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对比解读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再成热门话题。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普遍感到不会教选修课程了,在很多地方,选修课程成了不教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没有弄清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处理不好选修课程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因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同中有异。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相互关联,目标相同或者相近,达成目标的路径也相同或相近;目标不同,达成目标的路径也不相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不完全一样,达成目标的路径不一样。弄清楚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就可能找到达成相应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新课标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要求高中生达到的水平不一样,安排了数量不等语文学习任务群。新课标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借此得以落实。为了弄清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法、教法,我们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进行了对比解读。

一、比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于语言文字的目标要求

必修课程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学习内容都是语言文字,它们分别安排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前者的目标主要是积累汉字、汉语的知识,学会解读词义的方法,重视文言文词汇、句式等的学习,把握汉语言的特点,认识其规律。总之,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语修逻方面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后者的目标就不一样,它要求学生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个问题。当然,在专题研讨中,学生语言经验会更丰富,语文知识更渊博,梳理归纳能力也有提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学习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明显不同,前者重在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用能力,后者重在让学生深入地、理性地认识语言文字。

除此之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各自提出了具体要求。必修课程要求通过汉字、汉语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选修课程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不同的学习目标,完全体现了课程基础性和差异性,课标“差异性”要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个性更张扬是时代需要。因而,可以说新课标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二、比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关于文学阅读的目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都侧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前者安排在必修课程中,后者安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它们的学习目标又有什么区别呢?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1、要求学会阅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积累经验,总结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即从感受文学形象,理解文学语言,理解作者意图等方面入手鉴赏文学作品。2、要求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特征以及它们共同的艺术手法和各自的特殊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尝试文学创作。3、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目标概括起来说有一下几点:1、学会研习现当代作品的方法,比如学习确定研习专题的方法,学习写读书笔记和评论的方法。2、研习现当代代表性作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对比解读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再成热门话题。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普遍感到不会教选修课程了,在很多地方,选修课程成了不教课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没有弄清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处理不好选修课程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因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同中有异。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相互关联,目标相同或者相近,达成目标的路径也相同或相近;目标不同,达成目标的路径也不相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不完全一样,达成目标的路径不一样。弄清楚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就可能找到达成相应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新课标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要求高中生达到的水平不一样,安排了数量不等语文学习任务群。新课标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借此得以落实。为了弄清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法、教法,我们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进行了对比解读。 一、比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于语言文字的目标要求 必修课程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学习内容都是语言文字,它们分别安排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前者的目标主要是积累汉字、汉语的知识,学会解读词义的方法,重视文言文词汇、句式等的学习,把握汉语言的特点,认识其规律。总之,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语修逻方面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后者的目标就不一样,它要求学生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个问题。当然,在专题研讨中,学生语言经验会更丰富,语文知识更渊博,梳理归纳能力也有提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对学习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明显不同,前者重在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用能力,后者重在让学生深入地、理性地认识语言文字。 除此之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各自提出了具体要求。必修课程要求通过汉字、汉语的学习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选修课程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不同的学习目标,完全体现了课程基础性和差异性,课标“差异性”要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个性更张扬是时代需要。因而,可以说新课标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二、比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关于文学阅读的目标要求 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都侧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前者安排在必修课程中,后者安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它们的学习目标又有什么区别呢?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的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1、要求学会阅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积累经验,总结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即从感受文学形象,理解文学语言,理解作者意图等方面入手鉴赏文学作品。2、要求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特征以及它们共同的艺术手法和各自的特殊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尝试文学创作。3、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目标概括起来说有一下几点:1、学会研习现当代作品的方法,比如学习确定研习专题的方法,学习写读书笔记和评论的方法。2、研习现当代代表性作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苏州学业水平检测)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C)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排除③,答案选C项。

3.(2018·莱芜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民主政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这主要是指人民政协(D) ①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②始终行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③以各党派平等合作为和平建国的途径④是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识。人民政协在1949~1954年代行人大的职能,之后变成统一战线组织,因此②不正确,③与史实不符,故D项为正确答案。 4.(2018·湘潭高一联考)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B)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解析]“人民大宪章”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项法律法规的依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2018·东莞高一联考)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B) A.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没有涉及人大代表选举的程序,不能得出“普选”的方式,A项错误。材料中的王徳厚是普通工人,因工作表现突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了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党派,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问题,D项错误。 6.(2018·信阳高一期末)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C)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范文

