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体系机动分析

平面体系机动分析

2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2.3 对习题2.3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由铰A 和支杆①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再与刚片BC 由铰B 和支杆②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 题解2.3(a)图 (2)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 、B 、(Ⅰ,Ⅲ)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2.3(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D-E ,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 题解2.3(b)图 习题解2.3(c)图

习题解2.3(d)图 (5)如习题解2.3(e)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为一个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平行的三根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几何瞬变。 习题解2.3(e)图 (6)如习题解2.3(f)图所示,由三刚片规则可知,刚片Ⅰ、Ⅱ及地基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设为扩大的地基。刚片ABC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①和铰C相联;刚片CD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②和铰C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

题解2.3(f)图 (7)如习题解2.3(g)图所示,上部体系与地面之间只有3根 支杆相联,可以仅分析上部体系。去掉二元体1,刚片Ⅰ、Ⅱ由铰A 和不过铰A的链杆①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2.3(g)图 (8)只分析上部体系,如习题解2.3(h)图所示。去掉二元体1、2, 刚片Ⅰ、Ⅱ由4根链杆①、②、③和④相联,多余一约束。故原 体系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多余约束。 习题解2.3(h)图(9)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B、C组成无多余约 束的几何不变部分,该部分再与地基由共点三支杆①、②、③相联, 故原体系为几何瞬变体系,如习题解2.3(i)图所示。

机械原理教案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驱动力:∠VS 锐角(驱动力→原动力) 作功 生产阻力(有效阻力) (+、-) 阻力 : ∠VS 钝角 有害阻力 常见的作用力:原动力、摩擦力、运动副反力、重力、“惯性力” 2、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影响及其运动的动力性能→运转性能、调速、平衡、振动、功率分析 力(力矩) 后续机械设计重要参数→尺寸、机构、强度 确定运动副反力→ 强度、摩擦磨损、效率 任务(目的) 确定机构的平衡力(或平衡力矩)→原动机功率?克服生产阻力? §4-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假设已知构件质量、转动惯量(实际设计中可采用类比法,初估计,再逐步修正)及运动参数。 1、 做平面复合运动构件 两者可合二为一:力偶等效原理 2、做平面移动构件 0=ε 3、绕定轴转动构件 §4-3质量代换法 1、静代换问题求解 解决方法 图解法 (均不考虑构件的弹性变形,属于一般刚体运动学、动力学问题) 解析法 惯性力 s I a m P -= 惯性力矩 εs J M -= 绕质心轴转动 0=s a 绕非质心轴转动 只需考虑惯性力 刚体 几个集中质量 使问题简化 (有质量、转动惯量) (一般是2个) 用于平衡调速 代换代换前后总质量不变 代换前后质心不变 代换前后转动惯量不变 静代换 动代换

任取B 、C 为代换点: 解得:代换质量 2、 动代换问题的求解 解得 结论: 1) 静代换简单容易,其代换点B 、C 可随意选取。 2) 动代换只能随意选定一点,另外一点由代换条件确定。 3) 使用静代换,其惯性力偶矩将产生误差: ()[] [][]ε εε εmb c k mbc I c b bc c b cb m I c m b m I M C C C B C I --=--=????? ????? ??+++--=?+?--=?2222 4) m m m C B =+ c m b m c B ?=? c b c m m B += c b b m m c += m m m k B =+ k m b m k B ?=? c k B I k m b m =+22 (原构件转动惯量) k b k m m B += k b b m m k += B C m I k =

几何组成分析习题及答案.

