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位乘法电路

2位乘法电路

2位乘法电路
2位乘法电路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1、2位乘法器

2、可控加法器

3、可控乘法器

4、数模转换电路

5、模拟转换电路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3 年12 月 3 日

1、设计任务要求

用加法器实现2位乘法电路。

2、设计方案及论证

(1)任务分析:

①设计乘法运算,运用所学的知识,即可转换为累加的情况。其中用到全加器的知识,不过,要在其基础上考虑进位,即所谓的级联。

②A-B=A+(-B) = (A+(-B))补=A补+(-B)反+1

③S3=A1A0B1B0

S2=A1A0B0+A1A0B1

S1=A1A0B1+A0B1B0+A1B1B0+A1A0B0

S0=A0B0

(2)方案比较

方案一: 1.设两位二进制分别为A1A0和B1B0,输出为S3S2S1S0

2.可以用与门(74LS08)

式1 方案一公式

方案二:

见真值表:

表一真值表根据真值表画卡诺图列出表达式为:

S3=A1A0B1B0

S2=A1A0B0+A1A0B1

S1=A1A0B1+A0B1B0+A1B1B0+A1A0B0

S0=A0B0

通过真值表的分析和卡诺图的简化,得出逻辑表达式。然后运用逻辑门进行连接,即可得到所需的电路了。

比较方案:

通过对比方案一和方案二,方案二单纯利用基本逻辑门完成此多功能运算电路的电路图需要的逻辑门种类多,且逻辑门个数很多,有几个门还没有接触,其插线复杂,占用空间大,不适合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故排除此种方案。方案一所用晶体模块都学过,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能巩固学过的知识。综合以上,我们小组选择方案一。

(3)系统结构设计

在我们小组的方案中,连续两次用到了全加器,联想到集成块方面的知识,级联全加器可以用74LS183代替,这种双全加器具有独立的全加和与进位输出,即可将每个全加器单独使用,又可将一个全加器的进位输出端与另一个进位输出端连接起来,组成2位串行加法器。此处即用到它的第二个功能。这种集成全加器级联方便,使用时分灵活。具体原理图如下:

图一原理图

(4)具体电路设计

图二具体电路图

3、制作及调试过程

(1)制作与调试流程

分别将A1A0和B1B0赋高地电平,数码管就会有相应的数字显示和变化,此时数码管显示值为16进制,但对于两位二进制的乘法最大数值为9,而BCD中0-9的显示和十进制的相同。

(2)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进行探索性实验难免会遇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具体明确的设计方向。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两种方案,理论上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电路复杂等问题,故选用方案优化。

4、系统测试

(1)测试方法及数据

按电路图连接到实验箱上,按照真值表的数据手动操作验证电路。测试数据见下表。

输入数据测试数据

表二测试数据表

(3)数据分析及结论

表二中的测试数据结果与真值表中的数据一致,说明此乘法运算电路的电路设计可行的,制作是正确的。

5、系统使用说明

系统外观及接口说明

图三乘法电路实物连接图

6、总结

(1)收获与体会

经过数小时的实验过程,虽然其间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我们还是坚持了,最终也完成了实验。通过这次,我们意识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必要性。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发现了自己知识面的不足,找到了以后学习的方向。

(2)对本课程的建议

本学期最新改革的课程设计性实验比以往的实验增加了太多难度,技术层面还好解决,但是硬件方面很难解决,建议学校实验室能统一统计购置所需的芯片及元件。给我们节省出外出购买元件所带来的时间和资金上的损失。

7、参考文献

侯建军.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寄帆.数字逻辑电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章忠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余孟尝.数字电基础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加器逻辑电路图

全加器逻辑电路图 全加器英语名称为full-adder,是用门电路实现两个二进制数相加并求出和的组合线路,称为一位全加器。一位全加器可以处理低位进位,并输出本位加法进位。多个一位全加器进行级联可以得到多位全加器。常用二进制四位全加器74LS283。 一位全加器:全加器是能够计算低位进位的二进制加法电路 一位全加器(FA)的逻辑表达式为: S=A⊕B⊕Cin Co=AB+BCin+ACin 其中A,B为要相加的数,Cin为进位输入;S为和,Co是进位输出; 如果要实现多位加法可以进行级联,就是串起来使用;比如32位+32位,就需要32个全加器;这种级联就是串行结构速度慢,如果要并行快速相加可以用超前进位加法, 超前进位加法前查阅相关资料; 如果将全加器的输入置换成A和B的组合函数Xi和Y(S0…S3

