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性必修1 模块考试试卷

选择性必修1 模块考试试卷

选择性必修1 模块考试试卷
选择性必修1 模块考试试卷

模块考试试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1.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各地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四地角速度都相同

B. 线速度大小:丙>乙>丁>甲

C. 甲、乙、丙、丁四地角速度均不同

D. 线速度大小:丙>乙=丁>甲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主峰海拔1087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多悬崖峭壁,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为“上帝的餐桌”。晴天时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图为桌山所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 “上帝的餐桌”的形成过程是()

A. 外力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B.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外力沉积——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D. 风化侵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 “上帝的桌布”的主要成因是()

A. 暖流带来的水汽受寒流降温作用

B. 洋面空气受流经寒流的降温作用

C. 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山顶对流强烈

D. 来自海洋的水汽受悬崖抬升降温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数字为气压带或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气压带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热干

B. 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干

C. ③为副极地高气压带冷湿

D. ④为极地高气压带冷湿

5. 图中风带、气压带及其相互间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 ③气压带成因与①相同

B. Ⅰ风带与Ⅲ风带风向相似

C. 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向右偏转形成Ⅱ风带

D. 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为主,形成④气压带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下图示意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关于图中锢囚锋符号的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

7. 近地面P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最可能是()

A. 气压降低

B. 气温降低

C. 持续晴朗

D. 连续降水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9. 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 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③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

D. 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 有短暂的结冰期

B. 水位季节变化大

C. 河网密布,支流众多

D. 水量丰富,无年际变化

11. 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 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C. 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D. 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读“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下图,图中数值表示海洋表层温度与常年总平均温度的差值),回答下列各题。

12. 有关图中各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附近海区海水盐度高于丙附近海区

B. 乙附近海区渔场成因是上升补偿流

C. 受厄尔尼诺影响丙海区附近水温偏高

D. 受厄尔尼诺影响丁海区附近水温较常年偏低

13. 厄尔尼诺发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B. 乙地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少

C. 乙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D. 丙地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山地可能位于()

A. 横断山区

B. 太行山

C. 喜马拉雅山

D. 天山山脉

15. 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A. 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

B. 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①带小于②带

C. ③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

D. 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图中山地从低纬到高纬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一乙一丙

B. 乙一丙一甲

C. 丙一乙一甲

D. 甲一丙一乙

17. 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 abcd

B. badc

C. cdab

D. dacb

19. 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堆积作用强烈

B. 侵蚀作用强烈

C. 山洪暴发频繁

D. 河流改道频繁

读下面的“日照图”,回答下面下列小题。

20.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 C在昼半球

C. D 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AB是昏线

21. 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 120°E

B. 100°W

C. 20°W

D. 60°E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2011年春节(2月3日)期间,厦门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A. 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B. 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C. 昼越来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 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23. 厦门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7月1日

C. 11月1日

D. 2月1日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气压带、风带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B. ②--东南信风带

C. ③--东北信风带

D.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

B. ①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 ④气压带控制下高温多雨

D. 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6. 图1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虚线表示回归线

和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转绘到极地俯视图中(图2),并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用阴影表示夜半球__________。

(2)图1表示的是_______日前后(日期)的光照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__________,弧AB是____(晨、昏)线;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3)图1中的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

(4)图中的B、D、N、M四点,按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

27.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是________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为_________。

(2)此时甲处于冷锋________(填锋前或锋后),与北京相比其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

(3)此时北京的风向为________风,若①天气系统向东移动,24小时后北京的风力变化情况是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8.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环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原因。

1.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及意义,难度一般。

四地在12月22日,甲地为极昼,可能为极点,角速度为零,而除极点外,乙、丙、丁均不为极点,角速度相等,AC错误。线速度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即昼夜差值越大。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丙昼夜等分,昼夜差值最小,丙为赤道,线速度最大;乙、丁昼夜变化幅度较小且相等,线速度次之;甲昼夜差值最大,线速度最小,B错误,D正确。故选D。

