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作者: Kurt Solis

德鲁克集团美国罗斯卡仪器公司技术副总裁

P.O. Box 630009, Houston, TX 77263-0009, USA

翻译:董春虎代表处经理

英国德鲁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摘要:本文对活塞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误差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活塞压力计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活塞、压力计。

压力(P)不是独立的基本物理量,而是质量和长度量的导出量。压力的定义为:

P = F/A (1)

式中,F为力值,A为承受该力值的面积。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特定的机械装置产生压力。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液体压力计装置和活塞式压力计装置。

本文将对活塞式压力计装置进行讨论。

活塞式压力计又称为静重式压力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工作的仪器。

流体静力平衡是通过作用在活塞系统的力值与传压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平衡实现的。活塞系统由活塞和缸体(活塞筒)组成,二者形成极好的动密封配合。活塞的面积(有效面积)是已知的,当已知的力值作用在活塞一端时,活塞另一端的传压介质会产生与已知力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与该力相平衡。由此,可以通过作用力值和活塞的有效面积计算得到系统内传压介质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力值通常由砝码的质量乘以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得到。活塞式压力计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最基本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活塞式压力计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最基本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由此方法得到的压力的不确定度取决于仪器本身的物理特性(和不确定度)以及许多外部影响因素。所有因素都必须予以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对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测量结果“误差”的大小。

来自活塞式压力计本身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分量主要有:砝码、活塞系统的刚度、活塞系统的温度膨

胀系数、流体的表面张力、垂直度影响、以及磁场对磁性部件的影响等。

来自外部因素的不确定度影响分量主要有: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砝码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操作环境的受控程度和稳定程度。应该注意到:我们以上讨论的不确定度分量只是局限在活塞压力计本身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得出的。如果我们要给出被校验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报告,还必须对其他因素加以考虑。这些因素包括:与流体介质种类和参考压力(或气压)相关的位置差、系统泄漏、温度梯度等。

活塞压力计的结构基本组成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组成原理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活塞压力计由活塞、活塞筒、基座、砝码和压力接口组成。基座对活塞系统起支撑作用并使活塞底部工作面与传压介质相接触,基座底部的螺栓用于调节活塞系统与地面的垂直度。

活塞/活塞筒(活塞系统组件)的类型

对活塞压力计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尤其在高压力时)是压力对活塞有效面积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形变系数”。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对活塞系统组件加以完善,力图消除或减小“压力形变系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典型的活塞系统组件有三种结构形式,分别叫做“基本型”、“复入型”和“可控间隙型”。这三种结构形式的活塞系统组件由于其易实现性和商业上的可行性,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基本型:基本型是所有活塞系统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其结构原理如图 2 所示。基本型结构中,活塞筒的外表面始终暴露在大气中。活塞筒的直径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导致活塞有效面积的增大,为“正”压力变形系数。

复入型:如图3 所示。在这种结构类型中,将活塞系统内部压力施加到活塞筒外表面的一部分。这样以来,当系统压力增加时,活塞的有效面积通常会减小,为“负”压力变形系数。

可控间隙型: 在这种结构类型中,活塞和活塞筒之间的间隙由作用在活塞筒外部(参与工作部分)的独立压力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目的是消除压力变形系数,使得活塞的有效面积不随系统试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其结构原理图如图4 所示。

压力与力值的关系

基本因素

影响压力与力值关系的基本因素有:浮力、重力加速度、流体表面张力系数,以及温度系数引起的线性膨胀、压力系数引起的弹性变形对活塞有效面积的影响等。

由压力的基本定义:

Pr=F/Ac?(2)

式中:

Pr --- 活塞工作端面压力值

F --- 作用在活塞上的力值(砝码重力)

Ae --- 活塞系统有效面积

又由,

F = Ma · g1 (3)

得到:

Pr=Ma ·g1/Ac (4)

式中:

Ma = 砝码质量(经标准检定给出的表观值,包括活塞及连接件质量)。

gl = 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

力值修正

浮力影响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要小于物体在真空环境中的重量,减少的重量等于物体排开的空气的重量,近似等于空气的密度乘以物体的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很难通过几何测量的方法计算得到,即便可以通过计算得到,还需要知道该物体材料的密度。如果物体的质量是以表观值表示而不是以真实质量表示的,则在进行浮力修正时,只要知道称量该物体质量时所使用的标准砝码的密度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已被普遍接受,并使得浮力影响修正得以简化。

在对表观值表示质量的砝码进行浮力修正时,可以不必知道砝码的密度,而直接通过称量该物体质量时所使用的标准砝码的密度进行修正(可推导证明)。尽管这样会引入很小的误差,但对于活塞压力计的浮力修正很实用,且不会造成明显的误差。

浮力修正公式为:

1-ρa/ρs?(5)

式中:

ρa = 砝码周围空气的密度

ρs = 上级标准砝码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影响

从公式(4)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根据力值(F)、质量(M)、重力加速度(gl)选用单位的不同,定义系数k:

k=1---当F 单位为N, M 单位为kg, gl 单位为m/s2 时;

k=1/980.665--- 当F单位为公斤力, M单位为kg, gl 单位为cm/s2 时表面张力。

当活塞压力计工作介质为液体时(例如油或水),必须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加以考虑。至少,需要量化其对活塞压力计整体性能的影响。

活塞筒顶部与活塞接触部位存在的半月形油膜的表面张力会产生作用于活塞轴向的力。

表面张力定义为:

