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3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3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3
资源地质学阶段性作业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资源地质学课程作业3(共 4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5章——第7章

一.名词解释

1. 充填矿床

2. 云英岩化

3. 围岩蚀变

4. 热液矿床

5. 渗滤交代作用

6. 交代作用

二.选择题

1. 对于矽卡岩矿床来说,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是()。

A:褶皱构造;B:接触带构造;C:断裂构造。

2. 斑岩铜矿的母岩主要是()。

A: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B:花岗岩、流纹岩;C:闪长岩、正长岩。

3. “阶段说”将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矽卡岩期和()期。

A:铁铜硫化物;B:铅锌硫化物;C:石英-硫化物。

4. 组成机械沉积矿床的矿物多是()性质稳定的矿物。

A:物理;B:化学;C:物理和化学。

5. 在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过程中,绢云母化是一种()蚀变。

A:高温热液;B:中低温热液;C:低温热液。

6. 中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是()

A: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B:黑钨矿、磁铁矿、锡石、辉钼矿;C:辉锑矿、辰砂、雌黄、辉银矿;

7. 云英岩化是一种()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

A:低温;B:中温;C:高温;

8. 湖北大冶铁山是()。

A:矽卡岩型铁矿床;B:风化型铁矿床;C: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9. 某矽卡岩主要由透辉石和金云母组成,这种矽卡岩属于( )。

A.内矽卡岩

B.外矽卡岩

C.镁矽卡岩

D.钙矽卡岩

三.简答题

1. 围岩蚀变及其研究意义。

2. 简述岩浆高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

3. 试述接触交代矿床的矿化期和矿化阶段。

4. 简述SEDEX 型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资源地质学课程作业3(共 4 次作业)

一 .名词解释

1. 充填矿床:矿质直接从热液中沉淀于裂隙内(由充填作用方式)形成的矿床。

2. 云英岩化:一种高温气水热液蚀变作用,蚀变后的云英岩主要由石英和白云母组成。

3. 围岩蚀变:在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由于交代作用,使矿体的围岩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矿物成分上的种种变化叫做围岩蚀变。发生蚀变作用的岩石叫做蚀变围岩,形成的矿物称蚀变矿物。

4. 热液矿床: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成矿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5. 渗透交代作用:组分的带入和带出靠离间及裂隙中渗透流动的水溶液进行的交代作用。

6. 交代作用:矿液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作用,而造成矿质的聚集,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围岩相互作用,由一个原生的矿物集合体向另一组更稳定的新矿物的转变。

二.选择题

1. 对于矽卡岩矿床来说,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是(B)。

A:褶皱构造;B:接触带构造;C:断裂构造。

2. 斑岩铜矿的母岩主要是(A)。

A: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B:花岗岩、流纹岩;C:闪长岩、正长岩。

3. “阶段说”将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矽卡岩期和(C)期。

A:铁铜硫化物;B:铅锌硫化物;C:石英-硫化物。

4. 组成机械沉积矿床的矿物多是(C)性质稳定的矿物。

A:物理;B:化学;C:物理和化学。

5. 在热液矿床的围岩蚀变过程中,绢云母化是一种(B)蚀变。

A:高温热液;B:中低温热液;C:低温热液。

6. 中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是(A)

A: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B:黑钨矿、磁铁矿、锡石、辉钼矿;C:辉锑矿、辰砂、雌黄、辉银矿;

7. 云英岩化是一种(C)气水热液的蚀变作用。

A:低温;B:中温;C:高温;

8. 湖北大冶铁山是(A)。

A:矽卡岩型铁矿床;B:风化型铁矿床;C: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9. 某矽卡岩主要由透辉石和金云母组成,这种矽卡岩属于( C)。

A.内矽卡岩

B.外矽卡岩

C.镁矽卡岩

D.钙矽卡岩

三.简答题

1.围岩蚀变及其研究意义。

答:围岩蚀变是指气液流体使围岩发生各种变化的地质作用,围岩经蚀变后不仅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同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青盘岩化、绿泥化、泥化、硅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等。

