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

一层土,也就是在‘米’的上边再加上一撇。”多精彩的讲解呀!我当时带头为她鼓掌,激起了同学们更高的兴趣。高年级需要掌握的字词、古诗、短文的数量很大,这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但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地去练,这时小组合作练习的效果会很好,可以在小组中开展过关比赛,让各小组在课下积极练习,会了可以过关,看哪个小组过关最快,这时,有人督促就有动力,为了小组,为了自己,学生在比较积极的状态下抓紧时间练习,使兴趣和效益双双提高。另外,小组的几名成员间还可以开展知识抢答形式的练习,一人出题目,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并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很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作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交流互动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

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的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如,讲《灰雀》一课时,有的同学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儿灰雀到哪里去了”,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只见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敢想了,敢质疑了,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当飞机脱险时,“机舱一片欢腾”,此时小扬眉、周恩来及其他乘客有什么表现?会怎么说?怎么做?请大家再现“机舱里一片欢腾”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了表演,他们表情丰富、配合默契,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的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的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的成员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举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显得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如,让学生说说“刚才他们说了什么?”“你们听懂了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老师要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意识,使学生会倾诉,形成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

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如:“我认为某某同学讲的很好,”“我觉的某某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我认为某某同学的意见错了,我的意思是……”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当个别同学胆小或自卑,在课堂上羞于启齿时,要教育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缺点有利于进步;当个别学生过分好胜,惟恐自己落在别人后面,以至还没经过认真思考,就抢先发言时,教师则要教育他们学会思考和尊重别人,并且只有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培养孩子交流的习惯,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充分讨论的时间,使孩子敢说、会说,还要鼓励孩子用礼貌用语。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的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自我小结学习心得;发挥了学生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难题。如何才能有效的将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小组一般不提倡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组办法:①优差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欣赏了威尼斯美丽风光图片后,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肯定也有一些同学很快说出答案,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在倾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候我们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得出“小艇的样子比较有特色”“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的作用大”这些结论。但是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的使用这种方法,优生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第②种方法——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小艇的样子,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

(二)、做好阶梯式学习计划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在具体教学中我用得最多的是阶梯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三)、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在教学中,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然后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收集,如学生们提出:①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②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小提琴,但还要看看别人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③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为什么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就被打死了?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问题涉及了当时波兰封建的社会制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了,同时也能从扬科的悲惨生活中受到教育,激发学生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有雄厚的竞争实力,也千万不可忽视合作精神。学生只有有了合作的动机,才会想到合作,才会设法合作,才会真正合作。如教学《早操》一文,如何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自编儿歌?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入手,鼓励学生说:“小作者丁丁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写儿歌的,同学们愿意试一试吗?”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经编好了,急于向他人展示;而有的学生难以用确切的语言来表

达,就想寻求帮助。学生有了合作的愿望,这时我请学生去找小伙伴说一说、改一改。就连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在同学面前也显得不那么拘束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一首首健康且充满童趣的儿歌很快在孩子们的口中诞生。 二、分派合作角色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适当的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在具体的分组中,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组织者”负责分配讨论的任务,“记录员”负责记载问题讨论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合作成果或决定汇报形式(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检查员”负责在讨论过程中督促同学认真进行。这样每个成员在该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不会再无所事事。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 轴山小学李言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1、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过许多方法,比如存疑激思法,即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2、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教师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驰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的高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激情及教师自身的魅力来造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情境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思维灵敏,注意力集中,达到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发挥。 课堂教学不应是学生复制书本知识的过程,学生大脑不能成为装知识的“口袋” 。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扶持下学会自己学习。同时注意学生个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会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方案

鹤伴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根据邹平县2014年教学视导反馈中提到学校要研究“课堂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学习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学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抓落实,抓深化,抓学习,提成绩,在课堂教学上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鼓励冒尖,整体推进”原则,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 二、参与对象 全科全员参与,以级部为单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制定校级方案,级部制定级部方案,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制定学科方案。 三、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及环节 (一)小组的建立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本班人数,每个小组4人或5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或三名)中等生,一名(或两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座位的摆放,班级自主设计,一二年级提倡并桌摆放,高年级提倡并桌摆放的形式。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或5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一名副组长,一名(或两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计分、奖惩 在此借鉴天津北辰区普育学校小组合作。分组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按语文数学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总成绩的排名依次分为ABCD,每组级别的学生坐的位置是固定的,老师一看位置便知道他学习的等级,每次上课前在黑板一侧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组。如何计分:为了让学生优帮差,计分的规则为:A同学0.1,B同学0.2,C同学0.3,D同学0.4,总分为1分,这样计分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李春莲10月1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不是太难的事,但问题在于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学生读完一段后能迅速抓住主要意思,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细究原因,一是读书不细心,不会边读边想;二是读书能力欠缺,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三是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各自然意思。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逐段弄清意思,再整体把握全文意思。连自然段意思都不能把握的,只有静下心来,逐句弄清意思。把握每句意思时,可以采用缩句的方法,把每句话缩写为“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再把各句意思综合起来,弄清每个自然段意思,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从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在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积极,发言有序,讨论热烈,甚至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主体地位大大提高。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合作的时间,紧张而有序,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思想不断融合,感情不断融洽,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学会收集、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等。

