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三年级下册第11课《橙色的画》

汉河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一次教学设计

二次教学设计三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1、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橙色画的特点,了解橙色的色彩感情。能从主观感受及表现需

要出发选择色彩、运用色彩,以橙色为主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内容。

2:通过直观感受与赏析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及色彩原理的感悟能力,提高美术欣赏的水平,培养

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体会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调色游戏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

主要颜色的画面给人们带来的特有的美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橙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突出主体,

丰富画面,充分表现内心感受。

学法指导: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有关生活日用品、课件、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吗?红、黄、蓝(学生答,师板书)。今

天老师就要用这三原色当中的红色和黄色来变一个小魔术。

教师拿出分别装着红、黄、蓝三种颜料的透明水瓶和几个透明水杯。

演示:先在两个水杯里倒入同量的黄色颜料,然后依次再往这两个杯子里倒入红色颜料。

师:老师先往这个杯子里倒入少量的红色,看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色)接着我再往另外一个杯子里倒入多一些的红色,现在杯中的颜色怎么称呼呢?(桔红色)这两种颜色在美术中都被称为橙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橙色的画》。

板书课题:橙色的画

【设计意图】魔术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了解新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初步了解橙色的情感性。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做的那个小魔术,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下?

请两位学生上台调配橙色。

师:他们调出的橙色怎么和老师调出的橙色不一样呀?

(因为颜料的用量不同,调出的橙色也不一样。)

师:通过刚才的调色游戏,你们知道橙色是如何产生的吗?(橙色是由红加黄调配而成的颜色。)板书:红+黄=橙

师:在美术中我们把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称之为间色。橙色作为一种间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想一想,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

学生说生活中的橙色,课件依此出示桔、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的灯光等图片。师:看完这些有关橙色的图片,请大家说说橙色带给你什么感觉?(如学生们无法一下子说出,出示橙色图片与大海图片比较后再说。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色和黄色等归为

“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利用橙色表现画面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调配橙色,了解不同橙色的程度变化。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橙色,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色彩的情感性的同时,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二)赏析艺术家的作品,了解画家如何运用橙色表现情感,认识橙色画面特有的美感。

(1)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欣赏,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一片丰收景象,人们忙碌的打菜籽……)为什么用橙色?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高兴、喜悦)

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特点。

(2)凡高的油画《向日葵》

师简单介绍凡高:荷兰人,19世纪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用色彩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是他作品的最大特色。

师:同学们了解向日葵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你知道画家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吗?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这幅作品中作者通过橙色系列的色彩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设计意图】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生活背景,本环节简单介绍关于凡高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家通过《向日葵》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3)米勒的油画《晚钟》电脑播放教堂的钟声。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是钟声。傍晚时分,在法国乡村,一对农民夫妇正在田间劳作。突然,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的活。

课件出示《晚钟》原作图片和经过电脑色调处理的图片。

师:这是法国画家米勒创作的油画《晚钟》,你们猜一猜哪一幅是原作?为什么?两张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橙色显得温暖)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一天中哪个时间段呢?对,傍晚,看夕阳染红了天空,那这个画面中的两个人在做什么吗?(他们在祈祷,祈祷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祈祷生活越来越美好。多么善良、纯朴的一对夫妻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用电脑软件处理的手段,展示了两幅不同色调的《晚钟》,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的情感性,培养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和情感需要选择运用色彩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课件整体出示有关橙色的名家作品

师:在这些作品中全部使用的是橙色吗,还用了哪些色彩?什么是“橙色的画”?

小结:橙色的画指以橙色为主的画,在这些作品的画面上也有其他色彩,如蓝、绿等,这些色彩的参与使画面有对比更生动、和谐。

(三)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欣赏书中的小画家们的作品,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说说他们分别用橙色表现了什么?你比较喜欢哪张作品?

(2)欣赏课件中的学生作品

师:用橙色可以表现固有色是橙色的物体,也可以表现本来不是橙色的物体或场景,也可以把自己

头脑中想到的东西用橙色表现,给人产生联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拉近了艺术创作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同时,通过欣赏更多不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创作

课件出示图片:饮食餐厅、麦当劳等。

师:有科学研究发现,橙色能让人产生对营养、香甜的联想,能极大刺激人的食欲,让人胃口大增。因此,许多大城市的饮食店会用“橙色”来装饰。

师:我有个朋友,他家的饭店走廊里有一面空白的墙,想征集有关橙色美术作品,不知在座的同学能不能帮忙?老板说了如果你们愿意帮忙,他们将回赠精美礼品,但同时也有个要求:

课件出示:作品用笔大胆,色彩丰富,内容有新意。

师:听了这些,你能用自己刚学到的知识来创作一幅橙色的画吗?

