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圣才出品】

特岗美术专业知识大纲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外国美术简史↓ 外国美术史 艺术概况 艺术的本质 艺术作品 艺术的起源 艺术创造 艺术基础知识和艺术欣赏 艺术创造主客体 艺术创造过程 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与思维方式 艺术基础知识 艺术欣赏 史前美术美术及古代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17、18世纪欧洲美术 19世纪欧洲美术 20世纪美术 史前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埃及美术 爱琴及古希腊美术 古罗马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 拜占庭美术 罗马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其他欧洲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佛兰德斯美术 17 世纪荷兰美术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 印象主义美术与后印象主义美术 写实主义美术 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20 世纪美术特点 20世纪前期西方主要美术流派 20世纪后期西方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美术简史 原始社会美术 夏商周时期的美术 秦汉时期的美术 明清时期的美术 近现代美术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宋元时期的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美术 新石器时代美术 绘画艺术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佛教美术 书法艺术 美术家代表、代表作品和理论著作 隋唐绘画 五代绘画 书法 雕塑 建筑 青铜器艺术 雕塑艺术 壁画、帛画和漆画 建筑与工艺美术 宋辽金元美术的概述 宋辽金元绘画艺术 建筑与雕塑 工艺美术 书法艺术 近现代绘画艺术 近现代雕塑艺术 美术出版物的更新 美术理论研究及著作 版画、年华和壁画艺术 建筑与雕塑艺术 明清绘画 明清工艺美术 明清书法艺术

宋辽金史课后题答案

族源与国家肇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 下面哪一项是后唐的都城:() ?A、安阳 ?B、洛阳 ?C、开封 ?D、沁阳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耶律阿保机是下面哪一少数民族的可汗:() ?A、朝鲜 ?B、女真 ?C、契丹 ?D、维吾尔族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契丹于公元970年建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辽的全境西部到鄂霍次克海峡,东部到阿尔泰山。()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 下面哪一位是梁的开国君主:() ?A、赵匡胤 ?B、朱温 ?C、朱元璋 ?D、李渊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下面哪一位被称为出帝:() ?A、石重贵 ?B、石敬瑭 ?C、耶律璟 ?D、李世民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兀欲指的是下面哪一位契丹皇帝:() ?A、耶律璟 ?B、耶律阿保机 ?C、耶律德光 ?D、耶律阮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 耶律德光客死于后晋的都城西安。()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 西晋武帝指的是下面哪一位:() ?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迁 ?D、司马光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2 下面哪一位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 ?A、皇太极

?B、赵匡胤 ?C、李世民 ?D、朱元璋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赵匡胤是一个暴君,即位后发生了许多鸟尽弓藏的惨剧。()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据高丽史籍记载高句丽的先祖是一位扶余王的后裔。()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族源与国家肇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反辽的第一步是()。 ?A、攻打将并州 ?B、攻打宁江州 ?C、攻打宁州 ?D、攻打江州 我的答案:B得分:33.3分 2 辽代的女真可以分为几类:() ?A、3.0 ?B、4.0 ?C、5.0 ?D、6.0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3 女真向契丹进贡海东青是女真反辽的一个主要理由。()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简释题 1.红山文化雕塑 2.良渚文化玉琮 3.龙山文化黑陶 二、论述题 1.简述造型艺术的起源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形态。 造型艺术的起源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劳动是其中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因,人类的劳动实践,尤其是制造和使用石质工具的实践,在审美发生和造型艺术起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只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少量装饰物和刻纹制品。 2.什么是彩陶?简析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色。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当于纸上作品,更具张力,彩陶艺术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有多姿多彩的珍品。 仰:半坡类型彩陶和庙底沟类型彩陶 半坡类型器物造型主要为圆底和平底盆装饰图案绘于器表显眼部位或器物内部图案以黑彩为主。庙底沟类型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纹样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过。 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石岭下型构图疏朗,风格简洁明快。后三种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一、简释题 1.三星堆铜塑 2.金沙石雕 3.楚漆木雕 4.商甲骨文 5.西周金文 二、论述题 1.简述先秦青铜器造型与装饰风格的演变。 随着青铜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造型从功能上分为:礼器、实用器具、装饰品和雕塑。从功能和种类上分:炊具器、饮食器、水器、酒器、工具、乐器、

