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一、引言

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集中供暖系统正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居民供热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确保供暖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合理使用能源,需要建立科学的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以实现供暖系统的分户热计量。

二、背景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是指在集中供暖系统中,通过安装热量计,对每个住户的供热量进行准确测量和计量。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住户之间的公平供暖,并鼓励住户节能减排。

三、设计原则

1. 公平合理原则:通过热计量系统,实现住户之间供热费用的公平分摊,确保每个住户按照实际用热情况缴纳费用。

2. 准确可靠原则:热计量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长寿命、稳定可靠的特点,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信。

3. 简便易用原则:热计量系统应具备安装、维护、使用简便易懂的特点,方便住户和管理人员操作。

四、设计要求

1. 热计量器具的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热计量器具,具备高精度、低漂移、长寿命的特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热量采集系统的设计:设计合理的热量采集系统,包括传感器的位置、数量和安装方式等,以确保采集到的热量数据准确可靠。

3. 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实现热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便于住户和管理人员查询和管理。

4. 安全措施的设计:设计合理的安全措施,包括防止热计量器具被恶意破坏、防止数据被篡改等,确保热量计量系统的安全可靠。

5. 安装和维护要求:明确热计量器具的安装和维护要求,确保热量计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五、技术标准

1. 热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精度、稳定性、温度范围等指标。

2. 热量采集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包括传感器的准确度、响应时间、布置密度等指标。

3. 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实时传输、存储和查询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实施步骤

1. 建立热计量设计团队,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

2. 制定详细的热计量设计方案,包括热计量器具的选择、热量采集系统的设计、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的建立等。

3. 安装热计量器具和热量采集系统,确保安装位置准确、数量合理、

安装方式规范。

4. 建立数据传输与管理系统,实现热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查询。

5. 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确保整个热计量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准确计量。

6. 做好热计量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定期检测、维修和更换等。

七、总结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实现公平供暖、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热计量设计,可以确保住户之间供热费用的公平分摊,鼓励住户节能减排。同时,热计量系统的准确可靠性也是保障供暖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于提高供暖质量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水暖规范、图集、行规

水暖专业规范、图集、行规、地方标准(一)暖通 1、规范 序号规范号名称 1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 GB50045-95(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GB50067-97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4 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JGJ141-2005/ J363-200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7 JGJ173-2009 《供暖计量技术规程》 8 JGJ142-2004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9 DBJ01-605-2000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10 GBJ_14-037-200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图集 序号图集号名称 1 DBJT14-7 《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与安装》 2 L06T802 《空调制冷设备安装》 3 L06T801 《空调设备安装》 4 L04N90 5 《供热管道及设备保温》 5 L06N902 《采暖系统及散热器安装》 6 L07N903 《采暖管道及附属设备安装》 7 L90N91-96(a)《采暖设备安装图集》(p1-81) 8 L90N91-96(b)《采暖设备安装图集》(p82-163) 9 L90N91-96(c)《采暖设备安装图集》(p164-246) 10 K402-1~2 《散热器系统安装》 11 08K132 《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 12 94K302 《卫生间通风器安装图》 13 K101-1~3 《通风机安装》 14 K103-1~2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 15 99K103 《防、排烟设备安装图》 (二)给排水 1、规范 序号规范号名称 1 GB50013-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 GB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 GB50015-2010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4 GB50140-200 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天津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 天津市建筑材料行业管理办公室 津政热办[2001]53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我市新近颁布的《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建科[2001]53号),加快推进我市集中供热产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住宅集中供热的质量,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质量低劣的供热建筑材料。同时为严格供热建材产品市场的管理,保证我市供热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针对目前我市供热建材市场上品种繁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的现状,对现行供热材料市场进行统一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使之更加规范我市供热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和设备材料选型、整顿供热建材市场的有关规定通知如下,望全市各供热企事业单位、各开发、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各材料生产厂家严格遵照执行。 1、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设备材料的选型必须严格执行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DB29-26-2001《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必须按单户分环、单户计量的形式进行设计和选选型。 2、散热器必须选用非铸铁散热器,严禁选用钢制及钢制及钢制串片散热器,可选用铜管铝翼和带防腐的铝合金的散热器。 3、散热器自立式恒温阀和户内热表、热分配表宜选用进口产品,如选用国产产品,必须经市供热办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查认可后,方能选用。 4、三通锁闭调节必须选用同时具有锁闭和调节两种功能的合格产品。 5、建筑物内共同用立管严禁使用冷镀锌钢管及各种黑发管,用于户内供暖系统的供、回水管道,一律使用塑料管材,如:交联铝塑复合管(XPAP),三型共聚丙烯管(PP-R),其中PP-R管的生产原料一律要求使用进口原料,管使用温度应满足采暖设计温度要求。 6、连接管件一律采用与管村生产厂家一致的同一品牌的产品。 7、各单位在采购塑料管材管件生产厂家的原料进货、生产设备、成品质量进行随时跟踪掌握,要求生产厂家对每批产品均提供原料产地证明、进口原料和成品必须提供进口报关单、海关材质检验单。进场材料必须获得《天津市建筑结构和特种工程材料核准证》并办交易手续后方可进场。进场材料必须按批量进行复试后方可使用。 8、自立式平衡阀以及入户热表前除污器宜以选用进口产品为主,国产产品必须经市供热办委托的专家组认可后,方能选用。 9、为杜绝管材市场不规范竞争,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市供热办、市建材办已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委托天津市津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24站具体负责各种供热建材产品市场抽样检测工作。按检测结果,再