F st =τ·C (6)

式中:

τ=表面张力系数(N/m)

C=活塞周长(cm)

由公式(5)、公式(6)可以得到有效力值的表达式为:

Fe=Ma·[1-ρa/ρs]·k·g1+(τ·C) (7)

面积修正–弹性变形

当压力计的工作压力增加时,活塞/活塞筒会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活塞/圆筒体的有效面积也发生变化,这种面积的改变可以用一个二次

多项式来表示

Ae=A0*1+b1*p+b2*p2?(8)

式中,

Ao——某参考压力下活塞的面积

b1 & b2——弹性变形系数,可通过实验获得在许多应用中,可以用压力与有效面积的线性关系式和代表校准过程的随意性的余项来表述以上关系;但在需要完整表达线性数据余项时,二次表达式可能更好的反映有效面积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随校准过程的变化规律。

温度系数

当系统温度改变时,活塞/活塞筒的有效面积也将改变,变形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Ao(t)=A o(reft)·(1+c ·θt) (9)

式中,

Ao(t)——工作温度下有效面积的修正

Ao(ref t)——零压力和标准温度下活塞的面积

c——热膨胀系数

θt——标准温度和实际工作温度的差值

结合式(7)、(8)、(9),我们可以得出P-F 关系式:

(10)

这里,假设活塞系统的轴线和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平行的,因不平行而产生的误差与偏离角度的余弦值成比例。

参考平面

无论工作介质是气体还是液体,气柱或液柱高度差在重力作用下引起的测量误差不容忽视,必须进行估测。为便于估测,必须确切一个参考位置,使得关系式P = F / A 在此位置成立。实际中通常在活塞上选择此位置,我们称之为测量的参考平面。它的位置由活塞的形状决定,如果活塞为圆柱体,则可选定活塞的下端面为参考面。如果活塞不是圆柱体,而是有锥度的,那么参考平面可在活塞静止时的支撑位置选取。

在计算活塞压力计的压力时,以参考平面处的压力值作为基本值,系统中其他平面的压力这样得到:该平面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乘以流体的密度,再加到(或减)参考平面上的压力值。通常在操作中,事先作个标记,然后给系统加压,直到活塞浮在标记稍稍靠上一点时,停止加压,稍后,活塞将下降到该标记处,此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即可读数。如果读数时活塞的位置偏高或偏低,就会产生一个误差,误差值与相同高度液柱产生的误差相等。式(10)中各参数是必须了解和量化的,忽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将产生很大的误差,为强调这一点,下面以数据说明:如果忽略这些参数的影响,可能会在测量中产生以下典型的误差量。

力值

浮力: 在典型的环境下,它相当于砝码重量的0.015%(150ppm)。

重力加速度: gl 每变化 0.001 cm/sec2 可引起压力变化 1 ppm。在美国,不同地域重力加速度的差异可能导致的压力变化为0.3%

(3000ppm)。

表面张力:对于液体活塞压力计,根据活塞的直径不同而不同,能达到20Pa(0.003psi),这在低压力时影响很大。

垂直度:与纵轴的偏离使垂直分力减小,减小的值与偏离角的余弦成比例,偏离1 度时,存在0.015%的误差,偏离0.1 度时,误差为2

ppm。

面积

温度系数:与活塞/活塞筒的材料有关,例如:

活塞材料活塞筒材料温度系数(ppm/℃)

钢钢 24

碳化钨钢 15

碳化钨碳化钨 9

压力系数:与几何形状和材料有关,它能产生约0.05%的误差(500ppm)。

表1和表2列出了最主要的误差源,必须考虑并加以修正。

计算实例:

下面是气体活塞压力计的一个例子,它的物理参数,包括砝码值,由厂家提供。

示例:

在Ta= 20?℃,Pr=6.9MPa时,计算需要施加的砝码质量。

设备:

气体活塞压力计主机:RUSKA2465-754

活塞系统:RUSKA2465-729

专用砝码组: RUSKA 2465-799

环境:

g1 - 978.72346 cm/sec2

P(ref) - 大气

ρa - 0.00118 gm/cm3

h-0 cm (无高度差)

根据式(10)可计算所需的砝码质量M a(表观值),也可用下式计算:(11)

已知参数分别为:

Ao = 8.39086E-02 cm2 ( 20oC)

b1 = 3.0E-06 m2/m2/MPa

b2 = 0.0

c = 9.1E-06 m2/m2/oC

ρa = 0.00118gm/cm3

k = 1/980.665 cm/sec2

g1 = 978.72346 cm/sec2

θt = Ta -20 = 20-20 = 0oC

ρs = 8.0 gm/cm3

Pref = 大气

p = 标称压力

Pr = 6.9 MPa / 9.80665 = 70.3604187kg/cm2

(1+b1.p) = (1+ 3E-06.70.36) =1.000211081

(1+c·θt) = 1+0.0000091?. 0 = 1

k · g1 = 978.72346/980.665 = 0.99802018

(1 - ρa/ρs) = 0.9998525

代入式(11),可计算得到需要的砝码质量为:

即:

Ma = 5.917677488 a M kg

由此,可以得到需要施加的砝码的质量:

M total= Ma-?tare mass (kg)?(12)

上式中,tare mass 是活塞及连接件的质量。

M total = 5.917677483-0.01178538

= 5.905892103

从砝码组中选取合适的砝码,并利用克组、毫克组砝码进行精确调整,施加需要的砝码质量,具体过程为:

