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无机化学第20章 过渡金属元素习题答案 20120319

大学无机化学第20章 过渡金属元素习题答案 20120319

第20章d区过渡金属元素习题解答

1.为什么过渡元素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物质的稳定性升高,而过渡后的p区元素同族自上而下低氧化态的物质趋于稳定?

2.自ⅣB族到Ⅶ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在溶液中为什么不存在简单的离子M4+、M5+、M6+?3.为什么d区金属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一般较高?

4.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有何特点?

5.由MnO2制备锰酸盐应在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中进行?欲把Mn2+ 离子氧化为MnO4–离子应选用何种氧化剂?

6.Cr3+与Al3+在生成化合物方面有何异同?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颜色由橙红变蓝绿色,此时加入乙醚,并用HNO3酸化,溶液变为深蓝色。

(2)黄色的BaCrO4溶在浓盐酸中,得到的是绿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说明颜色变化。

(3)Fe2(SO4)3溶液与Na2CO3溶液作用,得不到Fe2(CO3)3。

(4)在水溶液中用Fe3+与KI作用,不能制得FeI3。

(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后出现红色,若再向溶液中加入Fe粉或NH4F晶体,红色又消失;

(6)向Co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析出粉红色沉淀,沉淀很快又转为灰绿色至褐色。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TiO2(s) + BaCO3(s) → ;

(2)V2O5(s) + HCl(aq) → ;

(3)Cr2O72–(aq) + Ag+(aq) + H2O(l) → ;

(4)[Cr(OH)4]–(aq) + H2O2(l) + OH–(aq) → ;

(5)MnO4–(aq) + Fe2+(aq) + H+(aq) → ;

(6)MnO2(s) + HCl(aq,浓) → ;

(7)Cr3+(aq) + MnO4–(aq) + H2O(l) → ;

(8)Co2O3(s)+ HCl (aq,浓) → ;

(9)K3[Fe(CN)6] (aq) + Fe2+(aq) → ;

(10)PO43–(aq) + (NH4)2MoO4(aq) + H+(aq) → ;

(11)PdCl2(aq) + CO(g) + H2O(l) → ;

(12)Pt(s) + HNO3(aq) + HCl(aq) → 。

9.如何鉴别Fe3+、Fe2+、Co2+、Ni2+?写出反应方程式。

10.制备下列物质,写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1)由钛铁矿制备四氯化钛。

(2)以铬铁矿Fe(CrO2)2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钾K2Cr2O7。

(3)用二氧化锰作原料硫酸锰、锰酸钾和高锰酸钾。

11.某亮黄色溶液A,加入稀H2SO4转为橙色溶液B,加入浓HCl又转为绿色溶液C,同时放出能使淀粉KI试纸变色的气体D。另外,绿色溶液C加入NaOH溶液即生成灰蓝色沉淀E,经灼烧后E转为绿色固体F。试判断上述A、B、C、D、E、F各为何物?

12.某深绿色固体A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入CO2即得棕黑色沉淀B和紫红色溶液C。

B与浓HCl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D,溶液几乎无色,将此溶液和C的溶液混合,又得沉淀B。将气体D通入溶液A,则得C。试判断A是哪种钾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13.说明变色硅胶的吸湿显色机理。

14.试分别用杂化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解释为什么[Co(CN)6]4-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Co(CN)6]3-。

15.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Ni(CN)4]2-的杂化、成键过程,并预测其磁性。

16.分离Fe3+、Al3+、Zn2+和Cr3+的混合物。

17.用硫酸、石灰和亚硫酸氢钠,试设计一个从含Cr(VI)、Cr(III)的废水中除去铬的简单方案,并写出各步有关化学方程式。

18.通过计算说明下列情况下有无碘析出?(设有关物质浓度均为1 mol·dm–3)(1)Fe3+溶液中加入I–溶液;(2) Fe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NaCN,再加入I–溶液。已知:

E O(Fe3+/Fe2+) =0.771 V,E O(I2/I–) =0.535 V,lg O

K

[Fe(CN)63–] =42,lg O

K

[Fe(CN)64–] =35。

19.水溶液中Co(III)离子能氧化水,E O(Co3+/Co2+) =1.84 V,E O(O2/H2O) =1.23 V。通过计算,说明[Co(NH3)6]3+在1.0 mol·dm–3氨水溶液中是否能氧化水。已知:[Co(NH3)6]3+

的O

K

稳= 1.4×1035,[Co(NH3)6]2+的O

K

= 2.4×104。

20.称取铁矿0.2000 g,经酸溶解和还原处理后,用0.01000 mol·dm–3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35 cm3,计算铁矿中铁的含量。

1. 为什么过渡元素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物质的稳定性升高,而过渡后的p区元素同族自上而下低氧化态的物质趋于稳定?

答:对于p区元素,由于惰性电子对效应,同族自上而下低氧化态的物质趋于稳定。而对于过渡元素,其外层电子排布与主族元素不同,即过渡金属元素原子随着有效核电荷增加,(n–1)d电子的电离倾向减小;此外,由于d电子云发散作用,形成d–p π键的能力3d < 4d < 5d,所以第二、三过渡系列元素的高氧化态趋于稳定。

2. 自ⅣB族到Ⅶ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在溶液中为什么不存在简单的离子M4+、M5+、M6+?答:由于ⅣB族到Ⅶ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小,因此溶液中不存在简单的离子M4+、M5+、M6+。

3. 为什么d区金属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一般较高?