2. B

3.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难度较难。

2. 材料“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主峰海拔1087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说明桌山地区曾为地势低的海洋,因地势低洼导致沉积物在此堆积形成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现在桌山的海拔有1087米,由地势低的海底地区变成山地,说明该地发生了地壳的抬升作用,地壳抬升使桌山形成高地;裸露的石灰岩受风力、流水作用的侵蚀逐渐形成顶部平坦的桌山外貌。因此形成过程是外力沉积,接着受地壳抬升作用由海变为山地,再受外力侵蚀形成独特地貌,ACD错。故选B。

3. 根据材料,云雾的形成是由于气流冷凝成雾。桌山四周陡峭,在迎风一侧受陡崖阻碍,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雾并扩散到山顶,背风一侧沿陡峭山坡下沉的云团快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团易消散;因此云雾只集聚在山顶,不蔓延到山下,故D对。附近没有暖流,

受寒流降温作用,使水汽在近地面凝结,故AB错。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山顶对流强烈,导致降水充足,而不是烟雾缭绕,故C错。故选D。

4. B

5.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及影响,难度中等。

4. ①赤道低气压带热湿;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干;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湿;④为极地高气压带冷干。故B正确。

5. Ⅰ风带与Ⅲ风带风向相似,都为东北风,B正确。①④气压带为热力成因,②③气

压带为动力成因。A错误。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向右偏转形成Ⅱ风带(西风带);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为主,形成④气压带(极地高压)。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说法,

故选A。

6. B

7.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锋面与天气,难度较大。

6. 据材料可知,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而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根据锋面移动是从西南到东北的走向,所以图中锢囚锋符号的绘制B图正确。故选B。

7. 据材料和图示可知,图示锋面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

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锢囚锋,未来几日P地将受到锢囚锋的影响,由于冷锋追上影响,所以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水也变成阵性降水为主,ACD错,B对,故选B。

8. A 9.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难度一般。

8. 读图可知,①地的气温7月在20摄氏度-30℃之间,1月得气温在-10℃-0℃之间,降水量1月在0-50毫米之间;7月的降水量在150毫米-200毫米之间,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故答案选A。

9. ①地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A项错误;②地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一般是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故B项正确;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C项错误;①、②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③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故D项错误。

10. B 11. C

解析:本题以两地的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河流水文以及影响自然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0. 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图中的经纬度可知M河为湄公河,图示湄公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季节变化大,N河流为尼罗河的上游地区,该河流域热带草原气候,其降水季节变化也比较大,可知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水位季节变化大,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都无结冰现象,故A错误;N河附近支流较少,故C错误,图示两河流水位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故D错误。

1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故A错误;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故BD 错误;①地由于海拔较高,气温相对来说较低一些,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故C正确。12. B 13.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及影响,难度中等。

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该现象发生时,影响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寒流势力减弱,秘鲁沿岸水温升高,降水增多,渔场受损;澳大利亚东海岸会降水减少而发生旱灾。

12. 相比同纬度的丙而言,乙附近海区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盐度相对较低,乙附近有秘鲁渔场,其成因是受秘鲁寒流这个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形成的。受厄尔尼诺影响,秘鲁寒流相比正常年份偏南偏西,导致丙海区附近水温偏低,丁偏高,选B。

13. 厄尔尼诺发生时,甲地、乙地气温升高,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乙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丙地上升流减弱,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少,选D。

14. D 15.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难度较大。

14. 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体的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天山所在

地区纬度高,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符合图示信息,D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基带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与图不符,C错误;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太行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不符,AB错误。故选D。

15. 结合上题,该山体为天山,山体的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不同所致,A错误;②带属于草甸草原,①带为山地草原,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②带大于①带,B正确;③带为迎风坡,可能是冷杉林带,C错误;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D错误。故选B。

16. C 17.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难度较大。

16. 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海拔越低,甲乙丙共有的自然带是针叶林,根据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判断丙分布海拔最高,纬度最低,甲地针叶林分布海拔最低,纬度最高。因此从低纬到高纬排列顺序为:丙一乙一甲,故选C。

17. 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高度主要受热量和水分的影响,随着纬度不同,相同海拔热量条件变差,所以导致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热量是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

