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状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旅游景点概览

河东旅游景点

汤头温泉:其发现和利用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与“三孔”、泰山、半岛海岸线并称为全国四大“国家号”资源。汤头温泉亦于1862年被载入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沂水旅游景点

沂水自然风光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风景区、姬王崮风景区、沂山风景区、雪山风景区等景点。北部有“人间蓬莱”美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沂山做天然屏障。西部山区诸峰相连,群峰竞秀,“沂蒙七十二崮”主要集中在这里。

沂水地下大峡谷(AAAA级):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南八公里处的龙岗山下,全长六千一百米,该洞形成于二十万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内有“一河、五关、六瀑、九泉、九宫、十二峡”等景点一百余处,气势磅礴,奇特壮观,幽深莫测,气象万千。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AAAA级):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画廊—位于“红嫂故里”山东沂水县,是集地下长河溶洞、探险溶洞暗河漂流、“怡然居”沂蒙风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场等。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游区(AAAA级):沂水雪山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东三公里处。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马山,总面积200万平方米。雪山树木葱郁,奇石林立,自古就有“雪山七十二景”之说,雪山文化内涵丰厚,有李逵杀虎、刘勰问学等许多优美传说,流传很广。

沂水天上王城旅游区(AAAA级):天上王城景区位于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抵触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阴三县交汇点。主体景区纪王崮处在周围60多座山崮的怀抱之中,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地下荧光湖:沂水地下萤光湖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南部19 公里的时密山下,是一处著名的地下萤火虫水洞神秘世界,也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观赏萤火虫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蒙阴旅游景点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古称东蒙、东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沂南境内,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蒙山自古就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瞩目。孔子登临曾发出“登东山而小鲁”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之佳句;清圣祖玄烨、高宗弘历南巡中都曾游历过蒙山。蒙山中有龟蒙顶、鹰窝峰、水帘洞、雨王庙、孙膑洞、百花峪、老龙潭、云蒙峰、望海楼等几百处景点。景区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854167个/立方厘米,被称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各种植物共计有101科540余种,全县药材148科610种,蒙山就有500多种,另外还有76 种鸟类和15种野生动物出没栖息于这片峰崖密林中。蒙山九四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九五年被省建设厅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二OO一年则又被称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打造蒙山旅游品牌。搞好蒙山、曾子山、天宝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景区间自然衔接,形成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的蒙山生态旅游区。

平邑旅游景点

平邑蒙山龟蒙景区(AAAA级):平邑蒙山龟蒙景区主峰龟蒙顶因其状如神龟伏卧云端得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平邑九间棚旅游区(AAA级):位于驰名全国的平邑县天宝梨乡,这里5万亩果园连成一片,春华秋实。

费县旅游景点

沂蒙云瀑洞天旅游区(AAAA级):沂蒙云瀑洞天旅游区位于费县南张庄,景区由指动石、天蒙湖、醉石林、云龙瀑、通天峡游览区构成,“幽谷挂云瀑,石林醉天湖”石该旅游区的生动写照,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天下巨石第一阵”美誉。

沂南旅游景点

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是集自然景观、沂蒙红色文化、古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南景区主峰海拔536米,孟良崮因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名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临沭旅游景点

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沭县城东北三公里处,由苍山、马山、草山等组成,苍山主峰海拔394米,苍山叠翠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四奇,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

开发情况

沂水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开放旅游区5处,为山东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荧光湖、雪山彩虹谷、灵泉寺森林公园(其中4A级景区一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一处)。战国齐长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姬王崮、沂蒙母亲湖、沂山等景区也将相继规划开发。沂水旅游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在中国首届旅游营销年会上,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沂水县政府实施“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集群发展”的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先后建成了3处AAA级景区,2处AA级景区,旅游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实现了成倍甚至几倍的增长,居全省前列,成为山东省旅游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被旅游界誉为山东国内旅游的一匹“黑马”。

