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近代中国外交大学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第一章清朝前期的中外关系

1、宗藩模式华夏中心观----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

藩属国:

朝鲜、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东南亚、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

2、宗主国与藩属国的权利和义务:

*中国:

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

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皇帝的册封诏书,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

在藩属国遭受外来入侵时,给予援助;在他们遭遇灾难时,派送宣慰使节和安抚诏令。

*藩属国:

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奉行中国之正朔,尊奉中国为上国。

2、清代负责处理内外藩属事务的部门

*礼部:东南邻国及海道来华的南洋、西洋各国的事务。

*理藩院:前身是1636年设立的蒙古衙门,负责处理满蒙关系。1638年改为理藩院,成为与六部并列的机构。

3、宾礼:维系宗主与藩属关系的礼仪

朝聘:宗藩模式中处理番邦事务的最基本方式

使团住所:会同四译馆(译馆,不同于现代的使馆)

呈递国书:表

呈递国书程序:礼部

4、中英外交往来

马戛尔尼:1792年乾隆嘉庆时期,大不列颠国王特命全权派驻中国

斯当东:使团秘书暨顶替大使之全权公使。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第二章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建立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首先破坏了关税自主权。(小题)

2、领事裁判权:(大题)

一、在华外人之间的民刑诉讼案件,均由各自的领事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二、中外之间的民事纠纷,外人呈控于领事,领事得先行调查,予以调解,使不成讼,若调解不成,便由领事和地方官共同审理。

三、中外之间的刑事案件,以被告为何国之人,即归何国官署审理、判决。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了近代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北京政府修约外交,中奥、中芬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3、租界:(大题)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

出租国。

租界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司法主权,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租界的管理机构是工部局,颁布管理租借的章程,征课捐税,建造马路等市政工程,设置巡捕房。

1845年英国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1854年,小刀会起义,使治权转移。

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镇江英租界

@收回汉口英租界

@收回九江英租界

@英国主动交还镇江英租界

4、公使驻京(小题)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第三章洋务体制

1、抚局是临时中央外交机构,施行军机处的外交职能

2、总理衙门:(大题)

总理衙门1861年开始办公,其外交职能是交际和交涉,交际是指拜会、贺年,交涉是指谈判;对内职能是筹拟、审核对外政策、协调地方对外交涉和提名涉外人选。总理衙门依军机处之创,官员分为大臣和章京两级,均为兼职。在大臣和章京之间,总办是联系媒介。

总理衙门是临时机构、临时差使,外崇内卑,总理衙门采取非制度的人事沟通方法协调同其他部门的关系,其实际地位由它与皇权的关系而定。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政治体制发展中的一大创举,但是也有诸多弊端:

第一,由于章京均从其他部门司员中抽调,总理衙门成为各旧机关办理各自事务的联合办公处。组织架构的改革--分班办事制,使总署的结构略微紧密了些,但仍未改变它的联络机关性质。

第二,大臣太多,形成彼此推诿、议而不决、拖沓敷衍,或少数大臣把持一切的局面。

3、三次遣使:(小题)

@非正式外交使团:斌椿游历欧洲。1866年斌椿率领数名同文馆的学生随赫德出洋游历。@正式遣使:蒲安臣使团。选择蒲安臣的原因:礼仪问题,蒲安臣倡导“合作政策”。

@郭嵩焘出使英国。郭嵩焘是中国驻外第一任大使。

4、京师同文馆(大题)?????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最初仅修习外语和国文两门功课,后陆续开设了化学、国际公约、数学、格致、医学与生理学等课程。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的主要标本,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途径是依靠洋人办学,就本质上说,同文馆依然是属于封建学校。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

5、赴美留学(小题)

发端人物:1871年,容闳、曾国藩、李鸿章

第四章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1、中日订约(小题)

通商章程(1871 年7 月24日)

(1)不侵犯对方领土;

(2)在和第三国发生冲突时互相给予帮助;