控制),然后再将X,Y和进位数通过全加器进行全加,就是ALU的逻辑结构结构。 即X=f(A,B) Y=f(A,B) 不同的控制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组合函数,因而能够实现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半加器、全加器、数据选择器及数据分配器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半加器、全加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逻辑功能。 2.学习半加器、全加器、数据选择器的使用。 3.用与非门、非门设计半加器、全加器。 4.掌握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扩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半加器和全加器 根据组合电路设计方法,列出半加器的真值表,见表7。逻辑表达式为: S =AB + AB= A⊕B

C = AB 半加器的逻辑电路图如图17所示。 用两个半加器可组成全加器,原理图如图18所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异或门74LS86及与门74LS08来实现半加器的逻辑功能;也可用全与非门如74LS00、反相器74LS04组成半加器。这里全加器不用门电路构成,而选用集成的双全加器 74LS183。其管脚排列和逻辑功能表分别见图19和表4.9所示 (a)用异或门组成的半加器(b)用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 图17 半加器逻辑电路图

四位原码乘法器

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设计四位原码乘法器电路。 要求:1.有关资料,设计乘法器电路; 2.画出乘法器逻辑图; 3.在实验箱上完成乘法器电路的组装,调试,核对记录,测试有关数据, 通过老师当场验收; 4.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原理 运用存储器的存储功能实现数字的存储。令电路的初始状态为000,000,000000。以二进制的形式输入数字,计算方式是以十进制数字乘法。输入的数字为三位数字,输出的是六位数字。先存储输入的乘数和乘积,然后再将乘积的导线端连到输出段,此时之前输入的乘积就可以在输出端显示。 此时序电路的真值表为:

1.课程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四位原码乘法器,利用真值表输入乘数时,需要存放数字,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用存储器可以实现这一电路,所以本实验中用到的是INTEL 2114芯片。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图: a a b b F 32F 1 1.课程设计所需的器材 1.2114是一个容量为1K4位的静态RAM芯片,常用于寄存器。 其具体的引脚图为: 此芯片的电路图为: 2.数字电路实验箱 3.导线若干 1.课程设计实现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四位原码乘法器电路。 此部分只用到了2块INTEL2114芯片,具体连接如下: 1、先将这些芯片按在电路板上(注意不要插反,否者容易烧毁芯片)。 2、将两片芯片的A6和GND端,A7,A8,A9接地。 3、Vcc端接电压5V,cs接存储端,WE端接控制端。 4、两块芯片的A5,A4,A3组成一个乘数,A0,A1,A2组成另一个乘数。其中一块芯

片的I/O1,I/O2,I/O3,I/O4和另一块芯片的I/O1,I/O2组成要求的乘积。乘数与乘积的显示方式均为二进制,但是计算方法是以十进制数的乘法法则计算。 1.调试步骤及方法 在连接实验器件之前,要先检查如下实验器件: 1、检查芯片引脚是否有损坏。 2、检查电路板是否好用。 连接实验器件时要注意: 2严格按照电路图一步一步连接,以避免连接错误。 3导线要先连接电源测试是否导电。 连接好电路进行数据测试,输入001,010,000010,存储;001,101,000101,存储;001,111,000111,存储。将连在输入端的四个输出连接到输出端,并输入001,010,但是结果并不是000010,而是000100;再输入001,101,也没有得到000101的结果,而是000110的结果。检查线路,发现输出的线路错位,纠正后重新输入乘数,结果均得到计算结果。调试成功。 1.实验结果 连接好整个电路。A5A4A3和A2A1A0为输入端,即乘数,F5F4F3F2F1F0为输出端,即乘积。如下表: 8. 课程设计结果 输入000,000,000000,存储;