蒙阴县把蒙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先后累计投资4亿多元完善了景点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举办了登山节,休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形成了独具绿色的文化产业链。蒙阴县去年还借助中国第五种岩石地貌“岱崮地貌”命名机遇,打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情的中国“崮”乡游,把“岱崮地貌”风景群作为特色旅游目的地进行培育,同时与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崮,一桃,一文化”的整合。自开发“崮乡游”以来,现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平邑县境内山清水秀、风光宜人,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独特并且丰富的旅游资源。从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考虑,平邑县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下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临沂市,近年来,旅游业在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国家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发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和“文韬武略”等特色资源优势,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获得了较快发展。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4429人次,旅游创汇216.83万美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32.17%和29.44%,接待国内游客363.4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6.96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7.25%和13.07%。其中1999年来,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和国内旅游收入两个指标的年平均增幅均在30 %以上,2001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假日旅游经济自2000年“五一”黄金周以来不断升温,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两个“十一”黄金周蒙山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量在全省重点监测的旅游区中均居第2位。临沂市旅游业在总体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一是空间布局上基本上以蒙山为重心,蒙山旅游区的旅游接待量约占全市总量的45%左右,旅游类型以生态和休闲为主。相对于全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以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二是海外游客数量少,2000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仅4429人次,旅游创汇216.83万美元,这与临沂作为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市地位和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相比不成比例。三是在游客的旅游消费中,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消费的比重小,旅游的综合效益还比较低。

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创新旅游开发融资方式,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募集、公司投资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着力加快老景区改造提升及新景区开发工程,先后实施了云蒙峰步游道、地下银河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目前,蒙山成为国

家森林公园、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东省服务名牌,是“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孟良崮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唯一的金刚石原生矿旅游区;地下银河是国家AA 级旅游区;“岱崮地貌”崮乡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截至2008年,全市国家等级旅游区总量共达到42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区10个,高等级旅游区数量和等级旅游区总量均居山东省前列。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调 查 报 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 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 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 冯小波、张超杰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