(3)彼此享有领事裁判权;

(4)只准在通商口岸,根据海关税则进行通商;

(5)不任命日本商人在中国当领事。

2、琉球问题:(小题)

1879年,日本废琉球国王,吞并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3、中法战争:(小题)

1885年6月9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失去了越南藩属国。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

1、《江华条约》:(小题)

日朝1876年2月24日签订《江华条约》,承认朝鲜为独立之邦。

2、“甲申政变”与《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小题)

@1885年4月18日《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1)中、日两国应于四个月之内各将军队尽数撤出;

(2)双方应劝朝鲜聘请别国人为教练,中、日两国人员均不得训练朝鲜军队;

(3)日后任何一国如欲派兵前往朝鲜平乱,应事先行文知照对方,一俟事定,应即撤兵,不得留防。

3、《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国独立自主,不再向中国朝贡;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民族工业受到压制。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从中国获得巨额资金,用于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日本崛起。

@中国的新政治运动。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

第六章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1、《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外国使馆区,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民居住。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2、义和团事件的影响:(了解)

@1联军占领北京和俄国在东北的扩张使中国面临瓜分的威胁,并加剧了国际间的猜忌和竞争。

@2《辛丑条约》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

@3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虽不至于使中国经济瘫痪,但抑制它的增长。

@4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干涉中国。

@5义和团引发新的革新运动。

第七章清末外交制度改革

1、觐见礼节的重大调整

外交团方案协商后的觐见礼仪:接见地点改为乾清宫,迎接轿辇为亲王所乘之绿轿,乾清宫门阶前下轿。

地点转换:紫光阁——太和殿——乾清宫

2、国民外交(大题)

国民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通过舆论、运动等压力手段,表现自己的意志和实力,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左右对外关系的趋向。

它是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与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宫廷外交或官僚外交截然对立。

3、19c和20c国民外交的区别:(大题)

@组织纽带:

19世纪国民外交,士绅、农民、手工业者、流民依靠社学、团练、会党、教门,以传统的忠义伦理和迷信维系;

20世纪初国民外交,爱国意识逐渐取代忠君意识,接受人民主权学说。

@排外内容:

19世纪国民外交,笼统排外;

20世纪初国民外交,排外有所选择。

@排外方式:

19世纪国民外交以“揭贴”造舆论,向洋人吐唾沫、扔石头、扒铁轨、锯电杆、毁洋货、焚教堂乃至暴力攻击洋人;

20世纪初国民外交树立了文明排外的价值取向,以精神排外。

@目标:

19世纪国民外交的目标是驱逐“洋鬼子”,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20世纪国民外交形成以国民为本体的外交意识,批评宫廷外交、官吏外交。

@国民外交运动:

19世纪的国民外交运动:广州反入城斗争、19世纪60-90年代的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知识界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与政治参与。

20世纪的国民外交运动:知识界1903年拒俄运动,工商界1905年反美爱国运动,各省收回路矿利权运动。

4、外务部(中央:总理衙门-->外务部)

1901年设立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赋予专职中央外交机关以法定地位,管理体制由五人领导体制改为一长制,承政官可内部晋升。

5、交涉使司(地方:洋务局-->交涉使司)

1910年8月,外务部奏请把交涉司、交涉使定为通制,裁撤各省的洋务局。交涉使虽仍为督抚的属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外务部的分府。从外务部经交涉使到海关道的外交行政网络基本打通。

6.储才馆(与京师同文馆做比较,异同)

1906年9月设立储才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外交官培训学校,训练课程有讲习课、调查课、翻译课、评议课、撰拟课、编辑课。

第八章南京临时政府与北京政府初期外交

1、伍廷芳,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

2、陆征祥(外交人才培养问题中可举例)

陆征祥毕业于京师同文馆。1892年起,历任驻俄、德、奥、荷国公使翻译,驻俄公使参赞,驻荷、俄公使等职。1912年3月30日,受命为北京政府首任外交总长。

陆征祥的改革措施:

