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会计基础各章完整讲义

第一章总论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意义(了解)

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

(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

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

二、会计含义――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其含义是:

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

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

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1、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

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

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

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会计监督

1、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特点:

(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四、会计的目标

会计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投资者分析企业的理财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预测投资风险和报酬

债权人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衡量贷款风险,作出贷款决策社会公众了解企业产品质量和价格变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信誉等,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应用举例】

1、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化开端的标志是()

A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1982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C1997年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D2000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答案:A

2、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A会计核算B会计监督C参与经济决策D进行财务预测

答案:AB

会计要素(负债)

(二)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实质上反映了企业与债权人

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负债的确认意味权利、义务关系的形成;

负债的偿还,表明权利、义务关系的解除。

2、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注: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如企业与其他单位签署购货意向书(2)负债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义务

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偿付。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需要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用资产或劳务偿付,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4)负债是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的经济责任

负债通常有一个可预先确定的到期偿付金额

(5) 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期限。

3、掌握分类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

应付帐款、预收帐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工资

流动负债应付福利费

应交税金

应付股利

负债其他应交款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预提费用

(五)费用

1.概念: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或各种耗费。代表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

而付出的代价或者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牺牲。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并非所以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企业发生了费用。如企业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2.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何种产品无关

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而与发生哪一期间没有关系

企业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

3.掌握分类

广义费用:指企业发生的所有耗费和损失

狭义费用:仅与企业的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按经济用途可以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1)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车间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材料)直接人工(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

制造费用(间接计入产品成本,包括:车间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车间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车间一般物料消耗)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展览费、

广告费、保险费、业务宣传费、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

差旅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等)

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以及相关手续费)

应用举例:

1、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计入制造费用

A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D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

答案:B

解析:A应属于直接人员,计入“生产成本”;C计入“营业费用”;D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期间费用账户的是()

A财务费用B待摊费用C长期待摊费用 D 预提费用

答案:A

3、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

A财务费用B 制造费用C 管理费用 D 直接人工费用

答案;BD

解析:AC计入期间费用

(六)利润:

1、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而确定的,是企业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利润的实现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亏损的发生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2.构成: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营业利润

利润补贴收入

投资净收益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应用举例】

1、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

答案:错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2、与计算“营业利润”无关的因素是()

A所得税 B 营业费用C管理费用D财务费用

答案:A

解析: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和基本财务状况

(一)会计等式的演进(6个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