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试分析图3.59所示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 (b) (c) (a)A B C D L =1 =1 =1 C 2 L 1L 2L 3 图3.59 题3.1图 解:由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图a :D C B A L ⊕⊕⊕= 图b :)()(21B A C AB B A C AB L C B A L ⊕+=⊕=⊕⊕= 图c :B A B A L B A A B B A B A L B A B A L =+=+=+++==+=321 由逻辑函数表达式列写真值表: A B C D L 0 0 0 0 00 0 0 1 1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10 1 0 1 00 1 1 0 00 1 1 1 11 0 0 0 11 0 0 1 01 0 1 0 01 0 1 1 11 1 0 0 01 1 0 1 11 1 1 0 11 1 1 1 0 由真值表可知:图a 为判奇电路,输入奇数个1时输出为1;图b 为全加器L 1为和,L 2为进位;图c 为比较器L 1为1表示A>B ,L 2为1表示A=B, L 3为1表示A

D C B A W X Y Z 输入 输出 图3.61 题3.3图 解: BA C A C D B C A C D W +++= A C A C D CBA A C D A B B D X +++=B D A C D CB D B C D Y ++=B C D A B D DBA CA CB D Z +++= D C B A W X Y Z 输入输出 B C BA C A C D A C D W DCBA +++==∑)13,12,11,10,8,6,5,4,3()( A C D CBA B D A B X DCBA +++==∑)15,13,12,9,8,7,4,2,0()(

串并联电路简单计算题基础练习精编版

串并联电路简单计算题 基础练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串并联电路练习(计算题) 1、如图8—38所示,R 1为6Ω,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5 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3 A 。求:(1)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2)R 2的阻值为多少 2、如图8—22所示,R 1为10欧,R 2为20欧,R 3为30欧,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S 1闭合、S 2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安,求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2)当S 1与S 2均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少,R 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3)当S 1与S 2均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又是多少,通过R 3的电流是多少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R 1=4Ω,R 3=6Ω,电流表A 1示数为4.5A 。求R 2阻值和电流表A 的示数。 4、如图所示,R 2=4Ω,电流表A 示数为6A ,电流 表A 1示数为4A 。求电源电压和R 1阻值。 5、如图所示,R 1=10Ω,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5A 。S 闭合时电流表 示数为0.9A 。求电源电压和R 2阻值。 6、如图所示,R 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为U=6V 。 ⑴当滑片P 在某位置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9A ,A 1示数为0.5A 。求R 1阻值和变阻器连入电路阻值。

⑵若A 1量程为0.6A ,A 量程为3A 。则R 2连入电路电阻至少为多少时两表均不烧坏。 7、如图所示,R 1、R 2并联a 、b 、c 三个表的示数分别为1.5、9、4.5。求 电源电压和R 1、R 2阻值分别为多少。 8、如图所示,R 3=10Ω,当S 1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45A ,S 2闭合时电流 表示数为0.9A ,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65A 。求电源电压和R 1、R 2阻值。 9、如图所示,R 2=10Ω,S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0.9A ,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 。求R 1和电源电压。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V ,R1=R3=8Ω,R2=4Ω。求电流表 A1、A2、A3示数分别为多少。

简单滤波电路计算公式

介绍几个简单而有用的滤波电路---如何应用及计算公式 2009-09-16 17:24:32| 分类:老师傅盖电子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订阅 基本型的音频RC滤波电路 最常用的滤波电路应该是很基本的RC滤波,不管是高通型或是低通型,公式都是一样的如下所示: Freq-6dB = 1 / 2πRC 但是在应用上,却很少去考虑这个公式是可以活用的。在整个电路上,当然会有很多的RC 组合,如果每个都套用这个公式,那最后的频率响应不就是衰减了几十dB去了。如果全部都让它所有音频通过,只留下一个RC滤波来控制频率响应,那么区除杂讯的效果就变差了。 举例说,如果有三组低通滤波电路,我们需要设计在 -6dB为20 KHz。每一组在20 KHz的频率点,只能有2dB的衰减量。那么公式就要修正为 Freq-2dB = (1 / 2πRC) * 1.6 也就是电阻或电容的数值,必须减少1.6倍。(6dB – 2dB = 4dB = 1.6) 高衰减度的音频陷波器 再来要介绍很有名的双T型滤波电路,能够针对特定的音频频率点产生很高的衰减度,用来做简易的音频失真仪更是好用,因为失真仪是很昂贵又很容易损坏的仪器。只要在交流微伏表的输入端,加装可切换的双T型滤波电路,就可以当音频失真仪使用。例如未经双T型滤波电路的电表读数为0 dBm, 但是经过双T型滤波电路后为 -40 dBm, 则失真率为 1 %。(因为相差40 dB为100倍) 陷波器的频率点为:Freq-trap = 1 / 2πRC 数值设定为:R1 = R2 = R, C1 = C2 = C, C3 = 2C, R3 = R/2 理论上如果RC数值搭配准确时,可达到60 dB的衰减度。但是如此Q值太高,会使滤波的有效频宽太窄,容易产生频率偏差。一般建议故意将数值偏差,使Q值降低到40-46 dB的衰减