选修教材培训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有五大模块。 1。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必修课要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是因为要做到“公平发展”。“‘公平发展’的观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要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是公平的教育。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达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要求?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要在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均衡地发展。 2。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也就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致力于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公平发展”指导下的“基础性”“均衡性”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教育简单划一。个性差异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人,并不是在制造机器零部件,为了体现教育要适应不同个性,所以要设置“选修课”,要寻找适合于每个人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在语文学习上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相比“基础性、均衡性”,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这里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语文科相对其他学科更需要课外课内结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言学习无处不在。过去有学者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在很有道理。中外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连“基础性、均衡性”也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个性发展”。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或者说即使有了认识也不敢有大的教学实践去改变现状。因为大多数人总认为必修课的教育价值要比选修课高,因此,在平时教育中重视必修课、精读课到了“无微不至”“精耕细作”的地步,但选修课往往成了走过场的点缀。近年来,由于高考的压力,语文选修课、文学讲座、文学社团活动在萎缩,有些地区学生的文学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学生自办刊物活动看似很热闹,究其实,往往只是少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没有普及到大多数人,实际上,“选修”制度并没有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站稳脚跟。这里有考试升学的影响,有教学理念的偏差,与课程标准的规定不够清晰、不够有条理、不够具体也有一定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而非人性化的教育。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这些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践操作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随着部编教材的出版,随后遇到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处理选修课的问题。(三)语文选修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不同选修系列的能力培养重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课程标准》) 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个板块(系列)。(1)1、2“诗歌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加精)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PEP教材分析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61个单词和24个句子(包括学校、时间、衣服、天气、购物、农场动物、数字、颜色等几个话题),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听懂、跟唱8首歌曲。 6.能听懂、会吟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材主要特点为: 1、强调语言运用 教材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在起始阶段采用了“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重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重输入语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为他们用英语交流打下基础。 2、注重能力培养 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去的潜能。 3、突出兴趣激发 教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让学生易学乐学。同时,读出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 4、重视双向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材选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教学进度和内容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5、融合学科内容 教材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到语言材料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借助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个世界。 6、重视灵活扩展 教材充分考虑到地域、和学生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单元的C部分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地域、课时安排多少等实际情况,灵活的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及学习进度。避免了教学内容上的“一刀切”状况,留出一定的弹性,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各尽所长,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教材内容和内在逻辑线索 本册教材由六个话题单元和两个复习单元组成。每个模块由单元—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构成,每个话题开始之前设计有相关的情景导入部分,之后开始分A、B、C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固定的模块。其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编排,用各种趣味活动、游戏、儿歌学习巩固知识来贯穿始终。 Unit1 Our school.通过对学校的介绍,掌握各种设施和功能教室的名称,了解一般疑问句的构成与用法。 Unit 2 What time is it?通过对自己在学校所学课程的了解,掌握课程名称学会数字一到十,以及

小学英语教材解析方法

小学英语教材解析方法 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编写和编排的,但是在不同的教学 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时,都难免会存在一些或这或那不适应或缺憾,面对这些缺憾,我们不能去埋怨教材的不足,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基于儿童 的认知规律去分析教材,教材会因为得到个性化的处理,灵活的使用和适当的拓展而 绽放出生动的花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 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 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Piaget,1970)。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 知识内容更重要。 我们在使用教材前,应该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对教材进行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及教材 的语言等。 1.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分析教材要从宏观上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通过研读教材,理解其中包含的教学思想,即对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学习的认识以及对语言教学 的认识。 2.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每种教材都会体现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等都是先后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教学方法。目前,以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法、以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法、及任务式学习的教学法成为小学英语教材 中的方法主流。 3.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内容是由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决定的。分 析教材内容要看内容的选择是否以培养语言能力为目标,是否符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还要考虑结合教材使用对象的需要。 4.分析教材的结构。分析教材结构时要考虑各个组成部分是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各有特色、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具有灵活 的可选性。 5.教材中语言素材的真实性和地道性。教材的语言素材是教材的风格体现。要分 析教材的语言素材是否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运用相关,是否是文化的体现。随着英语 教学的深化,小学英语教材使用的语言越来越地道,这有助于学生早期的语言习得的 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最新公开课教案

第 15 课
课题:辛亥革命 学校:大方三中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师:曹飞 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 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p1EanqFDPw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
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 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DXDiTa9E3d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 全过程。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RTCrpUDGiT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爆发原因)
社会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 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5PCzVD7HxA 2、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准备: 1、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课本 62 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 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jLBHrnAILg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 63 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 年 创立人:孙中山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必修一历史第20课知识点总结

小结 第20课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解放军取得重大胜利,中共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八大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农工党(农工党)、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2、形成标志: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内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纲领规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性质),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还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3)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改北平为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大星是中国共产党,小星是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代国歌。(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4)确立公元纪年法。 (5)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1954年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3、发展 ①1954年后,成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②1956后,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四大班子”政府、市委、人大、政协) ③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使该制度进一步完善。 4、作用: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舞台。 5、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是大合唱指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6、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 ①结束了帝、官、封的压迫,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④中国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1949到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也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2、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因为三大改造未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未建立。) ①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大,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