按照西方国家模式拟定新的外交部组织法。

改驻外使领馆为专业机构,使领馆人员一律由职业外交官充任。

全面调整外交部与驻外使领馆的关系。

在地方涉外机构方面,改晚清交涉司为特派交涉员(各省)和交涉员(各重要商埠),作为外交部的直属机关,与地方政府合作而不相统属。

3、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

@《俄蒙协约》

俄国扶助蒙古自治及编练蒙古国民军,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及华人移植蒙境。

@ 《中俄声明文件》。

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古之宗主权,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

中国承认外蒙古之自治权,承认外蒙片人有自行办理外蒙内政及整理本境一切商工事宜之特权;中俄均不驻兵,不派驻文武官员,不殖民;

第九章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日本进军山东,英国监督

2、二十一条

(1)内容

因山东问题解决未果,1914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其中第五条是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最终没有被列入。

(2)措施

北京政府的应对措施有:弄清日本的真实意图,委派日本顾问有贺长雄归国活动,利用中外报界透露日本要求内容,利用美、英、俄的干涉。

(3)影响

1915年北京外交部发表长篇声明,向各国宣布中日交涉始末。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暴露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对外的无能,表现了日本独占中国的意向,引起与欧美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冲突,成为远东局势长期动荡的根源。

3、对德宣战后对协约国的帮助

@粮食供应:设战时粮食出口筹办处(无实绩)

@劳工供给:设侨工事务局,70.5万充当工兵。

第十章一战后列强在华重定“均势”

1、巴黎和会

@研究山东问题与参与和会方式:

保和会准备会(1912—1916),为顾维钧1919年在巴黎和会十人会中有关山东问题的发言中的许多论点,以及中国代表提出和会之《山东问题说帖》中诸问题奠定了基础。陆征祥疏日联美,中国组建南北统一的联合代表团。

@巴黎和会过程:

1918年,胡惟德、施肇基、顾维钧回复外交部时建议将山东问题与《民四条约》提出和会。1919年,三国领袖会议决议,将德国之前在胶州及山东省所有各项权利一概放弃,交于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失败的原因:

国家实力弱,过度依赖列强矛盾。

@对中国的影响:

*巴黎和会决议将德国之前在胶州及山东省所有各项权利交于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引起中国人民抗议,爆发五四运动。

*利于中国参加国联。

2、战后北京政府的外交

@1对无约国新政:与无约国签约,新约国不享受领事裁判权。

@2与有约国修约:

*为废除领事裁判权做出努力。国内司法准备,完善各级法院建设;努力对外交涉。

*废除外国在华邮局问题。

@3反对英日同盟续约

3、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1921年《中德协约》

第十一章五卅惨案及北京政府修约外交

1、五卅惨案

五卅运动: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高潮。

2、北京政府修约外交

@1北京政府确立“到期修约”的外交方针

@2中奥、中芬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3修订届期条约交涉

第十二章广州、武汉政府外交

1、1923年《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正式确立。

2、国民党对外新政纲

@1对外政策的特征

联俄,单独对英,以民众运动为后盾

3、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镇江英租界

@收回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

@英国主动交还镇江英租界

第十三章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外交

1、“改订新约”运动

外交纲领:改订新约。继承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2、自行宣布关税自主:

进行关税自主交涉,南京政府自主确定海关进口税则

意义:取消以往有关条约中关于对华协定关税权的规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3、中国关税自主权依受限制:

@1《中日关税协定》的附件规定,在3年内,中国对67品种110种货物的税率不能提高。@2中国的海关行政管理制度没有变化,总税务司依然由英人担任。

第十四章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1、中日《塘沽停战协定》

@原因:急请英、美调停未果,被迫放弃不与日本交涉的立场

@时间:1933年5月31日

@影响:默认日军对东三省和热河的占领和以长城一线为“满洲国”“国界”,使中国丧失对冀东22县的统治权。

2、1933年宋子文欧美之行

宋子文自1933年4月开始对欧美诸国长达4月之久的访问,以改善关系。

3、中意使节首先升格

1934年,中意两国将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第十五章

1、陶德曼、狄克逊调停

@陶德曼、狄克逊调停指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由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和驻日大使狄克逊在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间为“实现和平”而进行的秘密外交活动。

