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15T11:27:01.3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0期作者:方萌青[导读] 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建设的发展,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水平有了较快提升。此类绿地主要为校园内师生、科研人员等提供学习、科研、办公、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良好环境。对这类绿地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和设计手法等进行分析,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绿地规划

一.高校绿地规划原则

从以下原则性角度考虑高校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

1. 与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将校园绿地规划纳入基本建设总体规划,以保证校园绿地形式与其他不同功能用地之间比例恰当、性质匹配适宜,避免因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脱离或滞后而影响教学生活。

2. 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精神:高校校园通常作为当地科研、文化中心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示空间,绿地规划需充分调查、理解当地历史和办学特色,了解校内绿化现状。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富有时代气息、展示本地、本校文化特色的绿地景观。

3. 执行国家与地方标准:高校校园作为当地文化景观空间,需保证良好的设计品质与格调,更不能与国家和当地建设标准产生明显差异,宜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和谐搭配,不宜设计割裂风格。

4.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校园所在地区的土壤、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水系、植物、石材等资源,使校园景观与周围自然绿地、城市风貌顺利融合,形成安全、稳定、和谐、生态的校园环境。

5. 动静结合,功能全面:校园场地使用功能相对复杂,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充分利用绿地隔离、引导、围合等方式,整体全面的考虑校园教学、生活、活动等多种功能需求,营造动静分离、互不干扰、又合理顺畅衔接的有机景观空间。

6. 远近结合,便于实施:校园建设通常会经历一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从实际出发,以生态造景为基本原则,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避免盲目追求过高档次,长计划、短安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适当养护,使校园环境持续发展,稳步提高。

二.校园绿地布局形式与手法

1.布局形式

校园绿地是综合绿化空间,通常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这三种基本园林形式都会使用,以混合式较常见。校门、建筑入口、道路等多以列植、对植、树阵等规则式种植形式绿化,增强仪式感和严谨感;大面积活动空间或休闲草坪处可种植优美的孤景树或校园绿化主题景观,提升绿化档次;生活区绿化以混合式更为常见,常三、五、七株乔木或大灌木,配以小灌木、树球、色块、地被,形成层次丰富的功能性绿化组团。

2.布局手法:较大规模的校园绿地,常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

将整个空间环境连成一个统一的绿色自然空间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的综合作用。

同时,高校校园作为教学、体育运动、休闲活动一体化的综合场所,绿地规划可适当的将相近的功能区有机结合,统一考虑。如:将体育馆周边配套绿地与附近休闲水景等绿地结合,设计为运动主题概念绿地,可更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场地,提升校园空间品质,更大范围的服务师生。

三.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合肥市自然条件概况

合肥市地貌多为丘陵,红壤和黄壤居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充沛,少下霜,气温和日照时间适合,适宜植被生长。 2.以合肥为例浅述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出入口绿地:结合校门、景墙、灯柱、广场等,加强入口的庄严、正式的仪式感,并和城市道路风貌尽量和谐统一,同时绿化不可影响到规划中的场地集散性。有条件的停车场地可设计植草砖生态停车位,种植法国梧桐等高大乔木遮阴,提高绿化覆盖率。

(2)教学区绿地:本区作为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区域,环境应尽量安静、卫生、空气清新,满足师生课间休息活动的需求,并呼吸到新鲜空气,消除学习疲劳。整体以绿化为主,创造安静、清新、明快的教学环境。绿地布局可结合教学建筑布置,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靠近城市主干道等喧闹的位置,可结合围墙进行绿化围合或设隔离绿带,防尘防噪,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建筑周边,可种植高大乔木,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北侧种植耐阴的常绿乔木为主,以抵寒风,南侧以优美的落叶观赏乔木为主,且不可离建筑过近,与建筑保持6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教室自然采光通风;楼前较大面积的庭院绿地空间,可设置草坪、观赏绿化组团,或结合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设计树阵、花坛座椅等综合绿地景观,增加师生活动休憩空间。同时,还可以适量的增加香花、彩叶树种等,以增加绿化亮点,为师生提供优美、醒目的课间休憩场所,提高学习效率。

(3)行政办公区绿地:作为高校对外交流服务的窗口,办公区景观直接关系到高校社会形象。其绿地景观布局风格通常与建筑结合紧密,通常多用规则式布局展示校园整洁、严谨、理性的作风。绿化类型也相应的以草坪、树列、色块、模纹花坛等规则式绿化为主,配合地锦等垂直绿化,营造宜人办公环境。