研究围岩蚀变的意义:

(1)了解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如成矿时的热液成分、成矿温度、PH及Eh值等

(2)重要的找矿标志,它不仅可以指出地面上的矿体的形态和位置,而且也能指示地下盲矿体的存在。同时还可进一步根据蚀变岩石的组成矿物、分布范围和强度,预测矿产的种类、赋存位置以及富集程度。

2.简述岩浆高温热液矿床的基本特征。

成矿温度高于300℃,常见矿物组合为黑钨矿、锡石、辉钼矿、辉铋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镜铁矿、绿柱石、锂云母、黄玉、铌(钽)铁矿、萤石等。常见的围岩蚀变: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硅(石英)化等。

3.试述接触交代矿床的矿化期和矿化阶段

答:1.矽卡岩期: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2.石英硫化物期: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

4.简述SEDEX型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答案要点:1)矿体特征矿体可分为喷流-沉积成因和热液充填-交代成因两类。前者为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凸镜状整合地产于上述容矿岩层中。后者为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矿体仅在部分矿床中可见,为沿热液上升通道分布的不整合矿体。2)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次为黄铜矿,还可见少量其他一些铁、铜、铋、钼的硫及硫砷化物等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白云石及菱铁矿等。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多为细粒结构,次可见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条带及条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细脉及网脉状构造。4)围岩蚀变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电气石化、钠长石化、白云石化及铁白云石化、重晶石化、菱铁矿化及绿泥石化。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

遥感地质学(高起专) 一、判断题 1.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5分) 参考答案:正确 2. 微波辐射计属于非成像遥感。(5分) 参考答案:正确 3. 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5分) 参考答案:正确 4.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参考答案:正确 5. 把各种电磁波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画成图表,这个图表就叫电磁波谱。参考答案:正确 6. 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叫绝对黑体。(5分) 参考答案:正确 7. 地面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称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5分) 参考答案:正确 8. 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5分) 参考答案:正确 9. 辐射传播过程中,碰到小粒子,由于各种作用无特定方向的同时发生,使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去,电磁波在强度和方向上发生各种变化,这种现象是散射。(5分) 参考答案:正确 10. 辐射亮度是指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5分) 参考答案:正确 二、填空题 1.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遥感可以分为___(1)___ 和___(2)___ 遥感。(5分) (1). 参考答案: 主动式 (2). 参考答案: 被动式 2.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___(3)___ 、___(4)___ 、___(5)___ 、___(6)___ 、和___(7)___ 的全过程。(5分) (1). 参考答案: 获取 (2). 参考答案: 传输 (3). 参考答案: 处理 (4). 参考答案: 分析 (5). 参考答案: 应用 3. 搭载传感器的载体称作___(8)___ 。(5分) (1). 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 4. 大气的散射现象发生时的物理规律与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为例的直径及辐射波长的长短密切相关。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___(9)___ 、___(10)___ 、___(11)___ 。(5分) (1). 参考答案: 瑞利散射 (2). 参考答案: 米氏散射 (3). 参考答案: 无选择性散射

成都理工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油、气的化合物组成和油田水的特征及水型。难点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天然气的相图以及油气的同位素分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物理常数,化学组成是决定其物理性质的本质因素。了解组成油气的主要元素碳和氢的同位素变化特征。了解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掌握油田水的苏林分类及油田水的主要水型。特别是温度和压力(涉及地面与地下不同环境)对油气物理性质的影响必须讲深讲透,讲清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油气成因与烃源岩 ◆教学目的:认识油气的来源及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知晓如何评价油气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类型中的煤型气;难点是与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相适应的有利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以及深源油气无机成因机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油气成因概述,包括研究意义、简史。 石油成因的现代概念——阐述有机成因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原理。 早期成油说与未熟-低熟油——简介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与部分勘探现实。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绪论 1. 遥感过程 2.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3.遥感地质学研究对象及容 4.遥感地质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数据源及反射率反演 1. 数据源 2. 反射率反演 第三节遥感图像地质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2)解译标志 (3)解译的可变性与局限性 (4)解译方法 (5)解译原则 (6)解译程序 第四节主要地貌类型判译 1.概述 2.流水地貌解译 3.海岸及湖泊地貌解译 4.岩溶地貌解译 5.冰川及冻土地貌解译 6.风蚀地貌解译 7.黄土地貌解译 8.构造地貌 9.遥感地貌分区 第五节不良地质灾害 1.滑坡解译 2.泥石流解译 3.崩塌解译 4.岩堆解译 第六节遥感图像岩性及地层解译(1)概述 (2)岩浆岩解译 (3)沉积岩解译 (4)变质岩解译 (5)遥感地层单位 (6)小结 第七节遥感图像构造解译 (1)概述 (2)岩层产状的判断及量测 (3)褶皱构造判译 (4)断裂构造判译 第八节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遥感技术(1)概述