@德国调停原因:

*以日本钳制苏联始终是德国远东政策的基石;

*日本侵华战争损害德国在华经济利益;

*德国对中日战争实行的中立政策受到挑战。

@日本接受调停原因:

*战争向持久战转化

*南京政府向英美、国联的求助

2、1937年德国向中国运输作战物资,成为苏援军火未到达前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军火补充来源,德国军事顾问也继续活跃在中国抗日战场上。

第十六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最高统帅,总参谋长史迪威,中、美、英3国代表组织联合作战参谋部,在蒋指挥下服务。

2、跻身“四强”行列

@1中美、中英新约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努力,太平洋爆发后中美、中英磋商,中美、中英重定新约,撤废一些在华特权。在美、英影响下,其他相关各国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署平等互惠新约。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中美、中英间建立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抗日斗志。

@2《普遍安全宣言》:奠定“四强”地位

中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奠定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

@3开罗会议:民国外交的顶峰

中心议题:3国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结果: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使朝鲜独立。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时间,标志中国国际地位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加速打败日本的进程。

@4《联合国宪章》第一签字国--中国

3、雅尔塔密约

1945年《雅尔塔密约》签订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

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第十七章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善后外交

1、《波茨坦公告》

1945年《波茨坦公告》,美、英、中三国敦促日本投降。

2、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3、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1945年,何应钦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主持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第十八章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政府外交

1、马歇尔来华。司徒雷登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几个大题:

一、宗藩模式是什么?是怎么崩溃的?

宗藩模式--不平等条约体系--融入国际社会

“宗藩模式”是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等级制的国际关系体系,在“宗藩模式”中,存在华夏中心观,中国处于“天朝上国”的地位。藩属国主要有琉球、安南、朝鲜、暹罗、缅甸,东南亚、中亚的其他一些周边国家。中国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维持正当秩序,向藩属国王派遣使节主持册封仪式,颁发皇帝的册封诏书,承认国王的合法地位,在藩属国遭受外来入侵时,给予援助,在他们遭遇灾难时,派送宣慰使节和安抚诏令。藩属国按时进贡、请求册封,奉行中国之正朔,尊奉中国为上国。清代负责处理内外藩属事务的部门有礼部处理东南邻国及海道来华的南洋、西洋各国的事务,有理藩院负责处理满蒙关系。宾礼是维系宗主与藩属关系的礼仪,朝聘是宗藩模式中处理番邦事务的最基本方式。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访华,两次派遣使团的失败,促使英国政府寻机用战争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终于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后1885年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失去了越南藩属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国独立自主,不再向中国朝贡。中国传统的宗藩模式走上了解体之路,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下开始了向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清朝政府逐渐认识到还存在着另外一套国家之间的交往规范,而且这套规范被更多国家所遵循。遵循这一套国际规范,不仅有利于清朝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可以用于维护自身利益。

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夷夏”观念的转变,是中国接受西方外交观念并进而接受西方外交制度的思想背景;列强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有双重的作用;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外交官员的努力对近代中国外交转型也有重要影响。

二、条约体系如何建构?中国主权如何一步步丧失?