(4)体育活动区绿地:此类场所相对嘈杂,应与居住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喜静区域用林带、绿篱组团等进行隔离。运动场周边可布置冠大乔木形成林荫场所供休憩和林下运动空间;考虑到运动时呼吸、出汗情况等人体特性,需严格避开柳树、法梧等落毛絮植物,可适当种植香樟、桂花等芳香植物,营造人性化活动场所;同时,体育场所即使在寒暑假,使用频率也高于其他场所,可种植部分春夏或夏秋季观赏花木,如红花木槿、紫薇、合欢等,以调节补充校内夏季观赏花期的比例。

(5)游憩休闲绿地:作为校园活动交流场所,人流逗留量大,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此类用地作为校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的有机过渡区域。绿化可结合座椅等设计,如香樟等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树阵空间,或榉树等彩叶树种增加秋冬观赏性;选择杂交百慕大等耐踩踏草坪,设计软地面,结合孤赏树、彩叶乔木等打造稀树草坪,以增加校园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如有湿地水景等自然条件,可用水杉、垂柳、芦苇等耐水湿植物打造水景、湿地景观,增加校园景观和植被的丰富性。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浅谈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8-15T11:27:01.39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0期作者:方萌青[导读] 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0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建设的发展,高校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水平有了较快提升。此类绿地主要为校园内师生、科研人员等提供学习、科研、办公、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良好环境。对这类绿地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和设计手法等进行分析,结合在合肥某些高校的设计经验,探讨校园出入口、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等不同区域的绿地规划设计。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绿地规划 一.高校绿地规划原则 从以下原则性角度考虑高校景观绿地的规划设计。 1. 与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将校园绿地规划纳入基本建设总体规划,以保证校园绿地形式与其他不同功能用地之间比例恰当、性质匹配适宜,避免因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脱离或滞后而影响教学生活。 2. 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精神:高校校园通常作为当地科研、文化中心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示空间,绿地规划需充分调查、理解当地历史和办学特色,了解校内绿化现状。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富有时代气息、展示本地、本校文化特色的绿地景观。 3. 执行国家与地方标准:高校校园作为当地文化景观空间,需保证良好的设计品质与格调,更不能与国家和当地建设标准产生明显差异,宜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和谐搭配,不宜设计割裂风格。 4.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校园所在地区的土壤、气候、地形、植被等环境因素,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水系、植物、石材等资源,使校园景观与周围自然绿地、城市风貌顺利融合,形成安全、稳定、和谐、生态的校园环境。 5. 动静结合,功能全面:校园场地使用功能相对复杂,在绿地系统规划时,充分利用绿地隔离、引导、围合等方式,整体全面的考虑校园教学、生活、活动等多种功能需求,营造动静分离、互不干扰、又合理顺畅衔接的有机景观空间。 6. 远近结合,便于实施:校园建设通常会经历一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从实际出发,以生态造景为基本原则,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避免盲目追求过高档次,长计划、短安排,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分步实施,适当养护,使校园环境持续发展,稳步提高。 