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有优秀的作品随时展示,有不足的随时指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征集橙色作品”活动,再一次把生活与艺术紧密联系起来,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也要为生活服务。本环节的设置,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

四、展评

优秀作品请学生自己粘贴在黑板的“走廊墙面”上。

师:这么多的作品,我的朋友还真不知道怎么选了。你们能帮他挑选一下吗?

1.请学生自我推荐,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推荐理由)

2.请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分析。(从作品的内容、色彩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评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作品粘贴在“墙面”上,目的是培养学生美化环节的意识。通过选拔作品,提高学生评述、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

师:橙色在古代还是权贵、宗教的象征色彩,如古代皇帝的龙袍、佛相等。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节课的收获。课下试着用红和蓝,黄和蓝调出另两种间色,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颜色。(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橙色不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色彩,它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古代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橙色的画》教材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6册11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关于三原色的知识,本课在认识橙色及色相基础上,了解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通过欣赏,感受橙色温暖、明快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不同深浅的橙色主色调所表现的程度变化,让学生从随意的涂色、染色,到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释色彩现象,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意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本课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调色实验,如果有条件让更多的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会更好。另外本课的重点过多落在了对作品的赏析上,而在对学生美术创作技能技法的指导上比较缺乏。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时常改进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学习美术。

一次教学反思:

二次教学反思:

三次教学反思: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彩色的梦优质教案

【彩色地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各样地梦,体验梦地多彩之处。 过程与方法:感受梦地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地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地丰富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想象地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地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完成一副梦境地画作。难点:梦地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地布局和形象地塑造。

三、课前准备 梦境地图片、课件、学生用绘画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师:想到能给你们上课,我昨晚兴奋地睡不着觉,迷迷糊糊地我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奇妙地世界:我脚踏星星来到学校,我们地课堂飞到了天空,云朵变成了小朋友地课桌,而老师地讲台竟是一道七色地彩虹。太阳和月亮为我们照明,小动物们争着来听课,小朋友们挥舞着画笔把天空变成了美丽地花园。你们觉得老师地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梦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新奇地体验。引出课题《多

彩地梦》 师:那谁来说说你印象深刻地梦? 2、畅谈梦想,融入梦境 (1)学生畅谈自己地梦。 生讲述梦境。教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地神态是怎样地?”、“他长得怎样?”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地多彩。“这个梦真多彩,你地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地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地梦中玩玩”、“你地梦真惊险啊,小朋友都听地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给予适当地奖励。 (2)师:看来同学们都做过梦,你知道人为什么会

做梦吗?生回答。 师小结:梦是人地一种正常地心理现象,不光同学们会做梦,有一位非常了不起地艺术大师,他也爱做梦,他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 请看画面:画面中画了哪些事物? 画家梦中地景象和现实生活一样吗? 生答:不一样。 师小结梦地特点:梦中地事儿可以是生活中常见地,也可以是从来没见过地。 3、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师:每个人地梦都不一样,有几位同学也想给你们展示一下他们地梦,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最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蜜蜂第一课时 优质课 教案1

14.蜜蜂 课题 蜜蜂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片段的学习是阅读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 者的实验准备阶段,以及实验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提出带动全文,深入品味,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句子等方法深入研读体会,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学前准备 1.根据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关于蜜蜂更多的知识;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词语,弄清“我”做实验的原因。 学前准备 1.收集有关蜜蜂的图片、资料。(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 达标检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蜜蜂的资料。 2.课件出示法布尔的图像及简介,引出新课。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如蜜蜂的生活习性、赞美蜜蜂的诗句等。 2.了解法布尔。 1.请你摘抄一些描写蜜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知。(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词语: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 准确无误、沿途、陌生。 3.组织学生交流理解 词语的方法。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5.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大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4课《蜜蜂》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部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共6题;共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íng tang dìng shíbài fǎng wán j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论________ 辨________ 准________ 组________ 轮________ 辩________ 推________ 阻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但……不是……而是……无论……都…… ①蜜蜂________飞到哪里,________可以回到原处。 ②蜜蜂靠的____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____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③________蜜蜂逆风而飞,离家两公里多路,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我能根据课文《蜜蜂》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 ________我叫小女儿守在蜂窝旁,自己走出二里多,多放飞蜜蜂。 ________我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________蜜蜂四面飞散,我一边沿途观察,一边猜测思考。 ________我在自家花园蜂窝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5.按课文《蜜蜂》内容填空。 《蜜蜂》这一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科学态度和________的科学作风。 6.修改病句 ①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②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③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6分) 7.读语段,完成练习。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冲着我喊道_____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_____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_____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_____ (1)在这段话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她冲着我喊道________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________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 ________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________ (2)“我”为什么推测蜜蜂找不到家?“我”的推测对吗? (3)当得知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爱格兰的心情怎样?“我”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4)两只蜜蜂飞回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说明了什么?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 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