兵器、车马器及其他杂器。 风格:神异动物纹、仿生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画像故事纹,锥刻、刻画、嵌铜、错金银、鎏金等新手法。 2.试论商周青铜礼器的社会功能及象征意义。 礼器就是体现礼治的器物,用于祭祀鬼神和祖先的祭祀工具,久放于王侯贵族宗庙中的祭器。 礼治的核心是通过尊崇王权和明辨等级,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秩序。因而青铜器也就成为了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的标志和具体象征。 3.简析楚帛画的性质、造型特点与艺术成就。 楚帛画具有肖像画性质。人物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正侧面姿势,人物面部描绘具体,男子威武潇洒,女子端庄虔诚,显示出对象的年龄的情态。人物的服饰,龙的造型仍带有一定的装饰性。作品的丝帛质地用毛笔绘制,以墨线立骨,平涂施色并略加渲染,显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第三章:秦汉美术 一、简释题 1.汉代陶俑 2.摇钱树 3.贮贝器 4.汉画像砖 5.汉碑 6.博山炉 7.汉长安城 8.汉瓦当 二、论述题 1.简述秦始皇陵园大型雕塑的艺术风格及思想内涵。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气势憾人,主题鲜明,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所向披靡的气概,洋溢着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2.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雕造手法、艺术风格及思想性。 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战马昂首屹立,庄重威严,充满自信和高傲,匈奴将领则蜷缩于战马胯下,一副惊惧惶恐,狼狈不堪之像。通过胜败两者之间的鲜明对比,赋予作品丰富而含蓄的想象空间,体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 3.试分析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图像理路及内在观念。 自下而上营造了阴府、人间、昆仑、天庭四个虚拟空间,通过灵魂复苏,宗庙祭享,乘龙飞天,天使接引等一系列过场,展现了墓主人从死到成仙不死的,直至其灵魂进入太一天庭,最终回归“道”,即“一”为代表的宇宙自然之本体的全部过程。凸显引魂升天的主题,并传达出永生的丧葬信仰。 4.举例分析汉墓壁画图像与风格的发展演变。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1279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 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

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x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

宋辽金文学

知识要点: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易晓的“白乐天体”。 代表人物有:徐 .、李。等 2、白乐天体之后真宗时盛行晚唐体,他们尊崇的对象是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诗意偏狭,以锤炼字句为能。 代表是“梅妻鹤子”的林蒲,有名的佳句“疏影横斜水情浅,暗响浮动月黄昏”。 3、与晚唐体诗风一致的还有惠崇、希昼等九位僧人。 4、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他之后还有:张景、姚穆修等人。 5、王禹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有《山行》《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6、西昆派: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杨亿编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者为杨亿、刘筠、钱惟等人。收录的诗全部使近体律诗,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形式上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标榜学习李商隐。 7、范仲淹,字希文,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8、诗文革新的进一步发展却导致儒学复古思潮与文学自身的分离。 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文备众体。有《六一词》《醉翁琴曲外编》。 他在《朝中措》中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10、王安石的文章以明理见长。他写了不少咏史诗,也以议论见长。著名的《名妃曲》二首,借歌咏王昭君和亲之事,隐约表达臣子明知“君恩”不可恃。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与此的复杂感情。第一首属于翻案文章。他的后期诗作在艺术上愈趋成熟,既长于取境,又精于锤炼,题材上也有所收束,多为写景诗,体裁上以绝句小诗为见长。 11、曾巩,字子固,整理了《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典籍。在北宋文学家中,他的文章较为质实,缺少情致,是古文家中保守持重的代表。 12、苏辙,有史论文《六国论》《三国论》,优回环往复、舒畅灵活的特色。 13、宋初词坛仍程序五代花间词派的余绪,袭用艳情、别情的旧有题材,采用令词小曲的传统形式,词进一步雅化,文人化。这方面的代表有晏殊、欧阳修等人。 14、晏殊有词集《珠玉词》。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情趣,但也反映了北宋升平时代富贵阶级特有的从容自信,与五代的醉生梦死不尽相同。其闲情词最有名的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他的名篇《蝶恋花》中有名句:“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被王国维称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5、张先以善用“影”字著称。因得意于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归朝欢》); “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剪牡丹》)而自称“张三影”。 16、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集自题为《乐府补亡》统称《小山词》。有名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17、柳永自称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其词集名《乐章集》,其中的慢词已超过二分之一,他最突出的特点是铺叙说法的运用,在他努力下,铺叙成为浅斟低唱、缓诉衷肠的词的重要艺术表现方法。词在柳永之后形成雅俗分流的局面,尽管柳词的影响主要在“俗”的方面,但那些以“雅”著称的词家也从他那里汲取了许多营养。 18、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中国第一个文字狱“乌台诗案”原告沈括,被告就是苏轼。他对文章的看法是:作文应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