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的探讨

集中供热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的探讨 摘要: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下称设 计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新建住宅的采暖系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现通过工程实例,对供暖负荷、户内供暖系统选择等问题进行并阐述观点。 一、供暖负荷计算 《设计技术规程》在供暖负荷计算方面与过去传统的负荷计算相比,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要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量。其目的是为了实施分户 热计量后,邻户可能实施间歇供暖,大幅度自主调节供暖负荷,从而产生 户间传热对用户的供暖。《设计技术规程》还规定,户间传热负荷不计入 外网供暖总负荷中,只计入户内供暖总负荷,且不宜大于基本供暖负荷的80%。 1.户间传热量的确定 ,暖通界一些同仁对于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持不同的看法。认 为在同一建筑内,处于不同位置的未供暖住户与其相邻的供暖住户之间的 温差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实际工程设计计算同样发现,当处于东西边单元 顶层的最不利住户不供暖,而与其相邻的其他住户都供暖时,户间温差远 >6℃(约为11℃左右)。而相同户型处于中间单元中间层时,户间温差 <6℃(约5℃左右)。为此,部分同仁建议,按稳定传热经热平衡近似 来确定户间温差(参见(1)式(3))。 tn=A2R1tLA1R2tW/A2R1A1R2

tn-非采暖房间可维持的室温R1=外围护结构平均热阻R2-内围护 结构平均热阻A1-外围护结构总面积A2-内推论性结构总面积tL-供暖 邻室室温tW-室外供暖设计计算温度 笔者认为,(1)按此逐一计算每个户型的温差,固然较,但在工程 设计计算中如果不采用相应的计算软件,操作起来十分烦琐,不易实施。(2)如未供暖住户与相邻住户之间温差过大,而分户隔墙或楼板热阻达 不到最小热阻要求,则易使分户墙或楼板内表面产生结露,达不到卫生要求。(3)户间传热过大,也会进一步增加相邻住户供暖设备的负担,使 散热器过多占用建筑面积,难以承受。(4)影响户间传热量的不确定因 素较多,假设典型房间不供暖,而其余房间均供暖,也只是一种特定情况。因此,工程中仍按照规程上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至于温差>6℃的不利户型,可采取将户内温控阀的锁针控制在12℃-14℃,通过户内散热器散热及温控阀调节来补充此部分热量并随室外温度 的变化进行热量调整。而在热计量收费时,应根据户型的位置及朝向具体 测算,从而对用户实际的用热量进行适当修正。这样,较能体现按热收费 的合理性及公正性。 2.内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对户间传热的影响 热作为一种商品已开始走千家万户。而它所具有的热传递的特性使得 户间传热越来越受到关注。要使分户计量按热收费更趋于合理、公正,就 应尽量减少户间的热干扰。 文献[1]式(3)中不难得出,欲减少户间传热量,就应在提高外围护 结构热阻的同时,适当提高户间墙及楼板的隔热性能。由于户间维护结构 隔热性能的改善只能减少户内供暖设备,并不能降低整个建筑的能耗,因此,根据目前国力,住宅设计仍较注重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基本没有