M total= 5.905892103

-0.5000266 1# 砝码

=5.40586550

-1.0000569?2# 砝码

= 4.40580860

-1.0000866?3# 砝码

= 3.40572200

-1.0000839?4# 砝码

= 2.40563810

-1.0000300?5# 砝码

= 1.40560810

-0.9999244?6# 砝码

= 0.40568370

-0.2999771?8# 砝码

= 0.10570660

-0.10000382?10# 砝码

= 0.00570278kg

即 5.703 grams?克、毫克砝码

在活塞上按以上顺序加上砝码,调整活塞系统压力使其处于厂家标记的工作位置(参考平面)后,就可以确认:压力计产生的压力就

是计算出的压力值。

在该示例中,活塞压力计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有关,活塞的参考面,包括砝码,都置于当地的大气环境中,

工作在表压测量模式;如果

参考压力减小到绝对零压,那么活塞产生的压力就是绝对压力。为实现绝压工作模式,通常用一个钟形的玻璃罩将质量块封装在其内,用

排量合适的真空泵, 将玻璃罩内的气体抽出。

但将玻璃容器抽成高真空是很难实现的,应测量出内部的残余压力,并列入压力的计算式中。这样得到绝对的压力—力值关系式如下:

(13)

上式中不包括表面张力修正项,是因为绝压通常只用气体活塞压力计产生,基本上不用考虑气体介质表面张力的影响。

高度差修正

前文叙述的压力—力值关系式考虑,即式(10),仅在活塞压力计的参考平面上是成立的,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更关注被测试设备的受压点的压力。这需要对系统内流体(气体或液体)的高度差造成的压力差进行补偿。进行表压模式测试时,参考压力(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也必须考虑。

以图5为例,活塞参考平面处的压力以PA表示,被测仪表感压点的压力以PB 表示,则:

PB=PA-(k·g1·ρf·h+k·g1·ρa·h) (14)

式中:

k = 比例系数

h = 被测试仪表感压点与活塞参考平面的垂直高度差。被测试仪表在活塞参考面上方时为正,下方为负

g1 = 当地重力加速度

ρf = 流体介质密度,随压力改变而变化,在介质为气体时尤为明显。

ρa = 空气密度。通常取 0.00118g/cm3, 也可根据使用地点的气压、温度、相对湿度计算得到。

通过以上修正,可得到被测仪表处的压力为:

PB=PA-k·g1·h(ρf-ρa) (15)

上述修正看起来似乎意义不大,其实不然。看下面的例子:若活塞压力计所用工作介质(油)的密度为0.9 gm/ cm3,则每厘米液柱产生的压力约为0.0009 kgf/cm2。当活塞压力计工作压力为100 kg/cm2,液柱高度差为1厘米时,如果不对高度差进行修正,将产生9ppm 的测量误差(0.0009%);如果高度差为10cm,则测量误差可达到90ppm(0.009%);在这个高度差下,如果活塞压力计工作压力为10kgf/cm2,

则由液柱高度差引起得的误差可达到900ppm(0.09%)。

结论

许多文献对活塞压力计的原理进行了很好的论述,但关于活塞压力计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的论述却少之又少。以上经验的获得

来之不易,希望能对活塞压力计用户有所裨益。

研制活塞压力计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或测量出准确的压力。

压力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分别是:标准仪器、被校验仪器本身,以及使用人员和使用环境。要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进行分

析,必须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准确度”是通过压力基(标)准装置的检定确定的,通常由有能力的权威计量部门给出。通过计量部门的量值传递,可以给出活塞压力计的技术特性(有效面积、压力系数、质量等),并给出以上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

活塞压力计的技术性能也必须明确,包括:重复性、灵敏度、稳定性,温度系数等。这些由仪器制造商提供。操作人员和环境所产生的误差也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量化或控制。活塞压力计没有固有的“准确度”,它仅仅是一个工具,它的工作特性(随机的和系统的)应包含在压力计量的全过程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分析解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Automobile engin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申请学位)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专业 学生:x x x 指导教师:x x x教授 二零一一年七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xxxxxxx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XXXX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特授权XXXX 学校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中文摘要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现在的汽车发动机不仅注重汽车动力的体现,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使得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分类、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 活塞式压力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作者: Kurt Solis 德鲁克集团美国罗斯卡仪器公司技术副总裁 P.O. Box 630009, Houston, TX 77263-0009, USA 翻译:董春虎代表处经理 英国德鲁克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摘要:本文对活塞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误差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活塞压力计的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活塞、压力计。 压力(P)不是独立的基本物理量,而是质量和长度量的导出量。压力的定义为: P = F/A (1) 式中,F为力值,A为承受该力值的面积。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特定的机械装置产生压力。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液体压力计装置和活塞式压力计装置。 本文将对活塞式压力计装置进行讨论。 活塞式压力计又称为静重式压力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平衡原理及帕斯卡定律工作的仪器。 流体静力平衡是通过作用在活塞系统的力值与传压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相平衡实现的。活塞系统由活塞和缸体(活塞筒)组成,二者形成极好的动密封配合。活塞的面积(有效面积)是已知的,当已知的力值作用在活塞一端时,活塞另一端的传压介质会产生与已知力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与该力相平衡。由此,可以通过作用力值和活塞的有效面积计算得到系统内传压介质的压力。在实际应用中,力值通常由砝码的质量乘以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得到。活塞式压力计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最基本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活塞式压力计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最基本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 由此方法得到的压力的不确定度取决于仪器本身的物理特性(和不确定度)以及许多外部影响因素。所有因素都必须予以深入的分析和考虑。对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测量结果“误差”的大小。 来自活塞式压力计本身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分量主要有:砝码、活塞系统的刚度、活塞系统的温度膨