18. B 19.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地貌,难度中等。

18. 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基础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

19. 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C正确。

【点睛】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20. A 21.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日照图的判读、晨昏线、时差的计算,难度较大。

20. 该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AB为地球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应为晨线,D答案错误;

D、E两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下一刻将进入白昼,A对;

C点在夜半球,B错;

D、E两点自转角速度相同,但D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E点纬度高于D,线速度小于D,C错;

故正确答案为A。

21. 该题考查时差的计算。根据材料,地球该半球被经线平均分成6分,两条经线之间经度差为30°。根据已知条件,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W,该条经线地方时为12: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经度为150°E,该条经线地方时为6: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经度为60°E,该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00,据此,正确答案为D。

22. A 23.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

22.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则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向哪个半球移动则哪个半球昼变长。2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BD错误;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来增去减,因此2月3日厦门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23.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应为一年中离直射点最近的时候。厦门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则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相比四个选项的日期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B。

24. D 25.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判断及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中等。

24. 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A错误。②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为东北信风带,B错误。③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为北半球西风带,C错误。④位于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

25. 甲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A错误。①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B正确。④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少雨,C错误。气

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北半球冬季偏南,D错误。

26.(1)如图:(晨昏线1分,夜半球1分,自转方向1分)

(2)6月22 (23°26′N,90°W)昏慢2:00(或2时)

(3)18:00(或18时)

(4)D〉M〉N〉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日照图的判读,难度较大。(1)图1是侧视图,图2是极地俯视图,顺时针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是南极点俯视图。绘制时注意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南北

半球昼夜状况相反,南极圈是极夜现象。90°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点。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1北极圈是极昼现象,表示的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0°W是正午12点,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90°W),弧AB是昏线。此时地球的位置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北京时间为2点。

(3)图1中的E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地方时为18点。

(4)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的B、D、N、M四点的纬度,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D>M>N>B。

27.(蒙古)高压(反气旋)寒冷干燥锋后低偏北(西北)增强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难度中等。(1)根据气压值,①处是蒙古高压天气系统,即反气旋控制。在它控制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2)结合锋面符号,此时甲处于冷锋的锋后。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与北京相比其气压低。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此时北京的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若①天气系统向东移动,高压中心影响增强,24小时后北京的等压线变得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变化情况是增强。

28.(1)该地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同时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两者的结合,形成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也造就了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3)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难度较大。

(1)从图中的赤道、大陆轮廓等信息确定甲地是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为亚马孙河平原雨林气候的发育创造了条件,平原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的东北信风深入陆地,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的范围扩大。亚马孙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是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地形影响了气候,气候也影响地形,高温多雨的气候,使这一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广阔的平原为亚马孙河水系的发育创造了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使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河流水量巨大,水位变化较小;广阔的热带雨林气候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使这里森林茂盛、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这些又体现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2)世界上大部分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在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

但在远离赤道的热带大陆东岸的迎风坡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因为风从海洋吹来,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湿热空气受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也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回答时最好加上地处热带这个前提条件。

(3)丙地是世界特殊的温带荒漠地区。一般温带荒漠分布在温带大陆内部,因为远离海洋受温和湿润西风和湿润夏季风的影响小,气候干旱。丙地离海洋较近,但因处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温的湿润西风在安第斯山的西坡降了大量的地形雨,爬过山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空气更加干燥,形成了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测验英语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测验英语

————————————————————————————————作者:————————————————————————————————日期:

湖南洞口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英语 试题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李端阳审题人:彭先君 2015-10-11 注意 机读答题卡准考证号码组成(从左至右):考室号 + 座位号 + 00000(5个0), 36—40题答案请写在主观答题卷上。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onight? A. Look after her sister B. See a film C. Visit her sister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museum B. In a zoo C. In a supermarket 3. Who will carry the box upstairs? A. The man B. The man’s son C. The woman’s son 4.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 To turn down the radio B. To play music C. To write a letter 5. Why does the man go home often? A. He misses his mother B. His mother is ill C. His home is not far away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对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7题。 6. What did Mr. White go to London for? A. On business B. To meet a friend C. For sightseeing 7. How did he find the trip?