运算电路设计

运算电路设计 预习资料: 一. 实验内容概述 本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元器件在实验箱上搭建并调试一个运算电路,其电路功能为先将一正弦信号比例放大,再经过积分变为余弦信号,再通过减法运算消除信号中的直流分量。 二. 调试步骤 电路调试时通常做法是:先将整个电路图按功能划分为若干模块,本次电路应该会分为(比例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三个模块;然后分别将各模块内部电路连好,并按照信号流向逐级调试(即从最初信号开始,每次多加一个模块,直至最后整机电路调试成功),本次实验根据题目要求依次调试比例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既可。 1. 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在实验箱上实现比例运算电路连线,详见下面各步: (1)选取电阻R1,并将其一端连接至运放反相输入端,如下图所示 (2)将电阻R1另一端连线至电源接地端,如下图所示 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

(3)选取电阻Rf ,并将其一端连接至运放反相输入端,如下边左图所示 (4)将电阻Rf 另一端连线至运放输出端,如上边右图所示 (5)选取电阻R2,并将其一端连接至运放同相输入端,如下图所示 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

(6)将信号发生器信号端连线至电阻R2另一端,并且将信号发生器接地端连线至电源接地端;如下图所示 (7)将电源+12V 连接至运放“7”脚,电源-12V 连接至运放“4”脚,如下图所示 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O u 8-+A I u 1 R 2 R F R +12V -12V 2346 7信号发生器

电路基础分析知识点整理

电路分析基础 1.(1)实际正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2)参考正方向:任意假定的方向。 注意:必须指定电压参考方向,这样电压的正值或负值才有意义。 电压和电位的关系:U ab=V a-V b 2.电动势和电位一样属于一种势能,它能够将低电位的正电荷推向高电位,如同水路中的水泵能够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的作用一样。电动势在电路分析中也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其方向规定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区别:电压和电位是衡量电场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则是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点间电位的差值,是绝对的量;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参考点;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 3. 参考方向 (1)分析电路前应选定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并标在图中; (2)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是列写方程式的需要,是待求值的假定方向而不是真实方向,因此不必追求它们的物理实质是否合理。 (3)电阻(或阻抗)一般选取关联参考方向,独立源上一般选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4)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确定。 (5)在分析、计算电路的过程中,出现“正、负”、“加、减”及“相同、相反”这几个名词概念时,切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 4. 电路分析中引入参考方向的目的是为分析和计算电路提供方便和依据。应用参考方向时,“正、负”是指在参考方向下,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前面的正、负号,若参考方向下一个电流为“-2A”,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下一个电压为“+20V”,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加、减”指参考方向下列写电路方程式时,各项前面的正、负符号;“相同、相反”则是指电压、电流是否为关联参考方向,“相同”是指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相反”指的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5.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结点电流定律(KCL)和回路电压(KVL)两个定律,是集总电路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VAR),它阐明了线性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明确了元件特性只取决于元件本身而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这一基本规律。 基尔霍夫将物理学中的“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和“能量守恒定律”用于电路中,总结出了他的第一定律(KCL);根据“电位的单值性原理”又创建了他的第二定律(KVL),从而解决了电路结构上整体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基尔霍夫两定律和欧姆定律合称为电路的三大基本定律。 6.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 1.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几个元件串联的分支。(m) 2.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集点(连接点)。(n) 3.回路:由支路构成的、电路中的任意闭合路径。(l) 4.网孔:指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单一回路。网孔是回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平面电路的每个网眼都是一个网孔。