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我国的极高山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都在民族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开展登山旅游有着极好的条件,在全国独占鳌头。 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我国被社会公认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宝”四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景”,就是指风景优美,这是名山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动中心和胜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史”,是指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联系;“宝”,是说山中藏有宝藏,或名贵的物产。 民族地区的风景名山旅游资源,总的来说数量不多,主要有:位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区以张家界为代表的五陵源风景区,位于新疆天山山地和位于吉林延边的长白山地等。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我国的碳酸岩类分布很广。但岩溶地貌的发育程度因气候和岩性条件的不同,各地差异很大。其中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与湘西、鄂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育最完善。形成了这些地区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种类型最有观赏意义的岩溶风景区。其景色之优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观中都是少有的。主要有: 桂林山水,这是闻名世界的发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云南路南石林为另一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奇观,石林皆似刀锋剑林,姿态万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的石灰华,为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钙沉积物,呈现五彩斑斓的色调,景色壮丽。广西武鸣伊岭岩、桂林芦笛岩、七星岩;云南文山三元洞;贵州铜仁九龙洞、织金县织金洞、安顺龙宫、贵阳地下公园等都是著名的溶洞奇景。 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我国火山活动的遗迹主要有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朝鲜边境上的长白山天池,云南腾冲火山群遗迹等。 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民族地区有两处遗迹价值较大:一是海南琼州海底村庄,位于琼山县东北部海边,属于陷落型。低潮时可见沉底村露出水面,遗物很多;二是位于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交界处的小南海,属于河流堰塞型湖泊,长约5000多米,宽处 900米,最深50米,水源丰富,四时不竭,风景优美。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在旅游上有一定开发的价值,对于许多久居城市或非干旱地区的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状况 临沂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旅游景点概览 河东旅游景点 汤头温泉:其发现和利用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与“三孔”、泰山、半岛海岸线并称为全国四大“国家号”资源。汤头温泉亦于1862年被载入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沂水旅游景点 沂水自然风光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有地下大峡谷、地下画廊风景区、姬王崮风景区、沂山风景区、雪山风景区等景点。北部有“人间蓬莱”美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沂山做天然屏障。西部山区诸峰相连,群峰竞秀,“沂蒙七十二崮”主要集中在这里。 沂水地下大峡谷(AAAA级):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山东省沂水县城西南八公里处的龙岗山下,全长六千一百米,该洞形成于二十万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内有“一河、五关、六瀑、九泉、九宫、十二峡”等景点一百余处,气势磅礴,奇特壮观,幽深莫测,气象万千。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AAAA级):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画廊—位于“红嫂故里”山东沂水县,是集地下长河溶洞、探险溶洞暗河漂流、“怡然居”沂蒙风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场等。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游区(AAAA级):沂水雪山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东三公里处。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马山,总面积200万平方米。雪山树木葱郁,奇石林立,自古就有“雪山七十二景”之说,雪山文化内涵丰厚,有李逵杀虎、刘勰问学等许多优美传说,流传很广。 沂水天上王城旅游区(AAAA级):天上王城景区位于沂水县城西北40公里处,抵触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阴三县交汇点。主体景区纪王崮处在周围60多座山崮的怀抱之中,被誉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地下荧光湖:沂水地下萤光湖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城南部19 公里的时密山下,是一处著名的地下萤火虫水洞神秘世界,也是集休闲、游憩、娱乐、度假、溶洞观赏萤火虫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蒙阴旅游景点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AAAA级):古称东蒙、东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沂南境内,主峰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岱宗之亚”。蒙山自古就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瞩目。孔子登临曾发出“登东山而小鲁”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之佳句;清圣祖玄烨、高宗弘历南巡中都曾游历过蒙山。蒙山中有龟蒙顶、鹰窝峰、水帘洞、雨王庙、孙膑洞、百花峪、老龙潭、云蒙峰、望海楼等几百处景点。景区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854167个/立方厘米,被称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各种植物共计有101科540余种,全县药材148科610种,蒙山就有500多种,另外还有76 种鸟类和15种野生动物出没栖息于这片峰崖密林中。蒙山九四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九五年被省建设厅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二OO一年则又被称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打造蒙山旅游品牌。搞好蒙山、曾子山、天宝山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景区间自然衔接,形成集山、水、林、泉、洞为一体的蒙山生态旅游区。 平邑旅游景点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山东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一)临沂旅游业具备优势分析(strength分析) 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组合较好。临沂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类型组合较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8种资源类型均有分布。许多旅游区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据临沂市旅游局等对本市旅 游资源的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旅游资源11大类30多个亚类,旅游景点300多处,资源丰度与景点密度较好。 2、内外交通发达。临沂市交通便利,已形成稠密、便捷、立体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目前已形成了以一场(临沂飞机场)、二港(日照港、岚山港)、四纵(205、206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沂蒙公路)、四横(327国道、日东 高速公路、文泗公路、兖石铁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通达性好,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旅游中心城市临沂到各区县以及主体景区蒙山的距离最远不超过100km, 且临沂为山东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中心,通达性强,方便的区内交通,为本地基础客 源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客源来源广,本地客源稳定。临沂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 地客源,2008年临沂市人口已达1142万,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0.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 费性支出10849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586.68元,“人们已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这 是临沂市旅游最稳定、最主要的客源;二是周边客源,由济南、济宁、徐州、连石港、日照、青岛围成的区域人口多、经济较发达,距临沂市近,是一股重要的客源;三是 线路客源,便利的交通使京津沪、宁杭及陆桥沿线的重要城市具备了来临沂市一日游 的条件,这是一股重要的线路客源;另外还有商业客源,探亲客源等。 (二)临沂旅游业存在的劣势分析(weakness分析) 1、产品单一、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临沂旅游产品紧紧围绕着蒙山来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如蒙山游览区分布于四个县的范围内,虽然 资源各具特色,但是主峰龟蒙顶位于平邑县境内,其他三县(费县、沂水、蒙阴)的 游览轴线较难与极顶相互沟通,难以满足游人“登峰造极”的心理需求和旅游欲望。 而且临沂现拥有星级宾馆数偏少,高档次接待设施不足,妨碍了临沂开拓高质量的客 源市场。而低档次结构,导致部分国内中高档消费市场的流失。 2、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城市旅游相对薄弱。临沂旅游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城市旅游相对薄弱。城市旅游落后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上