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C)

实用文档 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C) 一、选择题 1、设函数f (x )定义在实数集上,f (2-x )=f (x ),且当x ≥1时,f (x )=ln x ,则有( ) A .f (13)

A.f(-1)>f(2) B.f(-1)

7、定义运算:a*b =如1*2=1,则函数f(x)的值域为( ) A.R B.(0,+∞) C.(0,1] D.[1,+∞) 8、若2lg(x-2y)=lg x+lg y,则log 2x y等于( ) A.2 B.2或0 C.0 D.-2或0 9、设函数,g(x)=log2x,则函数h(x)=f(x)-g(x)的零点个数是( ) A.4 B.3 C.2 D.1 10、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x2>4},N={x| 2 x-1≥1},则上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实用文档

数学必修1模块测试卷

数学必修1模块测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P = {}4,2,1,Q = {}1,2,4,8,则P 与Q 的关系是 A.P=Q B. P ?Q C. P ?Q D. P ∪Q = φ 2、已知x x x f 2)(3 +=,则)()(a f a f -+的值是 A. 0 B. –1 C. 1 D. 2 3、下列函数中值域为(-∞,+∞)的函数是 A. y =( 2 1)x B. 2y x = C.1 y x -= D. y = log a x )10(≠>a a 且 4、函数f(x)=22 x -3x+1的零点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5、下列幂函数中过点(0,0),(1,1)的偶函数是 A.2 1x y = B. 4x y = C. 2 -=x y D.3 1x y = 6、使不等式022 1 3>--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23(+∞ B.),32(+∞ C.),31(+∞ D.1(,)3 -+∞ 7、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35 a -= B. 2 33 2 x x = C.111111()8 248 2 4 a a a a - ??-??= D.1 123 3314 2(2)12x x x x ---=- 8、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7.08 .033 > B. 6.0log 4.0log 5..05..0> C.1 .01.075.075 .0<- D.4.1lg 6.1lg > 9、如图,能使不等式x x x 2log 2 2<<成立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0<x <2 B 2<x <4 C x >4 D 0<x <2,或 x > 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广水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单元物理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全对得4分,不全对得2分,错选得0分) 1.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成质点 2.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 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3.在第12届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中和男子200 m 决赛中分别以9.58 s和19.19 s的成绩打破他在北京奥运会创造的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如图所示.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88 m/s 4.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最新级高一物理必修一模块试题(带答案)汇总

2014级高一物理必修一模块试题(带答案)

高一物理试题(必修一)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 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B.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英国科学家牛顿首先建立了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D.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2、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在比赛过程中的跳水运动员时,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B .从北京到聊城和从聊城到北京的位移相同 C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D .我们平常所说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 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t x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运动的描述说法正确 的是( ) A .该质点在0~1t 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该质点在0~1t 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该质点在时间1t ~2t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D .该质点在1t ~2t 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 4、关于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B .质点的速度方向向西时,它的加速度一定向西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通过测试得知某型号的卡车在某种路面上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 /5s m ,若该卡车在此路面上以s m v /10=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突然急刹车,则该汽车从急刹车开始在 s 3内滑行的距离为( ) A.m 5.52 B.m 5.7 C.m 10 D.17.5m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一)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一)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答案】A 2.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 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活动,这些争霸战争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也导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而开展的社会变革。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属于春秋时期的诸侯

争霸,排除B项;战争推动民族融合,但汉族当时尚未形成,C项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尚未彻底瓦解,排除D项。 【答案】A 3.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解析】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 【答案】B 4.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 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 【解析】材料显示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增多,体现出宋代官僚组成成分比较完备。C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经济重心问题,A错误;科举考试制度完备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并不是说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D错误。 【答案】C