标准活塞式压力计资料

新规程活塞式压力计资料 活塞式压力计是基于帕斯卡定律及流体静力学平衡原理产生的一种高准确度、高复现性和高可信度的标准压力计量仪器 . 活塞式压力计也常简称活塞压力计或压力计,也有称之为压力天平,主要用于计量室、实验室以及生产或科学实验环节作为压力基准器使用,也有将活塞式压力计直接应用于高可靠性监测环节对当地其它仪表的表决监测。 西仪测控产品服务热线: 手机:QQ:联系人:罗小姐 性能特点 完全符合JJG59-2007 《活塞式压力计》、JJG99-2006 《砝码》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运用我厂50 年核心技术推出的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和活塞筒采用高强度,高硬度和低温度线胀系数的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温度膨胀系数小、变形量小,因而保证活塞有效面积周期变化率较小从而保证活塞压力计有极高的灵敏度。 活塞和活塞筒经精工研磨,其圆度误差和间隙极小,工作介质采用低黏度的癸二酸脂,因而极大的提高活塞转动延续时间,也就相应减小活塞下降速度,提高活塞鉴别力。 出于检定工作的需要,使活塞有效面积相对较小,因此砝码总质量相对较轻,节省劳动强度。 采用托盘直接加载,避免了附加垂直力,降低了砝码重心,相应减小砝码侧向附加误差。 使活塞转动更平稳。 活塞工作位置采用位移传感器监测,具有灵敏、醒目、准确的优点。 砝码已经进行压力形变系数和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修正。 送检时只需送检活塞测量系统,体积小、重量轻。 活塞压力计YS-600 60 外观图 型号YS-60 备注测量范围(MPa) 0.1 ~ 6 最小间隔值0.1 精度等级(%) 0.05 0.02 活塞有效面积[公称面积] (平方厘米) 0.5 0.5 活塞及其连接件 公称质量(kg) 0.5 0.5 活塞底盘及其连接件的整体质量决定活塞压 力计的测量下限值 产生压力值(MPa) 0.1 0.1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近年来,我国空调器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2000年我国空调行业的生产规模便已经发展到1800万台左右,2003年度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4000万台,2004年度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了5500万台。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器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器生产基地。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空调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其中2001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增长尤为显着。 此外,近年来,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器拥有量每年都有显着提高。空调拥有量在各地区差异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中国的空调器出口也在连年迅速增长,空调器出口额占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2002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我国空调产品的出口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03年度国内空调企业的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台大关,超过了1400台。2004年度国内空调器企业的出口量更是超过了2300万台,与国内销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大力推动SPMC65系列芯片的应用,并根据国家标准验证其性能,走进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 1 空调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图 1-1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原理如图 1?1所示,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2)制热原理

活塞式压力计规范标准装置操作技巧规章

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的准备 1、压力计应放在平稳的检定工作台上,利用水平调整螺钉来校准水平,必须使气泡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间位置。 2、使用前,首先用汽油清洗压力计各部份,然后在手摇泵和测量系统内腔注满变压器油,并将内腔中的空气排除。 3、旋转手摇泵的手轮,检查油路是否畅通若有问题则应首先排除,直到油路畅通之后方可装上被检压力表(检氧压表应将油水隔离器装上)。 二、使用操作步骤 1、打开油杯,左旋手轮,使手摇泵内腔充满油液。 2、关闭油杯阀,打开至活塞和被检表的切断阀,右旋手轮,产生初压,使底盘升起直到与指示面板刻废线相齐为止。 3、增加砝码质量,使之产生所需检定点的压力、增加砝码时,应不断转动手轮以免底盘下降,与此同时使

砝码以不小于30r/min的角速度顺时针转动,以克服摩擦力矩影响。 4、当回检时,应先降压至接近被检分度线,在卸下砝码。 5、检验完毕后,打开油杯阀,卸去全都磁码,并将手轮右旋至顶端。 三、使用维护注意亭项 1、使用砝码应轻放、以免损伤。 2、使用的变压器油,应该经过过滤,不许混入杂质或脏物,且使用一定时期后,须更换新油。 3、被检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不得超过活塞式压力计的测量范围。 4、活塞、杆和活塞筒是精密器件,不准拆卸其他部分应分应分别定期清洗,清洗及安装时必须小心谨慎防止赃物混入。 5、活塞式压力计及其配套设备应定期送法定计量机构检定。

配热电阻用测温仪表标准装置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按装置的工作原理,接好连接导线,并事先旋转几次标准电阻箱的各旋钮,使其接触稳定可靠。 二、使用操作 无论是用于检定电子平衡电桥或动圈式仪表,只须旋转标准电阻箱上的上的旋钮,按旋钮上的指示数值再X倍率,其总和便是标准电阻箱 输出的总和。 三、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1、装置中的电阻箱只做检定仪表时使用,不能做其它测量使用。 2、使用中电阻箱的各旋钮不得旋转过快。 3、装置中的专用外线电阻必须按被检仪表的规定正确使用。 4、电阻箱应定期依法定计量机构检定。