答:d区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随着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少,原子质量依次增大,所以金属晶体密度自左向右一般是增大,由于镧系收缩影响,IVB~VIII 族的同一族中,第三系列和第二系列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很接近,使得第三过渡系列金属密度特别大。d区元素原子除最外层s电子外,次外层d电子也可参与形成金属键,自左向右未成对价电子增多,至VIB族可以提供6个单电子,晶格结点粒子间的距离短,相互作用力大,金属键强,因此d区金属的硬度、熔点一般较高。

4. 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有何特点?

答:第一过渡系列两端元素的氧化态变化少、氧化态低;中间元素的氧化态变化多,氧化态高。

5. 由MnO2制备锰酸盐应在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中进行?欲把Mn2+ 离子氧化为MnO4–

离子应选用何种氧化剂?

答:碱性;PbO2, NaBiO3, (NH4)2S2O8。

6. Cr3+与Al3+在生成化合物方面有何异同?

答:两者都具有两性,易形成各种类似的矾盐。但是Cr3+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与Al3+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而Cr3+则可与氨形成配位离子。

7.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颜色由橙红变蓝绿色,此时加入乙醚,并

用HNO3酸化,溶液变为深蓝色。

(2) 黄色的BaCrO4溶在浓盐酸中,得到的是绿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说明颜色变化。

(3) Fe2(SO4)3溶液与Na2CO3溶液作用,得不到Fe2(CO3)3。

(4) 在水溶液中用Fe3+与KI作用,不能制得FeI3。

(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后出现红色,若再向溶液中加入Fe粉或NH4F晶体,红色

又消失;

(6) 向Co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析出粉红色沉淀,沉淀很快又转为灰绿色至褐色。解:(1)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颜色由橙红变蓝绿色,此时加入乙醚,并用HNO3酸化,溶液变为深蓝色。

Cr2O72–(aq) + 3SO32- (aq) + 8H+(aq) =2Cr3+(aq) + 3SO42- (aq) + 4H2O(l)

HCrO42–(aq) + 2H2O2(aq) + H+(aq) =2CrO(O2)2(aq) + 3H2O(1)

(2)当黄色的BaCrO4溶在浓盐酸中,得到的是绿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2BaCrO4(s) +16H+(aq) + 6Cl-(aq) =2Ba2+ (aq) + 2Cr3+(aq) +8H2O(1)+3Cl2(g)

(3) Fe2(SO4)3溶液与Na2CO3溶液作用,得不到Fe2(CO3)3。

2Fe3+(aq) + 3CO32- + 3H2O(1) =2Fe(OH)3(s) + 3CO2(g)

(4) 在水溶液中用Fe3+与KI作用,不能制得FeI3。

2Fe3+(aq) + 2I–(aq) =2Fe2+(aq)+ I2(s)

(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后出现红色,若再向溶液中加入NH4F晶体,红色又消失;Fe3+(aq)+ n SCN−(aq) =[Fe(NCS)n]3–n(aq)

[Fe(NCS)n]3–n(aq) + 6F–(aq) =[FeF6]3–(aq)+ n SCN−(aq)

(6) 向Co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析出粉红色沉淀,沉淀很快又转为灰绿色至褐色。Co2+(aq)+ OH-(aq) =Co(OH)2(s)

4Co(OH)2(s) + O2(g) =4CoO(OH) + 2H2O(1)

8.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TiO2(s) + BaCO3(s) →

(2) V2O5(s) + HCl(aq) →

(3) Cr2O72–(aq) + Ag+(aq) + H2O(l) →

(4) [Cr(OH)4]–(aq) + H2O2(l) + OH–(aq) →

(5) MnO4–(aq) + Fe2+(aq) + H+(aq) →

(6) MnO2(s) + HCl(aq,浓) →

(7) Cr3+(aq) + MnO4–(aq) + H2O(l) →

(8) Co2O3(s)+ HCl (aq,浓) →

(9) K3[Fe(CN)6] (aq) + Fe2+(aq) →

(10) PO43–(aq) + (NH4)2MoO4(aq) + H+(aq) →

(11) PdCl2(aq) + CO(g) + H2O(l) →

(12) Pt(s) + HNO3(aq) + HCl(aq) →

解:(1)TiO2(s) + BaCO3(l) =BaTiO3(s) + CO2(g)

(2)V 2O 5(s) + 6HCl(aq) = 2VOCl 2(aq) + Cl 2(g) + 3H 2O(l)

(3)Cr 2O 72–(aq) + 4Ag +(aq) + H 2O(l) = 2H +(aq) + 2Ag 2CrO 4(s)

(4)2[Cr(OH)4]–(aq) + 3H 2O 2(l) +2OH –(aq) = CrO 42–(aq) + 8H 2O(l)

(5)MnO 4–(aq) + 5Fe 2+(aq) + 8H +(aq) = Mn 2+(aq) + Fe 3+(aq) + 4H 2O(l)

(6)MnO 2(s) + 4HCl(aq ,浓) = MnCl 2(aq) + Cl 2(g) + 2H 2O(l)

(7)10 Cr 3+(aq) + 6MnO 4–(aq) + 11H 2O(l) = 5Cr 2O 72–(aq) + 6Mn 2+(aq) + 22H +(aq)

(8)Co 2O 3(s) + 6HCl (aq ,浓) = 2Co 2+(aq) + 3Cl 2(g) + 3H 2O(l)

