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学校大学与罗格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对比

新学校大学与罗格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对比

新学校大学与罗格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对比

新学校大学与罗格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哪个好? 院校信息

本科教学质量对比

10。

上述排名,共统计有美国900所学校。

教学评估之学生、专家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方式评价情况

7.3 学生、专家等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渠道、方式评价情况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一、教学质量评价渠道和方式 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开展全校性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做好教师教学数据的准备,对学生评教的数据和信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 1.学生信息员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校聘请了学生信息员通过电子邮件或书面等形式,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信息直接向教务处进行反馈,此举将有效的加强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渠道。【支撑材料 1:×××教学信息核实反馈单】 2.网上评教 学校网上评教系统于每学期课程结束之前开放,学生在此期间对本学期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教。学生可通过学号和密码登陆校园网学生评教系统,采用匿名打分的形式对所修读的课程按设定的评教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书育人、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教务处定期对学生网上评教系统进行管

理、维护和更新,对网上评教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学院教学院长组织成立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组织、宣传动员和过程监控。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支撑材料 2:学生评教网上截图】 3.召开座谈会 学生通过网上评教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为了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教学进度、学生的教学效果等的意见,教务处组织各年级专业班级代表在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支撑材料 3:《×××专业学生座谈会记录》】 4.评选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风建设,在教师中倡导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经校党委批准,校学生会主席团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本专业×××老师2013、2014、2015连续三年被评选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5.本科生导师约谈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各专业为每个学生配备了导师,大致是一个导师负责每一年级中2—5个学生,四个年级总共10—15人。导师负责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导师每学期集体指导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并且,导师要在每学年度考核时如实填写,以作为导师工作考

阿博留学全面介绍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关键词:罗格斯分校常青藤 16个学院并另提供大学以上之研究所或专业学位。罗格斯大学提供超过100个学士学位、100个硕士学位以及80个博士或专业学位。 历史发展:罗格斯大学是在美国第八个成立的高等学府,原本于1776年成立时称为皇后学院,起初是一个荷兰改革派教会学校,但现在学校本身并没有与任何宗教有附属关系而校方也对学生没有任何宗教上的要求。新泽西州州议会分别于1945年和1956年通过法案将罗格斯大学指定为州立大学。1946年罗格斯大学将纽瓦克大学并入,从此有了纽瓦克分校。1950年罗格斯大学将南泽西学院并入,从此就有了肯顿分校 建立时间1766年11月10日。在美国,新泽西州,新布朗斯维克/皮斯卡特维,纽华克以及肯顿。学校里的学生数量有38,576名本科生,12,904名研究生,教师数量教职员2,552人,校园面积超大。罗格斯大学的主要校园位于新布朗斯维克和皮斯卡特维,另有两个分校在纽瓦克和肯顿。罗格斯大学由29个大学学院构成,其中16个学院并另提供大学以上之研究所或专业学位。罗格斯大学提供超过100个学士学位、100个硕士学位以及80个博士或专业学位。罗格斯大学是新泽西州在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唯一一所公立大学。另外一所加入该组织的本州大学是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该协会的其他会员都来自于北美以研究为主导的著名大学。 创立者: 校训和校徽: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c12619783.html,/ 办学条件 综合排名:公立、本科学校、排名(72) 办学理念: 学术声誉: 知名人物:诺贝尔奖得住:5位(Milton Friedman, Toni Morrison, David A. Morse, Heinrich Rohrer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5——1994年),是评估理论的研究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相关机构开展了评估理论研究。 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第二阶段(1994——2002年),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估试点和探索阶段。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试点工作。到2002年底,共试点评估了154所本科院校。 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较短的、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目的是使这类学校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并帮助这类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工作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这类学校深化改革和办出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育部(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随机抽取。 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本文论述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阐明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涵现状支持条件 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赖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辅以物质奖励形式的激励。客观地讲,以监控为主的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教学过程的测评和监控、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意识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老师,还是推动、改进教学?是为了选拔、淘汰,还是发展教育?前者侧重于鉴定等级、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后者侧重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成功的经验分析来看,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淡化评估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功能,强化过程性和反馈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监控信息的样本量,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公正意识的状况,都影响着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专家或领导评估,都要对教学作出量化评估,其准确度不可能不产生偏离.如果偏离过大.就会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因为,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有的教师很可能会因此而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学生打分随意、不严肃;第四,不区分课程性质、课程与专业培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和教育功能。评价如果搞不好,不仅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拦路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依据新的理念实行多维教学评价,将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学生乃至学校的全面发展。 转变传统评价观念,创建多维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观念认为,评价就是一种检测,通过评价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重在对知识结果的评价。这种评价观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评价内容单一,过于重视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忽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过于依赖教师评价,忽视其他参与者。 新课程理念认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

