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集3份试卷]2020江西省名校中考化学经典试题

[合集3份试卷]2020江西省名校中考化学经典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铁粉

D.酚酞试液

3.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

B.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

C.滤液的质量较反应前有所增加

D.滤液中Al(NO3)3的质量分数不变

4.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B.蔗糖C.氢气D.汽油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6.已知反应A+B=C+D,且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反应后生成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A.1.6g B.1.2g C.0.3g D.0.9g

7.下列物质转化中,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CaCO3高温

CaO+CO2

B.CaO+H2O=Ca(OH)2

C.Ca(OH)2+2HCl=CaCl2+2H2O

D.CaCl2+BaCO3=CaCO3+BaCl2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40℃时把30g B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 B的饱和溶液

C.将20℃时A、B饱和溶液升温到40℃,A是饱和溶液

D.40℃时,60g A的饱和溶液加入4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9.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氟B.碘C.铁D.钙10.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杀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C.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11.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2.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①②③④

事实

有机物数目庞大,所表现

出来的性质也不同

向盛有二氧化氮的

集气瓶里投入几小

块烘烤过的木炭,

红棕色消失

在远处能闻到

食醋的酸味

用酒精温度

计测量体温

解释

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

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

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

形成碳链或碳环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

结构,能吸附色素,

食醋分子不停

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

子间间隔越

A.③B.②④C.①②③D.④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如图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①5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NaCl 的溶解度。

②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 KNO3固体配成40℃的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③比较Na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④60℃时,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 和XgKNO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Ⅰ.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_______(填“NaCl”或“KNO3”)。

状态1时,甲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有_______g,要使固体全部溶解,最适宜的方法是_______。

Ⅱ.状态2时,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可能为_______。

若向乙烧杯中继续加一定量的该溶质形成状态3,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际结果的描点可能是____(选填编号)。

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塑料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尿素⑤氢氧化钠⑥碳酸钠属于氮肥的是_____。会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____。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俗名叫纯碱的物质是_____。1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KNO3、Na2CO3、AgNO3三份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请写出该试剂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_____的方法。

(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6)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t2℃时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填“>”、“=”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是Ca(OH)2(固)+2NH4Cl(固)Δ

CaCl2

(固)+2H2O+2NH3↑。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代号)。18.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

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通电源,预热铁丝(事先已打磨好),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当燃烧停止一段时间后,C 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CO2。我市某火电厂每日消耗动力煤10000t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192t,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减少了5g,物质N的质量增加了25g,物质P的质量减少了20g,参与反应的物质P的质量+参与反应的M的质量=生成物质N的质量,是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数值为:(18+1+2+32)-(26+2+12)=13(g),故B正确;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6-1):(32-12)=25:20=5:4,故C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Q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可判断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3.A

【解析】

【详解】

向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则硝酸铜没有反应;

A、滤液中含有铝离子、亚铁离子、没有反应的铜离子和剩余的银离子等四种金属阳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铁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因为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因此滤液的质量较反应前有所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液的质量较反应前有所减小,硝酸铝质量不变,滤液中Al(NO3)3的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B

【解析】

A、泥土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氢气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

错。故选B。

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C

【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放入汽油中时不能形成紫色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A)+m(B)=m(C)+m(D)=2.8g

因为m(A)∶m(B)=4∶3,所以m(B)=

3

2.8g=1.2g

7

?,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可以采用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

CaO+CO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可以加入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转化为氯化钙,可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选项化学方程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钡为不可溶盐,与可溶盐氯化钙不反应,选项化学方程式不存在,故符合题意,故选D。

8.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少。 【详解】

A 、随温度升高,A 、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错误,因为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A 不正确; B 、40°

C 时把30gB 放入50g 水中,可得到溶液的质量=15g+50g =65g ,80gB 的饱和溶液错误;故B 不正确;

C 、将20°C 时A 、B 饱和溶液升温到40°C ,A 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错误;故C 不正确;

D 、40℃时,60g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g

60g =20g 150g

?

,加入40g 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g

100%=20%60g+40g

?,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

=

100%?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

9.D 【解析】 【详解】

人体的元素按照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常见微量元素有:锌、铁、硒、碘、氟等,故选D 。 10.B 【解析】 【详解】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 、由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知,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选项正确;

C 、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故选项错误;

D 、工业污水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故选项错误。故选B 。 【点睛】

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 11.B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

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①碳原子不但可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碳原子间还可相互连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说法正确;

②向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木炭把二氧化氮气体吸附,从而使得红棕色消失,说法正确;

③在远处能闻到食醋的酸味,是因为食醋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食醋属于混合物,不存在食醋分子,说法错误;

④用酒精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越大,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说法正确。

故解释错误的是③。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 28.1 测定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等NaCl 17.7 加入足量的水52.4%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NaCl 的溶解度;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KNO3溶解度为20.9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9g的KNO3,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 KNO3固体配成40℃的溶液,再冷却到10℃,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49g-20.9g=28.1g;

③比较Na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的实验方案是测定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等;

④60℃时,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 和XgKNO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Ⅰ.

在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取XgNaCl 和XgKNO3固体加100g水后,甲部分溶解,乙完全溶解,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加入甲烧杯中

的固体是NaCl;

在状态1,乙烧杯中加入Xg硝酸钾后,硝酸钾全部溶解,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100g水,NaCl 的溶解度为37.3g/100g水,若状态2的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则加入硝酸钾质量X=55g,状态1时,甲烧杯中未溶解的固体最多有55g-37.3g=17.7g,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较小,要使固体全部溶解,最适宜的方法是加入足量的水;

Ⅱ.状态2时,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时,硝酸钾处于饱和状态,溶质质量分数可能

=

110g

100%52.4% 110g+100g

?≈;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烧杯中,状态1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状态2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形成的饱和溶液,若向乙烧杯中继续加一定量的该溶质形成状态3,由状态1到状态2时,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增大,溶剂的质量不变。由状态2状态3,溶质的质量可能先增大(状态2不饱和)饱和后不再增大,也可能不变(状态2饱和),溶液质量可能先增大(状态2不饱和)饱和后不再增大,也可能不变(状态2饱和),溶剂的质量不变。则坐标图中符合实际结果的描点可能是ACD。

【点睛】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物质加入一定量水中,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形成的饱和溶液,若固体有剩余,则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4.④②③①⑥

【解析】

【详解】

(1)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④;

(2)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故填:②;

(3)氮气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故填:③;

(4)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①;

(5)碳酸钠俗称纯碱;故填:⑥。

15.HCl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详解】

三种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有沉淀出现的是硝酸银,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只用稀盐酸,就可将KNO3、Na2CO3、AgNO3三份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稀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l。【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