(9)K 3[Fe(CN)6] (aq) + Fe 2+(aq) = KFe[Fe(CN)6] (s) +2K +(aq)

(10)PO 43–(aq) + 12(NH 4)2MoO 4(aq) + 24H +(aq) = (NH 4)3[PMo 12O 40 ](s) + 21NH 4+(aq) +

12H 2O(l)

(11)PdCl 2(aq) + CO(g) + 2H 2O(l) = Pd(s) + CO 2 (g) + HCl(aq)

(12)3Pt(s) + 4HNO 3(aq) + 18HCl(aq) = 3H 2[PtCl 6](aq) + 4NO(g) + 8 H 2O(l)

9. 如何鉴别Fe 3+、Fe 2+、Co 2+、Ni 2+?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加入OH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又很快变为红棕色的为Fe 2+;直接生成红棕色沉淀的为Fe 3+;先生成粉红色沉淀,沉淀又缓慢变为棕黑色的为Co 2+;生成稳定绿色沉淀的为Ni 2+。

Fe 2+(aq) + OH -(aq) = Fe(OH)2(s)

4Fe(OH)2(s) + O 2(g) + 2H 2O(1) = 4Fe(OH)3(s)

Co 2+(aq) + OH -(aq) = Co(OH)2(s)

4Co(OH)2(s) + O 2(g) =4CoO(OH) + 2H 2O(1)

Ni 2+(aq) + OH -(aq) = Ni(OH)2(s)

10. 制备下列物质,写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1) 由钛铁矿制备四氯化钛。

(2) 以铬铁矿Fe(CrO 2)2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钾K 2Cr 2O 7。

(3) 用二氧化锰作原料硫酸锰、锰酸钾和高锰酸钾。

答:(1) 由钛铁矿制备四氯化钛。

首先用磁选法富集得到钛精矿,通常用硫酸法处理钛铁矿:

FeTiO 3(s) + 2H 2SO 4(aq) TiOSO 4(aq) + FeSO 4(aq) + 2H 2O(l)

将得到的固体产物用水浸取,同时加入Fe 屑防止Fe 2+被氧化,低温下结晶得副产品FeSO 4·7H 2O 。过滤后,稀释、加热使TiOSO 4水解得到H 2TiO 3,然后煅烧至850~950 o C ,使H 2TiO 3分解,得纯度97%以上的TiO 2:

TiOSO 4(aq) + 2H 2O(l)

H 2TiO 3(s) + H 2SO 4(aq) H 2TiO 3(s) TiO 2(s) + H 2O(g) 然后利用“反应耦联原理”,由二氧化钛、碳粉和淀粉混和后,在600 ℃通入氯气而制得TiCl 4:

TiO 2(s) + 2C(s) + 2Cl 2(g) TiCl 4(g) + 2CO(g) (2) 以铬铁矿Fe(CrO 2)2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钾K 2Cr 2O 7。

将铬铁矿与Na 2CO 3熔融煅烧生成水溶性的铬酸盐(铁转换为不溶的Fe 2O 3),进一步用水将生成的铬酸钠从熟料中浸取出来,然后酸化得重铬酸钠,使之析出。

4 FeCr 2O 4(s) + 8 Na 2CO 3(l) + 7O 2(g) = 8Na 2CrO 4(s) + 2Fe 2O 3(s) + 8CO 2(g)

600 ℃

70~80 ℃

加热 850~950 ℃

由于Na2Cr2O7的溶解度远大于K2Cr2O7的,因此通过Na2Cr2O7与KCl的复分解反应可以直接制备K2Cr2O7。

Na2CrO4(aq) + KCl(aq) =K2Cr2O7(s) + NaCl(aq)

(3) 用二氧化锰作原料硫酸锰、锰酸钾、高锰酸钾。

4MnO2(s) + 6H2SO4(aq,浓) =2Mn2(SO4)3 (aq) + 6H2O(l) + O2(g)

加热熔融

2MnO2(s) + 4KOH(s) + O2(g) 2K2MnO4(s) + 2H2O(g)

3K2MnO4(aq) + 2CO2(g) =2KMnO4(aq) + MnO2(s) +2K2CO3(aq)

11. 某亮黄色溶液A,加入稀H2SO4转为橙色溶液B,加入浓HCl又转为绿色溶液C,同时

放出能使淀粉KI试纸变色的气体D。另外,绿色溶液C加入NaOH溶液即生成灰蓝色沉淀E,经灼烧后E转为绿色固体F。试判断上述A、B、C、D、E、F各为何物?答:A:CrO42–,B:Cr2O72–,C:Cr3+,D:Cl2,E:Cr(OH)3,F:Cr2O3。

12. 某深绿色固体A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入CO2即得棕黑色沉淀B和紫红色溶液C。B

与浓HCl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D,溶液几乎无色,将此溶液和C的溶液混合,又得沉淀B。将气体D通入溶液A,则得C。试判断A是哪种钾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答:A:K2MnO4,B:MnO2,C:KMnO4,D:Cl2,E:Cr(OH)3,F:Cr2O3。

3K2MnO4(aq) + 2CO2(g) =2KMnO4(aq) + MnO2(s) +2K2CO3(aq)

MnO2(s) + 4HCl(aq,浓) =MnCl2(aq) + Cl2(g) + 2H2O(l)

3MnCl2(aq) + 2KMnO4(aq) +2H2O(l)=5MnO2(s) + 4HCl(aq) + 2KCl(aq)