DBJ01现行规范、标准、规程2006.11.03

北京市地方标准(DBJ01) 1、DB11/383-200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 理规程 Management so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 ering safety document 2、DB11/382-2006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 Specificafion of safet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3、DBJ/T01-107-2006建筑内外墙涂料应用技术规 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pplication to building coating for interor and exterior wall 4、DB11/T311.1-200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第1部分:土建工程(附件:验收表格) 5、DB11/343-2006用水器具节水技术条件 6、DB11/T316-2005北京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 程 7、DBJ01-105-2006厨房厕浴间防水施工技术规程 8、DBJ/T01-104-2005建筑装饰优质工程评审标准 9、DB11/T339-2006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10、DB11/T301-2005燃气室内工程设计施工验收 技术规定 11、DB11/T302-2005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 技术规定 12、DBJ01-103-2005 13、DBJ01-622-2005 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 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4、DBJ01-99-2005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15、DBJ01-98-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临建房屋技 术规程 16、DBJ01-94-2005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施 工与验收技术规程 17、DBJ01-93-2004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 18、DBJ01-621-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DBJ01-87-2005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 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0、DBJ01-88-2005北京市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安 全技术规程 21、DBJ01-82-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程 22、DBJ01-89-2004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 23、DBJ01-83-20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24、DBJ/T01-78-2003 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25、DBJ01-76-2003 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 验收规范 26、DBJ01-75-2003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 及验收规范 27、DBJ01-74-2003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 验收规范 28、DBJ01-72-2003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 区设置和管理标准 29、DBJ01-616-2004建筑防火涂料(板)工程设计、 施工与验收规程 30、DBJ01-618-2004经济适用住宅设计标准(试行) 31、DBJ/T01-92-2004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32、DBJ01-617-2004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 程 33、DBJ01-79-2004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 34、DBJ01-96-2004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 程 35、DBJ01-81-200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程 36、DBJ01-90-200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 验收统一标准(含光盘) 37、DBJ01-12-2004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含 光盘) 38、DBJ01-13-2004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标准(含光盘) 39、DBJ01-11-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 准(含光盘) 40、DBJ/T01-26-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规程(套) 41、DBJ01-80-200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 42、DBJ01-79-2004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 43、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 技术规程 44、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数据标 准 45、干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 4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47、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48、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49、民用建筑设置锅炉房消防设计规定(试行) 50、DBJ01-610-2002住宅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应用 技术规程 51、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52、北京市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制图 53、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 54、住宅区及住宅楼房邮政信报箱 55、北京市住宅区及住宅安全防范设计标准 56、DBJ/T01-67-2002建筑给水铜管管道工程技术 规程 57、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 温板做法) 58、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 59、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60、外墙外保温用聚合物砂浆质量检验标准

住宅楼及地下停车库水暖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1.给水系统 2.排水系统 3.卫生设备 4.采暖系统 5.人防通风 6.室内消防 三施工布置 1.工期及质量目标 2.管理及质量保证体系 3.施工进度 4.施工劳动力、机具及技术准备四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套管及预留洞 1. 给水系统安装 2. 消火栓安装 3. 排水系统安装 4. 卫生设备安装 5. 采暖系统安装 五质量保证措施

六技术管理 七加强技术管理,降低成本措施八安全消防措施 九成本保护

一编制依据 1.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 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3-97) 3.建筑安装分项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96 4.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京01SSB1 5.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规程DBJ01-605-2000 6.建筑排水硬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7.给排水标准图集90S342、90S161、90S341 8.华北标准办公室通用图集91SB1-4 9.市监督站036#文件 10.XX住宅楼工程A、B、C栋及地下车库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西三环XX内,设计为A、B、C栋住宅楼及地下停车库。其中A栋地下二层、地上18层。B、C栋地下一层含夹层, 地下二层为人防层,层高3.000 m,夹层2.2 m,地上层高2.7 m,总建筑面积为m2 ,设计为给排水、卫生、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1.给排水系统: 1.1地下及地上1-4层,由城市自来水管网供水至各个用水点,5-18 层由地下二层生活加压变频调速设备送至各个用水点。 1.2地下二层设人防战备生活饮用水箱。 1.3给水引入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胶圈连接,其它部分采用钢塑 复合管DN<80丝扣连接, DN>80长箍连接。 2.排水系统 2.1排水1-18层由夹层直接排入室外化粪池,夹层及地下污水由地下 污水泵提升后进入化粪池。 2.2排水管、竖管及横干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不锈钢管连接,与 卫生器具连接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 3.卫生设备、地下公共卫生洁具采用蹲式大便器,地上部分采用大便 器,型号为埃高节水型CP-2547001型,洗脸盆为伊丽斯柱盆CP0585.XXX,设备安装参照《给排水标准图集》90S342施工。 4.采暖系统: 4.1住宅楼采用分户计量方式一户一表,每户独立采暖系统。系统形 式为下供下回双管系统,采暖供回水干管均敷设在土建竖井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8.10.08 •【文号】建城[2008]183号 •【施行日期】2008.10.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计量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的通知 (建城[2008]183号) 北京市建委、市政管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落实《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要求,指导供热计量工作,我部编制了《供热计量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可在http://https://www.doczj.com/doc/0c19468660.html,下载)。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总结经验,有关情况请及时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十月八日 供热计量技术导则 (2008年10月) 目录