平顶山旅游资源的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尧山是伏牛山的龙头景区,集北国山岳的雄伟险峻与南国山水的钟灵毓秀于一体,“奇、峻、险、峭”,“秀、雅、清、幽”,一山皆是景,四季美如画,被专家赞为“大美之山”,穆青称之为“中原独秀”。佛泉寺景区有高208米的天下第一大佛——中原鲁山大佛,有重116吨的世界第一大钟——世纪吉祥钟。国家AAA 级旅游区二郎山临水而立,满山碧绿,有“水岸青山,天然氧吧”之称。画眉谷、六羊山、十八垛、灯台架,山青水秀,泉涌飞瀑,号称人间乐园。怪坡景区“下如逆水行舟,上若顺风扬帆”,被誉为“天下奇观”。全市有水库175座,年均蓄水量达30多亿立方米。沙河、澧河、汝河、干江河等重要河流和白龟湖、昭平湖、石漫滩、燕山水库,不仅惠济三省十市,而且还造就出众多的水文景观,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平顶山温泉资源丰富,历史久远,特色鲜明 这里是中原乃至全国温泉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闻名遐迩。鲁山古称鲁阳,其上汤、中汤、下汤和碱场汤温泉相隔十公里左右,沿沙河自西向东一线排列,绵延百里,全国罕见。鲁山温泉无色无味,含有苏打、硫磺等物质,可杀菌、消毒,对人体保健,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牛皮癣等多种

西南大学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测试题整理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最大的堰塞湖是(镜泊湖)。 2. 黄山云海是哪类旅游资源?(气候气象旅游资源) 3.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地貌条件)。 4.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高度4500米以上构成我国地势的 (第一)阶梯。 5.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岩溶地貌景观)。 6. (地貌)决定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的主要特征,也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 7. 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之为(岩溶地貌景观)。 二、 判断题 8.陆地水文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对) 9.气候的地域分异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对) 10.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第一个条件。(对) 11.我国高原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成为中外游客神往的地方。(对)

12.地貌不仅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13.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是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吸引力强度更高。(对) 14.选择高质量的环境,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是稳定性旅游客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组。(对) 15.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奇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质量也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动机的原因。(对) 16.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锋山以西不是我国的第二阶梯(错) 17.新疆的罗布泊、乌尔禾、将军崖是雅丹地貌景观。(对)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2019年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必须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城市转型战略。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速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两核:市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山水观光、康体养生、山地度假核心。两翼:叶县、舞钢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以“两核”的率先发展带动“两翼”的快速发展,形成全市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XXXX,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跟进不够。 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相配套的产业发

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缺少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存在个别景区虽着手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很多景区没有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三)机制障碍没有消除。 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比如,在个别景点的开发由乡镇操作,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牵动,规范持续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临沂市旅游资源现状研究及开发策略