中考物理电路计算的基本模型教案

电路计算的基本模型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基本计算(非常实用)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基本计算 1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 的示数为0.1安.求: ① 电压表的示数. ② 电阻R 2的阻值. 2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0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 后, 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求:①电阻R 1两端的电压.②电阻R 2的阻值. 3 .如图3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36伏不变,电阻R 1为48欧,当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5 安,求: (1)电阻R 1两端电压; (2)电阻R 2的阻值. 4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R 1=10Ω,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 ,求: (1)R 1的电压; (2)通过R 1的电流; (3)R 2的阻值. R 2 S R 1 图2 图1 图3 图4

5.在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 1的阻值为l0欧,闭合电键后,通过R 1的电流为 0.2安.求: (1)电压表的示数; (2)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和R 2的阻值; (3)通电10分钟,通过 R 1的电荷量. 6.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2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K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3 安和1.5伏.求: (1)电阻R 1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 通电1分钟,通过电阻R 2的电荷量. 7.如图7(a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 “50Ω 2Α”字样,当滑片在b 端时,电流为0.2安,电压表示数为2伏, 求:①电源电压; ②移动滑片,当滑片在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7(b )所示,求R 2连入电路的电阻. 图5 图6 A K 2R 1 V V R 1 R 2 S a b 图7 (a) 1 2 3 图7 (b)

交流简单计算《电路原理》

一、选择题 1.某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其中U =10∠0°V ,I =5∠60°A ,则该二端网络接受的有功功率为( C )。 A .10W B .20W C .25W D .50W 2.右图所示电路,已知U =10∠0°V ,则U L 为( D )。 A .1V B .V 2 C .5V D .5V 2 3.右图所示无源二端网络N 端口电压u(t)= 2 10 sin V , 电流 i (t)=sin(t+45°)A ,则网络N 等效阻抗的实部R =(C )。 A .10Ω B .20Ω C .5Ω D .2.5Ω 4.右图所示的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角频率ω为( A )。 A .5000rad/s B .2000rad/s C .4000rad/s D .1000rad/s 5.右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R 1、R 2、R 3消耗的平均功率分别为 3W 、2W 、1W ,则ab 端口的总平均功率为( B )。 A .4W B .6W C .2W D .10W 6.在R 、L 、C 串联电路中,当发生谐振时,( B ) A .电路的阻抗最大 B .电路的电流最大 C .电路的感抗大于容抗 D .电路中电感电压大于电容电压 7.右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U =220V ,R =ωL=1 ωC =100Ω , 此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是( B )。 A .2.2×100W B .2.22×100W C .2.2×300W D .2.22×300W 8.右图所示电路,已知A V o o 155I ,3010U -∠=-∠=? ? , 则Z 是( A )阻抗。 A .容性 B .感性 C .纯电阻 D .纯电感

集成运放电路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1.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 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模拟运算电路。 2.本课程设计通过Mulitisim编写程序几种运算放大电路仿真程序,通过输入 不同类型与幅度的波形信号,测量输出波形信号对电路进行验证,并利用Protel软件对实现对积累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并最终实现PCB版图形式。二设计工具:计算机,Mulitisim,Protel软件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要求 1)通过Mulitisim编写程序运算放大电路仿真程序,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与 幅度的波形信号,测量输出波形信号对电路进行验证。输入电压波形可以任意选取,并且可对输入波形的运算进行实时显示,并进行比较; 2)对设计完成的运算放大电路功能验证无误后,通过Protel软件对首先对电 路进行原理图SCH设计,要求:所有运算放大电路在一张原理图上; 输入输出信号需预留接口; 3)设计完成原理图SCH后,利用Protel软件设计完成印制板图PCB,要求:至 少为双层PCB板; 四设计内容 1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集成运放广泛用于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产生电路之中,因其高性价能地价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取代了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2集成运放芯片的选取和介绍 由于LM324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而本次电子设计实验对精度要求不是非常高,LM324完全满足要求,因此我们这里选用LM 324作为运放元件 LM324是四运放集成电路,它采用14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外形如图。它的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除电源共用外,四组运放相互独立。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如图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输出端。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LM324的引脚排列见图。 3运放电路基本原理及其Mulitisim仿真 3.1.同相比例运放电路

