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课时2热力环流和风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学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地理现象。

2.结合示意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热力环流

阅读教材P35“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

(2)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F、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请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图略(按A→D→E→C→A、A→D→F→B→A标注)。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A、B、C三地冷热状况如何?

(2)A地近地面为低气压,A地高空为高气压,A地高空的气压比A地近地面气压高吗?

提示(1)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气流的运动与冷热不均有关,一般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反过来,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时,该地的气温较高。所以A地气温高于B、C两地。

(2)根据物理学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之所以A地高空为高

气压是与同一水平面上其他点相比较而言的。

教材梳理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阅读教材P35~3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填写下列知识。

1.三种作用力

提示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

[预习效果自测]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

答案 D

(2017·宁夏银川一中)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据此完成2~3题。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3.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①市区比郊区气温高②郊区比市区气温高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④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第2题,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故D项错误。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故A项错误。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故C项错误。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故B项正确。第3题,市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比市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答案 2.B 3.B

4.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是使风向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图中a;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使风向向右偏转,为图中c。

答案 C

5.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其中风向正确的是()

解析由题干可知为北半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 B

探究点一热力环流

【案例探究】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缸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缸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缸内壁顶面中部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缸内壁底面中部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结合材料探究: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B是如何偏动的?

(2)试解释纸片A、B偏动的原因。

(3)该实验验证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1)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

(2)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

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 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

(3)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反思归纳】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方法技巧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抓住“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1)“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如海洋),白天温度较低,夜晚温度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如沙地),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2.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状况及差异。

(2)分布规律和特点。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越向高处,地球引力越小,导致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

>P A>P D>P D′;在空气柱L2中,而降低。如上图:在空气柱L1中,P A

P B>P B′>P C′>P 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 D

′=P C′、P A′=P B′,

综上分析可知:P B>P A>P D>P C。

(3)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并且高空和近地面同一地点气压高低相反,即等压面凹凸相反,如下图所示:

(4)综合应用。

(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有以下主要用途:

①判断气压高低。

A.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判读依据: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如图中P A>P a>P C,P B>P d>P b

B.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判读依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如P a>P b;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例如:

?

??

P a 高?P A 低P b 低?P B 高?P B >P A

②判断近地面的气温高低。 判读依据:近地面温压相反。 P a 高?P A 低?T A 高(A 地热,B 地冷) ③判断下垫面性质。

A .判断陆地与海洋、季节或月份。

判读依据:夏季热,陆地比海洋更热,陆地形成低压;冬季冷,陆地比海洋更冷,陆地形成高压。

例如,若上图为北半球7月份图?北半球为夏季?近地面低压的为陆地 P a 高?P A 低?A 为陆地,B 为海洋

若上图B 为陆地,则P b 低?P B 高?T B 低?陆地冷,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季或北半球为冬季

B .判断城区与郊区。

判读依据:城区是“热岛”,气温高的为城区。 例如,P a 高?P A 低?T A 高(热)?A 为城市 C .判断绿地与裸地。

判读依据:绿地同海洋,裸地同陆地。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即时巩固】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4)题。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2)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解析第(1)题,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 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 处为低压。第(2)题,热力环流为由A→B,呈逆时针方向。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第(4)题,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

答案

(1)

(2)画图略。(提示

(3)B海(4)增强

探究点二风

【案例探究】

风——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结合材料探究:

(1)风的形成受哪些力的影响?

(2)“过江千尺浪”说明风力较大,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提示(1)风的形成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就越小。

【反思归纳】

1.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①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

②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2)风速的判断

①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②不同等压线分布图上,要判断单位距离内气压差,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则风力越小。判断时要关注比例尺的大小。

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地区。

【即时巩固】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A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

答案 D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说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3.说出等压面图的判读和应用。

4.说出形成风的三个力的方向、特点及对风的影响。

5.说出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对点练一热力环流

1.某同学做地理演示实验: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胶合板上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点燃香,把香垂直从小孔插入到适当深度,观察玻璃缸内气流的运动状况。该实验模拟的是()

A.热力环流B.冷锋活动

C.垂直对流D.暖锋活动

解析结合实验过程知,其模拟的是因冷热不均造成的大气运动状况,这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答案 A

2.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根据等压面的凸凹可判断气压的高低。地表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凹;高空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地表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凹。

答案 D

暑假期间,济南市的某同学到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间()