1 总则 2 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 2.1 一般规定 2.2 热源、热力站节能与热计量改造 2.3 室外管网节能改造 3 新建建筑热计量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建筑物热计量设计 3.3 户内热计量设计 4 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户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设计 5 计量与节能调控装置安装 5.1 热量表 5.2 热分配计 5.3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5.4 水力平衡阀 5.5 气候补偿器 6 供热计量系统调试 附图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供热事业可持续发展,指导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工作,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制定本技术导则。

供热计量设计规程

牡丹江市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城建[2006]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J860-2009)、《牡丹江市建设局关于对市区新建建筑实行供热分户计量的通知》(牡建政发[2008]168号),为在城市住宅中推行分室控温、分户计量,加快实现集中供热由按面积收费转变为计量收费,促进供热系统节能和用户行为节能,特制定本规程。 1.0.2住宅计量供热系统设计,应执行本规程。同时还应遵循国家和我市的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计量供热系统安全可靠、节能降耗、方便适用、经济合理。1.0.3本规程适用于牡丹江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住宅、及住宅补建集中供热工程的设计。公寓、别墅、商住楼、集体宿舍等居住建筑的供热系统设计可参照执行。

2术语 2.0.1计量供热系统 热源、热力站及终端等均具有热量计量功能的供热系统。 2.0.2建筑物热力入口 连接外网和建筑物内系统,具有调节、监测、关断等功能的装置组合。 2.0.3建筑物内系统 自建筑热力入口起至分户墙之间的采暖系统。 2.0.4户内系统 设置于住宅户(套)内的采暖系统。 2.0.5共用立管 多层或高层住宅内,用以连接各层户内系统的垂直供、回水管道,区别于传统的连接各层散热器的户内立管。 2.0.6户间传热负荷 由于户间隔墙及楼板间的温差而产生的热负荷。 2.0.7散热设备热负荷 用于确定散热设备的热负荷,在数值上为供热设计热负荷与户间传热负荷之和。 2.0.8热力站热负荷 用于确定热力站换热设备的热负荷,一般等于热力站供热范围内用户设计热负荷之和与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的商。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4.1 计量方法 4.2 调节和控制 5 楼栋热计量 5.1 计量方法 5.2 调节和控制 6 分户热计量 6.1 一般规定 6.2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 6.3 户用热量表法 7 室内供暖系统 7.1 系统配置 7.2 系统调控 1 总则 1.0.1 为了对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及其相应调控技术的应用加以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节能改造。1.0.3 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工作基础等情况统筹考虑、科学论证,确定本地区的技术措施。 1.0.4 中供热计量系统的统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计量 heat metering 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 2.0.2 热计量系统 heat mete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fo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计量仪表及其相应的调节控制系统。 2.0.3 量结算点 heat settlement site 供热方和用热方之间通过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直接进行贸易结算的位置。 2.0.4 量计量装置 heat metering device 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分摊的、用以计量用户消费热量的仪表。 2.0.5 量测量装置 heat testing device 一般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成,用于计量热源、热力站以及建筑物的供热量或用热量的仪表。 2.0.6 分户热计量 heat metering in consumers 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量或热量分摊计量方式计算每户的供热量。热量直接计量方式是采用户用热量表直接结算的方法,对各独立核算用户计量热量。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量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内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独力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本文出自: 能源世界网作者: 我爱蓝天点击率: 1154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推行集中供暖住宅的分户热计量,特制定本设计技术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热水供暖系统的设计。分户独立热源的户内热水供暖系统相应部分的设计,也可参考执行本规程。 1.0.3 集中供暖住宅热水供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设计,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和《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 26— 95)、北京市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地区实施细则》(DDJ 01—602—97),以及其它标准、规范或规定。 