二.校园绿地布局形式与手法 1.布局形式 校园绿地是综合绿化空间,通常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这三种基本园林形式都会使用,以混合式较常见。校门、建筑入口、道路等多以列植、对植、树阵等规则式种植形式绿化,增强仪式感和严谨感;大面积活动空间或休闲草坪处可种植优美的孤景树或校园绿化主题景观,提升绿化档次;生活区绿化以混合式更为常见,常三、五、七株乔木或大灌木,配以小灌木、树球、色块、地被,形成层次丰富的功能性绿化组团。 2.布局手法:较大规模的校园绿地,常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手法, 将整个空间环境连成一个统一的绿色自然空间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的综合作用。 同时,高校校园作为教学、体育运动、休闲活动一体化的综合场所,绿地规划可适当的将相近的功能区有机结合,统一考虑。如:将体育馆周边配套绿地与附近休闲水景等绿地结合,设计为运动主题概念绿地,可更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场地,提升校园空间品质,更大范围的服务师生。 三.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合肥市自然条件概况 合肥市地貌多为丘陵,红壤和黄壤居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充沛,少下霜,气温和日照时间适合,适宜植被生长。 2.以合肥为例浅述高校局部环境绿地设计 (1)出入口绿地:结合校门、景墙、灯柱、广场等,加强入口的庄严、正式的仪式感,并和城市道路风貌尽量和谐统一,同时绿化不可影响到规划中的场地集散性。有条件的停车场地可设计植草砖生态停车位,种植法国梧桐等高大乔木遮阴,提高绿化覆盖率。 (2)教学区绿地:本区作为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区域,环境应尽量安静、卫生、空气清新,满足师生课间休息活动的需求,并呼吸到新鲜空气,消除学习疲劳。整体以绿化为主,创造安静、清新、明快的教学环境。绿地布局可结合教学建筑布置,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靠近城市主干道等喧闹的位置,可结合围墙进行绿化围合或设隔离绿带,防尘防噪,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建筑周边,可种植高大乔木,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北侧种植耐阴的常绿乔木为主,以抵寒风,南侧以优美的落叶观赏乔木为主,且不可离建筑过近,与建筑保持6米以上距离,以免影响教室自然采光通风;楼前较大面积的庭院绿地空间,可设置草坪、观赏绿化组团,或结合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设计树阵、花坛座椅等综合绿地景观,增加师生活动休憩空间。同时,还可以适量的增加香花、彩叶树种等,以增加绿化亮点,为师生提供优美、醒目的课间休憩场所,提高学习效率。 (3)行政办公区绿地:作为高校对外交流服务的窗口,办公区景观直接关系到高校社会形象。其绿地景观布局风格通常与建筑结合紧密,通常多用规则式布局展示校园整洁、严谨、理性的作风。绿化类型也相应的以草坪、树列、色块、模纹花坛等规则式绿化为主,配合地锦等垂直绿化,营造宜人办公环境。 (4)体育活动区绿地:此类场所相对嘈杂,应与居住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等喜静区域用林带、绿篱组团等进行隔离。运动场周边可布置冠大乔木形成林荫场所供休憩和林下运动空间;考虑到运动时呼吸、出汗情况等人体特性,需严格避开柳树、法梧等落毛絮植物,可适当种植香樟、桂花等芳香植物,营造人性化活动场所;同时,体育场所即使在寒暑假,使用频率也高于其他场所,可种植部分春夏或夏秋季观赏花木,如红花木槿、紫薇、合欢等,以调节补充校内夏季观赏花期的比例。 (5)游憩休闲绿地:作为校园活动交流场所,人流逗留量大,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此类用地作为校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的有机过渡区域。绿化可结合座椅等设计,如香樟等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树阵空间,或榉树等彩叶树种增加秋冬观赏性;选择杂交百慕大等耐踩踏草坪,设计软地面,结合孤赏树、彩叶乔木等打造稀树草坪,以增加校园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如有湿地水景等自然条件,可用水杉、垂柳、芦苇等耐水湿植物打造水景、湿地景观,增加校园景观和植被的丰富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河北美术学院 城市设计学院 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教案 @ 任课教师: 班级: 时间: ! 教案首页

