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绪论:认识风景名胜区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一)一般意义

1、风景名胜区感知

2、定义,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肯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径县能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围,可供人们浏览、休憩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是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是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的人类第三生活游憩空间。

(二)主要涵

1、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

2、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

3、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

4、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

5、是一种特殊用地

6、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

二、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相关概念

(一)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区

资源:风景名胜区包含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区可指纯自然风光功能。

围界限:风景名胜区有规模要求,风景区无明显围界定

功能:风景名胜区,审美,科考,游憩,风景,不一定能游憩。

(二)相关术语

1、国家公园

2、自然公园

3、自然保护区(①核心区②缓冲区③保护性经营区)

4、森林公园

5、游览区(点)

6、园林

三、风景名胜区功能

自然因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社会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特征,经济因素影响着它的物质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可以转化成构景要素。

(一)生态功能

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

(二)游憩功能

发展旅游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启智功能。

(三)景观功能

风景名胜区有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美化景观,创建健康优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

(四)科教功能

开发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五)经济功能

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其生产与民政功能。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突出地区特征,调控动态发展,重在综合协调,贵在整体优化。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1979年提出概念,公布第一批。

(一)溯源

生产发展:农业——种植园游猎——自然山林苑囿观列象——台囿或白苑

文化技术发展

时代和社会发展

(二)发展

(三)汉时期是风景名胜区形成的重要阶段,经济建设,社会活动,传播,山水文化发展

二、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起源

世界各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基本相同,亦都缘起于风景区和园林。

(二)世界各国园林建设与发展

园林,西方园林,欧洲园林

(三)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1、近现代国外公园

近现代,外国园林沿着公园,私园方向发展。

2、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前期发展

产生和发展阶段:萌芽(1832-1916)→成型(1916-1940)→发展(1933-1940)→停滞与再发展(1940-1963)→注重生态保护(1963-1985)→教育拓展与合作(1985以来)

●乔治·卡特林:首先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北美红杉林:国家公园的雏形和前身

●公园——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让人民得益,供人民享用”

●国家公园体系

●《历史地段法》和《公园、风景路和休闲地法》

●二战:国家公园体系发展停滞

3、国家公园的近期发展及影响

●20世纪60年代前

仅保护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而对其生态价值未予重视

●80年代中后期

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

●发展至今

数量逐年增加,土地价值高,属各国精华地区,也是从头最为向往的名胜地

●深远影响

国家公园事业已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是全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公益事业,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种标志,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部分。

三、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

(一)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关系

1、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而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首选对象。

2、旅游是风景名胜文化得以发扬传承的重要渠道

风景文化,人文文化并不能在一个密闭的真空状态下得到发展,吸有通过流动,通过文化及交流,才能使文化得到真正传承。

3、风景名胜区事业与旅游业的本质区别

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有着极其强烈的商业特征。

注重经济效益,以人为本。

风景名胜区兼容生态防护,景观形象建立,游憩启迪,科政审美等多种功能。

追求有度、有序、有规律的发展前景。

生态效益优先,以自然为源。

第三章风景与风景资源

一、风景的概念

(一)一般意义

风景,是一定地域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雨雪等自然现象形成,并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二)广义的风景

广义的指自然的风光美景,是人们情感渗入自然的产地,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大自然的一角。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风景就是人和环境之边际存在的美,其本质是一种人与环境的边际文化信息。

二、风景的特性

(一)整体性

整体的空间美,各构景要素的组合,空间组合单元。

(二)真实性

风景与游人间存在着四维空间(三维 +时间),产生四维的空间关系

(三)固定性

风景的空间固定性,表现为风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改变。

(四)地域性

风景美反映地域差异和特色。

(五)时间性

风景的时间序列,风景的时间变化,风景凝聚的时间。

(六)多样性

风景构成要素的多样性,风景要素变化的多样性,风景结构变化的多样性。

(七)社会性

风景形成过程就是协调人和自然相对贡献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