(三)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形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四)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校本研修使教师们更加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有参研教师能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二)所有参研教师对“课标”、“教材”了然于胸,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比较自如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处理。 (三)所有参研教师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们都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累了,学生也变得爱学、乐学、会学了。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

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小学黎朝亮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岀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 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 因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专业博士凯说:“个性化教学”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企求,同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针对此要求我把“个性化教学”融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使其充分为学生服务。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整的要加以补充,那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提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我在讲授“24-8”时,学生说了许多方法,其中一个学生说用8-4=4,差4个不够减,从20里再减4等于16。他说出想法后,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二)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课题名称: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小组学习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合作学习比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能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二、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合作学习的途径,帮助学习者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取信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我们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研究”,旨在以课堂教学为突破

口,来加强实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特色是为所有学生,特别是为潜能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相互发展,开拓思路,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识,注重人际关系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该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表现意识、贡献意识等。凸显了每个学生的地位,增强他们对小组成员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效率,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 我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个模式中,学生要超前学习,要课堂中展示,而这些任务要完成的好就得靠小组合作。 三、课题界定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方晓义和周宗奎等人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别人结合在一起,以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情感。”还有的国外研究者认为:“合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或获得共同的奖赏而共同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些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自主的、探究的、互助性的,来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责任和组内合作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教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我一直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去教学生,用我的快乐学习来感染学生。在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上,我把学校提倡的三段五环节和四四四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模式,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 一、课前四备,准备充分 1、备导学案。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组实施导学案,并进行三级备课:首先是主备人提前备课,在写学案前先将课本、教参、同步训练等材料认真阅读、认真钻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其他人也要研究教材,在集体教研时讨论修改,进行二次备课;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打印出定稿,发到每个人手中,每个教师再根据个人风格、班级特色进行三级备课。 2、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备课,既要照顾到全面,又要培优。 3、备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4、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每个练习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课中:学案导学,问题引领 1、任务驱动,自主预习。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看书、自学学案导学,自主解决学案上的问题,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标注出来。 2、预习展示,合作探究。保护、激励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展示的积极性,要充分地调动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自己,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暴露出的问题,变“学会”为“会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然后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和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教”。 3、问题引领,点拨升华。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暴露的问题,抓住问题拓宽、挖掘,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在“导”字上下功夫,把握“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课堂中反馈出来的学生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4、课堂小结,消化吸收。每节课利用三五分钟,让学生总结、消化本节知识,整理导学案,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知识建构,整理经典题目。 5、当堂训练,反馈提高。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充分了解学情,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三、课后:学生巩固,教师反思 1、学生作业巩固。家庭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学画知识结构图,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9T10:03:02.2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2期作者:马海亮[导读]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马海亮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拜什力克小学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策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实现全方面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入手,深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其应用策略与内容,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1-001-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整体上进行优化,为学生构建有趣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基础,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组教学 受小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其实际特点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进行配合与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某教师所在班级共有42名学生,教师以7名学生为一组,共分为6组,每一个小组中,保证有1-2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2-3名学生成绩中等,2-3名学生成绩较差,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通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该教师还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一名小组长,保证小组长乐于助人,可以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明确学生学习水平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提前做好教学课件,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相适应,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做好充足的课件准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内容分析,以生活为基础,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该教师以小组為单位,要求每一个小组在5分钟之内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与正方型,并对说的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自身的想象思维,降低学习难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创新发展,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满足新课改要求[2]。 三、正确把握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实际上,现阶段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自制力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与习惯,提升探索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受数学科目自身性质影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只发挥引导作用,协助学生进行学习,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干预,以提升教学质量[3]。如只有小组在探讨过程中进入思维“死循环”时,才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扩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其走出思维困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疑问,提高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通过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全方面发展[4]。 四、积极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学有助于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鼓励,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某教师主要以鼓励评价为基础,引导小组成员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并学习其他成员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做出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内容,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高效进行学习[5]。 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实现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该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探索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腊梅.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运用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74. [2]张变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66. [3]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4]徐辉.小学数学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质量管理,2016(04):262. [5]覃翠福.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68-69.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课)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记录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 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 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因 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张慧芳 我认为一节失败的课堂教学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一味地按照自己备课时准备的教学思路去上,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到: 教学中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马虎不得的。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来体会、揣摩、感悟,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取长补短。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要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必然带来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的标志。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活跃起来,将会导致课堂混乱,自己难以驾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用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用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优良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用,也只有有用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严重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详尽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就。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简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用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

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如下图: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教学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能真正贯彻学习金字塔理论,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附:“小小组合作学习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小小组合作学习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小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其理论依据是“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小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以3人为一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等差异建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小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 (三)、研究对象 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上网下载或阅读有关研究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文章资料,借鉴引用。 2、观察法: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学习中的情况,并作跟踪记录。 3、对比法:为全面掌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了解这种教学法模式对教学的帮助,每月举行一次教学法调查,要与对比班进行对比。这样分段分期对比,发现不足,寻找对策,提高实验质量。 4、激励法:科学地设置诱因,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向正面发展,及时表彰学有成效的小小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