小学英语三下教材分析报告

小学英语三下教材分析 金城镇中心小学徐习娣 元月29日至31日,在研训中心钱老师的关心下,我和实验学校的朱媛老师很荣幸地去参加了新教材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何峰、峰、官思渡、田朝霞、连仲等大师的讲座,从中学到了很多,今天我就从我的收获、对教材的梳理以及我校教研组所做的研讨向在座的老师作一汇报: 一、收获篇 收获之一就是课程观的改变,峰老师就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堂师生的互动模式、学生角色、教师角色、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我知道了新教材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收获之二是新教材的课程目标体系是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解决并明确了以下一些问题: 1.解决了课程理念与目标设置的一致性问题; 2.明确了知识与技能的辩证关系----知识+技能模式的整体跨越: “语言本身”和“使用语言的人”,立足于人; “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 侧重点在意义; 词汇语句和语篇,更加关注语篇; 3.突出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 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4.英语学习策略列入课程目标体系; 5.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收获之三是从宏观方面了解到了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 对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英语课程标准》坚持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人文性是指通过本族语言和外语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带来教学方式的改革 1.为语言学习创设有意义的语境

对高中新课标阅读要求的解读及其教学策略

对高中新课标阅读要求的解读及其教学策略 ---------结合2009年上海高考试题 宜川中学柏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阅读新课标的解读,总结了高考阅读的题型及要求。分析了目前高中生阅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 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推理和归纳能力,预测能力,自主能力,提高语速,猜测词义能力,理解长句和难句能力,把握语篇结构,熟悉设 题方法能力 一﹑上海考纲和全国考纲中对阅读提出的要求 2004年颁发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六级阅读要求明确提出:高中生应该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多种体裁的语言材料;能借助工具书读懂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的语言材料;能够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能够阅读通俗的文学原著;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30万词等。 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课程目标以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比原有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高。六至九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要求有以下五个特点: 1.增加了阅读量的要求。其中八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达到30万词以上;

2.扩大了阅读材料的范围。其中九级目标要求学生能阅读 一般的英文报刊﹑英文原著以及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 3.提高了阅读能力的要求。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 句子结构,能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九级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情景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 4.拓展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途径。其中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能 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5.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上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较高的,因此阅读教学也就成了高中教学的重头戏,成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成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二﹑目前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分析 长期以来,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就题论题,并没有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取强化训练的模式,不注重解题技巧,不注重题目分析,致使学生长期处于低效﹑被动的阅读状态。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致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0课 随堂

第六单元第二十课 一、选择题 1.(2018·九江高一联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B) A.中共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中共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中共和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解析]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而非执政党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中共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一联考)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B) 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 [解析]根据“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通过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根据所学,《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简称,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其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但仍是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

高中数学必修与选修课程下的整合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社会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要求更高,从而,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的心声,只有对教育制度及政策实施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得到发展。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得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必修与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高中数学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在课程安排上,《大纲》指出:必修课为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面向高校的需求,文史专业必须选修选修Ⅰ,理工专业和经济类需选修选修Ⅱ。必修课总计280课时,选修Ⅰ总计52课时,选修Ⅱ总计104课时。学校根据教学实际目标自行安排必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课程。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标准》有较大的变化,课程结构框架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整个高中课程领域一学科一模块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高中课程框架的重新构建。 重视“双基”是我们的传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需要与时俱进也是我们的共识,整体地把握数学课程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的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础,贯穿在课程的始终。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本着十大基本理念,构建共同的

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知识点方面,内容如下:必修1:包含集合、函数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个章节内容。必修2:为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两个大方向。必修3:是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内容为: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常用逻辑用语、园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算原理、统计案例、概率、几何证明选讲、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这其中,必修中的集合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是高中教材中的主流,数列作为一种特舒的函数放在必修4中,同时,选修中的导数的应用和必修中的函数单调性联系起来,必修中的立体几何简单化,而在选修中加入几何学证明、球面上的几何和欧拉公式。在必修中体现了不

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

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与使用 王建平(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还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工具。如今,我国实施“一标多本”的政策,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多版本教材”。目前各地先后编制和出版了 7 套高中英语教材、10 套初中英语教材和 36 套小学英语教材。可以说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版本甚多,风格各异。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也对英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出现或存在着一些困难或困惑,比如: ●教材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教不完 ●一个单元点太多了,学生掌握不了 ●新词汇到处都有,语法也比较分散,哪些是重点 ●教材中的一些游戏、活动在 40 多人的大班中怎样操作 ●教材中的词汇学习是否可以放在单元教学开始 ...... 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实让教材承载和发挥起它的作用,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服务呢?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研员,我把自己在教研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此与老师们分享、交流。 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以教材为本,教学过程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要求教师转变忠实于教科书的教材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相反,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也是开放的。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对策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还使小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拓展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量,使小学生的思维发生扩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认知能力。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1]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 1.阅读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即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应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并将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摒弃接受型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阅读目标与内容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即老师没有教,学生就已经阅读过了。我们知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好,学生如果不自觉,阅读教学的效果永远不会提高。相反,一旦学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突出多读,重视积累