A.陆地气温较低B.正值白天

C.海面气压较低D.正值夜晚

4.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转偏向力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沿海,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结合图示烟雾的飘动方向可知是白天。

答案 3.B 4.B

对点练二风

5.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单位:hPa)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解析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实际风向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近地面偏转45°左右,高空偏转90°,所以选A。

答案 A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1~2题。

1.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A.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B.热力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大气环流

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

C.风能D.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室内气温与室外气温存在差异,这样会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进而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即形成热力环流。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B项正确。第2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答案 1.B 2.D

读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山顶昼雨少

B.河谷盆地夜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4.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热力环流B.太阳辐射

C.植被状况D.地形起伏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出降水特点是河谷盆地夜雨多,原因是夜间河谷盆地散热慢,气温较高,从而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山顶白天降水多,原因是白天山顶气温上升快,气流上升,易降水;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小;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多。故B项正确。第4题,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原因是热力环流。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河谷盆地气温上升较慢,山顶因气流上升而形成降雨;河谷盆地晚上散热慢,山顶散热快,河谷盆地因气流上升而成云致雨,故A项正确。

答案 3.B 4.A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A.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6.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5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只有B项符合。第6题,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风向右偏所以④表示的方向

正确。

答案 5.B 6.D

7.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日某时的气压形势,判断此时图中甲地的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在近地面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时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过甲点作等压线的垂线(画虚线),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甲点的风向。结合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偏南风。

答案 B

8.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

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_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_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

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当日18时

(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_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白天,陆地吸热速度快,受热多,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陆地散热速度快,受热少,气流下降,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2)题,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第(4)题,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① D

(3)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4)海风从海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能力达标练

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平方千米的“湖泊”。据此完成1~2题。

1.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面受热不均D.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白天水库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水库吹向度假村;晚上水库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第2题,地表物质(陆地、水库)不同,白天和夜晚的受热状况不同,导致近地面风向的昼夜变化。

答案 1.B 2.C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4.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D.风力较弱

解析第3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沿两侧山坡吹的上升气流,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B、D错。夜晚吹山风,冷气流沿两侧山坡

吹下,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温状态,出现浓雾天气,C对,A错。第4题,浓雾天气出现条件,一是有逆温现象,一是静风天气。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几天的原因,A、B、C错。风力弱,不能吹散雾,是持续几天的主要原因,D对。

答案 3.C 4.D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第5题。

5.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答案 C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6~7题。

6.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7.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解析第6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7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

答案 6.A7.D

8.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解析本题要考查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及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结合市区和郊区之间由于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的差异等造成的气温差进行分析。

答案(1)略(提示:近地面由郊区指向市区,高空相反)。

(2)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城市建筑高大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3)不合理。卫星城镇或工厂排出的大气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加剧市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相互污染。

(4)可行。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 P3 图 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 P4 图 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 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主要组成:恒星等天体(银河系中有2019多亿颗恒星) 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恒星和星云两类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约为4.2光年(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河外星系:超过1250亿个 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 (4)太阳系和地月系 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

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 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成 2》 成 行 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B分类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 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周期:76年 方向:自东向西 彗星成因:冰物质→升华→太阳风排斥 特征:核心→云雾状→背向太阳 组成:彗核→慧发→彗尾 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的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知识,即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从本节内容来看,总体安排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大气热力作用影响地面受热状况,而地表受热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课时安排两节,第一节学习热力环流,第二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对于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很难把握,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等的形成。【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判读。【教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东早西晚推导出在同一时刻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时间数值东边的地点大于西边即东加西减。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已知经时(计算的首要条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地方时时间和对应的经度。 ②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经度差的计算):已知点和所求点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一度四分(根据1小时15度) ④东加西减(计算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即同为东经,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和值,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3.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除得的商加1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②已知区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时区和对应的区时。 ③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④东加西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已知时区的西边用减号。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时区,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合值,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二、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1.日期范围计算原理 人为日界线:大体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24点)经线。新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自然日界线;旧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人为日界线 ★2.新一天和旧一天计算方法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进入旧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24减几小时。 三、★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③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④出现极昼的地方(极点除外):北半球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太阳正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力环流-和风考点11讲解

考点十一:热力环流与气温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5·四川文综,7—8,8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 布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 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40°N 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图形解读】

【解析】第⑴题,读图知,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第⑵题,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⑴D ⑵A 【考点透析】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及成因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其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的形成可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⑴海陆风环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 天体系统的层次: ●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 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热力环流和风