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割地赔款通商,租界,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等,侵犯了我国主权,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我国内陆,它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1895《马关条约》免税,设厂,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了更大的破坏,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辛丑条约》允许外国驻兵,禁止任何反帝性质组织,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完全形成

三、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的过程。

签约--北京政府修约--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与英美签订新约

1.北京政府与无约国签约

@与无约国签约,新约国不享受领事裁判权。

2.北京政府修约外交

@北京政府确立“到期修约”的外交方针

@中奥、中芬签订平等条约,取消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

@修订届期条约

3.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外交纲领:改订新约。

@自行宣布关税自主,进行关税自主交涉

南京政府自主确定海关进口税则

取消以往有关条约中关于对华协定关税权的规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4.与英美签订新约

@1943年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撤废诸多在华特权。在美、英影响下,其他相关各国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署平等互惠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中美、中英间建立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中国抗日斗志。

四、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外交有什么影响?

一战对中国外交事务的影响:

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了巴黎和会,顾维钧在会上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等要求,但遭到拒绝,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成功,使中国最终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这有利于继续交涉山东主权问题,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期间,中日进行会谈并于1922年2月4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协定等件,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山东问题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对中国外交事务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抗击法西斯,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获得胜利的国家,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期, 1943年10月30日,美英苏中国共同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又称“四强宣言”。《普遍安全宣言》的签订,奠定战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之后,中国于1943年参加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开罗会议,并签署了《开罗宣言》,并承认了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以及国际地位,确定了战后中国收回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失地,为实现中国的伟大统一绘制了美好前景,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并加速了打败日本的进程。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创设大会在旧金山开幕,中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宣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

五、新的外交机构是如何建立的?外交机构的变化,职能比较。

1.礼部理藩院

2.总理衙门洋务局

3.外务部交涉使司

六、储才馆和京师同文馆的异同。

1、京师同文馆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最初仅修习外语和国文两门功课,后陆续开设了化学、国际公约、数学、格致、医学与生理学等课程。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教育的主要标本,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途径是依靠洋人办学。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它带动了一批新式学校的设立。

1866年斌椿率领数名同文馆的学生随赫德出洋游历。

陆征祥,毕业于京师同文馆。1892年起,历任驻俄、德、奥、荷国公使翻译,驻俄公使参赞,驻荷、俄公使等职。1912年3月30日,受命为北京政府首任外交总长。

2.储才馆

1906年9月设立储才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外交官培训学校,训练课程有讲习课、调查课、翻译课、评议课、撰拟课、编辑课。

七、顾维钧在国联、联合国的活动?他的外交活动整理。

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八、中美1937--1949年的外交。

1.中国谋求美国援华阶段

1937年至1938年对美外交尚未与对英外交分开,没有成为外交工作重点。对美外交目标:促进美英合作,经济制裁日本,援助中国抗战,或在英美“调停”之下,接受适当的条件,结束中日战争。

1938年至1940年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对华援助列为外交头等大事。

1940年至1941年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

2.中美两国建立战略同盟关系阶段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结成了战时同盟关系,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援助。1942年中国战区成立后,中美军事领域合作不断扩大,美国对华援助增加,中美高层互访增多。

1943年中美重订新约,标志中美建立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但史迪威事件体现了中美不同的战略意图,中美矛盾的集中表现在政治战略方面。