2 术语(略) 3 供暖负荷计算 3.0.1 应按《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常规进行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 3.0.2 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等主要居住空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2度。 3.0.3 实施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应按热源为连续供暖的条件计算供暖负荷。除燃煤锅炉房外,不应考虑热源状况附加系数。3.0.4 户间因室温差异而形成的热传递,应按下列原则计算传热负荷: 一、应计算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传热量。 二、与邻户的温差,暂按6度计算。采用地板供暖时,暂按8度计算。 三、以各向户间传热量总和的适当比例,作为户间总传热负荷。 3.0.5 按3.0.4条计算的户间传热量,不宜大于按3.0.1条、3.0.2条和3.0.3条计算的基本供暖负荷的80%。3.0.6 户间传热量仅作为确定户内供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的依据,不应计人户外供暖干管热负荷和建筑总热负荷内。3.0.7 同一热源系统的各幢建筑,均应按同一标准进行供暖负荷计算。 4 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 4.1 城市热网、地区供热厂和燃煤集中锅炉房供暖 4.1.1 采用城市热网或地区供热厂作为热源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换热站的供暖范围,供暖面积宜加以控制。4.1.2 采用供热规模较大的集中燃煤锅炉房作为热源时,应以高温水为热媒,并应设置换热器,划分锅炉侧的一次水和用户侧的二次水系统。 4.1.3 换热设备的二次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设置热量计量装置。 二、为变流量系统时,循环水泵宜设置变频调速装置。 三、为定流量系统时,循环水泵宜多台并联设置。 4.1.4 换热站的二次水侧的调节控制系统,应根据系统的流量变化特征,具备随室外气温变化而改变供水温度的功能。 4.2 燃气、燃油和电热的小型集中锅炉房供暖 4.2.1当采用燃气、燃油和电热的锅炉房作为热源时,应根据建筑规划条件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设置锅炉房,每一个锅炉房的供暖面积不宜过大。 4.2.2 在符合现行有关消防设计规范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限定条件时,锅炉房可设置在地下室内,燃气和电热锅炉房还可设置在屋顶机房内。 4.2.3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宜采用全自动锅炉或模块式锅炉。 二、燃气或燃油锅炉在额定发热量和不同负荷率条件下的燃烧效率,均应不低于90%。 三、除受条件所限外,不宜采用需设置水泵扬升的“无压热水锅炉”。 4.2.4 锅炉房热媒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一、总则 1.适用范围:适用于北京市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 2.目的:确保热计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供热质量和热能使用效率。 3.定义和缩略语:详细定义和使用的缩略语应在规程中进行明确。 二、热计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1.计量方法和仪表:设计中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计量仪表,确保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安装位置和布置:仪表安装位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冷热媒体流动稳定和仪表测量准确。 3.计量管道和阀门:计量管道和阀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冷热媒体流动畅通和阀门操作灵活可靠。 4.数据传输和处理:应选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校准和维护:定期对热计量仪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供热站和热网管道的基本要求 1.供热站的设计:供热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供热站的稳定运行和热量供应的准确性。

2.热网的设计:热网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热媒的流动稳定和热量传递的高效性。 3.管道敷设和维护:管道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和低能耗。 4.管道绝热:管道绝热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管道热量损失的控制和能源的节约。 四、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1.计量室的设计:计量室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仪表的安装和维护便利。 2.仪表安装:仪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方便观察和维护。 3.数据传输和处理:应选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用户介入:用户应有权对供热数据进行监测和查询,并享有相关的隐私保护。 五、监测和评估 1.监测要求:应定期对热计量系统进行监测,确保其正常工作和计量准确性。 2.评估要求:对热计量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计量准确性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技术标准和验收

地暖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和依据 1.1 标准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1.2符合建设部第一步节能目标(JGJ26-86)的既有建筑: 此建筑类型和礼堂、体育馆类似因此选定供暖面积热指标150w/m2; 注:(1).本表数据所在地区为北京地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9℃,冬季平均风速2.8m/s), 其余地区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2).本表热指标数据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所和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3).若外围护结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较小,采用安装推荐值的较小指标,