教案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4课立体的画面

课题 课题第14课《立体的画面》执教人朱宗亮课时 1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及学情分析浮雕的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半立体的艺术形式,在建筑、产品包装等方面被广泛使用。本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贴近他们的生活,利于他们的理解和创作。教材选择了山西九龙壁、中国古铜镜、古希腊银币三件浮雕作品以及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作为欣赏图例,旨在让学生欣赏浮雕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创作立体画面的兴趣。 学生以往的课业多是进行平面的绘画练习,而本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制作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创作出浮雕形式的手工作品,而本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利用制作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制作出浮雕形式的手工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发现身边各种可利用的手工制作材料,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学生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力争使作品个性鲜明,充满童趣。 教学目标1、了解浮雕一半立体的艺术形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工具将所收集的材料加工成立体的画 面。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再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寻找身边可利用的各种材料制作出立体的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求新、求异,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立体画面。 教学策略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3.展示与评价阶段4.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学资源环境教师:辅助课件;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和工具,如锡纸、果壳、彩泥等。学生: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价 自评、互评和师评。 好较好一般新知识的接受 自己动手实践 自己作品感觉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阶段 二、发展阶段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带领学生欣赏各种浮雕作品,为学生讲解浮雕的相关知识,由浮雕艺术引出课题《立体的画面》。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见过的 浮雕作品,学生畅谈看到这些浮雕时心中的 感受,从而启发学生发现浮雕的装饰作用及 其形式特点—半立体的、平面化的。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立体的画面?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看看哪些可 以作为制作立体画面的材料。 4、有些材料不能直接利用,教师可引导学 生寻找方法,如对材料进行组合、裁切等,将它们变成可以利用的材料。 5、请学生简述本次作业的创作思路,准备 制作工具和材料。提示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创意进行制作,感受边想边做的创作乐趣,学会手工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三)学生作业

新教材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动物的繁殖》习题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习题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______________,也都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______________。 3.我们知道的卵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_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_类、______________类一般都是卵生。 5.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______________。 6.我们知道的胎生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胎生动物一般都用______________方式喂养它们的后代。 8.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蝴蝶靠______________繁殖后代。 二、判断题。 1.从动植物的繁殖方式可以看出生物具有多样性。() 2.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3.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4.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5.所有动物都必须通过雌、雄交配,才会繁殖出新后代。() 6.海洋中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7.动物的后代都是由妈妈“生”出来的。() 8.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 9.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繁殖后代的方式都相同。() 10.马通过胎生产下小马。() 11.鸟类的卵大多有较坚硬的卵壳,它属于卵生动物。() 12.胎生动物是以卵的形式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13.卵生动物是以小动物的模样从母体中生出来的。() 三、选择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钱玉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 《检阅》教学设计 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钱玉珍 [教材分析] 《检阅》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童年生活”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先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地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着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渗透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浅显易懂,但是学生要真正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认真研读第一个场景,学生才能体会出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心、尊重;只有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博莱克怎样刻苦训练,学生才能体会出博莱克的自尊,自强。 另外,检阅的场景学生很少或根本没见过,但是对“检阅”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应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读中品味语言的意蕴,感悟语言与情感的魅力,凸现语文的人文性

与工具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检阅”“棘手”“鸦雀无声”“情不自禁”等词语,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③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①在读中体会,感悟人物的内心和情感。②抓住主要问题,理清文章的条理和内容。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较,辨析词句,体会其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②懂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理解“检阅” 1、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检阅》,你们以前看见过检阅的场面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观赏我国国庆节隆重的检阅场面吧!(课件播放:国庆节阅兵) 2、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检阅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看明白了一支支队伍在接受谁的检阅吗?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在检阅着谁呢?你现在能说说“检阅”是怎么回事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了“检阅”这个词语呢?(联系课件播放的具体情景)那么,你能再联系刚才播放的情景,用上“检阅”说一句话吗?根据学生的发言显示句子,并引导学生读句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画杨桃》教学设计