最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第一单元测试卷1 (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shop. B. Body language. C. A picture.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A.He is asking for information. B. He is having an interview. C. He is filling out a form.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has already visited the museum. B. he will go to the museum with the woman. C. H is too busy to go with the woman. 4. What did the man offer the woman? A. A raincoat. B. A ticket. C. A ride. 5.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insists on going out. B. The woman doesn’t like going out. C. The man is too tired to go ou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8题。 6. How much cheaper is the bus fare than the plane fare? A. $44. B. $14. C. $30. 7. What can we know about Aunt Edith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She is middle-aged. B. Her figure is not good. C. Her hair is black. 8.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10:15. B. At 10:10. C. At 10:20.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11题。 9.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Schoolmates. C. Father and daughter. 10. What does the woman’s mother expect her to do? A.W ork in France. B. Live in France. C. Go to university in France. 11. What is the man’s father? A.A teacher. B.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C.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14题。 12. W 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He has twisted his foot. B. He has broken his foot. C. He can’t move his foot up and down . 13. 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Doctor and patient. C. Classmates.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业水平测试(模块考试)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业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 A.细胞 B.分子和原子 C.种群和群落 D.个体 2.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3.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4.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D.蛋白质、核酸、磷脂 5.下图表示某多肽片段,该片段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分别是() A.1、1、5 B.1、1、4 C.5、1、4 D.1、5、4 6.2007年初夏,我国太湖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蓝藻是原核生物,与酵母菌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A.细胞膜B.细胞器C.细胞质D.核膜 7.生物膜系统在细菌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组成上包括() A.细胞膜、染色体、核膜 B.细胞膜、核糖体、核膜 C.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D.细胞膜、中心体、核膜 8.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Fe、Mn、B、Mo、S B.Mo、Zn、Cu、B、Fe C.P、N、K、Ca、Mg D.C、H、O、Ca、Mg

ATP 9.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DNA 和蛋白质 B.RNA 和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DNA 和RNA 10.细胞膜的成分中起骨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 11.分泌蛋白的运输方向是( ) A.游离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细胞膜 1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13.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哪种 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 2O B.K C.甘油 D.脂肪酸 1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 ) A.控制物质进出 B.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 C.分泌各种激素 D.是系统的边界,维持系统的稳态 15.右图所示的成熟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在这个渗透系统中相当于半透膜的是( ) A.液泡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原生质层 1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Mg 2+不需要消耗能量 B.除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影响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C.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D.葡萄糖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同步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解析B

模块综合检测(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集合A ={0,2,a },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2.设函数f (x )=????? 1-2x 2 (x ≤1)x 2+3x -2 (x >1),则f (1f (3))的值为________. 3.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g (x )=f (2x )x -1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4.三个数a =0.32,b =log 20.3,c =20.3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5.若函数f (x )唯一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函数f (x )在区间(0,1)内有零点; ②函数f (x )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 ③函数f (x )在区间[2,16)内无零点; ④函数f (x )在区间(1,16)内无零点. 6.已知00且a ≠1); ③y =x 2 009+x 2 008 x +1 ; ④y =x (1a -x -1+12 )(a >0且a ≠1). 其中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0.设函数的集合P ={f (x )=log 2(x +a )+b |a =-12,0,12 ,1;b =-1,0,1},平面上点的集合Q ={(x ,y )|x =-12,0,12 ,1;y =-1,0,1},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P 中函数f (x )的图象恰好.. 经过Q 中两个点的函数的个数是________. 11.计算:0.25×(-12 )-4+lg 8+3lg 5=________. 12.若规定??????a b c d =|ad -bc |,则不等式log 2???? ??1 11 x <0的解集是________. 13.已知关于x 的函数y =log a (2-ax )在[0,1]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1-2-x ,则不等式f (x )<-12 的解集是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已知函数f (x )A ,函数g (x )=223 m x x ---1的 值域为集合B ,且A ∪B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选择性必修1 模块考试试卷