临沂市旅游资源现状研究及开发策略 摘要: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地区,境内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自然风光秀丽。临沂市发展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其中尤以孔子最为出名。近代的沂蒙山区更是凭借红色革命根据地闻名全国。临沂市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大力开发深厚的旅游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对临沂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一些对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益处的建议。 关键词:临沂旅游发展措施 引言:临沂市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7亿元,增长13.5%。接待国内游客5175.4万人次,增长9.1%;国内旅游收入463.7亿元,增长13.8%。逐渐发达的旅游业,促进了临沂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临沂的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建成发达旅游业城市任重道远。 一、主要资源 1、自然风光 临沂市是山东省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活跃的内外力作用。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蒙山山体高大,奇峰罗列。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居全国之首,为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蒙山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具有极高的疗养价值。另外,沂山、孟良崮、抱犊崮、天宝山等,峰秀林密,石怪松奇,观赏与旅游价值颇高。全市有大中型水库36座,小型水库与塘坝数千座,镶嵌于崇山峻岭之间,云蒙湖许家崖水库、跋山水库、陡山水库等水面宽展,湖光山色,风光旖旎。 2、自然旅游资源 由于特殊的环境演变过程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临沂市特色性旅游资源较为突出。费县沂蒙石林是我国罕有的造型石分布地,类型之多、分布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另外,沂蒙风情、临沭红石湖公园、世界最大铁质陨石、沂水地下大峡谷等,都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位于临沂城北30 km处的汤头温泉,水温可达65度,含有多种矿物质,具有舒筋活血、杀菌消炎之功效,被列为全国甲等温泉,是全国疗效最佳的温泉之一。 3、观光农业资源 临沂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特色鲜明。山楂、柿子、板栗、金银花的产量居全国之首;苍山为山东省两大蔬菜生产基地,号称“大蒜之乡”,平邑为“金银花之乡”,郯城为“银杏之乡”,临沭为“白柳之乡”,费县是山东重要的洋香瓜生产基地;李官的2 000公顷桃园,天宝山、许家崖漫山遍野的梨树,莒南的700公顷樱桃园、葡萄园、茶园等,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发展观光农业的潜力很大。 4、历史文化资源 临沂市名人资源有王羲之、颜真卿、刘洪、诸葛亮与匡衡等,但大部分还存