题15.7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 W- 2j -6-r =2×8-9-7=0 (2)几何组成分析。首先把三角形ACD和BCE分别看做刚片I和刚片Ⅱ,把基础看做刚片I,则三个刚片用不共线的三个铰A、B、C分别两两相联,组成一个大的刚片。在这个大的刚片上依次增加二元体12、DGF、CHG、EIH、IJ3。最后得知整个体系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题15.8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 W- 3m - 2h -r =3×6-2×7—4=0 (2)几何组成分析。刚片AF和AB由不共线的单铰A以及链杆DH相联,构成刚片I,同理可把BICEG部分看做刚片Ⅱ,把基础以及二元体12、34看作刚片I,则刚片I、Ⅱ、Ⅲ由不共线的三个铰F、B、G两两相联,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15.9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W- 3m - 2h -r=3×14 -2×19 -4一O (2)几何组成分析。在刚片HD上依次增加二元体DCJ、CBI、BAH构成刚片I,同理可把DMG部分看做刚片Ⅱ,把基础看做刚片I,则刚片I、Ⅱ、Ⅲ由不共线的单铰D,虚铰N、O 相联,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15.10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 W-2j—b-r =2×7—11-3一O (2)几何组成分析。由于AFG部分由基础简支,所以可只分析AFG部分。可去掉二元体BAC只分析BFGC部分。把三角形BDF、CEG分别看做附片I和I,刚片I和I由三根平行的链杆相联,因而整个体系为瞬变。 题15.11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 W- 2j -6-r =2×9-13—5一O (2)几何组成分析。首先在基础上依次增加二元体12、AE3、AFE、ABF、FI4,成一个大的刚片I。其次,把CDHG部分看做刚片Ⅱ,刚片I、Ⅱ由三根共点的链 杆BC、IG、5相联,因而整个体系为瞬变。 题15.12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解 (1)计算自由度。体系的自由度为 W一2j -6-r =2×7- 11-3一O (2)几何组成分析。由于ABCDEF部分由基础简支,所以可只分析ABCDEF部分。

平面机构力分析习题解答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解答 典型例题解析 例4-1 图4-1所示以锁紧机构,已知各部分尺寸和接触面的摩擦系数f ,转动副的摩擦圆图上虚线圆,在P 力作用下工作面上产生夹紧力Q,试画此时各运动副中的总反力作用线位置和方向(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 图4-1 解 [解答] (1) BC 杆是二力杆,由外载荷P 和Q 判断受压,总反力23R F 和43R F 的位置和方向见图。 (2) 楔块4所受高副移动副转动副的三个总反力相平衡,其位置方向及矢量见图。 (3) 杆2也是三力杆,所受的外力P 与A,B 转动副反力相平衡,三个力的位置见图。 例4-2 图示摇块机构,已知,90 ABC 曲柄长度,86,200,1002mm l mm l mm l BS AC AB 连 杆的质量,22kg m 连杆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22.0074.0m kg J S ,曲柄等角速转动s rad /401 , 求连杆的总惯性力及其作用线。

[解答] (1) 速度分析 ,/41s m l v AB B 其方向垂直于AB 且为顺时针方向 32322C C C B C B C 大小: s m /4 0 0 ? 方向: AB BC 取mm s m v /2 .0 作速度图如(b ),得 02232 B C B C l v (2)加速度分析 ,/160221s m l a AB B 其方向由B 指向A 。 32323t C2B n C2B 2 C C r C C k C B C 大小: 160 0 ? 0 0 ? 方向:A B B C 2BC BC BC 取mm s m a 2 /8 作加速度图如图(C) 22 2/80s m s p a a s 222 2/100s m C C a a B C t 222222/76.923160s rad l l l a AB AC B C t B C ,逆时针方向。 (3)计算惯性力,惯性力矩 N a m F S I 160222 ,方向如图( )所示。 m N J M S I .836.6222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例4-3 在图示的摆动凸轮机构中,已知作用于摆杆3上的外载荷Q,各转动副的轴颈半径r 和当量摩擦系数v f ,C 点的滑动摩擦因素f 以及机构的各部分尺寸。主动件凸轮2的转向如图,试求图示位置时作用于凸轮2上的驱动力矩M 。

3平面机构力分析(包括摩擦和自锁)