《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后周第二任皇帝世宗柴荣在商量攻打幽州时突发疾病,后不久便病逝,其儿子接任帝位,此时他的儿子年仅七岁。 赵匡胤时为殿前都点检一职,是禁军的统帅。在柴荣去世后的第二年的新年这一天,赵匡胤等人假奏敌情,说:北汉联合契丹出兵大举南下,已经快到黄河了。朝廷便命赵匡胤帅大军北上抵抗,在行至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谋士赵普便在三军中散步柴荣还在世的传言“点检为天子”,并且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暗示着要改朝换代了,而此时的赵匡胤以喝醉为名还在自己房间里装睡,后来,他在听到外面三军出现骚乱声后便出门,此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便被赵普等人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在陈桥驿这个地方的兵变,促成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带着三军进入汴京(今开封),此时城内里应的人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大开城门迎赵匡胤,城内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便纷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成功称帝,由于赵匡胤担任节度使的封地为宋州,于是国号便为“宋”,宋朝自此成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皇帝位置是怎么得来的,如果那天下面的将领也带着大军叛乱,他就危险了,于是便邀请将当时掌握着兵权的将领们喝酒,这些将领大多都是陈桥兵变的将领。酒喝到酣处,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说:我这个皇帝也不好当呀,试问谁不想当呀。众将一听皇帝说这句话,酒已经被吓醒了一半了,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于是赵匡胤又说到:如果哪天你们手下的将士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让你谋反当皇帝,你说从也不从?众将士听到这句话,酒完全被吓醒了,他们明白皇帝的意思,便纷纷跪倒在地。赵匡胤继续说:何不舍弃手中的兵权,到藩镇去购买良田房屋,歌儿美女,整日喝酒观舞来颐养天年呢。并且皇室也将与你们联姻,这样一来也是亲家了。众将士纷纷磕头谢恩,这便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历史 教案)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

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

宋辽金书法

宋辽金书法 中国书法简史 作者:叶培贵等 第六章 宋辽金书法 叶培贵安艳红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又一个辉煌的时期。邓广铭先生分析宋代学术思想时指出,由于唐代释道两家的教义学说盛行于世,声势凌驾于儒家之上,这使唐代后期以后的知识分子萌生了重新恢复儒家独尊地位的意识。而在付诸实践时,却产生了排抵、交斗和融汇,从而形成了宋学。从中央的文化政策上,没有重复秦皇汉武的文化专制主义,对儒道释三家无所轻重于其间,对思想、学术、艺术领域的各个流派,也一概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这一政策,对当时学士士大夫们的思想的相对解放起了很好的作用。因而,宋代文化不仅超越了前代,而且为元、明所不及。