塔城市旅游介绍,简洁版

【塔城市概况】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边境线长160.9公里,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塔城市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其中全国10万人以下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有4个(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塔吉克族)。 【巴克图口岸】 巴克图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陆路交界最捷近的口岸,也是和城市相连接的口岸。有国家二级公路直达。巴克图口岸作为陆路通商口岸已有25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中外商人汇集之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文化广场】 有位散文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窗户,这句话用在塔城文化广场,可谓十分贴切。文化广场是一个市民休闲、嬉戏、交流、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充满自然风情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塔城文化广场是塔城市第一所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广场,宽广秀丽的空间,充满自然风情的广场是市民休闲、交流、陶冶情趣的场所。特别是在夏秋两季,每天都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演出,被市民亲切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夜晚的文化广场在不同艺术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赋予文化广场另一种意境。给游人以人工中自然,现实中浪漫,紧张中松弛,真正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之美感。 【红楼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是塔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标志性建筑,1999年7月,红楼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自治区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塔城地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布展分历史、民俗、革命史诗和成就展览四部分。目前馆藏有文物7900余件,是一座折射着塔城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1914年红楼建成,建筑面积885平方米。上层为起居室和商务会客用房,下层储藏珍贵物品。整个建筑外墙涂以铁锈红,于是民间称之为“红楼”。 【塔尔巴哈台山】 塔城地名就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塔尔巴哈台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被称之为“北山”,塔尔巴哈台山脉,长约300公里,最高峰为2992米,北坡缓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尔巴哈台山山体虽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这边看的是中国,另一边看的是哈萨克斯坦,一山看两国的豪迈在这里能充分感受。 塔尔巴哈台山周边大部分是草场,主要有苔草、禾草、蒿草、野蔷薇等,蓄草丰富,春夏,牧民就会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塔城优良的夏牧场。山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山间有很多泉水形成的溪流,气候宜人。 【库鲁斯台草原】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全国第二大平原草原,新疆第一大优质草场——库鲁斯台草原,库鲁斯台,系蒙语,意思是长满芦苇和芨芨草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万亩连片的野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吸引力的定向性③垄断性④易损性⑤可创新性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和因私事物型三大类型)。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旅游企业的类型1。直接旅游企业2间接旅游企业。 旅游景点的类型 1.按照旅游景点的设立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旅游景点和公益性旅游景点。 ①商业性旅游景点是投资者完全出于营利目的而建造和经营的旅游景点,因而这类旅游景点纯属企业性质,②公益性旅游景点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建造和营理的旅游景点。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可 将其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人文) 旅游景点。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 的复杂程度,可将划分为单一型旅游景 点和复合型旅游景点。4.按照旅游景 点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将划分为①古 代遗迹②历史建筑③博物馆④美术馆 ⑤公园和花园⑥野生动物园区⑦主题 公园⑧早期产业旧址5.按照旅游景点 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生理, 安全,爱的,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①身体方 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方 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⑤ 购物方面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 理类型,依赖性②冒险性③中间型 游资源分类;(根据内容性)1。 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社 会旅游资源(根据本身再生性)1。 可在生性,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根 据存在状态)现实的,潜在的旅游资 源(根据品位或级别)世界级,国家 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①旅行 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㈡“五大部门①旅 行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④旅游景点⑤ 旅游管理组织㈢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 成:①交通运输②旅游景点③住宿服务 ④餐饮服务⑤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 门⑥娱乐服务⑦旅行社⑧旅游行政机 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消遣性旅游者:①人数多,比重大 ②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④对价敏感.因公差旅型 旅游者(1)出游频率高(2)出游活动无季 节性(3)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4)消费水 平高(5)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交通的主要旅行方式: 汽 车,航空,铁路,轮船※我国国际旅 游局1982年8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将近500个成 1841 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 租火车的方式,这次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多达570人,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与 1841年的活动相比1845年的商业性尝 试的组织特点:1.商业性 2.长途过夜 3. 编写指南 4.导游服务. 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 化影响,环境影响.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节地貌景观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概念 地貌是地球内、外力相互作用于地表物质的结果,是地球上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地貌是构成区域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 地貌旅游资源是具有观赏价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态的总称。 二、地貌旅游资源类型 (一)地貌旅游资源形态分类系统 山岳旅游资源:观赏型和登山探险型山岳 平原旅游资源 高原旅游资源 盆地旅游资源 以山岳旅游资源最丰富独特。 1、花岗岩地貌 球状风化剥落,圆浑:黄山、华山、九华山、恒山、莫干山、泰山、天台山、普陀山、崂山等…… 高山型:球状块石累叠的山峰,新构造运动强烈,属伟晶花岗岩,差异性大 低山丘陵型:地貌呈馒头状,花岗岩颗粒均匀,各方向风化程度均匀,层状剥蚀 2、丹霞地貌(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山景) 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坡面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3、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一是岩性条件,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地区才有岩溶发育; 二是地壳构造条件,从构造看,地壳稳定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岩性变化小,岩层厚度大,有利于岩溶发育; 三是气候条件,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解能力,主要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气温高低和水的流动性。岩溶地貌的形态: 宏观:孤峰、峰林、峰丛地面呈流线型,陡而悬。如广西阳溯、广东肇庆 微观:石林、太湖石 太湖石特征分析: 瘦:秀,形态挺拔,瘦骨突兀 皱:起伏不平,有明暗变化 漏:各孔穴孔孔相通 透:玲珑剔透,能透光线 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西湖的绉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4、流纹岩地貌 地貌特点:山青水秀,造型多,变化莫测 雁荡山:古火山岩地质基础 台风雨 植被的点缀彩绘 5.熔岩地貌 熔岩地貌是地下岩浆涌出地表凝固所形成的地貌。 形态:熔岩塔、熔岩洞、熔岩陷谷、绳状熔岩、波状熔岩等 特征:具有熔岩的流动构造 分布: 中国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 环蒙古高原带 青藏高原带 环太平洋带 (三)其它地貌旅游资源 1、雅丹地貌(有陡峭的小丘) 在干旱地区因强大的风力侵蚀和搬运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常呈现风蚀垄脊、土墩、风蚀沟槽、洼地形态。

曲阜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学 旅游学院2008级七班 徐成文 200841100155