反之,采用较大指标。 依据《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发热电缆供暖属于间歇性供暖方式,因此房间安装功率还应适当考虑一定的间歇附加耗热量,通常以10%至20%为宜,于是得出其安装功率为89400×1.1=98340W 2、发热电缆选型 选用汉麦斯公司提供hanms/1R型单导发热电缆组件,线性功率为18w/m; 3、温控器选用汉麦斯公司温控器; 4、辅材选取: 地面绝热层材料、钢丝网、填充层等均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系统设计。(1)绝热层 土壤上部、与不供暖房间相邻楼板上部和住宅楼板上部的地板发热电缆之下,以及辐射供暖地板沿外墙的周边,应铺设导热系数小、有足够承载能力、吸湿率低和难燃或不燃的高效保温材料。绝热层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物理性能应符合《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要求。 绝热层厚度不宜小于下列要求: 楼板上部 20mm 沿外墙周边 20mm 注: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宜按等效热阻确定其厚度。 (2)填充层 发热电缆应采用卵(豆)石混凝土填充层覆盖,并符合下列要求: (1)发热电缆以上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如小于50mm时,应在混凝土填充层间加设一层钢丝网以加固填充层。 (2)地面荷载大于20KN时,发热电缆上层的填充层,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加固构造措施。 (3)卵(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15,卵(豆)石粒直径不大于12mm。 钢丝网和铝箔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做相关设计,要求见《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11656

仅供个人参考 城镇住宅供热计量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前言 本技术指南是根据建设部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技术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展开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查,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主要内容和指标进行了探讨和论证,对稿件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充实,最后会同参编单位和有关部门定稿。 各单位和个人如发现有疑难问题或有意见和建议,请随时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标准规范室(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 费特拉能源服务股份公司 主要起草人:徐伟、邹瑜、万水娥、伍小亭、狄洪发、高顺庆、黄维、辛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既有住宅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和室温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新建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室内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集中采暖住宅热力入口、室外管网、热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热计量装置与热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 其它住宅采暖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术语 (18) 附录C: 设计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 塑料管材的温度使用条件分级和通用壁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 几种塑料管材的性能和许用设计环应力及最小壁厚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 塑料管材水力计算表及修正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分户热计量设计若干问题

浅析分户热计量设计若干问题 论文作者:伤心的雨 摘要: 2001年3月,国家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把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作为强制性规定。北京市于2000年12月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在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下,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普遍进行了分户热计量设计。笔者在从事设计质量抽(审)查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分户热计量采暖工程设计,总体上看,基本上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概述如下。 关键词:分户热计量室温控制装置 1 引言 2001年3月,国家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把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作为强制性规定。北京市于2000年12月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在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下,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普遍进行了分户热计量设计。笔者在从事设计质量抽(审)查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分户热计量采暖工程设计,总体上看,基本上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将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概述如下: 2 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回顾 自1996年以来,国家对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陆续出台了规程、规范,其条款表述是逐步明确、越来越严格的。

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 -95第5.2.2条规定:“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 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2.3条规定:“集中采暖系统设计宜能实施分室温度调节并为实施分户热计量预留条件”。 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号)第五条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 2000年12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对北京地区的分户热计量设计进行了具体规范。这是国内较早的有关分户热计量设计的地方法规。为其它采暖地区分户热计量设计提供了参考。 2001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2 001年局部修定条文3.9.1条规定:“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并且将此条文列为强制性条文,要求设计必须严格执行。 200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0号)第八条规定:“新建建筑工程必须选择先进合理的采暖供热方式,采用高效的管道保温与热调控计量技术和节能型材料、设备、器具。 在新建住宅采暖设计中,室内系统如仍采用传统的垂直单管串联系统或垂直单、双管串联系统,很难满足上述规范、规程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采暖系统形式进行彻底的改变,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按分户设计热量表的热计量方法进行设计”,做到一户一表。