宋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文人集团的核心地位。这一政治角色的变化,影响了文人心理。一方面,肩负政治责任,使文人的政治、道德、伦理意识大大加强,在艺术领域内同样如此;另一方面,政治压力的重负,又使文人极需寻求心灵解脱的栖息地,因而各种文艺形式得到了极大重视,并适应他们的需求而有较大的变化。具体到书法领域,一方面,文人们注意强调政治、道德、伦理观念在书法中的表现和意义,使书法也成为“载道”的一种工具;另一方面,他们又视书法为适意的雅玩活动,弱化对书法技巧形式的斤斤计较(“不计工拙”),而追求书法在表现个人情趣上的特有功能,从而将书法引向一个个人性色彩较为浓重的空间,形成所谓“尚意”书风,开书法艺术的新局面。 宋代书法得到了皇家更多的重视。宋太宗淳化三年刊刻的《淳化阁帖》,在法帖传播方式上是巨大的进步,使原本深藏内府的许多巨迹,得以化身千百,流入寻常百姓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范本供不应求的矛盾。《阁帖》所收,大多为文人较为常用的行、草和小楷墨迹,而非篆、隶、楷书碑刻,加上宋以后印刷的兴起、碑刻风气的衰弱,行、草书形

五代十国更迭和北宋政治

五代十国更迭和北宋政治 五代十国更迭和北宋政治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代”是() A.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B.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D.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唐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是在() A.后周世宗在位期间B.宋太祖在位期间 C.宋太宗在位期间D.宋神宗在位期间 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 A.东京B.长安C.洛阳D.南京 4.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大将兵权的宋朝皇帝是()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神宗D.宋仁宗 5.在王安石变法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地主官吏和商贾B.大官僚和大地主 C.中小地主和农民D.中央政府和皇室 二、填空题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来_________的继续和扩大。后周_________在位期间,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三、填图题 1.下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__。 2.皇帝任用他主持变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变法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①“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②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一、1.A2.C提示:周世宗、宋太祖只是为结束分裂局面打下基础。3.A4.A5.B 二、藩镇割据世宗 三、1.王安石2.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四、①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②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解除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官到各地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概述 1、宋朝的文化发展趋势,基本上与其积弱积贫的国力相应,尽管有其自身发展的某些特点,文化巨匠也层出不穷,唐宋古文八大家,宋朝即占六人,但从总体的格局和气度而言,它终究难以和强盛的唐朝所表现出来的恢弘相比拟。 2、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有着先天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客观方面:○1书法自从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样式之后,师生相传的“道统”一直未绝。即使像南北朝时的长期分裂板荡,但因王羲之本成长于东晋,所以“江左风流”也仍由羊欣、智永等人继承下来并传至唐代。五代的动乱,即发生在中原,而且数年就破坏一次,因此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了致命的阻断。○2历代优秀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尽管宋太宗后来命王著鉴定内府所藏刻成《淳化阁帖》,只有二府大臣才能蒙赐一套,它对于促进书法复兴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书法遗产垄断所造成的后果,是真正有天才的书家失去了鉴古开今的良机。 3、宋代书家们大多以唐人为梯航,一则是因唐为近代,书迹还较易寓目,二则便是晋帖已成奇货的缘故。 4、由于唐时对读书人在科举进身和官吏考绩两方面的书法要求到宋代已不复存在,朝野不再以书法相尚,必然使产生大书家土壤贫瘠不堪。但是毛笔还在使用,于是投机取巧的士子为了博得当世主文者的欢心,竭力模仿他们的书体。