活塞式压力计操作规程

活塞式压力计检定压力仪表操作工艺 1.检定依据为JJG882-9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2.根据要调试的压力仪表量程及准确度等级选择相适应的压力计以和压力计所使用传压介质的油液。 3.将压力计放到便于操作和坚固无震的平台上,调整压力计水平调节螺丝,使水平泡的气泡位于中心位置此时压力计 处于水平状态。压力计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10℃,相对 湿度80%以下,周围空气不得含有腐蚀性气体。 4.初使用时,首先用汽油清洗压力计各部分,然后在手摇压力泵和测量系统的内腔注满传压介质,并将内腔的空气排 除。传压介质的油液必须经过过滤,不许混有杂质和污物。5.旋转手摇泵的手轮,检查油路是否通畅,若无问题,将要调试检测的压力仪表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到压力计的测试接 口上。 6.通过压力泵手轮将内腔的空气排放干净,避免内腔的气泡对压力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检查测量管道是否漏油,如 有必须解决此问题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7.打开油杯阀门(3),左旋手轮(10),使手摇压力泵(13)的油缸充满油液,关闭油杯阀门(3)。 8.配合DC24V稳压电源、高精度万用表既可进行压力仪表的调试及检测工作。打开针形阀(2)、(15),右旋手轮(10),产生初压,使承重底盘(7)升起,直到定位指示筒的墨线

刻度相齐为止。每个测试点检测时,必须承重底盘(7)升 到定位指示筒的墨线刻度相齐位置。操作时,必须使底盘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速度保持在30-120转/分之间,借以 克服磨擦阻力的影响。记录每点检测结果。零点压力的测 量必须打开油杯阀门使测量管道内的压力与环境大气压相 等。 9.检测时根据压力仪表的压力量程范围分为5-10个测试点进行上行程及下行程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相关的检定记录 报表内,做好检定记录报表。 10.测试完成后做好压力室的卫生工作,保证压力室干净整洁。11.定期做好压力计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发动机基本概念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4.润滑系统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5.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6.点火系统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7.起动系统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8.上止点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高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置,称为上止点。 9.下止点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置,称为下止点。 10.活塞行程 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一般用s表示,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

变频空调的电路通讯基本原理

变频空调的电路通讯基本原理 变频空调通讯电路电路分析2. 变频器高压直流供电电路 3.变频模块4.全直流风扇电机5. 交流电源的滤 波及保护 概述: 室内电路与普通空调基本相同,仅增加与外机通讯电路,通过信号线“S”,按一定的通讯规则与室外机实现通讯,信号线“S”通过的为+24V电信号。 室外电路一般分为三部分:室外主控板、室外电源电路板、IPM变频模块组件。电源电路板完成交流电的滤波、保护、整流、功率因素调整,为变频模块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主控板执行温度、电流、电压、压机过载保护、模块保护的检测;压机、风机的控制;与室内机进行通讯;计算六相驱动信号,控制变频模块。变频模块组件输入310V直流电压,并接受主控板的控制信号驱动,为压缩机提供运转电源。 1. 变频空调通讯电路 ·通讯规则:从主机(室内机)发送信号到室外机是在收到室外机状态信号处理完50毫秒之后进行,副机同样等收到主机(室内机)发送信号处理完50毫秒之后进行,通讯以室内机为主,正常情况主机发送完之后等待接收,如500毫秒仍未接收到信号则再发送当前的命令,如果1分钟(直流变频为1分钟,交流变频为2分钟)内未收到对方的应答(或应答错误),则出错报警;同时发送信息命令给室外,以室外机为副机,室外机未接收到室内机的信号时,则一直等待,不发送信号,通讯时序如下所示: 电路分析 由于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的距离比较远,因此两个芯片之间的通信(+5V信号)不能直接相连,中间必须增加驱动电路,以增强通信信号(增加到+24V),抵抗外界的干扰。 二极管D1、电阻R1、R2、R47、电容C3、C4、稳压二极管CW1组成通讯电路的电源电路,交流电经D1半波整流,R1、R2限流后,R47电阻分流后,稳压二极管CW1将输出电压稳定在24V,再经C3、C4滤波后,为通信环路提供稳定的24V电压,整个通信环路的环流为3mA左右。 光耦IC1、IC2、PC1、PC2起隔离作用,防止通讯环路上的大电流、高电压串入芯片内部,损坏芯片,R3、R18、R21、R22电阻限流,将稳定的24V电压转换为3mA的环路电流,R23、R42电阻分流,保护光耦,D2、D5防止N、S反接。 当通信处于室内发送、室外接收时,室外TXD置高电平,室外发送光耦PC2始终导通,若室内TXD发送高电平“1”,室内发送光耦IC2导通,通信环路闭合,接收光耦IC1、PC1导通,室外RXD接收高电平“1”;若室内TXD发送低电平“0”,室内发送光耦IC2截止,通信环路断开,接收光耦IC1、PC1截止,室外RXD 接收低电平“0”,从而实现了通信信号由室内向室外的传输。同理,可分析通信信号由室外向室内的传输过程。 2. 变频器高压直流供电电路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一、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国产轿车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比率逐年增加,早在2000年,一汽—大众就宣布停止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生产,产品全部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最早研究和开发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是德国博世(Bosch)公司,汽油喷射技术首先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随着对汽车节能降耗、降低排放和提高舒适性、增加动力性的要求,这一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目前,博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捷达王轿车就采用了博世公司最新开发的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了改进和匹配。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为电子控制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其突出特点是喷油量及点火时刻综合控制。该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传感器为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所共用。 1.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Motronic M3.8.2电控系统由电控单元(即ECU,俗称电脑)、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也称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流阀体、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k传感器(即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双点火线圈、油压调节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驾驶员通过节气门(俗称油门)控制发动机进气量,控制单元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得知节气门开度,再综合发动机转速、空气流量、进气温度、λ探测值等各传感器及电子开关提供的信息,经分析、计算,确定出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喷油和点火指令。发动机转速和空气流量信号是ECU计算基本喷油量的主信号,ECU再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A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必要的修正,确定出实际喷油量,然后根据转速传感器得到的曲轴位置信号和相位传感器检测到的1缸压缩上止点信号,适时地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动作指令。 发动机工作可分为如下工况: (1)起动工况 发动机被起动机带动运转,当转速低于某值时,ECU识别出发动机处于起动工况,根据转速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流阀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提供的信号,以及ECU中存储的最佳控制参数,计算出起动喷油量、点火角度和怠速直流电机的位置,并驱动喷油器和点火动力组件动作,使节气门处于起动位置,保证发动机顺利起动。发动机起动后,当转速超过某值时,则起动工况结束。捷达王轿车起动时,司机无需踏油门踏板、节气门会自动处于最佳起动位置。 (2)怠速工况 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时,节流阀体内的怠速开关触点闭合,ECU根据此信号得知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同时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计算出目标转速(存储在ECU中的理论转速,温度越低,理论转速越高,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时稳定运转并快速暖机),并与实际转速进行比较,根据转速差的正负和大小,使节气门处于目标位置,以保证发动机怠速转速达到目标值。KCU同时还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稳定发动机怠速。捷达王发动机热车后怠速转速理论值设置为840r/mjn,怠速点火提前角设置为上止点前12°,这些值存储在ECU中,人工不能调整。 (3)运行工况 运行工况又包括部分负荷、全负荷、加减速过渡及被拖动等工况。ECU根据转