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可见,新理念下的评价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评价观。不仅要评价学业成绩,更要推动人的潜能开发;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要有学生以及其他参与者的相互评价。 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我们需要转变评价观念,积极构建科学系统的多维评价新体系,对教学进行科学、系统、准确、综合的过程性评价。 评价内容多维。在对教师评价时,要摒弃只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陈旧做法,而依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同样,在对学生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以一张试卷来确定学生的优劣,而要综合评价学生平日的各种表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意发展、身心健康、特长发展”等多个方面,再结合“质量检测成绩”从“德、智、体”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评。 评价主体多维。学校在评价师生时,评价主体既要有教育管理者,也要有教师、学生,同时还要有家长等各方主体的共同参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罗格斯大学哪个好

https://www.doczj.com/doc/0c12619783.html,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罗格斯大学哪个好?咨询立思辰留学360。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也称为 UCD、 UC Davis 或 Davis),是设在加州的戴维斯(Davis),位于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西部的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隶属于著名的加州大学系统。该校是Tier-1(最高级别) 全美最顶尖大学之一,公立常春藤之一。 根据201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UC Davis在美国公立大学中全国排行第8名,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38。UC Davis在201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中被排名全球37名,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全球第44名,在2015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排名全球第45名。 罗格斯大学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简称RU或Rutgers,全名为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前身是成立于1766年的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一流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新泽西州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其学术声誉在州内仅次于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罗格斯大学是美国最早成立的第八个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独立革命前的九所私立殖民地学院之一,新泽西州州议会分别于1945年和1956年通过法案将罗格斯大学指定为公立的新泽西州州立大学。学校由三个校区组成,主校区位于新泽西州新布朗斯维克市(New Brunswick),另两个分校区位于纽瓦克(Newark)和肯顿(Camden),三个校区共有约48,000名在校学生,提供跨175个系别、29所学院的超过100个学士学位、100个硕士学位以及80个博士学位。 罗格斯大学是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的62所成员校之一,也是十大联盟(Big Ten Conference)成员之一,被美国社会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2015年,罗格斯大学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评为全球第55名,在2014年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52名,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2014年全球大学排名第33名。 2015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罗格斯大学,并发表演说。 2016年5月15日,奥巴马参加了罗格斯大学250周年毕业典礼并发表演讲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一、“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1.“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 1999年,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人民群众希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7年多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 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提高到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其次,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通过采取“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措施,组建了一批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机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民办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这些重大改革,为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第三,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在推进各类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强了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得到深入推进,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规模的扩张。但是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将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其中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1998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围绕“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题,研究了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措施。2005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即1

xxx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XXX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为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形成努力进取、精益求精、相互合作、有序竞争的教学风气,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增强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2.校级评价与二级学院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4.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对象 所有承担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 四、评价内容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课程考核以及其它应承担的教学工作等。 五、评价办法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分校级评价和二级学院评价两个层次进

行。 1.校级评价: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组织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按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进行评价。每学期的第16-17周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组织、二级学院协助,由学生本人(不得替代他人)在网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任课教师有权取消不适合参加评价学生的评价资格,比例不超过任课班级学生总人数的10%,名单由各二级学院于16周前统一报送至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学评估科。 2.二级学院评价:二级学院负责本院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的考核评价,为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各学院应成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工作小组,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及转型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并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学评估科备案。 六、评价结果的确定 (一)评价分数的确定 专职和外聘教师在校级评价和二级学院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校级评价60%、二级学院40%的比例确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数。 兼职教师的评价分数以学生网上评价结果为准。 (二)评价等级的确定 1.根据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分数确定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级,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 优秀: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且比例不得超过二级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 准(部分) 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一、适用专业范围 1.专业代码:经济学类(0201) 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1)基本专业(2个):经济学(020101)、经济统计学(020102)(2)特设专业(4个):国民经济管理(020103T)、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4T)、商务经济学(020105T)、能源经济学(020106T) 二、培养目标 经济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在满足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校特色,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上各有侧重,对开设的相关专业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培养

目标和培养方案应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主要课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以及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的人文学科、管理、法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通识课程为30学分左右,其中外语类课程8学分左右,数学类课程9学分左右。通识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语文与写作、外语、数学分析(或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与数据库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军事训练)。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应至少开设以下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和会计学。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可增开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21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采取“4+4+X”模式,第一个“4”是指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4门课程;第二个“4”是指必须开设的4门专业必修课,“X”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选开的进入专业必修课的课程。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可适当增加学时、学分,学分统计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必修课程当中,但不重复统计。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共4页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学生评教,这一教学管理措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生评教在我国大学里得到普遍推行。学生评教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评教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点及不足、进行自我完善。但有的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注重评教结果的考评作用,使学生评教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一、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㈠教学管理制度上存在误区。学生评教目的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现在却广泛地用于人事管理,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定、聘任、淘汰等与教师生计与升迁问题挂钩。从罚劣到评优,“学生说了算”,学生评教被误用、滥用现,并与教师的津贴挂钩 [2],使教师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例如,有的学校这样规定,在任职期间,在教学评教中没有得过优秀的教师,取消参加晋升职称的资格。教师为了定职称,可谓千方百计和学生“交朋友”,有的教师为了取悦学生,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制止,他们只管教学而不再育人,甚至,教学也心存顾虑,学生感兴趣的课,教师们争着上,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课,没人愿意承担,所以安排课时,意见很大。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背离了教育的目标。 ㈡教学主体易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互动关系。遗憾的是,由于学校和管理者过度重视学生评教,客观上夸大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成为“上