2 K2MnO4(aq) + Cl2(g)=2KMnO4(aq) + 2KCl(aq)

13. 说明变色硅胶的吸湿显色机理。

答:无水CoCl2为蓝色,吸水后逐渐转化为CoCl2·H2O(蓝紫色),CoCl2·2H2O(紫红色),最后变化为粉红色CoCl2·6H2O。

14. 试分别用杂化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解释为什么[Co(CN)6]4-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

[Co(CN)6]3-。

由杂化轨道理论可知,Co2+为d7结构,失去一个电子后可进行电子重排,形成结构稳定的d2sp3杂化的内轨型配合物。

由晶体场理论可知,Co(II)在八面体强场中d7的分布为(t2g)6(e g)1,因此易失去(e g)1电子生成Co(III),形成低能级t2g轨道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15.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Ni(CN)4]2-的杂化、成键过程,并预测其磁性。

答:[Ni(CN)4]2-为内轨型配合物,采取dsp2杂化,磁矩为0。

16. 分离Fe3+、Al3+、Zn2+和Cr3+的混合物。

答:(1) 加过量OH-,分离出Fe(OH)3沉淀;

(2) 酸化溶液后,加入含H2O2的过量氨水,分离出Al(OH)3沉淀;

(3) 加入过量Ba2+,分离出BaCrO4沉淀,剩余溶液为[Zn(NH3)4]2+。

17. 用硫酸、石灰和亚硫酸氢钠,试设计一个从含Cr(VI)、Cr(III)的废水中除去铬的简单方

案,并写出各步有关化学方程式。

答:首先将采用亚硫酸氢钠将Cr(VI)还原为Cr(III),然后采用石灰水将Cr(III)转化为Cr(OH)3沉淀除去。

Cr2O72–(aq) + 3HSO3- (aq) + 5H+(aq) =2Cr3+(aq) + 3SO42- (aq) + 4H2O(l)

2Cr3+(aq) + 3Ca(OH)2(aq) =2Cr(OH)3 + 3Ca2+(aq)

18. 通过计算说明下列情况下有无碘析出?(设有关物质浓度均为1 mol·dm–3)

(1) Fe3+溶液中加入I–溶液;(2) Fe3+溶液中先加入过量NaCN,再加入I–溶液。已知:

E O (Fe 3+/Fe 2+) = 0.771 V ,E O (I 2/I –) = 0.535 V ,lg O K 稳[Fe(CN)63–] = 42,lg O K 稳[Fe(CN)64–] = 35。

解:(1)-E E E =正负 = 0.771 - 0.535=0.236 V > 0,有碘析出;

(2)()()332O 322c(Fe )Fe /Fe =Fe /Fe +0.0592lg c(Fe )E E E +++++

+=正 = 0.771()()36461/Fe CN +0.0592lg 1/Fe CN K K --⎡⎤⎣⎦⎡⎤⎣⎦

稳稳 = 0.771+ 0.0592(lg O K 稳[Fe(CN)64–]- lg O K 稳[Fe(CN)63–])

= 0.357

-E E E =正负= 0.357 - 0.535 = -0.178 V < 0

所以没有碘析出

19. 水溶液中Co(III)离子能氧化水,E O (Co 3+/Co 2+) =1.84 V ,E O (O 2/H 2O) = 1.23 V 。通

过计算,说明[Co(NH 3)6]3+在1.0 mol·dm –3氨水溶液中是否能氧化水。已知:[Co(NH 3)6]3+的O K 稳 = 1.4×1035,[Co(NH 3)6]2+的O K 稳 = 2.4×104。

解:()()332O 322c(Co )Co /Co =Co /Co +0.0592lg c(Co )E E E +++++

+=正 3+362+361/[Co(H )] 1.84 0.0592lg 1/[Co(H )]K N K N =+稳稳

2+363+36[Co(H )] 1.84 0.0592lg [Co(H )]K N K N =+稳稳

=0.02

-E E E =正负< 0,所以不能氧化水

20. 称取铁矿0.2000 g ,经酸溶解和还原处理后,用0.01000 mol·dm –3 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

用去24.35 cm 3,计算铁矿中铁的含量。

解:Cr 2O 72–(aq) + 6Fe 2+(aq) + 14H +(aq) = 2Cr 3+ (aq) + 6Fe 3+(aq) + 7H 2O(l) m Fe = 6×0.01000×24.35×0.001×55.845 = 0.05189 g Fe% =

0.051890.2000 × 100% = 25.95%

(南开大学 朱宝林)