A0700003机械原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由若干机器并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中单机效率相等均为,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为单机台数)。 答案:C 2. 三角螺纹的摩擦矩形螺纹的摩擦,因此,前者多用于。 A、小于; B、等于; ( C、大于; D、传动; E、紧固联接。 答案: CE 3. 在由若干机器串联构成的机组中,若这些机器的单机效率均不相同,其中最高效率和最低效率分别为和,则机组的总效率必有如下关系:。 A、B、

C、D、。 答案: A 4. 构件1、2 间的平面摩擦的总反力的方向与构件2对构件1 的相对运动方向所成角度恒为。 A、 0; - B、 90; C、钝角; D、锐角。 答案: C 5. 反行程自锁的机构,其正行程效率,反行程效 率。 A、B、 C、D、 答案: CD 6. 图示平面接触移动副,为法向作用力,滑块在力作用下沿方向运动,则固定件给滑块的总反力应是图中所示的作用线和方向。

| 答案: A 7. 自锁机构一般是指的机构。 A、正行程自锁; B、反行程自锁; C、正反行程都自锁。 答案: B 8. 图示槽面接触的移动副,若滑动摩擦系数为,则其当量摩擦系数 。 A、 B、 C、 D、 答案: B 9.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矩形螺纹的螺旋与三角螺纹的螺旋相比,前者? A、效率较高,自锁性也较好;

? B、效率较低,但自锁性较好; C、效率较高,但自锁性较差; D、效率较低,自锁性也较差。 答案: C 10. 图示直径为的轴颈1与轴承2组成转动副,摩擦圆半径为,载荷为,驱动力矩为,欲使轴颈加速转动,则应使。 A、=, B、, C、=, D、。 * 答案: D 11. 轴颈1与轴承2 组成转动副,细实线的圆为摩擦圆,轴颈1 受到外力( 驱动力 ) 的作用,则轴颈1 应作运动。 A、等速; B、加速; C、减速。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10 .图示体系是---------------------------- 体系,因为02.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 03.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O可视为虚铰。( ) 11 .联结两个刚片的任意两根链杆的延线交点称为 ------------- ,它的位置是------------------ 定的 12 .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04.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互联结而成的体系是: A ?几何不变; B?几何常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变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 05.联结三个刚片的铰结点,相当的约束个数为: A . 2 个; B. 3 个; C. 4 个; D.5个。() 06.两个刚片,用三根链杆联结而成的体系是: A ?几何常变; B.几何不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 变或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07.图示体系是: A?几何瞬变有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 C ?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无多余约束。() C B 13 . 14 .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成分析。 15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 析。 E 08 .在不考虑材料------------- 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不能改变的体系称为几何------------- 体系 09 .几何组成分析中,在平面内固定一个点,需要

18.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19.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20.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21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16 .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 析。 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17 . E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整理版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01.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02.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 03.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O可视为虚铰。() O 04.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互联结而成的体系是:A.几何不变; B.几何常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变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 05.联结三个刚片的铰结点,相当的约束个数为: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06.两个刚片,用三根链杆联结而成的体系是: A.几何常变; B.几何不变; C.几何瞬变; D.几何不变或几何常变或几何瞬变。() 07.图示体系是: A.几何瞬变有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无多余约束。()08.在不考虑材料的条件下,体系的位置和形状不能改变的体系称为几何体系。 09.几何组成分析中,在平面内固定一个点,需要 。 10.图示体系是体系,因为 。 11.联结两个刚片的任意两根链杆的延线交点称为 ,它的位置是定的。12.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C D B 13.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C D B E 14.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C D B 15.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F 16.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B C D E F 17.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 B C D E F A G 18.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19.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 A B C D E 20.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 A B C D G E F 21.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C D E F G H K