(2)沉积矿产勘查遥感应用 (3)生矿产遥感勘查方法 第九节油气资源遥感 第一节绪论 思考问题 (1)遥感的局限? (2)遥感地质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3)遥感在地质上有什么用? 1遥感过程 (1)能源 (2)在大气中传播:部分被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CO2,O3,H2O等,气溶胶-水汽,烟)散射和吸收,能量衰减.----大气窗口 (3)到达地表的能量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地表物质由生物、地质、水文、地貌等多因素组成,即自然和人文经济景观。这些因素大小、形状、排列等随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波谱反映不同。例如:植被和岩石。 (4)再次的大气传播。 地表反射或发射的能量,再次进入大气,能量再次衰减。此时,能量包含不同地表特征波谱响应,大气效应对遥感影像影响大,不仅使遥感器接收的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而且散射产生的天空散射光使遥感影像反差降低,引起辐射,几何畸变,图像模糊等。 (5)遥感系统指不同遥感平台和遥感器组合。 (6)遥感图像产品。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两者转换:模数变换(A/D)或(D/A) (7)数据处理、分析与解译 处理过程中非遥感数据的结合,即辅助数据,包括野外站点采集和调查数据,实验室数据,以及各种专题图如土壤、土地利用、水文、地貌、行政规划图等,各类统计资料,如人口统计,作物统计等。 数据解译、分析主要由两种方式: A:目视解译或模拟图像处理,指通过不同观测、解译设备,如立体镜、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根据解译标志,识别提取信息。 B: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指运用数理统计等多种数学方法,自动提取信息。 (8)信息产品:包括各种图形,图像,专题图,表格,地学参数(湿度、温度、生物量、植被覆盖度、叶面指数等),这些数据可进一步借助GIS进行分析。 (9)多目标用户: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全球研究等等。遥感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核心在于“人”。 总结起来,遥感应用涉及三个环节。 (1)数据获取:涉及物理学、大气学、电子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方面容。 (2)数据处理、分析:广泛应用到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 (3)数据应用:以专业为基础。 2遥感发展 目前遥感应用不足: (1)实时监测与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如灾害监测、渔情预报、精细农业等所要求的同步、准同步的完成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快速提供连续不断的实用信息。 (2)遥感图像自动识别、专题特征提取,特别是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地学参数的能力和精度,