大学无机化学第20章 过渡金属元素习题答案 20120319

第20章d区过渡金属元素习题解答 1.为什么过渡元素中,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高氧化态物质的稳定性升高,而过渡后的p区元素同族自上而下低氧化态的物质趋于稳定? 2.自ⅣB族到ⅦB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在溶液中为什么不存在简单的离子M4+、M5+、M6+?3.为什么d区金属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一般较高? 4.过渡元素的氧化态分布有何特点? 5.由MnO2制备锰酸盐应在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中进行?欲把Mn2+ 离子氧化为MnO4–离子应选用何种氧化剂? 6.Cr3+与Al3+在生成化合物方面有何异同?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在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颜色由橙红变蓝绿色,此时加入乙醚,并用HNO3酸化,溶液变为深蓝色。 (2)黄色的BaCrO4溶在浓盐酸中,得到的是绿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说明颜色变化。 (3)Fe2(SO4)3溶液与Na2CO3溶液作用,得不到Fe2(CO3)3。 (4)在水溶液中用Fe3+与KI作用,不能制得FeI3。 (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后出现红色,若再向溶液中加入Fe粉或NH4F晶体,红色又消失; (6)向Co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析出粉红色沉淀,沉淀很快又转为灰绿色至褐色。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TiO2(s) + BaCO3(s) → ; (2)V2O5(s) + HCl(aq) → ; (3)Cr2O72–(aq) + Ag+(aq) + H2O(l) → ; (4)[Cr(OH)4]–(aq) + H2O2(l) + OH–(aq) → ; (5)MnO4–(aq) + Fe2+(aq) + H+(aq) → ; (6)MnO2(s) + HCl(aq,浓) → ; (7)Cr3+(aq) + MnO4–(aq) + H2O(l) → ; (8)Co2O3(s)+ HCl (aq,浓) → ; (9)K3[Fe(CN)6] (aq) + Fe2+(aq) → ; (10)PO43–(aq) + (NH4)2MoO4(aq) + H+(aq) → ; (11)PdCl2(aq) + CO(g) + H2O(l) → ; (12)Pt(s) + HNO3(aq) + HCl(aq) → 。 9.如何鉴别Fe3+、Fe2+、Co2+、Ni2+?写出反应方程式。 10.制备下列物质,写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条件。 (1)由钛铁矿制备四氯化钛。 (2)以铬铁矿Fe(CrO2)2为原料制取重铬酸钾K2Cr2O7。 (3)用二氧化锰作原料硫酸锰、锰酸钾和高锰酸钾。 11.某亮黄色溶液A,加入稀H2SO4转为橙色溶液B,加入浓HCl又转为绿色溶液C,同时放出能使淀粉KI试纸变色的气体D。另外,绿色溶液C加入NaOH溶液即生成灰蓝色沉淀E,经灼烧后E转为绿色固体F。试判断上述A、B、C、D、E、F各为何物?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无机化学(山东联盟—青岛科技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过程的途径无关。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0分) 环境对系统做功,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0分) 反应的热效应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A. 错 B. 对 4 【判断题】(10分) △f H mθ(Br2,g)=0kJ·mol-1。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298K、标准态时,NH3(g)与O2(g)反应生成NO(g)和H2O(g),每氧化1molNH3(g)放出226.2k J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H3(g)+1/2O2(g)→NO(g)+1/2H2O(g),△r H mθ=-226.2kJ A. 错 B. 对

6 【单选题】(10分) 下列各物理量中,为状态函数的是()。 A. H B. Q C. △U D. △H 7 【单选题】(10分) 已知:2H2O2(l)→2H2O(l)+O2(g),△rH mθ=-196.0kJ·mol-1,1.0gH2O2分解放出的热量为()。 A. 5.8kJ B. 196kJ C.

2.9kJ D. 98kJ 8 【单选题】(10分) 已知2Cr(s)+3/2O2(g)→Cr2O3(s)的△rH mθ=-1135.0kJ·mol-1,C(石墨)+1/2O2(g)→CO(g)的△rH mθ=-110.5kJ·mol-1, 则反应3C(石墨)+Cr2O3(s)→2Cr(s)+3CO(g)的△rH mθ为()。 A. -803.5kJ·mol-1 B. 803.5kJ·mol-1 C. 1466.5kJ·mol-1 D. -1466.5kJ·mol-1 9 【单选题】(10分)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 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 至3~4位?1-2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 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 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 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 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 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 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 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 2-1键可由-、-p和p-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构建而成,试讨论LiH(气态分子)、HCl、Cl2分子里的键分别属于哪一种? 2-2NF3和NH3的偶极矩相差很大,试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分析原因。2-3一氧化碳分子与酮的羰基(>C=O)相比,键能较小,键长较小,偶极矩则小得多,且方向相反,试从结构角度作出解释。 2-4考察表2-5中HCl、HBr、HI的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以及它们构成的范德华力的顺序,并作出解释。 2-5从表2-6可见,氟化氢分子之间的氢键键能比水分子之间的键能强,为什么水的熔、沸点反而比氟化氢的熔沸点低? 2-6已知NaF晶体的晶格能为894kJ·mol-1,Na原子的电离能为494kJ·mol-1,金属钠的升化热为101kJ·mol-1,F2分子的离解能为160kJ·mol-1,NaF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571kJ·mol-1,试计算元素F 的电子亲合能。2-7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下列分子的成键情况。 BeCl2,PCl5,OF2,ICl3,某eF4。 2-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SnCl3-,ICl2+,某eO4,BrF3,SnCl2,SF4,ICl2-,SF6。2-9画出HF 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并计算分子的键级。