帝”,教师成为服务上帝的仆人。有的学生本身学习不刻苦,从客观上找原因,动辄罢免老师。加之近几年学校扩大招生,生源素质大不如从前,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所以厌学逃课的学生大有人在。过分强调学生是上帝,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只有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信任老师,而不是以挑剔的、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教师。 ㈢评价标准设计不合理,让学生无所适从。各高校教学评估表中设立的内容互相参照,各有不同。有些指标设计过抽象,以某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为例:1、热爱学生,从严执教,为人师表;2、准时上下课,无迟、缺课现象;3、经常组织辅导答疑等,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这些指标,如果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以此来严格要求教师,是可行的。但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让学生来打分,可操作差,学生对标准的理解不同,难以把握。 ㈣组织工作不严密,难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各学校的评教组织机构大同小异,大多由学校教务处负责,有两种打分方法,一种是调查问卷式:是以班为单位,班干部把调查问卷表发给学生,学生在同一个时间给教师打分,在打分前作了必要的宣传、培训工作,这种方式,学生之间有约束,学生比较认真,随意性少,但存在打人情分的因素。另一种是网上投票式:有的学校利用校园网开展学生网上评教。网络打分,减少了受群体或他人干扰的机会,但这增加了随意性,可靠性差,难免有态度不端正,蓄意报复等情况发生,在信度、效度上会出现偏差。 二、改进学生评教机制

2020年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TOP100(9.11)

20202019学校中文名英文名名次变动11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22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33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33麻省理工学院MIT? 33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63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3 67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1 68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 910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1 108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2 10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212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212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1414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1514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1 1518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3 1716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1 1716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1 1919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2019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1 2121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222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2222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422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2 2525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527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2 2727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2825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3 2927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2 2930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1 2930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1 2933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4 2935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6 3430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UC–Santa Barbara↓4 3435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1 3633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rvine↓3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 质量国家标准 篇一: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金融学类专业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交审议稿) 教育部高等学校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4年7月1日 目录 1、前言................................................................................................. . (2) 1.1 学科意义................................................................................................. .. (2)

1.2 专业概述................................................................................................. .. (2) 1.3 人才培养特色................................................................................................... .. (2) 2、学科代码与适用专业范围................................................................................................. .. (3) 2.1学科代码................................................................................................. (3) 2.2适用专业范围................................................................................................... (3) 3、培养目标................................................................................................. .. (3) 4、培养规格................................................................................................. .. (4) 4.1学制与学

教学评估之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doc资料

7.2 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机制 高校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重视教学质量的监管,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形成对教学质量多角度的考量,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教学质量评价实现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结合,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全员参与、良性互动的网络系统。【支撑材料 1:《×××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试行)》】 一、教学质量评价 1. 教学环节评价 (1)课堂教学:×××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涵盖日常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级评价体系,即督导组评价、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学生评价。在督导组评价环节,通过每学期教学督导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的大规模听课,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评价;在院系领导和教师听课环节,一方面院系两级

领导通过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很好的促进;在学生评价环节,通过建立畅通的学生评价和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支撑材料 2:《×××听课制度》】,【支撑材料 3:《×××听课记录本》】,【支撑材料 4:《×××学院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2)教学指导文件:建立并有效运行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备课教案等的抽查和检查制度。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直接依据和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定期检查教学指导文件,有效把握了每位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总体计划和运行情况。【支撑材料 5:《××××××》教学大纲】,【支撑材料 6:《××××××》教学进度表】 (3)考试环节:严格执行对期末试卷的抽查和打分制度。通过审核命题范围、题型、评分标准以及成绩分析报告,评价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了解考核的知识面、评定成绩的过程和依据,发现考试命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相应的,专任教师严格坚持试卷管理和考试成绩分析制度,认真完成相关课程考试的命题、试卷审查、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具体包括:审定试题和考试方式,确保试卷质量,使考试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阅卷过程和课程考试成绩的形成过程,强化自身责任感;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布,对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初步提出改进意见。【支撑材料 7:《×××考试管理办法》】,【支撑材料 8:《×××学院关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