0.05级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操作程序

0.05级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操作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操作程序依据《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和活塞式压力计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定了0.05级活塞压力计标准装置使用时的准备工作要求、项目操作程序和使用后的整理保养要求。适用于0.05级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的操作。 2、准备工作及要求 2.1、0.05级活塞式压力计应安装在稳定、无震动的工作台上。 2.2、操作前应调整好压力计的水平;检查油量是否充足、油中是否有杂质和污物;将压力计内腔中的空气排除,并检查油路是否畅通。 2.3选择合适的接头、垫圈及板子等配件和工具。 2.4压力计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空气不得含有腐蚀性气体。 3、项目及操作程序 3.1安装好被检压力表,将压力计油杯阀门打开,左旋手轮,使手摇泵的汽缸充满油液。 3.2关闭油杯阀门,打开活塞及被检表的进油阀门,右旋手轮(或上下掀动手柄),产生初压,使底盘升起到与指示板上端相齐为止(YS —6型压力计到活塞杆上的刻线与红漆线相重合为止)。 3.3、增加砝码重量,使之产生所需要的检验压力。 3.4、操作时,需使底盘及砝码以不下于30转/分的角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克服摩擦阻力的影响。 3.5、操作过程中,应缓慢加压或减压,砝码应轻拿轻放。增加砝码时,应不断转动手轮,以免底盘下降;减少砝码时应首先降低压力。 3.6操作过程中,如压力计出现故障或需加入介质时,必须先降压,使活塞回到初始位置,待处理完毕后再重新开始检定。 3.7、检定完毕,左旋手轮,使压力下降并逐步卸去砝码,最后打开油杯阀门。 4、整理及保养 4.1、将压力计擦拭干净,盖上防尘罩;将砝码放在干燥处并码放整齐。4.2、压力计每半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保养。

气体活塞式压力计

气体活塞式压力计 概述: 随着国内计量行业的发展,原有的气体介质油润滑的真空活塞式压力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气体活塞式压力计,纯气体活塞式压力计压力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活塞压力计的灵敏度和不确定度,为高精度计量提供了完美的标准仪器。 用途: 气体活塞压力计是高准确度压力标准器,用气体做工作介质,可测量和校准表压、绝压、真空压力(负压)等。活塞压力计系统采用碳化钨材质。从而保证活塞具有不锈、耐磨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用气体做工作介质的活塞压力计与用液体做工作介质的活塞压力计相比较,由于它们使用的工作介质不同,所以气体活塞压力计活塞的自转延续时间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特点: 1.活塞系统采用碳化钨材质,耐磨,温漂系数小,使用寿命长。 2.压力范围-100KPa~600KPa内任选 3.满足JJG1086-2013《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区别传统油润滑气体活塞压力计。 4.压力接口为快速接口,方便快捷。 5.阀门采用独特设计,调压方便。 6.可选温度、压力、下降数字指示系统,方便快捷。 7.正负压切换,方便快捷。 8.测量范围:名义标称测量范围与实际测量范围一致。 9.活塞系统可以方便拿出送检(不用携带沉重的主机台) 10.可作为传递用检定活塞式压力计;也可高精度测试用。可配kg砝码和MPa砝码。 11.加压系统先进,轻便耐用! 12.砝码采用挂篮结构,重心低,稳定性极好。 13.每台均出具西北计量测试研究院《检定证书》