课时2热力环流和风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学原理解释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等地理现象。 2.结合示意图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热力环流 阅读教材P35“热力环流”,填写下列知识。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 (2)B、C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F、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请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图略(按A→D→E→C→A、A→D→F→B→A标注)。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2-1-6大气热力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A、B、C三地冷热状况如何? (2)A地近地面为低气压,A地高空为高气压,A地高空的气压比A地近地面气压高吗? 提示(1)此图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气流的运动与冷热不均有关,一般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反过来,当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时,该地的气温较高。所以A地气温高于B、C两地。 (2)根据物理学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因此A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A地高空的气压。之所以A地高空为高

气压是与同一水平面上其他点相比较而言的。 教材梳理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阅读教材P35~3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填写下列知识。 1.三种作用力 提示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处,气压梯度小,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小,风力也小。 [预习效果自测]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水平方向,空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不一定。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得地球 第一节1、1 地球得宇宙环境 一、人们对宇宙得认识 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得总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与空间来表达宇宙得内涵。从哲学上讲宇宙就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得。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得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得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 、范围: (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9、4608×1012千米×140亿≈1、32×1023 千米 二、多层次得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就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得总称 1、天体得概念及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 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得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2、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得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得层次: 2000多亿颗恒星) 4、2光年 :都就是自西向东 :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 :水、金、地、火 :木星与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彗星方向:自东向西 扁长轨道绕日行 地月系:就是由地球与卫星月球组成得天体系统 1》地月系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 月球得运动周期:27、32日(恒星月) 地月系(自公同步) (最低级) 其她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 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得变化形 成了不同得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 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得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得行星——地球 1、地球得普通性:就外观与所处得位置而言,就是一颗普通得行星。其运动与结构特征无特 殊之处 2、地球得特殊性: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得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得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得外部与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得宇宙环境 同向性、共面性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八大 行星都可能 存在生命稳定得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 得变化 自身 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只有地球有 生命存在大气层得存在地球得体积与质量适中 表面温度得日变 化、季节变化较小 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0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①高低气压: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③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答案】C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例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后回答: (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 (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 、C 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5)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考虑摩擦力,B 点吹 风 (7)A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 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例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 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 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 速度 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自转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 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递减,南北极点为 零(同一纬度海拔 越高,线速度越大) 恒星日(23时56分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 期太阳日(24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 公转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备注: 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赤道(1670km/h),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4.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①高低气压: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 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③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受受冷却 低 高 等压面

【答案】C 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例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后回答: (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 (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 、C 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5)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考虑摩擦力,B 点吹 风 (7)A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 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例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012大气热力环流和风学案

第三章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绘制示意图,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理。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现象。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新课教学】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在地球表面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或,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 3.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概念: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的形式。 (2)形成过程 ①当地面不受热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 ②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的气压都高,形成;B、C两地空气,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地向气压低的两地扩散。 ③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都低,形成;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于是,近地面的空气从两地流回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4.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A热,B、C冷;画出弯曲的等压面;比较气温、气压)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山谷风: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白天空气自山谷沿山坡,形成谷风,夜间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影响与应用:山谷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染型工业 绘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 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地球 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 5.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 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 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 的行星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 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备注: 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黄赤交角 自转 →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公转 →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1.移动方向 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 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 2.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 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 3.周期: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地理学科是高中时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都说学好地理走到哪里都不用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 1)安全的运行轨道 2)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4、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5、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篇(二)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2.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 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 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 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6: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6:热力环流和风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8题;共68分) 1. (2分)下图中实线为一空气质点在均质海面上由M到N的流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若虚线是经线,可以确定() A . M、N两地皆位于北半球 B . M、N两地皆位于南半球 C . M地位于北半球,N地位于南半球 D . M地位于南半球,N地位于北半球 (2) 若虚线是纬线,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A . M地比N地海面稍高 B . ①③两地比②气温高 C . ①③两地比②风力大 D . M地比N地昼夜温差小 2. (2分) (2019高三上·益阳期末)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山谷风。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上午日出及傍晚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下图为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次及成速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平安地段谷风的风向是() A . 偏东风 B . 偏西风 C . 偏南风 D . 偏北风 (2)关于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山风大于谷风 B . 谷风大于山风 C . 正午风速最大 D . 傍晚风速最小 (3)推测造成平安山谷风是湟水谷地山谷风典型地段的主要原因是() A . 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 B . 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 . 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1.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 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