模块考试试卷 (答题时间:90分钟) 1.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图中各地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四地角速度都相同 B. 线速度大小:丙>乙>丁>甲 C. 甲、乙、丙、丁四地角速度均不同 D. 线速度大小:丙>乙=丁>甲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主峰海拔1087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多悬崖峭壁,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为“上帝的餐桌”。晴天时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下图为桌山所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 “上帝的餐桌”的形成过程是() A. 外力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B.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 外力沉积——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D. 风化侵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 “上帝的桌布”的主要成因是() A. 暖流带来的水汽受寒流降温作用 B. 洋面空气受流经寒流的降温作用 C. 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山顶对流强烈 D. 来自海洋的水汽受悬崖抬升降温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数字为气压带或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①~④所代表的气压带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热干 B. 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干 C. ③为副极地高气压带冷湿 D. ④为极地高气压带冷湿 5. 图中风带、气压带及其相互间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 ③气压带成因与①相同 B. Ⅰ风带与Ⅲ风带风向相似 C. 近地面空气由②流向③向右偏转形成Ⅱ风带 D. 极地气温低,气流下沉为主,形成④气压带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下图示意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关于图中锢囚锋符号的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 7. 近地面P处未来几日的天气情况最可能是() A. 气压降低 B. 气温降低 C. 持续晴朗 D. 连续降水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模块综合测试

3.如图1所示,有两条质量相等的有蓬小船,用绳子连接(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其中一条船内有人在拉绳子,如果水的阻力不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绳子两端的拉力不等,跟有人的船连接的一端拉力大 B.根据两船运动的快慢,运动快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是他用力,船才运动 的 C.运动慢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绳子对两条船的拉力是相等的,但有人的船 连同人的总质量大,所以加速度小 D.无法判断 解析注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及物体运动快还是运动慢,牛顿第三定律均成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作用力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如图2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P连接,P 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 A.2个B.3个 图1 图2

C.4个D.5个 解析若弹簧弹力与重力恰好平衡则物体虽然与挡板接触也没有作用力,此时只有2个力作用;若弹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必受斜向下的弹力作用,此时物体要平衡则必定有摩擦力作用,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选项A、C正确.答案AC 5.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测力计,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 A.mg B.F C. m m+m0F D. m0 m+m0F 解析将弹簧测力计及重物视为一个整体,设它们共同向上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0+m)g=(m0+m)a ①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它对重物的拉力,设此力为F T. 则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T-mg=ma ② 联立①②解得F T= m m0+m F,C正确. 答案 C 图 3

物理必修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考系是() A.树木 B.河岸 C.帆船 D.天空 解析:帆船前进时,船员感觉岸上的树木向后运动,说明船员选择的参考系是其所在的帆船.而相对于河岸和天空,树木均是静止的.选项C正确. 答案:C 2.单脚站立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对在练此动作的人进行受力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支持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人身上 C.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人 D.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其反作用力是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人,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并非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 答案:C 3.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推力 解析:被运动员掷出的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受重力和支持力,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它还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于冰壶已被掷出,不再受到推力,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4.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设备,正常情况下,进纸系统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进纸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设图中刚好有10张相同的纸,每张纸的质量均为m,搓纸轮按图示方向转动带动最上面的第1张纸向右运动.搓纸轮与纸张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纸张与纸张之间、纸张与底部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第1张纸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2μ2mg C.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为0 D.要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纸,应要求μ1>μ2 解析:第1张纸上表面受到搓纸轮施加的静摩擦力F f,方向向右,第1张纸下表面受到第2张纸施加的滑动摩擦力F f',方向向左,则F f'=μ2(mg+F),F为搓纸轮对第1张纸的压力;F f=F f'<μ1F,正常情况下,F>mg,故必有μ1>μ2;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及第10张纸与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都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大小均为F f'.选项D正确.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模块综合测试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模块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正确) 1.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到: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列车通过他历时6 s,那么这列火车共有车厢的节数是().A.6 B.8 C.9 D.10 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x=1 2at 2.当t=6 s时火车头通过的位移是t=2 s时的9 倍,所以火车共有9节车厢. 答案 C 2.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 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 解析按平均速度定义计算知A、B对;0.1 s时间比较小,故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是7 s末的瞬时速度,C对,D错.