这种及其短视的实用主义做法,造成了宋代特有的“趋时贵书”现象。 5、欧阳修在编纂《集古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鉴赏能力,而且认识到当代与古人的差距已至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与当时已处于书法巅峰的蔡襄一道,为促进宋代书法转机的出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时实践努力,标志着宋代书法的复兴。他们通过知己知彼的权衡,突破了唐人的樊篱,闯出了一条“尚意”的新路,而帮助他们达到目的的思想武器,即是禅宗。 6、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派别,起源于唐代中期,发展到宋代,已成为士大夫的宗教。这一方面是因为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另一方面,禅宗的这些转变,也改变了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不少士子从坚决辟佛的立场,逐渐转向对禅僧抱有亲善的态度。如欧阳修晚年取号“六一居士”。民族矛盾的深重和官僚制度的腐败,给士大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禅宗教义中视人生如梦幻、生死无别,宣扬随缘任运即是解脱,强调一切现实问题的解决无非是自我心理的调节等等,正与士大夫的要求一拍即合。 7、宋代书法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与唐代拉开了距离。与唐人“尚法”的主流相比,宋人则更注重意趣的抒发和个人情感的宣泄,他们想写什么或怎么写,都表现出一种任情适性的自由,因此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书法 第一节晚唐五代书风的延续 1、徐铉篆书《重摹秦峄山刻石》 行书《私诚帖》所反映基本是晚唐以来趋于肥厚的时代风貌。 2、王著,对北宋学虞世南一系的人如周越、宋绶、蔡襄等,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主持编纂《淳化阁帖》。其书法的主要弊病在于缺乏学养而导致的俗。 3、李建中,人称“李西台”他的书法能反映出恬淡枯寂的心境。其线条,较少提按,而中锋的用笔使之带有浑朴的意味。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宋朝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1、两宋的法律思想; 2、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宋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4、宋代的司法制度。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 (一)第一个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二)第二个时期,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第三个时期,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二、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的编撰及其特点 《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宋朝初年制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在体例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有三: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 《宋刑统》12篇的每篇中,将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条文汇编为一门,分为213门。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是较特殊的一个门,它就某些概念进行界定,适用于其他律条中出现在的同一概念,此即“余条准此”。共有44条,如“‘亲属’,谓丝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注明“余条亲属,准此。”即整部律典其余条中所出现的“亲属”都适用这个定义。 3、立“起请”条 《宋刑统》中还有一些条文之后附有以“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它们是窦仪等《宋刑统》的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在内容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 1、删除《唐律疏议》每篇篇首的篇名沿革史。 2、增设“折杖法”的规定,即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以体现恤刑原则。 3、对官吏犯赃罪的处罚比《唐律疏议》明显减轻,对盗罪的处罚加重。 4、增加民事、商事方面的立法。 (二)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在宋代又称为“宣敕”。它不具有普遍性,要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形式,还须经过特定的编修程序,即“编敕”。 编敕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编敕的地位高于《宋刑统》,但《宋刑统》并未被完全废弃,“诸敕令无例者从律,律无例