城市学院 无机化学习题无机复习题要点

第一过渡元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A ) (A) Pr(OH)3 (B) Dy(OH)3(C) Er(OH)3 (D) Sm(OH)3 2.以下掺杂半导体中属于n型的是( B ) (A) In掺杂的Ge (B) As掺杂的Ge (C) InSb中,Si占据Sb的位置(D) GaN中,Mg占据Ga的位置 3.在酸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的化合物是( C ) (A) FeI3 (B) FeO42-(C) CuI (D) VO43 4.下列物质中,强烈氧化性与惰性电子对效应无关的是(C ) (A) PbO2 (B) NaBiO3 (C) K2Cr2O7 (D) TlCl3 5.下列无机材料中,具有压电效应的是( C ) (A) BaCO3 (B) BaSO4 (C) BaTiO3 (D) BaCrO4 6.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有颜色的是( D ) (A) Ac3+ (B) Th4+ (C) PaO2+ (D) Np3+ 7.下列各组离子中,性质最相似的是( B ) (A) Cr3+和Al3+ (B) Zr4+和Hf4+ (C) Zn2+和Al3+ (D) Li+和Na+ 8.下列离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 ) (A) Fe2+ (B) Cu2+ (C) Cr3+ (D) Ti3+ 9.下列提炼金属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B ) (A) 用Mg还原TiCl4制Ti (B) 热分解Cr2O3制Cr (C) 羰化法制高纯Ni (D) H2还原WO3制W 10.最易和Hg2+生成配离子的是( D ) (A) NH3 (B) Cl-(C) Br-(D) I- 11.下列均为轻稀土的一组元素是( B ) (A) La、Pr、Tm (B) Ce、Nd、Sm (C) Pm、Ho、Lu (D) Y、Er、Yb 12.基态锕系元素5f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的元素是(C ) (A) Ac (B) Np (C) Cm (D) No 13.下列各组物质中,性质最相似的是(C ) (A) Ti(Ⅳ)和Zr(Ⅳ) (B) V(Ⅴ)和Nb(Ⅴ) (C) Nb(Ⅴ)和Ta(Ⅴ) (D) Cr(Ⅵ)和Mo(Ⅵ) 14.下列离子的基态电子构型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少的是( A ) (A) Sn4+ (B) Eu2+ (C) Fe3+ (D) Ti3+ 15.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的物种是( A ) (A) FeO42-(B) CuI (C) TiO22+ (D) MnO4- 16.Lu3+的水合离子的颜色为( C ) (A) 紫色(B) 黄色(C)无色(D) 绿色 17.下列均为重稀土的一组元素是( B ) (A) Ho、Nd、Tb (B) Y、Er、Yb (C) La、Dy、Lu (D) Tm、Gd、Ce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4章碳硅硼

第14章 碳、硅、硼 14.1. 对比等电子体CO 与N 2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解:CO 和N 2是等电子体(14e ),分子轨道能级图相似,分子中都有三重键:∶N ≡N ∶、 C O δ+ δ- ∶ ∶ ,键能相近。一般条件下,两种物质都是气体,很少溶于水;熔、沸点, 临界压力,临界温度等一些物理性质也相似。 但CO 和N 2分子中三重键特点并不完全相同,N 2分子中负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而CO 却是不对称的。C 原子略带负电荷,再加上C 的电负性比N 小,因此CO 比N 2较易给出电子对向过渡金属原子(离子)配位,除形成σ―配键外,还有π―反馈键形成,故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而N 2的配位能力远不如CO ,分子氮配合物远不如羰基化合物稳定。所以CO 的键能虽比N 2略大,但化学性质却比N 2要活泼,不象N 2那样“惰性”。 14.2 概述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 (1)Ni ;(2)CuCl ;(3)NaOH ;(4)H 2 ;(5)PdCl 2 解:CO 的实验室制法: HCOOH 浓H 2SO 4 2O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 Ni + 4CO 100 -250atm 423 -493K Ni(CO)4 (2) (3) CO + NaOH HCOONa 1.01×103kPa 473K (4) CO + 3H 2 CH 4 + H 2O Fe 、Co 、Ni 523K,101kPa (5) CO + PdCl 2 + H 2O === Pd ↓ + CO 2 + 2HCl 14.3. 某实验室备有CCl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和NaHCO 3),还有水源和砂。若 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 (2)金属钠着火;

化学选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三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三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 学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化学选修三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有机化学 1.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酯? 答案:B。酯是由酸和醇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1COOR2,其中R1和R2可以是烷基、芳基等。 2.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醇? 答案:A。醇是由羟基(-OH)与烃基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OH,其中R可以是烷基、芳基等。 3.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醛? 答案:C。醛是由羰基(C=O)和氢原子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HO,其中R可以是烷基、芳基等。 4.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酮? 答案:D。酮是由两个烃基缩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OR',其中R 和R'可以是烷基、芳基等。 5. 以下哪个化合物是酸? 答案:B。酸是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OOH,其中R 可以是烷基、芳基等。 二、无机化学

1. 以下哪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C。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位于同一列。根 据元素周期表,氧、硫、硒、碲和钋都属于第16族。 2. 以下哪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答案:A。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排布规律,位于同一行。根据元素周期表,氯、氩、钾和钙都属于第3周期。 3. 以下哪个元素是金属? 答案:D。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根据元素周期表,铁是一种金属元素。 4. 以下哪个元素是非金属? 答案:B。非金属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热导率,常见于气体、液体或固体的非金属化合物中。根据元素周期表,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5. 以下哪个元素是过渡金属? 答案:C。过渡金属是指位于元素周期表中B族和D族之间的元素,具有多种 氧化态和复合物形成能力。根据元素周期表,铜是一种过渡金属元素。 通过以上习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对化学选修三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希 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希望 大家能够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机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13