初三物理电路简单计算专题

简单计算 1、关于公式I U R =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C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V 时,它的电阻是( ) (A )0Ω (B )20Ω (C )5Ω (D )10Ω 3、两个电阻并联,其总电阻( ) (A )等于两个电阻之和 (B )等于两个电阻倒数之和 (C )比每个电阻值都小 (D )比每个电阻阻值都大 4、现有下列四对并联电阻,其中总电阻最小一对是( ) (A )10Ω、10Ω (B )15Ω、5Ω (C )12Ω、8Ω (D )19Ω、1Ω 5、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 ,导体中的电流为( ) (A )2.0A (B )0.25A (C )3.0A (D )0.50A 6、 如图1所示电路,电阻R 1=R 2=4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 ,此时电路是________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Ω;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Ω,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 。 7.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表保持不变,R 1=10Ω,R 2=20Ω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当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 ,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A . 8、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2V ,导体中的电流是2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8V ,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__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 9、把20Ω和5Ω的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将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 10、如图3所示,已知电流表A 1示数为3A ,A 2的示数为1.8A ,A 3的示数为2A ,这时通过L 2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3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4的电流为______A 。 11、有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4Ω,则当将二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为______Ω。 12、电阻R 1和R 2并联后接入某电路,已知通过它们的电流I 1和I 2分别为1A 和5A ,电阻R 1的阻值是15Ω,则电阻R 2的阻值是______Ω。 13、某电阻两端加1.5V 电压时,它的电阻是5Ω,若将这个电阻两端改加2V 电压,它 的电阻是______Ω。 14、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3.0V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 0.20A 和2.0V ,则通过R 2的电流是______A ,R 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R 1的电阻是 ______Ω,R 2的电阻是______Ω。 15、几个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______,这是因为导体并联起来, 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 图1 图 2 图 3 图4

运放三种输入方式的基本运算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运放三种输入方式的基本运算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2、了解其主要特点,掌握运用虚短、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的函数关系。 3、了解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输出与输入的函数关系。 学习重点:应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运算电路。 学习难点: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分析 集成运放的线性工作区域 前面讲到差放时,曾得出其传输特性如图,而集成运放的输入级为差放,因此其传输特性类似于差放。 当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作为一个线性放大元件 v o=A vo v id=A vo(v+-v-) 通常A vo很大,为使其工作在线性区,大都引入深度的负反馈以减小运放的净输入,保证v o不超出线性范围。 对于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有如下特点: ∵理想运放A vo=∞,则 v+-v-=v o/ A vo=0 v+=v- ∵理想运放R i=∞ i+=i-=0 这恰好就是深度负反馈下的虚短概念。 已知运放F007工作在线性区,其A vo=100dB=105 ,若v o=10V,R i= 2MΩ。则v+-v-=?,i+=?,i-=?

可以看出,运放的差动输入电压、电流都很小,与电路中其它电量相比可忽略不计。 这说明在工程应用上,把实际运放当成理想运放来分析是合理的。 返回 第二节基本运算电路 比例运算电路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算电路,如图8.1所示。后面几种运算电路都可在比例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演变得到。v o∝ v i:v o=k v i(比例系数k即反馈电路增益 A vF,v o=A vF v i) 输入信号的接法有三种: 反相输入(电压并联负反馈)见图8.2

同相输入(电压串联负反馈)见图8.3 差动输入(前两种方式的组合) 讨论: 1)各种比例电路的共同之处是:无一例外地引入了电压负反馈。 2)分析时都可利用"虚短"和"虚断"的结论: i I=0、v N=v p。见图8.4

基本放大电路计算题,考点

第6章-基本放大电路-填空题: 1.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而接近于1,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2.三极管的偏置情况为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3.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高)4.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低)5.常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的电路为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6.为使电压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能正常工作,必须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7.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就是要计算静态工作点,即计算、、三个值。(I B、I C、U CE)8.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极是输入、输出回路公共端。(集电极) 9.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是因为信号从极输出而得名。(发射极) 10.射极输出器又称为电压跟随器,是因为其电压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11.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断开) 12.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短路) 13.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高,容易产生失真。(饱和) 14.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低,容易产生失真。(截止) 15.放大电路有交流信号时的状态称为。(动态) 16.当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输入信号为零) 17.当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输入信号不为零) 18.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有、。(估算法、图解法) 19.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有微变等效电路法、图解法。 20.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能量来自。(直流电源) 二、计算题: 1、共射放大电路中,U CC=12V,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40,r be=1KΩ,R B=300KΩ,R C=4KΩ,R L=4K Ω。求(1)接入负载电阻R L前、后的电压放大倍数;(2)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 o 解:(1)接入负载电阻R L前: A u= -βR C/r be= -40×4/1= -160 接入负载电阻R L后: A u= -β(R C// R L) /r be= -40×(4//4)/1= -80 (2)输入电阻r i= r be=1KΩ 输出电阻r o = R C=4KΩ 2、在共发射极基本交流放大电路中,已知U CC = 12V,R C = 4 k?,R L = 4 k?,R B = 300 k?,r be=1KΩ,β=37.5试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值 (2)试求电压放大倍数A u。