答案 ABC 3.如图1所示,有两条质量相等的有蓬小船,用 绳子连接(绳子质量忽略不计),其中一条船内有 人在拉绳子,如果水的阻力不计,下列判断中 正确的是 ( ). A .绳子两端的拉力不等,跟有人的船连接的一端拉力大 B .根据两船运动的快慢,运动快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是他用力,船才运动 的 C .运动慢的船里肯定有人,因为绳子对两条船的拉力是相等的,但有人的船 连同人的总质量大,所以加速度小 D .无法判断 解析 注意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及物体运动快还是运动慢,牛顿第三定律均成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作用力相等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 4.如图2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 一端与斜面P 连接,P 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 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 此刻所受到的外力个数有可能 为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解析 若弹簧弹力与重力恰好平衡则物体虽然与挡板接触也没有作用力,此时只有2个力作用;若弹力大于重力,则物体必受斜向下的弹力作用,此时物体要平衡则必定有摩擦力作用,物体受到4个力作用,选项A 、C 正确. 答案 AC 5.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 挂钩吊着一质量为m 的重物.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 拉着弹簧测力 图1 图2

必修一模块考试

高中数学必修一模块考试试卷 姓名 家长签字 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面四个命题①集合N 中的最小元素是1;②若-a ?N ,则a ∈N ;③x 2 +4=4x 的解集为 {2,2};④∈.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2.设集合{|12},{|}.A 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范围是( ) A .2a ≥ B .1a ≤ C .1a ≥ D .2a ≤ 3.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⑴3 ) 5)(3(1+-+= x x x y ,52-=x y ; ⑵111-+=x x y ,)1)(1(2-+=x x y ; ⑶x x f =)(,2)(x x g =; ⑷()f x = ()F x = ⑸21)52()(-=x x f ,52)(2-=x x f 。 A .⑴、⑵ B .⑵、⑶ C .⑷ D .⑶、⑸ 4.函数)2 3 (,32)(-≠+= x x cx x f 满足,)]([x x f f =则常数c 等于( ) A .3 B .3- C .33-或 D .35-或 5.设323log ,log log a b c π===则( ). A .b c a >> B .a c b >> C .b a c >> D .a b c >> 6.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1[+∞- C .),1(+∞- D .[-1,2] 7.已知函数21,0 (),0 x x f x x x +≥?=?

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配套习题: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轨道运行的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4 000~5 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 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 300千米高空飞行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航天飞机“不尽如人意”表现的一项是() A.航天飞机需要大型的设施,而且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服务。 B.航天飞机的发射准备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C.航天飞机的速度远远低于研制中的空天飞机的速度。 D.航天飞机需要抛掉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从而导致其发射成本和费用高昂。思路解析:C项,原文没有提及航天飞机的速度。 答案:C 2.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 B.空天飞机可以在普通机场上起降,这就降低了其发射成本。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模块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敕造炽热不啻整饬十恶不赦 B.操觚斗斛孤苦滥觞觥筹交错 C.聒噪舐犊恬静畋猎暴殓天物 D.猝然颦蹙醋意簇新一蹴而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曼延荧绕牛角尖风马牛不相即 B.痉孪惦量金刚钻民以食为天 C.谛听积习家俱店行百里则半九十 D.倾轧付梓始作俑冒天下之大不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给 人以繁华之感,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B.我们要针对他离校较远,家务重,想个办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不属于现代诗歌。 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和他的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 D.词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落、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美国宇航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飞船8月3日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科学家对美国“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读图回答1~2题。 1.材料中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天体是() A.M B.N C.P D.Q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M为地球的天然卫星,排除A项;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可知,N行星为水星,故选B项。 2.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P为金星,Q为火星,与它们相比,地球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且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与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的宇宙环境相同。 右图中O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弧MSN表示晨昏线,弧MP与弧NP的长度相等,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弧MS为晨线 D.弧NS为晨线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图示半球为南半球,P、Q两点所在的经线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中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另一条经线为180°经线,而弧MSN为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于M、N两点,弧MP与弧NP的长度相等,则P点的地方时为12时或者0时,再根据阴影部分表示6日及∠QOP=120°,可推出P点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S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此时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Q所在经线为180°经线,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弧NS为晨线,弧MS为昏线。 4.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答案: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