11、《画杨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针对本文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师生形成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用心研读文本,才会发现:课文通过“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做事、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言激趣: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出示杨桃) 这是——杨桃,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课本上也向我们做了介绍呢,请大家翻开课本44页,咱们来看一下“资料袋”中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设计意图:北方的孩子对杨桃不太熟悉,教师准备几个杨桃,观察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读读课文后面资料袋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老师写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出版家的名字,是---------板书:岑桑 在著名作家岑桑的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上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 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板书课题)11、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一位年过半百的著名的作家、出版家,竟对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事铭刻在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

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各种水果图片)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水果(出示杨桃的图片进行介绍)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杨桃未成熟和成熟的图片向孩子们简单介绍。 二、简介作者 岑(cén)桑,广东顺德人。其作品曾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 主要作品:《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眼睛和橄榄》等。 三、带问题初读课文,感知大体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生字、词读音和识记情况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分析生字结构,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指导书写:“图”字,大口框要端正、大方,框内部件要合体。 6、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思考:(1)图画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画杨桃,“我”为什么画成了五角星?(学生结合当时“我”的座位不难找到答案)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结合“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体会“我”画画时的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学习第2~17自然段。 默读课文 (1)、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是怎样的态度,老师看了“我”的画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结合(几个同学看见了,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4课,立体画面》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4课,立体画面》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四课《立体的画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立体画面以及浮雕的艺术特点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彩泥作为材料,将其加工成立体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通过彩泥来塑型,进行浮雕的创作。 教学策略: 本课选择了立体画面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平面表现”向高年级“立体表现”过渡期间的身心特点。纸张的立体造型,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接触,对于浮雕,因为我校有开设仿酥油花的黏土校本课程,所以学生对此也有一些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作出美观、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尝试发现──欣赏探究──分析演示──欣赏提升──联想创作”几个教学环节,通过尝试、探究、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立体画面的要点和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出示两件作品,绘画和立体作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教师小结,引出浮雕极其特点,并引出课题——《立体的画面》。 4.出示课件图片——浮雕的作品《九龙壁》等请学生欣赏,结合生活中的立体画面,请学生说说立体的画面怎样制作?师生共同交流方法。 二.知识新授1.剪切法2.折叠法3.卷曲法4.雕刻法5.捏塑法(今天重点学习此种方法)6.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立体的画面创作呢?师生共同欣赏这些方法制作的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7.教师演示捏塑法: (1)出示彩泥,纸盘,白胶等工具,这些东西你们都带齐了吗这节课晁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用这些材料制作一张立体的画面吧(2)教师演示制作步骤:(投影演示)在纸盘上绘制出你想做画面的草图。(注意画面要饱满)用揉,搓,压等方法将彩泥做出需要的造型。(注意颜色的搭配)用白胶拼贴在纸盘中,注意提醒孩子,要先帖远处的,再贴近处的。 整理画面,用工具压出需要的花纹并装饰花边。(花边可根据自己的画面取舍)三.学生实践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用揉,压,捏,搓,粘等方法制作一副立体的纸盘画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大胆表现,注意色彩的搭配。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优秀作品并简单点评。(针对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鼓励创意好的作品)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立体的作品,教师出示其他材料的作品图片,鼓励孩子们勇敢尝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1]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 种子名称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形特点 凤仙花圆形、很小、褐色还带有一点绿 绿豆椭圆、较小、绿色 玉米圆锥形、水滴状、中等大、黄色 花生椭圆、较大、米黄色 红豆椭圆、较小、暗红色 黄豆圆形、中等大、黄色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 生长发育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果实和种子成熟 日期3月20日3月27日5月13日5月22日6月7日7月11日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 2.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 资料阅读 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6)√(7)√(8)×(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1.整理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情况。 破土而出的时间3月27日刚出土时叶的样子很小、低头、合拢 刚出土时茎的颜色嫩绿色叶在茎上怎样排列左右、前后对齐(对 生)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 么不同第一对叶子厚实,小,圆形,深绿色,光滑。后面长出的叶子薄、大,长椭圆形,绿色,有点粗糙,叶边缘有刺。 其他发现发芽时间很慢,第一对真叶长出后长叶的速度加快。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阳光、空气。(2)叶。(3)太阳。(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 3.简答题 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 活动记录:(仅供参考) 观察时间刚出土时一周以后两周以后三周以后四周以后……