石油地质学教案 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系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 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 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 井25m。 (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遥感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 1.遥感和遥感地质学的定义是什么? 2.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哪些组成部分? 3.什么是遥感信息? 4.为什么遥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电磁辐射信息识别地物属性? 5.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6.针对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相应的遥感方式是什么? 7.什么是多波段遥感? 8.遥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 1.发射率(比辐射率)的定义是什么? 2.黑体和黑色物体有何区别? 3.由《遥感地质学》P4图1-3,说明太阳光谱的光谱分布及能量分布特点。 4.大地辐射的能量来源主要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波长区? 5.大气对电磁辐射有哪些影响?对遥感有何影响? 6.大气中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H2O↑、CO2、O3的主要吸收带有哪些? 7.什么叫大气窗口?表列常用大气窗口及其应用条件、成像方式、成像遥感器。 8.什么是地物波谱特性?什么是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如何表示? 9.试分析《遥感地质学》P9图1-7植物、图1-8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 10.何谓地物波谱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 11.什么是原色光?什么是三原色光和三原色光原理? 12.什么是间色光?什么是三原间色光? 13.什么是补色光?三对典型互补色光是什么? 14.彩色三要素是什么? 15.简述色光混合的方法及主要的应用领域。 16.消色与彩色如何互相转化? <第三章习题> ⒈什么是成像遥感技术系统?其主要组成是什么? ⒉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资源遥感卫星为什么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 ⒊遥感器的基本组成包括哪四个分系统? ⒋什么是成像遥感器?其基本收集元件有哪些?主要探测元件是什么? ⒌遥感器的遥感能力以哪些特性参数进行衡量?它们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⒍什么是摄影方式遥感器?主要的优缺点是什么? ⒎典型的摄影方式遥感器有哪些类型? ⒏光机扫描遥感器如何完成地面覆盖? ⒐简述固体自扫描遥感器的成像过程? ⒑成像波谱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 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氯仿沥青“A ” 2. 生油窗 3. 相渗透率 4.隐蔽圈闭 5. 油气田 6.含油气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 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 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 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 、 和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 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 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 B:; C:; 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 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 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 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 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 系。大庆油田位于盆地; 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A为; B为;C为;D为。 A B

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不甚发育 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 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 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PDF 三、岩浆岩的解译 (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 暗色矿物多少 浅色矿物少多 岩石反射率低高

像片上色调深浅 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 (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 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 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 PDF 文 四、变质岩的解译 (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 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 岩接近。决定变质岩波谱特征的主要是矿物成分。 (二)变质岩的图形特征 正变质岩在图像上具备岩浆岩和变质作用产物的双重影像 特征。例如:侵入岩体的块状图形背景上叠加了许多细断续线 纹或肠状线纹,这些线纹往往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它们和围岩 的断续线纹走向一致。 副变质岩在遥感图像上具备沉积岩和火山岩与变质作用 产物的双重影纹特征,即沉积岩的图形类型加细断续条纹条带 ,或复杂的回曲状条纹条带。 (三)变质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①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二)影像地层划分依据 1、影像地层层位关系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遥感地质学报告

遥感地质学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地信111 学号:1108100013 学生姓名:王才妹 指导教师:刘沛 2015年1月10日

一、对ENVI软件的认识 启动ENVI软件: 双击击桌面上的ENVI图标,就能成功的打开ENVI软件。 打开影像文件: 1、选择File→Open Image File。屏幕弹出对话框“Enter Input Data File”。 2、选择进入envidsta目录中的can_tm子目录,从列表中选择can_tmr.img文件然后点击OK。随即弹出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在列表中可以选择特定的光谱波段显示影像或者对其进行处理。此时就可以选择打开灰阶影像或RGB彩色影像了。 3、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波段名,选中某个影像波段。所选波段会在标有“Selected Band”的区域中显示出来。 4、点击Load Band,将影像加载到一个新的显示窗口中。 打开的影像窗口有三个,包括主图像窗口(Image Window)、滚动窗口(Scroll Window)、缩放窗口(Zoom window)。 显示影像剖面廓线 可以交互式地选择和显示X轴(水平)、Y轴(垂直)和Z轴(波谱)的剖面廓线图。这些剖面廓线图显示了穿过影像的横线(X)、纵线(Y)或者波谱波段(Z)的数据值。 从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可作以下操作:Tools → Profile → X Profile → Y Profile → Z Profile

