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综合资料[名师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走近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第 1 页共1 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_人教新课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教材解读】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是作家肖复兴在1 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榜样的文品和运气。
课文借抒情形,感人至深,有专门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
要练说,先练胆。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理解“楷模”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用事件串联法来概括多件事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借助辅学单,梳理修改符号的类别,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语段,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叶老先生修改作文认真,平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孩子们,这抹浓浓的绿意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爬山虎的脚》。
那段生动的描写,相信你们一定还记得。
齐诵。
看照片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大大教育家,一位是初出茅庐的小小初中生,相差了53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2【讲授】整体感知,精读品味1、反馈预习。
(1)会读。
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同桌查读。
一起来把这些词语准确响亮地读出来。
理解楷模的意思。
(2)会写。
老师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把难写易错的字在桌子上快速练一练。
弄清楚什么是难写易错的字。
然后让学生找出最难写易错的字,看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并在生字条的上面工工整整地各写一个。
2、理清条理。
(1)朗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与叶老先生的哪两件事?用四个字来概括事件。
思考从哪儿到哪儿是第一件事?从哪儿到哪儿是第二件事?(2)把两件事串联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己练习说一说。
汇报。
三、梳理符号,学习修改(1)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第一件事。
想不想看看叶老先生是怎么给我修改作文的?什么感受?(2)走进这位大家,看看叶老先生都运用了哪些修改符号,修改了哪些内容?打开P130资料袋。
为了便于大家梳理修改符号的类别,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辅学单。
请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提单(三分钟)。
观察思考能不能看懂这个表格?第一竖列,叶老先生运用了哪些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及作业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能目标〗1、会认7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
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
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
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
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综合资料
一、教材解读
1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
“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
3
4
三、教学建议
1
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
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
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
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
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
“存”,不能错写成“在”。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
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
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