第五篇 宋金文学

第五篇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其起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北宋初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统治阶级追求享乐,征歌逐舞;文人们则多承袭晚唐五代绮靡文风,竞写浮艳空洞的诗赋以点缀升平,竟至有“西昆体”出现。这种一味追求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文学倾向,严重脱离社会实际,与北宋社会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进步的诗人、作家都要求改变这种文风,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和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政治上革新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宋仁宗时,出现了范仲淹在他的政治改革中即包含有对文风的改革,他不仅建议统治者“敦喻词臣,兴复古道”,而且以自己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实践抗击“西昆体”的文风。王安石更主张文贵致用,要求文学切实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由此可见,诗文革新运动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完全是与政治革新相呼应的。 三、宋代理学家们重道轻文,要求用简便的文字宣传理学,反对堆砌辞藻典故而内容空虚的“时文”与西昆诗风。这和诗文革新家们的主张虽然有很大差别,但反对西昆诗风的态度却是一致的。这对诗文革新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应了解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最后完成的。运动发展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一、酝酿阶段:太祖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理论上批判宋初浮靡卑弱的文风。运动的先驱柳开以继承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己任,强调“道”的作用,提倡“古其理,高其意”的古文。但他在实践上未能收到巨大实效。王禹则不仅进一步明确文章应是“传道而明心”的工具,而且写了许多具有人民性的诗文名篇。这一时期在理论上虽然还不完善,创作实践也才刚开始,但却树起了恢复韩柳古文传统的旗帜,拉开了诗文革新的序幕。 二、完成阶段:真宗、仁宗时期。这一时期理论与创作并举,运动达到了高潮,并取得了胜利。穆修、范仲淹、孙复、尹洙、石介、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先后投入诗文革新运动,形成了强大的作家队伍,同西昆派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在创作上,杰出的散文作品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诗歌方面,苏舜钦、梅尧臣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悲惨生活,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现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作为当时文坛宗师的欧阳修,他的诗文或揭露时弊,同情民瘼,内容充实,风格平易,为宋文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扬光大阶段:神宗至北宗末。这一时期经过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的努力,使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更加发扬光大。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阐述,如王安石明确提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写文章必须“以适用为本”。苏轼是继阳修之后而起的北宋文坛杰出的领袖,他进一步开拓了诗文革新的道路,他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注重文学的艺术价值,在文学创作上提出了“述意”、“辞达”等宝贵见解。在创作上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巩、王安石、苏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宋朝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1.文教政策 宋初的统治者在统一国家之后,对统治策略做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重视“武功”,改为强调“文治”。与统治策略的这一转变相适应,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概括地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重视科举,重用士人 北宋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开始重用文人,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军队也受文官节制。正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于是便利用传统的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 宋初重视科举考试,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因此开始广设学校培育人才。“兴文教”的政策在宋初主要表现为重视科举选拔人才,在此之后,将侧重点放在兴学育才。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①庆历兴学是由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兴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诏州县立学; 第二,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 第三,创建太学,并在太学中推行胡瑗的“苏湖教法”。 ②熙宁兴学是由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和推进的,教育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第二,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 第三,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第四,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 ③崇宁兴学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 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上述三次兴学运动,虽然前两次均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都不同程度地将宋朝教育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第三次兴学,对宋朝教育事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更是超过了前两次。因此,这三次兴学运动是宋朝“兴文教”政策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体现。 (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 宋朝统治者尊孔崇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但积极提倡的结果,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后终于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后经元、明、清统治者的不断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教育制度 宋朝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沿袭唐制。宋初由于重视科举取士,虽设官学,而未被重视,自三次兴学运动后,才在中央和地方陆续建立起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绍兴、乾道、淳熙年间,官学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官学教育制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有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武学、律学、小学等;属于中央各局管辖的有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直属于中央政府的有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等。地方官学有州学、府学、

初一历史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1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xx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抽几名同学完成。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在填完表格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知识比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注意整理知识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结构。最后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导学新课 板书: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第六讲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一、历史文化背景: 公元10世纪时(北宋+辽) 12世纪时(金+南宋) 二、建筑实例 1.宋东京城(今开封) 设计要点: ①三重城墙:便于防御守城,城墙每隔100步设一马面,新 城城墙周长19公里,旧城周长9公里 ②四水贯都: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 ③城门布局:城门与水门结合 ④突破里坊制:(唐长安、洛阳均采用里坊制,有坊墙)东京 采用沿街商店——街巷式 ⑤商业、服务业建筑发展 ⑥娱乐性建筑发展:以勾阑为中心的“瓦子”形成,说书、 讲史、宫调木偶、皮影、商谜、说相声、杂技等娱乐活动 ⑦宫殿的重要性下降 小结: ●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从封闭的里坊制转向开放的 街巷式,从封闭的市井转向开放的街市,是中国城市后期 模式开始。 ●宫城居北,前有大道(御道)不妨碍交通。 ●水陆交通十分地达,四条水路构成水运中心的基础,正交