01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学习任务书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学习任务结构几何组成分析(一)编号练习一 一、填空 1.杆件结构是由若干个杆件按照一定的组成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一种体系。把确定体系的位置所需的____的数目称为自由度。平面上一个点____个自由度;一个刚片(构件)有____个自由度。 2.能使体系减少____的装置称约束。减少一个____的装置称为一个约束。 3.约束与自由度的关系为:1)一根链杆相当于____个约束,能使平面体系减少____个自由度;2)一个单铰相当于____个约束,能使平面体系减少____个自由度;3)一个刚结点相当于____个约束,能使平面体系减少____个自由度。 4.连接n个刚片的复铰,减少了____个自由度,相当于____单铰。连接在____上的两链杆延长线交点称为虚铰(也称为瞬铰)。虚铰与____的作用相同,因此,两个链杆相当于一个____。 5.在任意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原有____和几何形状的体系称为几何不变体系;不能保持原有____和几何形状的体系称为几何可变体系。 6.一个几何可变体系,发生微小的位移后即成为几何不变体系,称为____。二、选择 1.一个( )相当于一个约束。一个( )相当于两个约束。一个( )相当于三个约束。 A.链杆B.单铰C.虚铰D.刚结点 E.活动铰支座F.固定铰支座G.定向支座H.固定端支座2.图1中有虚铰的是( ),没有虚铰的是( )。 图1 3.图2a中链杆( )是必要约束,( )是多余约束;图10-2b中链杆( )是 必要约束,( )是多余约束。 图2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4.图10-3中( )是几何不变体系,( )是几何可变体系,( )是瞬变体系。 图3 5.图4中,CD杆是必要约束的是( ),CD杆是多余约束的是( )。 图4 三、问答 1.什么是几何可变体系和几何瞬变体系?这两种体系为何不能用于结构?可以承受荷载的结构必须是什么体系? 2.两刚片规则中,用两根链杆替代铰,那么连接两刚片的三链杆应满足什么要求,才能使两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无习题)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是非判断题 (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习题 (5)图 (6)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后,成为习题(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习题 (6)图 【解】(1)正确。 W 是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错误。0 (3)错误。 (4)错误。只有当三个铰不共线时,该题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5)错误。CEF不是二元体。 (6)错误。ABC不是二元体。 (7)错误。EDF不是二元体。 习题填空 (1) 习题(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1)图 (2) 习题(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 2-2(2)图 (3) 习题(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习题(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4)图 (5) 习题(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5)图 (6) 习题(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6)图 (7) 习题(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7)图 【解】(1)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左右两边L形杆及地面分别作为三个刚片。 (2)几何常变。中间三铰刚架与地面构成一个刚片,其与左边倒L形刚片之间只有两根链杆相联,缺少一个约束。 (3)0、1、2、3。最后一个封闭的圆环(或框)内部有3个多余约束。 (4)4。上层可看作二元体去掉,下层多余两个铰。 (5)3。下层(包括地面)几何不变,为一个刚片;与上层刚片之间用三个铰相联,多余3个约束。 (6)内部几何不变、0。将左上角水平杆、右上角铰接三角形和下部铰接三角形分别作为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分析。 (7)内部几何不变、3。外围封闭的正方形框为有3个多余约束的刚片;内部铰接四边形可选一对平行的对边看作两个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即可分析。 习题对习题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习题图 【解】(1)如习题解(a)图所示,刚片AB与刚片I由铰A和支杆①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再与刚片BC由铰B和支杆②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a)图 (2)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B、(Ⅰ,Ⅲ)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D-E,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b)图 (3)如习题解(c)图所示,将左、右两端的折形刚片看成两根链杆,则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Ⅰ,Ⅱ)、(Ⅱ,Ⅲ)、(Ⅰ,Ⅲ)两两相联,故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c)图 (4)如习题解(d)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的三铰两两相联,形成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4根支杆相连,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2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第2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了解自由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正确地分析一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判断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及数目。 2.1 概述 体系受到任意荷载作用后,材料产生应变,因而体系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一般很小。如果不考虑这种微小的变形,而体系能维持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变,则这样的体系称为几何不变体系。如图2-1(a)所示的体系就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因为在所示荷载作用下,只要不发生破坏,它的形状和位置是不会改变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材料的应变,体系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改变,则称这样的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图2-1(b)所示的体系,在所示荷载P的作用下,即使P的值非常小,它也不能维持平衡,这是由于体系缺少必要的杆件或杆件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一般工程结构都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而不能采用几何可变体系,否则将不能承受任意荷载而维持平衡。因此,在设计结构和选取计算简图时,首先必须判别它是否几何不变,从而决定能否采用,这一工作就称为体系的机动分析或几何组成分析。此外,以后会看到,机动分析还将有助于结构的内力分析。 图2-1 体系几何性质