(1)遍数多。“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多读才能使印象加深。阅读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根本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多读”,还指多多地朗读,同时也强调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相较于朗读来说更强调个人的体验。 (2)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9年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时期阅读量标准是145万字以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万字以上,第二阶段40万字以上,第三阶段100万字以上。 (3)品种多。多读除了要求遍数多、数量多以外,还要品种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丰富阅读内容,读物的种类应当既包括科技、历史方面的书,又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剧本,还要读故事、童话、寓言等,现代、古代的作品都应让学生有所接触。 4.重视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接受和理解书面材料的内容和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加才干。可以说,根据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断这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和速度等要素,只有掌握这些要素,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轻松地学习中学、大学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专心思考习惯和自主阅读习惯,将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告知学生专心阅读,不可心不在焉地东张西望;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思考;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增添阅读环节,加强学生字词积累,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时还应该注重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与作家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每天阅读,做好字词积累,并且让学生长期坚持下去,让阅读真正地成为一种习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0课学案

必修一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编:高一历史组 2013年 【明确目标——课标要求】 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伟大意义。 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 民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1.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 2.掌握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探索过程及影响。 3.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4.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5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科学性和重大意义。6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伟大意义 。【学生展示——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分四个阶段; 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国共对峙,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国共第二次合作,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国共再度对抗,中共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条件: 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___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 受 _______________ ;

4.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 5.国际: 的帮助。 (二)成立: 1.召开:_______ 年_____月,先在上海法租界,后移 至 ___________________ 。 2.内容:①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党的性质是 _________。 ③党的奋斗目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选举 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 ,李达负责宣传 。 3.意义:“一大”召开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出现了以_________为指导 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三)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共现阶段的目标为 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 。 (四)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2年-1923年) 1.主要原因:中共成立后党中心任务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导机构:1921年8月成立最高领导机 构 ___________ 。 2.概况:以 ____________ 为起点, ____________ 为终点。结果:失败 3.教训:中共认识到必须_________________ ,建立 ____________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1)中共 ①1922年6月,中共发表《____________ 》,明确提出建立____________ ②1923年,中共________,确立了同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材解析(最新整理)

吉安县中小学教师说教材活动 全局把握温故知新 ——浅谈我对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材的理解 吉安县实验小学彭建林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明确目标,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一样。今年我继续担任我校六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在此,说一说我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的理解,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紧扣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特点。 1.《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应达到的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小学六年级应该达到的应该是二级,其要求是: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我们的这一册教材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编订的以小学三年级为起始年级的小学英语教材的最后一册课本。通过完成此册课本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二级目标。因此,本册教材的教学对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能否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套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强调语言运用(如 let’s do、let’s sing 等) *注重能力培养(Group work、Let’s check 等)

*突出兴趣出发(卡通插图、图文并茂) *重视双向交流(融合中西方文化知识) *融合学科内容(贯穿自然科学、社会文化、语言艺术领域)*重视灵活扩展(选学 C 部分) *实现整体设计(三至六年级系统编排) 3.在编写上,本套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1)、全册共有 4 个单元,两个 recycle 是针对小学所有教学内容的总体复习单元。 (2)、新的教学内容较少,12 周的时间完成新授单元的教学,2周的时间对这四个单元进行复习巩固,阶段复习; (3)、语言点较为集中,Unit One 是比较级,Unit 3 , Unit 4 是过去时,是本册的难点。 在每一个单元中,分 12 页,编写体例如下: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目标 、全册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关注基本科学文化素质 选修课关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如何处理好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是每一个即将跨入高中大门的中考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选修和必修总分达到144分方可高中毕业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教科研室主任杨光玮介绍,现行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含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技、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领域。每个学习领域下设置若干个科目,具体说就是八个学习领域含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科目,以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个科目下再由若干个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课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选修课则关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是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 西安交大二附中政史地教研组长刘百海说,实施新课改后,一般学校都会保证和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且要求学生三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同时都会保证和要求学生必须在选修系列1(即科目选修)中获得22个学分,选修系列(学校自主设置选修)中至少获得6个学分;学生高中三年所有选修学分加上必修课11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合理选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西安交大阳光中学教科研室主任杨光玮说,选修课从课程内容上,有侧重于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包括高深型、拓宽型、趣味型学术性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的学习走向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西安博迪中学教务处主任王涛说,学生进入高中后,一般在高一年级主要学习必修课程,高二和高三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学习会逐步增设;学生在确定自己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