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塞”“蓑”“箬”“笠”四个生字、会写“塞”“鹭”“笠”,通过插图认识“箬笠”“蓑衣”,体会词的内容,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通过与《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景物进行对比,感悟不同景物反应不同的意境,从而感受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并养成语言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体会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在读中入境,在读中入情,感受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一、复习导入
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
师:词牌名是什么呀?
生:《忆江南》
师: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忆江南》预备起
师:看来大家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渔歌子》。生齐读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你打开书110页,自己先把这首词读两遍,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好,开始。。。读完的同学就书扣手背后坐正
2、师:这些词谁会读?(ppt:西塞山箬笠蓑衣)
生:A读(指读)(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师:还有谁能读?
生B读
师:谁能从后往前读
生:C读
师: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遍
师:有需要帮助的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来考考大家(PPT单张出示“箬笠”)
师:谁会读
生读
师:有谁知道箬笠是什么?
生:就是帽子
师:什么样的帽子你知道吗?
生:用竹叶编成的
预设一: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或者注释
师,真会学习,当我们遇不理解的字和词的时候,就是可用通过查字典或者看注释来理解字意和词意
师:来瞧瞧这两个字,难怪是竹字头呢或者说,难怪他的偏旁是。。。
师:来看图,箬笠就是像这样的用竹叶编成可以防雨的帽子
师:这个词你会读吗
生读词
那你知道蓑衣吗
师:蓑衣啊就是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可以防雨的衣服。
师:把这些生字带到这首词中你还会读吗?
师:谁来读一遍这首词
A读B读C读
预设一:(读的特别好)不仅字音读的准,而且啊,通过他这样读,词的味道就出来了,你知道他在哪稍作停顿吗)
师:耳朵真灵,你也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吗?
三、理解词意
(一)感受美景
师:同学们,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画家。就连大书法家颜真卿
也这样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那词中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打开,
默读这首词,把你看到的景物用筆圈畫下來。
教师下讲台巡视
师: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啊?
生说
师:有需要补充的吗?∪有不同意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第一行有西塞山、白鹭
第二行有…
圈错的同学快改一改
同学们书扣
师: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可见张志和的文学造诣,是极深的,现
在,我们就一起来想象一下这些美丽的景色作者看到的会是怎样的西塞山呢?
ppt 出示填空 ( )的西塞山
师:好了,同學們,誰來和大家說說你都看到了哪些美景啊
预设:先说:怎样的西塞山?
:翠绿的西塞山
:危峰兀立的西塞山
:陡峭的西塞山
:山清水秀的西塞山
怎样的桃花?
:粉红的桃花
:多姿多彩的桃花
:姹紫嫣红的桃花
怎样的斜风?
:微微的斜风……
细雨?蒙蒙的,凉凉的
流水、白鹭、鳜鱼。选一个说说?
师:是啊,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板书:美丽如画 A 读 B 读 C 读 小组读(2个组)
(二)体悟心情
师:为什么?
师:看到了桃花,西塞山,美景
师:瞧瞧,这渔夫如此的愉悦舒畅,能想象着美景,体会着作者愉快的心情,再 来读一读这首词吗? 男生读 女生读
评价:男生读出了美景如画,女生读出了生活惬意
师:古人就是这样,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让我们再来看一首词,看看从中你又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师:自己读一遍
师:一起读一遍
师:全班齐读《天净沙 秋思》
生齐读
师:读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悲伤的、哀愁的
师:你是从哪些景物中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师:是啊,就是从这些词中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哀愁,作者的忧伤。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读出作者的哀愁,读出作者的悲伤
师:一个枯藤、一个老树、一个昏鸦等等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哀愁,而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却让我们心情舒畅
(三) 深探“不须归” 师:诶,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了,
你知道词中不须归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回家
师:是啊,词中的渔夫便是词人张志和,可是这里的不须归仅仅是指的不回家吗?
生不知道
师:让我们一起来结合背景资料来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ppt 出示背景资料)
师:所以,这里的“不须归”除了指不回之外,还指不回朝廷,不愿做官。 师: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叫《和答弟志和渔夫歌》(ppt :出示这首词)
自己先读读这首词,看看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劝弟弟回家,呼唤他回家
师:是啊
,弟弟常年累月的在外,都不回家,這做大哥的能不著急嗎?
师:下面,我来当这位着急的哥哥,你们当寄情于山水的弟弟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
师: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试着把它背一遍(ppt在次出现渔歌子)
一起背合作背(同桌之间合作背,你俩是齐备?有不一样的形式吗?自己练习练习)
师: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常常被大家引用。
师:比如: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风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风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到
五、指导书写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这节课要求会写的三个字,PPT出示塞鹭笠字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
生:都是上下结构
师:是啊,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是在写“塞”字时候,注意撇捺要舒展写笠字时,注意,上小下大
师:现在老师来重点重点大家写笔画最多的鹭字
师: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1、笔画多2、不要写大3、不要写散
师:把笔画都缩短就能紧凑
把鹭字写扁一点
路字中的提和那都向外伸
鸟字中的一撇在提和口的空档中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写字练习,描一个写一个
(如果有时间:写完的同学就同桌之间相互评一评
如果接受同桌的建议,就改一改,老师希望你们一个比一个好。)
写完了吗?
好,手背后坐正
今天我们学习了《渔歌子》既感受了江南美景,又体会了作者心境。不妨回到家之后你也来搜集一些有关田园风景和乡村生活的古诗词,继续感受作者的心境。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Array美丽如画景
愉悦舒畅情