住宅采暖计量系统及其调整_住宅采暖热指标

住宅采暖计量系统及其调整_住宅采暖热指标〔煤炭科工集团沈阳设计院,XX,沈阳,110015〕摘要】本文针对住宅计量采暖设计中的新双管系统,通过水力计算,分析其主要特点。提出与之匹配的室外采暖系统的调整操纵策略,确保在运行中有稳定的水力工况。 关键词】计量采暖;双管系统;室外供热;供热调整 采暖计量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是现行城镇集中采暖的基本要求。城乡建设部提出,在集中采暖建筑物中推行分室控温,分户计量,并已写入现行《采暖通与空气调整设计规范》中。 在《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中,规定了住宅采暖系统设计。本规程提出,室内应按户分环,分室控温的采暖方式进行设计。采纳热量表计量方式时,应采纳热表到户,一户一表形式。在多层或高层住宅内,采纳双管系统,设共用立管,连接各层户内系统。为与传统设计的双管垂直采暖系统加以区分,本文将这种系统称为“新双管系统〞。在采暖设计实践中,这一系统已经逐步被采纳。本文通过对新双管系统主要特点的分析,探讨与之匹配的室外采暖系统的调整操纵策略,以期在工程实践中使这一系统更加完善。 1 新双管系统分析 1.1 户外系统 户外供暖系统为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的不平衡率KK=(Δ

P2-ΔP1)/ΔP2〔1〕 式中:ΔP1--首层环路的资用压头P ΔP2--顶层环路的资用压头P ΔP2=ΔP1-ΔP1k+ΔP2k+ΔPy+ΔPg-Hh 〔2〕 式中:ΔP1h--首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P ΔP2h--顶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P ΔPy--主立管沿程阻力P ΔPg--主立管局部阻力P H--顶层散热器与首层散热器之间的高差m h--重力水头P/m 取ΔPg =0.5ΔPy,且在85℃/60℃工况下,每米垂直供回水管产生的附加压头为143P。 ΔP2=ΔP1+(ΔP2k-ΔP1k)+(1.5ΔPy-143H) 〔3〕 将〔3〕代入〔1〕,并且考虑新双管系统户内系统形式一致,资用压头也基本相同。在运行之前,需要对户内系统进行预调整,使ΔP2k≈ΔP1k这时公式可简化为, K=(1.5ΔPy-143H)/(ΔP1+(1.5ΔPy-143H)) 〔4〕 当主立管阻力与由于温差和高差产生的重力水头相近时,K 趋近于0,最利于平衡。

北京市供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

北京市供热计量应用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 2术语 (3) 3热计量方式 (5) 3.1一般规定 (5) 3.2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6) 3.3 楼栋热计量 (6) 3.4分户热计量 (6) 3.5 热量表 (9) 4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调控 (9) 4.1 热源和热力站的设计和调控 (9) 4.2 室外管网的设计和调控 (10) 4.3 室内系统的设计和调控 (10) 5 供热计量工程的设备安装、检查、调试和验收 (13) 5.1 一般规定 (13) 5.2 供热计量工程设备的施工安装 (13) 5.3 供热计量工程的检查、调试、验收 (15) 6 供热计量的运行管理 (16) 附录A 住宅供暖系统图示 (19) 附录B 住宅入户装置及热分摊原理图示 (22) 附录C 表计小室热力入口装置图示 (23) 附录D 热量表施工安装资料 (24) 附录E 供热计量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 (27) 附录F 供热计量收费运行抄表记录表 (28) 附录G 供热计量收费项目供热计量装置故障记录表 (29) 附录H 国家和北京市供热计量主要相关标准、规范 (30)

1总则 1.0.1 为推进北京市供热计量改革,促进供热节能和建筑节能,指导我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制定本技术导则。本导则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对热计量及其相关节能技术在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节能改造工作中的应用加以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 1.0.2 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集中供热民用建筑工程,也适用于既有集中供热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1.0.3 供热单位应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主动适应计量供热收费的要求,加强运行调节,降低供热能耗,使计量供热系统更加完善、可靠、经济合理,提供灵活、个性化的供热服务。 1.0.4 供热单位应认真参与供热采暖工程和热计量装置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会同开发建设单位做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衔接,统筹考虑各个环节,保证建筑具备热计量收费条件。 1.0.5 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在室内温度达到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保证在热源端实现预定的节能目标。 1.0.6 集中供热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涉及锅炉、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应符合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涉及锅炉本体的热计量系统改造应符合锅炉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且热计量改造不能影响锅炉、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1.0.7 集中供热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导则外,还应执行现行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标准、规范或规定,主要标准规范详见附录H。

采暖供热规范

采暖供热规范 ● ● ● 目 录 ● ● ●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供热节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汇编目录 ·大连市住宅采暖(分户计量)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摘录) ·关于实施《天津市室内采暖系统设计管理暂行办法》的技术规定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城 市 热 力 网 设 计 规 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 规范。 第 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 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1.6MPa,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 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