技术规格: 产品型号压力范围(MPa)精度等级使用介质 FKQ-0.25 -0.1~0.25 0.05% 0.02% 0.01% 0.005% 纯净氮气 FKQ-0.6 -0.1~0.6 纯净氮气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HPS)介绍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HPS )介绍 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所以动力转向系统也称为转向动力放大装置。 随着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转向系统操纵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力转向系统由于具有使转向操纵灵活、轻便,设计汽车时对转向器结构形式的选择灵活性大,能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等优点,因此已在各国的汽车制造中普遍采用。但是,从易于驾驶和安全性方面考虑,理想的操纵状态是低速时转向始终应当轻快,而在高速时要有适当的手感并且运行平稳,因此,对于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器,其固定的放大倍率成为动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缺点,往往是满足了低速转向轻便的要求便无法满足高速转向时要求的手感,或者满足了高速转向时有良好的手感但低速时又不免转向沉重。 人满意的程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系统(液压式EPS ,又作

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EPS)。EHPS是在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车速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等装置构成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度,使转向动力放大倍率实现连续可调,从而满足高、低速时的转向助力要求。电动式EPS 则是利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信号,控制电机输出扭矩。电动机的输出扭矩经由电磁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 EHPS从控制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其中,第(1)种和第(2)种类型是EHPS发展初期的控制方式,主要的控制目标都是将系统中的动力泄荷掉一部分以实现高速时减小助力,但这样做的弊病就是浪费了动力,不利于车辆省油,而且,还有急转弯反应迟钝的缺点,需要安装特别装置才能解决,现在已很少采用。第(3)种油压反馈控制式现在使用的比较普遍,其根据车速传感器,控制反力室油压,改变压力油的输入、输出的增益幅度以控制操舵力。操舵力的变化量,按照控制的反馈压力,在油压反馈机构的容量范围内可任意给出,急转弯也没问题,但是其结构复杂,各部分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价格也较高。第(4)种阀特性控制式是近几年开发的类型,是根据车速控制电磁阀,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增益(阀灵敏度)以控制油压的新方法。这种控制方式使来自油

JJG592007《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实施过程中应(参考Word)

JJG59-2007《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一、JJG59-2007实施后原有活塞式压力计的更新或改造 JJG59-2007《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已于20 08年11月1日起实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办量函[2008]1号文的要求,各计量院所及有关单位需要按照新规程有关要求对原有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进行更换或改造。根据新规程的有关技术要求,原有活塞式压力计可以按照以下方案进行更新或改造。 1.原一等(0.02级)及以上的活塞式压力计由于专用砝码材质及部分 工作介质都有所变更,因此,这些活塞式压力计必须更换成符合新规程要求的活塞式压力计。 2.原二等(0.05级)活塞式压力计的更新或改造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况: (1)测量上限为25MPa及以上的活塞式压力计由于工作介质有所变更,必须更换。这是因为新规程对于高压活塞式压力计使用的工作介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原来的蓖麻油改为癸二酸二脂或癸二酸异辛脂。该条的实施对活塞式压力计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高压活塞式压力计工作时的灵敏性,原有活塞式压力计如果仅仅只更换工作介质会使其下降速度和密封性两项指标达不到要求。 (2)测量上限为0.6MPa和6MPa的活塞式压力计虽然工作介质没有变更,但是新规程对活塞式压力计的延续时间和下降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不进行改造就能够符合新规程要求的可能性不大。为此,我们对0.6MPa和6MPa活塞式压力计进行了大量的改造试验。从试验数据来看,通过对活塞底盘、活塞杆和活塞套筒的改造,有部分活塞可以达到新规程的要求,这些活塞式压力计的校验器和专用砝码经改造后可以继续使用,比购置新仪器节约一定的费用。 二、关于以数字压力计作为主标准器建标的问题 由于活塞式压力计需要进行更换或改造,部分使用单位提出了以数字压力计替代活塞式压力计作为主标准器进行建标的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数字压力计作为计量标准主标准器,这一点在计量标准名称代码目录和JJG875-2005《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中都有所体现。与活塞式压力计相比,数字压力计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能够连续显示压力值等优点,在现场检定和微压检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活塞式压力计作为传统的基(标)准仪器,在稳定性、耐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压力计无法替代的。例如:活塞式压力计的允许误差是相对误差,而数字压力计的允许误差为引用误差,常用的4台活塞式压力计测量范围可以达到(-0.1~60)MPa,

活塞式压力计的误差修正

『简单活塞式压力计的误差修正』 简单活塞式压力计是由专用砝码直接作用在活塞上的活塞式压力计,受到重力加速度影响、温度影响和活塞有效面积随压力改变的误差修正,以下就从这几点进行阐述: 重力加速度影响的修正 我国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压力计专用砝码,其质量一般是按标准重力加速度(9.80665)计算后制作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重力加速度都不同,同一台压力计的一组专用砝码,在不同地区使用时,所得到的压力值也不相同,甚至会严重影响压力计的准确度。如在北京新购置一台压力计,其专用砝码质量是按标准重力加速度计算后制作的,若不作重力加速度修正而在成都使用,将引起±0.157%的误差。因此,新购置的压力计必须进行重力加速度的修正。重力加速度与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有关,可用式(1)计算。 (1) 式中压力计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R----地球半径,R= 计算,H----测量地点的海拔 高度(m);----压力计使用地点的地理纬度。 若按修正的压力计砝码移至B地(重力加速度为)使用时,两地测得的压力值有如下关系 (2) 这就是说,用同一组专用砝码在A地测得的压力值,是在B地测得压力值的倍。压力计在两地测得的压力比等于两地重力加速度之比。 [例]一台活塞式压力计在成都(g=9.7913 )使用时全部参数均符合要求。今移至贵阳市(g=9.7868 )使用,求因重力加速度变化引起的修正量。 解:据式(2)得 即在贵阳市测得的压力值为成都测得的压力值得0.999954倍。 在使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和标准重力加速度不同时,对0.05级压力计相差不大于0.0005 ,0.02级压力计不大于0.002时,所带来的相对误差为