无机化学第五版下册习题答案13 13-1答:生命元素可分为二类,它们是:生命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前者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需宏量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绝大多数生命必需元素分布于第1-4周期,其原子序数小于36,只有Sn和I位于原子序数36之后;必需宏量元素主要集中在元素序数为20之前;必需微量元素主要分布在第四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有害元素主要分布在5、6周期的IIB和IIIA-VIA族中。 13-2答:因为生物效应不仅与生体内的某元素总浓度有关,更与其存在的形态有关。同一元素不同的形态,其生物效应是不同的。例如。Cr3+是维持生物体内葡萄糖平衡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而Cr6+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有包括致癌作用在内的多种毒性。又如,Al3+离子能穿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人脑组织引起痴呆等严重后果;而AlF4-没有这种危险。茶叶中铝含量较高,但茶水中的铝主要以AlF4-形态存在,因此,茶叶的营养价值不受铝含量高的影响。由此可见,研究元素的形态较之研究实际总浓度对生命物质影响的意义更为重要。 13-3答:因为铝在冷浓硝酸和硫酸中会产生钝化作用,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止它们之间的进一步反应。 13-4答:因为Na+离子。的半径比K+离子的小,水合能大,易吸水。若用NaClO3替代KClO3制造炸药,易潮解而失效。 13-5答:因为CuS的溶解度非常小,解离产生的S2-浓度很小,在HCl 溶液中不至于产生H2S而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所以CuS不能溶解于HCl溶液中。但在HNO3溶液中,因发生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3CuS+8HNO3=3Cu(NO3)2+3S+2NO+4H2O从而促使CuS的溶解。

无机化学 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解答 20120319

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解答 1.下图为部分氮元素不同存在形态物质之间的转化图,请写出具体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见教材各章节。 2.下图为部分磷元素不同存在形态物质之间的转化图,请写出具体的反应方程式。 答案见教材各章节。 3.解释为什么NH3的沸点是-33 ︒C,而NF3的沸点是-129 ︒C? 答:因为NH3分子之间形成强的氢键,而NF3分子之间不形成氢键。 It is ammonia that has the “anomolous” boiling point as a r esult of the strong hydrogen bonds between neighboring ammonia molecules. 4.利用热力学数据解释下列事实: (1)NCl3不稳定、易爆炸,NF3却很稳定; (2)NCl3不稳定、易爆炸,PCl3却不具备这样的性质; (3)NCl3和PCl3水解产物有什么不同? ∆f H/(kJ⋅mol-1):NCl3(l) 230.0 NF3(g) -132.0 PCl3(l) -319.7 键能/(kJ⋅mol-1):N-Cl 389 N-F 301 P-Cl 289 Cl-Cl 243 F-F 157 答:(1)根据NCl3(l) 及NF3(g) ∆f H可推测出分解反应2NX3 = N2 + 3X2,NCl3(l) 是放热反应,而NF3(g) 是放热反应。而且根据键能推测生成的Cl2比F2更稳 定。因此NCl3不稳定、易爆炸,NF3却很稳定。 (2)N是第二周期元素,无与Cl 3p轨道能量接近的空轨道,而P是第三周期元素,

最低空轨道是3d轨道,与Cl的3p轨道能量接近,形成的PCl3中的P-Cl键除 σ键以外,还有p-d 反馈π键,使P-Cl 键键级大于1,相对稳定。所以NCl3不稳定、易爆炸,PCl3却不具备这样的性质。 (3)NCl3水解是亲电水解,产物是NH3和HOCl; PCl3水解是亲电加亲核水解,产物H3PO3和HCl。 5.解释硝酸工业中,为什么NO与O2的反应是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进行的? 答:因为“2NO(g) + O2(g) → 2NO2(g)”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总数目减少的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大总压力和降低温度,将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 The reaction “2NO(g) + O2(g) → 2NO2 (g)” is performed under high pressure because the reaction direction is favored that will result in the lesser moles of gas. A low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the yield, as the forward process is exothermic. Both conclusion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Le Chatelier’s principle 6.根据分子轨道理论预测NO、NO+键能、键长、稳定性大小顺序及磁性。 如图所示,NO的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键级为2.5;NO+比NO在σ*上少一个电子,键级升为3; 键的稳定性由大到小顺序为:NO+ >NO; 键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O+ >NO; 键长由大到小顺序为:NO> NO+; 根据分子中有单电子为顺磁性、无单电子为抗磁性的原理预测NO为顺磁性,NO+。7.根据价键理论预测NO2、NO2+、NO2-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分子构型、共价键类型。 NO2+NO2NO2-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sp sp2sp2 分子构型直线型V型V型 共价键类型2σ+2π342σ+1π342σ+1π34 8.根据价键理论描述氮的氧化物的分子构型。 答案见教材表15.3。 9.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a) NO2-和NO3-的氧化性;(b) NO2、NO和N2O 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难易;(c) N2H4和NH2OH的还原性。 答:(1) NO2-和NO3-都是强氧化剂。前者的反应往往缓慢,但在强酸中一般较快些; 后者的反应较快,在酸性溶液中甚至更快并产生了能够检测出来的中间体NO+。 (2) 从热力学上看NO容易被氧化,但浓度低时与氧的反应非常慢,这是因为速率定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答案已打印