电路计算专题

电路计算专题 一、公式定律 电流I电压U电阻R 消耗的电能W 电功率P 电热Q 二、串并联电路特点 三、比例关系

四、电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电学计算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路不变化的题目,另一类是电路变化的题目,如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开关的断开闭合等,解题时要注意电路连接方式的变化。 解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意: 2、仔细审题:综合运用电学公式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比例关系等 3、确定解题方法:大部分题目可根据已知条件,运用电学公式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比例关系等逐步求解,也有一些需要利用等量关系来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五、专题训练 1. 某电炉的额定功率是1.1kw , 额定电压是22OV ,接入某电路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4A 。求: (1)电炉的电阻是多少?(2)电炉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2. 图2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像,物理学中叫做伏安特性图像。图像不是直线的原因是什么?由图像可知,当小灯泡在U=6V 时,灯泡灯丝的电阻是多少?当小灯泡中流过0.6A 的电流时,它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图2

3.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当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10V。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 (1)两灯泡的电压U1和U2 分别是多少?(2)两灯泡的总功率? 图3 4.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电阻R2是多少?当同时闭合开关S和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图 4 5.一些工地或场院的电灯彻夜通明,极易损坏。常采用两灯串联后再接到家庭电路中的办法。现有两只标有“PZ220V100W”字样的灯泡(灯丝电阻不变),串联使用时通过电灯的电流是多少?两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这样使用的好处是什么?(用两种方法计算). 6.两个灯泡,其中L1标有“6V3W”,L2没有标记,但测得它的电阻是4Ω,把它们串联后接在某一电路时,两灯L1、L2均能正常发光,这个电路两端的电压是 V,灯L2的额定功率是 W。

二级运算放大电路版图设计

1前言1 2二级运算放大器电路 1 2.1电路结构 1 2.2设计指标 2 3 Cadence仿真软件 3 3.1 schematic原理图绘制 3 3.2 生成测试电路 3 3.3 电路的仿真与分析 4 3.1.1直流仿真 4 3.1.2交流仿真 4 3.4 版图绘制 5 3.4.1差分对版图设计 6 3.4.2电流源版图设计 7 3.4.3负载MOS管版图设计 7 3.5 DRC & LVS版图验证 8 3.5.1 DRC验证 8 3.5.2 LVS验证 8 4结论 9 5参考文献 9

本文利用cadence软件简述了二级运算放大器的电路仿真和版图设计。以传统的二级运算放大器为例,在ADE电路仿真中实现0.16umCMOS工艺,输入直流电源为5v,直流电流源范围27~50uA,根据电路知识,设置各个MOS管合适的宽长比,调节弥勒电容的大小,进入stectre仿真使运放增益达到40db,截止带宽达到80MHz和相位裕度至少为60。。版图设计要求DRC验证0错误,LVS验证使电路图与提取的版图相匹配,观看输出报告,要求验证比对结果一一对应。 关键词:cadence仿真,设计指标,版图验证。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ircuit simulation and layout design of two sta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are briefly described by using cadence software. In the traditional two stage operational amplifier as an example, the realization of 0.16umCMOS technology in ADE circuit simulation, the input DC power supply 5V DC current source 27~50uA, according to the circuit knowledge, set up each MOS tube suitable ratio of width and length, the size of the capacitor into the regulation of Maitreya, the simulation of stectre amplifier gain reaches 40dB, the cut-off bandwidth reaches 80MHz and the phase margin of at least 60.. The layout design requires DRC to verify 0 errors, and LVS validation makes the circuit map matching the extracted layout, viewing the output report, and requiring verification to verify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ne by one. Key words: cadence simulation, design index, layout verification.