二年级语文下册21课、22课、23课练习题

21、画家和牧童 姓名————家长签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àāqián pī pínɡshānɡ r?n bō li ( ) ( ) ( ) ( ) jìxùjiāo ào ()() 二、比一比,在组词。 兄()拱()抹()决()呆()哄()末()快() 三、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带点词换一个词。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 看了,纷纷夸赞 ..。() 3、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 ..地说。( ) 四、我能模仿着写一写。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一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脚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1、戴嵩是怎样画这幅图的,请你用横线画下来。 2、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沉思()夸赞()情形() 4、读了牧童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5、想象一下,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 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 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愿意把自己找到的材料告诉他人,乐于与人合作。 (2)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 (1) 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 能初步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 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 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用具 PPT、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三脚架、玻璃棒、牛奶、醋、打火机、过滤网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出示几种学生熟悉的物品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东西,你们看它们是什么? 生: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一次性纸杯、烧杯。 师:这些都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生:钢铁、黏土、塑胶…… 师: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做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身边的材料》(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就课本第40页,跟学生一起谈谈古代人如何运用身边的材料。师:我们的生活用品用这些材料制成的,那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0, 观察图片,说说古时候的人们用哪些材料制作生活用品的? 生: 衣服用动物的皮毛做的,房子用木材和动物的皮毛建的,打猎用木棍,用石头来切割东西…… 师:那么他们的生活用品材料来源于哪里? 生:都是在身边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材料。 师:对,他们制造生活用品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存于自然环境中的,比较粗糙简单的。那么我们把这样的材料叫做什么? 生:天然材料 师:你在书上哪里找到的?请同学们把它画出来。再请同学把它读出来,然后全班再齐读一次。(定义:存在于大自然中的)(板书:天然材料:木材、岩石……)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第 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基本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感悟三、四自然段,懂得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课后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 3、引读1、2节。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 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 难看脚掌(大厚)。 眼皮(两层)。 背上(肉疙瘩)。 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 板书:委屈。 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5、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6、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7、师小结: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1)、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2)、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四、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下节中,下面我们按小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3、4节,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 1、分组进行。 2、交流前提示,第一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问题,你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驼峰: (1)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2)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3)板书: 将背上改成驼峰。 贮存养料。 (4)闪动:贮存养料足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 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迎”:笔顺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检阅》教学设计 后山乡中心完小宋仕红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沉默、俱乐部、截肢”等词语。 2、在朗读练习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的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初步感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欣赏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出示课件: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 介绍背景知识:2009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几十万军民参加庆典,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提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场面庄严、盛大、隆重,队伍整齐,精神面貌好……)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 (1)引: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2)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出示课题:14、检阅)(理解意思)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读准生字字音,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我会认:俱拄伍洪纠 (2)(课件出示)我会读:博莱克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观众纠正俱乐部主席台鸦雀无声情不自禁(注意颜色不同的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

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4课立体的画面》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4课立体的画面》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十四课 《立体的画面》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立体画面以及浮雕的艺术特点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彩泥作为材料,将其加工成立体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通过彩泥来塑型,进行浮雕的创作。 教学策略: 本课选择了立体画面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平面表现”向高年级“立体表现”过渡期间的身心特点。纸张的立体造型,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接触,对于浮雕,因为我校有开设仿酥油花的黏土校本课程,所以学生对此也有一些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作出美观、有创意的立体作品。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尝试发现──欣赏探究──分析演示──欣赏提升──联想创作”几个教学环节,通过尝试、探

究、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制作立体画面的要点和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出示两作品,绘画和立体作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教师小结,引出浮雕极其特点,并引出课题——《立体的画面》。 4. 出示课图片——浮雕的作品《九龙壁》等请学生欣赏,结合生活中的立体画面,请学生说说立体的画面怎样制作?师生共同交流方法。 二. 知识新授 1. 剪切法 2. 折叠法 3. 卷曲法 4. 雕刻法 5. 捏塑法(今天重点学习此种方法) 6.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立体的画面创作呢?师生共同欣赏这些方法制作的作品,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7. 教师演示捏塑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