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图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 单元电路原理简析 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属“数智星”变频系列。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 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 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 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上图、下图。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其发光强度控制内部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室内风机(FAN)的工作状态和运转速度。同时室内风机(FAN)的转速还受反馈电路控制,当风机转速信号通过R23、C20反馈到IC3(53)脚后,其内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则按照风机运转状况来确定风机转速。从而准确控制风机(FAN)的转速。 4.换气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下图,为了让用户室内保持新鲜的空气,该空调设计了换气功能。由IC3(2)脚输出换气风机控制信号,当输出高电平时,经R10送到Q1的b极,Q1导通,驱动换气风机(M2)运转。从而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5.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见中图、下图,该电路一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二是为双向可控硅提供同步触发信号。南电源变压器T1次级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7和D8整流,输出频率约为100Hz脉动电压,经R43~R45 分压后的正弦交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3的b极,当b极电压大于0.7V时,Q3导通,C31通过Q3进行放电,主控芯片IC3(UPD780021)(51)脚便得到一个低电平;当b极电压小于0.7V时,Q3截止,+5V 电压通过R7对C31进行充电,于是IC3(51)脚便得到周期为10ms的(高电平)过零触发信号。 6.室内机晶振电路 电路见下图,由主控芯片IC3(48)、(49)脚内部电路与晶体XT1组成晶振电路,产生4.19MHz 主振荡频率信号。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 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 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 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 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 ⑤酒精发动机 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 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 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 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 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 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 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 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 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 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发动机原理(热能与动力工程)

发动机原理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 (其中:讲课:44,试验:4) 课程学分: 3 课程分类:必修 开设学期:春 开课单位: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所需先修课: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发动机构造 课程负责人:李淑艳 二、课程内容简介 发动机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试验环节,使学生具有分析和改进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进行和组织发动机性能试验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热力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中心内容,系统阐明发动机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试验方法,并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工作性能指标,工作循环分析,充量更换,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工作特性与匹配。重点是研究发动机工作过程,综合分析发动机性能与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rmal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C engine), and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 in all major courses of IC engine. Through teaching and testing,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basic capacit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and be in capacity for organizing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est, and this could lay the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study. The main study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engine operating parameters, organizing the working process reasonably and improving engine performance. Then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 the basic theory,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testing method of engine. And this could be in the depth of each stage of thermo working process, and analyze various factors of influencing th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identify the general rules

活塞式压力计操作规程

活塞式压力计操作规程 根据要调试的压力仪表量程及准确度等级选择相适应的压力计以和压力计所使用传压介质的油液。3.将压力计放到便于操作和坚固无震的平台上,调整压力计水平调节螺丝,使水平泡的气泡位于中心位置此时压力计处于水平状态。压力计的工作环境温度为xx℃,相对湿度80%以下,周围空气不得含有腐蚀性气体。4.初使用时,首先用汽油清洗压力计各部分,然后在手摇压力泵和测量系统的内腔注满传压介质,并将内腔的空气排除。传压介质的油液必须经过过滤,不许混有杂质和污物。5.旋转手摇泵的手轮,检查油路是否通畅,若无问题,将要调试检测的压力仪表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到压力计的测试接口上。6.通过压力泵手轮将内腔的空气排放干净,避免内腔的气泡对压力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检查测量管道是否漏油,如有必须解决此问题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7.打开油杯阀门(3),左旋手轮(10),使手摇压力泵(13)的油缸充满油液,关闭油杯阀门(3)。8.配合DC24V稳压电源、高精度万用表既可进行压力仪表的调试及检测工作。打开针形阀(2)、(15),右旋手轮(10),产生初压,使承重底盘(7)升起,直到定位指示筒的墨线刻度相齐为止。每个测试点检测时,必须承重底盘(7)升到定位指示筒的墨线刻度相齐位置。操作时,必须使底盘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速度保持在30-120转/分之间,借以克服磨擦阻力的

影响。记录每点检测结果。零点压力的测量必须打开油杯阀门使测量管道内的压力与环境大气压相等。9.检测时根据压力仪表的压力量程范围分为5-10个测试点进行上行程及下行程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相关的检定记录报表内,做好检定记录报表。10.测试完成后做好压力室的卫生工作,保证压力室干净整洁。11.定期做好压力计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火箭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

《火箭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10132307 课程英文名称:Solid Rocket Moto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卫星、火箭、飞机、导弹等产品的动力装置,它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在本专业中对于火箭、导弹或炮弹增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熟练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燃气在喷管与燃烧室内的流动过程,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的计算方法。 2.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法。 3.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产品的设计和生活实践当中。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火箭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使学生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有一定的认识。 1.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固体火箭推进剂以及固体火箭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的燃烧过程、燃气在喷管中的流动过程、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参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力计算、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主要设计参量的选择,发动机结构的初步设计等。 3.了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在本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重点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授中注意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教学手段相结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先修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工程热力学、数值分析、机械设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通过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固体推进剂的分类,内弹道计算及发动机的结构设计等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习题,以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试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