路网,桥特别多。《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不足:街巷制带来了交通混乱;线性的街区带来治安威胁; 防火不利,设置“厢吏”。宋《平江府图》 2.宫殿:由州衙发展起来,较简单,不太恢宏,为加强气氛,设 ①“千步廊”:引导空间→小广场→宫殿 ②“工字殿”:称“轴心舍”,使小宫庭略显气势 《清明上河图》中的住宅 3.园林: ①堆山叠石的艺术高潮——人造假山。赵佶“艮岳”(万岁山) ②宋画中的园林建筑形式也相当丰富 ③沈园——陆游 4.宗教建筑: ①佛寺:河北正定隆兴寺:轴线很长;注重整体的轮廊线; 单体屋顶变化及细部处理丰富细腻。其他佛寺实例:太原晋 祠、汾阴后土庙 河北蓟县独乐寺: 1、山门:面阔三间,单檐四阿顶,台基低矮,出檐深远,鸱尾雄壮有力,各部比例和谐凝 重,内部不设天花,平面为“分心槽”形式。 2、观音阁(辽承唐风) (一)平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二)立面:立面造型符合观音性格 ①台基低矮:显示观音与人亲密 ②入口宽大 ③水平分割:用水平线显示稳定,平易近人 ④屋顶采用九脊殿式样(即歇山顶):出檐深远,斗拱雄大 ⑤观音阁比例严谨,轮廊呈正方形 (三)剖面:殿阁型构架、金厢斗底槽 1.水平分层:三个柱网层、三个铺作层、一个屋架层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第六讲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 1.分析唐朝以后法律对唐朝的变革; 2.宋朝民商事法律的发展与宋朝的社会变革; 主要内容: 一、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 二、宋朝的法律制度 一、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907-960) (一)立法概况 《大周刑统》:(见教材P221)即《显德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是一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法律内容的演变 1、刑罚空前酷烈:①杖刑演变为“合欢杖”、(双杖对下)“随年杖”(杖人如其数) ②流刑演变为刺配;到宋朝甚至是三刑合一,刺面、决杖、配流合 而为一; ③出现凌迟; 2、增设罪名,加重量刑; 3、民事法规渐趋完备:以后周影响最大。 (三)司法制度(请自己阅读) 二、宋朝的法制制度 (一)宋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 (理学:理学萌芽于唐代中后期的韩愈、李翱,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最后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理学的最大成就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4、义利并用,通商惠工 (二)宋朝的立法概况(见教材P230) 1、《宋刑统》: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共213门。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较特殊。 3)立“起请”条。一些条文后附有“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等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

2、编敕:将皇帝若干年内所颁的针对一时、一事、一地的无普遍适用效力的“散敕” 进行整理,删除重复、矛盾及无普遍指导意义者,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后颁 布,刑法化了的编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 3、编例:由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编集的判例汇编,包括指挥与断例,前者是中 央对下级官署的指令,后者是断案的成例。 4、条法事类: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先后有《淳 熙条法事类》、《庆元条法事类》和《淳祐条法事类》,只有《庆元条法 事类》保存至今。 (三)、宋朝的法学成就及法制的历史地位 1、宋朝的法学成就 1)关于“刑法”研究:傅霖的《刑统赋》以音韵的形式将《宋刑统》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律学读本。 2)关于案例研究:《折狱龟鉴》、桂万荣《棠阴比事》,《名公书判清明集》 3)关于法医学研究: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医学著作。(见教材P234) 2、宋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法制至宋朝才达到顶峰。 (四)宋朝法制内容的主要变化 1、刑事法制 1)重法地与《盗贼重法》:对一些重要地区的盗贼犯罪论以重法。 2)刑罚的变化: ①折杖法:将笞杖徒流四种刑罚折抵为一定数量的杖刑; ②刺配:宋朝时杖刑、流刑与刺面三刑合一; ③凌迟:北宋仁宗开启宋朝使用凌迟的先例,南宋宁宗《庆元条法事类》凌迟成为法 定第一等死刑。 3)新设罪名:天地坛非执事辄临,盗剥桑柘之禁 2、民事法制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扩大: ①农业劳动者获得主体地位,有承佃与转佃的自由 ②家内服役者获得主体地位 ③手工业劳动者与商人的主体地痊得到进一步肯定 2)物权 1)土地所有权制度进一步完备, 公田法 土地买卖契约订立的四步骤 2)族产:义庄(见教材P245) 3、债权(自己阅读) 4、婚姻家庭与继承 ①婚姻关系:结婚的年龄进一步提早,男15,女13 ②家庭关系:立继与命继 ③继承法规:立继子与命继子有所不同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它是由编定的。 2.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3.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4.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等。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等。 6.朱熹将人性分成“”与“”两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 7、朱熹把学校教育明确划分为与两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2、“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3、“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5、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6、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韩愈B、朱熹C、王安石D、王守仁 三、判断题 ( ) 1、“国子监”既是宋朝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 ( ) 2、“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元代趋于完善。 ( ) 3、设置地方教育行政长官“提举学事司”是元代官学制度有别于宋代的特点之一。( ) 4、殿试制度是在宋代成为制度的。(我做错了) ( ) 5、“书院”这种教育组织萌芽于宋朝末年。 ( ) 6 、程朱理学在宋代即已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并控制了宋、元、明、清四代的科举和学校。 ( ) 7、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四、名词解释题 1、学田: 2、苏湖教法: 3、三舍法 五、简答题 1.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2、宋代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特点: 3、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4、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 六、论述题 1、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