第一章、酸碱理论 1.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路易斯酸,哪些是路易斯碱? BH4-,PH3,BeCl2,CO2,CO,Hg(NO3)2,SnCl2 解答:路易斯酸BeCl2,CO2,CO,Hg(NO3)2,SnCl2 路易斯碱PH3,CO,SnCl2 2.写出下列物种的共轭酸和共轭碱: NH2,NH2,H2O,HI,HSO4- 解答:共轭酸共轭碱 NH3:NH4+ NH2- NH2-:NH3NH2- H2O:H3O+OH- HI:I- HSO4-:H2SO4SO42- 3.下列各对中哪一个酸性较强?并说明理由。 (a) [Fe(H2O)6]3+和[Fe(H2O)6]2+ (b) [Al(H2O)6]3+和[Ga(H2O)6]3+ (c) Si(OH)4 和Ge(OH)4 (d) HClO3和HClO4 (e) H2CrO4 和HMnO4 (f) H3PO4和H2SO4 解答:(a) [Fe(H2O)6]3+和[Fe(H2O)6]2+ 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吸引电子能力大 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电荷高,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 (b)[Al(H2O)6]3+和[Ga(H2O)6]3+ 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轨道能量低 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 (c) Si(OH)4 和Ge(OH)4 路易斯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d轨道能量低 质子酸性:前者,中心离子半径小,对O的极化能力大,H+易离解; (d) HClO3和HClO4 (e) H2CrO4 和HMnO4 (f) H3PO4和H2SO4 均为后者,非羟基氧原子多,酸性越强。 4.应用Pauling规则, (1) 判断H3PO4(pKa=2.12)、H3PO3(pKa=1.80)和H3PO2(pKa=2.0)的结构; (2) 粗略估计H3PO4、H2PO4-和HPO42-的pKa值。 解答:(1)根据pKa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2)H3PO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a值约为2;H2PO4-pKa值增加5,约为7; HPO42-pKa约为12。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 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 至3~4位?1-2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 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 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 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 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 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 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 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 2-1键可由-、-p和p-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构建而成,试讨论LiH(气态分子)、HCl、Cl2分子里的键分别属于哪一种? 2-2NF3和NH3的偶极矩相差很大,试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分析原因。2-3一氧化碳分子与酮的羰基(>C=O)相比,键能较小,键长较小,偶极矩则小得多,且方向相反,试从结构角度作出解释。 2-4考察表2-5中HCl、HBr、HI的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以及它们构成的范德华力的顺序,并作出解释。 2-5从表2-6可见,氟化氢分子之间的氢键键能比水分子之间的键能强,为什么水的熔、沸点反而比氟化氢的熔沸点低? 2-6已知NaF晶体的晶格能为894kJ·mol-1,Na原子的电离能为494kJ·mol-1,金属钠的升化热为101kJ·mol-1,F2分子的离解能为160kJ·mol-1,NaF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571kJ·mol-1,试计算元素F 的电子亲合能。2-7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下列分子的成键情况。 BeCl2,PCl5,OF2,ICl3,某eF4。 2-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BeCl2,SnCl3-,ICl2+,某eO4,BrF3,SnCl2,SF4,ICl2-,SF6。2-9画出HF 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并计算分子的键级。

无机化学练习题(答案整理版)

1、气体的标准状况与物质的标准态是同一含义。【1】答:(错) 2、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的进行,p(O2)、p(SO2)不断减少,p(SO3)不断增大,所以标准平衡常数K不断增大。【2】答:(错) 3、在0.10mol·L-1Na2CO3溶液中,c(Na+)≈2c(CO32-)。【3】答:(对) 4、当溶液的pH值为4时,Fe3+能被沉淀完全。【4】答:(对) 5、配合物形成体的配位数是指直接和中心原子或(离子)相连的配体总数。【5】答:(错) 6、NaH2PO4、Na2HPO4、Na3PO4三种溶液均呈碱性。【6】答:(错) 7、由于Sb3+易水解,稀释SbCl3溶液时,产生Sb(OH)3沉淀。【7】答:(错) 8、因为H2PO4-发生水解,所以NaH2PO4水溶液显碱性。【8】答:(错) 9、0.10mol·L-1的某一有机弱酸的钠盐溶液,其pH=10.0,该弱酸盐的水解度为0.10%。【9】答:(对) 10、将0.10mol·L-1CaCl2溶液与等体积0.20mol·L-1HF溶液混合,生成CaF2沉淀,此时溶液中c(Ca2+)为c1。如将0.10mol·L-1CaCl2溶液与等体积0.80mol·L-1HF溶液混合,生成CaF2沉淀后溶液的c(Ca2+)为c2,则c1>c2。【10】答:(对) 11、MnS(s)+2HAc Mn2++2Ac-+H2S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K(MnS)·[K(HAc)]2/[K(H2S)·K(H2S)]。【11】答:(对) 12、ds区元素的原子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1)d10ns1-2,都是金属元素。【12】答:(对) 13、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级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n越大,能级越高。【13】答:(错) 14、任何两个原子的s原子轨道,都可组成两个分子轨道σs和σs*。【14】答:(错) 15、沸点高的物质,其分子极化率一定大。【15】答:(错) 16、NH2-的空间几何构型为V形,则N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2杂化。【16】答:(错) 17、某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该原子基态时未成对电子的数目。【17】答:(错) 18、已知E(Ag+/Ag)=0.771V,E([Ag(NH3)2]+/Ag)=0.373V,则E([Ag(CN)2]-/Ag)>0.373V。. 【18】答:(错) 19、同一元素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作为中心离子,与相同配体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荷越多,其配位数一般也越大。【19】答:(对) 20、碱金属氢氧化物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次序为:LiOHc(B2+)。【24】答:(对) 25、HF、H2SiO3皆是弱酸,但是H2SiF6却是强酸。【25】答:(对) 26、自然界存在的晶体或人工制备的晶体中,所有粒子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的,没有任何缺陷。【26】答:(错) 27、金属晶体可以看作由金属原子以等径圆球相互紧密堆积而成,通常有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六方最紧密堆积和体心立方紧密堆积三种排列方式。【27】答:(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