分别显示数据值与列号(sampl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数据值与行号(line numbe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波谱剖面廓线图。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我们可以使用主图像窗口、缩放窗口或者滚动窗口中的默认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 Enhance菜单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对比度拉伸:线性拉伸,0-255之间的线性拉伸,2%的线性拉伸,高斯拉伸,均衡化拉伸以及平方根拉伸。 显示交互式的散点图 ENVI可以绘制出两个所选影像波段的数值关系图,即分别选定这两个波段为X、Y轴,在平面坐标上绘制两者的散点图。 1、在主图像窗口菜单栏中,选择Tools → 2D Scatter Plots。接着Scatter Plot Band Choice对话框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要进行比较的两个影像波段。 2、选择其中一个波段作为X轴,另一个波段作为Y轴,然后点击OK。 3、一旦打开了散点图绘制窗口,就可以将鼠标光标放在主图像窗口中任意位置,并可以按住鼠标中键来拖动光标。此时,十字丝光标周围10×10范围内的像素在散点图中所对应的点将会用红色突出显示出来。

(完整版)油气成藏地质学作业

第一章研究内容 1、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位置 答:成藏研究涵盖的内容很多,包括基本的成藏条件或要素、成藏年代、成藏动力(运聚动力)、油气藏分布规律或富集规律等。 赵靖舟将从事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方面的研究称为“油气成藏地质学”(简称成藏地质学),认为它应是石油地质学中与石油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相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2、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答:成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静态的成藏要素、动态的成藏作用和最终的成藏结果,涉及生、运、聚、保等影响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各个方面,但重点是运、聚、保。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 1)成藏要素或成藏条件的研究。包括生、储、盖、圈等基本成藏要素的研究和评价,重点是诸成藏要素耦合关系或配置关系的研究,目的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 2)成藏年代学研究。主要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现代成藏年代学实验分析技术与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尽可能精确地确定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间,恢复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历史。3)成藏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各种油气地球化学信息,研究油气运移的时间(成藏年代学)和方向(运移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的非均质性及其成因。 4)成藏动力学研究。重点研究油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学特点,划分成藏动力学系统,恢复成藏过程,重建成藏历史,搞清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 5)油气藏分布规律及评价预测。这是成藏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它是在前述几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资源评价和油气田分布预测,从而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在盆地早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研究的重点是基本成藏条件的评价研究与含油气系统划分。 在含油气系统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研究的重点是运聚动力学、输导体系的研究、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已发现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 在成藏动力系统的评价和勘探阶段:成藏地质学的研究重点油气藏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研究以及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等。 3、成藏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最大限度地获去资料,以得到尽可能丰富的地质信息。 2)信息分类与分析——变杂乱为有序,去伪存真,突出主要矛盾。 3)确定成藏时间,分析成藏机理,建立成藏模式,总结分布规律。 4)评价勘探潜力,进行区带评价,预测有利目标。 高素质的石油地质科学地质工作者须备的基本素质: ①1知识+4种能力+2种意识②扎实的背景知识 ③细致的观察能力④全面准确的信息识别能力丰富的想象力⑤周密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⑥强烈的创造意识 ⑦强烈的找油意识 第二章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成藏地球化学研究内容 1)油藏中流体和矿物的相互作用 2)油藏流体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理 3)探索油气运移、充注、聚集历史与成藏机制

油气田勘探复习题——填空题(含答案)

《油气田勘探》习题—填空题 绪论 1.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而油气田勘探是找油的方法论。 2.油气勘探是一项特殊的科研活动,具体表现为,油气勘探具有地区性强、预测性强、探索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对于一个勘探工作者而言,具有成油模式、找油信心、创新思维三者尤为重要。 3.作为一项高科技的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4.油气勘探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地质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 5.原始找油理论发展阶段,找油的依据包括油气苗、地形地貌特征等。 6.圈闭聚油理论的形成,说明地质勘探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局部的油气聚集规律。 7.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第一讲油气勘探技术 1.油气勘探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调查技术、油气井钻探技术、实验室分析测试等三大类. 2.油气勘探综合评价技术主要包括:盆地分析、盆地模拟、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气藏描述等。 3.油气调查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地质调查、油气资源遥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4.非地震物化探是: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的简称。 5.剩余重力异常是布格重力异常经过区域场校正后得到的,可用于划分盆地构造单元。 6.重力勘探检测的主要参数是重力加速度;而磁法勘探检测是主要参数是磁