串联、并联电路的简单计算题

串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阻R1=12欧。电键SA断开时,通过的电流为0.3安;电键SA闭合时,电 流表的示数为 0.5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4 安,电压表读数为7.2伏,求: (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保持不变。电阻R1=20欧,电键SA闭合后,电流表示数 为0.2安。问:R1两端的电压多大?电阻R2的阻值多大? 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的变阻范围为0~20欧,闭合电键,当滑片在左端时,电压表、电 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2伏和0.3安,求: (1)电源电压;(2)电阻R1的阻值; (3)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5.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压U=6V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1A”的字样。(1)滑片P在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2)滑片P在a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3)滑片P在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变阻器R2规格为“60Ω,2A”。当电键K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安。(1)求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3)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能到达多少?(4)电压表V2示数最大能 达到多少伏?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A”字样,两电表均为常用电表。闭合电键S,电流表示数为0.2安。 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2连入电路的阻值; (3)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中 有一个已达满刻度,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并联电路计算题 1.如图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请计算:⑴电源 电压;⑵通过R2的电流;⑶电阻R2的阻值。 2.如图所示,电阻R1为20欧,电键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电键S闭合时,电 流表示数为0.5安。求:(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阻值。 1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先闭合电键S1,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再闭合电键S2,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安。求:(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3)通电10秒,通过电阻R1某横截面的电量。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的阻值为40欧,R2的阻值为60欧。电键S闭合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3安,求:(1)电源电压U。(2)通过R2的电流I2。 5.如图所示,电阻R1=40欧,电键SA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电键SA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问:电源电压为多大?电阻R2的阻值为多大? 6.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0.8安的电路中,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U。(3)电阻R2的阻值。

《电路基础》考试大纲

《电路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电路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学生理解、掌握电路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分析计算方法的程度,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能对一般电路进行正确计算;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电路结构和特性;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问题和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掌握一般问题的分析思路,具备进一步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能力和基础。 一、集总电路的分析基础 ⒈考试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计算,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欧姆定律、功率计算。 (4)独立电源: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伏安特性曲线。 (5)受控源:受控源的概念、符号、计算。 ⒉考试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参考方向,掌握电路中电位、电压、电流、功率等物理量的分析计算。 (2)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参考方向及其应用。 (3)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4)理解电源的概念、电流源和电压源的计算方法,理解电源的基本性质。 (5)了解受控源的概念、符号、计算。 二、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⒈考试内容

初三物理电路简单计算专题

1 / 2 简单计算 1、关于公式 I U R =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C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D )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V 时,它的电阻是( ) (A )0Ω (B )20Ω (C )5Ω (D )10Ω 3、两个电阻并联,其总电阻( ) (A )等于两个电阻之和 (B )等于两个电阻倒数之和 (C )比每个电阻值都小 (D )比每个电阻阻值都大 4、现有下列四对并联电阻,其中总电阻最小一对是( ) (A )10Ω、10Ω (B )15Ω、5Ω (C )12Ω、8Ω (D )19Ω、1Ω 5、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0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1.0A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2.0V ,导体中的电流为( ) (A )2.0A (B )0.25A (C )3.0A (D )0.50A 6、 如图1所示电路,电阻R 1=R 2=4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 1、S 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 ,此时电路是________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Ω;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Ω,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 。 7.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表保持不变,R 1=10Ω,R 2=20Ω 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当S 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V ,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A . 8、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2V ,导体中的电流是2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18V ,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__A ,导体的电阻是______Ω。 9、把20Ω和5Ω的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将两个电阻并联起来其等效电阻是______Ω。 10、如图3所示,已知电流表A 1示数为3A ,A 2的示数为1.8A ,A 3的示数为2A ,这时通过L 2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3的电流为______A ,通过L 4的电流为______A 。 11、有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4Ω,则当将二个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为______Ω。 12、电阻R 1和R 2并联后接入某电路,已知通过它们的电流I 1和I 2分别为1A 和5A ,电阻R 1的阻值是15Ω,则电 阻R 2的阻值是______Ω。 13、某电阻两端加1.5V 电压时,它的电阻是5Ω,若将这个电阻两端改加2V 电压,它的电阻是______Ω。 14、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为3.0V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 0.20A 和2.0V ,则通过R 2的电流是______A ,R 2两端的电压是______V ;R 1的电阻是 ______Ω,R 2的电阻是______Ω。 图1 图2 图3 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