程为什么要采用两段转化?两段转化的供热方式有何不同 4、甲烷蒸汽转化-段炉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一氧化碳变换为何要采用中温变换和低温变换?工艺条件如何选择? 6、天然气中的硫有哪些形式,干法和湿法脱硫各有哪些?有何优缺点? 7、氧化锌脱硫前为什么要和钴钼加氢脱硫联合使用? 8、什么叫热碳酸钾法?采用热碳酸钾脱碳的基本原理如何?条件如何选择? 9、合成氨粗原料气的精制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如何? 10、提高铜氨液吸收残余CO和CO2的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11、简述铜铵富液的再生目的以及在再生塔中各设备中的流动路径。 12、氨合成反应有何特点?如何选择氨合成的工艺条件? 13、氨的合成流程为什么要采用回路流程?合成气中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 14、氨舍成塔为什么要采用夹层式?合成塔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15、绘出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方块流程图。 16、比较甲烷蒸汽转化、一氧化碳变换、氨的合成所采用催化剂的情况。 第二章尿素 1、尿素合成的原料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2、尿素生产的原则流程图是什么? 3、尿素合成工艺参数如何选择? 4、高压气提法生产尿素的高压圈包括那些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5、尿素生产主要有哪些设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硫酸 1、简述硫酸生产原料的原料。 2、以硫铁矿为原料,绘出硫酸生产的工艺流程方块图。 3、硫铁矿焙烧之后,获得的炉气应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进入转化炉,分别采用何种设备完成? 4、沸腾焙烧时,可采用哪些措施保持炉温稳定。 5、SO,转化为SO,过程有何特点,为什么要采用两次转化两次吸收。 6、SO,吸收过程的工艺条件如何选择? 7、简述硫酸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三废的。 第四章制碱 1、氨碱法制备纯碱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哪些? 2、氨碱法制纯碱有哪些步骤? 3、氨碱法制碱过程中如何除去原料盐中的Ca2+、Mg2+离子 4、联合制碱法的生产原理是什么? 5、氨碱法与联合制碱法有何异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范例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算法与编程综合实习 课题名称: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21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5日

目录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3)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3)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4) 2.1 问题描述 (4) 2.2 设计要求 (4) 第3章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及分析 (4) 3.1 问题分析 (4) 3.2 概要设计 (7) 3.3 详细设计 (7) 3.4 调试分析 (10) 3.5 测试结果 (10) 3.6 参考文献 (12) 第2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源代码) (14)

第1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 仅仅认识到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远远不够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入了解队列的特征,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它,同时还将巩固这种数据结构的构造方………………………………………………………………………………………………………………………………………………………………………………………..(省略)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2.1问题描述: 迷宫问题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门放入,在盒子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道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走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学会走通迷宫的路线。设计一个计算机程序对任意设定的矩形迷宫如下图A所示,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图A 2.2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程序输出如下: (1) 建立一个大小为m×n的任意迷宫(迷宫数据可由用户输入或由程序自动生成),并在屏 幕上显示出来; (2)找出一条通路的二元组(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3)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迷宫中标出该条通路; (4)在屏幕上输出迷宫和通路; (5)上述功能可用菜单选择。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小组成员:指导教师:

目录 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2第一章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3第一节零件的工艺分析—————————————————————4 一、零件用途—————————————————————————4 二、零件技术要求———————————————————————4 三、审查轴零件工艺性—————————————————————4 第二节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4第三节毛坯的种类及制造————————————————————5第四节制造工艺路线 一、定位基面的选择——————————————————————5 二、轴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5 三、制定工艺路线及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 第五节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7第六节切削用量、时间定额计算—————————————————10第二章铣平面专用夹具夹具设计——————————————————12第一节轴零件的铣床夹具设计——————————————————12 一、零件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分析—————————————————12 二、拟订定位方案和选择定位元件————————————————12 三、确定夹紧方案———————————————————————13 四、定位误差分析———————————————————————13 五、绘制夹具总装图——————————————————————14设计总结—————————————————————————————14参考文献—————————————————————————————15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

《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所属系部:化工学院 制定人:宋丽萍 合作人:吴晓滨 制定时间: 2015年1月20日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单元操作 课程代码:181103 学分:20 学时:360 授课时间:第二学期授课对象:三年制专科 课程类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 先修课程:化工机械基础后续课程: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 二、课程定位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面向的岗位有:管路安装、泵及其他动设备操作、流量控制、压力控制、温度控制、DCS控制操作、设备保全等。《化工单元操作》安排在《化工机械基础》之后,《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之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通过项目训练,掌握各单元典型设备的操作技能及设备选用原则和技能,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中职定位:单元设备简单操作 本科定位:单元设备工作原理及生产能力设计 培训地位:单元设备工作原理简介 三、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核心类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

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与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图纸识用与绘制、物理化学等前续课程密切衔接,为后续课程《化工设计概论》、《化工工艺学》、《化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终形成化工生产的职业综合能力。 能力目标: 1、能运用流体力学知识,根据输送流体的性质,正确选用管道及安装。根据输送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操作常见泵的开启与调节。根据输送机械设备操作规范,操作常见泵的开启与调节。 2、能运热量传递知识,根据传热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传热设备。 3、能运用蒸发原理知识,根据蒸发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蒸发设备。 4、能运用蒸馏原理知识,根据蒸馏设备的操作要求,操作和维护蒸馏设备。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1、知道流体力学,了解其基本内容,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机理及基本计 算方法; 2、知道非均相物系分离的基本原理,重力沉降和过滤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 3、知道传热单元,了解传热过程,理解传热原理,掌握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传热单元操 作的基本概念及传热基本方程; 4、知道吸收,了解吸收过程,理解吸收原理,掌握气体吸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计算; 5、掌握两组分溶液精馏的原理和流程,精馏塔的操作及设计计算方法; 6、掌握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熟悉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的应用,干燥过程的相关计 算。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1、进入工作环境,必须穿着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鞋等。 2、不能随意触动设备。 3、操作设备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5、保持节俭节约。 四、课程内容设计:(包括顶岗实习、项目实施等,项目小于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