3.美国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但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100题 1.“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B.晚清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民国时期 2.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本质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6.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sx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919年7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章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是(C) A、梁启超 B、张东荪 C、胡适 D、黄凌霜 2.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国际联盟》把虎门硝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C)。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4.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D )。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这主要说明( B )。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B.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苏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6.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 A.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洪秀全等人此时已腐化 C.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7.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8.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的著作是( C )。 A.《地理大全》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筹海篇》 9.总理衙门设立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C)。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10.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C) 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11.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的不平等条约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单选题 第一套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你的答案:D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你的答案:A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你的答案:B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你的答案:A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A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你的答案:C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你的答案:B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C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你的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你的答案:B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你的答案: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卷) (适用系:全校?级文科各系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时间:???) 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 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 、魏源 B 、龚自珍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 、义和团运动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 、辛亥革命中 B 、新文化运动中 C 、五四运动中 D 、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BCDE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E.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民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魏源 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 .大连 B .旅顺 C .平壤 D .花园口 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A 、1842 年《南京条约》 B 、1860 年《北京条约》 C 、1858 年《爱珲条约》 D 、1895 年《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魏源 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 、广东水师 B 、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 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C ) A .杨秀清、石达开 B .萧朝贵、冯云山 C .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半殖民地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D ) A .《四洲志》 B .《定国是诏》 C .《应诏统筹全局折》 D .《天朝田亩制度》 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 .湖北织布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A .山东 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 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洋务派 D .义利团 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南开大学09年近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本科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期末统考试卷(A卷)[闭卷](100分钟)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比例:30:70) 学院:专业: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将1-20题的选项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处,共20分,每小题1分) 1.在19世纪中叶,被称为“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外国资本企业 D.辛亥革命后的新兴企业 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4.康有为创立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新式学堂是()。 A.时务学堂 B.万木草堂 C.京师大学堂 D.同文馆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6.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 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 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 7.毛泽东认为,()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十月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第一次国共合作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A.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0.中国共产党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1.1938年10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地域辽阔,战线长,敌后战场的开辟 B.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仍相对弱小,无力开展反击 C.中国国民党不积极抗战 D.中国抗战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十分困难。 12.()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A.土地革命 B.党的建设 C.根据地建设 D.武装斗争 13.以下人物中,都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是 ( )。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近代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错)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 洋务派所办的民用工业其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军事工业的需要。 (对) 19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谭嗣同等。 (错)戊戌变法就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对) 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后来称为“三民主义”,即民权、民生、民主。(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作者就是章炳麟。(对) 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民主共与与专制独裁的矛盾。(对)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就是全部承认。(对) 五四运动的性质就是学生爱国运动。(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的性质就是封建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的战争。(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对)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错)

长征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就是指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错)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解决,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对) 为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党员、知识分子、工人各占三分之一。(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作斗争应坚持的原则就是有理、有利、有节。(对)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就是因为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对)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 红军在长征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就是在四渡赤水之后。(错)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对)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与官僚资本,这一措施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就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详细版有答案)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1.(自创题)“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 B.晚清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时期 2.(自创题)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自创题)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 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领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A. 扶清灭洋 B.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C.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D.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11. (自创题)1896—1901年,义和拳(义和团前身)、义和团和义和团残部的口号分别是“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和“扫清灭洋”,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②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③中外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⑤旧式的农民战争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题 一、对中国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运动和发起阶级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 太平天国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直接原因:连年发生的自然灾难。 (4)主观原因: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的推动。 二、太平天国制度建设的两大方案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一)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三)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四)没能付诸实施。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一)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二)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首先,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其次,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再次,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最后,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客观原因:敌人(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强大。 教训:天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兴办洋务事业之目的 1.压内——镇压农民起义 2.防外——加强海防、边防 3.固体——发展本集团的政、经、军实力 五、洋务事业的主要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一)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开始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南林近代史期末复习纲要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B)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 C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3.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B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4.把我国领土台湾割让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侵略者第二次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战争是( 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838年6月,鸿胪寺卿( D)上疏《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主张用死刑重治吸食鸦片者。 A林则徐 B许乃济 C邓廷桢 D黄爵滋 7.中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 A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9.“允许外国侵略者招募华工出国”是( A )中给予他们的特权。A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法条约》 D《辛丑条约》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广西成了( C )的势力范围。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德国 11.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 A )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 12.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3.1858年,沙俄侵略者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 A ),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霸占,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 14.1860年沙俄借口“调停有功”,迫使清政府签订( A ),将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俄国。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 15.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 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中国近代史纲要测试题一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6.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原道醒世训》C. D.《原道觉世训》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9.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0.《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昆仑关战役B.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战役 14.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重要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5.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1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7.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组织是() A.互助组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1.依据一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后才得以正确回答。 在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党内普遍认为:中国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要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因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成功的典型。从中国实践来看,辛亥革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波及全国的。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