曲阜市自然旅游资源 曲阜简介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鲁中南的一块宝地。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依泰岱,南瞻凫峄,东连泗水,西抵兖州。南北最大纵距3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25公里,总面积896平方公里。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山丘与平原之比为3:7,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米。 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尼山、石门山、大沂河、九龙山、九仙山 一、尼山 尼山,在曲阜市东南30公里处。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易名尼山。据说是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孔子庙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后来毁于兵火之中。 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衍圣公孔恩晦再度修建祠庙,并建观川亭和尼山书院。明成祖永乐15年(公元1417年)建成现

在的规模,共有殿堂房屋69间。尼山孔子庙共分五院。东侧门外,即尼山书院学堂,是仿北京国子监建造的。尼山书院东麓山脚下有一溪流,名叫智源溪。 过溪向南有一天然石洞,名叫坤灵洞,传为孔子出生处。孔子庙东南的沂河畔,建有观川亭,相传孔子在此观看到滔滔河水不断流失,因而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建亭纪念。在尼山孔子庙周围漫步,林野丘峰,风景秀丽,可逐一观看五老峰、白云洞、智源溪等“尼山八景”。 尼山的主要风景: 1、尼山水库(圣水湖) 孔尼山水库位于曲阜市尼山乡泗河支流小沂河上游,主坝为均质坝,坝长1805米,最大坝高22.2米,坝顶宽10米,坝顶高程130.59米,防浪墙顶高程131.59米。 尼山水库施工时,受当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坝基清基不彻底,砂砾石层厚达30米,基岩岩溶发育、隐患严重,被列为全国43座大型病险水库之一。 尼山水库清澈见底, 近年来,加大了对水库的养殖开发,引进了太湖大眼银鱼和名贵的罗非鱼品种,发展网箱养鱼,养殖的鱼虾肥壮肉嫩,在此可开发垂钓.划船等旅游项目。 2、尼山林场 尼山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尼山处处苍翠,登上观川亭,遥望南天,可见山峦重叠,飞红滴翠,碧波荡漾;仰望北方,山峰巍峨,松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一、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共有85个乡(镇)场,945个村(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所属的36个农牧团场,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毗邻。有汉、哈、维、回、蒙等29个民族,区域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万人。所辖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有疆内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距塔城市区仅13公里,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8个州、10个工业城市,总人口2500万人,并可通过第三国进入欧洲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潜力巨大。 二、资源情况 (一)农业。塔城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可耕地1236万亩,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有玛纳斯河、奎屯河、额敏河、白杨河、和布克河等五大水系,大小河流107条,山泉126处,冰川136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亿立方米。在新疆属于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但季节性和地区间差异较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甜菜等作物生长,还出产红花、番茄、啤酒花、大麦、枸

杞、黑加仑、酸梅、阿巍菇及大芸、甘草等一批独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品。特别是棉花纤维长、白度高、质量上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红花亚油酸含量高达83%以上,为世界之最,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是全国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位居全国第一;甜菜含糖量17%,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全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46211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1634亩,大棚面积34577亩,总产量达13万吨。2009年地区出口农产品10万吨,2010口岸对方市场需求40万吨。 (二)畜牧业。塔城地区现有天然草场10550万亩,其中位于塔城盆地的库鲁斯台大草原面积达606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广大农牧民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养殖经验,饲养的新疆细毛羊、巴什拜羊、新疆褐牛、塔城飞鹅闻名全国。塔城地区畜牧业生产区远离工业污染,乳肉等畜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同时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为牲畜疫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建设绿色畜产品基地的最佳区域,目前牲畜年最高饲养量近700万头(只)。 (三)矿产资源 塔城地区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的达勒布特成矿带上,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有九大类52种,探明储量的36种,矿点460多个,最具开发优势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金、池盐、芒硝、膨润土、花岗岩、石英砂等。 1、煤炭。塔城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区内和什托洛盖、准西北、准南三大煤田,埋深600米的浅层储量亿吨,煤层面积广,厚度一般为5米左右,距地表200米左右,开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