第一章

一、新课导入 、 当今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休闲活动空间。街头绿地设计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设计容易形成简洁、自然、开放的景观。本文分析了城市街头绿地中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论述街头绿地设计的重要性。 二、授课内容 1、城市街头绿地概念及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概念 街头绿地指道路红线以外,沿城市道路布置,面积不大的开放性公共绿地。转盘、花园、广场以及街头小游园都属于街头绿地的范畴,其主要功能是装饰街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为游人及附近居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其大小不一,变化多样,因地制宜是它们的主要特色。便利性、开放性、分布广泛性是其基本特征。 城市街头绿地存在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主要能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憩、学习、交流的场所,但是在有些街头绿地中休憩设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休闲健身器材数量不足等。据调查,一般来说对居民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充足的休闲座椅58%,丰富的植物种类42%,交流空间40%,充足的休闲健身器材31%,休闲活动30%,其它7%。由此看来,景观的功能性设计在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适当的休憩设施设计是街头绿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街头绿地植物群落色彩树种较少,仅局限用少量的彩叶树种以及极少数的常绿树种,有的地方甚至全部栽植常绿树种,且地被植物和灌木栽植杂乱无章。这样会造成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外著名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华夏园林网2010-02-25 浏览量5588 化腐朽为神奇: 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于再用 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 发对生态设计概念的理解(俞孔坚,2001; 俞孔坚庞伟,2002,2003; Pudua,2003)。 (1) 保留: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作为一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旧船厂遗址,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上讲,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互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上讲,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的“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公园设计组对所有这些“东西”,以及整个场地,都逐一进行测量,编号和拍摄,研究其保留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构筑物的保留和再利用: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机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 改变:再利用 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3) 再生设计 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都可以通过加工和在设计,而体现为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经过再生设计后的钢被用做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美丽的景观元素。甚至场地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也通过诸如“红盒子”的设计,而再现。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 中山岐江公园 3.2 雨洪利用与野草之美: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生态化设计 这是一个关于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俞孔坚等,2005)。永宁江公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 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 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 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概要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五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12学时) 一、内容概述 “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项目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技能。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类设计任务,通过该项目的学习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各类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程序。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二、单元设置与教学重点难点 (一)单元一学校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用地组成 (2)校园绿化的基本原则 (3)校园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4)园林水景 (5)题名点景 2. 教学难点 (1)校园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2)题名点景 (二)单元二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工矿企业绿化树种选择的原则 (2)工矿企业绿化的用地组成 (3)工矿企业绿化的基本原则 (4)工矿企业绿地各部分的设计 2. 教学难点 (1)工矿企业绿地组成部分绿化设计 (2)工矿企业树种的选择 (三)单元三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医疗机构的用地组成 (2)医疗机构绿化的基本原则 (3)医疗机构绿化树种的选择 (4)医疗机构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5)特殊性质医院的绿化设计对比分析 2. 教学难点

(1)医疗机构绿化树种的选择 (2)不同性质医院规划设计的要点 (四)单元四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 1. 教学重点 (1)机关单位绿化的基础知识 (2)机关单位绿地的环境特点 (3)机关单位的绿地组成 (4)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2. 教学难点 (1)机关单位绿化设计立意构思 (2)机关单位绿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点 (五)单元五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组成、功能、特征和类型 (2)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程序 (3)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4)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要点 2. 教学难点 (1)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立意构思 (2)校园主题景观的表达 (六)单元六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角色演练)1. 教学重点 (1)校园绿地的组成、功能、特征和类型 (2)校园绿地设计程序 (3)校园绿地设计的原则 (4)校园绿地设计的要点 2. 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设计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立意构思(2)校园绿化设计的主题与景观表达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文本资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在高科技、高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大学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的场所, 荟萃了人类众多的科技与文明[1]。大学校园绿地环境, 作为校园物质文明的一个侧面, 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反映校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绿地;以人为本 1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的含义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是在高校特定区域内, 利用其空间形态、植物配置、园林小品、环境品格、人文景观, 运用传统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知识, 营造符合师生员工行为与精神需求的优美环境的一门学问, 同时也是一项专业工作[2]。高校中心绿地集中反映和代表该校的整体绿化风貌, 具有统率全校绿化的核心作用, 并可以直接作为该高校外观形象和一定内涵的标志。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工作的内容包括①收集基础资料。自然资料即地形图、气象资料、土壤资料现状资料即现有的绿地资源的利用情况、水系分布情况植物资源资料。②编制图纸和撰写材料说明。 2 大学校园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1 基本原理 2.1.1园林景观艺术原理 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原理, 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 因地制宜, 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 学校园环境。 2.1.2 景观生态学原理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 2.1.3环境行为学与心理学原理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 研究大学校园师生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及心理特征,从而创造出与之相符的校园环境。[3] 2.2 基本原则 2.2.1 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 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奇妙构 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2.2.2 时代性原则 不同时期大学校园绿化风格也不尽相同,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学校园绿

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汇编

绪论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 lanning)、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校园概况 由**市**路、**五西路、**路和(规划)环岛路围合而成的片区,我们称之为**校园。它由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组成,该片区土地总面积为144.33公顷。规划景观绿地面积66.39公顷。 现状景观,主要集中校园东部,园林面积大约32公顷。片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湖、起点广场、第一第二教学楼、学生宿舍区、第三第四教学楼等区域,线状园林集中在致远北路、海韵东路、椰风东路、椰风中路。校内绿树成荫、水体波光粼粼,具有原生态特征,体现了南方热带滨海环境特色。但是,校园景观中心突出不够,富有校园文化氛围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心广场,或者空间节点,有待进一步强化。现有水面尽管面积较大,但都是“死水”,距离“构建生态校园”这一目标存在差距。 **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景观作出了系统规划。可以简单概况为“二轴、三点、二湖”,“二轴”就是南北中轴线(致远路)、东西中轴线(椰风路);“三点”就是北门景观节点、南门景观节点、南北轴交叉节点;“二湖”就是东湖、西湖。 针对现状景观,本着“强化、改造、提高”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予以梳理改造。新建片区,予以创新建设。改造区和新建区要和谐统一。 二、校园景观规划目标