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 1.五代十国的立法概况? 答:一主要立法:后梁《大梁新定格式律令》, 后唐《同光刑律统类》,《开成格》,另一重要立法活动是编敇,先后制定 了《长兴敇条》《天成杂敇》和《清泰制敇》 后晋依后唐《清泰制敇》基础上编纂而成《天福编敇》,也叫《天福杂敇》 后周《大周刑统》又叫《显德刑统》。 大周刑统——是五代十国时期制订的一部最重要、最完善的法典,它是一 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敇的综合性刑事法规, 对《宋刑统》的制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的颁行,使得其 他的律疏、令、格、编敇等在初中中几乎不被适用。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从法律形式上看,五代十国在沿袭唐朝法律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其主要法律形式有律、律疏、格、式、令、敇、编敇及刑统等。其 中最主要的成就是刑统的完善及编敇的确立。 2.五代十国法制内容的演变? 答:一刑罚空前酷烈:(1)在刑罚的执行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做法,呈现严酷的特点。如杖 刑变为合欢杖,双杖齐下,随年杖同其岁的杖数,重杖一顿处死 就是以杖代死刑。流刑变为刺配,即将决杖与配流并用。 (2)出现新的刑罚:凌迟 凌迟——史上最残酷的死刑,其法乃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 然后为之割其势,女则幽其闭,出其脏腑,以毕其命, 支分节解,菹其骨而后已。 二增设罪名,加重量刑:官典犯脏为常赦所不免的犯罪;私人入道的处罚加重;对厩库管 理、盗罪的处罚加重;对官吏违反审判制度的犯罪的处罚也加重。三民事法制渐趋完备:在契约制度上对不同契约在格式、体例及内容诸方面有一些共同的 要求。 3.五代十国司法机关? 答:一司法机关:沿用唐制,中央司法机关仍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别为中央最高审判、复核与监察机关。地方司法机关仍与行政合一,突出特点在于均为军 人所把持。 二诉讼审判制度:诉讼的提起须经法定的程序,严禁越诉。民事诉讼农闲时受理,刑讯 仍是主要取证手段.出现了和凝父子共编《疑狱集》 疑狱集——我国现存最早的案例汇编,收录大量古代侦查、断案的事例,记录较 为典型的侦查、断案技巧,对后来刑事审判及审判理论的发展都产生 了重要影响。 三监狱制度:改善监狱环境与条件,设立病囚院。病囚院的设置在中国古代狱政史上有 重要意义,是狱政逐步走向文明的表现。但并没有真正贯彻。 4.宋朝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答:三阶段:(1)从北宋初年到仁宗末年,立法指导思想集中于解决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2)仁宗末年至北宋末年,着力于解决财政危机; (3)南宋时期,因时适变,度时制法成为立法指导思想的主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