对体系进行机动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该体系是否几何不变,从而决定它能否作为结构。确定体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体系,需要研究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以保证所设计的结构能承受荷载而维持平衡。通过体系的几何组成,可以确定结构是静定的还是超静定的,以便在结构计算中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为了分析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1) 刚片。 一个在平面内可以看作刚体的物体,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都是不变的。因此,在平面体系中,当不考虑材料的应变时,就可以把一根梁、一根链杆或者体系中已经确定为几何不变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刚片,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看作刚片。 (2) 自由度。 图2-2所示为平面内一点A的运动情况。一点在平面内可以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移动,又可以沿竖直方向(y轴方向)移动。当给定x、y坐标值后,A点的位置确定。换句话说,平面内一点有两种独立运动方式(两个坐标x、y可以独立地改变),即确定平面内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独立的几何参数(x、y坐标值),因此我们说一点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 图2-3所示为平面内一个刚片的运动,其位置需要三个独立的几何参数确定,即刚片内任意点A的坐标x、y及通过A点的任一直线的倾角φ。改变这三个独立的几何参数,使其变为新值x'、y'和φ',则刚片就有完全确定的新位置(见图2-3),因此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前面已提到,地基也可以看作—个刚片,但这种刚片是不动刚片,它的自由度为零。 图2-2 平面内一点的自由度示意图图2-3 平面内一刚片的自由度示意图 综上所述,可以说,某个体系的自由度,就是该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变化的几何参数的数目,或者说,就是用来确定该体系的位置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体系有n个独立的运动方式,我们就说这个体系有n个自由度。凡是自由度大于零的体系都是几何可变体系。 (3) 约束。 使得体系减少自由度的联结装置称约束或联系。在刚片间加入某些联结装置,它们的自由度将减少,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就称为一个约束,减少n个自由度的装置就称为n 个约束。

2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 习题 对习题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b) 由铰A 和支杆①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再与刚片BC 由铰B 和支杆②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 束。 习题解(a)图 (2)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 、B 、(Ⅰ,Ⅲ)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D-E ,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b)图 习题解(c)图 习题解(d)图 (5)如习题解(e)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为一个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平行的三根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几何瞬变。 习题解(e)图 (6)如习题解(f)图所示,由三刚 片规则可知,刚片Ⅰ、Ⅱ及地基组 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设为扩大的地基。刚片ABC 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①和铰C 相联;刚片CD 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②和铰C 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f)图 Ⅱ

(7)如习题解(g)图所示,上部体系与地面之间只有3根支杆相联,可以仅分析上部体系。去掉二元体1,刚片Ⅰ、Ⅱ由铰A和不过铰A的链杆①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解(g)图 (8)只分析上部体系,如习题解(h)图所示。去掉二元体1、2,刚片Ⅰ、Ⅱ由4根链杆①、②、③和④相联,多余一约束。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多余约束。 习题解(h)图 (9)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B、C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部分,该部分再与地基由共点三支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为几何瞬变体系,如习题解(i)图所示。 习题解(i)图 (10)刚片Ⅰ、Ⅱ、Ⅲ由共线三铰两两相连,故体系几何瞬变,如习题解2-3(j)图所示。 ( , ) ( , ) Ⅲ Ⅱ 习题解(j)图 (11)该铰接体系中,结点数j=8,链杆(含支杆)数b=15 ,则计算自由度 2281510 W j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