将校园打造成为富有热带滨海自然特色,富有教育、文化、热带科技大学人文特色的国际旅游岛景观,为**师生营造舒适宜学的校园,为未来**高校文化旅游奠定基础。 凝聚现代环境设计的新理念,遵从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原理,用新颖的立意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巧妙地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园林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最终为师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景色优美、亲切近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白墙、穿廊、小桥流水、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椰韵涌动,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幅画卷,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陶冶情操,谈经论道。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让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校园景观规划原则 1.功能原则 学校主要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1)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在教室、实验室、宿舍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有清新宜人的庭院; 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静心潜读;有公共的庭院广场供师生们讨论交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 老化的桃花,丰富春花岛的赏花品种,延伸和扩展春花岛赏花面积。对三座砖房外观进行美化、花化处理,在砖房外种植粉色、黄色的藤本月季,使藤本月季缠绕攀爬在砖墙上,覆盖墙面,形成蔷薇花房的独特景观。 至此,大龙潭景区打造“春花岛、夏花谷、秋意湖、冬日彩”四季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已经充分展现在广大游客和市民面前。 3新种苗木与原有树种的兼容性 考虑到新种苗木与原有苗木的实用性及兼容性方面,新增苗木均为在柳州常用并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与原有苗木都能和谐共生。选用的蓝花楹、八月桂等乔木与原有台湾相思、小叶榕等在株形与叶形的风格上搭配适宜、相协调统一;增加中低层植物,如紫薇、紫花含笑、毛杜鹃等,补充原有绿地内层次不足、色彩缺乏的问题,新增苗木与原有苗木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 从2017年起,市政府提出打造“花园城市2.0升级版”,对全市街道、公园和景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改造。2年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柳州“花园城市2.0升级版”打造效果已经初露端倪,大龙潭景区在“花园城市2.0升级版”启动后再次提升,公园每一年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动工:2017年新建的八座星级旅游公厕投入使用,2018年侗寨用原烧烤场区域升级改造动工,轿顶山登山道开工建设并将交付使用,鲤鱼嘴贝丘遗址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这些项目交付使用后,大龙潭的景观品质又将得到较大提升。 (责任编辑禾初)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周璐梁艳李诗佳程森胡轩豪金子力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才和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着景观效果单一、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对优秀的校园景观案例—— —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谷”、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景观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的研究,从设计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营造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和挖掘校园文化三方面,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利用率;交流空间;设计方法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又是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道路、草木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校园区和一大批巨型校园,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各地不断增设高校或扩大校园规模,掀起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又一高潮。在取得数量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校园景观显现出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总结。 2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1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建立校园的形象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名片。如武汉大学的“樱园”,因这一处景观使人们提起樱花便联想到武汉大学,并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樱花景观已然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标志。2.2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愉悦使用者的身心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减少而课余时间增多,即学生处于室外环境的时间增多,因此建筑外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2.3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是在课堂之外,于是大学校园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虽小,绿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十分丰富,且多配置标识牌,使学生在校园外部活动时也能识别植物、学到知识。3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缺少景观特色 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景观不受重视,规划设计模式千篇一律,对校园内的空地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摆放几组健身设施,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效果单一,失去了校园本身的特色。 3.2室外交流空间利用率低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模式为穿梭、经过。校园内部设置的休息设施通常是闲置的,除上下课以外,学生在校园内部停留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良好的室外交流空间,学生很少在校园内部自发地进行娱乐活动,校园缺少活力。如何将学生由室内引向室外,提高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关注的问题。 4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4.1交通顺畅,人车分行,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 大学校园师生众多,校园的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师生可以快速通达至校园各处,又要让穿梭于其中的师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35109253。作者简介:周璐(199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 90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