化率。 7.总体上,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的磁化率较高,而沉积岩的磁化率较低。 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具有依次降低的特点。 9.为求得相当于垂直磁化条件下的磁异常,需要对采集到的磁法勘探资料进行化极处理。 10.磁法勘探资料的向上延拓处理,可以压实浅部干扰,突出深部信息。 11.地震勘探根据部署目的和测网的差别可以分为概查、普查、详查、精查(三维地震)四个主要阶段。 12.资源调查时期的探井通常称为区域探井,早期的称为科学探索井、后期的称为参数井。工业勘探时期的探井包括:预探井和评价井。 13.录井技术依据其学科原理的差别,可以分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录井、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录井、基于化学原理的录井三大类。 14.综合录井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岩石可钻性信息、钻井液信息、随钻测量信息三大类。 15.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16.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根据取样方法的差别,测试又可以分为:钻杆测试和电缆测试等。 第二讲油气勘探程序 1.勘探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勘探对象、地质任务、资源-储量目标。 2.资源调查时期(或区域勘探时期)可以根据任务和目标的差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 3.油气勘探的对象包括不同级别的含油气地质单元,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含油气区带、油气田、油气藏。 4.资源调查时期的目标是提交不同级别的资源量,而工业勘探时期是提交不同级别的储量。 5.资源调查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择盆、选凹、定带。 6.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学习书籍大全 《遥感》 作者:赵振远 《遥感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日]卡农公司图象研究室 《遥感地质学》 作者:陈华慧 《遥感地质学》 作者:李永颐李斌山陆成 《遥感概论》 作者:马蔼乃 《遥感文选》 作者:国家遥感中心 《农业遥感》 作者:寇有观萧鉥 《遥感专辑(第三辑)矿产勘查中的遥感方法》 作者: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 《遥感与非遥感地质信息复合应用中的计算机处理》 作者:谭海樵余志伟 《微波遥感第二卷雷达遥感和面目标的散射、辐射、理论》作者:[美]F.T.乌拉比R.K.穆尔冯健超 《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吉林省遥感学会论文选编 《大气微波遥感》 作者:张瑞生 《微波遥感理论》 作者:王宝发 《遥感精解》 作者:[日]遥感研究会 《宇航遥感物理基础》 作者:孙星和 《航天多光谱遥感》 作者:韩心志 《高等学校教材水文遥感》 作者: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魏文秋 《环境遥感技术简介》 作者:龚家龙阎守邕 《遥感手册第一分册》 作者:汤定元陈宁锵等 《资源遥感研究文集》 作者: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编辑 《国外遥感技术的发展》 作者: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 作者:马鸿良等 《遥感地震地质文集》 作者: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航空物探遥感论文集》 作者:熊盛青唐文周姚正煦 《巡天千里眼遥感入门》 作者:[加]D.D.哈珀 《英汉遥感地质学词汇》 作者:张世良张炯姚彦之 《环境遥感与地理制图》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航空摄影测量及遥感》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刘文熙许伦北方交通大学魏志芳吴景坤《遥感图像对地定位研究》 作者:李树楷 《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原理》 作者:R.D.里根J.V.塔拉尼克S.I.古特曼 《遥感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作者:刘允良邢立新杨德明 《遥感地学分析》 作者:陈述彭赵英时 《遥感图象的数字处理》 作者美)J.G.莫伊克 《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 作者:宁书年等 《遥感手册第八分册》 作者:[美]吉尼·索利查尼斯·波尔顿等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 作者:许殿元丁树柏 《遥感手册第五分册》 作者:[美]迪特尔·斯坦纳等 《遥感手册第七分册》 作者:[美]罗伯特G.里维斯等 《遥感手册第三分册》 作者:[美]理查德K.穆尔等 《遥感手册第六分册》 作者:[美]约翰E.埃斯蒂斯弗雷德里克J.多伊尔 《遥感手册第四分册》 作者:奥尔登P.科尔沃科雷塞斯等 《遥感中的自适应雷达》 作者:[美]D.T.吉辛 《全球环境、资源遥感分析》 作者:李树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